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

时间:2019-05-28 00:37:3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

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201*年,公司按照工程公司(201*)109号关于印发《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操作细则》的统一部署,开始正式运行与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体系。近三年来,本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不仅经受住了多轮次的上级单位的审计和测试的考验,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制度管理。本公司依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较差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传,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学习、掌握好内控手册的相关内容,是执行好这套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在内控手册发布后,结合各部门、各单位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于201*年6月全公司范围内举行了一次201*版《内部控制操作细则》的视频培训会议,使员工了解了201*版比201*版内控手册的新增内容。通过培训,各级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要求,全体员工明晰了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和公司发展目标,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部控制办公室和内控制度检查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设兼职科级职6人和成员共12人,内控工作由项目管理转向日常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硬着陆。为了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将内控责任层层分解,狠抓执行。在领导责任上,内控工作是公司年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定期对内控的各流程进行前面或者有针对性测试检查,并有计划地对各项目部进行专项或内控流程的检查。并且指出哪个单位在内控上出现问题,追究哪个单位的领导责任。这样,公司上至总经理、主管领导,下至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都把内控执行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出现问题有人协调,有人负责。

在组织落实上,公司内控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公司《某公司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切实把内控体系的执行落到实处。内控检评组,对于内控执行、测试过程及时跟踪,及时反馈,严格履行督促、检查的职责,严把执行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保证所有内控流程都有令必行,有据必依。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通过上述措施,全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在,每办一件事,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要先判定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符合内控要求;每处理一项业务,都要确定是否有风险,如何控制风险,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层层讲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一些控制最终反映结果是在财务部门,但控制活动却是发生在上游业务部门,对于这样的控制,公司内控办组织召开了由机关所有职能处室参加的内控协调会,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需要哪个部门在哪个时点配合完成,明确了各部门的控制责任,保证了所有关键控制都有部门负责,增强了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内控体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内控测试和审计,发现了本公司一些规章制度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地方,一些控制缺乏制度支持,目前,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正在进行制度梳理和规范工作,计划在明年修改本公司的《内控制度实施细则》。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特殊事情处理,要作好纪要,保留证据,自觉按规章办事,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扩展阅读:内控总结

第一篇内部控制总论

一内控概述

1、了解内部控制的演进的过程

2、比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3、了解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过程。4、掌握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5、了解《SOX法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一)COSO报告的重要贡献

(1)明确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在报告首次提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2)强调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指通过规划、执行及监督等基本的管理过程对企业加以管理)相结合。

(3)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4)强调—人‖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受董事会、经理层、员工影响。目标、控制机制由人设置,反过来影响人的行动。

(5)强调—软控制‖的作用。—软控制‖主要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

(6)强调风险意识。管理当局要密切注意各层次的风险。

(7)揉和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报告指出,控制已不再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和控制的职能与界限已经模糊。(8)强调内部控制的分类及目标。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遵循性有关的目标等。这有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

(9)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只能做到—合理‖保证。不论设计及执行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阶层及董事会提供达成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因为,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受许多先天条件不足及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10)成本与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度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的累计数额之比呈合理状态的机制。因此,没有不花钱的内部控制,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

(二)ERM框架有三个维度;

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有四个,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第二维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

ERM三个维度的关系是,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该框架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结构战略管理研发活动投资活动供应业务管理生产销售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资源管理资金资产信息法务管理战略风险研发风险投资风险供应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售后风险内部控制人力风险资金风险资产风险信息风险62公司治理企业风险管理法律风险(三)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并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五、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三个属性:1、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2、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控制3、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二、内部控制的目标-----五目标

1、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2、资产安全目标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4、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三)内部控制的原则-----五原则

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制衡性原则4、适应性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

(四)中央在国企推行—三重一大‖制度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

三重一大是指—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士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

重大决策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破产、改制、兼并重组、资产调整、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利益调整、机构调整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重大事项包括年度投资计划、融资、担保项目、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业务,重要设备和技术引进、采购大宗物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

重要人士任免包括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和下属企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聘用、解除聘用和后备人选的确定,向控股和参股企业委派股东代表,推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理、财务负责人等。

大额资金运作包括年度预算内大额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对外大额捐赠、赞助等。(五)内部控制的要素-----五要素

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

(六)内控的固有局限性

1、成本限制2、人为错误3、串通舞弊4、滥用职权5、制度失效

6、非经常性事项究竟什么是内部控制?本章总结: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局限性?如果存在,原因何在呢?

