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基层干部我心目中的群众观征文稿

时间:2019-05-21 23:37:3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基层干部我心目中的群众观征文稿

基层干部我心目中的群众观征文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朴实无华、耳熟能详的话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不仅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而且成为了我党干部的自觉实践,成为了党领导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观点的精神不过时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凸显,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不少领导干部一提到群众工作直摇头,连说“太难”。问他难在哪里,回答恐怕都是“群众不配合,群众不理解”,什么责任都推到群众身上。恐怕群众工作难,问题并不在群众,而是在于领导干部本身。实际上,在社会管理领域,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新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方法。实践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过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为一切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把群众路线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则等等充分灵活运用于新的实际,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比如,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共识?在各种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一些干部作风不实、行为失范的情况下,干部如何更好带领群众?如果不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

作为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群众观点的要求并不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就是手段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第三,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第四,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政治路线。

(一)、坚持“从群众中来”--正确认识和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使决策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群众利益。

首先,要有正确认识群众利益的自觉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形成。我们必须正视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在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实际利益。在作决策时,如果不能客观对待社会经济成份多样化的历史必然性,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体利益需求的差异性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能尽力满足不同社会主体的合理要求,就难以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难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工作就会陷入被动。

其次,要有及时发现群众需要的敏锐性。要改变过去“我提供什么,你享用什么”的领导方式,建立起“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你享用什么”的领导方式和服务模式。要善于发现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关心的事情、最需要的决策,及时化解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满足群众的现实要求;要从经常性地征询群众对现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了解群众的满意程度,调整决策思路,充实和完善决策内容,满足群众新的需求;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中,捕捉新的决策信息,以适度的超前决策,引导和开发群众潜在的需求。

再次,要有充分依靠群众民主决策的主动性。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工作中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交给群众讨论,请群众献计献策。同时,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新典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坚持“到群众中去”--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利益。

首先,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党委政府的有效服务结合起来,推动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在,民营经济已经或正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对民间资本,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当允许经营;凡是国有集体企业退出的领域,都应当鼓励进入;凡是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都应当同样给予民营企业,从而不断增加民营经济总量。

其次,把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与必要的行政配置结合起来,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毫无疑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市场发育还不成熟,人民群众对市场信息还不了解、对市场规则还不熟悉、对市场运作还不适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沿袭计划体制的办法管理经济,绝对行不通;同时,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配置,势必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通过双重力量的推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过去那种农户各自为战、东奔西投的混乱局面逐步向合理的产业分工转变。

再次,把鼓励竞争与扶贫济困结合起来,谋求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铁定法则。但对基础差、底子薄、交通闭塞、人才匮乏的贫困落后地区,对缺乏经营头脑、没有技术专长、缺少资金的下岗职工和农村困难户,党委和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逐步富裕起来,通过政策扶持、集中扶贫,送项目、传技术、帮资金、找出路,解决贫困地区和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三)、坚持“融入群众之中”--转换角色,恪尽职守,塑造忠实代表群众利益的决策者形象。

要使决策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策主体融入群众之中是必要前提。首先,必须正确把握角色。应当明确,党委和政府与群众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完全平等的。领导行为只不过是联结这种关系的手段。融入群众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传统的“领导”角色转变为彻底的“服务”角色。只有沉下身心去了解群众对决策的需求心理、对已出台决策的评价反映、对未来决策走向的企盼,才能与群众一起平等协商,沟通内心世界,进而实现决策的完善与创新。

其次,必须忠实履行职责。把决策真正变成人民群众用来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法宝。为此,一是要准确把握决策依据。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端正决策动机。是为谋求个人、小团体或某个组织利益而决策,还是为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决策,是判断是否真正走群众路线的分水岭。决不能利用执政优势,去干那些利己主义的决策行为。三是保证决策落实。再好的决策产品,不能到达人民群众手中,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实现“货”畅其流,一要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在决策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防止和杜绝“截流”现象;二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中介组织、群众组织等在决策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重构决策产品流通网络;三要建立决策产品阻滞的应急处理机制,防患于未然。

