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次调研主要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测点收集数据,调研完成时间是201*年6月20日,共回收调研问卷150份。调研对象为主要产地县级政府茶叶主管部门。下面就201*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如下:
一、整体产销形势
(一)生产规模
150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201*万亩,采摘面积达1596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7%与6.2%,年度新增投产面积近100万亩。春茶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绿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6%;红茶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7%,乌龙茶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8%。调研产区春茶农业总产值5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4%。根据调研结果推算,201*年全国春茶投产总面积约3000万亩,春茶总产量可达85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约958亿元。
(二)销售形势
27%的产区销量有所下降,销量平均下降10-15%;42%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31%的产区销售量依然有所增长,平均增长14%左右。可见,市场整体销售形势仍较稳定,主要在于各地政府和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了中低价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力度。80%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售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20-30%之间,平均下降27%,而201*年高价位茶销售下降的产区是68%,下降幅度是25%;15%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量与去年持平;仅有5%的产区该类茶的销量仍有增长,平均增幅16%,出现增长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茶产区和以中低价位茶为主的产地。
(三)成本与价格
生产成本方面,采工平均工价104元每天,同比增长8.3%;90%的产区采工出现短缺,平均短缺比例25%,60%的产区短缺比例集中在20-30%,最高的短缺70%,无论从短缺区域比例,还是短缺程度比例看,采工短缺问题都日趋恶化。3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与去年持平,6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继续增长,平均增幅12%。
茶青平均价格41元/公斤,平均增幅9%。具体来看,37%的产区茶青价格出现下降或与去年基本持平,下降的地区平均降幅10%,63%的产区茶青价格有所上涨,平均涨幅18%。干茶平均价格253元/公斤,比去年增长7.9%。其中32%的产区干茶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2%,8%的产区干茶价格与去年持平,60%的产区价格有所增长,平均增幅20%。干茶平均最高价3877元每公斤,其中34%的产区最高价格有所下降,平均降幅22%;26%的产区最高价格与去年持平;40%的产区最高价格继续上浮,上涨2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产区、信阳毛尖产区和宁德白茶产区等地。
二、政府及企业的促销措施与效果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今年各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茶叶销售。调研显示,近70%的地方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近60%的产地通过具体茶事活动或资助企业参展来扩大本地茶叶销售,47%的产地注重搭建产销对接平台。70%的产地表示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不同措施的效果比较而言,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茶事活动和资助企业参展效果较为明显,而公共品牌宣传短期内效果尚不明显。
图1政府的促销措施
从企业来看,66%的产区企业重点加大营销力度,50%的产区的企业通过网上销售开拓销售渠道,48%的产区的企业通过简化包装降低成本以促进销售。就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看,64%的企业反应上述营销措施效果较好。比较而言,网上销售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简化包装和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其他措施效果一般。
图2企业的促销措施
三、前景展望与营销建议
就体系经济研究室对全国消费及生产形势的判断,国内市场整体需求潜力依然较大,预期消费量仍有3-5%的增长空间。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启动大众消费,我们建议要重点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早谋划布局面向大众的流通渠道
顺应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趋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茶叶流通渠道。实体流通渠道构建上适当调整功能定位,无论装修风格还是功能诉求上都要摈弃传统高大上的定位策略,尽可能体现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特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是面向中青年群体的流通渠道,当前电子商务也是传统渠道的有益补充,对未来茶叶流通模式也将有重要影响。鉴于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建议茶叶企业要提早布局,抢抓以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的先机,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茶叶流通模式。
(二)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据调整产品结构
调研发现,产品结构调整成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建议部分企业扭转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据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要尽快建立企业的消费者跟踪与分析系统数据库,积极进行茶叶市场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特征的茶叶产品,特别是要集中优势资源推出本企业的明星产品和主导产品。
(三)借助新兴媒体采取精准化营销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推动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细分度的加深和信息沟通技术的迅猛发展,精准营销是未来的重要趋势。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茶叶的营销必须提高营销瞄准度,开展精细化营销。精准营销就是从更加细化的层面,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定位,提高市场营销效果的系统性营销策略与实践。精准营销要求精准地细分市场、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精准地定位目标消费者和精准地信息沟通方式。茶产业要抓住信息时代的重要机遇,实现营销理念的跨越,进而实现茶叶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四)依靠科技与监管确保茶杯里的安全
