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因为亲近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正因对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乡情结,那对家乡无尽的爱与亲近,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文《家乡落日》中曾这样说,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乡的落日,才能打动人的心灵——“那才是我的落日啊”。其实,并不是那一轮红日有何不同,而是家乡的落日承载了太多的思念与情感与我们的记忆。那一轮落日,照过枯藤老树昏鸦,照过小桥流水人家,照着的是记忆最深处一点一滴关于故土的热爱。
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美好。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叹息。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寓言,宋国有个富人家里的墙被雨淋坏了,儿子说:“不修好,会有人来偷。”邻人也是这样说,结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觉得儿子聪明而邻人可疑。这一则寓言也说明了感情上的亲疏影响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正误。同样一句话,为何儿子是聪明的而邻人则是可疑的?正是因为在感情上觉得儿子更为亲近,所以会觉得是为自己着想;而邻人的话呢,也许是近乎于一种诅咒。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风中跌倒不为风》,说的是小时候走路摔倒时奶奶总是责怪风,“怎么把我的乖孙子绊倒呢?”因为疼爱自己的孙子,所以总觉得孙子都是正确的,是风可恶。奶奶的慈祥善良,跃然纸上。这也说明,感情上的亲疏,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听来,是有所不同的。正是唐玄宗自创的《霓裳羽衣曲》,他从中听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们从中听到的是亡国之音。
因为对岳飞的喜爱,我们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因为对秦桧的恨,所以我们说“白铁无辜铸侫臣”。
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说:“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说出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善良而美好的感情来看这个世界吧。既然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坐看云舒云卷,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把无限放在掌心,把永恒在一瞬间收藏。
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赏析】
这篇满分作文饱含深情,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考生一泻无遗地倾吐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具有感人的力量。
文章题目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因为亲近,所以美好”这一观点。全文紧紧地围绕着“话题”旁征博引,撷英掇华,论据有力,力透纸背。从古代诗词到今人的美文,从寓言故事到历史事实,内容充实丰富,语言掷地有声。文章以“因为亲近,所以美好”收篇,照应文题,加深了文章的力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文采飞扬,比如,“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这样的整句在文中比比皆是,并且整散交错,错落有致;再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令人赏心悦目的排比句,使人读后,口吻生香,回味无穷。语言精美典雅使这篇考场作文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总之,这是一篇写得蕴涵深刻而又富有文采的佳作。
篇二:幻想的快乐
“坏蛋,站住,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扎着羊角辫的女孩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大声喝道。她没有美少女战士的变身制服,没有月亮宝杖,但她依然威风凛凛神气活现,一脸正义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突然她倒在床上,大呼:“女侠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然后小女孩又从床上爬起来教导“坏蛋”改邪归正……
这是小时候一个人的闹剧,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忘记深锁的铁门,忘记寂静的客厅,忘记窗外渐深的夜色,忘记咕咕叫的肚子,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全心全意。独生子女的孤独,深居高楼的寂寞,都因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幻想被排遣掉了。在幻想中,小女孩从不孤寂,她有月野兔和夜礼服假面,有奥特曼和阿童木,有小丸子和叮当猫,有雅典娜和星矢,她有一个热热闹闹的小世界。她可以一会儿扮皇帝,假装自己有胡须;她也可以一会儿披着枕巾和毛毯,幻想自己是倾国倾城的王妃。所有的幻想都给她带来无尽的乐趣,幻想是她快乐的源泉,给她一个热闹光鲜、真善美的世界,使她不必蜷缩在角落里,使她的瞳孔里没有阴影而是如星星一般闪着光芒。
幻想照亮了小女孩的童年,也陪伴她度过少年青年,她将永远保持幻想,她不会忘记当年那小小的快乐的身影,曾经乘着幻想号在宇宙里自由翱翔。
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到达高峰后就会有低谷,而想要顺利走过这些高高低低的之路,就只能心怀幻想之梦。
