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传奇》是一部于去年上映的古装历史电影,影片剧情丰富,画面精致优美,关于这部电影,网友们是怎么看的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01
老冯当官的时候已经年过六十,当的是县令,当官的目的很明确,为了立功,这看起来怎么有点变味了,红果果的沽名钓誉啊。路上下雨,家仆说先生过来躲雨啊,老冯置若罔闻偏要东张西望,结果被泥石流砸伤脚,编剧来这么一出桥段,除了告诉观众老冯很蠢之外就是浪费观众的时间。还没到县城,前任县官就主动跑来送上官印然后跑路。老冯在懵逼中接过了官印,县城的概况就是穷恶险乱,要饭的都绕着寿宁走,老冯听得头皮都发麻。美女的老爹兄弟都被老虎吃了,哀求老冯铲除虎患,老冯收了人家的鱼和蔬菜,就去找那个会制作捕虎笼的土匪帮忙,土匪头子正好是老冯的粉丝,看到老冯是纳头便拜,认了师傅,捉住老虎,风光回城。寿宁三患一下子少了两患。监狱里人满为患,持有刀具的都会被当做土匪抓进来,想起天朝前几年曾发布法律,购买菜刀要求实名制,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两头牛打架,死了一头,闹起纠纷来,老冯的判法是,死牛分着吃,活牛两家共用,话说这牛干两家的活不得累死啊。有消息说倭寇突破外围关隘防御即将攻击县城,老冯提着弓不带箭就去防守,样子帅帅的,专往人多的地方挤,这样能走得慢一些,不过没什么仗打,倭寇都被徒弟打退了。片尾特意看了演唱主题曲的人,不出所料,果然是阎维文。
总评二星4分,冯梦龙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所写的最出名的三部作品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部作品与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什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逢喜事精神爽都是冯梦龙的经典语录。这个人最大的成就在文学方面和做学问方面,也是名垂千古的原因,遗憾的是本片明显不打算讲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只记述了他在寿宁为官四年的事迹,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改善治安,抵御倭寇,调解纠纷,做一个好官该做的事,没有犯男人都会犯的错,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片尾罗列出冯梦龙的几十本代表作,但是毫无意义,给几十秒的封面镜头能反映得出什么内涵。
看到主演是阎维文的时候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结果还真是那个唱歌的,没想到还演起戏来了,还算过得去吧,不算差。
02
儒责、官责、人责—电影《冯梦龙传奇》观后感
“垂垂老矣,仍眷恋着世间点点滴滴,恩恩怨怨。”
花甲老人道。
此时正值中秋,家家团圆,可事实难测,他却盼来圣旨—远赴寿宁县做官。走马上任,见景伤悲,抒情赋诗。
至此,影片才步入正题,“冯梦龙传奇”五个字才慢慢展现出来。有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冯梦龙”三个字的展现是自中而边的,即先出现“梦”,进而呈现“冯”、“龙”二字。仔细琢磨,“梦”字尤为精妙:人生如梦,何不活出本真?困苦如梦,何不笑而面对?后来先生希望寿宁县再无作奸犯科之人,随从感叹:“先生有梦一般的愿望”。先生笑道:“能做梦,已是人生大幸。”
此言大善。
在先生前往寿宁县做县令时,有两件事。其一:先生上任时带了沉甸甸的箱子,其二,先生不顾骤雨赶路,却因落石危险而停行。此两件事虽小,却反映出先生性格的优处。
第一件事:那沉重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在电影的最后才解开谜底:石头。为什么?借县丞之口做出了解释:有两个用意,其一,若先生为贪官,在四年任期满后扔掉石头,装满金银回去;其二,若先生为清官,百姓见先生自带金银,便不怕被搜刮民脂,以安民心。善哉!此事足可见先生智慧之过人,考虑之周全。
第二件事:先生身为文人,不免有点文人固有的执死理。先生心系寿宁县百姓,匆匆赶路。路过峡谷时,风雨大作,却不停仆从经验之谈,仍执拗要赶路,被落石砸伤后幸得草药止血,得以无碍。倔哉。先生知错,遂休息整顿。由此见,先生变通有术,虽有点倔强,但更多的是他的审时度势,此为聪明人之举。
后来先生为寿宁县抗倭寇、灭虎患、禁溺女婴、倡导文教等作出巨大贡献。在此就不详细解说,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电影院亲自感受。
影片总体讲述的就是冯梦龙受命千里赴寿宁从政的经历,通过种种英勇事迹,展现出了冯梦龙正直、亲民和清正廉洁的人物形象,同时又通过他的视角感受当时混乱的时代背景,并将一些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摆出,引起读者的深思。
我们应该深思什么?儒家,入世。
中国是一个儒家社会。
儒之责,孔子曾云“端章甫,为小相焉”,历经大家、圣贤的发展,已形成了注入儒生血脉之中的“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更多儒生毕生追求的目标——宋代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之责,顷其一生,令人侧目。
作为一名传统的儒生,冯梦龙深谙儒学之精髓。影片中,他反复提到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正是实施儒家最高境界的具体方法。
那么,何为“三不朽”呢?