第二篇内部控制框架----内控要素

Ⅰ内部环境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设定组织管理的基调,影响员工的控制管理意识,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二)内部环境主要包括:1、组织架构2、发展战略3、人力资源4、社会责任

5、企业文化

一组织架构

(一)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二)组织架构{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内部治理结构(证券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政府规制)]+(三)建立组织机构的原则

1、精简高效原则

2、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3、经营目标原则

4、管理幅度适当原则

5、稳定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四)治理结构的设计: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

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五)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六)内部机构的设计

内部机构}1.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制衡的原则,明确个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2.应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尤其注意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3.应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战略定义: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的行动指南发展战略也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三)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基本内容,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发展战略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是什么。

2、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主要内容:....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发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

发展目标应当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研究论证

3、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措施、运用什么方法、分多少......

个步骤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第三阶段,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三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定义

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二)人力资源的作用:

(1)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2)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3)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三)人力资源的组成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

人力资源的管理一般包括引起、开发、使用和退出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四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二)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企业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三)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设计1.企业高管人员应给予充分重视

2.应建立或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3.应建立责任危机处理机制—丰田,为何只能得两分?‖

4.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调查:近八成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合格‖

5.应着力防范安全生产风险

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开展生产设备的经常性维护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实施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警、建立安全生产报告制度。6.应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风险—双汇搜肉精事件‖

建立健全产品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严格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加强产品售后服务

7.应切实降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风险—哈药污染事件‖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监测考核体系。8.应切实规避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风险—尘肺‖

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加强对应聘人员的审查

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培训和晋升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薪酬增长机制维护员工身心健康

9.应格外关注慈善事业风险—万科的捐款风波‖

对于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和捐款过度给企业带来的现金短缺风险。五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何谓组织架构?它分为哪几个层面?2、如何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及其重要性?3、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

4、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它包括哪些内容?5、如何来理解企业文化?其作用有哪些?

Ⅱ风险评估

挪盘,即买回期权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价格上升时呈指数级数的扩大。本章小结:

企业设定目标的过程

什么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哪些?风险应对策略有哪些?各种策略的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选择风险应对策略事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目标设定(一)目标设定的含义

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应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二)企业设定目标的过程1、战略目标的设定-----四个阶段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制订实现目标的战略规划制订年度计划及自己预算编制《企业预算管理办法》,明确编制预算的基本原则、内容、编制依据2、业务层面目标设定-----四个阶段制订业务层面目标

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定期更新业务活动的目标。配置资源以保证业务层面目标的顺利实现。分解业务目标并下达。

3、合理确定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组合观

风险偏好:是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风险的数量。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衡量。

风险容忍度:是指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是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定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

风险组合观:要求企业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以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

二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二)风险识别应解决如下问题:

企业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原因是什么、风险引起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等。(三)风险识别的内容

(1)感知风险事项是否存在

(2)分析风险事项原因、条件和性质(四)建立风险识别系统

建立企业层面的风险识别系统

从外部专家处获得----法律顾问、外部审计师从内部管理人员获得

建立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系统

从外部供应商、客户等相关利益方获取风险信息从业务管理人员处获得风险信息

三风险分析(或评估)

(一)风险分析:是结合企业特定条件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并对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应对方案提供依据。(二)风险分析的维度------核心内容1.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三)风险评估的方法

定性方法

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定量方法

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事件树

综合方法(四)风险评估的程序1.确定风险评估实施主体中介结构

内部控制部门2.确定风险评估的时间范围

与相关战略和目标的时间范围一致3.确定风险评估的空间范围

单独评估、先关性评估,绘制风险坐标图4.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及方法5.风险评估的结果描述

