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观后感大全

时间:2019-05-15 08:58:5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是一部于2010年播出的奇幻冒险电影,影片在网上的评分也是相对不错,一起去看看吧!

01

前两部简直就是校园青春剧,无聊的很,最后一集,终于有点成人的样子了。不过大人的世界就是阴郁?

伏地魔越来越猖狂,霍格沃茨和魔法部相继沦陷,整个魔法世界在黑暗的笼罩之下。长大的三人组被迫离家,在分分合合和被追杀之中,摧毁了一个魂器并得到了死亡圣器的消息。经过一番搏斗,小精灵多比死亡,可是伏地魔得到了老魔杖……

其实剧情什么的无所谓,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书,这个系列的销售成绩不是盖的。不过这部相比前两部,好太多了,不再是小打小闹,终于动真格的了。

一开头就处理的很好,赫敏的遗忘咒以及清风冷雨中离家的惆怅表现的很好,几个镜头就把黑暗笼罩下的世界表现的很充分。然后就是哈利的逃离,七个哈利真的挺有意思的,骑着摩托在街头横冲直撞,场面惊险,貌似是这个系列的头一次。三人组变形进入魔法部最有意思,抽水马桶进入,以及搞出来的一系列乌龙算是这部阴郁的电影中难得的轻松。罗恩的吃醋离开,哈利和赫敏的舞蹈,仍然是青春期争风吃醋的老一套。在卢娜家,用小动画的形式讲三兄弟的故事,还是挺好玩的,不过刚逃离就被抓住了。最后在马尔福家的城堡中,靠着多比的帮助才逃离。

整个画面很压抑,也预示着故事走入了正轨,都不再是孩子了。虽然算不上什么超级大片,特效也不算多,但是有对比才有进步。

02

没什么情结或不怎么了解故事背景的人来说,这部片真的看不懂。有不少的影片是要求对电影之外的东西有了解才能看懂进而欣赏的。以后看片注意了。

这部片子的高潮部分不是那么让人觉得激动和紧张。众人都成功逃走了,故事还在最大高潮之前的酝酿阶段。和上一部电影一样,这部电影应该当做电视剧来看,把更多戏剧性的效果寄托在最后大结局。我得在故事的吸引力上还比较欠缺,大半个故事都在讲主角的无家可归和思考答案,还基本靠赫敏想,真的很无聊。线索和进展也比较突然。还有,这部剧从中间开始一集死一个人,绝对是一个槽点。三兄弟的故事虽然很赞,但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去讲这个故事觉得导演有些抓不住重点。抓不住重点的还有官方的哈赫糖,真是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就故事本身来说。看到多比死的时候真的很心痛。这一路上多少人离开了哈利,他承受了多少自责与伤害,他都不肯放弃他选择的道路。

还有就是赫敏。虽然她是一个”泥巴种”,但她从来不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泥巴种”,她对自己的出身没有偏见,对自己的伙伴没有偏见,很钦佩她。

这部剧最妙的是让主角和观众一起长大,小演员们外表上的逐渐成熟象征着他们内心的成熟,就像观众一样,这种戏内戏外的互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

脑洞:那个挂在主角脖子上的小盒出现时我就想吐槽说:扔末日火山啊!

03

其实写这个影评时候我电影已经上映完毕n年,在回顾霍比特人的时候突然想起这部电影我居然还没有品论过,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越亲近的人越会被无视吧~(什么破比喻啊!)。OK,我承认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今天看见了鲁伯特和丹尼尔再聚首的照片,我和朋友感概,时光真是杀猪刀,丹尼尔越长越惨啊~但当我一个人坐下来再看着这电影,我脑子里突然之间冒出了一句话,我怀念的不是电影,还是那些有着哈哈哈哈哈哈哈陪伴的岁月~那是一个有趣的岁月,好多个寒假每天废寝忘食的躲在被子里看着绿色的书页幻想着这就是魔法课本,而我就是哈利的同学,为啥呢?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她坐在一起吃魔法小精灵变得各种各样好吃的肉肉肉肉肉肉肉。。。。。甜品甜甜甜甜甜甜。。。。。所以当我看完电影系列我唯一有异议的地方就是他没有放到那个魔法小精灵的厨房,当然在书本的后期罗琳女士似乎也忘了有这么一茬,他的书其实有好多bug,不过那时候的我怎么可能会在意这些呢?当时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其中那个依照书本想象出来的魔法世界和他们的食物物物物物。。。。。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没有青春会不散场,他们长大了,很多东西都变了,但是又有很多东西没有变,我们在变和不变中慢慢长大,我一直在想等我有了小朋友,我应该会向他推荐,至于他会不会和我一样喜欢,who cares~老娘给你推荐东西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晚饭别吃了~

