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现代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8 04:57:0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现代企业文化

求学时的“生意”

对于自己的商业头脑,陈光标十分自信。他的从商经历,也着实让人讶异。

小学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危险,他自谋生路,从二三十米的深井中打上水来挑到两公里 外的镇上叫卖,给1分钱随便喝,一个暑假挣了4块多钱,不仅给自己交了学费,还替邻居家的薛刚交

1.8元学费,或许,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慈善”。 四年级暑假,他背着保温箱走街串户卖起冰棍。五年级,他居然空手做起贩粮的生意,没有本钱就找人做担保,东家30斤西家50斤先把粮食赊过来,凑够一板车就拉到粮站去卖,晚上回家再挨家挨户去还钱,每斤粮食赚取三两分钱差价。初一时,他越做越“大”,不仅雇了一辆拖拉机拉粮食,还请了两个同学帮忙。到了初二暑假,拖拉机增加到两台,请来帮忙的同学也成了4个人。 初三,陈光标已经在银行有了1.37万元存款,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高中三年和大学五年,他也没闲着,跑到温州去批发服装鞋帽,然后拿到淮安、蚌埠、南京等地摆摊叫卖。 曾经的“皮包公司”

1990年从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陈光标做过针灸、推拿大夫,在江苏省社科院应运开发中心当了两年副主 任,后跳槽至南京红光医药公司,任办公室主任。1997年3月,陈光标创办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自任董事长。为陈光标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他自己设计、改造的一个产品:跨世纪家庭ct仪。这个仪器原本只有普通收音机大小,名叫“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陈光标看到这个东西后觉得很好,可是它的检测结果不够直观,“如果能让患者更直观地看到检测结果,效果一定大不一样。”他用仅有的3000元钱买来一些产品,在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装:他用纸板画出彩色的人体生理图像,每个器官背面装上发光小灯管,然后将这张纸板安装到电脑显示器的外壳上,接通“耳穴疾病探测仪”,患者只要手握两个电极,发光小灯管一亮,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病。这款名字响亮的仪器改装成本不到700元,售价却达8000多元,“那时北京的各大商场都有我的这个产品。” 没有厂房,没有设备,也不需要工人,陈光标做产品,都是自己有了思路后找人设计、改造、代为生产,然后拿去销售,有人讥之为“皮包公司”,陈光标坦然一笑:“那是我的智慧。”

财富如水知分享

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陈光标却拥有令人称奇的商业头脑,他说,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陈光标老家所在的泗洪县是江苏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奶奶先后生了11胎只有两人存活,陈光标原本排行老三,两岁那年哥哥、姐姐都被饿死他便成了老大。他说自己长到10岁几乎没有吃过肉,“从小就对饥饿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小时候穷怕了,所以我一直想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富起来。”而今,他做到了这一点。 有感于贫穷对人的折磨,他决定在自己先富起来之后掏钱帮助他人,“财富如水,应该学会分享。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近年来,他每年捐出的钱都占到企业净利润的50%以上,去年更高达75%:全年赚了4.1亿元,他捐出3.13亿。 201*年,当他以1.8亿元捐款被评选为当年的“中国首善”时,陈光标感慨万千:30年前的1978年,10岁的他首次以1.8元帮助他人;30年后,这个数字翻了1亿倍,那时他刚刚走进不惑之年。 感知创业艰辛,树立守业信心

中国的传统理念中,“再穷不能穷孩子”,而我却认为“再富不能富子女”。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很多从田埂中走来,经历了艰苦的创业过程,而我们第二代则是站在我们肩膀上起来的,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应该立足脚下,展望未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世界梦想需要靠他们去完成落实。 我的儿子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接受“吃苦教育”,被灌输“饮水思源”的古训。我带他去农村体验生活,带他去我工作的地方,让他认识到钱是辛苦工作的收获,钱也不是万能的,要懂得珍惜。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一句名言。我将来财产不会留给子女,只会尽可能的去做慈善,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一个人的财富是自己生命时光的凝结,能主动捐出自己财富,是在善良心态的感召下的举动。这种善良情感的萌生和巩固,对后代的成长和成功是有很大好处的。在必要情况下,我还会让我的孩子走一走我赤手空拳打天下的道路,去体会创业的艰辛。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培育他们的精神世界。明德尚美、遵纪守法、敬仰生命、关爱他人这些基本的德育常

