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 问:洪xx 周xx 易xx
组 长:徐xx
副 组 长:廖xx 颜xx 彭xx
成 员:易xx 周xx 徐xx 易xx 杨xx 左xx 阳xx
陈国伟 陈xx 周xx
说 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晚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1、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
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体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改示范公开课,年级组长安排与随堂听课相结合,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教师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
5、及时评估反馈。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教务处负责备案,学部负责抽检,学期期中、期末教务处公布各教研组课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组、教务处写出总结。
篇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改革目标:
1、总 目 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优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力争在三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平泉县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在承德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三、组织机构:
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 杨宗昌
副组长: 李盛清 秦凤军 尚云峰
成 员:
孙 军 隗学新 宋国志 景立山
韩玉芹 王义金 刘新华 刘 英
石晓东
四、教改实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五、工作重点:
1、以魏书生科学民主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借鉴学习研究洋思中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许超过15 分钟。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改革,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亚学习状态”,以及边缘生和后进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彰显“活力课堂”,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引课示标:导入要体现“新、趣、活、洁”,学习目标要真实科学明了。
(2)自学指导(自学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4)自我展示: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
(5)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题,试做题,探究思考题。
(6)自主测评: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可以是篇子、练习册。题目要求精选,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七、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九、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
1.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下发课改学习材料,各学科组进行研讨。
(二)、研究实施阶段
1、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为中心,各教研组全面展开研讨。
2、全面落实“一备、二研、三讲、一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同科共备的分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对课改进行深层次研究。
3、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从第二周起,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内集体备课,推选一人上研究课。全组教师听课,领导小组成员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每月各组都要计划安排2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研究课。所有参与课改研究的教师都要自觉上好展示课。
4、举办理科教学评优,带动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的愿望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6、各实验教师每两周写一篇实验总结,提倡写实验日记。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报告。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意见
第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第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由此为出发点,去审视其他两个方面的利弊与得失。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形态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篇三: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根据《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和英语系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 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使英语系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便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针对学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共享与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将如何把各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与教材,改变高等学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状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作为英语系本年度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列入“质量工程”,根据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我系发展实际规划如下。
1. 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在“十二五”期间,我系计划建设1—2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将有计划地遴选推荐 10门左右课程进入校级级精品课,在此带动下形成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间拟推荐1-2门省级精品课,以实现零的突破。
(2)建设内容
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 6 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2. 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平台的建设,实现考试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设内容
按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级和省级精品课逐步全程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省级及学校精品课在本校内实现共享,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选一门网络教学的课程,计入总学分,我院应在此方面作好软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项目上在全省则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 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英语系准备在今年组建一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语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国内外访学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本年度,学院将推荐两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系部相应成立教学工作督导小组,明确教学督导机制及其工作人员和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划分职责,充分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障课程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特成立如下组织:
1. 领导小组
组长:谷柏玲
副组长:陈艳玲
成员:任波、姚敏、李建荣、
2. 工作小组
组长:陈艳玲(兼)
副组长:贯丽丽
成员:孙策、戈秀兰、郑颖、常丽坤、杨伟达、唐一萌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系内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院申请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系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篇四: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听了石院长关于“发扬传统、颠覆习惯”的发展思路讲话后,我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结合我院“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培养新型、技术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专业特点及定位,体育教学必须要改革,其工作的改革思路是,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主线,本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课、体育俱乐部、课余锻炼,运动竞赛和训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个自主”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精神,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全开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氛围,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
二、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体育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任务和体育课程的大纲设定,我院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04学时的体育课程。(每学期13周26学时)
体育必修课程分以下三类:
1、基础体育课(26课时/13周): 一年级上学期为基础体育课,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由教务处和军体部统一安排体育课时间,这一点主要基于新生入校起始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都没有处于较佳状态,有必要通过科学的调节和调整,使他们能逐渐的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活的需要,再者客观原因实施网上选课和成绩录入都存在着一定难度。