长大的小女孩有很多烦恼和不开心,经常会和生活中的不如意怄气。可幸好她还记得幻想,幻想有一双大手,拂去烦恼,变化出生活的糖果令她开怀。如果因为做数学题而烦躁苦恼,她就幻想自己站在如画的美景面前寻找一条可以登山的路,心情一好难题有时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体育考试不及格,她就幻想自己是打不死的圣斗士,爆发小宇宙冲过百米终点线,哪怕还是跑不快,她也会露出明媚的笑靥。只要幻想在,快乐就在,坚持下去的勇气也会在,她就会笑着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永不言败。
幻想的快乐,解除了现实的苦涩,把生活酿成了一坛好酒,值得每个人慢慢品味。
【赏析】
这篇以幻想的快乐为线索的散文,通过小时候一个人的闹剧画面,集中突出了关于快乐的主题。幻想照亮了小女孩的童年、长大的小女孩有很多烦恼和不开心等两个不同情景,看似很散,其实主题十分集中,可谓形散神聚。考生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在任何时候,幻想的快乐,解除了现实的苦涩,把生活酿成了一坛好酒,值得每个人慢慢品味。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结尾颇有点睛之妙。
篇三: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脚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中,时间越长越浓烈。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花开两岸,记忆永存。
篇四:且息且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人生的求知路上孜孜不殆,踽踽独行是美的。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初夏的午后在树阴里聆听蝉鸣,入夜于茵茵芳草里遥望碧天里的星星,也是美的。
人生路上,总是险滩连着波岸,深溪连着幽谷,寒窗的春帷外游弋着阳春里的风筝,行兵的巷道尽头是满园欲滴的青梅。有的人征服了险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崖;探得了瑰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着。他们在奔波里冲出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生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却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璨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适,听风饮露。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生命的细节,在驻足遐观里纪念流逝的时间,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过问红尘俗世,只在静坐修行中获得人格的圆满,生命的休憩。
故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注解。没有一种是尤其高尚,没有一种又尤其鄙俗。真正活出自我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了毕生的追求,获得了精神的完满。生无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汲汲于富贵的高老头一样死在最后一次对金币的攫取,而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与天庭与痛苦的不懈抗争中使精神永驻。生有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沉湎于安逸的“多余的人”一样死在颓散的床褥上,而如御风的列子,窥破了天地的厚道,乘六气之辨游弋于苍茫的宇宙。
生无所息,本身也是在生命意义里的一种慰息;生有所息,也是在愉悦祥和里对心灵的一种探求。在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路上,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屐印,叹赏过沿途的风景,他们擦身而过,互道一声好。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篇五:亲疏与认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了。果如其言。然而,富人觉得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老人偷的。可见感情的亲疏对人认识正误深浅密切相关,甚至是主宰。
认识是船,感情就是风,它可以把你吹到真理的彼央求,也可以把你掀翻到无底深渊;认识是土壤,感情就是太阳,它可以孕育出绿洲,也可以暴晒出撒哈拉沙漠;认识是河流,感情就是大地,河流能因山成曲折,亦可随地作纸平。
一方乡土育一方人。故乡作为一个人的起点,自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给你的人生烙下了印。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在童年的回忆中深深地植下了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邻里乡亲的一言一行,在你身上文不了故乡的风俗。在故乡亲情的摇篮里,人生观开始孕育。这人生观一旦进入了人的骨髓,就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哪怕遭遇了人生浮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学校里,老师成了人的第二父母。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他不只是解决“句读之不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传其道,解其惑。好的园丁种出鲜花,不好的园丁栽出野草。这也是老师之所以要“日参三思而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原因。
感情亲疏对人的认识的影响可谓甚矣。有的人于亲者,则听其言而信其行;于疏者,则听其言而观其行。
玫瑰虽美,然而带刺。感情无论亲疏都有其可取和不可取之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应有明辨其伪之智,而不为亲疏所左右。
有人听信亲朋之言而去追涨股票。其必成为套牢一族。因为他听从亲信之言,而缺乏自身的理智。试想,当一个事物别人都知其价值了,而你才后知,你还能享受其价值吗?
