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安区农业局201*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
朝安区农业局201*年农产品食品安全
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果,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今年来,我们以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为重点,认真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主的各项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全年没有发生农产品食品安全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们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树立“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意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抓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保留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朝安区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下设办事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朝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有关重大行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我们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采用宣传标语、有线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
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普及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知识,据统计,全年共悬挂宣传标语100多条,开播有线电视25次,发放宣传资料201*多份,积极营造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做好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把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品整治工作作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落实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事关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我们成立了“瘦肉精”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畜牧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畜牧局和区动物防疫检疫所相关人员组成,具体指导协调全区“瘦肉精”监管工作。三是注重宣传,积极引导。我们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国家禁用药品目录、限用兽药等,加大和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对人体的危害,宣传打击“瘦肉精”等违禁物品的政策法规,全年向各基层发放《告广大养殖场(户)严禁使用“瘦肉精”书》700多份,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和强
大的整治声势。四是制订方案,扎实推进。为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力度,提高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制订了《朝安区201*年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方案》,明确监管目标、重点环节和措施步骤,使这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五是调查摸底,掌握情况。我们对基层辖区内的生猪饲养场(户)、饲料和兽药经营点开展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生猪饲养场(户)、饲料和兽药经营点基本情况,为推进“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奠定基础。六是签定责任书和承诺书,落实整治责任。我们在与市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签订“瘦肉精”监管责任书的基础上,将监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与基层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签订“瘦肉精”监管责任书,同时,要求基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生猪养殖场(户)和辖区内饲料、兽药经营点签定承诺书,以此增强生猪养殖(场)户和饲料、兽药经营点自律意识,提高诚信水平,确保在养殖、销售和屠宰等环节不使用“瘦肉精”。七是严把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我们积极推进产地检疫工作,规范场地检疫证明签发行为;加强屠宰环节检疫查验,增加“瘦肉精”抽检频次,严格执行宰前、宰中、宰后检疫“三同时”制度,严禁病害生猪产品出场。建立“瘦肉精”生猪黑名单档案,严格禁止疑似“瘦肉精”阳性养殖场(户)生猪再次进厂屠宰,对确定为“瘦肉精”阳性猪只及产品,坚决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把好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关
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完善动物卫生监督规章制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在元旦、春节、中秋和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饲养场、中转站和大型超市等场所进行巡查检疫。今年来累计出动800多人次,检查牲畜12万头、禽80万只。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我们落实区动监所5名技术骨干,带领25名驻厂检疫人员进驻生猪屠宰厂开展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今年来,共检疫进厂生猪28万头,检疫率100%;发现病死猪只126头,切除猪只病变组织1.18万公斤,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积极推进兽药GSP工作
为切实推进我区兽药GSP工作,我们一是建立完善领导工作机构,成立区兽药GSP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畜牧局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区畜牧局和区动监所相关人员组成,具体指导协调全区兽药GSP实施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制订了《朝安区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和保障措施等,为推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宣传动员发动,我们于201*年1月18日和6月22日召开了两次全区性兽药GSP宣传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包括基层单位负责兽药管理的人员,兽药经营单位负责人等,会上,我们将《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实施兽药GSP
告知书》和兽药GS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申报材料目录等宣传资料发给每一个兽药经营者,每一个经营者都按要求签署了《实施兽药GSP告知书签收回执》。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动员,使兽药管理相对人熟悉GSP基本内容,理解、支持并配合做好兽药GSP工作。四是签订责任书。我们通过与市有关部门和兽药经营者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完成兽药GSP工作任务。五是是建立兽药GSP检查员队伍。目前,我区已经组织15名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全省兽药GSP检查员培训,经考试合格,成为兽药GSP检查验收的专职人员。至目前,我区已有14家经营单位通过兽药GSP认证,占全部单位的90%,取得兽药合法经营资质。
