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党课讲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时间:2019-04-07 20:17: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党课讲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今天,我通过以下几个关键词来谈一谈我的理解。

  关键词一:初心与使命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成立近百年来一直为此不懈奋斗?要弄清这样一些基本史实,我们有必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推向了任人宰割的苦难深渊。从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从虎门销烟到辛亥革命,各路仁人志士相继登场、各种解决方案纷纷破产,反帝反封建任务始终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始终没有改变。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921年召开了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并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922年召开了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有首歌唱得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什么意思?从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间,中国人民从“跪着讨生活、趴着过日子”的苦难中走出来,发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就是让中国人民站得更挺拔了。这里指的是上层建筑的、国家层面的站起来。

  1978年以后,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40个年头,在这40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原来的物质极度匮乏到如今的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已有不少家庭达到小康水平。正如歌里面唱的,“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我们富起来了,但离强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走进新时代,民族复兴强起来”。

  总而言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做的事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关键词二: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而这一新时代就是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灿烂明天的新起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把握新时代。那么,如何把握?我用“1”“4”“3”“5”这些数字来谈一谈我的理解。

  “1”,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注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新的历史方位”来定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不是随便说的,不是每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都可用此表述。我认为,近代以来,能称之为新的历史方位的时间节点大概有这样几个,并不多,比如,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句话,我们进入了强起来的时代。

  “4”,就是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第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在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第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曾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现在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一步步走向强起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第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大家要记住这几个时间节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亚国家相继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一个时间段。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不仅表明社会主义旗帜不会倒下,而且还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第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独立自主再到向着强国迈进的发展经验,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三个意味着”。或者说,从三个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性。刚才讲的四点包含了这里部分内容,我接下来就简单讲一下。第一,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要注意,1840年这个时间节点。从1840年到1949年,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斗争,中国人民站了起来,1978年以后逐渐富了起来,到今天进入了强起来的时代。由此可见,这一时间节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社会主义是实践,也是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发展变化之快、之大,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发展。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五个是”。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续写新篇章的时代,是战略新安排的时代,是生活新向往的时代,是梦想新征程的时代,是国际新地位的时代。具体来说,一是续写新篇章的时代,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战略新安排的时代。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比原先的设想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生活新向往的时代,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里面蕴含了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共同富裕。四是梦想新征程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首次提出,就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表明了中国的实力,表明了全体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五是国际新地位的时代,就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还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投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正在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新时代,有两种理解并不准确,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一种,与时代的客观性相关。时代的划分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的新时代是不是也从这两对矛盾运动中得来的?我的理解,有关系但又不完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显然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也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但又不是以重要时间节点,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样划分的时代,更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意义上的时代。我们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第二种,我们的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相并列的时代,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或者说,是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并列的时代。

  关键词三:社会主要矛盾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和把握,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与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为什么要修改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这一表述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所变化的?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那时开始,虽然没有用新的表述,但已初见变化的端倪。习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说了这样一些话: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已经呼之欲出了。

  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特别深刻的论述,他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怎么理解?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哪里来?由主要矛盾、主要任务而来。而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又从哪里来?从基本国情、基本矛盾而来。反之,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决定了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又决定了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主要任务就会发生一定变化,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会有所变化。我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第二句,准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防止“左”、警惕右的错误倾向的保证。我们党在历史上曾犯过“左”的错误,也犯过右的错误,尽管原因错综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出了问题。可以说,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跟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有可能犯右的错误;如果在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化时强行变化,就有可能犯“左”的错误。第三句,准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新时代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的指针。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作了全面部署,依据是什么?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的变化。

  另外,我们还需要把握一个特殊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我们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句话用了三个“牢牢”,怎么理解?一方面,如果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改成社会主义中级甚至高级阶段,那么,我们对基本国情的判断就是完全错误的,同时还会犯“左”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有时故意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说中国现在非常发达,应该算是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应尽更多的责任。什么意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交往中,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排在五十位以后,在很多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不能仅看变化,还要注意两个“没有变”。

  关键词四:丰富内涵与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一是从总任务的角度讲的,二是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讲的,三是从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角度讲的,四是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角度讲的,五是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角度讲的,六是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角度讲的,七是从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讲的,八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角度讲的。这“八个明确”,是对八个方面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有的同志说,“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十四条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我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方略包括战略和策略。在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战略层面的内容应属思想理念,策略层面的内容才是行动纲领,而且每一条都是既有战略又有策略,不能简单说哪一条就是战略,哪一条就是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把这十四条当成行动纲领。比如,第一条、第二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思想理念,是战略层面的内容,而不是行动纲领。

  综上,“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它的四梁八柱。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地概括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现在,党中央、学术界正在做这件事。我相信,随着实践和发展,我们会对这一思想作出很好的概括。在这里,我有两点建议,一是要牢牢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二是深入学习中宣部组织编写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可以说,这《三十讲》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

  关键词五:新征程与新目标

  对于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间节点,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几个不是简单的数字,也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怎么把握?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看看毛泽东同志当年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是怎么谋划的。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在这部著作中,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批驳了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强调要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出了“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的结论,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由此可见,在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就为我们描绘了指导抗战胜利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当时,面对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务必”。总之,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党的领袖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宏伟目标,从理论的角度讲,就是理论指导实践。

  同样,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描绘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六:新要求

  新要求,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方面有很多新意,我们要好好理解和把握。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目标。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把理想信念宗旨放在一起,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放在一起;“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就是说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都有制度建设的问题;“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原先是反腐倡廉建设,现在是反腐败斗争,这种表述更加准确,等等。

  我建议,大家在学习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这部分内容时,要联系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两个革命——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他说,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用自我革命来表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课讲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459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