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书迷纪录片观后感大全

时间:2019-05-15 08:21:09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书迷》是一部于今年的4月23日播出的纪录片,该片由范濡羽、曾欣和罗颖鸾等导演,网友们对这部片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一起来看看吧!

01

这部片子从视觉上来讲,真的是我这样的外貌星人的福利啊!调色清新自然,简直可以狠甩国产影视剧做作的调色几条街。剪辑很自然,拍摄也很唯美!颜控党不能错过,这是不看文案内容也能看完的纪录片!贴了几张随手截的画面,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啊!而且这里的文字字体都是单独经过设计的,很用心了!如果后期配音是阿杰大大的话,那简直就是完美(没有说这里的配音演员不好的意思)片子一共四集,每集二十六分钟,很短。被安利了一些书。但第一集的设计师设计的《平如海棠》的封面真心觉得虽不至于丑,但真的不好看……

02

这是一部能够勾起你内心深处对书的憧憬的记录片,也是我今年以来最喜欢的一部。

本片围绕和书打交道的四个角色出发:作家、店主、淘书人、贩书人,构造了书籍相关的体系。我觉得从立意角度,最厉害的是包括了贩书人,创作者并没有忽视这个通常可能会被人遗忘的角色。围绕每个角色,每集挑了三个典型的人物,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看完最大的感触就是——里面的人也太可爱了吧!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集中讲述的淘书迷徐凤文先生,谈吐温文尔雅,很有气质,看到有人评论道“眼中有光芒”,深以为然。这大概就是博览群书的人的魅力所在吧。

第一集:一本书的诞生

第一集一开始就被书籍设计师、作家朱赢椿匠心独运的“随园书坊”和他细细品味的慢的人生哲学给惊艳到了。原来从事和文字相关的工作,能够这么惬意,这么诗意盎然。我之前大概对于书,觉得是内容远远大于形式,但看完之后,觉得形式能够锦上添花,一本书的样式、纸张、设计相得益彰,想着拿到一本微微泛黄、泛着毛边的表面的古朴的书本,一页页翻动,都成了享受。《平如美棠》,一位九旬老人对于亡妻的思念之情,真令人感动。

第二集:书店风景

这一集我个人感觉一般,大概之前也多多少少关心过书店当前的运营环境了吧。我个人不太喜欢先锋书局这种网红书店的运作方式,书店还是应该回归本质,可以形成主题性的沙龙形式,但是不应该变成炒作的工具。而同时,对于品味过于小众的独立书店,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大概我更倾向于书店经营者在符合个人兴趣的同时,还是应该加入一点客观性,毕竟书店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以卖书、交流为主,大概不好沦为经营者个人品味的展示吧。对于书店的经营,我感觉很无力。既有味道、又能兼具盈利性的书店太难了。但每个爱书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书店梦吧。我还记得小时候总爱去逛书城、也一遍一遍去卖杂质的小店,一边想着如果我是老板要怎样怎样。

第三集:淘书人的地图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集!!已有可能是因为和我个人的角色更相像吧,不过我没有这么大的藏书量,也没有买旧书的习惯罢了。三个淘书人各有各的特色,讨价还价的本事不一样,但对于书的热爱倒是都一样的。他们经常很早就出门淘书,一袋一袋往家里背。史航喜欢收藏签名本,这比只见其文,感觉离作者更进一步。同意他说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恋物癖。向上文说的特别喜欢徐凤文老先生,他说没有房,但是会一直让书跟着自己。看着他用仓库改造成的藏书室,有两三层楼那么高,书籍摆放的整整齐齐,当他爬着梯子上上下下拿书,抚摸着书籍的时候,一定特别惬意特别满足吧!第三个台湾的小伙子逃到了张爱玲以范思平为笔名翻译的老人与海,也是相当令人羡慕啦。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藏书的大而全倒是兴趣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我读过的好书,确是怎么样都想买回来的!

