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光芒渐逝的年代影评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9:34: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光芒渐逝的年代》是一部来自德国的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寓意深刻,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01

隐喻铺面而来。各种细碎的、隐蔽的、随处出现又旋即略过的象征和指涉成为了《光芒渐逝的年代》最明显的特征,它们遍布整部电影,到了后来,你几乎觉得这像是导演和观众合谋的游戏——前者像埋藏宝藏一样埋下了各种隐秘的符号,由观众一个一个把一切挑拣挖掘出来。这个1980年代末的东欧故事,用一个家庭内部的聚散映射了一个宏大国度的危机,它的叙述被极度压缩,几乎被一个房间和一天时间框定,充斥着各种莫名角色和无聊的奉承话语,但谁都能看得出,那个坐落在安宁街道上被金色落叶和扶疏树木包围的宅邸隐喻着什么,谁都能知道,那些貌合神离的家人,邻里意味着什么,同样,谁都能知道,那场形式主义的欢聚和最终落寞散场意味着什么。

1980年代末的东德,高墙还在,人心尽失,所有人惶惶无助,这个故事以一场逃逸开始,却旨在描述一场团聚,而最终不可避免的迎来了散场。经历过流浪和流亡的威廉被东德视作国家的英雄,他迎来了90岁生日,一场聚会正在筹备,人们都来道贺,虚伪的各部门官员,貌合神离的家人,还有前来恭维的各种相关人士。这场程式化的虚妄聚会成为了目击一个时代谢幕的特殊隐喻。

威廉最爱的孙子萨沙在聚会之前离开了这个国家。一个元老功臣挚爱的孙辈——从情感上最为亲昵,在政治上被看做未来和接班人,却在最被盼望的时刻,毫无声息地决绝离开,即便前一刻,那位执拗的老人还鄙视着前来道贺的邻居,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离开了这个国家,他念叨着,离开这个国家的都是叛徒。但他没有想到,这句诅咒和宣判成为了对自己的反讽的谶语。在这样微妙的情绪之下,所有丰富的指涉和象征次第展开。那些从清晨就排布在桌上准备好的空花瓶,一直在被强调,让人迷惑,之后不久,一切就都有了答案,所有道贺的人们都手持鲜花,那些心意就这样被彻底形式化了,老人几乎对每个人嘟囔着,“把这些蔬菜拿到墓地去。”这听起来像是玩笑,但似乎也愈发认真。这其中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得意和厌倦的纠葛。之后的一切都成为了这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微妙展现,到家门口给老人献上小和唱的小学生,老师煞有介事的指挥,孩子们不过是盼望着最后能得到老人笑着给出的购买冰激凌的零钱,还有那些勋章,每年一度在报纸固定的位置上给出的祝寿新闻,一样的标题配合着年复一年日渐苍老的照片,同样的鲜花,同样的人群,同样的献词,一切都标准、形式化、空洞,犹如这个国度本身。

这场聚会的在场者和缺席者成为了绝妙的对比,在场的人都出于各种目的,自愿的,工作需要的,迫于交际压力的,人们表演着开怀大笑,隐藏着别样心思,而两个缺席的人才真的有血有肉,一个是始终不曾出现的萨沙,他只出现于人们的谈论中,而另一个是萨沙的妈妈,一个终日酗酒,表情倦怠,一脸颓废的女人,一件件试着鲜艳的衣服,牛仔裤和高跟鞋在晚宴濒临结束的当口,一身酒气地出现,一身酒气地离开,那些谨慎的人群中,这个女人像是一个真正的人,她宣泄感情,从自我出发,而不像他人,维系着一种国家赋予的冷漠人设。

某种程度上说,这场宴会、这个家庭和那个国家是同构的。那些表情颐指气使实则也虚弱无助的官员念诵着虚妄的颂词,一次次对老人说,希望您一直保持这样健康。他们指涉的其实不只是眼前的老人,而是身后的国家。但年迈的老人终将逝去,而他们企图维系的一切也终将逝去。那张摆放着食物的桌子,被修修补补地支撑起来,最后被家族里最小的孩子彻底压垮,一切隐喻在那一刻几乎成为了响亮的叫喊,外界的修修补补终将无用,该坍塌的终将坍塌。有时,摧毁一切的不是外界的攻击,而是内里的溃烂。

扮演威廉的男主角布鲁诺·甘茨曾在《帝国的毁灭》中出演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希特勒形象,这一次,他扮演着一位希特勒的敌人,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故事内部的那些隐喻之外,这意外成为了一层有趣的对照。

“白昼变短,夜晚变凉”,这句出现在电影开头的念白,是一切巨变的预言。一切结束,然后,一切开始。

02

电影改编同名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聚焦于东德一位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九十岁生日宴时的人和事,勾勒出一幅反映民主德国垮台前关于家庭和社会的芸芸众生相,让观众得以窥视那个特殊年代社会上层阶级老中青三代对于国家对于自我对于未来所饱含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并体味到导演对于逝去岁月的那种批判与缅怀、伤感与希望、爱与恨交织的暧昧态度。

这部电影平静地讲述着那个复杂的德国(东德)旧日,祖辈父辈们的奋斗、不耻、秘密与沉默,子辈们如何去理解、去感受和接下,有时经历的沧桑太沉重而难以言说。影片隐喻一个接一个,压得人喘不过气。而片子的结尾很美,一座墓碑立起,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信仰的人皆在此默哀,大雪纷纷,白茫茫的大地显得沉静。

“家宴不成席”的戏剧模式。这张餐桌到底要承载多少平时上不了台面的爱恨情愁,同一屋檐下又郁结了多少矛盾冲突。电影将绝不许好好吃饭的传统进行到底,各路英雄为了同一个藉口来到饭局,酒不过三菜不到五味,隐藏在华大氅的就开始蠢蠢欲动,从龃龉到摩擦,到擦枪走火,直至唇枪舌剑,直到达成将一台好端端的饭局搅成一堆狼藉的目标。

