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00字

时间:2019-05-15 09:39:0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出自法国作家之手的《海底两万里》,用新奇的思维角度带我们领略到奇妙的海底世界。今天小编搜集了几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01

很早以前读过这本书,留下印象的只是大海的变幻莫测与主人公的英勇。而这次的重读,我慢慢感受到作者寄托在每一个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心中仿佛受到了神秘的馈赠,如同大海一般。

一、尼摩艇长。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远离人世?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知识?为什么会收留落难的教授及其同伴?为什么有能力建造那么一艘舰艇?在这个人身上,笼罩着那么多的疑云,不知从何来,不知往何去。

他讨厌当代人,对于圣者却依然尊敬。他远离人们的生活,对于可怜人却会助一臂之力。他可以不动声色地击毁一艘轮船,对于自己一个同伴的死去却会痛苦悲伤。读着读着,我想,这个神秘的尼摩艇长绝非无情,这一切看似矛盾的举动只是因为他不屑,不屑当代人们自以为是的故作姿态;他怜悯,怜悯这一种沾沾自喜给别人带来的无尽伤害。

他只是因为绝望罢。他本有那么渊博的学识,想必在陆地上能大显身手。可是人们不信,不信他所说的会存在,不信高科技的机器只要尝试就能建造出来。越来越多人沉浸于他们自己建造的知识殿堂,自娱自乐地忘记了实践才会诞生真理。他离开了,他绝望了,对于真理的不相信,无异于对于社会发展的抵制。于是他潜入了海底,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带着有同样想法的伙伴,用一己之力来使众人大吃一惊。

他重情,对于每一个同生共死的伙伴,他都视为有巨大价值的人。对于他们,他会用尽心血去守护。甚至于海洋生物,他都不愿意让人没有原因的去屠杀,他觉得海洋生物的存在也要进行抗争,无来由的杀害就是对其生命价值的贬低。只有对于最后来攻击鹦鹉螺号的人们,他狠下了心,他对于一次次侵犯他的人开始了强有力的反击,他对于这些成为荒诞学说的傀儡的人感到痛苦,无尽的痛苦。

他教会我,对于知识,要追求,要探索;对于自己的决定,要坚定,不回头。

二、教授。

文中的“我”,也有着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同时是一位尼摩艇长知道的研究大海的教授,或许这也是尼摩艇长对教授彬彬有礼且让他留下的理由。教授对于海洋的新事物有极大的兴趣,在这次旅途中更是一次次挑战不可能。知识高于一切,为了探究科学的奥秘,不惜牺牲自由。这点上,他是尼摩艇长的好伙伴。

但是,他并没有一直想留在这鹦鹉螺号上。他想要有朝一日重回到陆地上,用自己本已经有了的威望将这一次奇妙的经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想要让这次的见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不是随着生命的流逝在茫茫大海中消失殆尽。

他教会我,自己领会新知识是好的,而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便是真理,最大的价值。

三、龚赛伊。

典型的仆人形象,对于主人忠心耿耿。他从教授那里学会了对海洋生物进行精准的分类,从此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份本职。读到后来,他每一次的出场都会让我轻松。或许是由于他的分类折射出海洋的神秘,更多确实因他对于学问一贯的认真严肃,相比于复杂的人性反而更令人释然。

他教会我,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初心。茫茫人生长路,务必坚定于自己的选择。

四、尼德·兰。

他便是当时社会中大部分人们的折影了。比起新鲜的见识与学问,他更想要的是自由。他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是亦正亦反的。正如当时的人们,他对于能力很强的尼摩艇长,依旧有怀疑。对于哪怕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事情,还是会一口说“不可能”。当时人们对于知识完全处于被动式,相信了循序渐进而不允许先知者的存在。

但是,他也有着英勇的个性,义无反顾的决心。在一章中教授快要音缺氧窒息死去,他果断的让自己屏住呼吸,将宝贵的氧气相让。事后问起,却只是淡然一笑,认为教授比他更值得活下去。这就是他,在小事上任性,在大事上清醒。同样,可能是尼摩艇长想得太消极,大部分人们,内心深处也还是有人性。

他教会我,关键时刻必须保持清醒,别被利益所惑,比自己更重要的是信仰,是真理的传承。

旅途中的他们,教会了我许多许多。这是神秘的馈赠,是永恒的收获。

02

读罢《海底两万里》,我也以旁观者的角度随着“鹦鹉螺号”神游了一趟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应是名作,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雷贯耳。在先前观看了迈克尔凯恩主演的电影和日本动漫后,最终入了凡尔纳的原著译本。