用心聆听,擦亮眼睛。不论亲疏,去伪存真。
【赏析】
本文作者擅长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第二自然段用整句把感情与认识的关系说得很透。得分:内容23分;表达24分;发展等级10分;扣分0分。共57分。
篇六:没有翅膀的飞翔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甲虫微笑着对我说:“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跹舞动。”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深远的骊歌。
“啊,你!”小甲虫尖锐的叫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拖着湿漉漉的双翼,睁开疲惫的眼睛——浅黄的粉翅不幸地覆在地上,我从一只毛毛虫变成一只小飞蛾,我笑了。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虽然好朋友小甲虫一直期待我成为一只最美丽的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但我无恨亦无悔,如果注定我只是一只小飞蛾,经历了茧里的痛苦与挣扎,我也早已脱了胎,换了骨,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可爱的飞蛾。
“每只鹰的尽头都是苍穹”,妈妈的目光中充满期待,“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坚强的翅膀,在天空中铺展你的辉煌”,轻风温柔地吹动我茸黄的毛,我听到燕语呢喃,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
“啊,你!”妈妈沉重的叹息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当然明白,我只是一只平凡的鸡,天空只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梦,而妈妈收养我这个孤儿,一心盼望我会是天空最骄傲的一只,对不起,妈妈,我只是一只鸡,所以蓝天不是我的选择,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我会在那里尽情地跑动,如一朵黄色的云掠过碧绿的天际,那里才是承载我快乐的天国,我不会把鹰的期望强锁上眉头,碾碎一个春花秋月的日子,在一片放逐理想的草原,我会和鹰一样快乐,妈妈,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幸福的鸡。
“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爸爸慈祥地凝视着我,“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洁白的羽翼,在天空中书写你高贵的美丽。”水珠轻轻地顺着我的羽毛淌下,我似乎听到雨打芭蕉,点滴着一些天荒地老的忧伤。
“啊,你!”爸爸失望的目光黯淡如被浇息的火炬,我天生有残疾,永远不能圆轻盈飞翔的梦想,我没有落泪,我想,有一些飞翔是不要翅膀的,有一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我依然洁白如玉,在水间漫步,有我的快乐在流淌,我会微笑着,祝福那些空中的同伴。天使的姿态,不如没有翅膀的飞翔更接近天堂,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赏析】
本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极具想象力,富有哲理性。选取飞蛾、鸡、天鹅作为陈述主体,分别面对他人(“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形象地阐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生动逼真,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并且结构严谨,文笔不凡,行文流畅,干净利落,显示了考生驾驭语言的功夫。
篇七: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密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识组成,浮华的世界仿佛越来越模糊这一点,太多的外人期望,众目已待,太多的众望所归充实进我们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太宽太大,如栖鸟飞过汪洋,使人言语起来陷入了犹豫,在夜阑时分清醒地想象,什么是你孩提时的憧憬和梦想,如今它们在你生命的哪个角落?
同样存在着人的空间里,我们不免发现古人的自我认识相当清醒。太多的文人骚客,仿佛除了写作与习画,其他的事顾及很少。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进仕,正是他人期望宦达的年代,而他却不顾暇这些,当后人抽丝剥茧地打开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产物发现,凄美与惊艳——这样令人惊讶的精神果实,惟独没有蒙翳。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但只是在无功利的同时,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走向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阴,寻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业家劳心劳神,政治家殚精竭虑,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源溯流,从自己认定的精神家园中打捞成功的鱼群,最终他会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将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整个大海。
【赏析】
该文分别选取了两组人物,他们面对别人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通过自我认识,有的坚守自我,有的“走向辉煌”,充分地证明了“自我认识”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主旨突出。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丰富。
篇八:请忙一些吧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很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溃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地忙着写文章。
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像。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NB023: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赏析】
本文以宝钗给宝玉所起的“富贵闲人”作为引子,由凤姐的忙,引出本文的主旨,可谓起笔不凡;加上论证中引述鲁迅、林语堂、周作人等材料,反映出作者知识面之广。
文章思路清晰。先用比较的方法,阐述民族危亡时,仁人志士要忙;接着深入一层,提出“天下太平了是否要忙”的问题。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注意观点的辩证性。在强调“要忙”的一面后,又给出“要忙得适度”的告诫。而文末的小结,完整了结构,展示出作者行文技巧的成熟。
文章在引用林、周的材料上略有小疵,虽瑕不掩瑜,但积累材料、运用材料的准确性还是应注意的。篇九:必须跨过这道坎
重重的,冷冷的,硬硬的,默无声息,但我分明感觉到了它对我的蔑视。
一道坎,横在我的眼前。
我原本以为这次确实是已经跨过了它,但一番得意地快马奔驰之后又沮丧地发现,它还在那儿。
莫非这竟是我今生难逃的宿命?窗外冰冷的月光,外面那棵老樟飒飒的叹息,都提醒着我刚刚梦中的又一次的落败。为什么每次都跨不过它?是不够坚强,还是缺少智慧?或许坚强本身就是智慧的孪生兄弟?难道一次次的徒劳的咀嚼苦恼的往事,就不能为我那原本并不是愚不可及的心魂带来些启迪和警示?难道一次次充满悔恨的假设之后的自我责怪,就不能让自己充满理性地撇开永不可重复的昨日,释却重负地笑对此刻?