其实整体而言,电影故事是在一个低沉的氛围笼罩下展开,那不是想象中的德国,也不具备太多的“德国味道”,那是前苏联影响下的民主德国,导演说,事实上这部剧悲喜交加。在影片的结尾,事实上导演还是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望,毕竟,最黑暗的已经过去,新的黎明,如期而至。

100分钟的时长,承载的信息量极度丰富,又设有很多留白,如果对二战后欧洲,尤其是东欧历史不熟悉的观众,并不很容易进入,种种隐喻元素的设置,让影片多少有点欲言又止,恰好代表了导演对于东德历史的复杂态度。很好的一部德国电影,对心理和情感的演绎非常到位,一个生日聚会诉说了一个时代的特点。有人怀念,有人逃远。或许中国人对这部电影更有共鸣吧。 

德国拍过不少反思历史的电影,这似乎成为他们电影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不论是对二战罪行的反思还是对集权的警惕,都有不少佳作。而这部便是其中之一。

03

谈论《光芒渐逝的年代》之前必然需要简单回顾下电影发生的时代背景:

1989年的欧洲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原来由前苏联领导的华沙组织成员国陆续发生了政权更迭,这种风潮随之也影响到了当时的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5月份开始,大批公民开始逃离进入了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政府内部到普通百姓,整个社会都充溢着暗潮汹涌的复杂情感。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初秋的一个日子,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一辈子的90岁高龄的忠诚党员威廉·鲍威列特迎来了他的九十岁寿辰。除了生日庆典之外,按照惯例,党组织也会给他颁发一个荣誉勋章以表彰他的革命功勋。

德国导演马蒂·根肖内克的最新影片《光芒渐逝的年代》就是发生在威廉·鲍威列特生日庆典那一天的故事。不过,他很巧妙得将故事的开篇(类似于戏剧的序幕)设定为威廉·鲍威列特的女婿、东德著名历史学家库特去看望此时颇为潦倒的儿子萨沙(也是威廉一直引以为傲的孙子)。很显然,序幕就已经交代了隐含着冲突矛盾的一家三代:一位老革命英雄(代表着历史),一位历史学家(经历了历史的苦难,有着撰写历史的话语权)和一个红三代(曾被家庭寄予厚望但是自暴自弃)。

通过一次家宴将积聚多年的家庭矛盾集中爆发,在欧美电影中已经是一个颇为经典的情节设计。简单举例,比如1998年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的《家宴》;2013年美国导演约翰·威尔斯的《八月:奥色治郡》;2015年美国年轻导演特里·爱德华·沙尔茨的处女作《克里夏》;以及2016年加拿大年轻导演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 。正是因为家庭聚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一些限制设定,同时又多是由人物对话撑起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和矛盾冲突的诱因,所以,“家宴”题材电影和戏剧舞台本身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前面提及的几部电影,《家宴》曾经被多次改编自话剧,而《八月:奥色治郡》则是改编自崔斯·勒特斯的同名话剧,《只是世界尽头》也是改编自让-吕克·拉戛尔斯的戏剧。作为出生在戏剧世家并曾经在导演戏剧方面颇有建树的马蒂·根肖内克,很显然处理这样的题材很是驾轻就熟。事实也正是如此。

威廉·鲍威列特虽然已经90岁高龄且年迈体弱,但是他沉浸缅怀自己的光荣历史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依旧关心时事政治并不时写信投诉他不满意的施政路线。尽管他有着对信念的坚持,但是他却又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同时也怀疑当年抛夫弃子跟随自己走向革命道路的妻子正尝试着毒害自己。从他的言语和家庭成员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似乎对自己的孙子萨沙很是期待。但是,他的孙子在他生日当天选择逃往东德。高潮和电影的转折点就这样在库特宣布萨沙逃离的消息中开始。

除了家庭四代成员,前来祝贺的各路人马也构成了当时整个东德社会的缩影,虽然人物众多,但是短短的家庭聚会场景却让每个角色颇为生动得展现彼此的个性。这些角色化的群像表演以及其中一位憋尿不止求厕不得的监狱长也为这本为严肃的政治题材电影增加了些许喜剧色彩,其中自然不乏还有对统治阶级道貌岸然的一些讽刺。

家宴现场最为重要的餐桌成了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暗喻,“只有萨沙才能完整得搭好餐桌”,这是一直被强调的,但是威廉不信邪,何况已经逃亡西德的萨沙也确实无法前来装好餐桌。于是威廉在邻居的帮助下装好了桌子,尽管摇摇欲坠,可是他用钉子狠狠得做了加固处理。电影几乎拍摄了整个装桌子的过程,并对威廉捶打钉子的画面做了特写。但是,当家庭的第四代、萨沙的儿子企图伸手去拿食物的时候,就像压在本已摇摇欲坠的餐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餐桌不可避免得迎来塌陷的命运。

萧瑟的秋景,迷茫的民众,信念的陨落,老朽的革命者和逃离并摧毁过去的子孙,《光芒渐逝的年代》是导演马蒂留给那个时代的印记,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不想用一个带有教育口吻的关于体系崩塌的报告来揭开大家的伤口,我们想讲述一个依旧有着活力、真实的、不同寻常家庭的故事——一个德国的故事。”所以,他不需要《再见,列宁》里苦心掩盖政权更迭事实试图保护自己母亲的孩子们,他勇敢得让一位老革命英雄的孙子选择逃亡西德,而留下来的人终归要学会思考和面对,包括威廉自己。

当然,《光芒渐逝的年代》的电影尾声,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葬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光芒渐逝的年代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08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