2、1+1体育俱乐部课程(26课时/13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此课,让学生逐步适应即将开始的俱乐部教学机制。
3、体育俱乐部课程(52课时/26周):二年级上、下学期为体育俱乐部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上课
五、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六、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体育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学期开设)
1、恢复性体育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2、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球类③身体素质练习;
3、体育理论: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1+1体育俱乐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学期)
1、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身体素质。
2、各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
(三)体育俱乐部课程开设项目:(二年级上、下学期)
1、篮球(初、高级) 2、排球(初、高级) 3、足球(初、高级)
4、乒乓球(初、高级) 5、健美操(初、高级) 6、武术(初、高级)
7、健身健美(男) 8、形体健身(女) 9、自卫防身
10、跆 拳 道 11、运动健康 12、毽 球
13、羽 毛 球 14、保健课
(四)其它事项
第1和第3学期冬季体育课将采取长跑和滑雪两个季节性项目的教学,由院军事体育部根椐实际情况决定上课项目,大约用时4周。(根据气候条件决定)
七、教学管理
(一)第一学期基础体育课按行政班级授课。
(二)第二学期采用1+1体育俱乐部课程形式,就是将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拆成一节传统模式教学、另一节以课外俱乐部形式完成。具体方法为:以两周为一个单位,一周的体育课按传统的分班模式进行教学,另外一周的课时分散到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三)凡在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考核中获得75分(含75分/成绩)以上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四学期选择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即自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本俱乐部教学时间均安排在由周一至周五06:00-07:30、16:30-18:00和周六(全天)进行。(范文网)
(四)凡在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考核或74分(含74分/成绩)以下的学生,重新组成体育保健俱乐部进行教学,完成第三、四学期的教学任务。
(五)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项俱乐部课程,所选时间不得与其它课程发生冲突。
(六)学生选课在学校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具体事项请关注教务处网站。所有专项俱乐部体育班人数在35-45人,少于40人原则上不开班,最多限定45人,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七)学生选专项俱乐部体育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一学期无故缺课达3次及以上者,不予评定本学期体育总成绩,到教务处办理重修体育课手续。
(八)个别病残学生凭医院证明到军体部办理上保健课手续。
(九)教学考核
根据基础体育课和各专项俱乐部教学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体育必修课考核内容包括:
1、一年级上学期基础体育课考核内容:
男生:50米(30%) 1000米(30%) 俯卧撑(30%)
女生:50米(30%) 800米(30%) 仰卧起坐(30%)
平时:(10%)。
2、一年级下学期1+1体育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专项考核和达标测试统一进行,平时(10%)、专项部分(50%)、达标测试(40%)。
3、二年级上、下学期体育俱乐部体育课考核内容:
专项运动技术(50%) 平时(30%) 男1000米、女800米测试(20%)
(必测项目)。
4、二年级体育保健课考核内容: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
(十)其它事项
1、学生在所选专项俱乐部规定的时间学习与训练,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和军体部主任批准。
2、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课程成绩,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3、学生取得体育课程全部成绩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登记,学生(3-4学期)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评定。
4、如各系(院)在实习专用周与体育课程发生冲突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开学初由各系(院)按照实习(实训)安排情况上报军事体育部备案,以保证这类学生在实习(实训)以外合适的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由体育教师负责考勤。
篇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方案名称、相关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本方案名称为: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研究角度众多,成果颇丰,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但不少研究内容不能切合学校、教师、学生实际状况,针对性应用性差,本选题结合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诸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现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大力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意在推进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方案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纲要》指导下,以落实语文新课标为契机,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是: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普遍应用;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增强教师教育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统筹安排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学习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组织听取“更新教育观念报告”、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习,指导学校开发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转变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普及过程。要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组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组织各年级教师深入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为课程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所具有的核心意义和关键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改革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形成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
2、调整课程结构
(1)适应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和学生素质整体发展的规律,努力提高教育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阶段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并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
(3)要切实把握语文的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以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最新发展为背景,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革学科课程。
(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联系。
以学校和区域性网络的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有条件,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
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要充分重视典型和经验的示范作用,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小组教学等改革试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动,共同发展。
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作、实验和探究,改变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要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班队集体和各种活动小组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行为的养成功能;把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基础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提高课程实施的社会化水平。
控制班级规模,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与实践的机会。
把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开发信息资源,为学生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学习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与管理方式。
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既注重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经历和活动记录等评价功能;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严格控制各种考试的次数,继续推行等级记分制。
学校要明确自身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在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课程政策、计划的同时,积极开发或选用本校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4、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把做好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当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水平的关键予以充分重视。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规模和进度。