(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我们今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次,对全区兽药经营点进行检查,重点是查处是否有质量问题的以及无批号、无生产日期和无说明的假冒伪劣兽药,检查中没有发现非法制售假劣兽药的行为。此外,为进一步做好节日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节日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我们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和要求,成立农业局食品安全生产检查组,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检查有效地排除了安全隐患。
四、201*年工作计划
我们将按照上级关于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
剂行动的要求及其它有关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工作部署,认真分析薄弱之处,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基层群众和农药(兽药)经营点、养殖户等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督促农药(兽药)经营点、养殖户等建立健全进销货台帐和免疫记录等,不断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三是实施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严厉查处滥用、制售使用违规食品添加剂行为。
朝安区农业局二一一年十二月
扩展阅读:农业局工作计划总结
泸西县农业局关于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
工作计划的报告
中共泸西县委、县人民政府:
2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围绕部门职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调动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力量,确立了“稳定粮食,做强水果,做大蔬菜,提升特色,完善农业基础”的工作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科学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强化创新服务意识。通过系统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正视灾情,知难而上,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年以来,虽然我县农业持续遭受冰雹、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过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完成农作物总播
种面积824333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3248亩,预计实现粮食总产14663.5万公斤,完成州下任务14000万公斤的104.7%(因受干旱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小春粮食减产980.8万公斤);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3.224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州下任务11.766亿元的112.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88元(同比增长14%),完成州下计划2635元的113.4%;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8605万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州下任务217672万元的100.4%;农机总动力达33.215万千瓦,完成州下33.2万千瓦的100.05%;实现冬季农业开发面积29.796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1.7%;完成农产品“三品”认证3个,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实现水产品产量4010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00.25%;实现水果产量6.5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01.6%;农村劳动力转移26176人,完成州下6500人的402.7%。
(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1、勇于创新,建设现代蔬菜基地
201*年,全县计划完成商品蔬菜种植7.5万亩次,上市商品量15万吨,实现农民卖菜收入7500万元。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局成立了蔬菜站,进一步完善和加快蔬菜产业的服务机构建设,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蔬菜产业培植地位,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完成蔬菜种植7.52万亩(次),完成计划任务的100.27%,上市商品量16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
106.67%,农民卖菜收入752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0.27%。全年计划完成1.5万亩(次)的订单生产任务,实际完成2.2万亩(次)订单生产任务,完成计划的147%。全年计划发展无公害蔬菜3.5万亩(次),实际完成3.7万亩(次),完成计划的106%。其中:大春种植商品蔬菜5.1万亩(次),上市商品量11万吨,实现农民卖菜收入5100万元,完成1.5万亩(次)订单,发展无公害蔬菜2.2万亩(次)。小春种植商品蔬菜2.42万亩(次),上市商品量5万吨,实现农民卖菜收入2420万元,完成蔬菜生产订单70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1.5万亩(次)。建立一个千亩商品蔬菜示范基地,蔬菜样板种植5830亩,在设施农业大棚的建设中,计划建大棚3780亩,其中钢架大棚1000亩,竹子大棚2780亩。
2、因势利导,打造优质梨产业
结合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实施,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按照“三线三片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苗木、农药、化肥、农膜等必要物资,201*年,完成水旱种植面积3600亩,其中:舞街镇山林1000亩,中枢固白1000亩,白水镇500亩,金马镇500亩,布德龙片区黄果基地600亩。全县水果面积累计达11万亩,其中:优质梨面积6万亩,优质桃面积3万亩,其他水果面积2万亩。挂果面积6.5万亩,水果总产量2.59万吨(高原梨8700吨、油桃3500吨、大杏子1200吨、早熟水蜜桃1500吨、中晚熟水蜜桃3000吨、其他水果果品8000
吨),产值达7770万元。
优质梨挂果面积4万亩,高原梨产量8700吨,产值达3045万元。具体是:早酥1000吨;早白蜜1000吨;满天红400吨;丰水、新世纪等产量800吨;金花201*吨;雪花3500吨。
指导舞街水塘、白水既遮、中枢大龙电和懦布果农根据气候特点在冬春最佳定植季节建设旅游观光果园1870亩,同时,指导和带动零星农户新建优质梨800余亩,优质桃1000余亩。
3、广种博收,多元化发展地方特色小产业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乡镇、各村寨实际,本着“一乡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灯盏花、“三七”、草乌、黄姜、小米辣、万寿菊等特色小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快速发展,一批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在特色小产业的开发上做到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三七”、草乌重点安排在东部冷凉山区,并适时进行轮作;黄姜、小米辣安排在低海拔热区。其中灯盏花已进入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发展行列,在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我县的特色小产业正逐步迈向“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4、展示亮点,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根据《泸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今年计
划完成8500亩基地建设任务,其中蔬菜3500亩,浅水藕基地5000亩。为确保片区开发任务的圆满完成,县蔬菜站采取多项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示范区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组织农户开展实用科技培训,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片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实际完成960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3%,其中蔬菜3600亩,浅水藕6000亩,超计划完成了目标任务。