四风险应对(一)风险应对策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风险回避:完全放弃、中途放弃、改变条件。

优点:当风险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的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最简单的办法。局限:只有风险可以避免的情况下,避免风险才有效果;有些风险无法避免,如市场风险、政治影响等;有些风险虽然可以避免,但成本过大;事事都采取避免风险的态度,可能对企业产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风气。

降低风险:风险事故前预防策略-预防损失、风险事故后预防策略-损失抑制。优点:

风险分担:即通过转移来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分担一部分风险。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之一,企业可以进行财产、医疗等方面的保险,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企业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如运输合同中有关事故责任人的界定。风险承受

(二)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基本原则

对超出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或者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风险回避策略

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衡量收益,无意采取措施,风险承受

对在整体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风险,衡量收益,采取减低措

施,风险减低策略。

对在整体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风险,借助他人力量,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

(三)选择风险应对策略事应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四)结合业务选择风险应对方案

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风险承受、风险回避、风险分担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风险分担、风险降低风险应对策略还可以从企业范围内组合的角度去考虑Ⅲ控制活动

一职责分工控制(一)需要分离的职务主要有:

(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2)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3)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4)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5)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二授权控制(一)授权批准方式

授权一般包括常规性授权和特别授权

常规性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特别授权:一般是由董事会给经理层或经理层给内部机构及其员工授予处理某一突发事件、作出某项重大决策、代替上级处理日常工作的临时性权力。(二)授权控制的基本原则授权的依据依事而不是依人授权的界限不可越权授权授权的—度‖适度授权授权的保障监督(三)授权的形式

口头授权临时性与责任较轻的任务

书面授权正式与长期的任务

三预算控制(一)全面预算:

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二)全面预算的作用:

(1)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2)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3)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4)有利于实现制约和激励(三)全面预算实施主体

董事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总经理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预算责任中心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预算执行单位投资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利润中收入中(四)全面预算实施流程

战略计预算和绩效管预算编制的起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下达全面预算预算编制绩效管理预算指标分解及责任落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预算调整

四财产保护控制(一)财产保护控制的措施

1.限制接近:实证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资产。2.财产清查:

财产清点(范围)账目核对分析差异原因追究责任3.财产保险资产投保4.财产记录监控

建立资产档案记录增减变动五经济活动分析控制(一)运营分析控制的流程:

分析历史现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二)运营分析控制的方法

(1)比较法,最基本的方法,有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

(2)利率法,主要用于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3)因素分析法(4)趋势分析法

(5)综合分析法

六绩效考评控制(一)绩效考评系统构成指对评价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包括

财务结果及其影响财评价方法准、历史标准和行业标准财务活动。

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客体→评价报告↓公司董事会和各级管理者

与组织目标相关联,的层层分解

↓各级管理人员也涉及部门评价。

评价指标制定与计算、评价标准的差异计量

与分析、评价结论的得出、形成评价报告、奖惩建议等步骤

务结果的非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判断评价客体业绩优劣的基准。常用的三类标准:预算标

多依赖于战略目标和全体员工,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

Ⅳ信息与沟通本章小结:

1.企业的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2.信息传递的原则3.沟通的方式有哪些4.内部沟通的要点5.外部沟通的要点

一信息(一)信息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会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资金运作信息、人员变动信息、技术创新信息、综合管理信息等

内部信息获取的方式:会计资料、经济管理资料、调查研究报告、会议记录纪要、专项信息反馈、内部报刊网络

等方式。外部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经济形势信息、监管要求信息、市场竞争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客户信用信息、社会

文化信息、科技进步信息等外部信息获取的方式:立法监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组织、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研究、外部来信

来访、新闻传播媒体等。(二)信息系统的控制:

1.开发与维护2.访问与变更3.数据输入与输出4.文件存储与保管5.网络安全

(三)信息系统控制的目标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资产安全保持数据完整有效达到企业目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四)信息传递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两层含义:一是收集信息要及时二是报送及时。

