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读唐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00字

时间:2019-05-15 07:59: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唐朝那些事儿一生作者是阿龙,讲述了唐朝三百年间的那些故事,是一部史学材料,对于喜欢研究唐朝的学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读唐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00字。

其实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但等到现在,一是因为最近工作较忙;二是因为灵感匮乏。

这篇的内容,更多是我的感悟而已。首先想说一下唐朝历史的这篇作者,我看他的简介是音乐专业出身,对李唐王朝有兴趣,花了6年的时间查阅资料,三年著作及出版,就精神而言,挺佩服他的,但是对比当年明月的文学功底和琢字箴言的水平,好比大学生和初中生的差距,所以如果朋友中不是像我一般的历史小白,并不推这个系列——《唐朝那些事儿》

之前我看明朝事儿,是采用倒叙的阅读模式,即先看最后的衰败,而后慢慢往前翻,所以在这里我也想提一下,这种模式其实我个人以为可以更容易看进史书,毕竟历史记录册无论是白话还是文言,都是由盛转衰的过程,而诸如我一样的小白大多喜欢看一个王朝昌盛的时候,到处攻城略地,将帅齐心,拓展王朝版图等,而衰败中,偏偏是权宦夺利,民不聊生,君荒无道,最后葬送先人的基业的过渡,不容易让人更多的关注,而是一眼略过,忽略其中的精髓所在。

    读李唐,我并没有按我的这种模式,这也让我有些埋怨自己,此次我仍是按正序观之,李唐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几次盛世,有几次家变,甚至全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都在其中,不得不说,是推动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浓墨一笔。但我的印象中,出名的名君也好,庸君也罢,并不多,从李渊到李世民,从李隆基到李洵,真正有名的也寥寥几人,倒是唐诗大能,大李杜、小李杜、唐(宋)八大家等,权臣宦官数不胜数。而这里,我只是通过观书感悟一下人生而已。

说李唐,先得说说隋朝,或者说我之前看的隋唐演义,它和三国演义一样,其实和史实出入极大,但因为我之前所说,很多人喜欢看成功而非失败,所以传颂度很高,真实的情况是,除了杨广荒淫无度葬送基业外,无论是李密,是王世充,是李渊,还是裴仁基等人,都比三国时期的诸侯差了不止一个等级,而李唐的缔造者李渊,如果我所看到的这本书的真实性很高的话,他的江山,还真是李世民给打下来的,隐忍这方面李渊确实有过人之断,不过他在我心里,当枭雄,还差点火候,但如果没有他的优柔寡断,也无法促使李世民发生蜕变,最后成为太宗了吧。同样,第一次玄武门事变后,我不得不承认李世民是我目前观史中,中国晋后能在皇帝排名中(我自己心里的排名)能进前三的,无论是他前期的战略决断,中期大唐盛世,后期的察言决毅,在我所认知的人中,也只有康熙、朱棣可以媲美。李世民的成皇路上,如果不是因为长孙皇后走得早了些,或者他能走的更远,而他人生暮年,把武曌招入身边,也算成就武曌则天的一种推手吧。

如果按历史时间来展开,我首先要写的应该是武曌,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称皇的女人,突破各种界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她达到的高度都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而慈禧的路线和她很像,只不过慈禧玩砸了,而她成功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她的成功运气成分太重要了,李世民的强权,长孙皇后的早逝,长子次子的不成器,三子和武曌的隐媚苟合,包括李君羡被赐死都是成为让她丢失了人生最后一次想当小女人的机会,继而霍乱整个李唐,从改国号为周,到归还国号唐,如果说她是李世民的子女,那么李唐王朝或许会登上历史的极高峰也未可知。不可否认的是,她从屠杀李家族民到重用狄仁杰,她是一个明君,也是有作为的皇帝,无论性别,她比李唐乃至后期很多皇帝都要做的好。

而她的归去,也引出了李唐王朝的中盛时期——李隆基的到来,说实话,我对李隆基的第一印象,便是杨玉环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亨郭子仪的对手安禄山之“安史之乱的缔造者”;然而读史才知道,这个哥们真的很极端,前半生,明得不能再明的明君,成功之道和李世民也相差无几,后半生,只能用No zuo no die why you cry去形容,前半生的辉煌,我在这不过多赘述,而中期开始,他从丧妻痛开始蜕变,到引杨玉环入宫,继而荒淫开始,不得不承认枕边风的厉害,也不能不说,选好枕边人,真的很重要,而这个时期,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也蓦然登台,在很多语文课本中,李白的诗,苏轼的词,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如果把他放入政治历史中,他也只能写写诗词唠叨唠叨,肚里的墨并不能决断国事,甚至还有碍国家进步。可以说无论是他还是杜甫,他们都对自己的定位有些误解,自己的长处是教育,是文化宣传,却想当军事顾问,参谋,同时还不怎么会人际交往,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李隆基又不是真的昏君,会用才怪;对于安史之乱,我其实脑海里只有安禄山这个人,史思明压根不熟悉,而确实安史之乱也就靠安禄山,他的模板很像董卓,但是他能比董卓能忍,也比董卓命背,好不容易长安称皇,打得李隆基都快输了,结果眼睛不好,被儿子干掉了,史思明差了他很多个等级,所以被李亨郭子仪玩死了。而从李亨开始的李唐皇帝,差不多都是,坑死老子,玩死儿子,中兴一下,断一下,后李唐时期有那么一两个皇帝如李洵啥的想重振一下基业,无奈千疮百孔的帝国,没啥可救了。最后并入五代十国的诸侯之乱中。

李唐王朝,不像朱家王朝,要么有明君,要么有明臣,李唐王朝的君臣都是扎堆来,扎堆走,如李世民、李隆基时代,名臣名将数不胜数,而后期,皇帝不是被后宫争权玩死,就是被前台夺权玩废,李唐的臣也很好玩,他们夺权后想到的不是壮大国土,而是搞内部斗争,所以宋朝才会有那么割地赔款也是学前唐所来吗?作者的文笔也好,历史的进程也好,如果之前没看李唐王朝的我对这段历史只感兴趣于李世民的太宗盛世的话,而今我看了以后,我仍然也只感兴趣于太宗盛世,和明朝比,李唐的进程更有闹剧,喜剧的嫌疑。

    这篇读后感写的一般,除了我的文笔外,作者给我展开的蓝图也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所以想说,写史书,文笔好专业度好去写和兴趣爱好去写,真不能同屋而语,《唐朝那些事儿》是跟风之作,豆瓣评分7.1我认为差不多,评分很中肯,写的很一般,只能当作历史资料来看,但若想从中了解到历史,还是需要更多的考证、考究,用字琢磨上,展开方式等观之感之。

以上,如果有什么建议或者感悟,可以提出来,你们的建议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唐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20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