三、群众观点的传统不能丢

跨越了近百年的历史长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们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同时,党的理论和领导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欣欣向荣,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员干部作为时代的领头人,一些党员干部逐渐淡忘了党的群众观点,不懂得或不熟悉群众路线的原理和方法,不能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产生了脱离群众的现象。我们也,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问题上,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认识不清、处理不好的问题,已经丢掉或部分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甚至严重脱离群众。相对来讲,这些年轻领导干部对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还不那么熟悉,对于依靠群众的极端重要性体会得还不那么深刻,对于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行动上还不那么自觉。因此,要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再教育,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自觉行动。

无论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困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共产党员的身影,共产党员的奉献,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人民群众作为时代主体的地位、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变。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社会分化与重组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层次的升级,社会分工的细化,人民群众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在迅速发展,因而社会阶层、群体从过去的单一变得多样,特别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团体的出现、社会共识的滞后等,使得群众概念在不断发展延伸。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有必要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新时期的群众包括不同阶层,凡是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护祖国统一、遵纪守法的公民都属于群众范畴。第二、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见识与才干显着提高,政治鉴别力、参与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促使群众的构成结构发生显着变化。第三、随着党组织队伍的日益庞大,普通党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相对于更为广大的非党群众来说,他们是执政党党员,具有区别于一般百姓的政治身份;另一方面,与相对较少的党员领导干部相比,他们又属于群众。

在多元社会中,不同阶层间容易产生利益纠葛和问题。因此,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是转型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也变得更加广泛。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各种社会组织为执政党合理利用社会力量来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及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可能。当前,中国根本的决策规范是群众路线

四、应用群众观点要与时俱进

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一)新时期群众观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

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所在,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社会分化与重组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层次的升级,社会分工的细化,人民群众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在迅速发展,因而社会阶层、群体从过去的单一变得多样,特别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团体的出现、社会共识的滞后等,使得群众概念在不断发展延伸。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有必要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新时期的群众包括不同阶层,凡是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护祖国统一、遵纪守法的公民都属于群众范畴。第二、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见识与才干显着提高,政治鉴别力、参与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促使群众的构成结构发生显着变化。第三、随着党组织队伍的日益庞大,普通党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相对于更为广大的非党群众来说,他们是执政党党员,具有区别于一般百姓的政治身份;另一方面,与相对较少的党员领导干部相比,他们又属于群众。

在多元社会中,不同阶层间容易产生利益纠葛和问题。因此,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是转型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也变得更加广泛。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各种社会组织为执政党合理利用社会力量来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及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可能。当前,中国根本的决策规范是群众路线总书记告诫干部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群众、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他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也主要在农村。”“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古语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确保解决十二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来说,保持农村稳定是保持全国稳定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体上访事件增加,社会治安不好,其中固然有很多种原因,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总之,我们必须从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国家的政权基础,从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更大的气力做好工作。”

“以群众利益为首”是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也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特色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他又提出和论证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他说“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版)把这个战略思想归结为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因此他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尤其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在增强法治观念上下功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把实际情况和工作部署向群众讲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开展工作,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把群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针对从群众中来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在继续坚持完善传统的以民主、法制的为主要手段的基础上,切实畅通群众利益和诉求表达的渠道,解决群众问题。同时应高度重视信访、媒体、网络在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教育引导群众中的作用,注重发挥信息化通讯科技工具作用,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切实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在实处。要建立正常的信息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内容的及时与广泛,形成了一个信息透明、交流畅通,直接对话、平等沟通的网上社会。“网络通四海、网络达网民”,网络连接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切,都为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当家做主”提供了便利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喜、所忧、所怨、所盼;党委、政府利用网络可以最直接地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反应,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增进网民和干部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使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更为紧密。网络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

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创新。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发展的一种崭新方式。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我们相信,只要善待善引,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将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必将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群众工作信息化。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党一直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正通过全新的途径和方式--互联网络的渠道来补充实现,以实现更广泛的群众联系和“零距离”接触。截至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57亿,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反应和影响着当今社会。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信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内容的及时与广泛,形成了一个信息透明、交流畅通,直接对话、平等沟通的网上社会。党委、政府利用网络可以最直接地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反应,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增进网民和干部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使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更为紧密。继与网民在线交流后,温家宝总理也在网上直面网民、真情互动。温家宝首次和网民在线交流时就说:“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是联系群众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1月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强调,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网络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创新。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群众、发扬民主、推动发展的一种崭新方式。

