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暑假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6 05:59:21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暑假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 言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xx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xx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 录

前 言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 录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二、 调查目的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三、 调查内容

(一) 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 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 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 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 调查单位:户

(二) 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7月3号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7月4号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 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7月11号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 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在宿舍楼下召开小组会议,共同商定问卷初稿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最后总结以及最后阶段的调查报告修改完善

(三)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 资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 访谈法: 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 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 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 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成员:

信息采写员:赵广开 负责每日简报的撰写以及向各大网站和媒体投稿

照片采集员:张彬 负责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筛选工作

走访调查员:张益 陈一鑫 赵青彦 何向前 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 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 种地 b 养殖 c 个体工商户 d 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个体工商户 d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业问题 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业问题 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现在 c 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医疗设施 b生活基础设施 c 学校教育设施 d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 货币补偿 b.购房补偿 c其他 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 完全兑现 b 部分兑现 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 b 补助问题 c 社会保障问题 d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从九到十一题,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未到位的反映较大,对征地补偿款的利用情况不是很明晰,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存在些许担忧。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征地十年后政府将各种补偿费用一次性(目前这是不可能的)发给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吗?他们的后续社会保障问题(如养老、子女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 补偿到位 b 安排好社会保障 c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四、 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第二篇:暑假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法学院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 言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xx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xx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 录

前 言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 录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走访调查员:张益 陈一鑫 赵青彦 何向前 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 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 种地 b 养殖 c 个体工商户 d 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个体工商户 d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业问题 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业问题 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现在 c 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医疗设施 b生活基础设施 c 学校教育设施 d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 货币补偿 b.购房补偿 c其他 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 完全兑现 b 部分兑现 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 b 补助问题 c 社会保障问题 d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从九到十一题,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未到位的反映较大,对征地补偿款的利用情况不是很明晰,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存在些许担忧。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征地十年后政府将各种补偿费用一次性(目前这是不可能的)发给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吗?他们的后续社会保障问题(如养老、子女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 补偿到位 b 安排好社会保障 c 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四、 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健全法制

对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不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是国外及我们台湾、香港地区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执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仅以《土地管理法》内所规定的为主,其他散见于各部门法或各行政法规之中,针对征地目的、程序、补偿以及征地纠纷的解决等问题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征地的随意性很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偿”。xx年11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补偿实施到位

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购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会安置问题进行的补偿,其实是变相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4、征地相关程序透明通畅

借鉴国外的经验,都有一套关于征地问题合理的程序规定。实际调查中,郑东新区并非是没有这样一套相关规定,只是规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征地手续变得隐晦,征地过程变得不透明。加上官员间的私自勾结,严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访路径不畅通。基层工作在实际意义上,就是部分基层官员的渔利行为。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的造成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征地程序的不通畅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其次针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尽快将征地补偿款补偿到位,兑现政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承诺,让老百姓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

二、完善失地农民后续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适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另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推进住房建设,尽快使所有失地农民都住进安置社区。

三、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医疗、休闲、教育、治安)建设,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社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四、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可到高校大学生及教师寻求发展策略),争取创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可结合本地特色及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发展的前提是居民认可喜欢这个新家,因而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六、加强对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能力的培养,为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言论自由、为群众反应问题提供便利)。可以组建社区建设党员领导监督小组,时刻监督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大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国家给予养老保险当做征地补偿款,另外对国家给予的各项福利居民的说法差别很大,这充分说明居民的了解不够,国家的宣传没有到位。

九、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一广大的优秀的群体承载着祖国农村建设的重任,让他们走进社区也许更能发挥他们的创新力。

十、建议国家号召广大有志青年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创新,富有激情,把他们置身于基层能够改变我国基层领导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经常深入社区展开调研,积极的向人民群众讨教建设社区的良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华北水院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特编此卷。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仅作研究使用,并为您保密。请您按照真实的个人情况和想法认真作答。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水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日