必须跨过这道坎。否则,战前的任何一丝冠冕堂皇的自我说服,都将成为明天逃避的借口,都将成为此生永远的羞辱。
收拾残余,重整旗鼓,抖擞精神,鼓足勇气,凝神屏息。
冲--没有怒吼和呐喊,只有鲜血奔突在管壁上发出的嗤嗤的暗响;没有前番失败带来的惭愧和畏缩,只有必死的决心和信念。
冲,只有冲。如果说没有谁愿意忍受来自众人的流言蜚语,那么一个真正诚实认真生活的人又怎能忍受来自自己心底的冷嘲热讽呢?悟不到这一层倒也罢了,充其量只是没有开化的愚昧;悟到了,却不能义无反顾的做到,愚昧之外竟还要蒙受一个懦夫的罪名。
冲,冲!奔驰到它的面前。疾停。怒目,冷笑,用刀一般的目光将它的嘲笑劈退,将它的狂妄斩碎,逼出它隐藏在深处的懦弱和卑怯。
必须跨过这道坎--这是获得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跨不过,永远在阴暗的囚牢里叹息,永远忍受心魔的作践和奴役。跨过它,灵魂也就获得了新生,重新回到自由光明的人间。
活了这许多年,跨不过,也就不必非要苟活了。咬紧牙关,不再有任何迟疑。冲--
……
跨过这道坎,我感受到了两种深深的战栗。一向不可一世的它竟瑟瑟地发抖,向我发出了伴随着绝望的疯吼和哀吟;还有,从我的身体深处传出的,隐隐的,渐渐的,终竟轰轰然,如千里之外奔涌而来的狂涛巨澜,震颤着天地间的一切,冲溃了路途上所有的堤坝和壁垒。
啊!我终于跨过了这道坎--啊,不可言说的美!!
……
啊?远方的,那是什么?--另一道坎?!
坎,其实永远都在那里,因为它就是人的心灵的一种生命形式
篇十:秋天的树下
秋天的黄昏,一片落叶,便掀起人们的心情,搅动树下的一家四口。
女儿说:“情感是生活中至善至美的东西。”
儿子说:“情感中带有理智,才能使生活至善至美。”他们姐弟俩一个深沉地注视着飘落在地上的落叶,一个把头高高地仰起,好奇地看着树梢上零星的几片黄叶。
妈妈说:“情感常能创造奇迹!”
爸爸不赞同的眼神分明是说:“理智比情感更重要!”
接着他们都陷入了沉思。
只有秋风,轻轻地在他们头上徘徊,不知是要落注情感,还是支持理智。
爸爸说:“自古以来,就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训言,亲情纵然可贵,也不能以此判断事物的标准。”
女儿有点不满:“‘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如果说情感不分轻重,不分深浅,为什么它总让人欲舍不能?”
这个季节,是一个令人迷惑不已的季节。我欣赏“爸爸”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时也默许“女儿”的“问世间情为何物”。
想想远在北方的朋友的一封来信,他说他就站在大树下,秋天,也是秋天,他感觉一瞬间的功夫,秋天仿佛已从他指间绕过——他说,秋天是如此短暂!