第二篇:群众路线征文稿

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及时代要求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国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更是党永葆先进性和长期执政的生命线。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贯彻的好,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呈现出勃勃生机;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贯彻的不好,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停滞不前,甚至遭受重大损失。

一、 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做出的创新和重大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提出与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和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 新形势下“脱离群众危险”与党的执政考验

“脱离群众危险”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给全党同志敲响的警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是党对自身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态势的清醒认识,表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脱离群众”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损害群众利益现象

党的历代领导人一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但在实际生活中,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如在国有企业的改制、拆迁征地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屁股不是和群众坐在一起,而是和资本共舞,损害了一些工人、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权益,造成了他们的生活困难,结下了不少“民怨”,引发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

热衷于数字工程、形象工程,为了自己的政绩干一些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直接或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2、消极腐败现象。

在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多发高发的势头至今尚未遏止。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最容易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的激愤,因此腐败问题必然会对党的形象、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1、 作风不正现象

我们党具有优良的作风和传统,但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与这些优良作风和传统渐行渐远,党内生活庸俗化,官场风气不正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走不出“文山会海”,很少下基层调研,偶尔下去也是前呼后拥、走马看花、蜻蜓点水,看的是“盆景”,听的是“美言”,不深入了解群众真实的情况和要求;有的图享受、摆阔气,沉溺于各种应酬之中,送往迎来,杯觥交错,骄奢淫逸,铺张浪费,而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沾染庸俗习气,对上级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对群众盛气凌人、目中无人,甚至强迫命令。

4、能力不足现象。

新的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思路不对、方法不当、能力不足的问题时有暴露,不会做、做不好的问题突出。如在处理一些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中,有的认为“摆平就是水平”,不是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而是“用钱买太平”,治标不治本,掩盖矛盾,甚至“按了葫芦浮了瓢”,引发更多的矛盾;有的动不动就动用警力,采取强制手段,使矛盾激化,引发更大的冲突;有的不会做 思想工作,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正如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所说:“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

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三、 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为民、务实、清廉”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务实、清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为民,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目的。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务实,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式。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情。

清廉,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保障。清廉,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正确行使权力,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保持清廉,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是执政党,手中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必须服务于人民。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向人民群众学习;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教育引导群众前进; 群众利益无小事等基本观点。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学会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用群众的眼光去认识问题,置身于群众之中,把自己真正当成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带着感情去研究政策、制定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教育引导群众不断前进,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总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

论和新形势下的实践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篇:乡镇选调干部“把青春献给基层”征文稿

一年前的今天,我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打点好行装,作为新一届选调生来到了;一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提起笔,想好好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才感觉胸中千言却无处下笔。在基层工作一年了,我踏踏实实的做事,认认真真的做人,用青春和汗水换回经验、心得和惊喜,一句话,我庆幸自己来到了这里。

还记得第一次驱车百里沿着黄河大堤来到木李的时候,我的心情

多少有些纠结,这儿的偏远和闭塞超出我的预料,远离了城市的浮华和喧嚣,没有了车水马龙和灯红酒绿,只有一条望不到头的马路,烟尘漫漫,崎岖不平,静静地伸向远处,我告诉自己,这里就是我要扎根的地方。单位的领导在介绍过基本情况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基层的条件差,生活苦,任务重,正缺乏你们这样高学历、有朝气、能吃苦的年轻人,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这里的群众做一点事情。”领导的话,是希望,是鼓励,更是鞭策和要求。听完这些话,我释然了,当时我暗下决心,我要把自己的青春和学识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想当初刚考取选调生的时候,曾听很多人都说选调生就是下基层镀金,很少有能吃得了苦扎根基层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我就要用自己的行动驳斥这些错误的观点。在木李的这一年里,我吃过苦,流过汗,下过村,入过户,排解过纠纷,参加过换届,几乎跑遍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我很自豪,也很庆幸,这一年来我的收获是坐在城里的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永远得不到的,它将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层确实很清苦,也没有多少文化娱乐活动,有时工作忙几个月都不能回家。白天顶着烈日下村入户,躲在闷热的宿舍里写材料,晚上下班后人去楼空,我还要一个人忍受孤独与寂寞,只能与蚊虫为伴。可是生活的清贫和环境的艰苦却并没有让我感觉失落,“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不怕吃苦。我依然每天阳光满面的迎接黎明,精神抖擞的投入工作,因为我觉得基层的工作很重要,欲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基层之于国家就是地基之于大厦。而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这里的土地,这里的村庄,都是锻炼自身的熔炉和施展抱负的舞台。

