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
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年建设校园网,201*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年曾高达201*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公
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
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第二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年建设校园网,201*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bsmz.net/)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