识,有待在“富二代”教育中得到彰显。还要培养他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要他们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有能力要具有时代感,因为他们是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他们时刻牢记经商做生意“诚信”第一。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父辈有很多是从田埂走来的,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起来的,要有世界眼光。要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看企业,要有博大胸怀,放眼世界,胸怀祖国,要充满理想,有伟大的目标,坚强的体质,未来的事业靠他们完成落实,而且不仅继承还要发展。陈光标,男,1968年7月生,江苏泗洪人,江苏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因其在慈善公益事业和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2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等殊荣。截至今年6月底,他向社会捐赠款物金额已超过9亿元,直接资助30多万人。 6月26日,陈光标再次来到四川,为四川灾区再次送来201*台电脑及3台汽车和200万元现金。这是一个慈善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永续不断的人性光芒的闪现。

陈光标,男,1968年7月生,江苏泗洪人,江苏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因其在慈善公益事业和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2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等殊荣。截至今年6月底,他向社会捐赠款物金额已超过9亿元,直接资助30多万人。[引言] 6月26日,陈光标再次来到四川,为四川灾区再次送来201*台电脑及3台汽车和200万元现金。这是一个慈善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永续不断的人性光芒的闪现。这已是陈光标在去年“5·12”大地震后第三十几次带款物来四川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光标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做好事、做善事的人。或许这是因为他的善心是从小就融入其血液中,他的大爱精神是自幼就铸成的。他从10岁开始挑水卖钱帮助乡里读不起书的孩子读书,一直到他创业后从不停顿、不断行善捐赠已达9亿多元。最近,他还为抗击自然灾害而成立了民兵救灾队伍,出资1亿元捐建了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免费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和自救等知识。陈光标的精神,也许可以让整个中国企业家阶层的财富观、价值观发生深刻的转变。诚如陈光标所言,改革开放30年来,聚集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手中的资金是一笔让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不要忽视这些钱,如果能加以利用,那将帮助中国的慈善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时代慈善领跑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由此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值得庆幸的是,以陈光标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家表现出了让人敬佩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彰显了一种实现社会和谐与致力于集体“呐喊”慈善的意识,并由此放射出耀眼的道德光环。今年5月公映的《人民至上》大型新闻纪录片,再现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悲壮和党领导人民英勇抗震救灾的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场面。影片中真实地记录了江苏黄埔公司董事长、“中国首善”陈光标那感动四川人、感动中国人、感动全球人的救灾场景。他不仅带领公司120人,调动60台大型设备参与抗震救灾斗争,而且始终冲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背、抱、抬出200多位受伤者与罹难者,救活14人,其勇敢精神与慈善大家之心,让每一个目睹者都震撼不已。温家宝总理在灾区现场接见他,称他是一个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网友们发出感叹:为人当如陈光标。 陈光标不是在地震发生那一时间感情激动地来救灾的,而是坚持了54天;在震后一年以来,先后到四川灾区30多次,一直在继续捐钱捐物,一直在关心着灾区人民的生活,一直在关心着灾区的重建。他是一个秉承慈善之心、忠诚慈善事业的善心牢固、善事永远的慈善家与企业家,是时代慈善领跑者。 什么叫真正的慈善?陈光标认为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同时使自己快乐的事业。“证明我是好人,我就很欣慰了。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影响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我认为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表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光流淌着利润的血液。所以说我们要记住总书记的话,记住总理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企业家的道德标杆陈光标做企业算是很成功了,但他不是中国首富,也不是南京首富,可他为什么成了捐赠大户、中国首善,成为国人追捧的“慈善巨星”?这就足够证明,陈光标的财富观、成功目标非同等闲。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为一切创业者提供了创造财富的体制和环境,一大批财富阶层应运而生,一个宏大的企业家阶层迅速成长,他们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企业家,是陈光标最初的身份。作为一个企业家,陈光标同样也是令人敬佩的。他领导的企业——江苏黄埔