而我,也站在大树下,同样是秋天,秋天的气息,飘洒在每个角落,纠结在每个人的心中——秋天好漫长,我说。
后来,我终于知道,他是北国的“郁达夫”,他眼中的秋天,是“北国的秋天”。而我在南方,在他而言是在享受一个漫长可爱的秋季,终究是距离,让感情生疏,让同一个秋天的天空下,一颗树走向两种不同的命运。
【赏析】
文章所写,与其说是一家四口的对话,莫如说是画的一幅别致的“速写”。“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秋叶为一家四口、南北友人的情感“调温”;不同的情感为相同的秋叶“调色”。秋叶如此,天下万物难道又不是这样?“郁达夫”的出现,他已不是“人”的姿态,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形象——读过《故都的秋》的人应有同感,顾城的诗煞尾,则有点睛之效。全文既明朗又含蓄,充满了诗情画意。
考生个性特点:多情善感,文笔清新秀美。
文化背景分析:课内外兼顾。
建议:对话场景的设置,是可借鉴的最直接的“亮点”。当然,从根本上说,还是积累——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
《美文摘抄加赏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1084.html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正因对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乡情结,那对家乡无尽的爱与亲近,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文《家乡落日》中曾这样说,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乡的落日,才能打动人的心灵——“那才是我的落日啊”。其实,并不是那一轮红日有何不同,而是家乡的落日承载了太多的思念与情感与我们的记忆。那一轮落日,照过枯藤老树昏鸦,照过小桥流水人家,照着的是记忆最深处一点一滴关于故土的热爱。
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美好。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叹息。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寓言,宋国有个富人家里的墙被雨淋坏了,儿子说:“不修好,会有人来偷。”邻人也是这样说,结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觉得儿子聪明而邻人可疑。这一则寓言也说明了感情上的亲疏影响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正误。同样一句话,为何儿子是聪明的而邻人则是可疑的?正是因为在感情上觉得儿子更为亲近,所以会觉得是为自己着想;而邻人的话呢,也许是近乎于一种诅咒。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风中跌倒不为风》,说的是小时候走路摔倒时奶奶总是责怪风,“怎么把我的乖孙子绊倒呢?”因为疼爱自己的孙子,所以总觉得孙子都是正确的,是风可恶。奶奶的慈祥善良,跃然纸上。这也说明,感情上的亲疏,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听来,是有所不同的。正是唐玄宗自创的《霓裳羽衣曲》,他从中听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们从中听到的是亡国之音。
因为对岳飞的喜爱,我们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因为对秦桧的恨,所以我们说“白铁无辜铸侫臣”。
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说:“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说出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善良而美好的感情来看这个世界吧。既然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坐看云舒云卷,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把无限放在掌心,把永恒在一瞬间收藏。
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赏析】
这篇满分作文饱含深情,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考生一泻无遗地倾吐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具有感人的力量。
文章题目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因为亲近,所以美好”这一观点。全文紧紧地围绕着“话题”旁征博引,撷英掇华,论据有力,力透纸背。从古代诗词到今人的美文,从寓言故事到历史事实,内容充实丰富,语言掷地有声。文章以“因为亲近,所以美好”收篇,照应文题,加深了文章的力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文采飞扬,比如,“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这样的整句在文中比比皆是,并且整散交错,错落有致;再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令人赏心悦目的排比句,使人读后,口吻生香,回味无穷。语言精美典雅使这篇考场作文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总之,这是一篇写得蕴涵深刻而又富有文采的佳作。
篇二:幻想的快乐
“坏蛋,站住,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扎着羊角辫的女孩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大声喝道。她没有美少女战士的变身制服,没有月亮宝杖,但她依然威风凛凛神气活现,一脸正义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突然她倒在床上,大呼:“女侠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然后小女孩又从床上爬起来教导“坏蛋”改邪归正……
这是小时候一个人的闹剧,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忘记深锁的铁门,忘记寂静的客厅,忘记窗外渐深的夜色,忘记咕咕叫的肚子,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全心全意。独生子女的孤独,深居高楼的寂寞,都因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幻想被排遣掉了。在幻想中,小女孩从不孤寂,她有月野兔和夜礼服假面,有奥特曼和阿童木,有小丸子和叮当猫,有雅典娜和星矢,她有一个热热闹闹的小世界。她可以一会儿扮皇帝,假装自己有胡须;她也可以一会儿披着枕巾和毛毯,幻想自己是倾国倾城的王妃。所有的幻想都给她带来无尽的乐趣,幻想是她快乐的源泉,给她一个热闹光鲜、真善美的世界,使她不必蜷缩在角落里,使她的瞳孔里没有阴影而是如星星一般闪着光芒。