已有研究表明,茶叶质量安全对消费者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在当前背景下,所有茶业从业人员都必须有大局意识,依靠科技与监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防止出现质量安全事件,降低茶叶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构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危机公关机制,在突发性质量安全出现时能迅速响应,降低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第二篇:广西、云南食糖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广西、云南食糖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201*年8月中下旬,华商中心袁永康、谢良俊分别赴云南及广西两地调研了食糖产销形势。分别与广西糖协、云南糖协、广西糖网批发市场、**商品批发市场,以及广西农垦集团、南浦洋华制糖公司、云南立成冠糖业公司等食糖生产、贸易企业相关同志座谈,并实地考察了甘蔗实际生长情况。总体来看,目前产区工业库存比较薄弱,甘蔗种植总量有所增加,但部分地区甘蔗生长情况较常年偏弱。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产区库存薄弱
根据广西糖协介绍,8月中旬,广西区工业库存60万吨左右,商业库存估计20万吨,合计80万吨左右;据云南方面同志介绍,云南工业库存20多万吨,商业库存8万吨,合计28万吨左右。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广西地区工业库存42万吨,较上榨季同期多8万吨,较前三个榨季平均水平同期偏低24万吨。云南截至7月末库存46万吨,8月末工业库存28.5万吨,较上榨季低15万吨,较前三个榨季平均水平同期偏低1万吨。据此估算,截至8月末,广西、云南工业库存合计70.5万吨,考虑商业库存数量,估计目前广西、云南库存90万吨左右。
二、甘蔗种植及成长形势
(一) 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受食糖价格高的激励,今年广西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今年实际播种面积1528万亩,较去年增加31万亩。广西农垦及南浦洋华介绍公司蔗区内分别增加种植10万亩和1万亩,与广西糖协介绍情况相同。云
南省甘蔗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但受年初干旱影响,甘蔗生长情况不乐观。
(二) 部分地区生长情况较正常水平偏弱
受去冬今春干旱以及气温偏低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区甘蔗长势较正常水平偏弱。桂北柳州地区甘蔗植株较常年矮30厘米,来宾地区植株较常年矮20厘米。南宁、崇左等地与去年涨势持平或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云南地区甘蔗涨势分化比较严重,受干旱影响地区涨势偏差,受旱情影响较小或无影响地区甘蔗涨势正常。总体看,甘蔗涨势平均较去年矮10-15厘米。
从8月中旬到11月中旬开榨,还有3个月时间,后期甘蔗生长情况及产量变化受气候影响仍然很大。
由于部分地区甘蔗生长较常年偏弱,估计未来桂北地区糖厂会推迟7-10天开榨。桂中、南地区受影响较小,开榨时间与去年相同,同时受高糖价刺激,不排除部分糖厂为抢收甘蔗而提前开榨。综合以上情况,预计本榨季部分地区开榨将比上榨季略有推迟,大概10-15天,但平均开榨时间可能与往年相同或略有推迟。
(三) 预计未来榨季食糖产量增产
虽然部分地区甘蔗涨势较弱,但受主要产区甘蔗涨势正常及种植面积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广西区及云南省下榨季产量较上榨季略有增产,但增产幅度不大。
三、未来2月食糖市场需求情况
本榨季还有9、10月份,按照过去三个榨季的统计数据分析食糖销售月度季节指数,9,10月份为食糖销售淡季,销售量分别占全榨季总销售量的5.6%,3.6%,是食糖市场销售比较淡的月份。按照本榨季消费量1400万吨估算,9-10月份市场预期销售量在130万吨左右。
四、榨季末供求形势分析
按照目前产区工商业库存90万吨,国储剩余投放计划45万吨估算,未来总供应数量为135万吨。未来市场销售量按130万吨估算,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考虑未来一般贸易进口食糖到港加工后直接投放市场的因素,未来2个月食糖供应情况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未来食糖市场销售需求。
五、建议
(一) 只考虑国内库存及国储糖投放数量,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而未来进口食糖进口投向国内市场的具体数量尚难预测,因此,应继续做好后续国储糖加工投放工作,保障未来食糖市场供应。
(二) 下榨季食糖增产幅度有限,市场缺口依然可能很大。目前市场资金对食糖追捧炒作,短期内可能引起价格剧烈上涨。建议提前规划下一轮食糖市场调控计划。
目前,我国原糖年加工能力在200万吨左右。今年国储糖投放200万吨的投放计划,绝大部分需要再加工,同时我国还面临长期需要大量进口食糖加工进入国内市场的局面,原糖加工能力有所不足。建议在主销区及国储糖主要储存地区规划建设年50万吨的食糖加工能力,使食糖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吨,以满足未来国储糖和进口食糖的加工需求。
第三篇: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
我省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形势喜人。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产销形势越来越引起产区政府、企业和茶农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茶产业状况对**茶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供产区政府和企业决策时参考。
一、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一)产销形势
总
的来说,目前我省茶叶产销形势较好,内外销市场同步发展,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加,开拓浙茶市场任重而道远。
1.生产方面。全国茶园面积继续增加,201*年达到2400万亩,产量11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叶生产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1*年茶园面积245万亩,比上年增加2.9%,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加5.3%,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球茶叶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需求量保持在300万吨左右。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开始显现。
2.市场销售方面。201*年国内茶叶销售形势较好,茶叶价格总体上涨,年销售额320亿元,比06年增长28%。销售量超过80万吨,比06年增长11.1%。我省内销以名优茶为主,市场遍布全国,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华北地区。省内产地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全省现有工商登记的产地交易市场179个,201*年交易量6.2万吨,交易额42亿元,茶叶批发市场已成为茶叶流通的重要渠道,约有60%的茶叶经过批发市场交易。零售方面,品牌专卖和连锁经营格局也初步形成,促进了品牌建设。销区市场开拓,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地,销区市场开拓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广东、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外销市场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东、中亚、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茶类以珠茶、蒸青茶、眉茶等大宗茶为主。201*我国茶叶出口至11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量28.95万吨,比06年略增,出口金额6.08亿美元,比06年增长11.2%,创历史新高。201*年我省茶叶出口额为3.1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4%,其中绿茶出口16.05万吨,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占世界绿茶出口量的60%以上,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位。因此有了“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数**”的美誉。
(二)市场前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总量平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敏感的新阶段。这个结论也基本上适用于茶产业。
