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城乡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6 06:01:1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关于房价问题的城乡调查报告

关于房价问题的城乡调查报告

摘要:这个暑假的八月中旬,我为了集城乡调查报告的资料,走访了我所在的浙江省桐乡市的一些地方,包括市区和周边的乡村,发放了问卷调查,也做了口头上的一些提问调查,并进行了一定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我所选择的主题是眼下大众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城乡房价问题。本文经过比较城乡房价的绝对值和变化,从房价的现实看房价的未来趋势。

关键字:城市;乡村;对比;房价

一、调查背景

现如今,中国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人嘛,少不了‘衣食住行’。我们都是普通人,少有做到像李白那样“以天为盖地为庐”的豪情。我们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容身之所,但是现在过热的房价让很多人变成了“房奴”,甚至无家可归。是什么引起了房市过热,是什么引起了城乡房价差距,城乡房价的现状是怎样的??关心这些,之于关心民生有很大的帮助。我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分析当前的一些人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8月13日,我来到桐乡市区最热闹的鱼行街和东兴街进行城乡调查。我打印了一百份问卷,叫上朋友们帮忙,在街边找路人做问卷调查。许多人都只是匆匆走过,只有少部分人会停下来做我们的问卷。我们尽量平衡男女比例和老幼比例,并向不愿意做问卷调查的人在口头上问一些问题。半天忙下来,问卷只做好了37份。我们发现这里闹市区的农民工很少,而农民工兄弟也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点,于是,我们转到了环北路的一些建筑工地。那个时候是下午5点多,我们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进去了。我们运气不错,正好碰上他们在工地上吃饭(其实也是我们算好了时间去的)。我们进去时,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甚至有个人要来赶我们了。我们解释了一大通,才让我们进去发问卷,有个别人还不认识字,是我们代写的。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这天问卷一共完成45份。第二天,我跟朋友带上剩下的55份问卷,来到了桐乡市 1

的上市乡继续我们的调查之旅。我们选择了火炬村,鸽子邦和张桥头这三个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农村的景象跟城镇比起来真是大大的不同,我们这帮人都几乎没怎么来过农村,即紧张又兴奋。开始时走过的都是农田,没什么人,然后走到了算是村子中心的地方吧,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们问了一下,这边的大多数都是农民,现在不是农忙的季节,这里的居民很多都在搞一些副业。我们趁机拿出了几张问卷给他们做,他们推辞不过就填了。之后,我们发现这边的民房一幢一幢都很整齐统一的坐落着。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房屋都是政府统一建造的。好几户楼下大门都敞开着,我们厚着脸皮去敲门做问卷,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抵触的。调查进行的还比较顺利,又完成了32份问卷。总共77份调查问卷,虽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数目,但也不少了。我开始着手资料的整理,分析。

三、调查结果

据问卷显示,城镇居民的年均收入为3.5万元,农村居民的年均收入为1.4万元,而农民工的年均收入为1.2万元(但农民工的工资有被拖欠的现象存在)。城乡收入比例为2.64:1。在城镇里83%的居民拥有是人住房,也就是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14%住在租用的房子里,其余3%的人借住在朋友或者亲戚家里。而在农村,94%的人住在自己买下的房子里,只有6%的农村居民会租房子住。在城市,98%的居民认为目前的房价过高,66%的人认为现在的房价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外,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凑够房款。在农村,91%的人认为房价过高,47%的人认为自己承受不起房款,需要银行垫付。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6.1平方米,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6平方米。近年内,城镇居民有买房意向的占17%,而农村住户中仅9%有买房的打算。年轻人愿意自己负担房款的,男性居多,但城市中的男女差距小于农村。而买房的原因有35%是结婚之用,17%是投资房市,33%是出于对现有住房的不满,15%是其他。此外,90%的城市居民和82%的农村居民认为房价还会持续上涨.如果可以选择(不考虑钱的问题),87%的人更愿意住在城镇。45.7%的人表示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买房买车,34.6%是为自己的理想,51.2%是为了成为有钱人。而据我在桐乡市政府网上所查得的资料显示。现在城镇房价约4500元每平米,而农村为1300每平米.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城乡房价之差大于城乡居民收入之差。自然的,城镇居民所拥有的人均住房面积也小。