幻想照亮了小女孩的童年,也陪伴她度过少年青年,她将永远保持幻想,她不会忘记当年那小小的快乐的身影,曾经乘着幻想号在宇宙里自由翱翔。
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到达高峰后就会有低谷,而想要顺利走过这些高高低低的之路,就只能心怀幻想之梦。
长大的小女孩有很多烦恼和不开心,经常会和生活中的不如意怄气。可幸好她还记得幻想,幻想有一双大手,拂去烦恼,变化出生活的糖果令她开怀。如果因为做数学题而烦躁苦恼,她就幻想自己站在如画的美景面前寻找一条可以登山的路,心情一好难题有时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体育考试不及格,她就幻想自己是打不死的圣斗士,爆发小宇宙冲过百米终点线,哪怕还是跑不快,她也会露出明媚的笑靥。只要幻想在,快乐就在,坚持下去的勇气也会在,她就会笑着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永不言败。
幻想的快乐,解除了现实的苦涩,把生活酿成了一坛好酒,值得每个人慢慢品味。
【赏析】
这篇以幻想的快乐为线索的散文,通过小时候一个人的闹剧画面,集中突出了关于快乐的主题。幻想照亮了小女孩的童年、长大的小女孩有很多烦恼和不开心等两个不同情景,看似很散,其实主题十分集中,可谓形散神聚。考生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在任何时候,幻想的快乐,解除了现实的苦涩,把生活酿成了一坛好酒,值得每个人慢慢品味。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结尾颇有点睛之妙。
篇三: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脚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中,时间越长越浓烈。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花开两岸,记忆永存。
篇四:且息且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人生的求知路上孜孜不殆,踽踽独行是美的。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初夏的午后在树阴里聆听蝉鸣,入夜于茵茵芳草里遥望碧天里的星星,也是美的。
人生路上,总是险滩连着波岸,深溪连着幽谷,寒窗的春帷外游弋着阳春里的风筝,行兵的巷道尽头是满园欲滴的青梅。有的人征服了险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崖;探得了瑰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着。他们在奔波里冲出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生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却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璨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适,听风饮露。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生命的细节,在驻足遐观里纪念流逝的时间,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过问红尘俗世,只在静坐修行中获得人格的圆满,生命的休憩。
故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注解。没有一种是尤其高尚,没有一种又尤其鄙俗。真正活出自我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了毕生的追求,获得了精神的完满。生无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汲汲于富贵的高老头一样死在最后一次对金币的攫取,而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与天庭与痛苦的不懈抗争中使精神永驻。生有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沉湎于安逸的“多余的人”一样死在颓散的床褥上,而如御风的列子,窥破了天地的厚道,乘六气之辨游弋于苍茫的宇宙。
生无所息,本身也是在生命意义里的一种慰息;生有所息,也是在愉悦祥和里对心灵的一种探求。在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路上,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屐印,叹赏过沿途的风景,他们擦身而过,互道一声好。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篇五:亲疏与认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了。果如其言。然而,富人觉得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老人偷的。可见感情的亲疏对人认识正误深浅密切相关,甚至是主宰。
认识是船,感情就是风,它可以把你吹到真理的彼央求,也可以把你掀翻到无底深渊;认识是土壤,感情就是太阳,它可以孕育出绿洲,也可以暴晒出撒哈拉沙漠;认识是河流,感情就是大地,河流能因山成曲折,亦可随地作纸平。
一方乡土育一方人。故乡作为一个人的起点,自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给你的人生烙下了印。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在童年的回忆中深深地植下了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邻里乡亲的一言一行,在你身上文不了故乡的风俗。在故乡亲情的摇篮里,人生观开始孕育。这人生观一旦进入了人的骨髓,就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哪怕遭遇了人生浮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学校里,老师成了人的第二父母。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他不只是解决“句读之不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传其道,解其惑。好的园丁种出鲜花,不好的园丁栽出野草。这也是老师之所以要“日参三思而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原因。
感情亲疏对人的认识的影响可谓甚矣。有的人于亲者,则听其言而信其行;于疏者,则听其言而观其行。
玫瑰虽美,然而带刺。感情无论亲疏都有其可取和不可取之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应有明辨其伪之智,而不为亲疏所左右。
有人听信亲朋之言而去追涨股票。其必成为套牢一族。因为他听从亲信之言,而缺乏自身的理智。试想,当一个事物别人都知其价值了,而你才后知,你还能享受其价值吗?