从三位主角搭乘林肯号参与追捕大海怪,在日本海域不慎落入"鹦鹉螺号"邂逅尼摩船长开始,他们一路穿越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浏览了壮美的海底世界,最终冒险逃脱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回到现世。

以学者阿龙纳斯为第一人称“我”,描写海底的各种鱼类、贝类、藻类、珊瑚类,并加之“纲目科属种”的分类和特征描述;对水温、水压、洋流、气候、纬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的现象叙述;甚至对于人类与人类、人类与自然的共存状态做了探讨。

其中内容一部分通过书中角色来描述、也穿插引用当时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论据和探险先驱者的秘辛。通过这些,可以发现凡尔纳并不是一个空想小说家,按照现在的说法其中有太多“硬科学”的成分,并解释如何去发现或者运用这些科学知识,给读者一定的拓展和想象空间。

鹦鹉螺号是科技的产物、智慧的结晶。需要设计师有宏观方面的架构,如同《乔布斯传》中提到的“乔布斯命令iPhone的手机尺寸限定于’一握‘。”而所有元器件必须恰好容纳其中并保证发挥各自运作一样。且通过拆分设计图纸给毫无相关性的各国制造厂,使得保密性增强。

一切都用电,钠分解是很先驱的想法,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于燃料补给的需求。潜水装备的想法也是很富有时代的前瞻性。在武器方面,几乎没有使用火器,水下枪支使用空气压力、驱赶原住民使用电网、对抗水中强敌都是使用冲角,是隐隐带着对西方文明世界的尚武精神的不屑。

尼摩船长是一个爱书之人,在和人类世界说再见之前搜集了许多科学书籍。也是一个懂得艺术的人,喜爱名画、珠宝、管风琴。他的统御风范也无须赘述。

全书没有用多少篇幅用以表述海战,甚至最后尼摩率领“鹦鹉螺号”击沉无名战舰,导致其沉没爆炸和大规模杀伤的时候,他表现出对此行为不解和愤怒,最终临别一瞥时候看到船长怀念死难妻儿时的喃喃自语。可见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在于鼓吹描写一个战争狂人,而是一个孤独探寻海底的遁世者,却也始终不忘未来会有一天在“鹦鹉螺号”沉没之时将科研成果公布于世造福人类的高尚船长。

03

《神秘岛》中扮演天使角色的神秘人物终于在最后一章揭开面纱。而这也是吸引我读《海底两万里》的原因之一。

尼漠船长比工程师塞勒斯更让人震惊!塞勒斯不过是懂得历史,将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历史重复了一下,而尼漠船长则研究着人类不曾发掘的秘密,他完全走在人类的最前端!

当然这纯粹是将科幻人物当作真实人物的一点感慨。无论他们谁更博学睿智,都离不开凡尔纳的丰富想象力及科学精确的大脑!

首先富丽堂皇的“鹦鹉螺号”就足以让人震惊!:藏书一万两千册的图书馆(源于内心的仇恨没有经济政治类,却充满了他所钟爱的科学类、文学类书籍);富丽堂皇的客厅;名画装点的墙壁;美妙的音乐作品;。。。俨然一所宫殿

“他爱他的船就像父亲爱自己的儿子一样~”

旅途中的各种景象更是令人向往!

参观“海地森林”,感受与陆地截然不同的生命景象(其中一点海底的动物比植物拥有更长的寿命。。);陆地上的几天给了受俘者们一丝宽慰,野味让他们重拾“陆地人”的感受,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面包(这在《神秘岛》中也有提到,估计对于他们来说面包之于真实生活正如灵魂之于身体);与土著人的邂逅让他们恐惧无比,而尼漠船长则心绪镇定,用电击击退所有敌人可见船长聪明、博学、富有远见;“我”关心到不该关心的问题,度过了神秘的一夜,船长形象再度引人思考;捕捞珍珠,可怜可悲的捕珠人,干着最危险、最伤害身体的活却被压迫着最终得到最小的利益!以意外的与鲨鱼的搏斗也想当让人揪心!;船长总能发现许多未知的秘密,用“项圈鱼”的方法找出地峡下存在神秘的隧道!;海底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幸遇难船只的散落物品。。。海洋真的是取之不尽!;但后来的南极之旅,面临窒息或压死的危险,而此时富于冒险精神的尼漠船长急中生智,用开水烫化厚厚的冰层,终于在最后一刻挽回了一波人的性命,将自己的名字“N”标于历史上!;而最后的“大屠杀”虽满足了他一直以来的复仇心理,但同时也让这个本心正直的人终生充满懊恼、悔恨,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不知道工程师塞勒斯那句“上帝的选择”能否将他的生命赎回。。。

