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鸣梁海战观后感精选

时间:2019-05-15 08:29:51 网站:公文素材库

《鸣梁海战》是一部来自韩国的动作传记电影,影片主要由崔岷植、柳承龙和赵震雄等出演,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说到韩国电影史上的现象级电影,2014年的《鸣梁海战》必定是无可争议的入闱者之一。不论是单日125万的观影人次,还是最终突破1700万、超越《阿凡达》、成为截至当时韩国影史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这些纪录都是空前的,令所有好莱坞大片以及本国佳作都望尘莫及。

缘何《鸣梁海战》能够一鸣惊人,成为的韩国电影的影史标杆?应当说这并非一次因缘际会,而是韩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度过了2006、07年前后的瓶颈期之后,韩国电影界摸准了前进的方向,再加上上世纪末的电影振兴行动后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层层布局,终于在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左右构筑起了完整的生态体系、迈入了黄金时代。《鸣梁海战》的诞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另外,自从1926年的《阿里郎》奠定了韩国电影与民族精神的紧密联系,但凡称得上「现象级」的影片,比如《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实尾岛》、《海云台》等等作品,都能够引起观赏者在民族精神上的极大共鸣。对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到变态的韩国人而言,似乎只有这样的电影才算是典型的韩式大片。此外,相比韩国同样擅长的犯罪类型片,从制作体量对电影工业的推动而言,战争类型片的作用要大得多,且又能挖掘出深刻的政治意蕴。以这两个角度看,《鸣梁海战》恰恰同时符合,因此其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营销的得力也不容忽视。《鸣梁海战》的总成本大约190亿韩元,其中的宣传费用就有40亿,其比例堪比好莱坞大片。更重要的是,以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带头,一帮政界、金融界的大佬集体观影,由此带动了媒体几乎一边倒的舆论倾向,普通民众自然亦趋之若鹜。

虽然本片在韩国连破纪录,但在中国却并不被待见,过于突出李舜臣以及朝鲜军队的英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当年明朝军队多次派兵遣将与朝鲜联手抗倭,若是没有这先后数十万大军的驰援,李氏朝鲜也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然而影片中的去中国化表现得十分明显,完全撇开了明朝对整个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联想到韩国人历来对曾经身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心存芥蒂,此举也可视为一种市场行为吧。

不过对于历史类型片来说,是否符合史实并非铁则,拍得好不好看才是王道,在这点上《鸣梁海战》的质量还是过硬的。导演金韩民的名气不如朴赞郁、金基德、奉俊昊等韩国名导,可执导能力却并不逊色,尤其在《最终兵器:弓》里面对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动作场面,他表现出了强大的掌控能力。正是看中了金韩民处理古装战争片的经验,CJ娱乐才敢放心地把导筒交到他的手里。除了导演,演员阵容也相当靠谱。无论是饰演「李舜臣」的崔岷植,还是饰演「来岛通总」的柳承龙,抑或出演配角的赵震雄、晋久等人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的戏骨,保证了演技方面的一流水准。

影片的重头戏是长达一小时的海战,用美国《洛杉矶时报》的话说就是:「影片的海战绝对是史诗级的,比吴宇森的《赤壁》更加现实,也更加激动人心,甚至超越了彼得·威尔的《怒海争锋》。」一方面,剧组搭建了一比一的实物船模,以及亚洲最大的水中摄影棚,另一方面请到了韩国顶级特效公司Macrograph与Madman Post进行后期CG处理,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为震撼壮观的海战画面保驾护航。

作为中国观众,若是能够忽略些许感情上的不适,《鸣梁海战》还是颇值得一看的。故事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服饰道具、兵器战船的设计精确而考究;特别是海战部分更是体现了韩国目前特效制作的巅峰水平。表面上看,影片在韩国国内掀起的热潮是这部主旋律电影饱含的爱国主义、英雄情怀给予韩国民众的慰藉所致。但是从深层次说,「鸣梁现象」中蕴藏的从制作水准到宣传策略等等属于电影工业范畴的东西,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参考和学习的榜样。