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从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专业从事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是陈光标介绍自己企业时提到最多的两个词。公司的主业是大型厂房、桥梁、烟囱等爆破,大型高科技含量机械设备拆除,大型建筑、桥梁拆除。企业在陈光标的领导下,仅仅几年就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拥有了国家级拆除资质,拆除过程中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水压、液压、静力、爆破拆除法等国际领先的拆除工艺,有效降低了噪音,减少了灰尘;对于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公司突破了传统拆迁公司将钢筋剥离后渣土外运到郊区填埋而大量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等弊端,采用国际先进的移动式破碎筛分机组,对拆除下来的废旧混凝土现场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筑砌块集料、道路填铺料、三合土集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商品,科学合理地直接提供利用,大大提高了废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有效实现了拆除工程的环保化、无污染、零排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公司又根据大量活动板房及生活垃圾需做无害化处理的现状,联合科研机构,成功开发出了活动板房中的泡沫塑料等有害成分的负压处理技术,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活动板房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问题。公司的每一次业务拓展,都清晰显现着“社会责任”的印记。陈光标坦言,比做再生资源利用更赚钱的行业有很多,很多朋友也建议涉足别的行业,但他都没有同意。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却很震撼——人一辈子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再生资源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这本身就是一项一举几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财富是人民给予,拥有财富者应当拥有什么样的财富观念,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家的道德标准的根本尺码。 追求财富的成功拥有,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财富创造者。而拥有了财富又要合理去分配和使用自己的财富,这才是一个人美好生命的全过程。陈光标正有着这样一个美好的财富人生。他对财富的理解是:“如果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和他人分享。”他强调,“我们每赚的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我们应当与政府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同分享财富。” “大厦千间,夜眠七尺;饮水江河,不过满腹”。一个人不能成为财富的奴隶,而应当是财富与人分享的善德公民。对此,陈光标为我们树起了一个道德标杆。他创业10年,总计向社会捐赠了9亿多元款物,而且还成立了光标榜样基金,决心要把惠及大众、救贫解困的慈善事业进行到底,展现出一个崭新的社会责任企业家的新形象。他还呼吁企业家都来做慈善家,都来竞争中国首善——其道德境界何其高尚!深沉的仁民之道对中国慈善事业,不遗余力;在捐赠数额上,丝毫不吝啬。陈光标缘何如此慷慨?其实,当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引领风骚之时,很多人也在关注,在思考:什么样的东方慈善价值观,能为世界所认可?或许,儒家世界正可以为我们探究陈光标的高尚精神境界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的仁者,是行动当中的仁者。陈光标深谙儒家之道,真正做到了大仁大义。陈光标是用实际行动在帮助别人,令国人为之震撼。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君子好善,也好仁,“为富不仁”的“定律”在陈光标身上失去了魔力。陈光标选择的慈善事业是一项人类伟大的事业,让人类正义仁慈的光芒在互助之中延续下去,其意义长远而实际。怎样把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企业相结合并加以传扬,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都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家,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陈光标将“仁民”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中国的气度,中国的风范。企业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后,还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不需要社会舆论的强加,而是出自于企业家的内心,是整个社会道德文化熏陶的结果。陈光标认为,自身的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理应回报于社会。这种企业家的道德高度,何其难得。 陈光标捐献出来的财富,不但从物质上对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还在道德上树立了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典范。单纯作为一个商人,陈光标毋庸置疑是非常成功的。中国自古提倡勤俭持家。相当一部分富豪在拥有亿万资产后依旧保持勤俭的生活作风。儒家并非不讲利,而是要“取之有道”,强调不能“见利忘义”。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天下有道”,此“道”就是“人的福祉”。像陈光标一样,秉承儒家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根本,就必须让企业学会“仁道”,学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财富即意味着责任,有爱心的企业才是智慧的企业,才能真正造就更多“人的福祉”。通过陈光标的事迹,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在受到财富激励的同时力揽更多社会责任。或许按照传统的儒家思想,这就是陈光标“达

