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总结
生物安全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从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服务体系。2生物安全: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遗传工程体的安全性问题。
3基因工程:主要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种创造新生物并给予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过程就称为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
4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和创造新品种,加速繁育的目的。
5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是最早实现产业化的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有时也称微生物工程。6酶工程:酶工程就是把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7基因组学: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结构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8生物信息学: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开发各种软件,对急速增长的大量DNA和蛋白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储存提取加工和分析研究,以便鉴定新的基因、拼接测序片段、确定基因和蛋白质功能,最终了解生命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的本质
9转基因植物: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叫转基因植物。
10转基因动物: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把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或者是早期胚胎,并在受体染色体上稳定整合,使之经过各种发育途径得到能把外源目的基因传给子代的个体,即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
11微生物农药:指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制剂。传统微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除草剂和农用抗生素等。
12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的作用,改善作物养分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生长物质,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制剂。
13转基因食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某个生物体中,使其在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并最终可以被人类直接食用,或者可以作为生产食品的原料。这样的产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14转基因克隆:是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其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又超过了两种技术。它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动物,实现种质创新。15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指通过重组DNA技术研制的直接应用于植物上的微生物。
16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17转基因水生生物: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一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水生生物体内,使其遗传组成和遗传背景发生改变的水生生物及其带有该外源基因的后代,就叫转基因水生生物。
二、简答、列举与论述
1、1973年美国新罕布什州举行的Gordon会议
1975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Asilomar国际会议(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会议,标志着人类开始正式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
2、最早的转基因植物的时间、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时间、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植物是哪种等“之最”
最早的转基因植物的时间:1983年,转基因烟草
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时间:1980-1981人类创立了转基因动物技术,转基因小鼠获得成功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植物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3、世界转基因植物发展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转抗除草剂基因烟草问世。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
在这些转基因植物中,大部分与杂草和病虫的防治有关。按转基因植物的性状划分,抗除草剂的占71%,如抗除草剂的大豆(54%)、油菜(9%)、玉米(4%)和棉花(4%):抗虫转基因植物占28%,主要是抗虫玉米(24%)和抗虫棉(4%);抗虫兼抗除草剂占1%,
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玉米其次,棉花、油菜更少。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转基因作物有四种。转基因大豆首次占全球9000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的3/4,转基因棉花占全球330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的近半,转基因玉米超过全球1.58亿公顷玉米种植面积的1/4,转基因油菜超过全球3100万公顷油菜种植面积的1/5。
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美国面积最大,我国在201*年的统计数据中,位列第六。4转基因植物的主要类群以及重要的基因
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2)抗虫转基因植物3)抗病转基因植物4)抗环境胁迫的转基因植物5)植物发育调节基因工程6)医药领域中的转基因植物
抗虫转基因:Bt杀虫蛋白基因、动物产生的昆虫毒素基因(蝎昆虫毒素\\蜘蛛毒素)、植物来源的各种抗虫基因(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抗病毒基因:衣壳蛋白基因
抗细菌转基因:杀菌肽基因、溶菌酶基因
抗真菌转基因: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核糖体灭活蛋白基因(RIP)5转基因植物在生态方面的潜在风险
1)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成为杂草2)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流对近缘物种的潜在威胁3)抗虫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潜在风险4)抗病毒转基因作物带来的潜在风险5)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其他方面产生潜在风险6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答:1)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畜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2)动物抗病育种
3)生产药用蛋白4)生产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5)建立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6)其他
7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供体动物及受体动物的特征及健康检查;2)转基因的构件的安全性评价;3)转基因动物释放的安全性评估;4)临床的安全性评价;5)重视受体与病原共进化的问题。8常见动植物外源基因转化方法
动物常用方法: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法
植物常用方法:基因枪轰击、农杆菌介导、花粉管导入9论述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反对方:可能对人体有害;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支持者: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的一道曙光;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势不可挡。
转基因食品不比正常食品危险(消化水解,毒素问题,过敏源问题)转基因技术可能使食物更加绿色改良品种,增加食品营养成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正确认识:利用转基因技术得到的食品,并不比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的风险性大。产品的安全性并不决定于该产品来自于何种技术,而决定于最终产品的特性:做到“零风险”和100%的安全是不现实的,关键要对产品有严格的评价监管措施,并付诸实施。10
11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标准
