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途》是一部由马小刚导演的悬疑犯罪电视剧,该剧剧情丰富曲折,画面震撼,首播于今年的5月11日,关于这部剧,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看电影之前,曾有人对我吐嘈说,这不是《东方快车杀人案》吗?
不仅像东方快车,还很像无人生还呢。
但我该怎么形容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呢?
核心,这个故事的内核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更复杂,更现实、更可怕的故事。
不怕剧透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没看过片的人请万万不要。
接下来是一些看剧过程中的随想和粗浅的梳理,谈不上分析。
首先,我很喜欢故事一开始展开的方式:借由一名富有洞察力且对事件有关注的记者开口,详细交待了参与人物及十年隐情这明暗两条线。记者视角的好处在于,由于他的职业,这样的详尽很合理,视角够客观,显得切入很自然。
接着来梳理一下第一集上半部分所呈现出来的角色特点:
警官(何赫):富有洞察力,遇事冷静,感觉背后有点故事;
记者(梁夏):投机取巧,脸皮超厚,对信息极敏感,小聪明不断,对世事有种旁观的冷静;
打工妹(周新雪):有点神经质,气质有点哀婉,职业可能是服务业;
恶霸(王超):典型恶霸,品德败坏,骄横跋扈,毫无道德;
小卖部老板(死者老赵):油腻的和事佬;
护工大姐(秋红):温和稳重慈祥,但有点苦相;
法医(刘惜之):职场女强人,骄傲自负;
研究生(韩家斌):感觉有点心虚的样子,懦弱,目的不明;
老师(吴健):道貌岸然,虚伪势力,官僚主义,毫无师德。
光是讲明这些内容就用掉了第一集一半的时间,如果你觉得这部电影铺陈太长、推理过程太过简单无趣,这是正常的,因为警官最后解迷的时间只有十分钟的样子……
只有耐心看到最后一刻的人才知道:作为三部曲中第一集,这绝不是完整的真相,它的铺陈之所以那么长,是因为要展开的是整整三集的故事,现在刚刚切入而已——结尾就是一个巨大反转的开始。
第一集呈现了两个故事:
(一)同龄人之间的校园暴力,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受害女孩徐囡囡悲剧的造成原因有:
留守家庭的冷漠相待:父亲的漠视、母亲的远离;
谣言的传播:参与者不详;
同龄人长期的欺凌:恶霸;
从众者随波逐流的附和:研究生;
朋友的沉默:打工妹;
师长的视而不见甚至刻意隐瞒:老师;
旁观者的冷漠:死者老赵;
真相的掩盖:法医、老师;
不负责任的舆论:记者。
(二)火车凶杀案
凶手:1人,护工(实际死者母亲)
有无同谋者:无
作案手法:将八人凑到一起,先后在食物(火腿肠)和水中下毒,以抽签的方式进行,导致七人昏迷,一人死亡
作案动机:为女儿复仇,用抽签的方法纪念当年女儿之死
从剧情来看,我想大家都发现了问题:可以说第一集除了护工、恶霸和老师,其它几个角色几乎没有真正开始展现内核!
徐囡囡的故事令有隐情;
死者老赵同案件的联系几乎没交待;
研究生和打工妹在当年事件中的角色扑朔迷离;
老师极有可能隐瞒了不止这一件事;
法医隐瞒的尸体上的真相是什么;
真正的护工在哪里?(这个大概不重要)
如果说十年前的案件将是此次谋杀作案动机的关键,那么回到火车谋杀,现在还需要关注的是:
凶手是有几个人、都是谁?
谁是知情人,谁是同谋者?
死者真正的死因、凶手的作案手法?