一是以州级无公害蔬菜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加大对中枢镇黄草洲、陆良寨新建商品蔬菜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原计划在两个村新建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实际完成1060亩,完成计划的106%。其中,黄草洲500亩,陆良寨560亩。为确保基地开发效益,在基地内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划线理墒、统一栽培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管理做到“三到位”即:专人管理到位,肥水管理到位,病虫害防治到位。并在基地内建立了100亩核心示范样板,实现样板区农民卖菜收入达每亩15055.66元,在原亩产1500元上农民亩增收13555.66元,实现了亩产值上万元的目标。在蔬菜站工厂化育苗基地内组织育番茄、青花苗42.5万株,无偿提供给农民进行栽种,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二是继续加大浅水藕种植推广力度,在中枢镇莲花塘、东寺、立岗、环城南路等地新建了浅水藕基地1500亩。目前龙甸现代农业
示范区浅水藕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并已于4月底前全部完成栽种任务。浅水藕每亩产量为201*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算亩产值达6000元。
三是在蔬菜示范基地内建立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10亩。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为契机,建设了10亩工厂化育苗及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加大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引进番茄、彩椒、白菜、西芹等36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农产品营销市场建设取得突破1、加强市场规范运作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年来,共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实施办法》等宣传资料43000多份,举办宣传活动10期;检测蔬菜、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及蔬菜基地4期40批次,共检测样品850个,其中蔬菜样品680个,水果样品170个,在检测的这些样品中,有16个样品超标,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8.12%。从而,使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消费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创造了一个放心安全的环境,从根本上保证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和龙头
企业扶持力度。我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加投入、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紧紧抓住外资内移、内资西进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找目标,突出重点、抢抓机遇、重拳出击,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聚集效应高、产业链长的综合项目,借助外力、外资、外智,提升产业结构,聚集生产要素,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同时在紧紧围绕泸西县优势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以引进“洋”
龙头,培育“新”龙头,膨胀“原”龙头的理念,逐步形成一批规模不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品牌化建设、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县已有4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二是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类大型农业产业推介会,同时在玉溪召开了泸西县蔬菜产业开发推介会,以“请进来”的姿态,围绕我县水果、蔬菜、灯盏花、草乌、三七、生姜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向省内外农业发展企业发出邀请函,邀请战略投资者来我县考察投资。三是加强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
健全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服务体系。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正逐步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出租和互换为主,两种形式占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0%以上,且84%左右属于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的占16%左右。全县流转总面积达21723.18亩;四是积极引导、培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
计发展县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织47家(其中已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有16家),入社农户9000余户,带动农户3万户。并做好“实施致富带头人、经纪人”行动计划,完成了51名新农村产业发展领头
人。同时成功上报8名从事蕃茄、山地大白菜、生姜、小米辣、辣
椒、啤酒大麦、水果等方面的农产品经纪人。五是努力推进“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及“名牌农产品”认证,201*年,泸西县的两个高原红梨品种美人酥、早白蜜及泸西县得乐牌马铃薯,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处审核。我县“三品”认证农产品数达到了有机农产品1个,绿色农产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1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居全州前列。
3、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项目土样采集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及评价导则》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梅花点、棋盘式、蛇形法等方法,共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2100个,经过混合制成标样210个,现已送往红河州农环站风干,等待制样后送指定地点检测。
(四)广泛宣传,依法行政,农业行政执法有序开展
1、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春耕秋播生产。一年来,共出动执法车辆7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31人次,检查乡镇8个,检查种子品种125个,立案查处案件6起,没收劣质种子750
公斤,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责令限期整改21户,进一步规范了我县种子市场经营秩序,同时也锻炼了种子执法队伍。
2、加大农药监管力度。共年检《危险化学品类农药经营许可证》183份,变更21份,办理《危险化学品类农药经营许可证》32份。对我县农药经营门市进行了农资打假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全年共检查农药经营单位183家,抽查农药标签624个,不合格农药标签71个,合格率为87.9%,其中生产日期与登记日期不符28个,擅自修改商品名15个,生产厂名与登记不符16个,冒证7个,含量与登记不符5个,我们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同时积极开展“禁用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整治工作,根据省州文件精神,使农药经营单位和群众明确禁用工作,做到合理使用和经营农药,并与各农药经营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我县高毒农药禁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一是加强拖拉机检验工作,以检促管。实行纵向到底的安全模式,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年初分别与全县各乡镇农机站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在“六月”安全月年检工作中,再由各乡镇农机站组织专人负责与参检的每一位农机户、机手签定“安全保证书”。二是加强人、机牌证管理和年检工作,201*年应检农机具2803台,共检验拖拉机2691台,检验率为96%,注册登记569台;三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管理,
