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总结

时间:2019-05-27 23:51:5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总结

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总结

--徐忠华

在本学期的历史课堂中,特别是在初二年级的历史课堂中,我利用本学期所学习的历史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战争时,学生们学习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为了取得胜利,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无数人感动并为之流泪。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具体是我们在学习“台儿庄”战役时,让学生认真领略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并从中爱到了深刻的教育,也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按照日军的作战计划,三个月拿下中国。但这个计划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深入中国,计划永久的破产了。并在侵略的过程中,遭到中国人民和军队的英勇抵抗。下面说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台儿庄战役的简单经过吧。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3月战役开始后,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备战近20天。日军投入约40000人,配有坦克,山炮,野炮和重炮,还有飞机参战。3月24日,日军向台儿庄猛扑,中国军队英勇还击,双方

展开拉锯战,但日军始终未能全部占领台儿庄。4月7日,日本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围歼,日军两个最精锐的师团被歼灭。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在抗日战争的斗争中,不怕牺牲,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可以拿自己的生命去拼搏,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从中显示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习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屠杀中国平民达30多万人,增加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时也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无数人民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深深的懂得,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要加倍的珍惜今天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好好努力学习,准备报效我们的祖国。

201*年12月23日

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计划

--徐忠华

在教学工作中,我所教的初中历史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本学期中,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如下:

1.在历史课堂中,尽量利用教材中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人生的正面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2.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先在认真研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特别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加以添加,并在课堂中讲授给学生听。

3.利用教材中的历史英雄人物,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4.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特别是近代历史上的条约的签订和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并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为国家的强大和富强努力学习。

本学期我将按上述计划在历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年12月23日

扩展阅读: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仁怀市火石岗中学冯文飞

历史课是围绕一定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特别是当前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与考核趋向于一种开放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对中学生运用知识来认识和分析社会价值取向或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历史课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界结果,更应注重德育教育的过程---价值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的价值渗透可归纳为:

一、历史政治融合法

历史政治融合法即以历史人物、事件为例阐述历史的价值观点,这是人文科学综合性特点决定的。历史课的价值内核侧重于规范学生的价值趋向。而历史课的价值内核侧重于提供价值选择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课和历史课的价值内核总是围绕价值观而设置的,明显体现历史课和历史课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侧重于“意识客体价值”(包括意识结构价值、意识形态价值等重要内容)的培养。从整个初中历史教材体系来看,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价值认识---价值选择---价值取向,培育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才。所以说,历史教材的编制为政治历史融合法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具体表现在:

1、历史人物的人格对事业的影响论述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人格塑造的意义,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历史的管理事例(包括治军、治吏、法令等)论述规范社会、个人行为的必要性,使学生对自己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3、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阐述,渗透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反复的选择中,把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统一,最终实现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二、实践锻炼法

“实践就是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确立认识、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价值内涵在于鼓励学生装的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对自我意识进行评价。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方位化,常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所达到的程度,为“全面促进学生成才”和“因材施教”提供更多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价值择取趋向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价值就是以预测为前提,以评价为动因,在批判中实现的。”对于同一个开放性试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必定会有观点的分歧,即价值趋向的分歧。这样,教师就要以一定的价值原则为指导,通过民主讨论方式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互相争议中确立最佳的价值选择。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来确立价值的最终渗透。如通常所说的“理不辩不明”。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装主动性,使素质教育的价值渗透更趋向一种公开化、民主化、自主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特征。

实践锻炼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多种价值认识和选择的前提下进行价值确立,是以学生自主性为基础而进行的自我意识活动,明显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爱生意识。

三、教师人格熏陶法

历史素质是历史教师首要的基本素质,决定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态度。中学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决定历史课教师首先应具备为社会最高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和素养。具体地说,教师的个人脾气性与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总和既教师道德人格,也是教师一定价值的沉淀。事实上,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的价值魅力更有利于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价值渗透。表现在:

第一,教师人格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价值渗透,使学生加快对某种价值的选择。教师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选择得以确认。

第二,教师人格有利于教育学生价值选择。“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运用历史人物教育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时,教师的表率对有强烈模仿性的中学生更具有感染力,使教师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潜移默化于学生的价值选择中去。

第三,教师人格有利于确立教师的威信,升华教师的道德人格,增强学生价值选择的确定性。教师的威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无穷的精神感染力,也是学生对教师尊重的依据。在某个程度上,学生为获取社会、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常主动确定教师所渗透的或具有的价值标准。

教师人格熏陶法强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项长期而又职业化的过程,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从上述三种方法来看,其实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从课堂的内涵和外延上阐述的。历史政治融合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价值渗透过程,实践锻炼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表现价值渗透过程,教师人格法则是补充手段,是联接教师进行价值渗透和学生接受价值渗透的桥梁,使整个价值渗透活动在一系列的表率引导活动中顺利完成。但是,在进行价值渗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概括分析能力、文科的综合素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素质改革的趋势为教师队伍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11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