我从不去羡慕留在城里的朋友们,他们有他们的欢乐,我有我的欢乐,下村时和能村民们一起聊一聊收成,能以一己之力为来访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看着他们露出笑容,我的心就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如今的我已经变得成熟,变得稳重,我在这里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有信心在基层的舞台上做出成绩,展现选调生的风采。

我是千千万万深入基层第一线的选调生队伍中的一员,我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他们扎根基层的缩影。谁说我们是来基层镀金的过客?谁说我们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正是我们这些看上去稚嫩的年轻人,怀着梦想,扎根基层,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把青春献给基层广大的土地。

人们都说选调生头上有一个光环,流光溢彩,将来一定官运亨通,而我说选调生的光环,并不代表我们与众不同,它是一代又一代选调生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所化,它让我们牢记自己的使命——用知识改变贫困,用青春建设基层。你们看一看,如今的我早已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飘飘然,经过一年的锻炼,我和那些奋斗在第一线的选调生同志们一样,完完全全融入了基层,一样的笑容质朴,一样的风尘满面,一样的精神抖擞,一样的斗志高昂。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凤凰涅槃的过程,需要浴火重生的决心,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需要接受洗礼的勇气,而在褪去稚气,褪去娇气之后,我们将重现金色。

山东籍贵州选调生同志的事迹让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的选调生的杰出代表。这位在海边长大的姑娘,远赴贵州山区,用青春和生命为选调生的旗帜上增添了一抹金色,这不正是当代选调生良好精神风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写照么?

基层是个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站在舞台中央的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此用自己的行动庄严宣誓:当代中国青年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是值得信赖的一代,我们要以王媛媛为榜样,到工农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牢记使命,勇于奉献,把青春献给基层,把知识献给基层,为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大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群众观

我心目中的群众观

我们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即为群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员同志,不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一天只会凌驾于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我们应该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事情。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正确的群众观。

人民群众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欲熏心,也不是为少数人谋福利。毛泽东同志说的很对,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是最根本的,谁也动摇不了。如果动摇了这一根基,人民是不会答应的,那我们的党就要走国民党误国的老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就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真理。其次,要相信依靠群众。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 1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来源好范 文网Wwww.bsmz.net)动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我们所干之事将会被群众唾弃。我们党将会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

这不是威言耸听。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引诱下,我们的一大批官员倒下了。他们陷于腐败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他们不以此为耻,反而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从建国以来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胡长清、李嘉廷,再到近几年的陈良宇、朱志刚……多得数不胜数,所做之事罄竹难书。近几天网上传出原贵阳巿长助理樊中黔被判死缓一事,专案组讲:一搜,搜出人民币600余万,欧元13万,美元10.3万,港币46万,18万购物卡。再搜,半屋子陈年茅台,一扎用旧报纸包好的20万,45根金条。三捜,三处房产内有5个保险柜,现金1297万,价值300万房产13套。——8千万党员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吸血鬼?不管是谁,总之当贪官们用公款大吃大喝时,却不知这是一顿“人肉大餐",喝的是百姓的血,吃的是百姓的肉!霓红灯下有血泪!