——十年前的故事,显然比谁是凶手这件事更吸引我,我觉得那桩陈年往事只显露出了冰山一角,很有可能最后的真相是更加残酷与骇人的情况。
比起现在谁是凶手,我更想知道当年那个可怜的女孩究竟经历了什么。
整理了一下目前观影存疑点,看看有多少会是接下来的伏笔:
警官为何从刑警成为乘警;
警官和法医都曾提及记者:“还没被开除”;
三名列车乘警,只有警官一人被提及了全名;
老师对韩的评价:表面看着斯文,内心不可告人;
打工妹的职业;
研究生和打工妹的过往;
两瓶不一样的酒、其中一瓶是餐车上买的,另一瓶是恶霸带来的“上好的酒”;
致幻药为什么让所有人都看到一样的人;
研究生为什么私藏证物(尤其这证物明显并非出自他),为什么隐瞒车顶的发现;
藏有奇怪东西的地方是记者的床上方;
死者的网友,女性;
记者提到老师的“其它脏事”;
研究生避开了当年打人的过程,只说了自己抬徐囡囡去医务室;
研究生突然推理非常牵强;
记者不知死者死因;
原本真的秋姓护工呢?没人认出现在自称是护工不是当年的护工,甚至按研究生的说法,当时老师也在医务室,为什么连他都没认出她不是护工呢;
报道发表的时间在徐囡囡死去好多天以后,何以遗物会出现这张报纸;
警官推断护工是囡囡母亲的过程特别快;
八个人中只有打工妹上车的原因没有交待(只说了别人给订的票);
有针孔的矿泉水瓶属于法医,这水是护工递给她的。
其它值得一提的地方:
剧本很精炼,角色的设置、场景的排布都很干净,几乎没有多余的场景和多余的台词;
就算是以一部完整电影的标准来衡量,它的角色性格描写都是很棒的:每个特点都跃然纸上,方法自然不突兀,巧妙而富有层次感。
虽然“有鬼”部分的惊吓有些刻意,但针对十年前案件的悬念却设置得非常引人入胜;
演员的演技都太在线了,特别是老师,脸上每一根皱纹都抖动着写满“虚伪官僚”;
徐囡囡的演员,我在宣传上看到过,觉得并不好看,然而电影里才发觉这女孩通身都是透屏而出的干净灵气,实在太好看了。
无言以对的台词:打与被打没有区别,学校声誉高于一切,真是目瞪狗die,厉害厉害。
瑕疵:
全片的特效;
一开始记者说“车厢有不干净的东西“这一点略刻意,记者搭讪警官时打工妹的奇怪表情和台词:“你说什么?!”有点突兀;
研究生与警官独处时,时有时无的手套。
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测:
片头的两名列车工人与此事无关,;
本片除了校园暴力,可能还涉及女童性侵,受害人可能是周新雪或者徐囡囡,周新雪的可能性更大;
老赵可能吸du;
韩家斌在当年担当的角色不止是施暴从旁者那么简单,周新雪也不仅是沉默者这么简单;
记者写到的四角恋可能有一半确有其事,这几个孩子中间确有感情纠葛;
凶手不止一个人,目前排除死者老赵和法医。
(猜测完毕,坐等三部结束被打脸)
最后,不妄自猜测死者与作案手法,因为剧并没有完全展开,可能会有更多人死在这场谋杀中,所以以上只是一些梳理和个人猜测,期待接下来的两集,预感将是比第一集更扣人心弦十倍的故事。
02
可能因为自己性格本来就很难伺候,所以从前我一直认为好的影视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批判欲,比如去年刚看完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之后,我絮絮叨叨地跟一同观影的朋友们讨论了好一会儿,从影片留白的设置到影片的立意跟象征意味,好的坏的赞同的不屑的统统一吐为快之后,觉得倾诉欲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有种嗯完全看懂了电影,也充分交流了想法,好片子无疑,然后继续开心地吃吃喝,期待下一部佳作,下一部朋友圈里的谈资。
可是《罪途》无疑不是这样一部可以让我肆意讨论、跟损友嬉笑怒骂的作品。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首映之后,雷动一般的掌声中,我的记忆点却依然停留在影片放映时的一帧一帧影像:幽闭的空间里,在座无虚席却又掉针可闻的影院中,400位观众的呼吸心跳与自己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感,在这种情境下,全场寂静,就有了格外苦涩而又残酷的意味。
单亲家庭背景的初中女生徐囡囡,由于遭受同校不良学生王超的长期殴打,导致脾脏破裂,在送往医院救治后,由于麻醉药剂过敏,最终永远地躺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在悲剧发生后,少女惨死背后的真相却似乎仍未浮出水面:徐囡囡在校时唯一的朋友周新雪目光闪躲,心事重重不敢接受采访;学校的教导主任吴阎王以学校名誉为由大肆走动希望把消息压下去;负责验尸的法医刘惜之发布验尸结果后莫名被免职,导火索是一篇来自小报记者梁夏的关于她渎职的报导…… 事关徐囡囡死亡真相的八位嫌疑人,都被一个神秘人诱骗到同一节绿皮火车上,火车行进过程中前方塌方,被迫停车检修,这时,传来了一位嫌疑人的死讯。