“三不朽”最早见于春秋时鲁国叔孙豹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到了唐代,孔子第三十二代孙、经学大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进行了界定。“三不朽”方被世人进行了流传至今的解读——“立德”系指道德操守,“立功”指事业功绩,“立言”则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
观完《冯梦龙传奇》后,感觉一股书卷古风扑面而来,更为重要的是,一种传统儒家积极入世、追求“三不朽”而奋发有为、可歌可泣的感动情怀,感天动地的在每个人心头激荡而生!
诸多感怀,不能一一道来,本文仅从儒、官、人的职责方面做一些阐述。
首先,冯梦龙是儒家,恪守儒生之责,将儒的道德情操、为人做事、建功立言等与他的思维、行动、言语、灵魂深刻地融合起来。
影片中所反映的废止溺孆陋习,冯梦龙在告示中写道:“……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枉活一条生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这正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立功不是为了为官,但为官一定要立功,这功可是大有讲究”,“闻听泰宁县一直没有县志,便自己细细留意,随时记事于《泰宁县志候书》……所闻种种,“三不朽”的追求已成为冯梦龙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圣贤、儒家的立身之本、精神支柱和终身目标,这便是儒家的人生职责。
其次,冯梦龙将为官之责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官之责的“担当”精神,体现在原县令弃城,而冯梦龙恐“城内无主”,毅然决然的加快入城以及在倭寇入侵时逆流而上,执弓迎敌;
为官之责的“胆识”过人,深入荒山,变匪为兵,大胆启用,镇边守隘,终血染疆场,护佑一方平安,此用人不拘一格,堪称有胆有识,有大胸怀大智慧;
为官之责的“教化”民众,包括对匪患的改造,对学子的“良知”的言传,特别浓彩重笔的对原县丞戴营从对冯梦龙的怀疑、不配合、甚至告状到最后被冯梦龙的无私、仁爱、坚忍不拔、临危大义等所感染的描绘,从侧面也丰满了为官之“教化”职责的效果。
最后,人之责。
古人虽说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但千万位类似冯梦龙的以“三不朽”为终身奋斗目标的人们却在现实中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前进!所以,扪心自问,人活天地间,到底价值是什么?
当下的社会,日益走向功利与浮躁,人们总是满心思弃斥着如何追名逐利,如何更多地占有资源,却忘却了人是一代一代创新、进步、攻艰、克难的,从每一个人的每一件微事做起,积少成多,汇水成浪,最终才能取得时代的进步。这就需要每一个社会分子,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信念,超越个体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需求而追求精神长存!
纵然是不能都成为像古圣先贤那般成功,但大家人人心存一个标杆,这个世界终将会在每个人的“滴水穿石”的努力下,更加文明、美好、进步。
《冯梦龙传奇》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冯梦龙一个人,还折射出了历史背景、生活准则、人生信条等等。毫无疑问,冯梦龙是一个标准的“清廉”官员,他重在气度与学识,更重在品格。一个“品”,便是让众人认可的“一片青山开寿域,千章绿树绕佳城”。最后一场高潮戏,寿宁县内听闻倭寇攻城,百姓、知府纷纷逃亡,唯冯梦龙只身执弓箭反向而行,要去守城;身后从下属到热血民众,人愈聚愈多,荡气回肠,最是精彩。
回念“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开办学堂,教化百姓。“立功”:为民除害,治理一方。“立言”:著书立作,传道受业。
具此三者,虽久不废,流芳百世,子犹是矣。
03
关于冯梦龙,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还有“二拍”我一时都想不起来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更想不起作者是凌濛初,对不起文学和历史老师。
打虎、剿倭、清匪。怎么都想到周处除三害。有点喜剧化,传奇化了。这三件事,即使历史有过,也被大大美化了,我觉得不如写点更朴实地气的事。如果你想传奇化,就拍得更动作片一点,奇幻一点。或者可以讲讲冯梦龙的爱情,老人家也可以谈情的,是不?
居然不提及“三言”,太奇怪了。
很难想象让一个歌唱家来演一个历史人物。那种风骨一点没体现出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冯梦龙传奇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090.html
- 上一篇:光芒渐逝的年代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无限密室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