填写说明

1、请您把认为合适的答案号码填入括号内或者在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每个问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

a 种地 b 养殖 c 个体工商户 d 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个体工商户 d 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业问题 d邻里关系 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业问题 d邻里关系 e其他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

a 以前 b 现在 c 都一样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

a 医疗设施 b生活基础设施(商场休闲) c 学校教育设施 d 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

a 货币补偿 b以地换地 c购房补偿 d 其他 e没有补偿

10政府的承诺的兑现情况?( )

a 完全兑现 b 部分兑现 c基本没有兑现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拆迁问题 b 补助问题 c 社会保障问题 d 其他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

a 补偿到位 b 安排好社会保障 c 其他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慧芳:《土地征用问题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框架下的解释与制度设计》,经济科学出版社xx年5月第一版

2、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xx年9月

3、张洪武:《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网络资料)

4、许宝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转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5、陈传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6、孙晓明、刘晓昀、刘秀梅:《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中国农业出版社 xx年7月

第三篇: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以土地为基本生存条件的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到底如何?这是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

基于一名民建会员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向政府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近日,我对秦都区和渭城区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了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汇集了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内容涉及失地农民的补偿情况、生活来源和人均月收入、就业情况、子女教育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低保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目前20%生活富裕,40%生活水平一般,30%生活贫困,10%生活艰难。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失地农民的生活负担较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二、存在问题

1、失地后生活困难

在被调查的110户失地农民中,当初他们得到的都是一次性补偿。对于个别有经商能力和理财水平的农民来说,他们在得到补偿款后,用补偿金开店经商,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创办家庭工厂,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人家。还有少数稳健型的失地农民,他们把得到的补偿金用于投资债券,也获得红利。最令人不安的是绝大部分农民得到补偿款后,随即用于建房,供子女上学等,瞬间这笔钱便被用光,甚至四处举债,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困户,他们手中无地,家中无粮,袋中无钱,加之受文化、年龄等因素制约,没有稳定的务工岗位,收入微薄,生活困难,步履维艰。失地前生活状况好和较好的农户占80%,失地后生活状况差的占70%。

2、医疗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给失地农民看病就医带来了一定的实惠。按照该制度的规定,参加者个人每年缴纳少量的钱,就可以按就医医院的级别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上限封顶。但是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较窄,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合作医疗报销上限太低,解决不了失地农民的大病问题和就医的实质问题。失地农民的就医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家庭的一大难题。由于失地农民家庭收入偏低,家庭周围基础医疗网络不很健全,医保覆盖面不广,

使得失地农民看病问题得不到保障。调查中我们听到这样一些顺口溜:“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病,几代受穷”;从中能明显地感受到失地农民面对疾病时,那份沉重与无

奈。

3、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渐凸现,让曾经为社会做了一生贡献的老人老有所养,情有所依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在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从调查表上可以看出,能够得到养老保险的老年失地农民比例都极低。失地农民没有丰足的积蓄,没有稳定的收入,养老体系又不健全,他们年老之后的生活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他们普遍为养老而担忧。

4、低保覆盖面窄

作为我国政府对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提供的必要帮助,“低保金制度”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道“兜底”保障项目,也成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安全网。但是,这个网的范围存在着天然缺陷,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低保金制度主要向“城市居民”开放。按照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是享有低保的前提,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低保的范围已经逐步扩大,但生活于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民大部分仍未纳入低保范围。被调查的110户失地农民,只有15户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5、再就业困难重重。

失地农民务农无田,就业无门,大部分都闲散在家,无所事事。据调查了解,失地农民就业者不足10%,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聚在一起玩纸牌、打麻将,随之而来就是赌博成风,精神涣散,家庭关系破裂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除了少数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能找到工作外,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及老弱病残的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还没有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加上又遭遇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前到南方打工的失地农民也返回了故土,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雪上加霜,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思路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失地农民对今后的生活感到忧虑和担心,部分素质低及老弱病残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度大。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尽显社会公平,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

