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201*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1*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1*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1*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1*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201*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1*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和26.16:73.84。粮食比重略有下降,经作、饲草比重增幅较快,分别达到34.41%和178.48%,夏秋作物调整中,秋粮增幅较大,“压夏扩秋”效果显著。三是经作内部结构变化大。通过经作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含地膜早熟洋芋)、籽瓜、枸杞、瓜类等四大特色产业格局。其中:蔬菜、籽瓜、枸杞、瓜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年的18.1:4.5:0.2:1.6提高到201*年的23.7:7.2:4.4:3.9,增幅分别为31.25%、57.74%、1846.23%和140.48%。调整力度最大的是蔬菜,201*年蔬菜面积较201*年增加了10.12万亩,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枸杞,增幅1846%。
(二)特色农业产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向区域化经济发展。一是全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年全县蔬菜(含洋芋、复种等)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到5.18万亩,新发展蔬菜1.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13%,万亩以上的蔬菜种植乡镇达到7个,形成了以东湾、三滩为主的万亩茄子生产基地,以北湾为主的5千亩密刺黄瓜生产基地,以平堡为主的千亩反季节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刘川为主的千亩洋葱生产基地,以东湾、乌兰为主的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以及高扬程灌区10万亩早熟洋芋生产基地,乌兰河靖两千亩绿头萝卜基地和永新千亩大蒜基地等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瓜菜专业化基地生产格局。二是实施和完成农业建设项目。201*年以来,我县申报实施农业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3718.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85.9万元,地方配套195.4万元,自筹1325.28万元。通过项目带动,温室蔬菜种植、枸杞栽培、旱作农业等一系列优势高效栽培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已建成长河食品、神农米业、白塔精淀粉、三农源脱水蔬菜、阳光蔬菜保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个,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从业人员2300多人,投资规模1.8亿元,完成订单农业13.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目前枸杞、籽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立项。四是不断加快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进程,向标准化发展。已建成东湾大坝和刘川张滩两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心示范区和北湾、平堡、乌兰、糜滩、五合、北滩等10个示范点。同时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突出抓好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的绿色食品资格和品牌的申报认定。我县生产的茄子、辣椒、洋葱、青刀豆、双孢菇等14种农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今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列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三)基地建设逐步加快,规模化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搞好30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201*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8万亩。二是进行10万亩籽瓜基地建设。示范推广籽瓜栽培10.5万亩,完成高湾无公害籽瓜产地认定工作。三是狠抓5万亩枸杞基地建设。从宁夏农科院等地引进、繁育宁杞1、2、3号等优良品种,在北滩、五合、东升、靖安等乡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全县枸杞栽培达到4.88万亩。四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示范面积稳中有升。201*年达到13.56万亩,其中洋芋种植8.5万亩。完成地膜覆盖14.28万亩,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13万亩,201*年达到6.1万亩。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种植业
响自己的品牌。一要按照现代市场对蔬菜产品“优质、营养、安全、特色”的需求,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的升级换代。二要充分发挥我县14种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名牌效应,提高靖远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三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分级筛选、分类包装和按级论价。特别要在精品包装上下功夫,使我县农产品能够贴标上市,并做好品牌的广告宣传,推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六)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农业部门要加强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农业。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技术指导,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破解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优质品种不高产、不抗病,高产品种不优质的问题。三是业务部门要建立一套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保障方案,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应急抗灾的能力。四是积极组织农业种植带头人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充分发挥农广校、党校、职业技校等阵地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201*.6)
第二篇:关于对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一、生产与经营情况
1、我县种植业的概况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中的主要部分,综观我县近几年种植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粮食面积有所调减,经济作物面积迅速增加,各类作物的产量保持增长,种植业的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有所提高。粮食类的加工率偏低,经济作物类商品率高,销售途径不断扩阔,经营上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1)近年来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县种植业调整工作第一次高峰始于九十年代的“冬种油菜”战略,成效不是很好。第二次高峰则是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县进行的调减粮食面积,扩大烟叶、蔬菜面积的结构性调整。对种植业的调整,政府首先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制订激励和奖励措施,在税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在土地规划和承包条款上给予优惠;其次从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对比较大型的种植场或基地实行跟踪服务,无偿提供技术,协助解决问题;最后在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银行无息或低息****提供资金是主要的支持途径,另外,在项目开发资金上无偿划拔也是一个资金扶持途径。种植业调整经过县政府、各部门多年的扶持,有的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敖溪、增田、公溪三个乡镇的蔬菜生产业已初具规模。
