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思考和出路 本文简介:
?公文学习资料这里找?????XX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有X个乡(镇)X个行政村X万人。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几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按照市政协办公厅的通知安排,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现有的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思考和出路 本文内容:
?公文学习资料这里找
????? XX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有X个乡(镇)X个行政村X万人。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几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按照市政协办公厅的通知安排,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现有的贫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截止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X万人,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
1、新形势下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面临的问题
(1)自然条件差。由于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十年九旱,气候干燥,自然灾害频繁,年降雨最少,且分布不均。广大贫困农户思想悲观,对脱贫没有信心,认定“靠天吃饭”,没有其它办法可解决。
(2)生产力水平低下。山大、沟深、坡陡、路差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群众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市场商品观念淡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劳动生产力低。
(3)农业结构单一,由于受自然条件差的制约,土地广种薄收。长期以来,以莜麦、豆类、玉米为主的种植业,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和信息不灵,广大贫困农户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收入渠道狭窄,结构调整难以推进。
(4)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广大贫困农民的收入和年景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年景好农民的收入相对增加,年景不好农民的收入随着下降,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民衣食住行、供养学生、医疗费用等支出也大量增加。一些贫困户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5)扶贫资金投入少,扶贫任务大。我县到2019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为X万人,“十三”期间计划需搬迁人口X千人左右,全县还需扶持帮助的贫困人口至少还有约X万人,每年需要扶持人数为1万人,扶贫资金投入少与扶贫任务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2、新形势下加快解决贫困农户温饱和巩固温饱增加收入思考
(1)加快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步伐,既保护了生态,又解决了群众的温饱。大力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力度,使全县所有25°以上坡地全部退耕,减少了广种薄收的局面,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退耕还林的林地内种植柴胡、黄岑等中小药材,也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
(2)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
退耕还林还草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各贫困乡村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药则药,宜牧则牧,宜棚则棚,从我县情况来看,重点抓好养殖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中小药材和发展仁用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3)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贫困山区要想摆脱贫困,首先要改善行路难的问题,其次是解决贫困山区人畜吃水的问题,在解决吃水后加大水浇地的面积,再次是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第四加强农村卫生所的建设,改变贫困农村看病难,就医难的状况,缓解贫困农民小病变大病,大病返贫的现状。
(4)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彻底改变贫困农民的生存环境。
对生存条件严重恶劣,不通路、不通电、人畜吃水困难的边远山区的村落加快实施移民搬迁步伐,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贫困农户搬入新村后,当年大部分农户解决了温饱,部分农户在发展养殖业后,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二、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我县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增加贫困乡、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实现脱贫致富达小康,围绕这个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到2019年,全县贫困户人均收入稳定在X千元以
人畜吃水全部解决,并达到水源充足,水质达标,满足供应,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全部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全部上学,生存条件严重恶劣村庄的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完毕,基本达到初级小康水平。
2、新形势搞好扶贫开发,发展经济的思路
在搞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的同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速全县经济的发展,使当地贫困农民早日脱贫,为建设小康打好基础。
(1)把扶贫开发同结构调整和扶贫规划结合起来,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扶贫规划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贯的方针是把扶持千家万户大力发展种养业作为工作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才能真正达到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因此,要积极发展当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我县的实际,要依托现有的黄芪种植业、栽植、设施农业建设和旅游产业等,把黄芪产业、仁用杏产业、设施农业建设和旅游业做强做大。利用现有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机遇,集中精力,抓好退耕养羊。按照户退地、地种草、草养畜、畜变钱的思路,发展牛羊繁育和林草业。积极培育经济人,引导农民走市场,创建多元化经济新格局。
(2)把扶贫开发同提高农民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综合开发,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要把扶贫开发转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一要抓好千家万户的技术学习,二要培养农民技术带头人,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培养各类乡土人才,农民科技带头人。三要加大科技扶贫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把扶贫开发同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新阶段的扶贫开发需要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对社会资金的有效吸纳作用,特别是在国家扶持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引进民营企业,可采用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可以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投资需求大与投入不足的矛盾,分散经营卖难、买难问题。