Ⅰ、Ⅱ、Ⅲ、Ⅳ四个安全等级
1)安全等级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2)安全等级Ⅱ: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低度危险。3)安全等级Ⅲ: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中度危险。4)安全等级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高度危险12生物技术有哪些主要内容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组计划引起的新兴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13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有哪些
1)物理控制措施2)化学控制措施3)生物控制措施4)环境控制措施5)规模控制措施14受体生物安全的安全等级Ⅰ、Ⅱ、Ⅲ、Ⅳ
1)安全等级Ⅰ的受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未曾发生过不良影响;或者是演化成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极小;或者是存活期短,实验结束后在自然环境能够中存活的可能性极小。2)安全等级Ⅱ的受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低度危险,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的受体。3)安全等级Ⅲ的受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中度危险,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可以避免其危害的受体。4)安全等级Ⅳ的受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高度危险,而且还没有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来避免其在封闭措施之外发生危害。
15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答:1)安全类型1:增加受体的安全性的基因操作;2)安全类型2:对受体生物的安全性没有影响的基因操作;3)安全类型3:降低受体生物的安全性的基因操作
16列举出两个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的例子并做详细说明
细菌微生物杀虫剂的典型代表就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土壤中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都有分布,其主要杀虫作用是在芽孢形成的过程中产生杀虫晶体蛋白,也就是δ内毒素.敏感昆虫吞食后在肠道的碱性条件下,读蛋白溶解和被激活,导致昆虫感染并逐渐死亡.一种BT通常只对一种或几种目标昆虫起作用.BT菌株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同菌株产生不同的杀冲蛋白晶体,分别对不容的有害昆虫具有高的毒力,目前已经发现BT杀虫蛋白有70多种。自从1938年BT产品在法国问世以来,各国生产的BT商品制剂已经有200多种,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果树蔬菜的害虫防治上,BT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发展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范围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白僵菌。半知菌亚门,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的真菌。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可在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不断产生白僵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白僵菌是研制历史较早,普及面积大,应用比较广的一种真菌杀虫剂。它分布广、寄主多,使害虫生病的能力强。像大豆食心虫、甘蔗象鼻虫等200
多种害虫,一旦遇到了白僵菌,不到二三天就会一命呜呼。效果非常好,主要就是它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对很多的害虫都有伤害性。白僵菌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两种,靠孢子接触虫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分泌几丁质酶溶解虫体,然后通过孢子产生的牙管伸入虫体内,然后再分泌出毒素杀死害虫。虫体早期呈粉红色,放大镜下可以看到色斑,温度湿度合适的话,3-4天虫体僵硬,整个虫体就布满乳白色绒毛。17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划分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18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1)受体生物安全的安全等级2)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3)遗传工程体的安全等级4)遗传工程产品的安全等级19多莉诞生的意义和过程
意义:1)多莉的诞生证明高度分化成熟的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仍具有全能性。2)成功地找到了供体核与受体卵细胞质更加相容的方法
过程:①从一只六岁雌性的芬兰多塞特(FinnDorset)白面绵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换言之,多莉有三个母亲:它的“基因母亲”是芬兰多塞特白面母绵羊(A);科学家取这头绵羊的乳腺细胞,将其细胞核移植到第二个“借卵母亲”一个剔除细胞核的苏格兰黑脸羊(B)的卵子中,使之融合、分裂、发育成胚胎;然后移植到第三头羊(C)“代孕母亲”子宫内发育形成多莉。
扩展阅读: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河北省卫生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特别是7月8日全国和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更好的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制度和规定,经站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以窦桂荣同志为主任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副主任三名:朱凤超、陈彦青、尹和平,委员六名:葛俊国、王冲、王晓松、郭立新、郑立、霍建国。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各种管理制度和保卫制度。
二、落实制度,措施到位
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制度、无菌室操作制度、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保卫制度、实验室意外污染事故的处理制度、菌毒种保存管理制度、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和废弃物处理制度等各种生物安全相关制度。
三、检验考核,及时整改
7月26日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本单位和辖区站进行了一次自查和检查。自查和检查后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措施(自查表和检查内容表附后)。通过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生物安全工作得到了逐步的改善。
四、搞好培训,提高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认识的转变,按照站领导的要求,5月13日-16日举办了以生物安全管理、食物中毒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由各县站检验人员参加的学习班,窦站长就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生物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提高了全市检验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意识,转变了观念,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月份,我们计划就生物安全问题举行一次有各市县区检验科长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已做了计划,领导已批准待办。
五、实施制度,规范管理
制菌毒株和剧毒化学品保存管理制,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保存保管工作,做好登记,设有专用保存设施,双人双锁保管,并制定了严密的批准、使用程序,做好登记记录。
六、强化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为防止实验污染事故发生,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对实验室污染及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了操作细则,并严格按操作细则规范操作,以防止因废弃物处理不当发生染污事故。一旦发生,严格按处理规定去做。
存在问题:
一、菌株保存制度不完善。二、虽然领导做了很大努力和倾斜力度,因经济基础问题,空发公共卫生事件采样器材和讲信用断试剂只能基本做到,希望上级领导多多反映,争取政策上的支持。
三、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应进一步完善。
衡水市卫生防疫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生物安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生物安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生物安全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6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