(2)近年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状况。
我县种植业产业化起步较晚,而且集中在水稻、蔬菜、果树等传统作物。在果树方面,没有形成规模;在蔬菜方面,大部分是分散种植,初具规模的,一是敖溪、增田和公溪镇的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以垄断县城蔬菜消费为主,面积 不到201*亩,年产值800万元;二是公溪镇的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从九七年开始建立,主要生产外运型蔬菜,面积1000亩,年产值约400万元。
2、当前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关政策的扶持和保护力度不够。我县现行的农业政策在行政措施、经济手段等方面对种植业未能有有效的保护和扶持,政府部门对主导产业的发展的经济支持力度十分微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农业实行补贴、支持政策,在生产力水平普遍落后的中国,更应该对农业实行有力的补贴和支持。
(2)品种结构复杂,主产业不突出。目前,我县种植业中以水稻、蔬菜、烤烟为主,但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种规模优势,品种过多过杂,单一品种的面积小。品种过多和分散经营造成我县无法形成农业(种植业)品牌,大大地限制了有优势的特色产品的发展。
(3)技术水平和技术力量仍然不足。虽然我县从事种植业的农艺师和助理农艺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多人,但从全县30多万农业人口,36.3万多亩耕地来看,比例仍然偏低,高级农艺师严重缺乏,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4)农产品加工水平落后,流通环节不畅。稻谷是我县种植业里最大宗产品,每年除几十家作坊分散加工几百吨大米外销,没有其它加工途径,蔬菜类加工更是为零。
3、我国加入www.bsmz.net)线的西片。
(3)烤烟生产。由于烤烟的税利大、效益高,加上又有基础,在紧抓不舍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形成规模。
(4)水果生产。由于我县地形地势以丘陵为主,对水果的发展应有所侧重,要充分考虑本地的传统及气候、土地条件,选择本地优势种类。应主要发展板栗、柑桔、黄花梨、弥猴桃等水果。
(5)根据我县植物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园林花卉业也不失是一条不错的帮助农民致富的道路。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1、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突破口
(1)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名、优、新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县目前要扩大水果、蔬菜、花卉的种植面积,以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在水稻、水果、蔬菜、花卉等四大种类内部,要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水稻方面要重点发展一号米以上的优质稻品种;水果方面可大力引进种植适宜加工的弥猴桃和宜于贮藏的板栗新品种;蔬菜方面要及时引进适应市场的新品种,同时要推广反季节种植。在注重新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同时,加大科技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效益,创出名牌。
(2)调整布局结构,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发挥源优势,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推动产业化经营。各地要在现有生产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扩大规模,尽快形成有特色的集约化生产,创立产业化经营的区域经济。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①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搞农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出路,还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进行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的发展,不单是我县的乡镇企业增长壮大,而且吸收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有利条件。②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注流通服务企业(组织)的建设,尽快在我县培育几个具有较大的购销、贮运、保鲜能力的流通企业,以流通促生产。同时,要充分利用资讯科技发达的优势,加快农产品信息的流通。加大农产品信息的流量,发展信息服务业。
2、在结构调整中政府及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完善的政策措施
(1)加强政策引导。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加强宏观调控控的重要手段。当前,要特别重视研究和完善三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一是鼓励积极引进、推广良种良法和高新技术,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含量的有关政策;二是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拓市场,搞活流通,解决农产品出路的有关政策;三是鼓励创办公司+农户,实行一体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政策。
(2)取消或修改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环境。
(3)加强信息服务。加强服务是政府转变职能和改进工作方法的主要体现。农业生产时效性强,市场变化快,信息工作的快速与否,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民对结构调整的信心和决心。年底建立以县农业信息网为中心,以省农业信息网为依托的信息服务体系。
(4)加强农业执法,确保结构调整顺利进行。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重点把好四关:①把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质量关,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坑农。②把好动植物检疫关,防止重大害虫、植病传入我县,危害我县农业生产。③把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关,防止乱占乱开发耕地,造成资源浪费。④把好环境监测保护,防止其它行业项目污染耕地。
3、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要求和农民迫切需要的新式农机具和新技术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产业化规模,必然对农机需求越来越多。尝到机械化带来的便利的农民纷纷要求机械化收割,不少农村自发筹资购买,集体使用。在抢耕抢种和旱涝保收方面,拖拉机和抽水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外,对抛秧机械、植保机械的需求将随着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扩大而增多。
对耕作新技术方面的需求表现也将更多样化和专业化。纷繁复杂的技术种类要农民一一掌握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针对农民不同的需要进行重点培训和指导。比如针对水稻生产的可重点培训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和抛秧技术等。
4、在科技工作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具体来说,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很多。象水稻生产中优质品种不高产、不抗病,高产品种不优质的问题困扰农业工作者多年,至今尚无完美的解决办法;除草剂药害、病虫的抗药性等植保领域的问题同样存在多年仍无良策;总之难点问题很多,不一而足,只有在建立起稳定、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攻关,寻求突破,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问题。
第三篇:周庄镇秋播及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周庄镇秋播及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周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为切实抓好我镇秋播工作及种植业结构调整,使我镇传统农业上台阶,高效农业上水平,在局、直属站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今年秋播形势分析
