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于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该剧由段奕宏、张译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出演,剧情丰富精彩,画面震撼,纷繁复杂的剧情令人回味,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比较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几部最好的中国连续剧,可以和<围城>比比。
看连续剧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但做什么事情不要大量的时间呢?我觉得如同读小说一样,一部精彩的小说拿到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放下,就算眼睛吃力也还要多看几页。有人会说,这样快速的阅读影响对作品的深刻记忆,我看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需要被记忆的,对现实的记忆还不够吗?我们从好书好影视获得的东西只是存在于一段分泌于脑中的奇妙物质,这种物质是感性的,是让人兴奋、快乐的,同时也回带来些思考,然后把思考的东西用行为或多或少反映到现实之中。可以说,这些好东西为我们带来了幸福时光。
这是一部战争片,在中国,只要拍这东西就要有点主旋律。这部片不与主旋律靠边,但还是为它说了一些,且说的很邪,我想编剧是想不说点的话就不太主流了。和顺的红色游击队,想起来有点滑稽,游击队的成员有和尚、学生、农民,其实学生农民也就罢了,搞个和尚出来,并一出场就谈出统一战线万岁,这也忒矫情了。和尚在游击队里最厉害,枪法准、土制手雷吊得日本鬼子还以为是煤球,红色游击队太妖,以全部牺牲来为统一战线做出贡献,其暗喻红色政权的牛逼和不顾一切的执着。想想姜文的〈鬼子来了〉一开始丢给农民装着鬼子的麻袋,我们就对他心存敬意。
但这个情节只是剧中的一小部分,可能只是想圆场罢了。
剧中其实时刻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人还是人,说人象妖其实是屁话。
一句话,这是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好摄影、好美术的反映人性光辉的商业大戏,很成功,国人也看得值。
02
我并不是很喜欢看战争片,因为崇拜写《士兵突击》的兰晓龙,所以09年我看了康红雷导演的战争神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具体来说《团长》剧并非是一部纯战争片,它主要表现的是一群犀利哥们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兄弟情义。说它是部神剧,因为里面的奇葩人物实在太多,所以看上去,到像是一群要饭的成天自我调侃的互相耍流氓。
说到奇葩人物,看过这部剧的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团长龙文章,他从一个伪团长变成一个正团长,什么事都干过,招魂、坑蒙拐骗、跳大神……虞啸卿说他是个妖孽,是个能拿下南天门的妖孽。其次就是孟烦了,知识分子,自称小太爷,拖着一条残腿一副吊死的样子在龙文章面前说着道理,嚼着英文,龙文章说他成天在给自己编套然后自己往里跳,他却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把本来壮志酬云的人,说回到和他一样灰心丧气。再就是那个连自己姓什么都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东北军迷龙,和龙文章一样,什么事都干,拉皮条,卖大烟,一黑市老板,成天把自己改编的“二人转”挂在嘴边,简单又粗暴,但对兄弟却实诚地能把心和命都交出去,看到虞啸卿杀个营长就骂:“妈的,当团长真好,杀个营长跟杀只鸡似的”!
但在《团长》剧里还有一个人物,加深了我们对奇葩一词更上一层的调侃,对的,就是孟烦了他爹。
孟烦了他爹,在剧中没有全名,以孟父来称呼他。孟父是清朝末年的官员,留洋学士,机械设计专业,以现代来说,学这专业的称为工科男。看似学历背景很牛,但在看剧人的眼里,“百无一用是书生”成了他的标签,它的奇葩之处不是在于他读了一辈子的书却一事无成,而是他的思想与许多事情都自相矛盾,矛盾到我们常人无法理解。