思想决定行动,正是这些党员的群众观偏离了轨道,才使他们走上了犯罪道路,误入了歧途,等到入了监狱,丢了性命,才如梦方醒,此时,悔之晚矣!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无

法弥补的。

与此相反的是,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涌现出一批真正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如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杨善洲……由此可见,一个人,内心是怎么想的,就会去怎么做。心中没有群众了,就会做出对不起群众的事情来。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我的工作职责。我也是一名党员,在这一点上,更应该以群众的利益为重,我们要有怎样的群众观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以教育好学生为己任。我们的手中握有几十名孩子未来前途的生杀大权。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父母含辛茹苦供孩子上学,就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家长信任我们,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啊!不努力工作怎么能行呢?也许,自己对工作的随意,就改变了孩子的命运,让一个本该成为栋梁的苗子毁了。这个责任我们担当不起,也无法向老百姓交代。我们应该让他们能走得更远,有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半途而废。我觉得,认认真真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我们就对得起群众了。不要求我们干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从工作中的一些小事,我们就应该时时考虑到群众的利益。这是主要的。当学生家长到学校中办实事,我们也应该热情、周到,不给家长脸色看,让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家长放心。

总之,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给老百姓最好的承诺。

第五篇:我心目中的群众观征文

我心目中的群众观征文

一、强化职责意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围绕中心、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做好“经济卫士”是党和国家赋予审计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尤其审计党员干部,要强化审计职责意识,自觉把履行责任与服务群众紧紧联系起来。一是深刻理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而展开,围绕中心,说到底就是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二是审计服务群众,关键是履行好职责,做好“经济卫士”,国家政策落实情况、惠农资金到位与否、干部履职如何、资金效益发挥等等审计履职情况,都与群众密切相关,做好做优做实审计职责,就是最大的群众工作。三是服务群众,关注基层,要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不是说走到基层了,找群众也谈话了,就代表群众工作到位了,这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审计岗位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从思想根源上关心群众,在方方面面自觉为民着想;其次要以维护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要从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监督,到涉农资金的监管,切实履行好审计职责,保证资金的安全、效益。

二、树立群众观念是审计工作的前提

树立群众观念,要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尊重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是审计工作的前提。一是审计工作中要做好审前调查,审前调查的结果决定着审计的重点,而审前调查的广泛性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法、树立群众观念,群众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审计工作的方向。二是审计计划的制定,要贯彻群众路线,群众普遍关心的也是审计工作应该关注的,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要点。

三、贯彻群众路线是审计工作的根本

永远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需要出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审计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贯彻民生优先方针是根本要求。一是审计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审计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离开了群众路线,审计工作就失去了法理依据,失去了保障。二是审计工作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人类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宗旨要求我们审计工作必须从人民需要出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把人民交给审计监督的职责履行好、把人民交给的审计监督任务完成好,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做好“经济卫士”。

四、维护群众利益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心里装着群众,高度重视基层,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工作更是如此。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依法审计,科学审计,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同时,要始终将审计工作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一是从人民需要出发,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工作的指南,群众

所想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如:群众关心教育,就要开展教育绩效审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群众关心医疗,就开展医疗专项资金审计,从医疗体制、政策落实入手,保障群众享有应有的医疗服务权力等。二是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审计工作成效如何,审计工作到位与否,群众最有发言权,“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就是这个道理,审计工作是否心里装着群众,是否做到维护群众利益,要倾听群众的意见。

五、做实群众工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关注基层,了解群众困难,听取群众诉求,帮助解决问题,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核心。说得多不如做得实,做好群众工作,贵在落实。在走访的群众中,反映较多的是,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落实到基层就变调了,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到位。比如,某部门为某村美化环境进行路边绿化,资金到位了,树也栽上了,然后就不管了,不久死去一半,村民看着心疼,没办法,不了解新树种习性,后期管理跟不上。因此把群众工作做实是关键、是核心。一是群众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工,审计工作要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去审计、去监督,不能说资金到位了,工作也开展了,就ok了,要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成效才是重点。二是群众工作贵在落实,落实贵在坚持。再好的政策,再优秀的建议如果不去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到头来是一场空,审计工作不能就审计而审计,要有后期的审计跟踪,注重落实。第三审计要注重借鉴,审计的对象不同,对待群众工作的思路也不尽相同,审计在履行审计职责的同时,要把群众工作好的经验、好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发挥审计的独特优势,做实群众工作。

本站小编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我心目中的群众观

我心目中的群众观

我心目中的群众观

为人民服务-我心目中的群众观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征文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干部我心目中的群众观征文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345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