则兼济天下”思想境界和高尚人格的最真实体现!扬善何惧“高调”慈善,是一根标杆。曾几何时,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个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道德概念。但从陈光标的慈善行动中,我们看到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那么,从“陈光标”现象背后,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除了经营好企业,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创造税收、为所在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外,还应该在取得较好利润情况下,热心、尽力投入各种慈善活动,回报社会,为企业、为社会、为青年树立楷模。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够赢得来自社会的真正尊重。陈光标说,我今天做慈善,希望明天全世界就知道!在201*年之前的他,默默行善。后来,他的父亲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所做的事情再多,也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颗小水滴——应该将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企业家一起来行善。只有这样,借助更多企业家的力量,才能解决更多社会问题。他接受了父亲的观点,开始“高调”扬善,频频在镁光灯下曝光。“我想呼唤起更多的富人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来带个好头。” 如今,陈光标与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北京高调启动了“光标榜样基金”,将突破传统的基金管理模式,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创新与探索,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带动社会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慈善公益事业的行列。陈光标说:“中国首善不只是我,在背后默默捐钱的,大有人在。但是,我做慈善非常高调——我希望人知道,做得好了希望大家鼓掌,目的就是带动大家来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其实,企业要想在“水深火热”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慈善树立商业精神和商业道德的标杆,就必须有一种陈光标般的“使命天下”的商业风范。我们的企业家们,应该把自身的财富价值作为对社会贡献的一分子,德齐天下,保持企业“大胜凭德”的企业品格。 “比尔·盖茨比我有钱,但是我觉得我们做慈善的境界是一样的。”正如陈光标所说,“改革开放30年让我们先富裕起来,我们应该履行这个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是必须的。”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家思想的转变无疑是缓慢而艰巨的。但未来将会证明,在陈光标的道德标杆下,中国企业家个人的精神境界必会不断升华。越来越多的“陈光标”们今后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将会以更加负责的心态与行动谱写一曲曲道德高尚的社会和谐乐章! 让财富成为慈善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陈光标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为什么?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一是因为做善事会产生动力。做了善事,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就感到自己活得更有价值。二是因为口碑,一个企业家做善事,合作伙伴和社会大众都会提高对这个企业家的认可度,合作更为愉快。如何让财富与慈善这两种社会品质,精妙地在企业家的身上得到契合?陈光标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在现代社会里,慈善事业是回报的重要方式,而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陈光标说:“做企业与做慈善不矛盾。通过我捐赠的数额就能看到,我捐赠的数额一年比一年多,这就说明,做慈善不但不影响企业发展,反而能促进企业发展,回报社会越多,社会对我的回报也越多。”生活在我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僵死数字的守财奴,要更伟大、更光荣、更快乐。陈光标做慈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而另一方面是渴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企业家,将这种慈善的热忱传递出去、传承开来。我们终会发现,慈善作为财富的一个出口,它最终通向的是爱。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至少有上百位企业家发出过颇为雷同的感慨:“光标啊,你在前面冲锋,我们不捐也不行啊。”与此同时,我们也已充分感受到,受灾群众用眼泪和真情表达了他们对“陈光标”们的尊敬和信赖。 对陈光标而言,做个榜样人物,就是要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引领中国企业家树立起促进社会和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传统的儒家道德观,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陈光标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元素,又创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成员必须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新道德思想。他是一个有良知、有感情、有爱心的社会责任型企业家,是无愧于时代的道德楷模。

第二篇:现代企业文化的一般特征

现代企业文化的一般特征

201*-8-19 12:32:52 来源: 兖矿集团 【关闭】【打印】 查看评论

1、客观性。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理念和经验的科学反映和凝结,而且也是社会文化和企业实践的融合。做为前者,它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反映了企业基本的精神风貌。无论人们对其意识与否,认识到何种程度,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做为后者,它又鲜明地体现着社会文化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与企业实践的结合。

2、时代性。企业不但存在于一定社会条件这一空间环境中,而且同时也处在一定时间环境这一时代条件下。所以,企业文化中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例如:50年代鞍钢的“孟泰精神”,60年代大庆的“铁人精神”和煤炭系统的“石圪节”精神以及原大同矿务局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3、民族和区域性。任何企业都必然存在于特定的国家、地理区域和民族聚居范围内。因此,企业文化总会受到特定国家历史、民族传统和区域习俗的影响,它们会从各方面给企业文化打自己的烙印,形成某种企业文化特定的优点与缺憾。

4、独特性。企业文化存在于各种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之中,同时也是自身多种构成因素和条件的综合表现。由于这些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与差异,因此各种企业文化也必然显示出独到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反映出本企业独特的精神风貌。