用心聆听,擦亮眼睛。不论亲疏,去伪存真。
【赏析】
本文作者擅长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第二自然段用整句把感情与认识的关系说得很透。得分:内容23分;表达24分;发展等级10分;扣分0分。共57分。
篇六:没有翅膀的飞翔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甲虫微笑着对我说:“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跹舞动。”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深远的骊歌。
“啊,你!”小甲虫尖锐的叫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拖着湿漉漉的双翼,睁开疲惫的眼睛——浅黄的粉翅不幸地覆在地上,我从一只毛毛虫变成一只小飞蛾,我笑了。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虽然好朋友小甲虫一直期待我成为一只最美丽的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但我无恨亦无悔,如果注定我只是一只小飞蛾,经历了茧里的痛苦与挣扎,我也早已脱了胎,换了骨,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可爱的飞蛾。
“每只鹰的尽头都是苍穹”,妈妈的目光中充满期待,“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坚强的翅膀,在天空中铺展你的辉煌”,轻风温柔地吹动我茸黄的毛,我听到燕语呢喃,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
“啊,你!”妈妈沉重的叹息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当然明白,我只是一只平凡的鸡,天空只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梦,而妈妈收养我这个孤儿,一心盼望我会是天空最骄傲的一只,对不起,妈妈,我只是一只鸡,所以蓝天不是我的选择,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我会在那里尽情地跑动,如一朵黄色的云掠过碧绿的天际,那里才是承载我快乐的天国,我不会把鹰的期望强锁上眉头,碾碎一个春花秋月的日子,在一片放逐理想的草原,我会和鹰一样快乐,妈妈,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幸福的鸡。
“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爸爸慈祥地凝视着我,“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洁白的羽翼,在天空中书写你高贵的美丽。”水珠轻轻地顺着我的羽毛淌下,我似乎听到雨打芭蕉,点滴着一些天荒地老的忧伤。
“啊,你!”爸爸失望的目光黯淡如被浇息的火炬,我天生有残疾,永远不能圆轻盈飞翔的梦想,我没有落泪,我想,有一些飞翔是不要翅膀的,有一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我依然洁白如玉,在水间漫步,有我的快乐在流淌,我会微笑着,祝福那些空中的同伴。天使的姿态,不如没有翅膀的飞翔更接近天堂,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赏析】
本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极具想象力,富有哲理性。选取飞蛾、鸡、天鹅作为陈述主体,分别面对他人(“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形象地阐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生动逼真,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并且结构严谨,文笔不凡,行文流畅,干净利落,显示了考生驾驭语言的功夫。
篇七: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密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识组成,浮华的世界仿佛越来越模糊这一点,太多的外人期望,众目已待,太多的众望所归充实进我们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太宽太大,如栖鸟飞过汪洋,使人言语起来陷入了犹豫,在夜阑时分清醒地想象,什么是你孩提时的憧憬和梦想,如今它们在你生命的哪个角落?
同样存在着人的空间里,我们不免发现古人的自我认识相当清醒。太多的文人骚客,仿佛除了写作与习画,其他的事顾及很少。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进仕,正是他人期望宦达的年代,而他却不顾暇这些,当后人抽丝剥茧地打开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产物发现,凄美与惊艳——这样令人惊讶的精神果实,惟独没有蒙翳。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但只是在无功利的同时,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走向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阴,寻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业家劳心劳神,政治家殚精竭虑,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源溯流,从自己认定的精神家园中打捞成功的鱼群,最终他会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将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整个大海。
【赏析】
该文分别选取了两组人物,他们面对别人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通过自我认识,有的坚守自我,有的“走向辉煌”,充分地证明了“自我认识”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主旨突出。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丰富。
篇八:请忙一些吧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很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溃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地忙着写文章。
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像。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NB023: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赏析】
本文以宝钗给宝玉所起的“富贵闲人”作为引子,由凤姐的忙,引出本文的主旨,可谓起笔不凡;加上论证中引述鲁迅、林语堂、周作人等材料,反映出作者知识面之广。
文章思路清晰。先用比较的方法,阐述民族危亡时,仁人志士要忙;接着深入一层,提出“天下太平了是否要忙”的问题。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注意观点的辩证性。在强调“要忙”的一面后,又给出“要忙得适度”的告诫。而文末的小结,完整了结构,展示出作者行文技巧的成熟。
文章在引用林、周的材料上略有小疵,虽瑕不掩瑜,但积累材料、运用材料的准确性还是应注意的。篇九:必须跨过这道坎
重重的,冷冷的,硬硬的,默无声息,但我分明感觉到了它对我的蔑视。
一道坎,横在我的眼前。
我原本以为这次确实是已经跨过了它,但一番得意地快马奔驰之后又沮丧地发现,它还在那儿。
莫非这竟是我今生难逃的宿命?窗外冰冷的月光,外面那棵老樟飒飒的叹息,都提醒着我刚刚梦中的又一次的落败。为什么每次都跨不过它?是不够坚强,还是缺少智慧?或许坚强本身就是智慧的孪生兄弟?难道一次次的徒劳的咀嚼苦恼的往事,就不能为我那原本并不是愚不可及的心魂带来些启迪和警示?难道一次次充满悔恨的假设之后的自我责怪,就不能让自己充满理性地撇开永不可重复的昨日,释却重负地笑对此刻?