(4)把扶贫开发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中尤为重要,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小满即成,甚至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扶贫重在扶志、扶精神。扶志、扶精神就是要使群众树立起自力更生精神,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斗志。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5)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村级领导班子是农村基层战斗的堡垒,担负着组织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治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重任。因此一个好的村领导班子,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领导班子过硬的村,扶贫开发成果效益是明显的。
(6)把扶贫开发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机构,形成劳务输出网络,拓展劳务输出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组织本地区输出劳务,使贫困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长才干,带回资金和技术,达到输出一人,带走一片,带回富裕的目的。
(7)把扶贫开发同移民搬迁结合起来。针对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存困难的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要改变这些人的生存环境,实施移民搬迁是最佳途径,对这些农民群众实行异地搬迁,拓宽生存空间,逐步实现长期定居,在异地摆脱贫困。
(8)把扶贫开发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工程建设中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监理制和质量终身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资金运行中的截留、挪用现金,确保工程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的安全使用。
(9)把扶贫开发同社会帮扶工作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帮扶活动,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加大帮扶的力度,坚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进一步强化机关定点帮扶的力度。
三、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1、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效顺利进行。
扶贫开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合理有效地组织领导是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失去了这个保障,轻则至使扶贫开发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重则会导致扶贫开发工作混乱、梗阻、效率低下,无法顺利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县乡要层层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贫困村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扶贫工作有专人规划,有专门组织或人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形成县、乡、村上下贯通的组织指导体系,具体负责区域内扶贫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协调、处理扶贫开发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二是以县为单位对扶贫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施。对扶贫开发中涉及的农田水利工程、生态治理、道路交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要科学论证,统筹安排,兼顾进行,统一调度,合理使用各类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消除条块分割,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效益最大化。要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效益最大化,必须强化扶贫部门的职能,提升扶贫部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三是要调动和发挥县级机关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县直属部门、单位要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除搞好本部门定点帮扶工作外,要围绕扶贫开发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各展其长,献计献策,形成合力,共同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等到县内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多元扶贫的局面。四是要注重发挥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的组织和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围绕一些优势产业或产品,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协会,参与流通,进一步扩大民间组织和经济人队伍,引导并鼓励他们将贫困群众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把市场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逐步减少经济工作中政府行为。
2、全面做好脱贫后的巩固和稳定工作,尽量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
新阶段扶贫开发中,由于扶贫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和各级各部门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加快了,贫困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了,但是在部分乡村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经常返贫,脱贫成果很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根据调查分析,返贫主要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贫困问题的大小,随着年景的好坏而上下波动。“靠天吃饭”的状况在多数镇存在。二是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我县的人均耕地不到2亩,而在贫困乡(镇)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三是人口素质偏低,市场意识淡薄。据调查,全县山区贫困村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上升,高中、中专人数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导致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因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科技文化贫困,科技人才缺乏,农民缺乏科技意识,接受新科技能力差,思想观念陈旧,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与外界联系少,缺少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的观念,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远离市场,信息传递慢,市场意识淡薄。四是资本积累甚少,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人口入不敷出,无现金积累,返贫乡镇的的农户几乎没有银行存款。对于这些不稳定贫困户而言,没有一点积蓄,一遇灾害,当年立即返贫。五是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化水平低。贫困乡镇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种植业生产结构又以玉米、莜麦、土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养殖业生产结构中,以猪、羊为主,所栽培的粮食作物和饲养的牲畜,以传统品种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业,经济作物、良种畜群等附加着高的产业和优良品种所占比例很小,其结果是耕地报酬率很低,在耕地人均面积少的情况下,人均土地报酬率更低。六是社会问题突出,因学返贫。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思考和出路 本文关键词:新形势下,出路,扶贫开发,推进,思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思考和出路》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