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悟力执行力创造力

时间:2019-04-08 14:41: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悟力执行力创造力 本文简介: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牢牢把握“学”这个基础,武装思想。一方面,要学好党章党规。“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把合格党员的标准牢牢记在心里,搞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知行知止、有所为有所不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悟力执行力创造力 本文内容: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牢牢把握“学”这个基础,武装思想。一方面,要学好党章党规。“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把合格党员的标准牢牢记在心里,搞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知行知止、有所为有所不为,守住为人、做事、办案的基准和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兑现我们的入党誓言,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另一方面,要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当代中国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回答了怎么看、往哪走、怎么办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只有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才能增强定力、提高能力,提升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领会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言晓其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其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学点哲学,培养哲学思维,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领悟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要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掌握能提供智慧、思维和思想的哲学,注重思想的力量,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一、有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工作思路

  哲学是爱智慧,是思想之学,是生产思想的学问。人是能思考、有思想的动物。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应具有自由自觉的性质。要推动工作发展,必须有好的思路。这种思路,既来自于实践经验积累,又来自于带有思想的深刻思考。有好的思想,往往会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往往会有发展的宽广大路。拿破仑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关注事物发展的动力、注重动力机制,又关注事物之间的和谐、注重平衡机制,还关注对事物的治理、注重治理机制。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有一个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判定是否适合的根本标准,主要看它能否使社会发展既具有动力与活力,也使社会发展充满和谐与平衡,还使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得到及时有效治理。或者说,主要看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状况。一个社会发展既具有动力与活力,也充满和谐与平衡,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与调整,表明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适合的,否则就是不适合的。其实,在任何事物和对象中都普遍存在着动力、平衡、治理这三重根本机制。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既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些都是总体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也蕴含着这三重根本机制:发展与动力机制有关,稳定与平衡机制有关,改革与治理机制有关;市场相对注重动力机制,社会相对注重平衡机制,政府相对注重治理机制。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确定好工作发展的方略,而紧紧围绕着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来确定工作发展的方略是最为有效的。

  二、从客观实际出发,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这要求树立求实思维。求实思维体现在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上,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事物,尽力不带个人主观偏好,力求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效果也必然不同。从客观实际出发,就是从时间、空间和条件出发,分析和看待任何事物,要具有时间、空间和条件观念。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是一切共产党员必须牢记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是一切工作方法的基石。领导干部的一项首要工作就是决策。科学决策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求实思维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呢?最主要的工作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吃透“下情”,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克服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既不能借口地方特殊而自行其是,也不能不顾实际而死搬硬套。

  三、认识事物本质,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形成真理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要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既要通过实践,也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我们每天都要认识事物,并用获得的认识指导工作、做好工作。为此,就必须通过实践,通过反复法和比较法,不断深化认识,逐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形成正确的真理性认识;还要运用正确的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和工作,改造不合理的现实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实践和各项工作取得成功。

  四、把握规律,有助于确立战略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注重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或事物的本质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或事物的本质之间的联系。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发展规律,具有战略思维能力。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发展规律,对于形成和确立战略思维是有帮助的。因为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工作发展规律,就有利于从整体、全局上把握事物发展和工作发展的内在逻辑、历史必然性和总趋势,从而有利于从战略上把握事物发展和工作发展,确立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只有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人的活动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具有客观性,应按历史发展规律办事;也要求看到人民群众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决策、选择确定目标和付诸实践时,既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又要符合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发展规律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之中。越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的决策、选择确定的目标就会越科学,就越能促进社会进步,就越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民群众就越能从中受益。在工作中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为重要。根据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就应当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尊重人民群众。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工作才有动力;只有为了人民群众,工作才有意义;只有尊重人民群众,工作才有遵循。

  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才能做到既见物又见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生产力标准,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社会历史发展是否进步、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和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又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把人民群众当作一切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目的,把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与“物”的世界打交道,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与“人”的世界打交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五、树立社会结构思维和历史过程思维,才能实现总体把握、统筹兼顾、有序推进

  唯物史观,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的“分析框架”。从根本来说,在静态上,它运用社会结构方法或框架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这就从纷繁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最稳定的基本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动态上,它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方法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像自然界春夏秋冬自然更替一样,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社会结构思维与历史过程思维。

  社会结构思维,就是首先弄清楚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要素,然后弄清楚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比例,再根据社会结构状况,分析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事物各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比例构成这一事物的结构,事物的结构状况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其实,事物的本质在于结构,结构的本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和比例。有了结构分析法,就可以用来分析一切事物了。结构思维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事物的功能及其存在和发展状况。比如,你要把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就首先去把握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状况;你要把握中国的政治发展状况,就首先去把握中国的权力结构状况;你要把握中国的文化发展状况,就首先去把握中国的文化结构状况,等等。

  历史过程思维,就是既不能完全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也不能把今天必须做的事留给未来,还不能把未来才能完成的任务非要拿到今天来做。一句话,不能随意脱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犯落后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就是说,滞后不行,推卸责任不行,超前也不行,与时俱进、循序渐进才行。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社会形势并作出正确决策,需要以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与历史发展规律为前提。过程思维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学会“定位—定标—定法”,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定位,就是确定历史方位和历史发展阶段;定标,就是确定一定历史方位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首要根本任务和目标;定法,就是确定实现首要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邓小平的“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习近平的“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国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都是“定位—定标—定法”的具体表现。

  六、掌握辩证思维,才能有效化解矛盾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观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地看待事物,就要看到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基本方面;二是要联系地看待事物,深入认识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内在本质联系,也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三是要发展地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即对立统一关系。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待事物,要求树立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眼光看问题,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统一,在注重矛盾双方统一的时候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对立。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就进入了矛盾突发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发展起来以后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如何从繁杂的矛盾和事务中“超脱”出来,减轻压力,进而掌握驾驭全局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掌握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要求在工作中“照辩证法办事”。

  具体说,要掌握三种基本方法:一是抓重点带一般,集中精力抓住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或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是一切工作方法的核心。“眉毛胡子一把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都是做不好工作的。有时工作很累但效果不突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将精力多用在一般性工作上而忽略了重点。二是学会用“二分法”看问题,注重矛盾双方的协调发展。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观察形势、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看人看事时,都讲两句话,避免片面性、走极端。过去,我们常常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去排斥另一方面,这其实是一种极端思维:要么精神万能,要么物质至上;要么只搞计划经济而反对市场经济,要么只讲市场经济而排斥计划经济;要么谈资色变,要么资本至上。结果,付出了不少代价。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系列基本的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和本质特征。如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效率与公平、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等矛盾关系。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使双方结合得好,事关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三是增强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善于把分析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分析和解决矛盾;要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首先要从问题入手。要通过发现、分析、解决矛盾进而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发展。不仅要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也要从各种问题中揭示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推动工作发展。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悟力执行力创造力 本文关键词:领悟力,制度化,常态,创造力,努力提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悟力执行力创造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29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