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残联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调研报告
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的真正出路,是推进全面小康进程的重要保障。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残联的正确指导下,xx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通过对我县残疾人就业情况的实际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就业现状
目前,我县持证残疾人共有xx人,处于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的残疾人xx人,占全县持证人残疾人的xx%。今年,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为xx人。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通过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安置、多资金扶持,积极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全县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残疾人安居乐业,共奔小康创造了条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稳步推进。目前,我县按照推荐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辅的原则,以收缴促安置,稳步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二)残疾人集中就业形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开辟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一是通过盲人按摩机构实现视力残疾者就业。二是依托现有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在重视残疾人理论培训的同时,注重残疾人实践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实习平台,使他们学的一技之长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增强了他们的实战能力,提高了就业成功率。三是通过与县人社局合作,每年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促进残疾人就业。四是创新式建立残疾人托养工疗服务站,将贫困残疾人家属纳入培训范围,残疾人及其家属制作的手工艺品,残联将通过与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互联网+农村助残”平台帮助销售,进一步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为其脱贫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面临的问题
(一)残疾人择业观念不正确问题仍然突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摆脱不了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
(二)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差。残疾人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相对低弱,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所拥有的职业技能不够过硬、择业工种受到限制等,在与健全人就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的局面,客观上参与岗位竞争能力不强,往往只能从事一般的、单调的、不稳定的工作,且就业结构单一,就业可替代性高,也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由于《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以及社会上传统固有观念的影响,一些歧视残疾人、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对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认识不足,不支持、不配合;有些单位对残疾人就业存有明显的偏见,错误地认为残疾人是单位的包袱,影响单位的形象,不愿接纳他们就业。
三、建议
(一)继续巩固残疾人就业主渠道。一是扩大按比例就业。目前,由于用人单位认识不到位,未安排或安排比例不足的用人单位仍占相当数量。近年来,作为代偿性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数量不断增长,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却偏离了督促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原意。为此,要建立健全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超比例奖励等制度,从而增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感。二是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继续培育和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从而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促进残疾人稳定集中就业。同时,对集中安排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给予扶持。
(二)积极探索残疾人灵活就业方式。残疾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就业上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如出行不方便、不适合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问题,这就导致部分残疾人不适合去企事业单位就业,为此,应积极探索“家门口创业”和“不出门就业”的灵活就业方式。这种就业方式,门槛低、就地就近、工作时间弹性大,既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能帮助残疾人有效克服自身行动不便的困难,获得稳定的收入、实现自食其力。
(三)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就业步伐。受农村经济结构与地域的限制,农村残疾人很少能被集中安置在公益性岗位或享受按比例就业的优惠政策,往往成为被忽视群体,家庭生活得不到改善。对此,应切实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力度,探索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特点和需求的就业岗位。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对从事种植、养殖、维修业、服务业和家庭副业等项目的贫困残疾人,给予一次性从业扶持资金,扶持其发展家庭生产,要让扶贫对象通过培训,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项目,走上自强创业之路。二是实施就业援助。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并按安置残疾人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三是健全特惠政策。按照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的项目和规模发放创业基金,增加残疾人贴息贷款的数额,对残疾人建立的创业基地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税收优惠等全方位的扶持帮助。四是实施开发性就业。将残疾人事业发展与镇村两级发展相结合,依托当地资源、规模和技术优势,深度拓展就业空间,实现农村残疾人的脱贫致富。
(四)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残疾人就业良好环境。从思想上重视是进一步做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前提。一是通过宣传,改善残疾人就业软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扶残助残的重大举措,引导全社会树立对残疾人的新理念,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二是通过教育,引导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创业典范,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健康的择业观念,引导残疾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出家门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社会救助。鼓励就业相对困难的残疾人通过灵活就业渠道先就业,不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逐渐向正规就业、高层次就业岗位转移。
关于残疾人创业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保障。近期,为贯彻落实临泉县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助推残疾人及其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县残联组成调研组,通过听取基层情况介绍、深入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调研、走访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召集部分残疾人座谈等形式,对我县残疾人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县有各类残疾人1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5%。近年来,临泉县委县政府在逐步消除残疾人贫困、改善残疾人民生,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进程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转发《阜阳市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加大扶持帮扶和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两个力度”,在突出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同时,高度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做好残疾人创业就业帮扶,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努力帮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更好地生活。
一是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和稳定发展集中就业。临泉县建立了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严格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了财政代扣、地税代征。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新入驻临泉的“大润发”、“好又多”连锁超市在招收新员工时,主动到县残联要求给他们提供应招残疾人名单。近3年来,我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2000多人。同时,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障补贴、岗前培训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在稳定发展集中就业方面,我县把集中就业工作与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相结合,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培育和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促进残疾人稳定集中就业。
二是积极设立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201*年,通过积极调和多部门协作,按照村镇推荐,县残联审批的程序,为全县乡镇(街道)残联配备了32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为全县395个行政村配齐了残疾人协理员。从此,乡镇专职委员和村级协理员分别享受了每月300元和100元的补贴。为不断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县残联每年都采取乡镇专职委员集中到县里进行学习培训1-2次;对村级协理员,县残联分组分别到乡镇进行培训,使全县32名专职委员、395名协理员的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升。
三是积极举办专场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应聘就业。为切实做好临泉县残疾人就业工作,扩大残疾人就业宣传,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求职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县残联与人社局每年都联合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特别是今年市残联同市人社局每月举办一次残疾人招聘会以来,县残联指定就业方面的工作人员不间断地组织残疾人求职者和有关招聘企业按时参加招聘会。近3年来,县残联共组织30多家企业参加市县专场招聘会,通过招聘平台就业人数每年都超过200人。