孟父在剧中出场比较晚,我们初看到他的时候是在敌区的和顺镇,他身着衬衣西裤,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西化的知识分子。可当他与一身伪装正在执行任务的孟烦了在日区擦肩而过的时候,却一脸严肃的说了句:“了儿,还不快给我请安”!这话一出,顿时颠覆了他的形象,立马变身封建的老古董。不顾当时情景,脑袋里想的就是清朝时代的礼仪,就像孟烦了说的,从打小的时候,早上一起来尿都不准撒,首先要去请安。对于孟烦了的教育,孟父还是比较西化的,从孟烦了回忆他小时候,他在他老孟家的大宅子里,剪着一个娃娃头,穿着衬衣小背带裤,学着国学背着英文,曾还送给孟烦了一个永动机八音盒,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接受西方文化的。但在民国时代,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又过着封建的生活,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孟父思想不仅与表面相矛盾,与现实也是相矛盾的,他听说打了败仗就说举国贪生怕死,他成天拿着书在家大骂汉奸走狗,自己却当了日伪保长;他嫌弃小醉是风花雪月之人不让进门,他只认他的世交家的小姐是他孟家的儿媳,孟烦了说他那未过门的儿媳早已嫁给和顺镇的顺民,他却说在这样的年代有点风花雪月也算是小雅。无论用什么方式与他沟通,他总是能矛盾无常。
龙文章曾这样说过:“令尊有意思,令尊太有意思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看来家庭教育顶重要的。”这话其实是说给整日骂骂咧咧、玩世不恭的孟烦了听的,令他对泄愤这样的事感到索然无味。然而,孟父并不是骂骂咧咧、玩世不恭,他恰恰是个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可说道满腹经纶,孟父说话却又有迂腐的一面,龙文章曾经找他借一本金瓶梅,他直接在饭桌上当着晚辈的面说“书与老婆不可借人”,龙文章也毫无客气的说,“要是没有老子拼死拼活,你的书和老婆还在日区的和顺镇”。当时孟烦了一脸说不出来的气愤,他借书就借书,干嘛把他娘扯出来,他觉得他爹丢人,又恨不得一脚踢死龙文章,只是很无奈,他除了让迷龙笑话他以外,什么事都做不了。
这部剧中孟父的角色实际上是给孟烦了性格做了一个铺垫,因为有孟父这样一个矛盾性格的人,才有了剧中孟烦了这个人格不太健康的人物,也以他这种不健康的思想来讲述了这部不太正经的战争剧。
这部剧也让我见识到了民国时期的工科男,当然与现代时期的工科男还是不一样的,但仍然是一个标签。最后总结,珍爱生命,远离工科男!
03
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曾有过很深的思维混乱,这个故事在说什么,又用什么感动了我?直到有一天我对自己说,这是一部文艺片,战争只是一种环境铺设,它讲诉了一个团长如何去治疗那一群“中国病人”,而后明白生死同一的故事!
古时论战,讲究战兵、战力、战心!前者不足,后面的依次补之,如果最后的战心不足,那么真如小说中的“一触即溃,泥沙俱下”!我们的主角们便是以褴褛军装为皮,泼皮破落户为质告诉我们,这群所谓的军人连起码的羞辱心都没有,在一个滇西的小院子里喊喊口号、斗斗嘴皮、抢个西瓜、发点牢骚,直到亡国为奴为宼或者息兵为民!
二战中,日本大阪师团以各种负面新闻著称,当其他日军师团战前以“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大阪师团官兵告别时,却常用“御身大切”(保重身体,或保命第一)。师团在接受美军收降的第二天便撒开地毯出售军器给美军做战争纪念,其对待战争之心有别于常人太过明显。我想剧中的川军团,其初入缅甸后的私渡怒江一心只为回国保命及后期修养阶段的种种“离经叛道”行为,授之以叫花子军也不为过。当然我说了这个故事里有一群“中国病人”,而第一个揭开伤疤的医生却是外国人,老麦!团长和烦了追老麦以及追上后的诸多对话,渐渐把川军团,也就是炮灰团明的隐的一一病端说破,这才是本剧的转折点开始。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次对话,团长声泪俱下的请求老麦留下来,留下来教会炮灰团几百号人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在即将到来的大战里。团长是明白人,(后面没想好怎么写,有时间继续补上!)