四、总结与启示

城乡房价为何会有如此的差距呢?究其原因,1.城市住房的需求量大于农

村。国家(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进行,导致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大中城市的大量住房需求。此外,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居民的生活条件自然也就比较好,生活物资材料相比农村较集中,人们都愿意在大城市居住与发展。虽说中国的农村人口差不多占了中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是城市的人口密度却远远大于农村。住房建设人均占地,大中城市比小城镇少,小城镇比乡村少,农村是城市的2至3倍。如此一来,城市的房屋想不值钱也难。2.城市的住房质量高于农村。在城市的中高档商品房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的时候,农村的住房质量却仍普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点从发生不久的四川大地震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离震中那么近的成都伤亡这么小,而周围的一些小山村房屋大片大片的倒塌,受灾如此严重。农村的房屋很都是农民自己建造的,房屋的质量很难保证。当然了,现在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帮农民建造统一规划的房屋,但力量也毕竟是有限的,目前也只能在发达一些的地区实施。除了房子本身的质量,城市还具有比农村更优越的住房配套设施,水、电、气自然不在话下,有的住宅还带有健身中心、公园绿地等。一分价钱一分货,城乡的房价立刻就被区分开来了。3.开发商的利润。城市里的住房建设都是由国家交给开发商承办的,而农村的房屋大多是由自己建设。城市居民的买房子的钱,谁知道有多少被开发商渔利去了呢。这样城市的房价就更高了。有人说,城乡平均收入本就有差异,可以以此平衡房价。但实际上,这个差值是不能抵消的。城里人虽说收入较高,但是城市的消费水平也高。换句话说,在城里,钱不经用。付清了这个费那个费,剩下来能用于买房的钱并不多。再者,房价的比差是远远大于收入的。于是,城里人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一个个的贫民窟。

中国有个现象,就是大家都更愿意买房子而不是租房子住。在城镇是这样,在农村依然是。于是很多人的奋斗目的变成了买车买房,而失去了自己原来的理想和信念。人地矛盾的不和谐因素越来越严重。而现在观望住房的人群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房价还会持续上涨,愿意在近年内买房;另一些人认为房价将会下跌,暂时没有买房的打算。

那么,未来城乡房价的趋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关于农村,我觉得房价还是会稳定上涨。而关于城市,我查了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谈一谈。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货币从紧的政策,房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和调整,但是201*年中国的经济仍将是处在高速增长期,房地产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主流之一,开发量仍将很大,需求量仍将旺盛。而且除了国内需求外,在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大背景下,还将会带动许多潜在的国际需求,并且城市化的进程仍将加快,因此房地产仍将出现一定的增长,房价从总体上来看,小幅上涨仍是趋势。而长期的趋势肯定是价格走向“平稳”。而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对策可以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并用,对开发商的行为应以经济调控

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以本地方利益为中心的地方本位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应强化行政手段;对于国民的投资热潮,应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如提高房贷利率(已做到)、加大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在这些方面,吸引国民的闲散资金,来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而对于境外游资来华的投资热潮,则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引导,进行以法律为主的宏观调控。如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等。

以上是我对城乡房价问题的一些浅见。在进行城乡调查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获取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有许多以前不曾关注的问题,现在接触了,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城乡调查不只是对我们的的锻炼,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兴趣,了解社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喻尘:“房价十年大跃进”,《南方都市报》,201*年08月31日第2版。[2]张永岳:《201*中国房地产报告》,201*年04月02日。

[3]孙立平:“失衡的社会的畸形的房市”,《经济观察报》,201*年06月04日第4版。

[4]秦晖:“关于穷人住房问题的思考”,《经济参考报》,201*年06月06日第4版。

[5]陈旭敏:“人口结构可能令房价涨十年 政府恐无回天之力”,《新快报》,201*年05月06日第6版。

第二篇:城乡调查报告3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调研摘要: 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改革开放以来,梁弄镇紧紧抓住宁波市欠发达老区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镇试点的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工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文化名镇 ”五镇联动发展战略,加快了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旨在调查目前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经济;农业;旅游业;文化

一 、 调查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为中国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以塑料、模具为基础的余姚经济迅速发展。姚江之南的革命老区梁弄因地理环境、历史遗迹保护等因素无法紧跟余姚经济的步伐。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革命老区梁弄,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曾经到四明山地区视察工作,指示一定要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发扬好传承好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余姚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八十四万姚江儿女共同努力下,一座集生态 、工业、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新兴历史城镇诞生在姚南。梁弄镇先后荣获全国和浙江省中华诗词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生态示范镇、宁波市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镇、宁波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宁波