全年共出动监理车772台次,共检查拖拉机3910台,查处各种违法行为362次;四是深化农机安全生产传项整治,遏制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重点查处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行驶、酒后驾驶等各种严重违法行为;五是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对拥有农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隐患排查,全年共排查17个单位和个人,排查出一般隐患17项,整改了17项,整改率100%;组织拖拉机驾驶员安全集中教育,全年共举办6期教育培训班,培训3110人;六是抓好节假日和春运安全工作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一年以来,共扣留农机25台,处罚驾驶操作人员203人,罚款21000元,扣留驾驶证23本,基本上消除了拖拉机违法载客、载人现象,使全年农机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形势得到好转,有效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一是严格按要求填报每季度一次的农民负担统计表及红河州纠风工作统计表,切实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办法,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农民负担案(事)件的来信来访;二是积极处理好农村土地合同纠纷,完善来信来访登记制度,共接待并参与调查处理土地纠纷3起,即午街铺镇路口村1起、中枢镇龙甸村1起、旧城镇秧田冲村1起;
三是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加大“村账乡(镇)管”的管理力度,目前各乡镇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及代理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各被代理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据统计,已实行财务公开的村委会有81个,村小组有479个,应开展专项审计的村有81个,已开展的有24个,已审计的金额达18603650元,未发现有违纪单位。在民主、自愿基础上,共接受委托代理服务单位564个,其中村委会81个,社区5个,村民小组478个,代管集体资金860.7万元。并全部统一使用“农友”软件进行电算化管理,实现我县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目标。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农村财务的违法违纪案件。村级会计代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改变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而且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推行四项制度,落实“阳光”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继中央、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县于201*年4月3日召开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明确了奋斗目标,确定了工作重点,层层落实了责任。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全系统工作会议,传达了县会议精神,成立了各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了下乡工作指导组,分别由一名局领导任组长,明确了任务,界定了工作职
责,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落实。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任务,把贯彻和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与局属各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年初与各部门签定了《泸西县农业系统201*年党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泸西县农业局20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范围,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把工作实绩与奖惩紧密挂钩,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业务过硬、作风踏实的农业科技队伍,是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为契机,把加强系统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一是抓好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主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爱岗敬业的精神明显增强,坚定了为“三农”服务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抓业务知识学习。一方面依托县农广校鼓励职工进行继续再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组织业务骨干外出参观学习,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抓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
力和水平。四是把学习和工作实际有机结合。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贯穿于工作始终,做到思想和行动相统一,认识和工作共推进。
(三)以身作则,团结干事,狠抓班子廉政建设
农业局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班子团结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真正做到正人先正已,要求广大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出思路、定决策、严监督的同时,从“严”字上入手,在“俭”字上做文章,建立健全了各种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并做到了率先垂范,严于律已。在日常生活上,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勤俭节约;在工作招待上,严格执行廉洁勤政有关规定;在财务治理上,积极推行“四把关、一审计”。做到了勤政廉政、廉洁自律、高效运转。一方面在工作上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重大问题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另一方面在生活上,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拉派系,不任人唯亲,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坚持民主决策、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等长效机制,全局上下人心齐、士气高昂,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积极争取项目,落实各项补贴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年共争取中央、省、州项目资金和补贴资金3492.815万元,
其中:各种补贴资金2400.005万元(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76.2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125万元,麦类良种补贴资金136.2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1.585万元,对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资金1680.89万元);项目资金1092.81万元(其中:设施大棚20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50万元,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25万元,粮食生产资金90万元,农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152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95万元,其他项目和救灾资金380.81万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结合重大建设项目和县委、人大、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的实施,严守项目工作纪律,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项目责任人,加强监管,严格督查,确保了各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同时为更快更好地把各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我们把兑现资金作为落实“四项制度”、维护农业农村稳定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严格按照云南省“一折通”管理办法,通过“一折通”把水稻良种补贴、对种粮农民实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油料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足额、及时兑现到了农户手中。