第四集:贩书记

他们以书为利,可能想要轻视,但是如果没有他们,会有许许多多的书籍消失。里面有一个人说的好:希望能够让每一本书都有尊严的卖出去。看到好书在地摊上流转,总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王汉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他对于贩书,最开始的想法是很朴素的,也不懂书,但是慢慢的,他通过贩书,结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他店里篆刻、聊天等等,可以说是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而且后来也说到他的纠结,看到好书,卖了又舍不得,但是又不能不卖,也是相当纠结了。贩书人,大概是介于书迷和书盲之间的一类人吧,太着迷吧,好书不舍得卖;不懂吧,又完全没有贩书的趣味了。

看完之后,深切觉得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是多么有趣、多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书本是电子书取代不了的,有时候拥有实体,才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愿世间所有的好书都能被善意地对待,愿所有爱书之人能够一如既往地享受,愿我以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和满满的好书,愿有才华的著作都能够找到珍惜的人。

这样的好的记录片,希望多多益善!

03

 刚刚看完四集,讲了做书、淘旧书、卖旧书的故事。

故事里的人物对书都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那位天津的淘书人说的一段话,特别触动我,他说十年时间搬了很多次家,就像背着这些书,在这个城市不断历险,不断地寻找下一个栖息的场所,也更加让自己接受漂泊者的不安全感。

史航也说,读书不过是活在世上的一种消遣方式而已,不过恰好是自己比较喜欢书。他将书的内容理解为作者的自我介绍,扉页的亲笔签名比作为与作者更进一步的接触,这是他的读书观。

我更喜欢某个二手书店家的观念,他觉得二手书是一种文化、思想的表达与分享,他希望将好的内容分享给他人。

书作为一种媒介,用于传播知识,同时也用于分享观点和生活。可是这种分享的效率是极低的,很多人能浏览阅读的图书馆藏书,被要求不留痕迹;流于市场的二手书,只有崭新如初的书才能卖到好价钱。可往往是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性,是最能给人惊喜的。作为电子书盛行的今天,我能留给自己的是什么?而能分享给他人的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有收藏爱好,年龄稍大的有钱的,多会收藏一些高价值的文物珠宝,年龄稍小没那么多钱的,喜欢收藏手办服装,不论是什么,以什么形式,好像都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纪念。就像我现在还藏着自己初高中时期的书本和日记,总需要点东西,去证明那些你曾经做过的事情。

所以最近几年,我没有收藏下来什么,就总是觉得精神世界没根。还有从小到大,对那些不再联系的朋友,情感上的割断。因为小时候,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也没有人告诉我,要如何对待那些从身边离开的人的情感,所以我自然而然的选择割断,然后迅速地跟新认识的人建立连接,继而再次割断……

如果我重新开始收藏会怎样呢?收藏想法,收藏书,收藏记录,收藏……生活会变得稍微丰富有趣一点吗?会的吧?

这个纪录片还勾起了我对旧书的好奇,之前只是在书局里浏览过一两册,觉得以前的书虽然短小,但真的精悍,可是过于专业,读起来实在生涩的很。

今天去了趟晓风书屋,推荐架上多了很多艺术类的书籍,也多了很多热点书籍,这让我想起圆桌里讨论的,书店正时刻显现着这个时代的趋势。

泡哥抢走我手上的《傻瓜之光》,说我只看一些标题党和浅显的书。我不能否认第一眼总容易被标题党吸引,可是这本书的内容缺失吸引了我。到底是时代造就了傻瓜,还是傻瓜成全了这个时代?然而我扪心自问,我确实缺乏找到好书的火眼金睛。现在的电子书、书店,铺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如果不是有一定阅读量,或者有自己固定的阅读偏好,很难找出好书吧。而我,两者都缺。但他这句话,同时也让我反思,我经常喜欢通过一些很浅显的现象,企图分析出深层的结论,但往往结论都太片面太轻率了。

希望自己能看多一些好书,希望这个时代的做书人能做多一些好书,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有自己的坐标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书迷纪录片观后感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485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