市文明镇、宁波市卫生等荣誉称号。

二 、 调查目的及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亲身走访老红军,访问交流等形式,此次梁弄革命老区调研使我对梁弄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抗战中老区人民为夺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英勇斗争,一个个烈士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个英雄事迹在这里世代相传,革命的光辉史章在这里永放光芒。这一切促使我我怀着感恩的心走进梁弄、发现梁弄。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这块新兴发展起来的红色土地产生了一系列好奇,面对大面积山地的自然制约,其是怎么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如何处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现代建筑建设与融合?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否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种从书本走入实际,再由实际加深理论认识的学习方法,增进了我对事物的认识,和对事物本身的判断。同时过程中的“眼见”和事后对问题的“所想”乃至“所感”,更加深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模式为典型,来认识我国其他红色根据地的发展和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同时以自己的思考来研究认识我国中西部广大山区的发展路径。

三 、 梁弄革命老区发展现状

(一)发展的优势

工业经济:梁弄老区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坚持走发展无污染工业和产业集聚发展道路,取得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获得了绿水青山的效果。尤其以灯具产业为典型。全镇共有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在全国开设灯具门市部1400余家,已形成各类室外灯具十五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室外照明灯具生产基地,2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1*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这里出产的灯具,照亮了北京长安街、照亮了长江三峡工地,照亮了许多

国家的首都,201*年还将照亮北京的奥运。梁弄生产的灭火装置确保了上海东方明珠、经贸大厦、地铁等大工程的安全。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 农业经济:城市化的推进,土地日趋减少。革命老区牢牢抓住土地这一要素,积极实施农业向生态效益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转变。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现已形成了果桑、杨梅、樱桃、板栗等基地,不同时节接待不同的游客。同时老区因地制宜,利用山地种植毛竹,每年春季将毛笋晒干、包装,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利用特色土壤种植茶树,形成了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名茶“瀑布仙茗”为龙头的名茶。农业经济是广大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这一系列举措切实提高了老区人民的收入与积极性。

旅游业:梁弄镇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余姚市旅游总体规划“一头两翼”之一翼,地位举足轻重,201*年年初,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境内以四明湖、白水冲瀑布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与五桂楼、孙子秀墓、羊额古道、四明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浙东区党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怀念旧址等一批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梁弄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同时老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现代休闲旅游,果园认知采摘和山野风光吃农家乐,201*年建造了北斗湾漂流中心、浙东垂钓中心等。今天的梁弄革命老区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是现代都市人观光、休闲、度假的首选。

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梁弄这块人杰地灵、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土地上沉淀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情风俗十分丰富,如崇尚诗词、重视耕读,婚庆中有抬花轿,传统工艺还存有弹棉花、打铁等,各式小吃如南糕、臭豆腐。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璀璨的诗词文化。坚实的诗词文化功底让梁弄光荣地成为了浙江省中华诗词之乡。为了宣扬诗词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了陶冶广大群众的情操雅趣,梁弄每隔几年便会举办一次“红土地文化节”。在该节日中,主要以文化为载体,其余主题、形式年年各异。如201*年,在该节日中主要围绕“展开红土地风采,休闲生活,运动时尚”而展开各例绿色家园的特色活动。再如201*年5月份开展的“红土地文化节”则是以“亲近文明源头,感受魅力梁弄,打造休闲文化强镇”为主题而调动全民大规模的“读书月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一系列活动。其次,在这个”诗词文化之乡“的梁弄,居民们乐于在生活中寻找诗的踪迹,在诗中领略生活的情趣。其次为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当地的诗词爱好者成立了"梁弄诗社"。诗社建社16年培养了大批的“草根诗人”,他们中有干

部、教师、职工,学生,更多的却是农民。该社已编印《梁弄诗讯》社刊22期,编辑出版《梁弄古今诗选》、《梁弄诗刊选编》、《贺溪吟草》、《四明漫步》等诗集共10本,创作诗词5000余首,有200多首社员诗作在全国或省级刊物上发表。

(二)存在问题

梁弄革命老区位于姚南山区,四周群山环抱。近几年,余姚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老区的经济投入、选派大量有学历、有能力的干部进区帮扶。老区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完善、干部素质显著提高,为老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效显著。但是老区的基础设施还是远远落后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道路的村村通率、硬化率不高,旅游场所等公共区域设施不完善,下派干部待遇差不高,留不住优秀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革命老区的发展。

还有一部分的游客在此之前没怎么听说过梁弄,只是机缘巧合知道了这里。这些暴露出梁弄老区在对外宣传中的不足。

旅游形式单一,思维定位还停留在旅游就是参观景点、欣赏风景、品味美食上。游客没有很好的自主融入环境中。往往会有游玩后抱怨太累又没味道。

工业和农业、产业化、旅游业 ,产业化、集聚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中同一产业距离较远,不利于资源共享和交流。农业中同一种农产品有不同的名字,从而较低了竞争力,产生了恶性竞争。旅游业的发展千篇一律。