04

个人认为《哈利波特》这八部电影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哈利与赫敏跳舞的这个场景,无论是二人的舞蹈还是音乐,单独拿出来都是极富有感染力的,而放在一起就好像是绝配。

先分别从音乐和舞蹈来谈谈:

音乐:

《o children》这首歌曲就好像是量身为《哈利波特》打造的一样(也许真的是,本人也无从考证)。歌词中时而以父母的口吻向孩子道歉“o children forgive us for what we have done”以及“o children lift up your voice”和“rejoice,rejoice”父母希望孩子活的高兴,获得愉快,而又无能为力,请求孩子的原谅。就像哈利的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希望时时刻刻守护在孩子身边,让哈利幸福,但却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孩子受苦受难,看着孩子失去朋友时的痛苦、看着孩子失去教父时的痛苦、看着孩子失去导师时的痛苦……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rejoice”寥寥几句“o children”道出了哈利父母的无奈,同时这也是哈利父母的痛楚。

这首歌同时又以孩子的口吻安慰了父母“we happy ma we are having fun”一句着实令人感动。尽管孩子深处困境,尽管孩子受尽磨难,可孩子还是保持乐观,不仅是告诉母亲自己“happy”同时也是告诉自己不论什么样的苦难自己总是要保持“happy”,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这又与哈利的身世颇为相似。他小时候在姨妈家长大,遭到全家的冷漠甚至虐待,没人为他庆祝生日,在他11岁生日之时,哈利为自己“画”了一个生日蛋糕,并祝自己生日快乐,可见他想尽办法让自己过得开心。同时歌词中“the train that gone to the Kingdom ”以及“and the train ain’t even left the station”两句,更是与哈利的剧情颇为相似。“Kingdom”是人们向往的目的地,孩子说自己踏上了这两通往“Kingdom”的火车很高兴,即使这火车从未离开站台。就像哈利,找到了魂器,看到了消灭伏地魔的希望,就像是踏上了火车,可却不知道如何销毁它,不就像是火车从未离站吗?

同时这首歌的曲调也颇为动人,以忧伤缓慢的曲调引入,包含了忧伤与痛苦,但渐渐到到副歌部分,却又给人一种奇妙的振奋感,音乐中又透出了快乐与幸福。这不仅仅治愈了哈利与赫敏二人心目中的伤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了观众内心的伤痛,毕竟当时有许多深受喜爱的人物(如邓布利多教授、小天狼星、疯眼睛等……)去世了。

舞蹈:

二人的舞蹈也十分震撼。他们没有华丽的动作,也没有复杂的舞姿,他们的舞蹈简简单单,但却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微妙的关系。

在跳舞的过程中,两人的脸上开始没有什么笑容,可到高潮部分他们二人脸上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也的的确确抚平了所有人的悲伤。其实可以想想一下那样的情况:哈利的父母生下他之后就去世了,自己的教父也被杀害了,最尊重的教授去世了,连和自己一起长大的朋友都离他而去,母校被冷酷的斯内普(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的)统治,同学不知去向,食死徒到处都是,眼看着世界就要被伏地魔占领,自己却对着魂器束手无策。在观众看来也许这些没什么,可如果真的站在哈利的角度呢,这样的创伤是一烙在心里的,这样的伤痛是无法通过一段舞蹈或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就能够化解的,不论音乐有多优美,因为在当时看来,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没有希望了。可哈利还是没有放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哈利精神”吧,那种乐观和坚强,他脸上的笑容是真真切切的,是来自内心的,他坚信明天会更好,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坚信这个世界还存在希望,也正是这些哈利精神让他迈过一个个的山峰,取得胜利。我想这就是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想要赞美的精神。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哈利和赫敏两人的关系。在那场舞蹈中,他们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某种程度上便开始变得复杂了……似乎不只是单纯的友情,毕竟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经历了前六部的苦难,还是那句话,如果站在哈利的角度来想,这一切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只是两个十七岁的孩子,却承担了那么重的责任,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当他们相依为命时,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友谊的范畴。不知有多少人认为当时他们会接吻,可最后却没有。因为赫敏知道自己爱的是罗恩,她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也很符合赫敏的性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接吻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过在那时,哈利与赫敏的关系的确是处在友情与爱情之间的。

总之舒缓的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展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才华,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它能够通过画面与音乐直观地冲击人们的内心,至少这些,是书无法办到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观后感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9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