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武夷山,一股清新扑面而来。这种清新,不是清新剂可比的,小草格外绿,这绿不是公园的草坪可比的。每棵树都形态各异,十分美丽。这种美丽,不是路上行道树的千篇一律,而是盘虬卧龙,具有一种野性的美,一种奔放自由的美。空气、小草、大树把我刚闯进这个世外桃源时的污浊洗濯一空,只剩下清新陪伴着我。花儿也不甘落后,虽然不多,但颜色各异,倒也为山添加了些许色彩。
2、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位置却在海拔两三千公尺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得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3、站在黄山脚下,凝神抬望,但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深邃,漫山红叶,织就了深秋的彩锦。静立半坡,倚在古老的松下,只觉自然造物博大,人是那样的低矮渺小。
4、再往里走,天山越来显得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
5、一个又一个山包接连起伏,深深的含纳了贵州的山的特色——延绵不断,不见边沿。被广阔的绿所覆盖的一座座山峰,逐个高了起来,在视野里,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渐渐的就被飘渺的云雾所囊括了,给我留下的,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6、循级而上,半山处停驻,见索道横跨山峦,悬空承载人往复来去,好一个穿云越谷的云谷索道!想像着,半空凌驾,在千米高空眺望山岭,不曾登临,心已慌跳。未及思想太多,轿厢忽的启动,心随之悠荡起来,厢内乘坐数十同行,一时都噤了声,再没了方才的谈笑,仿佛一开口便错失了美景。坐在一隅,紧贴玻璃窗,胆怯下望,那样快速的运行,瞬间掠过急缓的山坡,深邃的峡谷,多彩的秋色,苍翠的松林……淡淡的雾霭,缥缈的浮在山巅,恍如期许的梦幻,曾经真切的向往,而今就在眼前。
7、我们乘坐竹筏,飘流而下,忽然,我被石壁上的景色迷住了,这儿太神奇了,形态万千。有的如猛虎下山,只见它张大了嘴巴,怒吼一声,高昂着头,有的仿佛是蛟龙入海,气势庞大,活灵活现。还有这儿……仔细一数,一座山上就有九龙二虎呢,所以它才有了龙虎山之名。
8、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梁大山给予乡亲们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梁大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梁大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梁大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梁大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梁大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梁大山的睿智。
9、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10、随着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崂山山腰—这不能说是崂山,应该是仙境。崂山上面不是绿绿的树最多,而是石头最多,像毛毛虫的茧那样光滑,像足球那样圆,又像波浪一样凹凸不平。石头缝里都被绿色植物填满了,有的草绕在石头的腰间,像一条绿腰带。各种各样的石头跟旁边的“绿片片”结合,就像一块翡翠上镶了几块褐色的水晶。绿色植物和石头就像两个顽皮的孩子在赛跑一样,跑遍了整座山。
11、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12、清晨,我们泛着竹筏畅游漓江。一路上只见漓江两边有数不尽的奇峰异岭,它们一座座拔地而起,各自独立,形态万千。在朝阳的衬托下,有的犹如一个巨人,威武雄壮;有的犹如一只手掌,撑起整个天空;有的犹如一轮明月,在天空半隐半现;有的犹如一根巨棒,直插在天地间……
13、你看!那从山顶直泻而下的瀑布好似神奇灿烂的银河一般。这景观真是达到了恍惚缥缈,半似人间,半似仙宛的境界啊!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气雾霭经阳光透射,呈现出一片紫色烟雾,笼罩着香炉峰,犹如人间仙镜一般。这副天然形成的“水墨画”,比任何画都更富有诗情画意,更别居一番风味。
14、庐山冬日,宛如一个虚静、充满灵气的世界,明净淡雅如同水晶,神清气朗如真空,韵味无穷。冬日的庐山,其境、其景、其情、其韵堪称江南一绝。一场大雪,顿使她成为一个浩瀚无垠的白色海洋。原本的蟠蟠群峰、苍苍林木、峨峨楼台……全者变成娇嫩的白色“浪涛”。那白得晶、白得洁、白得纯的浪涛,如鹤如鹅般一群群在这浪涛中浮荡。