1.国内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内销数量从201*年的45.34万吨,增加到201*年的61万吨,增长34.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继续快速发展。同时,茶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礼品化趋势也将日益明显。产区企业需加强市场调查,及时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抓住商机,抢占市场。
2.国外市场的基本格局不变,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风险增大。出口茶叶继续维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随着日本、欧盟实现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性质的措施,出口茶叶不确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为例,由于日本实行产地标识、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口已连续三年低迷,出口量从最高年份1.6万吨锐减至8000吨,库存增加,企业或大幅减产,或停产转产,对蒸青茶行业造成很大伤害,且前景难以预料。
(三)面临的挑战
**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1.新绿茶产区兴起,绿茶大省**面临挑战。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等产绿茶省份,近几年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茶园和现代化加工企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加上自然条件和社会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使**绿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乌龙茶和**普洱茶异军突起,是**绿茶拓展市场的强劲对手。“十五”期间,乌龙茶从传统销区华南迅速扩大到华东、华北乃至全国,抢占了很大一块绿茶市场。前年开始,普洱茶又成为一匹“黑马”杀入茶市,一度到了疯狂的地步,目前虽已退烧,但已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茶市已基本形成绿茶、乌龙、普洱“三足鼎立”的格局。
3.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强,一方面,饮茶尤其是饮绿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部门和舆论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一旦被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生产企业可能遭“灭顶之灾”,同类产品的市场信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01*年9月16日,浙报、杭报以及其它多家报纸,报导了国
第四篇: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产销形势专项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版)
- 1 -
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产销形势专项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版)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银耳莲子粥概述1
第一节银耳莲子粥定义1
第二节银耳莲子粥行业发展历程2
第三节银耳莲子粥分类情况3
第四节银耳莲子粥产业链分析4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4
二、银耳莲子粥产业链模型分析6
第二章银耳莲子粥发展环境及政策分析11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1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11
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12
三、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4
第二节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18
第三章中国银耳莲子粥生产现状分析20
第一节银耳莲子粥行业总体规模20
第一节银耳莲子粥产能概况21
一、201*-201*年产能分析21
二、201*-201*年产能预测23
第三节银耳莲子粥产量概况25
一、 201*-201*年产量分析25
二、 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27
三、201*-201*年产量预测28
第四节银耳莲子粥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31
第五节银耳莲子粥产业供需情况32
第四章银耳莲子粥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201*年价格回顾34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35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36
第四节201*-201*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201*年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规模情况分析39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39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40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42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45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47
第二节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产销情况分析49 34 3739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51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52 第三节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财务能力分析55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55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56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58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61 第六章201*年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发展概况65第一节201*年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发展态势分析65第二节201*年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发展特点分析66第三节201*年中国银耳莲子粥行业市场供需分析67 第七章银耳莲子粥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69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69一、现有企业间竞争69二、潜在进入者分析71三、替代品威胁分析72四、供应商议价能力74五、客户议价能力77 第二节银耳莲子粥市场竞争策略分析80一、银耳莲子粥市场增长潜力分析80二、银耳莲子粥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2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5第三节银耳莲子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88一、201*-201*年我国银耳莲子粥市场竞争趋势88二、201*-201*年银耳莲子粥行业竞争格局展望90三、201*-201*年银耳莲子粥行业竞争策略分析93 第八章银耳莲子粥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97第一节201*年银耳莲子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97一、201*年总体投资结构97二、201*年投资规模情况99三、201*年投资增速情况100四、201*年分地区投资分析102第二节银耳莲子粥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06一、银耳莲子粥投资项目分析106二、可以投资的银耳莲子粥模式109三、201*年银耳莲子粥投资机会111四、201*年银耳莲子粥投(更多好文章请关注www.bsmz.net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客服 qq】1442702289 1501519512
