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 ——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

时间:2019-04-16 13:25:3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 ——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 本文简介: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许雪怡到底什么人会“死”于35岁?不读书的人。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又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古往今来,有多少俚语与箴言诉说过读书的重要性,又有多少人如同方仲永般泯然众人?不读书,任何的繁华富丽都无法永恒,也许现在依旧有人趋之若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 ——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 本文内容: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

——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

许雪怡

到底什么人会“死”于35岁?不读书的人。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又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古往今来,有多少俚语与箴言诉说过读书的重要性,又有多少人如同方仲永般泯然众人?

不读书,任何的繁华富丽都无法永恒,也许现在依旧有人趋之若鹜地辍学打工,也许现在他们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但你且记住他们今日的模样,待回头再看时,便会惊觉他们已明日黄花。成功只是一瞬的欢愉,而读书却日日都在脚下。

不是说一个人不读书就无法好好的过完这一生,而是你通过读书这一途径,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加多的选择。在历经困难与险境时比别人想得更多,比起狭隘的解决方法有更多的路可以走。人生道路更为广阔而充满可选性,拥有更全面的考虑,以及在看待问题时比别人更多一份想法。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许读书和文学不再被人们所重视。文学到底有什么用?文学无用,满腹经纶的书生敌不过身披坚锐的战士;但文学又有大用,执一杆羊毫软笔,著千字文书,可撼动万人之心。剑伤是皮肉之苦,终得以愈合;而文字所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任何外力都不能使之消散。只有犀利的文字才能如一把利刃,刺入心底,唤醒铁屋里沉睡的灵魂。

读书使人透彻,使人在当下以及未来困倦无望的日子看得清楚。

他们能够站在眼下的当口,远眺未来五年、十年的时光,拥有足够广的涉猎和分辨优劣的眼光,能够熬过蛰伏的岁月,在未来年老时依旧对人生看得透彻,甚至如同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一样,成为思想有光的人。

不读书的人,在他35岁以后的人生,尤其难熬。他们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对人生失去憧憬,也对生活失去热情。他们无所作为,甚至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或者是能够做什么。他们唯一剩下的,就是熬,熬过漫长乏味而枯燥的日子,等待自己最终的宿命——死亡。他们只活到了35岁,也只存在于35岁之前。往后,他们就彻底“死”了。他们的死亡是思想的死亡,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挽救。

反观钱钟书与杨绛先生,即便到了迟暮也对读书饱含着深切的热爱。他们可以一上午不离开椅子,静坐于阳光下,满室无声。只有偶尔在空气中迸溅出的书页翻动的声响,证明这不是一幅遗于人世的画卷。

很多人问读书究竟有何用处,人活一世,总是要归于一捧尘土的。因为欢愉,读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欢悦。读书是漫长无趣人生里的一大乐事,只有不断读书,才能在历尽尘嚣洗净铅华之后,仍对生活充满热情。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我活在这世上,并且有书可读,本身就是件令人欢悦的事了。我也希望未来有天,人们不再“死”于35岁,而是能真正的“活”到他们归于尘土的那一天。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 ——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 本文关键词:的人,都不,你将,有感,会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们都不会死于35岁 ——读《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180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