02

此片场面制作挺好,致命伤就是战争开始让大将船一船出征,其他船按兵不动,至大将船于危险之中。一旦大将船出事将全军覆灭,虽说大将船赢了,大将船胜利后其他 船参战。这样的逻辑战争还能赢,真的无语了。纵观世界战争史也不是这样取得胜利的。真实的鸣梁海战如何不知道,有悖人伦。置于死地而后生是有的,破釜沉舟也是有的,但是无论怎样的战术还不能把主帅放在危险之中,一旦主帅战死,大将船至死地而后生,其他船贪生怕死。大将船险胜其他船参战。如果开始就是主帅这样安排的倒可以。其他船受感动看到大将船赢了再参战。本来战争胜算就不多还这样,朝鲜能不完才怪。

03

李舜臣片中酷似关云长,此人半夜鬼敲门敢直接敢让冤魂们进来炸一个,足以看出气魄。虽身居高位,但不精于打鸡血之术,战前动员大会开的热血不足,懵逼有余。麾下亲随几乎没有,一打仗所有舰队直接全体后退一大步,不到捡人头的时刻绝对不出来。唯一亲随任用不当,玩潜入时被直接活捉,话说此亲随技能点加的十分邪门,可在海上隔着数十海里对岸上目标采用唇语交流。唇语哦大哥,有这个本事可以进基妞特种部队了。打仗前部下叛变的叛变,死谏的死谏,不开作战会议,任用人才时有本领高强的同事儿子自荐,你要么随了人家报仇之心,要么你对得起死去的同事给人留个子孙根。结果留是留了,自己儿子倒是保护的好好没参加战斗。虽然能力没看出来,但是装备是杠杠的,一艘木船干翻了日军一个航母战斗群。莫非是宇宙战舰大和号?远程百发白中,近身全送人头。下有大力水手们无限输出轻松逃离旋涡,上有少林十八铜人虐杀敌军。片中主角虽年过古稀却达到了龟仙人级别的战斗力,连发动自爆系攻击都扛得住。日军采用人海战术,从四面包围搭梯子白刃战依然没有屌用,看来朝鲜水军武力值全部达到了侍婚级别····我编不下了

04

李舜臣无疑是韩朝历史上值得让后世仰慕和为之骄傲的存在。但只知骄傲的韩国人,却并不怎么真的懂得该怎么为历史先辈骄傲,骄傲的点是什么,这样的韩国人就是盲目骄傲的代言人。