5、系统性。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多因素、多方面、多层次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象任何一个自然或社会系统一样,企业文化中某一部分和方面的变动,也都会影响和牵扯到其它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6、目的性。企业文化学说做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发展中的新阶段、新思想,它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其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的首要一条以及其它一切管理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企业文化理论通过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想情操、道德标准来统一和指导员

工的言行,使个体行为融入整体行为之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目的保持最大可能的一致,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第三篇: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201*-8-19 12:33:20 来源: 兖矿集团 【关闭】【打印】 查看评论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员工素质和本企业特色、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增强企业活力的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念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2、价值准则。价值准则是指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评价标准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取向。对企业领导者而言,价值准则的作用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哲学和信条的影响,即企业以什么做为自己评价善恶是非的标准,用什么态度对待社会,又以什么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以什么做为自己经营活动的追求目标。在普通员工方面,价值准则通常表现为权益意识和责、权、利观念,企业价值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都必须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树立明确的市场观念,因为市场调节是解决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的主要方式,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活动舞台。社会对企业行为是非及业绩认可与否,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只有放在市场上才能得以评判和实现。因此,在今后企业价值准则的形成和确立中必将打上市场观念的深深烙印。

(2)国家观念。对于企业价值准则来说,这主要是指企业要有自觉遵循和顺应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观念。

(3)系统观念。人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市场经济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树立正确、健全的系统观念,有助于企业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

(4)效益与效率观念。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是人们判别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是现代企业文化内容的重要分支,也是现代企业价值观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竞争和风险观念。

(6)机遇观念。

(7)战略观念。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企业若没有长久全面的经营战略,就难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震荡下失去目标,甚至随波逐流。因此,制订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保证企业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www.bsmz.net),也是动员和激励员工努力为长远目标而奋斗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否具备一个健全的战略观念,是人们判断一个企业领导者称职与否的重要因素。

3、企业宗旨与企业目标。企业宗旨与企业目标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信条和追求所在,是企业为之奋斗的方向。它既是企业员工理想和观念的反映,也体现着企业领导者的抱负和胸怀。作为企业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的宗旨和目标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精髓所在。

企业目标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方向和未来,然而在实践中它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还要看它的科学性。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审视之,科学而有效的企业目标至少应具备如下特征:

(1)激励性。根据行为科学所揭示的规律,人的需要是多样化、分层次的。人们会为不断提高自己需求的满足程度而持续努力。就此意义来说,企业目标的设定就是要为这种需求提供一种不间断的、具体化的期望,使员工心态在满足与不满足的互动中受到经常的激励,并为其生产经营行为提供相应的推动力。

(2)持久性及稳定性。目标应具有相对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这不仅是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继承性的体现。管理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生产经营中的科学、文明,全员素质的提高等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追求的,需变化的只是努力方式、阶段性目标的调整等具体问题。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上讲,这也是将企业精神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并持之以恒的必要条件。

(3)系统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目标包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利润率、资金回报率这样一些直接的经济指标。也包括企业在社会上的声望、形象和地位。同时还包括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及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现代企业文化论文

谈沃尔玛企业文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向更深层次文化理念的竞争。企业一年获利靠机遇,三年不败靠领导,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沃尔玛公司虽然仅有40余年的历史,但其的企业文化已成为零售业界的佳传。沃尔玛一直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良好机制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是沃尔玛能够荣登世界排行榜头把交椅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企业理念,企业的理念就表现在企业的价值观上。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倡导并奉为核心价值观的“顾客就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每天追求卓越”,还有“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永远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等等的服务原则和文化理念,都被世人称为宝典,山姆·沃尔顿的非凡创造能力和他所倡导并一手建设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现代版商业神话诞生的源泉。

1. 顾客就是上帝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沃尔玛不仅通过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高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努力降低经营费用,让利于消费者,而且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节约开支。美国大公司拥有专机是常事,但沃尔玛公司的十几架专机都是二手货;美国大公司一般都拥有豪华的办公楼,但沃尔玛公司总部一直设在偏僻小镇的平房中,沃尔玛公司创始人虽然家财万贯,但理发只去廉价理发店去理发,现任董事长现在已是世界首富,但他的办公室只有12平方米左右,而且陈设十分简单,公司总裁办公室也不到20平方米。对这些做法尽管可以有各种评论,但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却是:沃尔玛时刻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沃尔玛公司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如在销售食品时,从保质期结束的前一天开始降价30%销售,保质期到达当天上午10点全部撤下柜台销毁。