04

难以想象凡尔纳竟然在19世纪就能写出这么精彩的作品,我可猜测到当时他的书会有多么的火热,会拥有多少读者啊。凡尔纳就是一个天才,对科学发展具有天生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以至于能够想象出一些在当时的科技看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回到本书上来,首先是情节设计的很巧妙(虽然可以说有一些破绽),一种不明生物的出现成为全球热点,主人公刚好是一名博物学家,那段时间恰好在美国做事情,恰好美国军方要去追逐这个不明生物,恰好就邀请了主人公“我”。

其次,对海洋鱼类、贝类、动物、植物的介绍实在太丰富了。借助主人公和孔塞伊这个分类迷的眼光,作者对海底世界中的各种物质做了最为详细的阐述,其详实程度就不亚于一般的科普书籍。因此,看这本书,不但是看小说,还是在看一本科普书籍。当然,作者在那时候所写的分类依据,如今很可能都发生了较大改变,比如当时仅仅是从外观、习性、身体机构等角度分类,如今因进入了分子生物、基因层面的分类,但是本书所描述的分类对于当今的海洋科学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想这也是本书之所以能广泛被阅读上百年,将来还会继续流传下去的原因。

第三,在海底所经历的路线和冒险事情,即使是今天看来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就说海底森林狩猎吧,我怎么也想不出穿上厚重的衣服,还能行动自如,还能用“枪“像在陆地上一样去射击一些动物,感觉现在还是科幻情节。又如,寻找南极被困,大冰山,突围,神了,怎么可能那么神奇。还有苏伊士运河下面有的通道,只能说作者太具想象力了。所以看的时候只能凭借想象在头脑中浮现书中描写的情景。海底两万里,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到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下到南极,再次大西洋北上....如果不是天才,怎么可能具有这种能力。

可以说,写科幻作品的,没有人文笔能超过凡尔纳,写小说的,没有人想象力能超过凡尔纳。凡尔纳是迄今为止将想象力转为文学作品做得最好的人。

05

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怎么能错过。看完另两部之后我就心心念念要看《海底两万里》。然而事实上对于这部,我并没有那两部那么喜欢。我猜测可能是因为第一人称叙述的缘故,而偏偏我对主人公并不是很喜欢,再加上大量关于海底鱼类的描写让我觉得有些枯燥。但不管怎样,这部书确实很棒。

隐隐约约记得小时候在姐姐家看过开头,后来不得不回家时就恋恋不舍地走了。那时候好羡慕姐姐家有那么多书啊,还有《十万个为什么》,那应该是我小时候最想读的书了。

虽然潜水艇在当代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但是抛开这个在当时可以称之为奇迹的设想不谈,整本书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我就纳闷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凡尔纳过时了,或者他的书可读性不强,我觉得明明——都很好啊。开头的悬念设计地很出色,又合乎情理;尼摩船长的身世一直成谜,人物又鲜明丰满;一路上的旅行精彩多多,动人心魄……语言嘛,确实用词有些重复,我不知道听了多少次的“语言无法形容”这样的描写,可是但从故事上讲,我觉得没什么可挑剔的。

主人公我不大喜欢啦,我觉得就是本书的一个线索,起推进情节作用;兰尼德的形象比较鲜明,正直勇敢又鲁莽的角色定位;康塞尔比较有意思,一直都忠心耿耿,沉迷于分类,最大的特点是非常镇定,生死关头也面不改色。当然最有魅力的尼摩船长,因为在《神秘岛》中已经知道了尼摩船长的身世,所以看到他在《海底两万里》中的举动,并不觉得他有什么怪异,反而觉得他很孤独,很有智慧,对国家、妻子和儿女怀着深深的爱恋和不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直高尚的人,包括在他撞沉一艘英国战舰时也这么理所当然的认为。所以之后在尼摩船长在黑暗中低声忏悔“哦,上帝啊,够了,够了!”的时候,反而很震惊。我想尼摩船长在憎恨人类憎恨大陆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对人类的挚爱啊,是对往昔的怀念啊。就算他远离人群,来到逍遥自在的海底,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人类争求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所以,对这个角色,更是敬佩和爱戴。

虽然我对海底的鱼的名字和分类并不感冒,但是凡尔纳描写的海底畅游、古城遗迹、海战遗址以及风暴、漩涡、南极遇险都故事都让我非常喜欢,想象一下吧,在幽暗寂静的海底,在游动的鱼类之间,站在大西洋城的千年废墟之上,面对沾满各种藻类的断壁残桓,那种历史的庄重感怎能不油然而生?想象一下吧,在印度的南岸,在波光粼粼的海涛下,拾起地上满满铺起的小文贝,偶然发现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那种对大自然的敬意怎能在心间激荡?

想起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而凡尔纳三部曲,带给我最多的感触,也正是如此。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47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