乍一看影片发生的地点,非常容易联想到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同样的密室杀人,同样的多人关联,甚至最开始我都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起集体谋杀案,可是越到后来,十年前的真相却越让人毛骨悚然:徐囡囡的生母自惨案发生后就下落不明,她似乎也与这节绿皮火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小卖部的老板老赵似乎在徐囡囡死前见过死者,并未向她伸出援手却露出诡异的笑容;不良学生王超总被无比真实的梦魇缠身,梦中浑身浴血复仇而来的徐囡囡依次打断了他的双手与双脚,就跟当时她被殴打时的顺序一样……
刨去本格推理的悬疑外衣,《罪途》的内核反而更加贴近网飞前段时间的校园剧《13 reasons why》,在窗明几净的校园中,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校园侵害一直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不可言说之痛。我读书的时候,身高发育的非常晚,瘦瘦小小的,五年级的时候也还不到一米四,所以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再加上遗传性近视,很小就带上了厚厚的瓶底眼镜,这些特质无疑是不会出现在“酷小孩”身上的。在那时候,被作弄是没有理由的,经常会有人高马大的同学在我坐下的那一刻猛得一抽椅子,在我大力地摔坐在地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发出或无意或恶意的,哄堂的笑声。而我,只能忍受着尾椎巨大的疼痛,悻悻地用力忍住眼泪,趴在桌子上,安慰自己这只是一次个体事件,后续他们会找到别的乐子。然而可怕的是,年少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在后来的几天里,“抽椅子”似乎变成了他们的保留节目,乐此不疲,我的噩梦。所幸的是,再后来一次的恶作剧中,很有威信的班长及时扶住了他们抽回去的椅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来抽走过我的椅子。我也是长大以后才意识到那时的我最害怕的不是重重摔在冰冷水泥地上的剧痛,更不是被嘲笑作弄时的羞辱感,而是身体落下失重那一刻,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冰冷的绝望。而直到现在,我都会下意识地在坐下前摸摸身下的椅子,才敢笃定地坐下去。
童年时候的我,很幸运地被救离了那个可怕的环境,并在后来的风雨中,一点一点地让自己强大了起来。可是,可悲如《罪途》中的徐囡囡,如花一样的年纪,永远就只能停格在那个阴郁的下午,那张狭小的手术台上了。如同《熔炉》中的妍斗,《素媛》中的素媛一样,只能在一次次从睡梦中惊醒时,一身冷汗地抱着膝盖,无声地恸哭。在紧凑的故事节奏中,《罪途》这部网络大电影克制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越发严峻的社会问题,所有的罪恶好像都被默许了,似乎每个人都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可似乎每个人也都不清白,就好像“罪途化”的七宗罪——凡人皆有罪,十载追其刑。观影的最后好像有很多话想说,但又好像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最后只好缄默无言,所有的无声的抗争,都消融在窒息一般的寂静里。
我的签名在过去很长的日子里都是:WE ARE BORN TO BE ALONE,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的个体,在漫长的时光里踽踽独行,因此,如果偶尔能够遇到某个发光的个体,带来的些许温暖,都足够我们贪恋许久。为什么要做扶住椅子的人呢,你一定会问,那是又累、又可能不被人理解的事情啊。可是,当面对类似的社会事件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成为那个扶住椅子的人,那么那些还在校园霸凌阴影里痛苦不堪的我们,就只能一边绝望地哭,一边捂住自己摔落倒地后剧痛的尾椎骨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罪途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610.html
- 上一篇:鹿鼎记观后感影评
- 下一篇:大川端侦探社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