在沃尔玛看来顾客就是上帝。为了给消费者超值服务,沃尔玛想尽了一切办法,沃尔玛要求其员工要遵守“三米微笑”原则,尽量直呼顾客名字,微笑只能1

露出八颗牙等等,正是这样沃尔玛在顾客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尊重每一位员工

尊重个人,这是沃尔玛最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沃尔玛,“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沃尔玛成功的原因。它真正的含义是每位员工都很重要,无论他在什么岗位都能表现出众。“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这句话就印在沃尔玛每位员工的工牌上,每时都在提升员工的自豪感,激励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沃尔玛公司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总部和各个商店的橱窗中,都悬挂着先进员工的照片。各个商店都安排一些退休的老员工,身穿沃尔玛工作服,佩戴沃尔玛标志,站在店门口迎接顾客,不时有好奇的顾客同其合影留念。这不但起到了保安员的作用,而且也满足了老员工的一种精神慰藉。

3. 每天追求卓越

沃尔玛公司已经连续几年位居全球商业企业榜首,但人们接触到的员工都没有满足的表示,确实体现了“每天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对于沃尔玛商店经理来说,他们每周至少要到周围其它商店10次以上,看看自己的商品价格是不是最低,看看竞争对手有哪些长处值得学习,丝毫不敢懈怠。公司以沃尔玛

(wal—mart)的每个字母打头,编了一套口号,内容是鼓励员工时刻争取第一。公司每次召开股东大会、区域经理会议和其它重要会议时,每个商店每天开门营业前,都要全体高呼这些口号,并配有动作,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不管是公司总裁、区域经理,还是商店普通员工,表演时都十分投入,充分显示了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追求卓越的口号的激励之下,沃尔玛有了很多创新,销售方式、促销手段、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等,在细节方面更是如此,它第一次用了一次购足的购物理念,第一次在零售中用信息化管理。沃尔玛正是靠着它的超时代的企业文化,来建造新世纪的零售王国。

第五篇: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起着分界线的作用,表达了企业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它使得企业员工视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能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企业文化源于历史,重在建设,贵在落地。只有认真把握好这三个环节,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感性;理性;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历史的文化积淀,不仅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理念,而且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海尔、白沙等一些国内和行业内的企业集团将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率先实施文化管理.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进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说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能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是企业增强凝聚力的保证,将能进一步增进创新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机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要办好企业,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普及好企业文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能流传下来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源于历史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成功归功于该组织固有的、由悠久传统所继承的文化。因为文化影响行为,影响企业的目标与策略,继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因此如何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适合当前企业的文化价值,是形成现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一)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感受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它。企业文化亦是如此。我们通过深入挖掘企业历史发展的文化底蕴.将企业与员工中许许多多约定俗成的、大家认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归纳、总结、提炼和创新,并融入现代企业理念,最终升华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这个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一个理念体系,但这个理念体系又必须是建立在符合企业实际和员工共同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是知与行的统一。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基础,才不是空中楼阁,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合理结合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而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历史,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理念总结和升华。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借鉴和弘扬企业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传统。但历史的变迁。使企业生存的外部、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需要我们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企业历史的传统的文化采取“扬弃”的精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做到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入“只要一个公司内的大多数人认可一种价值观,它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一成不变”的误区。“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正因为走入了这些误区,才导致很多企业尽管写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也有人赞同.但从员工的行为却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使写出的东西成为摆设。

二、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一)内容与形式要匹配

企业文化建没既要有一定的形式.也要有一定的内容,内容与形式要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作用。我们倡导和推行的企业文化没有具体实际的内容就是花架子、形式主义,同样企业文化的推行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否则就难以推行。