(一)秋播存在的问题
1、秋播面积。从调研结果来看,今年我镇的秋播面积仍然呈递减态势,预计今年的秋播面积55500亩左右,较去年的61387亩减5887亩,导致秋播面积逐年递减的最直接原因是无序的推掉粮田搞提水养殖。一个伍张村今年就计划开挖3000亩搞养殖。如长期以往,不加制止,势必对我市年增亿斤粮的计划产生重要影响。
2、品种利用。随着种子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个体户进货渠道增多,种子市场一片混乱,鱼龙混杂,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逾演逾烈。如市场得不到净化,势必对我镇小麦的品质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我镇以宁麦系列为主,其中尤以宁麦13最多,占总面积的70%以上。而扬麦16等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只占5%左右。
3、播种方式。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农业种植业收
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继续降低。加之农村实际从事种植业者严重老龄化,新技术的推广对象缺失,全镇现有条播机18台,其中6台已不能使用,因此仍然以撒播为主要播种方式,同时播种量逐年增加,去年近40%的田块每亩播量就已达30斤,造成后期群体过大,增加了倒伏的风险,从而影响单产的提高。
4、种植规模。现行小麦生产的零散性未变,仍然是千家万户分散式种麦方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缺陷仍十分明显,以企业为主导的标准化产业基地了了无几;个体种麦规模太小是种麦比较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从调研结果来看,我镇20亩以上的种植户只有104户,占全镇农业户数的0.69%,30亩以上的19户,40亩以上的7户,50亩以上的4户,其中100亩以上的2户,种植最多的也只有147亩,是连云港人承包的,而我镇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只有1.5亩左右,如此低的规模自然谈不上什么比较效益。更谈不上抵御市场风险。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稳定种粮面积。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势介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挖田搞养殖的现象加以制止,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抑制种粮面积逐年下滑的趋势。
2、净化种子市场。种子市场的净化必须以工商、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为主体,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有必要赋予乡镇农业部门一定的协查权限,以便增强监管的时效性。
3、改变传统播种方式。一是政府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补助力度,二是做好机条播技术指导,三是加大机条播宣传力度,四是继续抓好小麦双高创建示范方建设,做到以点带面。
4、发展规模种植。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契机,积极动员种植大户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土地流转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争取将生产基地纳入到项目建设中,同时要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扩大专业化服务规模,这应当成小麦生产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由于去冬今春的低温干旱,加之7月份的洪灾、8月份的连阴雨,今年我镇高效农业效益整体上下降,个别生产基地还出现了巨额亏损,这势必对我镇今后高效农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为使我镇的高效农业能够稳定、良性发展,建议政府和上级部门,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到位。二是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农业保险投入,特别是把露地蔬菜种植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三是要创品牌,做精品,四是要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尤其是各合作社要依托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拓展销售渠道。
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调研组
201*年10月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年工作计划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了以常委会副主任**同志为组长的种植业结构工作调研组,对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查看了谭棚镇、范兴集乡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粮食等主产品产量逐年提高。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整合投入项目资金2400多万元,建设14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8个千亩方,382个百亩点,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201*年粮食作物面积达到290万亩,粮食总产量108万吨,分别比201*年增长11.1%、24.1%。我县还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小麦高产攻关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等称号。
(二)优势农产品基地蓬勃发展。按照做大优势、做强特色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合理区域布局,
注重培育特色,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全县共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56个,其中:南瓜专业村12个、西瓜专业村15个、甜叶菊专业村8个、水果专业村4个、食用菌专业村4个、中药材专业村3个,其他专业村10个。建成优质小麦、玉米、芝麻、红薯、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200多万亩。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技,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我县传统农产品上档次。初步形成了以“双杨”牌西洋南瓜、“半截楼”和“早春甜”牌早春西瓜、“吕大寨”牌延秋辣椒、“鲁阁”牌大葱等为代表的品牌。
(四)龙头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加大财政以奖代补政策,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和培育县级以上粮油加工、林木加工、果蔬加工等骨干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有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8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7家,县级龙头企业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4个。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90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60万亩。全县有15无公害农产品和20绿色食品。
二、种植业调整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色种植业不断培育壮大,种植结构得到进一
步优化。但也应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和影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当前,我县种植业尚未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产业发展观念更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的经营状态。
2、农业产业投入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影响规模化生产,尤其是种植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资金问题制约。调研中,有农户反映,金融机构农业信贷项目少且手续繁杂。
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全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加工链条较短。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
