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长恨歌》读后感

时间:2019-04-16 13:33:20 网站:公文素材库

《长恨歌》读后感 本文简介:

李情凤“恨”,承载了多重的情感和力量呢?“长恨”是进行时,是内心的持续状态,是灵魂与肉体之间的挣扎。“长”,长的是王琦瑶的坎坷红尘,长的是历史的变迁。看完《长恨歌》,想说说关于王琦瑶的“恨”。突然发现很难去说,这样看似广义却狭窄的话题,广泛得跨越两代人、牵涉一群人,但又狭窄得都与王琦瑶有着千丝万缕的

《长恨歌》读后感 本文内容:

李情凤

“恨”,承载了多重的情感和力量呢?“长恨”是进行时,是内心的持续状态,是灵魂与肉体之间的挣扎。“长”,长的是王琦瑶的坎坷红尘,长的是历史的变迁。看完《长恨歌》,想说说关于王琦瑶的“恨”。 突然发现很难去说,这样看似广义却狭窄的话题,广泛得跨越两代人、牵涉一群人,但又狭窄得都与王琦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长恨,是王琦瑶,乃至那个年代的上海女性,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所必须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她们在神的审判台前,从碧落黄泉的那晚起,她们将遗落在“恨”的永恒国度里。

刚听说王安忆的《长恨歌》时,以为它和白居易的 《长恨歌》会没有相通之处,毕竟一个是长篇小说一个是诗歌,但看完后想想,两者并非无相通,都是一样的悲戚无奈。刚开始看前面第一部前四节时有一种散文的错觉,因为看了很长的篇幅主人公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长恨歌》通过写王琦瑶长达四十年的红尘以及四十年间东方明珠上海城市的变迁,反映了生活在上海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条框中的人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王琦瑶遭遇的无奈和同情以及对生活在特殊时代的上海的女性的同情。

但是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王琦瑶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突然发现同情已经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跟随着王安忆的字里行间感受着王琦瑶生活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懵懵懂懂地在弄堂里生活着,每天受像母亲这一类弄堂里的人的市侩气息沾染;通过程先生和蒋丽莉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淑媛“三小姐”后,被大腕李主任包养在爱丽丝公寓,从此就注定了悲戚的命运。在局势分外紧张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王琦瑶于一九四八年的春天住进爱丽丝公寓。虽物质富足却精神空虚地在爱丽丝公寓孤独苟且着,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精神上经历孤独空虚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道德底线的挑战,情感上承担情妇角色的无奈。“这样的公寓还有一个别称,"交际花公寓`。住在里边的女人,是彻底的,不为妻不为母”。看到这,似乎有点明白,王琦瑶为何长痛不息,喘不过气来了。

当心理和精神上的伤痕暂时被时间尘封,一切当初的华丽都变成了过眼烟云,作者把主人公又重新搬回到平安里。

这个流言的产地,同时也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她也终究逃离不了这个地方。通过作者的笔触,“有谁比王琦瑶更晓得时间呢?别看她日子过得昏天黑地,懵里懵懂,那都是让搅的。窗帘起伏波动,你看见的是风,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地板和楼梯脚上的蛀洞,你看见的是白蚂蚁,王琦瑶看见的也是时间,南京路上的熙攘和喧闹,都是在嘲笑她的。”我们会默然发现,时间有时候真的可以真空到只剩下无奈。无奈,这仅仅一个词,之间包含的悲惨抑或苦难、凄凉、空虚,一时之间蜂拥而至。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因为我们并不是王琦瑶,也不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其中的滋味又有谁能同饮?“上海的弄堂里,偶尔会有一面墙上,积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爬山虎是那些垂垂老矣的情味,是情味中的长寿者。它们的长寿也是长痛不息,上面写满的是时间、时间的字样,日积月累的光阴的残骸,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这是长痛不息的王琦瑶。”读到这,我才知道王琦瑶心里的无奈已经是达到了极致了的。就连上海弄堂里的爬山虎都是长痛不息的。可见,那个时代的沉重并不是今人可以想象的