首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把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大多数失地的老年人依靠补偿款维持生活,时间久了就会坐吃山空。今后在征用土地时,应该实行“开发式安置”,除了给付补偿金外,还要对那些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采取以土地补偿金换取养老和医疗保障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失地农民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对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只是生活上的暂时安置,不能解决他们今后的生老病死。以土地换社保对他们来说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但若要采取这种办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机制,从村到办事处再到县区,应有严格的社保资金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社保基金;同时,社保资金在运作过程中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要有农民参与监督,实行定期公示;另外,社保金发放要按时足额。只有这样,才能使失地农民不再为生活忧虑,并使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2、采取多样化的补偿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一次性现金补偿是“输血式”的补偿,但如果没有自生能力,再多的钱也经不起长久的消费。因此,在补偿方式上,应以一次性现金补偿为基础,以安排就业为重点,在征地搞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安置失地农民的问题,要增强失地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能够自力更生,自食其力。采取诸如以土地换取就业岗位的方法,以土地补偿金作为开发投资入股资金的方法,形成鸡生蛋、蛋生鸡的有序循环,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3、提供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部分失地农民在耕地被征用后,有意自谋职业或发展养殖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未能实现。因此政府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应提供优惠政策,尤其是金融部门要放宽信贷条件,降低门槛,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发展生产,提高造血能力,努力增加收入。

4、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就业难度加大,加上城镇职工下岗失业过多,失地农民,尤其是无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就业更加困难。所以,政府应该在劳动就业方面帮助他们,包括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等。同时,尽快将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纳入到国家的“人人技能工程”培训之中,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5、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失地农民的精神需求。

农民失去土地后,相当一部分人无事可做,生活自由闲散,精神空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坚持把村和社区硬环境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从建设基础文化娱乐场所入手,配套建设各种综合文体娱乐活动室,让有充足时间的失地农民休闲有场所,活动有氛围,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休闲活动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失地不失落,健康愉快地生活。

综上所述,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事关社会全局的稳定,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四篇:县失地农民状况调查报告

*(推荐打开范文网www.bsmz.net/找

文章,到公文素材库]其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建立促进农民就业城乡间无障碍流动机制,多渠道安排就业。同时,对招用失地农民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并鼓励扶持失地农民通过自主创业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3、确立社会

保障机制。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没有长效的保障机制,失地农民难免近忧远愁。因为对失地农民即使一次性补偿再多的钱,也总有花完的一天。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失地而不失“命根子”。从目前实际出发,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重点要建立好四方面的社会保障:家庭养老保障,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就业保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最低生活保障,为生活可能陷于困境的农民提供救助;医疗保障,确保失地农民有病治得起。建立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可以从三个方面筹集: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拿出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农民个人负担一部分,以此为失地构筑长远的社会保障。

第五篇: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

城河村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 农村的土地被征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多数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农田越来越少,农民的房屋也被拆迁虽说有了相应的补偿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我对我村农民的失地情况及生活现状做出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他们生活状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失地原因

失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建设需征用土地,如修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

(二)是地方建设需征用土地,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旧城改造、小区住房等。

(三)是由于一些自然灾害而不得不进行移民等。

二、进村调查结果

(一)在被调查的100户城河村农户中,共有家庭人口436人,目前,农村劳动力260人,平均每户4.36人,劳动力2.6人。家庭原有耕地面积667亩,平均每户6.67亩,平均每人1.53亩。从201*年至今10年间,这些农户的耕地共被占用302.48亩,平均每户3.02亩,平均每人0.69亩。

(二)在这些260名劳动力中,还在家从事农业务农的145人,在本镇上做生意的63人,外出务工48人,赋闲在家4人,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55.77%、24.23%、18.46%和1.54%。

三、失地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从调查的情况看,失地农户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明显变化。影响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进行生产的土地资源。二是失地农民缺乏新的收入来源与途径。

(二)补偿方式单一,农民“坐吃山空”

目前,我市征用农村土地基本是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补偿方式单一。由于失地农民缺乏投资理念和理财能力,大部分人都是将原本不多的补偿款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建新房,其余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很少用于投资创业或购买养老保险;又由于缺乏劳动技能,二次就业困难重重。

(三)医疗制度不健全

现在在农村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给失地农民看病就医带来了一定的实惠。但是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较窄,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合作医疗报销上限太低,解决不了失地农民的大病问题和就医的实质问题。失地农民的就医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家庭的一大难题。

(四)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在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失地农民没有丰足的积蓄,没有稳定的收入,养老体系又不健全,他们年老之后的生活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他们普遍为养老而担忧。