要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把省、市、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培训和教学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改进培训过程,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跟踪指导,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将包括语文教学改革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将新课程培训与“园丁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作为当前阶段的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建设,成立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全校基础教育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学校行政决策,教导处具体操作。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启动和实验阶段,应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对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2、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校教研机构在基础教育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把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明确职责,深入实际,集中解决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力争取得突破,促进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化。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相互配合,适当分工,形成上下协调的组织与工作机制。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主动探索、有利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原则出发,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建设面向未来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教材体系;结合科研、教学、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建设一批适应学校发展特点的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在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理念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或选用学校课程。
加强学校网络环境、图书馆、实验室、各类专用教室以及其它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环境、图书馆、工厂、农村等教育资源。
4、对语文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要建立并完善课程改革实验的制度和工作计划,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
学校要围绕《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执行并验证语文教改方案、课程标准,规范教材选用机制,建立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加强教学与评价方式改革,研究并解决教师全员培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课程综合化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
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及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对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性、深刻性和长期性,防止出现简单化、走过场现象。
5、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
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工作。学校要全员发动,要动员所有教师参与研究本校的实验,形成浓郁的语文教学改革氛围。要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改革的合力,确保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方案实施时段
20XX年上半学期—20XX年下半学期共三学年六学期(20XX.9——20XX.6)一学期一小结一学年一总结,在小结、总结中反思,发扬成绩,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
三、本方案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论证
本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实际状况,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内容具体详实,既有明确的运行机制又有具体的督查保障措施。应该说,本方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领导、老师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学生的一致愿望。有新理念的指导,有领导的支持,有老师的大力实践,有家长、学生积极参与,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18733.html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 问:洪xx 周xx 易xx
组 长:徐xx
副 组 长:廖xx 颜xx 彭xx
成 员:易xx 周xx 徐xx 易xx 杨xx 左xx 阳xx
陈国伟 陈xx 周xx
说 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晚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1、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
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体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改示范公开课,年级组长安排与随堂听课相结合,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教师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
5、及时评估反馈。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教务处负责备案,学部负责抽检,学期期中、期末教务处公布各教研组课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组、教务处写出总结。
篇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改革目标:
1、总 目 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优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力争在三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平泉县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在承德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三、组织机构:
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 杨宗昌
副组长: 李盛清 秦凤军 尚云峰
成 员:
孙 军 隗学新 宋国志 景立山
韩玉芹 王义金 刘新华 刘 英
石晓东
四、教改实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五、工作重点:
1、以魏书生科学民主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借鉴学习研究洋思中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许超过15 分钟。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改革,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亚学习状态”,以及边缘生和后进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彰显“活力课堂”,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引课示标:导入要体现“新、趣、活、洁”,学习目标要真实科学明了。
(2)自学指导(自学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4)自我展示: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
(5)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题,试做题,探究思考题。
(6)自主测评: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可以是篇子、练习册。题目要求精选,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七、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九、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
1.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下发课改学习材料,各学科组进行研讨。
(二)、研究实施阶段
1、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为中心,各教研组全面展开研讨。
2、全面落实“一备、二研、三讲、一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同科共备的分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对课改进行深层次研究。
3、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从第二周起,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内集体备课,推选一人上研究课。全组教师听课,领导小组成员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每月各组都要计划安排2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研究课。所有参与课改研究的教师都要自觉上好展示课。
4、举办理科教学评优,带动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的愿望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6、各实验教师每两周写一篇实验总结,提倡写实验日记。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报告。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意见