四、对策与建议

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继续保持和发展红色土地的优势,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采取多方位的措施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针对以上几点调查中发现的梁弄革命老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拟订了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要致富先修路”老区的发展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积极争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外商投资等渠道筹措资金。实现道路的村村通,为老区人民解决特产销路,毛竹等物品能在家门口出售。完善旅游区宾馆、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给旅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提高老区旅游的口碑。同时要加强干部的培养,积极选派年轻、能干的干部到老区工作,以一种思想开放、实事求是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加大梁弄老区的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电台、报纸加以宣传,利用长三角游博会、中国塑博会等平台向省外游客介绍梁弄,利用河姆渡遗址、王阳明故居等全球闻名的古迹加以推广老区,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梁弄革命老区参观、游玩。进一步提高梁弄革命老区的知名

度。

旅游内容方式新颖化。很多时候旅客们的旅游方式只是观光景色,品尝美味,但是这些方式都在时刻提醒旅客“你不是真正属于这里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设立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或者是提供自行车环游全镇,亦或者可以入店自制餐点小吃,从而真正地融入当地生活之中。再者,梁弄的灯具厂也是一项非常优越的资源。政府可以全面打造灯具旅文化,实现工业化旅游,从而也可以引进商机。

积极推进产业产业化集聚化。划分工业区,推动企业间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农业加快合作社建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旅游上将梁弄镇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考虑,结合各区的特色而达到最优质的整体发挥效应。如规划梁弄镇横坎头村和集镇红色旅游区块为红色旅游为重点,加快开发;加快四明湖、白水冲和道士山等山水资源开发和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扩充四明湖会议度假的规模。利用梁弄镇丰富的农产品和灯具产品,并进行深度加工,开发成为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旅游特色村落作为开发旅游产品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余姚日报》http://.cn/gb/node2/newww.bsmz.net),且花式品种增加,上市均衡;茶叶2.82万吨,增88.0%,且名优茶发展迅速,名优茶产量值占茶叶总产值的87.1%;水果产量70.45万吨,增3928.0%,且引进和发展了大批新兴水果;蚕茧产量2.04万吨,增277.8%,且质量显著提高;粮食在面积调减54.4%的情况下,总产量保持106.9万吨,单产增70.2%,总产仅减少23.4%;肉类26.68万吨,约增452.38 %,禽肉和牛、羊肉的比例有所增加;牛奶4.63万吨,约增790.38 %;水产品总产量17.59万吨,增1414.4%,名优水产和高档水产比重大幅度增加。②目前,杭州市农产品短缺时期早已结束,达到了丰年有余,有的产品则是常年有余,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完全从数量转向质量,农产品的发展方向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5、城市环境

俗话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由此可见杭州市的城市环境在全国同等城市中是名列前茅的。

以下是对杭州的环境概况的大致介绍

(1)居者有其屋

曾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部分低收入者住房困难、街巷拥挤陈旧等现象。为了给居住者一个美丽的环境,杭州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并采取低价供地、减免税收等政策来降低房价,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要。仅今年就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面积114万平方米,使1万多户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对于经济与住房都特别困难的家庭,政府通过建设廉租房来解决,并根据社会需要分年度增加廉租房的供应量,以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目前,一个由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种住房品种构成的社会住房供应体系已经形成,“居者有其屋”已在杭州市基本实现。

(2)西湖水变清

_____________

①浙江在线:《钱江晚报》,作者:余雯雯 何晟 顾云②杭州统计信息网:201*年杭州统计年鉴 杭州市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也花了很大的力气。西湖素有“杭州之肺”之称,但是西湖也逃不了被污染的命运。为了保护好西湖这颗“明珠”,杭州市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环湖10公里的截污管道,并将西湖中运营的所有船只由燃油驱动改为电瓶驱动,还坚持每年疏浚淤泥2万立方米以改善西湖的水质。同时,为改变千百年来西湖靠天然降水更换水质的状况,杭州市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日引水达30万立方米的西湖引钱塘江水的工程,使湖水由“死”变“活”。现在西湖的水质已趋于稳定,生态环境转好,多年不见的候鸟也飞回来了。 (3).城市换新颜

对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杭州市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顶住巨大压力,坚决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完善排水、商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一个乡镇建设一个公园、一个村建设一片绿地和农户庭院计划,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城郊农民也享受到了城市文明。杭州市在实行了“鼓励居民拥有私人住房的住房制度改革”后,杭州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0.6平方米,郊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6.2平方米。共发放了住房贷款19.49亿元,解决了180余万平方米住房的建设资金。同时,杭州市每年增加绿化面积达到了500万平方米,形成了街头草坪、绿化广场和沿河、沿铁路的城市绿化带,使得城市居民一出家门就进花园,居住环境逐年得到改善,城市文明程度逐年提高。