(五)就业困难,失业率高

有一部分失地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天天赋闲在家。有一部分虽已就业,但工作极不稳定,时常是刚就业就下岗、失业现象比较严重。原因主要是失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偏大,加之过去以种地为生,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就业缺乏竞争力,在招工用工市场化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解决失地农民困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性问题,事关农村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充分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从政策上、

制度上予以关注解决。

(一)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一是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相平等的产权地位。

二是保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动用征地权。

三是完善征地程序,保证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土地权利人有充分的

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提高补偿标准,增加补偿内容

在补偿方式上,应以一次性现金补偿为基础,以安排就业为重点,在征地搞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安置失地农民的问题。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有能力再创业、再就业,保证生活水平、生存环境能不断提高和改善。

(三)完善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要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基本养老、重大疾病三大保障制度,在生活上给予失地农民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劳动部门要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率

有关部门在安排公益岗位中,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工作范畴,努力缓解

失地农民就业难的突出矛盾。政府应该在劳动就业方面帮助他们,包括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失地农民的精神需求

坚持把村和社区硬环境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从建设基础文化娱乐场所入手,配套建设各种综合文体娱乐活动室,让有充足时间的失地农民休闲有场所,活动有氛围,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休闲活动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失地不失落,健康愉快地生活。

五、社会实践总结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通过我们自身行动,了解到很多,虽然我生长并且成长在农村但也并未真正的去关注农民失地问题,更没有深入理解到失地的利与弊,由于近年来失地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最近我们一直在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最多的“三农”问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以及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虽然我不能很详细具体的阐明失地的根本问题,但我已经尽可能的让大家理解到民以食为天,土地乃农民生存之根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不易。想想自己的父母在家辛辛苦苦为自己付出的不容易,失地农民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应该受到社会更多地关心与帮助,认识到政府肩上的重担。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事关社会全局的稳定,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为民服务理念,按照依法依规、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失地农民,关注民生问题。

城河村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朋友:

您好!我是**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1103班的学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矛盾日益突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规范化的解决。为了解赵墩镇城河村失地农民的就业及生活情况,特编写了此问卷,希望您认真填写,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之前的□打“√”。此调查我们会严格保密,请您放心作答。有打扰之处还望谅解!诚挚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基本信息:

被调查姓名村第组性别年龄岁 调查信息:

1、您家里有口人;劳动人口有口;就业人口有口;

2、请选择您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前打√;失地后请打×:

□农业;□做生意;□房租;□集体补助;□外出务工;□入股分红;

□其他:

3、征地前家庭拥有耕地亩,征地后家庭拥有耕地亩;

政府征地赔偿金是元/亩;安置费为元/人;

4、您愿意被征地吗?

(1)愿意,原因是(可多选)

□种土地没多少收入 □国家社会保障安排合理□相信政府会解决问题□政府动员得好,要服从政府安排□补偿措施好□其他

(2)不愿意,原因是(可多选),

□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补偿措施或社会保障难以实施 □收入会减少

□生活没有保障□征地过程中权益被侵犯□其他

5、您的土地被征用后,政府是否提供补偿措施?

□是□否

6、自从失地后,村内以下哪些公共服务得到改善?(多选)

□城镇燃气□用水□有线电视□医疗或养老保障

□教育□修路□什么都没有改善

7、您想通过哪种途经实现就业:

□招工安置;□外出打工;□做小生意;□企业应聘;□农业;□自主创业;

□其他

8、是否愿意参加政府举办的就业培训:

□非常愿意;□愿意;□可有可无;□不愿意

9、有无创业意向:□有;□无;

创业资金来源:□拆迁补助;□小额贷款;□亲友募集;□自家存款;□其他

10、您家目前生活方面存在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就业困难;□创业困难;□儿女上学困难;□医疗保障;□住房困难;□其他

11、您对拆迁安置工作和就业安置工作的满意度为:

□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12、您对社会保障的实施期待度高吗?

□高,希望社会保障能解决我以后生活的问题

□希望国家社会保障能解决一部分生活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剩余部分

□不高,认为不需要国家的社会保障,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生活问题

13、当您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落实,会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法律□保持沉默□从众□使用暴力

□寻找有关部门出面解决

14、您对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5、政府对您家的住房安置和就业安置政策:

16、在征地过程中您对政府行为有什么要求和不满:

再次谢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暑假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02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