04
被头衔,荣誉,物质,那些光鲜亮丽的外壳包裹着的,褪了这些一无所有的,看似做过并不循规蹈矩其实从未偏离过所谓“正常”人生轨道的,是从未感受过何为人生的。重要的是,拨开层层伪装之后是否敢于直立人前,用灵魂说话,而不是身份。唐基活的是名利,炮灰们活的是无愧于心,用他们的话,还债,而虞啸卿,是别扭。而事实上,最终剩下的只有两种人而已。
唐基这种人真的让我看到一次沸腾一次,看到一次就想枪毙他一次,让他快快住嘴,可是现实中,怎么这种人这么多。
炮灰们什么都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没有人身自由权,因为他们在这利益至上,权力主宰的世界中处在最底层,但他们,如果抛弃心中存有的对生命的敬畏,其实不会活得这么被人家轻视。所以你看,越往高处,心越冷,身居高位,越觉得自己的命金贵,别人的命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他喜欢的任何东西来交换。
61人阵亡,在他们心中,是报告表上的数字,一批倒下了马上还会有61个补上来,没有区别;在他们心中,是61个鲜活的生命跳动的心,61种方言,61个未完的愿望,61个故事,这他们不敢说出的数字。
他们从绝望中摸索,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听天由命。没有人为他们安排完美前程,甚至没有人为他们提供一个模式,一种只要你按照这种模式来最终能混来口饭吃的标准模式。没有,他们什么都没有,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生,是自己真真切切感悟出来的。
龙文章,你信错了人。虞啸卿终究不是和你一样的人。纵使他有一颗不羁的心,但凭他对你的一再纵容,可以看出他是个能被唐基控制的人,何况唐基是一个一直看着他成长比他自己还了解他的人。家族,面子,军人的尊严,这些是虞啸卿想摆脱掉的束缚,是他想要的挡在热血挡在梦想前的羁绊,却也是他离不开,放不下的风筝线。
我相信虞啸卿能够毫不犹豫地拿起枪顶住唐基的脑袋,但是我不相信他会扣动扳机。他犹豫。我相信他能毫不犹豫地拿起枪顶住自己的脑袋,而且相信他能果断地扣动扳机。他相信他是军人。
其实放弃自己很容易,因为若是在负责任和不负责任之间选一个,结果一样的话谁都会选不负责任吧。
在战争中,他们关心的很简单,生存,就这么简单,这是千千万万人的想法。能有奢求的话,便是“与子同袍”。而胜利或失败,在它们面前,有多重要?
我以为我看不懂,需要再看一遍。看到最后,我流泪,却并不是说明我懂,而是最后导演那些催人泪下的镜头拍的好。我确实需要再看一遍,把那些没看懂的看懂,把他们的心读懂,虽然很悲伤,无比悲。
05
虞啸卿站在收容所的台阶上,朗声甚至是大喊道:我要的是我的团!这句话其实成就了日后的龙文章。当龙文章拒绝虞啸卿去主力团做团长的建议时,就隐含了这句话,他要的是他的团,一个把他当做信仰的团。我不想评论剧情,电视剧本来就让人在长长的剧情中,翻来覆去,猜测推翻再猜测,最终迎来结局。可是,我想问,我们的团呢?中华民族的团呢?
这部电视剧是一个朋友推荐,而说服我自己开始看的理由之一也就是冲着这是国民党的军队的故事这一条。随着远征军系列的红火,国军抗战时期的“真相”被用一种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方式迂回揭开,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信号,对原本封锁放松的信号。任何人,无论种族、性别、年龄、政治信仰的区别,只要他为这个民族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就有理由并且必须被记住。我感谢这样的电视剧,让我们开始觉醒,有理由大声说出这样的话:“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不是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321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甚至胆敢去忘记那个只是歼灭日军运输队的配合作战计划,那不配被称为一场“大捷”。一面谴责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一面在历史面前羞红了脸,我们可以接受逐步、缓慢的改变,但一定要有改变,要进步。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觉得最后虞啸卿的形象崩塌了,或许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习惯要求我们一定要分出个好坏。我觉得这部剧里很多人包括虞啸卿在内最多只能被分出个孬怂来。不见得因为他“背弃”了在南天门上的弟兄而就此被踩上一万脚,“迫不得已”这四个字是他的写照,影片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如果继续进攻,就是哗变。可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哗变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代价,你做的一切不仅会被人忘记,而且更可能被吐上唾沫,踩上一万脚。
第一场内战,稚嫩的共军在正规军面前只能玩躲猫猫;第二场内战,老奸巨猾与精疲力竭的战斗中,红色彻底占据上风。没有抗日战争,就不会有解放军的壮大。历史不应该仅仅记住胜利者,国民党政权作为合法政府,应对抗战,仅清点北京故宫文物就花了四年时间,然后再运往陪都重庆。国民党的确腐败,的确不可能赢得内战,但是他从没有输掉抗战,他为我们完成了卫国战争。我们不应该仅仅记住张治中、佟麟阁这样的红色代理人,更应该记住张灵甫这样的国军骁将,记住武汉会战这样的荡气回肠的战役。我感谢这样的影片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历史重见天日的希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们会真正记住每一个民族的脊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935.html
- 上一篇:父母爱情剧评观后感
- 下一篇:大宅门观后感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