4、市场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是缺乏大型综合农产品市场,市场信息不灵,直接影响种植业的发展。二是农产品优势不优,特色不特,产品粗糙、档次低。三是与市场对接能力不足,看准市场调结构的意识不强,生产和流通存在一定盲目性。
三、几点建议
为加快推进我县种植业调整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种植业产业的新思路。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激励和奖励措施。同时还要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农产品开发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更新观念。四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效益最大化。依托科技支撑,合理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以品种调新、质量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整、产业链调长的原则,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巩固目前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向优势领域延伸,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规范农药、种子经营市场。
(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农产品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培育有较大能力的流通企业,以流通促生产。四是加快农副产品专
业市场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多项增值。
(四)强化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要加强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农业。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技术指导,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破解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要建立一套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保障方案,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应急抗灾的能力。
第五篇:肃南县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肃南县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优化种植业结构 ,就是根据肃南县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布局,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基础。因此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贯穿于种植业发展的全过程。目前,随着一系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政府不断增加种植业补贴资金,使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截止5月底,肃南县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0.53万亩,同比增加1738.52亩,增长16.8%。粮经草比例由201*年的64.3:13.5:22.2调整为64:11:25。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长,粮食作物保持稳定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74万亩,同比增加0.08万亩,增长1.26%。其中:小麦2.44万亩,同比增加0.18万亩,增长7.96%;玉米2.45万亩,同比增加0.04万亩,增长1.66%;大麦1.16万亩,同比减少0.17万亩,减少12.78个百分点;豆类0.36万亩,同比增加0.03万亩,增长
9.1%;薯类0.25万亩,同比增加0.04万亩,增长4%。大麦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价格低,市场不景气,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大麦播种面积大幅减少。
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预计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3万亩,同比减少0.27万亩,减少19.3个百分点。其中:油料0.14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药材0.4万亩,同比增加0.16万亩,增长66.67%;蔬菜0.49万亩,同比增加0.01万亩,增长2.1%;瓜果类0.1万亩,同比增加0.02万亩,增长2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洋葱播种面积大幅下降。
3、青饲料播种面积大幅增加。预计青饲料播种面积达到2.66万亩,同比增加0.36万亩,增长15.7%。
二、结构调整趋于稳定,变动幅度整体不大
今年肃南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在稳中有升的情况下,种植结构也有所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大。一是从农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64%,占据主导地位,较上年略有增加;油料占1.3%,与上年持平;蔬菜瓜果占4.7%,与上年持平;青饲料占25.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二是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内部的结构看,小麦、玉米、大麦、豆类和薯类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23.2%、23.3%、11%、3.4和
2.4%。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惠农强农政策的引导,肃南县种植业逐步趋向优化。对于产量高、价格好、销售快的农作物品种,农民选择了增种或扩种。主要在经济作物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今年药材播种面积达0.4万亩,同比增长66.67%。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农户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在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上,大多是看去年的市场种今年的地,价高多种,价低少种,这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大部分有文化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科学种田难以实现。随着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农民仅靠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很难满足生活所需,因而多数有文化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差,有的人甚至看不懂也听不懂高效高产农作物种植技术,广种薄收,种植业科技含量低。
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1、要想切实增加种植业收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不仅要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提供粮食及经济作物优良品种,更要引导广大农民围绕市场种田,提供产、供、销配套服务。
2、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目前部分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有各自特色的主导产业,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肃南县明花乡的西瓜产业。当出现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问题时,就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使主导产业真正成为发展本地经济的突破口。
3、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普宣传,引导农民逐步改善种植结构。由现阶段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逐步形成品种多、效益高、具有本地特色的种植结构模式,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抵御市场和自然环境风险的双重目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1320.html
- 上一篇:直销调研报告(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