四是积极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近3年来,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大力支持,使残疾人自主创业效果显著。全县目前残疾人自主创业上规模企业数量达到10余家,商业服务业达到500余家。临泉县亚泰包装公司、万隆有限公司、姜尚工艺品公司成为中国残疾人“明星企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给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和机会。
五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实现残疾人技能就业。大力支持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就业基地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临泉县政府为了使残疾人更顺利、更稳定地就业,每年递增残疾人培训资金补贴预算。近3年来,共发放残疾人培训补助资金31.9万元,共举办多种培训班20期,培训残疾人860人,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六是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就业。临泉县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将农村贫困残疾人逐年脱贫纳入乡镇综合考核指标,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家庭扶贫的支持力度,落实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支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支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参与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在有条件的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让残疾人不出家门也能增收脱贫。通过各项扶贫措施,近3年来,临泉县脱贫残疾人口达5000多人。
二、我县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全县残疾人就业情况日益好转,受益残疾人数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与我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残疾人迫切的就业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残疾人家庭及自身问题突出。在走访残疾人家庭时,我们发现残疾人在当代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残疾人被称为“残废人”,大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因此,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处于一种放弃或一种保护照顾状态,基本上正常人能帮助做的事情很少去让残疾人做,残疾人生存意志力渐渐地消磨掉了。另一方面,残疾人家庭普遍不重视对残疾子女的培养教育,一般残疾人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虽然现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但也并没有根本的好转。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残疾人自身还存在自卑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不愿从业。残疾人由于身体的障碍。
二是残疾人服务体系不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畅通。特别是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一些企业由于招用残疾人数有限,很多残疾人得到招工信息时已为时已晚,只能又白跑一趟。还有一些残疾人因对招工信息的真实性持有怀凝态度,造成招工单位录用不足。
三是从残疾人就业环境不和谐。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会在长时期内不断挤压残疾人就业空间。从就业的大环境来看,中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国有企业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中国在未来15年内的就业形势都是十分严峻的。残疾人作为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一大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就业竞争的全面影响和严重冲击,会被挤到更加有限的领域就业。
另外,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在较大程度上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人为障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问题。
三、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巩固残疾人就业主渠道。按比例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扩大按比例就业。目前,由于用人单位认识不到位,未安排或安排比例不足的用人单位仍占相当数量。近年来,作为代偿性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数量不断增长,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却偏离了督促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原意。为此,要建立健全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超比例奖励等制度,从而增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并逐步建立岗位预留制度,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更稳定的就业环境。同时,也要加强残保金依法征收力度,提高科学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 (二)积极探索残疾人灵活就业方式。残疾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就业上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如出行不方便、不适合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问题,这就导致部分残疾人不适合去企事业单位就业,为此,应积极探索“家门口创业”和“不出门就业”的灵活就业方式。这种就业方式,门槛低、就地就近、工作时间弹性大,既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能帮助残疾人有效克服自身行动不便的困难,获得稳定的收入、实现自食其力。一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社区是最贴近残疾人生活的社会单元,是残疾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比较适宜残疾人就业,特别是家政便民服务、维修服务、保健服务、环境管理等社区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开设小型超市、早餐店、蔬菜店、报刊亭等。二是开展居家就业服务。根据部分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点,重点培育残疾人来料加工、手工制作等就业载体,通过为残疾人提供稳定的货源和略高于普通加工者的加工费,鼓励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创收。三是发展网络就业。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展残疾人网上就业可以帮助残疾人搭上网络经济的快车,实现“无需进货、不押资金、自动收款”的创业模式,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在探索残疾人就业新渠道的同时,要加大对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贴息、经营场所租金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
(三)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就业步伐。受农村经济结构与地域的限制,农村残疾人很少能被集中安置在公益性岗位或享受按比例就业的优惠政策,往往成为被忽视群体,家庭生活得不到改善。对此,应切实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力度,探索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特点和需求的就业岗位。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对从事种植、养殖、维修业、服务业和家庭副业等项目的贫困残疾人,给予一次性从业扶持资金,扶持其发展家庭生产,要让扶贫对象通过培训,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项目,走上自强创业之路。二是实施就业援助。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并按安置残疾人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三是健全特惠政策。按照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的项目和规模发放创业基金,增加残疾人贴息贷款的数额,对残疾人建立的创业基地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税收优惠等全方位的扶持帮助。四是实施开发性就业。将残疾人事业发展与镇村两级发展相结合,依托当地资源、规模和技术优势,深度拓展就业空间,实现农村残疾人的脱贫致富。
(四)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要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突出培训促就业工作。一是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必须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效能;要完善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状态,将残疾人就业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之中,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残疾人就业体系。二是健全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和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就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就业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向残疾人提供职业供求信息,指导残疾人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岗位,实现残疾人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三是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残联组织要与教育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相结合,把残疾人的培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真正使残疾人目前低文化、低素质的现状得以根本转变;要把就业需求作为出发点,加强残疾人就业前培训;要把职业要求作为落脚点,加强残疾人定向职业培训;要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创业指导。四是开展残疾人就业调查摸底。做好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的摸底调查工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全面掌握有创业意向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开展“一帮一”以及志愿者助残等多形式、多层面的帮、包、带、扶活动。
(五)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残疾人就业良好环境。一是通过宣传,改善残疾人就业软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扶残助残的重大举措,引导全社会树立对残疾人的新理念,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二是通过教育,引导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创业典范,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健康的择业观念,引导残疾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出家门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社会救助。鼓励就业相对困难的残疾人通过灵活就业渠道先就业,不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逐渐向正规就业、高层次就业岗位转移。
临泉县残疾人联合会(执笔 高云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残联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1144.html
- 下一篇:学院产学研融合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