15、冽的山风,了无阻挡的轻拂,和着风的号子,漫山松林簌簌浅唱。雨状雾,雾状雨,行走间,就那样随风扑面,粘湿了面颊和衣衫。匆匆穿了山下早备的透明雨衣,才发现,崎岖的山路上,尽是五彩通透的形象。于是,不辨身影,寻了声音来感知彼此。清凉的雨滴,不时从松端落下,那是山借雨雾的别样招呼吗!恭候眺望迎客松、依依话别送客松、并肩齐眉连理松、清雅弹奏竖琴松……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成为山的形象,山的代言。站立松下留个影,松峁然无语,人的心中,却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16、九华山的山,山山相连,连绵起伏。山腰盘旋的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副山水画卷;粗旷的山峦,敦厚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万般风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及至山巅,风悠悠空谷来兮,雾濛濛深涧生烟,俯瞰云海波涛翻滚,远眺群山缭绕飘渺,胸中律动着回归的欢快,喧嚣的心灵荡漾着静雅的瑞端,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17、回到山下,我们回头看庐山,它已被笼罩在云雾里了,妈妈又教我一首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18、忽见前方奇峰异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仙女们秀颜上裹着轻纱,美极了,看得我都呆了!然而当我们的车终于靠近了她们时,却发现远不如刚才那么迷人,可见许多事情只有在一定距离时才是美的。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喜爱山的真实写照。山,在人们心中一直充满着诗情画意。宋代画家郭熙对山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无论是春夏秋冬,总然是美好的。青山如果加上绿水的点缀,便是远离烦嚣的另一处人间仙境。高山流水,如果伴有瑶琴知音,又该是怎样一种赛似神仙的生活?因为山的魅力,消极避世者总期待“种得春风二顷田,远离红尘万丈波”的生活,虽然只是纯美的想象,但它却承载者数千年无数名人墨客沉重的心灵寄托。
《描写山的优美段落》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1085.html
2、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位置却在海拔两三千公尺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得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3、站在黄山脚下,凝神抬望,但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深邃,漫山红叶,织就了深秋的彩锦。静立半坡,倚在古老的松下,只觉自然造物博大,人是那样的低矮渺小。
4、再往里走,天山越来显得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
5、一个又一个山包接连起伏,深深的含纳了贵州的山的特色——延绵不断,不见边沿。被广阔的绿所覆盖的一座座山峰,逐个高了起来,在视野里,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渐渐的就被飘渺的云雾所囊括了,给我留下的,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6、循级而上,半山处停驻,见索道横跨山峦,悬空承载人往复来去,好一个穿云越谷的云谷索道!想像着,半空凌驾,在千米高空眺望山岭,不曾登临,心已慌跳。未及思想太多,轿厢忽的启动,心随之悠荡起来,厢内乘坐数十同行,一时都噤了声,再没了方才的谈笑,仿佛一开口便错失了美景。坐在一隅,紧贴玻璃窗,胆怯下望,那样快速的运行,瞬间掠过急缓的山坡,深邃的峡谷,多彩的秋色,苍翠的松林……淡淡的雾霭,缥缈的浮在山巅,恍如期许的梦幻,曾经真切的向往,而今就在眼前。
7、我们乘坐竹筏,飘流而下,忽然,我被石壁上的景色迷住了,这儿太神奇了,形态万千。有的如猛虎下山,只见它张大了嘴巴,怒吼一声,高昂着头,有的仿佛是蛟龙入海,气势庞大,活灵活现。还有这儿……仔细一数,一座山上就有九龙二虎呢,所以它才有了龙虎山之名。
8、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梁大山给予乡亲们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梁大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梁大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梁大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梁大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梁大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梁大山的睿智。