首先来看看这场日寇侵朝战争的背景。丰臣秀吉那个大土匪结束了日本一百多年县打县所谓的战国时期,统一日本岛,统一完了也没闲着,两次倾军攻打朝鲜,鸣梁之战的发生是在丰臣秀吉第二次出兵攻打朝鲜之时。当然打朝鲜不是光想打朝鲜,就是想以朝鲜为跳板进军大陆,日本人对侵占大陆的野心那真是由来以久,且代代相传。日军第二次攻打朝鲜那真不能叫打,跟赶鸭子似的,两个月时间,全国八道丢了七道,朝鲜当时的国君李昖,被赶到鸭绿江边上,急赶着过江寻求明朝庇护,还很好意思的对明朝使臣说:"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 嗐。韩国人向来都是,好的都是他们的,坏的都是北韩的。当时的朝军在日军面前是基本没战斗力的,看到日军来了就跑,打都不用打。要么就是降,战争到了中后期,日军中有一个部队叫“新军”,对,就是投降的朝鲜军队,然后跟着日军打朝鲜,“棒子”之名的由来那也是有传传承的。朝军为什么没战斗力?因为前面有两百多年的和平,没仗打,一点儿个实战经验也没有,自然就菜。而日军是刚打完一百多年内战,是战争经验十分丰富的专业选手,专业打业余,那就是一边倒的按在地上摩擦。对了,日军初期出兵侵朝,布属了兵力是十五万,到中后期增援加“新军”,有军力近二十万人。再来说一说我认为《鸣梁海战》这个电影最可耻的地方,就是他们拼命隐去,给了他们两百多年和平,此战中取决定性因素和主导地位的,他们的宗主国——明朝。白眼狼的不仅仅是如今的朝鲜金氏王朝,在这一点上韩国真的是跟他们一脉相承,一看就是亲兄弟。在当时朝鲜军队溃不成军,国君坐等避难审请过审,八道丢了七道,眼看亡国了,是明朝两次出兵援助(话说大陆对朝鲜的援助,那也是历史悠久),第一次就不说了,也是有点浪了,派了三千人,结果可想而知,大败,战死两千。然后大明国才重新审视了下战局,第二次派了兵部侍郎宋应昌(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督军,李如松总指挥,李如松在当时明朝可谓最能战,最优秀的将领,其本人的战功、事迹、来头能吹一上午(请自行百度)。李如松率领四万多明军精锐部队支援朝鲜战场,其中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历害的骑兵辽东铁骑(对,全世界。不清楚?百度。)。和最厉害的步兵大名鼎鼎的戚家军(百度),专业打倭的队伍。李如松的军队毫无疑问的是当时抗倭的主力军,也是杀败日军,收复朝鲜的绝对关键的存在。至于军事天才李如松是如何以四万的兵力打退二十万日军,收复朝鲜,这要说起来话就长了(参见《明朝那些事儿5》13--20章)。我只想清楚的说明一点,朝国人在拍《鸣梁海战》装逼的时候,隐去的明军才是当时与日军征战的绝对主力。当然李舜臣这个人是有资质装逼的,有资格以名将之名留名青史的,之前一直强调的朝鲜的溃败,八道丢七道,对,剩下的那一道是李舜臣守住的。以一已之力,二十艘自制的海战神器龟船,近百艘战船(并不是很落魄和弱小,比较正常的军备,没什么悲壮的)打得日军七百余艘战船妈都找不着。在李舜臣所把守的全罗道,李舜臣与日军大大小小的交战有上十次,全胜。且是大比分获胜。本着厉害的人就是我祖宗的原则的韩国人,恨不能给李舜臣之名属韩国审个遗,管他是南朝人还是北韩人。如果真要抱大腿吹牛逼,韩国人真该拍李舜臣把守全罗道的的战役,因为这时候明朝还没出兵,完全就是李舜臣的show time,你爱怎么吹就怎么吹,真的。但是鸣梁海战时,主导的就不是李舜臣了。别说总指挥李如松。就鸣梁海战只是露梁海战中的一部分而已,主导露梁海战是明军将领陈璘,日本人也不是满腹仇恨一心念着个李舜臣开着六百艘战船一路平顺的驶进露梁海口,到达鸣梁海峡的。露梁海战对阵日军的中,共有三个海军部队出战,分别是埋伏在露梁海口(前点)的明军邓子龙部队,鸣梁海峡(中点)的李舜臣部队,竹岛(后点)的陈璘部队。日本人的战船进露梁海口就遭遇了邓子龙军的阻击切断了上百艘战船的去路,并就地消灭了。到达鸣梁的日军当然数量也有四百艘之多,当时的李舜臣呢?没有电影里那么惨,他有十二艘龟船,对是龟船,没有那么可怜,是全部一起冲到日军中的,没那么多围观的傻逼队友,李舜臣当时在朝军中应该是风云人物,虽然全罗道之后仍被政治迫害,但当时追随他的人应该都是忠心热血的,军心绝不会是他们军中的最大问题。当时李舜臣的旗舰被日军围了,并没有像电影中那么壮烈的一刚几十,来一个击沉一个。是陈璘的旗舰冲进进去救的他(虽然冲进去也是被围),并非孤军奋战。李舜臣勇猛无疑,他也是在鸣梁之战中战死的,但为此付上沉痛代价的不仅是他而已。后来日军见冲不过,选择撤退,真正用生命唤醒战友斗志的是把守在露梁海口的邓子龙,一位七十多岁的明军老将,一位从军四十多年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军人。最先激战的是他,奋战到死的也是他。最后真正拖死日军的也是他的军队,不是突然神一样出现的龟船。

这就是那场残酷战争的真相。不是只有天一样的李舜臣,还有韩国人选择看不见四万余明军将士,如果韩国一直以历史上曾向中国称臣而感到羞耻,那就是对那二百年和平的唾弃,是对那场收复的唾弃,也是对如今存在的唾弃。几百年过去了,中国处在得天独厚的亚洲大陆,也一直秉承着尊重包容的政治文化。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没想要你那一亩三分地,但最起码的对历史的尊重,正视历史,难道不是应该的?就这个自以为是,自我欺骗的电影,在中国能给七分我也是见识了。国人们,多读书,我们对所谓的韩国大片实在是太宽容了。他们吹嘘的是他们的祖宗,隐去的那些流血的可是我们的先人呐。韩国人这又想消费历史又不敢正视历史的样子,在我看来,小人之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鸣梁海战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4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