“四十年的故事都是从去片厂这一天开始的。”片厂虽是演戏的地方但谁又能保证入戏不深鞋不沾水呢?小说以时间和地点为主线,讲述了王琦瑶在一九四六年如何从流言满布的上海弄堂到上海淑媛“交际花”,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上海王琦瑶”到最后成为穿越两个时代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青涩到后来的知世故而世故。故事从片厂开始,最后也在片厂结束,只不过是一个是别人的“开麦拉”一个是自己的“开麦拉”。看到“四十年的故事都是从去片厂这一天开始的”,才发现之前的一切交代都只是序言。但这序言是必不可少的。它给了读者一种回到当初的感觉,年代似乎就是主人公生活的那个年代。

小说中,作者对于“长恨”的安排更是匠心独运。书中的“长恨”不只是王琦瑶一个人的长恨,更是那个时代万千“王琦瑶”的无奈。“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看到这,我们知道,作者并不是只写了王琦瑶瑶的人生,王琦瑶的人生是那个时代上海女性的浓缩,她的无奈,是那个时代的无奈。突然之间发现王琦瑶又不是那么孤独的了。

作者不仅善于处理人物和情节,还善于利用环境,给故事增加饱和度。说到环境就不免提起物象。作者利用弄堂、闺阁、鸽子、夹竹桃等物象给故事的空的地方补了实,实的地方加了空。“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

作者善于埋藏伏笔,前后呼应,她所讲的故事不仅有始有终还引人注目耐人寻味。首先,开篇对上海弄堂外表和里脏的介绍给读者交代了王琦瑶生活的环境以及悲戚命运的原因之一。王琦瑶生于此育于此,但也是丧命于此。这是作者给读者的铺垫,也是王琦瑶一生的伏笔。第二,“四十年的故事都是从去片厂这一天开始的”。在这里,刚开始时,会让读者误以为是星途之路,但看到后面才发现并非如此。片厂不仅有按剧本演绎的人生,还有看似没有剧本却已被定局了的无奈人生。王琦瑶的一生便是后者。王琦瑶眼睑里最后的景象——“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这是片厂的情景。故事从这里上演,也在这里落下帷幕。第三,第一部第一章第四节写的鸽子,作者说它们是这个城市里许多无头案的证人。到后面的程先生的死和最后的王琦瑶的死于他杀,鸽群是目击证人这一说法得到了验证。第四,开篇的流言也给后面第二部第三章第十三节做了铺垫。随着王琦瑶的肚子愈明显,流言就愈猖狂,就连日常小吵都会牵涉到王琦瑶。

“那个女人,正是王琦瑶,死于他杀。”作品的结尾,有着海一样深沉的意境,当这样一位,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上海的女性的一生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突然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变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从王琦瑶最后的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王琦瑶所发出的感叹是那样得苍白、无力,却又无奈得那样的撕心裂肺!

王安忆是一个细腻的作者,不动声色地用她细腻的的笔调让我们目睹上海三小姐王琦瑶的孤独、空虚和无奈。但她同时又是冷酷无情的,先是给我们造成王琦瑶不会和李主任阴阳两隔的假象,但最后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操控。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我们认为王琦瑶可以和康明逊这一所谓的灵魂伴侣修成正果,最后再用门不当,户不对给我们一巴掌,把美好禁锢在世俗的牢笼里,黯淡无光,永无天日。犹如信鸽般的程先生的再次出现,又给我们一些欣慰,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王安忆丝毫没有犹疑,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继续悲戚无奈下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惊觉原来命运竟是这样作弄人。每看几页,都会叹息一声,惨。

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无奈越来越多,叹息已经不能排解心中的郁闷。但从文学角度说,《长恨歌》可以称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因为这一部小说,绝不是仅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它还客观地反映某种现实,并通过作家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其间虽有夸张,但不失真实;虽有描写,但不失质朴;虽然写实,但不乏可读性。或许,这是读完这部小说最切实的感触。

《长恨歌》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长恨歌,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长恨歌》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05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