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

时间:2019-05-27 20:03: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

《大江保卫战》一课磨课总结

莘县明天小学樊学雄

孙晓婧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

1

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听了陈新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感受颇多:感受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陈老师的自学自悟的课堂形式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的一问一答,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自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加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不动笔墨不读书”,加批注,需要学生深入地读书,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自身情感的投入。这一部分,陈老师给的时间十分充分,学生在讨论交流学习的收获,谈自己的感受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切实有效的自学交流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机会,从而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有的放矢。

2

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大江保卫战》一课,陈新英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生动的影片画面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学机智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老师从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心感悟,真心对话。感受三: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引进生活促感悟。在文本学习中,师生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感人事迹,丰富“铮铮铁汉”的形象,更深刻地震撼心灵,体悟文本;一是伸向生活巧迁移。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导语,却由老师在引导学生巩固课文之后,又不露痕迹地引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此迁移,扎实有效而令人深感巧妙。感受四:由读向写辐射,在互动中实现读写迁移。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在学生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铁汉”们倾吐心声,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促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一点小小的建议(也许有点苛求完美):

3

如果在播放《为了谁》歌曲的同时,能配以MTV真实可感的抢险画面,也许会让学生情动泪流,出现学生的真实情感“喷发”的场面,受到更为刻骨铭心的熏陶。

4

《大江保卫战》一课磨课总结

莘县明天小学樊学雄

孙晓婧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

1

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听了陈新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感受颇多:感受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陈老师的自学自悟的课堂形式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的一问一答,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自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加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不动笔墨不读书”,加批注,需要学生深入地读书,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自身情感的投入。这一部分,陈老师给的时间十分充分,学生在讨论交流学习的收获,谈自己的感受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切实有效的自学交流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机会,从而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有的放矢。

2

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大江保卫战》一课,陈新英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生动的影片画面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学机智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老师从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心感悟,真心对话。感受三: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引进生活促感悟。在文本学习中,师生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感人事迹,丰富“铮铮铁汉”的形象,更深刻地震撼心灵,体悟文本;一是伸向生活巧迁移。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导语,却由老师在引导学生巩固课文之后,又不露痕迹地引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此迁移,扎实有效而令人深感巧妙。感受四:由读向写辐射,在互动中实现读写迁移。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在学生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铁汉”们倾吐心声,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促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一点小小的建议(也许有点苛求完美):

3

如果在播放《为了谁》歌曲的同时,能配以MTV真实可感的抢险画面,也许会让学生情动泪流,出现学生的真实情感“喷发”的场面,受到更为刻骨铭心的熏陶。

4

《大江保卫战》一课磨课总结

莘县明天小学樊学雄

孙晓婧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

1

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听了陈新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感受颇多:感受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陈老师的自学自悟的课堂形式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的一问一答,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自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加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不动笔墨不读书”,加批注,需要学生深入地读书,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自身情感的投入。这一部分,陈老师给的时间十分充分,学生在讨论交流学习的收获,谈自己的感受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切实有效的自学交流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机会,从而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有的放矢。

2

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大江保卫战》一课,陈新英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生动的影片画面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学机智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老师从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心感悟,真心对话。感受三: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引进生活促感悟。在文本学习中,师生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感人事迹,丰富“铮铮铁汉”的形象,更深刻地震撼心灵,体悟文本;一是伸向生活巧迁移。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导语,却由老师在引导学生巩固课文之后,又不露痕迹地引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此迁移,扎实有效而令人深感巧妙。感受四:由读向写辐射,在互动中实现读写迁移。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在学生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铁汉”们倾吐心声,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促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一点小小的建议(也许有点苛求完美):

3

如果在播放《为了谁》歌曲的同时,能配以MTV真实可感的抢险画面,也许会让学生情动泪流,出现学生的真实情感“喷发”的场面,受到更为刻骨铭心的熏陶。

4

《大江保卫战》一课磨课总结

莘县明天小学樊学雄

孙晓婧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

1

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听了陈新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感受颇多:感受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陈老师的自学自悟的课堂形式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的一问一答,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自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加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不动笔墨不读书”,加批注,需要学生深入地读书,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自身情感的投入。这一部分,陈老师给的时间十分充分,学生在讨论交流学习的收获,谈自己的感受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切实有效的自学交流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机会,从而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有的放矢。

2

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大江保卫战》一课,陈新英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生动的影片画面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学机智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老师从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心感悟,真心对话。感受三: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引进生活促感悟。在文本学习中,师生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感人事迹,丰富“铮铮铁汉”的形象,更深刻地震撼心灵,体悟文本;一是伸向生活巧迁移。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导语,却由老师在引导学生巩固课文之后,又不露痕迹地引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此迁移,扎实有效而令人深感巧妙。感受四:由读向写辐射,在互动中实现读写迁移。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在学生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铁汉”们倾吐心声,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促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一点小小的建议(也许有点苛求完美):

3

如果在播放《为了谁》歌曲的同时,能配以MTV真实可感的抢险画面,也许会让学生情动泪流,出现学生的真实情感“喷发”的场面,受到更为刻骨铭心的熏陶。

4

扩展阅读:新建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磨课让我成长

金秋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沐浴着惬意的秋风,欣赏着飘落的黄叶,我常常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静静地回首着充满诸多艰辛与挑战的研修之路。这次研修,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群组磨课。我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真是受益匪浅,永生难忘。一、磨课让我学会了深思熟虑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章的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识字、阅读或写作的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磨课让我学会了课堂观察

以前,我听公开课或教研课,总是很随意,而且喜欢面面俱到,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可以带着自制的观课工具进入课堂,设立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观察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三、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

磨课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需要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和九九归一的小组凝聚力。拿我们小组来说吧,我们组内所有成员,因为不在同一个学校,所以我们建立QQ群,为了保证整个磨课计划任务有序进行和有效传达,我们有正式的观课备会、观课分工会、课后评议会。每天,我都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四、磨课让我学会了美丽转身

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课堂导语上有所创新,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师生活动上有所侧重,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磨课,让我关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不再拘泥于完成“教课文”的教学任务,让我更加从容、优雅地朝着“教语文”的方向转身,再转身。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语文磨课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语文磨课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7582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