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书评

时间:2019-05-15 08:14: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这些人,那些事》是一部由吴念真创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01

才开始看了几章而已,然而,明明是稀疏平常,平平淡淡的一些小故事,却总是禁不住就红了眼眶,作者的时代和他出生的地方离我很远,但是那些相似的,细枝末节流于生活中的感情却真实地刺激着我,那些本以为不会记起的回忆,便再一次袭来。当时觉得苦,如今却甘之如饴。

看到了《遗书》这篇,写了一对亲兄弟,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看完觉得很致郁,虽然我是独生子女没有这样的"哥哥",但是却有别人家的小孩啊。

“虽然同样是初中毕业就离家到城市工作,每一步都走的很辛苦,但如果用一种俗滥的比喻说人生就像摸着石头过河的话,至少他都摸得到下一颗石头而且这都可以踩稳。而弟弟的每一步好像都会落水一次,挣扎一番才能勉强摸到另一颗,而且摸到的可不一定比先前的宽阔、稳定。”

那有没有一种人,是只能捏着小石子或者甚至连石头都摸不到的呢?他们只能在岁月的洪河中随波逐流,永远都到不了彼岸。

弟弟曾经也是那样明朗、积极而且健康善良的。但是却在这条河中泥足深陷,最终淹没于此不再前行。他变得嗜赌,谎话连篇,易怒而暴躁,变得再也不是那个自己受了委屈却反过来安慰哥哥的少年。

“那样的世界同样地也存在于他的身边,只是他不在意,但,或许弟弟在意,甚至把他当做生命中重要的支撑也说不定。”

突然有点明白身边那些嗜赌的人,也许赌博带来的快感成为了他们生命中重要的支撑?大多数踩不到安稳石头的人其实都是需要另一种形式的支撑吧,而坏的支撑,就像是你濒临溺死前,拼命抓住的自以为是过河的那条蔓绳,却没想到,它,不过是溺死你的那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求不得,真的好苦。这种苦,容易让人坏了心智,失了底线,丢了尊严,没了希望,忘了初心。

如今许求之不得的事越来越多,觉得自己无能,失败又可笑。想奋起直追,却总是无可奈何。

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穷其短暂一生都在求一个“爱”字的松子。她自始自终想要的不过是一颗真心罢了,她总是天真无畏地将自己的真心献出,哪怕对方只回复那么一丝温存,也足够这个傻姑娘粉身碎骨,飞蛾扑火。父亲的爱,妹妹的爱,朋友的爱,情人的爱,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

02

旅途中断断续续读完吴念真的这本小书。最会讲故事的吴念真,轻轻淡淡的,像电影片段一般,一幕幕的回闪着这些生命中的人和事,那些重重的命运,那些坎坷的人生,那些生与死都像散落在生命中被阳光晒黄的纸片,更像电影结束时片尾的片段与字幕。

那些生命中重重的东西,也许就该轻轻的放。

那些命运中的无常与有常,

那些在黑暗中闪着的光,

那些生命浑浊中的小美好,或许才是人生的真。

吴念真,勿念真。

“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眼泪的滋润”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这道理到了这个年纪几乎没有什么疑惑余地,只是在一复一日如川剧变脸般随着工作或者行程不停变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角色就叫‘回忆’”

“有时候会想,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和不满都已云消雾散。”

03

很小的时候就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吴念真老师的文章,叫《八岁,一个人去旅行》,从此就记住了“吴念真”这个名字。

《这些人,那些事》篇幅很少,书很薄,却是我看得最慢的一本书,内容太好,怕看完就没了。

在鸡汤和睡前故事占领各社交平台的今天,吴念真老师的故事却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细细读完,内心异常轻松和舒坦,在深邃的黑夜似乎感受到了阳光,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语,看到了大海。

吴念真老师真不愧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本小小的集子里,每一篇故事读完都让人很温暖很感动,内心很轻。无论现在怎样,最后如何,一切都会过去,变成轻轻的时光。故事如此,生活亦如此。

吴念真老师是经历过大事和走过风风雨雨的人。很多人说,经历越多的人,内心就越不纯粹越不干净,但吴念真老师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即使经历过再多的潮起潮落风雨雷电,也能依旧纯粹干净。我们从他的故事里能够看到,即使再糟糕的生活和环境,人的内心也是善良的,哪怕经历过再多的不堪,也依旧能做到宽容和有人情味。

这些简单的东西,在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今天貌似越来越难看到。这也是吴念真老师和他的故事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吴念真老师写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很平凡,家人、朋友、故乡、爱情、友情等等,它们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波澜不惊,平凡如土地,却又可贵得让人感动,甚至流泪。我一直记得《遗书》里弟弟说的话:“你要照顾家里,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这句话让我揪心了很久很久,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和故事,有些人,你不知道怎样对他好才算好,可不对他好又放不下心,不相见可又舍不得。那该怎么办呢?