第五篇: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4月2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的带领下,对我市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调研。副市长庆德超应邀参加调研。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天长街道杨圩村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大通镇天翔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周氏羊业有限公司,邀请部分蔬菜生产大户、专业市场和超市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农委、天长街道、仁和集镇、大通镇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关于我市蔬菜产销情况的通报和部分菜农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蔬菜产销工作进行了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蔬菜产销情况及存在问题
1、种植面积锐减,蔬菜均衡供应令人担忧。据农委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约1.6万亩(含农民自用地),年产量约3.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是过去的四分之一。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蔬菜供应80%来自外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部分菜地被征用,蔬菜规模种植面积锐减。天长街道过去有2千多亩菜地,现在仅有400亩左右。铜城、汊涧等镇成片种植蔬菜现象已不存在。大多数农民也由过去的自种自食转变为依靠市场供应为主,这一转变使得零星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本地蔬菜生产量锐减。
据调查,我市蔬菜供应大多来自扬州、徐州、**三大批发市场。这一供求结构,导致我市蔬菜价格偏高且波动性较大。调查结果表明,
我市蔬菜价格,高于周边其他县市。一旦遇到雨雪或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蔬菜价格成倍增长,有些蔬菜有钱难买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2、市场建设滞后,交易平台尚未搭建。市区现有万家福、千秋乐和南城河三大菜市场,由于容量小、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等多种原因,导致了我市蔬菜供应基本依靠外地批发,致使蔬菜价格高、品质差。
3、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和服务缺失。目前我市对蔬菜生产还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尚未形成高效运转的服务机制。蔬菜生产大多为自发性,缺少政策支持和具体的技术指导。天长街道杨圩村十几户菜农种植的400多亩蔬菜,全都依靠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来协调和服务。想扩大规模既缺少资金又担心承受不了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险。技术指导和服务跟不上,严重影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
另外,蔬菜大面积种植的保险机制尚未形成,成为制约蔬菜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周边的南京市栖霞区、张家港市都先后实施了蔬菜大棚保险政策。
二、关于做好我市蔬菜产销工作的建议
1、强化领导,形成机制。建议成立高规格的“菜篮子”工程领导组。由市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同时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蔬菜生产、流通各环节工作的专项督查调度以及年终的考核工作,确保扶持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搞好规划,建好基地。建立覆盖全市,以市区居民为中心,兼顾各镇(街道)的保障性菜地。根据皖政[201*]98号文件的要求,城市居民人均保障性菜地应不少于20平方米。按我市30万城镇人口
计算,在“十二五”期间保障性菜地应按照不低于万亩的标准来规划。建议将天长街道杨圩村、大通镇坝田村、永丰镇红庙村、仁和集镇芦龙社区作为蔬菜专业生产基地进行建设,逐步形成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稳定的蔬菜基地。
3、出台政策,重点扶持。建议市政府设立蔬菜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对蔬菜产业化发展实行以奖代补。重点对连片种植蔬菜500亩以上的进行补贴;对建设标准化钢架日光大棚的,参照其他县市区的做法,按照每亩4000元左右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推广应用滴灌、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按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或提供材料支持。同时整合支农资金,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来配套实施“菜篮子”工程。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做好规模种植大户的蔬菜大棚保险工作。
4、打造平台,建好市场。建议在注重提升改造现有市区三大蔬菜市场的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在市郊合理规划布局,建设设施齐全的专业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在城郊兴建辐射苏皖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减少菜农和市场对接的中间环节,使我市蔬菜价格趋于合理。对投资建设大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5、强化服务,搞好指导。我市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落后、服务跟不上的现象,一旦遇到严重病虫灾害,将会给蔬菜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市农委已投入200多万,建立了农副产品检测中心,但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运转。建议市政府明确由市农委牵头,具体承担技术服务和指导,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检测
中心正常运转。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和自律与服务作用。条件成熟后,可成立天长市蔬菜生产协会。协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要做好产业内部的协调与服务工作,指导菜农错开大宗蔬菜的种植和上市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实行总量控制,以防止过度性生产造成的“菜贱伤农”现象。
6、创新模式,搞好对接。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和协调,做好超市和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对接工作,形成“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菜农收益,实现“农超”双赢。通过“农超对接”使蔬菜生产的环境、田间生产操作流程、农药和化肥使用等情况,完全符合超市要求,让市民真正吃上新鲜、放心的绿色蔬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