9、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10、随着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崂山山腰—这不能说是崂山,应该是仙境。崂山上面不是绿绿的树最多,而是石头最多,像毛毛虫的茧那样光滑,像足球那样圆,又像波浪一样凹凸不平。石头缝里都被绿色植物填满了,有的草绕在石头的腰间,像一条绿腰带。各种各样的石头跟旁边的“绿片片”结合,就像一块翡翠上镶了几块褐色的水晶。绿色植物和石头就像两个顽皮的孩子在赛跑一样,跑遍了整座山。
11、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12、清晨,我们泛着竹筏畅游漓江。一路上只见漓江两边有数不尽的奇峰异岭,它们一座座拔地而起,各自独立,形态万千。在朝阳的衬托下,有的犹如一个巨人,威武雄壮;有的犹如一只手掌,撑起整个天空;有的犹如一轮明月,在天空半隐半现;有的犹如一根巨棒,直插在天地间……
13、你看!那从山顶直泻而下的瀑布好似神奇灿烂的银河一般。这景观真是达到了恍惚缥缈,半似人间,半似仙宛的境界啊!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气雾霭经阳光透射,呈现出一片紫色烟雾,笼罩着香炉峰,犹如人间仙镜一般。这副天然形成的“水墨画”,比任何画都更富有诗情画意,更别居一番风味。
14、庐山冬日,宛如一个虚静、充满灵气的世界,明净淡雅如同水晶,神清气朗如真空,韵味无穷。冬日的庐山,其境、其景、其情、其韵堪称江南一绝。一场大雪,顿使她成为一个浩瀚无垠的白色海洋。原本的蟠蟠群峰、苍苍林木、峨峨楼台……全者变成娇嫩的白色“浪涛”。那白得晶、白得洁、白得纯的浪涛,如鹤如鹅般一群群在这浪涛中浮荡。
15、冽的山风,了无阻挡的轻拂,和着风的号子,漫山松林簌簌浅唱。雨状雾,雾状雨,行走间,就那样随风扑面,粘湿了面颊和衣衫。匆匆穿了山下早备的透明雨衣,才发现,崎岖的山路上,尽是五彩通透的形象。于是,不辨身影,寻了声音来感知彼此。清凉的雨滴,不时从松端落下,那是山借雨雾的别样招呼吗!恭候眺望迎客松、依依话别送客松、并肩齐眉连理松、清雅弹奏竖琴松……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成为山的形象,山的代言。站立松下留个影,松峁然无语,人的心中,却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16、九华山的山,山山相连,连绵起伏。山腰盘旋的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副山水画卷;粗旷的山峦,敦厚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万般风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及至山巅,风悠悠空谷来兮,雾濛濛深涧生烟,俯瞰云海波涛翻滚,远眺群山缭绕飘渺,胸中律动着回归的欢快,喧嚣的心灵荡漾着静雅的瑞端,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17、回到山下,我们回头看庐山,它已被笼罩在云雾里了,妈妈又教我一首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18、忽见前方奇峰异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仙女们秀颜上裹着轻纱,美极了,看得我都呆了!然而当我们的车终于靠近了她们时,却发现远不如刚才那么迷人,可见许多事情只有在一定距离时才是美的。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喜爱山的真实写照。山,在人们心中一直充满着诗情画意。宋代画家郭熙对山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无论是春夏秋冬,总然是美好的。青山如果加上绿水的点缀,便是远离烦嚣的另一处人间仙境。高山流水,如果伴有瑶琴知音,又该是怎样一种赛似神仙的生活?因为山的魅力,消极避世者总期待“种得春风二顷田,远离红尘万丈波”的生活,虽然只是纯美的想象,但它却承载者数千年无数名人墨客沉重的心灵寄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描写山的优美段落》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1085.html
- 上一篇:美文摘抄加赏析
- 下一篇:高中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