第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第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由此为出发点,去审视其他两个方面的利弊与得失。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形态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篇三: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根据《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和英语系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 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使英语系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便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针对学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共享与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将如何把各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与教材,改变高等学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状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作为英语系本年度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列入“质量工程”,根据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我系发展实际规划如下。
1. 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在“十二五”期间,我系计划建设1—2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将有计划地遴选推荐 10门左右课程进入校级级精品课,在此带动下形成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间拟推荐1-2门省级精品课,以实现零的突破。
(2)建设内容
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 6 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2. 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平台的建设,实现考试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设内容
按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级和省级精品课逐步全程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省级及学校精品课在本校内实现共享,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选一门网络教学的课程,计入总学分,我院应在此方面作好软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项目上在全省则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 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英语系准备在今年组建一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语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国内外访学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本年度,学院将推荐两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系部相应成立教学工作督导小组,明确教学督导机制及其工作人员和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划分职责,充分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障课程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特成立如下组织:
1. 领导小组
组长:谷柏玲
副组长:陈艳玲
成员:任波、姚敏、李建荣、
2. 工作小组
组长:陈艳玲(兼)
副组长:贯丽丽
成员:孙策、戈秀兰、郑颖、常丽坤、杨伟达、唐一萌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系内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院申请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系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篇四: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听了石院长关于“发扬传统、颠覆习惯”的发展思路讲话后,我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结合我院“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培养新型、技术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专业特点及定位,体育教学必须要改革,其工作的改革思路是,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主线,本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课、体育俱乐部、课余锻炼,运动竞赛和训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个自主”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精神,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全开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氛围,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
二、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体育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任务和体育课程的大纲设定,我院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04学时的体育课程。(每学期13周26学时)
体育必修课程分以下三类:
1、基础体育课(26课时/13周): 一年级上学期为基础体育课,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由教务处和军体部统一安排体育课时间,这一点主要基于新生入校起始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都没有处于较佳状态,有必要通过科学的调节和调整,使他们能逐渐的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活的需要,再者客观原因实施网上选课和成绩录入都存在着一定难度。
2、1+1体育俱乐部课程(26课时/13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此课,让学生逐步适应即将开始的俱乐部教学机制。
3、体育俱乐部课程(52课时/26周):二年级上、下学期为体育俱乐部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上课
五、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六、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体育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学期开设)
1、恢复性体育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2、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球类③身体素质练习;
3、体育理论: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1+1体育俱乐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学期)
1、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身体素质。
2、各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
(三)体育俱乐部课程开设项目:(二年级上、下学期)
1、篮球(初、高级) 2、排球(初、高级) 3、足球(初、高级)
4、乒乓球(初、高级) 5、健美操(初、高级) 6、武术(初、高级)
7、健身健美(男) 8、形体健身(女) 9、自卫防身
10、跆 拳 道 11、运动健康 12、毽 球
13、羽 毛 球 14、保健课
(四)其它事项
第1和第3学期冬季体育课将采取长跑和滑雪两个季节性项目的教学,由院军事体育部根椐实际情况决定上课项目,大约用时4周。(根据气候条件决定)
七、教学管理
(一)第一学期基础体育课按行政班级授课。
(二)第二学期采用1+1体育俱乐部课程形式,就是将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拆成一节传统模式教学、另一节以课外俱乐部形式完成。具体方法为:以两周为一个单位,一周的体育课按传统的分班模式进行教学,另外一周的课时分散到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三)凡在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考核中获得75分(含75分/成绩)以上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四学期选择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即自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本俱乐部教学时间均安排在由周一至周五06:00-07:30、16:30-18:00和周六(全天)进行。(范文网)
(四)凡在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考核或74分(含74分/成绩)以下的学生,重新组成体育保健俱乐部进行教学,完成第三、四学期的教学任务。
(五)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项俱乐部课程,所选时间不得与其它课程发生冲突。
(六)学生选课在学校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具体事项请关注教务处网站。所有专项俱乐部体育班人数在35-45人,少于40人原则上不开班,最多限定45人,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七)学生选专项俱乐部体育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一学期无故缺课达3次及以上者,不予评定本学期体育总成绩,到教务处办理重修体育课手续。
(八)个别病残学生凭医院证明到军体部办理上保健课手续。
(九)教学考核
根据基础体育课和各专项俱乐部教学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体育必修课考核内容包括:
1、一年级上学期基础体育课考核内容:
男生:50米(30%) 1000米(30%) 俯卧撑(30%)
女生:50米(30%) 800米(30%) 仰卧起坐(30%)
平时:(10%)。
2、一年级下学期1+1体育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专项考核和达标测试统一进行,平时(10%)、专项部分(50%)、达标测试(40%)。
3、二年级上、下学期体育俱乐部体育课考核内容:
专项运动技术(50%) 平时(30%) 男1000米、女800米测试(20%)
(必测项目)。
4、二年级体育保健课考核内容: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
(十)其它事项
1、学生在所选专项俱乐部规定的时间学习与训练,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和军体部主任批准。
2、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课程成绩,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3、学生取得体育课程全部成绩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登记,学生(3-4学期)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评定。
4、如各系(院)在实习专用周与体育课程发生冲突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开学初由各系(院)按照实习(实训)安排情况上报军事体育部备案,以保证这类学生在实习(实训)以外合适的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由体育教师负责考勤。