(五)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切实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劳动者素质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科技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面对面培训、重点培训以及电视、广播媒体培训、利用赶集天发放宣
传资料等方式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地把科技知识传达给广大农民朋友。一年来,共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802期、涉及农户8万余户,20.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一是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围绕主导产业,进村办班,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组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对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真正做到了学科技、用科技,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我县经济发展。二是顺利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通过“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的启动,对提高农业产业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培养了大批的致富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三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力度,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四是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报名、入学、注册等工作。五是做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基本情况调研统计工作。六是举办村委会农科辅导员培训班,
(六)端正行业作风,行政审批服务高效运作
泸西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自集中办公以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办理所有行政审批、服务管理项目的收件、审核、审批、出件等,需要后方科室配合办理的事项,后方科室按窗口转办要求按时限时办结,确保窗口能办成事,办好事,确保了农业局行政审
批服务窗口工作“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运行。截止目前共办理2300余件,窗口工作人员在办件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办事结果,每一件办件均在规定的时限和职责范围内办结,办结率和准确率达到100%。
在办理过程中,县农业局已对所有涉及本部门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管理事项的办理流程、承诺时限、申报材料、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对来我局窗口办事、咨询的单位和个人按首问负责的要求,谁接待谁负责。属本部门职能范围的事项,本部门按规定予以办理,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告知办结时间;对申办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明确告知申办者,并进行详细指导和说明。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也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并尽可能告知办事受理单位。
(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工作全面有效开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年来完成内部外宣载体《泸农广角》21期190篇、《泸农党建》7期53篇、《希望田野》22个专题,并在政府办信息科主办的《泸西一周》上发表34篇、在《泸西政情》上采用12
条,在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泸西之窗》网站上发表信息8条,在泸西电视台《泸西新闻》上播出新闻44条。另外,《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5条、《中国农经信息网》采用1条、《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13条、《中国广播网》1条、《中国农机推广网》采用7条、省农业信息网采用信息172条、州农业信息网上采用信息156条,云南省电视台播出1条、红河电视台播出1条,并在全省县(市、区)农业信息网二季度综合成绩排名第七、红河州十三县市排名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红河日报》采用6条、《西部时报》采用1条、《云南农村经济》采用1篇、《云南科技报》3篇、《云南农业》上发表3篇、《云南农业增刊》4篇。全年累计被国家级网站采用28条、省级报刊和网站采用187条,州级报刊采用162条,县级刊物及新闻媒体采用105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产上投入不足,特别是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严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缺乏农业工作经费,给市场开拓,项目申请、信息网络建设,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等方面带来较大困难,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农民科技意识、科学种田水平和市场风险意识差别较大,规模化发展的理念不强,制约了产业带、产业群和统筹城乡经济的
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地区,从部分干部到群众传统农业思想严重,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
(四)农业行政执法困难重重。由于受编制、机构和经费的限制,致使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监管和农机安全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困难重重。
(五)由于秋冬季严重干旱,全县水库蓄水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使201*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遭受了巨大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县小春作物未出苗面积达136506亩之多,其中:油料35178亩,啤酒大麦74365亩,蔬菜9500亩,其他17463亩;干死面积达35980亩,其中:油料13850亩,啤酒大麦18180亩,蔬菜950亩,其他3000亩。因干旱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196万元,同时给明年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201*年粮食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
四、201*年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工作目标,切实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和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针对历史罕见的