“人人都有适宜的住房”。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在大洋彼岸的颁奖仪式上总结了杭州市获奖的最大理由。在这个理由的背后,则是全体杭州市民和政府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6、杭州的教育

杭州市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在教育的方面自上一个世纪就走在中国的前列,较有名的学府如浙江大学就是杭州市教育的金字招牌。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7.1%。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18所,在校学生45.21万人;初中260所,在校学生24.45万人;普通高中76所,在校学生12.03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8.7%,其中优质高中招生比例为76.6%。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学生40.96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97万人,①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

7、医疗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10个,其中医院140个;拥有床位3.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1万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万人,注册护士1.8万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上年的98.5%提高为99.5%,自来水受益人数达435.9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69.18万人,参保率由上年的97.2%提高到98.2%,乡镇覆盖率达100%。②

二、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1、城乡人口存在问题:

(1)人口老龄化加剧。

(2)人口出生率低。

(3)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

____________

①、②杭州统计信息网:201*年杭州统计年鉴

2、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201*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104元,①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980元,②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201*年的1.98:1扩大到4:1。虽然这些年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民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

3、都市农业种养模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⑴高效种养模式发展难度加大,效益较低的粮油型传统模式依然占据大多数,而效益好的模式规模偏小。从调查来看,尽管杭州市各种养模式的种类很多,初步统计工作达到126种以上,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传统型以粮食为主的模式在面积上占大多数,而效益好的模式应用面积规模还不够大,如粮食—油菜等传统模式应用面积高达55万亩,一年只种一熟的水田面积预计在45万亩左右,有些模式尽管效益很好,但应用面积很小。

⑵综合集成配套技术应用程度偏低。从总体上看,杭州市的大多数种养模式技术配套集成率不高,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和效益,

⑶作物连作问题制约发展。有些模式虽然效益很好,应用规模也较大,但由于同种作物的长时间种植而带来的菌、病毒、虫等严重危害而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应用。

4、医疗水平的差别。城市明显高于乡村。农村制度保障不够,没有一个成文的规定,资金下拨不到位,经过重重下发转播,不仅时间长而且质量也没有保证,没有好的资源,由于农村自然环境和城市有一定差距,因此好的医生不愿意留下来,导致没有好的看病水平,并且农民手头上的钱非常有限,靠天吃饭,因此用于医疗支出的钱就有一个限度。现在虽然看病费不贵,但是取药费却非常贵,常常同样的配方的药不同制药厂生产的价格差别就很大。因此才会有“改革三十年,一病回重前”的民谣。而且在医疗保障方面,城市和乡村也有相当大的不同,在城市,一个正常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医疗保障是被纳入“三保”之一的,个人承担一部分,单位负责一部分,国家也帮助一部分,因此在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在乡村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农民也没有保障,因此医药费大部分还是又自己出,因此又加重了城乡医疗状况的差距。 同时,城乡观念也有差别,在城市里,通常人不会心疼自己的药费,认为只要自己身体好,花点钱没有关系,但是农民们通常家境都不赋予,因此在昂贵的医疗费面前犹豫不觉,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给病患的心里和家庭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5、交通的差别。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道路交通建设也比较先进,一些常规设施和基础性建设都搞的很好,但是由于人口的压力和车流量的增加,道路负担也很重,不得不从地面往空中和地下发展,兴起了高架和地铁的发展,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地铁的发展程度相当的高,比如北京一共有地铁线路十三条,而在中国一些内地城市还没有地铁。

乡村由于耕地面积大,气候条件的制约,甚至是资金的限制,交通状况比较差,马路比较窄,基础性设施建设也不完全,加上人流量不大,因此也勉强维持运行。 “要像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说错,只有城市和农村一样有先进的流通保障,才能保证物资和信息的输出,而这些科技信息与先进思想的输出反过来又促进了

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基于城乡交通状况的 ____________

①杭州网:《都市快报》,作者:汪璐 沈积慧②《杭州通讯》,201*年第12期

差别而制定的帮助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向重要战略。

以上是对杭州经济现状的调查和杭州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汇报。

ado小编推荐其他文章:

城乡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城乡调查要求及报告参考结构

财经学院城乡调查报告格式

城乡调查报告2稿(虞晨)

城乡消费调查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乡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04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