必须跨过这道坎。否则,战前的任何一丝冠冕堂皇的自我说服,都将成为明天逃避的借口,都将成为此生永远的羞辱。
收拾残余,重整旗鼓,抖擞精神,鼓足勇气,凝神屏息。
冲--没有怒吼和呐喊,只有鲜血奔突在管壁上发出的嗤嗤的暗响;没有前番失败带来的惭愧和畏缩,只有必死的决心和信念。
冲,只有冲。如果说没有谁愿意忍受来自众人的流言蜚语,那么一个真正诚实认真生活的人又怎能忍受来自自己心底的冷嘲热讽呢?悟不到这一层倒也罢了,充其量只是没有开化的愚昧;悟到了,却不能义无反顾的做到,愚昧之外竟还要蒙受一个懦夫的罪名。
冲,冲!奔驰到它的面前。疾停。怒目,冷笑,用刀一般的目光将它的嘲笑劈退,将它的狂妄斩碎,逼出它隐藏在深处的懦弱和卑怯。
必须跨过这道坎--这是获得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跨不过,永远在阴暗的囚牢里叹息,永远忍受心魔的作践和奴役。跨过它,灵魂也就获得了新生,重新回到自由光明的人间。
活了这许多年,跨不过,也就不必非要苟活了。咬紧牙关,不再有任何迟疑。冲--
……
跨过这道坎,我感受到了两种深深的战栗。一向不可一世的它竟瑟瑟地发抖,向我发出了伴随着绝望的疯吼和哀吟;还有,从我的身体深处传出的,隐隐的,渐渐的,终竟轰轰然,如千里之外奔涌而来的狂涛巨澜,震颤着天地间的一切,冲溃了路途上所有的堤坝和壁垒。
啊!我终于跨过了这道坎--啊,不可言说的美!!
……
啊?远方的,那是什么?--另一道坎?!
坎,其实永远都在那里,因为它就是人的心灵的一种生命形式
篇十:秋天的树下
秋天的黄昏,一片落叶,便掀起人们的心情,搅动树下的一家四口。
女儿说:“情感是生活中至善至美的东西。”
儿子说:“情感中带有理智,才能使生活至善至美。”他们姐弟俩一个深沉地注视着飘落在地上的落叶,一个把头高高地仰起,好奇地看着树梢上零星的几片黄叶。
妈妈说:“情感常能创造奇迹!”
爸爸不赞同的眼神分明是说:“理智比情感更重要!”
接着他们都陷入了沉思。
只有秋风,轻轻地在他们头上徘徊,不知是要落注情感,还是支持理智。
爸爸说:“自古以来,就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训言,亲情纵然可贵,也不能以此判断事物的标准。”
女儿有点不满:“‘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如果说情感不分轻重,不分深浅,为什么它总让人欲舍不能?”
这个季节,是一个令人迷惑不已的季节。我欣赏“爸爸”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时也默许“女儿”的“问世间情为何物”。
想想远在北方的朋友的一封来信,他说他就站在大树下,秋天,也是秋天,他感觉一瞬间的功夫,秋天仿佛已从他指间绕过——他说,秋天是如此短暂!
而我,也站在大树下,同样是秋天,秋天的气息,飘洒在每个角落,纠结在每个人的心中——秋天好漫长,我说。
后来,我终于知道,他是北国的“郁达夫”,他眼中的秋天,是“北国的秋天”。而我在南方,在他而言是在享受一个漫长可爱的秋季,终究是距离,让感情生疏,让同一个秋天的天空下,一颗树走向两种不同的命运。
【赏析】
文章所写,与其说是一家四口的对话,莫如说是画的一幅别致的“速写”。“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秋叶为一家四口、南北友人的情感“调温”;不同的情感为相同的秋叶“调色”。秋叶如此,天下万物难道又不是这样?“郁达夫”的出现,他已不是“人”的姿态,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形象——读过《故都的秋》的人应有同感,顾城的诗煞尾,则有点睛之效。全文既明朗又含蓄,充满了诗情画意。
考生个性特点:多情善感,文笔清新秀美。
文化背景分析:课内外兼顾。
建议:对话场景的设置,是可借鉴的最直接的“亮点”。当然,从根本上说,还是积累——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美文摘抄加赏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1084.html
- 上一篇:300字美文摘抄赏析
- 下一篇:描写山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