不管是《母亲们》里的妈妈们,还是《老山高立足五两》里的矿工们,他们都是这个社会上很小很小的人物,虽然小,却总在做重事,向我们展示着人类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朴实、善良和爱。还有《母难月》里的母亲,还有《只想和你接近》里的父亲,还有好多好多。

这些人,那些事,虽然都是小人物小事,都很平凡,但吴念真老师在讲他们,下笔的时候总是那么重又那么轻,只有屏住呼吸才能感觉得到。

也许,只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大起大落的人,才能用如此轻盈的笔调写出这么沉重的话题,才能将生死看得如此之淡,才能永怀一颗淡泊平静的善心,面对这纷乱红尘中的种种喧嚣与诱惑,始终如一。

04

《这些人,那些事》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吴念真笔下的人物都有质朴的温情。

其中我最喜欢《美满》,讲的是美满生活在战乱年代。刚结婚三个月的丈夫当兵被外派马来亚,从此无音讯。为了养活儿子,17岁的美满笃信相命仙的话,变卖金饰开了家旅社。旅社中,美满遇到来台北讨生活的汉亭,跟他生活在了一起。其间,来了个被迫害的共产党人,留下了个出生不久的婴儿,美满因此有了个户口内的儿子和一个户口外的女儿。而多年后,不料美满当兵的丈夫未死复归,美满也因此有了一个户口内的丈夫和一个户口外的丈夫。

美满的一生被时代推着往前,好似台湾版的富贵,当然也是被命运温柔对待的那一个。小说的结尾:

美满在观音山建了一个塔位,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说以后自己也要住进去,「三个人从没睡在一起过,那种滋味……那两个死人绝对也想试试看!」美满很有把握地这么说。

就好像《活着》电影结尾那句「牛养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都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走的人,末了一句话将一切都温柔地化解了。

其他篇里有几个片段让人感觉电影感十足(哇,这篇要是拍成电影这里一定是戏剧张力最足的地方;哇,这篇拍成电影这个结尾太棒了)

比如《茄子》:

高烧不退连续了好几天,最后和士官长同乡的副营长受不了了,在士官长头七的夜晚,他把全营集合起来,我在床上听见他在念士官长的遗书,断断续续地听到:「任务不成……败军之士……我军之耻……,然后听到副营长开始边哭边飙脏话,说败军要死也轮不到他!操他妈的他以为他是谁?」

后来有人进来寝室,说副营长要他们扶我出去集合场,副营长暴怒的吼声倒吓得我差点腿软,我看到他指着天空大骂,说:「是这孩子守着你一天,不让你进了野狗的肚子,是这孩子盯着,一块不少地把你找回来,你不知足、不感恩……,你有不平你他妈的来找我……,你再不让这孩子平安,我明天就把你的骨灰倒进猪圈里喂猪!你看我敢不敢!……。」

比如《跑片》的结尾:

两天过了,阿光还是没回来,阿华竟然骑着摩托车,杀回去通霄找。隔天带着那卷影片回台北,一脸倦容。他说阿光不敢再来了,说那小子当天竟然就连夜踩着着脚踏车从台北踩回通霄,但是连家也不敢回,几天来就在海边的碉堡里头睡。

阿华描述见到阿光时的场面其实更像电影。他说阿光领着一群孩子在海边,把影片拉得长长的,一边跑一边对着阳光和那群孩子一起看,阿华说:「在蓝天碧海为背景的沙滩上,我听到孩子们一直兴奋地叫着,你看到什么?我看到飞机……,我看到里面有飞机……」

最后想起吴念真作词李寿全的那首《8又二分之一》。吴念真的故事无论以什么为载体——小说、电影、音乐,都是一个味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书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431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