篇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方案名称、相关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本方案名称为: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研究角度众多,成果颇丰,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但不少研究内容不能切合学校、教师、学生实际状况,针对性应用性差,本选题结合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诸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现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大力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意在推进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方案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纲要》指导下,以落实语文新课标为契机,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是: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普遍应用;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增强教师教育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统筹安排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学习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组织听取“更新教育观念报告”、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员学习,指导学校开发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转变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普及过程。要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组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组织各年级教师深入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为课程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所具有的核心意义和关键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改革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形成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
2、调整课程结构
(1)适应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和学生素质整体发展的规律,努力提高教育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阶段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并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
(3)要切实把握语文的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以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最新发展为背景,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革学科课程。
(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联系。
以学校和区域性网络的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有条件,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
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要充分重视典型和经验的示范作用,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小组教学等改革试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动,共同发展。
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操作、实验和探究,改变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要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在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班队集体和各种活动小组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行为的养成功能;把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基础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提高课程实施的社会化水平。
控制班级规模,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与实践的机会。
把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开发信息资源,为学生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学习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与管理方式。
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既注重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经历和活动记录等评价功能;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严格控制各种考试的次数,继续推行等级记分制。
学校要明确自身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在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课程政策、计划的同时,积极开发或选用本校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4、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把做好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当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水平的关键予以充分重视。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规模和进度。
要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把省、市、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培训和教学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改进培训过程,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跟踪指导,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将包括语文教学改革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将新课程培训与“园丁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作为当前阶段的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建设,成立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全校基础教育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学校行政决策,教导处具体操作。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启动和实验阶段,应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对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2、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校教研机构在基础教育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把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明确职责,深入实际,集中解决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力争取得突破,促进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化。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相互配合,适当分工,形成上下协调的组织与工作机制。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主动探索、有利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原则出发,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建设面向未来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教材体系;结合科研、教学、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建设一批适应学校发展特点的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在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理念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或选用学校课程。
加强学校网络环境、图书馆、实验室、各类专用教室以及其它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环境、图书馆、工厂、农村等教育资源。
4、对语文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要建立并完善课程改革实验的制度和工作计划,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
学校要围绕《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执行并验证语文教改方案、课程标准,规范教材选用机制,建立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加强教学与评价方式改革,研究并解决教师全员培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课程综合化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
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及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对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性、深刻性和长期性,防止出现简单化、走过场现象。
5、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
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工作。学校要全员发动,要动员所有教师参与研究本校的实验,形成浓郁的语文教学改革氛围。要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改革的合力,确保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方案实施时段
20XX年上半学期—20XX年下半学期共三学年六学期(20XX.9——20XX.6)一学期一小结一学年一总结,在小结、总结中反思,发扬成绩,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
三、本方案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论证
本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实际状况,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内容具体详实,既有明确的运行机制又有具体的督查保障措施。应该说,本方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领导、老师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学生的一致愿望。有新理念的指导,有领导的支持,有老师的大力实践,有家长、学生积极参与,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18733.html
- 上一篇:乡镇消防工作实施方案
- 下一篇:驾驶员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