(二)处理好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避免走入以文化“治”企业的误区。作用于企业的无形的手有两只——制度和文化。谈到“治”,只能寄希望于制度,企业制度是约束机制,保证正常的经营秩序;而企业文化是激励机制.使员工白发、自觉地热爱企业、忠于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寄希望于企业文化来“治”企业时,是需要有一定的人文背景,对员工的内在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果完全把企业文化制度化;这时它将变成僵化的东西,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活性和生命力;但是完全脱离了制度的企业文化.又是不现实的,是无法推行的。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制度化管理要完美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工具,也不是无条件的、自然而成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制度众多,而影响的企业文化却并不多的缘故。制度化管理在这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到员工认可”。任何人都千万不要将这个条件简单化,因为它正是从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点所在的问题.也就是把握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如何把握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观的问题,因为制度的最终效力在于人的认同,也就是“员工的认可”,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要审视各种制度是否是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与企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制度并不是越繁琐越好,也不能为严格而严格,制度必须体现对人有高度的约束和规范,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这就要求制度的产生必须是立足于需要之上的,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严格也是乐于被人接受的。

2.要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对人的利益的制约。既然是制约,对于相对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决定这种承受限度的是制度内容的公正和公平。同时,制度制约下的每一个成员既是受约束者。又是监督者,如果制度的内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3.要审视制度出台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规范。制度管理如果设有一个公正的出台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强权管理范畴。而强权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这就提出了制度创设程序的重要意义。制度文化客观上排斥强权.主观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倚重强权、彰显强权。在当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中渗入强权成分的情况屡见不鲜.试想.朝令夕改、出口成规的情况.在多少企业真正得到了彻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规范,这种情况就越严重.而越是这样,就越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

4.要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

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所以,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柔”和“刚”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整个过程是否真正体现出了公正的内涵,是否体现了企业的根本需求,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企业环境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技术力量和经营方向等;外部环境对企业文化影响非常大,不同的企业环境必然导致企业行为的差异,形成针对性不同的企业文化。环境是变化的.组织文化也就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定要避免“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经常故老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企业却仍然恪守前人的失败经验,平白错过大好的机会。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导致管理气氛的压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不应该试图约束,而应采取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性的发挥,人性无法管理而只能引导。

三、企业文化贵在落地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是决策层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因为企业文化确实是由领导者或决策层、管理者倡导、提炼、总结、实施和推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者、决策层和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再科学、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一旦脱离开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践行,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取得任何实际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文化落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导倡导、管理推行与群众践行的关系。把领导的意志、管理的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在群众中人脑人心,进而实现真正“落地”。

(一)内抓素质、外树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主要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所以.企业文化的推广要突出抓好企业员工队伍的行业共同性建设和企业性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抓培训。对员工普遍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岗位‘培训的同时。同样要注重对员工理想、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t的文化业务水平。第二,树典型。很多企业都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而且通常与企业创始人及企业的发展历程有关。这些故事不仅把组织的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还可以让人明了目前事态的来龙去脉。大多数的故事都是自然发生而流传的,企业却可以刻意地将其纳入管理,好让其成为员工学习组织文化的教具。培养树立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这是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好典型,树好榜样.把员工的价值观建设引向深入。第三,严惩不当行为,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旦发现个别员工消极怠工、以权谋私等行为,必须严格按制度处理。处理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其他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度、忠诚度。所以,严惩不当行为同样是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一环。第四,建立完善的cis系统。cis系统有三个管理系统,分别是理念管理系统、行为管理系统、视觉管理系统。

(二)广泛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动和吸引员工广泛参与。实践证明,员工在活动中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效果截然不同,只有员工积极参与,他们才会对企业取得的成绩更加珍惜.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精心设计。组织各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使员工在广泛参与中受到教育,必须克服形式主义.防止搞“花架子”。

(三)强化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有效的机制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任务。因此要有一套适合企业文化推广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制订企业文化的培训规划,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坚持时间上阶段性、内容上连续性地进行,规划要明确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针、措施、原则、规范。为企业文化建没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规范操作规程、明确职责.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下有效运行。三是要有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弘扬企业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组织部门予以重用。四是要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以制度来保证:要建立起监督检查制度,从监督检查的原则、内容、方式、途径、奖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明确,保证各项t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拓宽监督检查渠道,切实加强职能部门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督导,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监督检查。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本身的需要,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是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企业中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再次是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t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最后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光丽.卫林英.段兴民.文化是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协同学的解说[j]生产力

研究,201*.(15).

[2] 杨年东企业文化建设在于“落地” [n]福建工商时报,201*-02—22.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现代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002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