旱情,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落实节水农业的措施和路子,大力推广旱作和节水高效栽培模式,大幅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和蔬菜大棚建设,切实提高产业规模效益。
(二)目标任务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增幅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三)工作重点
1、促抓单位效能建设,提高“三农”服务水平。要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201*年各项决策部署工作,把阶段性、日常性、经常性工作穿插于我局职能工作中,不断规范政务公开信
息建设和严格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
求,把部门应当听证的决策事项、应当公示的重要事项、应当通报的重点工作、公众可获取的政务信息和获取方式在单位门户网站对外公开,不断加强政务信息查询系统平台应用功能,强化普及应用,实现单位电子政务、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一体化”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促进单位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努力提升部门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众监督制度化、规范化。
2、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全面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
发展。继续围绕县里确立的重点,在完善水果、蔬菜规划的基础上,完成油料、大麦的种植规划;针对今年气候干旱,水库、坝塘蓄水较少的实际,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减少水作面积,在水稻育秧上全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加强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强化田间技术跟踪指导,完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办法;按时足额兑现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公开承诺执法,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客商到泸西投资兴业;力争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实现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面积在今年3万亩的基础上净增1万亩,达到4万亩;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和管理,改善农业行政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农民增收作贡献。
2、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瓶颈在于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加大订单农业生产力度,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外商租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到外地举行农产品推介会,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等工作,有效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积极引导帮助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对已成立的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规范其运行方式,使之朝着良性方向健康发展,为全县
农业发展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上探索切实有效的新路子。三是大规模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训,201*年计划与省内高校合作,培训100名干部职工,50名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四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乡村”、“精农工程”,开通泸西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外商认识泸西、了解泸西、进入泸西、发展泸西。
3、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亮点,辐射带动。一是继续建设小龙甸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力争建设规模达到15000亩,同时在其它乡镇建立500亩以上示范基地3片,完成1000亩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建设任务,努力建设小棚2500亩以上。二是全力推进农作物间套种、生物多样性立体间栽、测土配方施肥、高产示范创建等粮油基地建设,在提升单产的同时,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三是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创新创业建设,做强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明年将扩大全县除虫菊、种植灯盏花种植规模,计划种植灯盏花5000亩,每个乡镇完成除虫菊种植1000亩;同时按照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要求,引进外地客商、企业参与我县中药材产业、山区养殖、草乌、三七、油料、早实核桃等特色产业等开发。
4、加强冬春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密切关注泸西的天气变化趋势,大力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
做好雪灾、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防范工作,确保农业生产不损失或少损失。同时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及预警各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救治。
5、积极加强项目的储备、申报和争取,全面落实上级的支农惠政策。一是本着长短结合、突出重点、强化衔接、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加强全县“三农”项目的调研和储备,储备一大批农民最需解决的项目进入项目库。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大攻关力度,调整工作思路,认真筛选项目、提前行动、重点推介、全程跟踪,利用一切条件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政策,力求在去年基础上争取有更大的突破。三是要抓好农业和农民直接补贴、农村基础实施建设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的落实,严格执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按照透明、规范的程序安排支农资金,通过招摊贩标方式落实支农项目。积极运用一卡通等简便、直接的形式。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真正从支农惠政策中得到实惠。
5、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州县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契机,在做好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申请各类项目建设工程,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优先排除发展障碍,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夯实农村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
能源、通讯、生态环境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实现持续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二○○九年十二月四日
-23-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朝安区农业局201*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朝安区农业局201*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朝安区农业局201*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5853.html
- 下一篇:201*上半年索道电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