2、反馈性原则两层含义:

一是要建立多渠道,及时获得决策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

二是用户要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地调整决策。

3、预测性原则:是指企业传递和使用的经营决策信息需要具备预测性功能。

4、真是准确性原则:是指企业内部传递的信息符合事件或事务的客观实际,包括范围的真实准确性、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和标准的真实准确性。5、安全保密性原则:指内部信息传递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内部利益相关者。6、成本效益性原则

提供信息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搜集、处理、审计、传输信息的成本等等。

提供信息带来的可计量收益:增加营业收入、降低人工成本、减低人工成本、降低物料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管理费用等。二沟通

(一)沟通,即信息的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客体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二)按照沟通的对象划分

内部信息沟通: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与共享。外部信息沟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四)内部沟通方式

电子沟通: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

书面沟通:例行或专题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员工手册、内部刊物、教育培训资料。口头沟通:例行会议、专题会议、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五)内部沟通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明确职责和有效的控制

各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员工明确其行为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己的职责与他人的职责如何相互影响。2.内部沟通与交流

管理层应定期向董事会就最新的业绩、发展、风险、重要事件或是够等进行汇报。

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就生产、运营等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各部门交流和通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还要将应收账款情况反馈给销售(信用)部门和清欠部门。

生产部门应该与销售部门定期沟通,以确保产品不积压或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采购部门、下属单位采购部门应定期组织与其他业务部门就采购需求、价格信息、采购经验等进行交流。员工除了正常向其直属领导汇报工作之外,可以电话、邮件、面谈等方式与本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

员工可以向审计部门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部门反映违规违纪问题及有关意见、建议和要求。(六)外部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1.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沟通

企业应报告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投融资计划、年度预算、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利润分配方案以及重大担保、合并分立、资产重组等方面的信息。企业应当多渠道、多层次地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沟通,增强他们以及潜在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心。

2.与客户沟通

企业可以通过客户座谈会、走访客户等多种形式,定期听取客户对消费者偏好、销售政策、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货款结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客户需求和客户的意见,妥善解决可能存在的控制不当问题。3.与供应商的沟通

企业可以通过供需见面会、订货会、业务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与供应商就供货渠道、产品质量、技术性能、交易价格、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等问题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控制不当问题。

4.与中介机构的沟通

中介机构包括外部审计师和律师。

企业应定期与外部审计师进行会晤,听取外部审计师关于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双方工作的协调。

企业可以根据法定需要和实际需求,聘请律师参与有关重大业务、项目和法律纠纷的处理,并保持与律师的有效沟通。

5.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企业应当及时向监管机构了解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及其变化,并相应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应认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映诉求和建议,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协调。Ⅴ内部监督本章小结:1.什么是内部监督、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2.我国的内部监督体系?2.内部监督的程序如何?

3.日常监督的具体方式有哪几种?

4.专项监督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一)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二)内部监督体系构成

专职的内部监督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部监督机构→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内部监督体系

其他机构-----例如:财会部门

我国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是由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共同组成的

(三)内部监督的程序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制定内部控制缺陷标准

实施监督

记录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的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四)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日常监控通常存在单位基层管理活动中,能较快地辨别问题,日常监督的程度越大,其有效性就越高,企业所需的专项监督就越少。(五)日常监督的主体管理层监督单位(机构)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

(六)日常监督的具体方式1.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

2.内外信息印证3.数据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核对

4.内外部审计定期提供建议5.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

(七)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八)专项监督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财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都有权参与专项监督工作,也可以聘请外部中介结构参与其中。

(九)专项监督的重点:内部环境变化

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

第三篇

内部控制评价

复习思考题:1.对内部控制评价定义的理解

2.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3.常见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4.内部控制缺陷的几种类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披露哪些内容?

(一)定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理解:1.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

2.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过程。(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内部控制设计的的有效性,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

(1)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做到了以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前提,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依据。(2)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的业务与环节,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业务模式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2、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可以从3方面进行考察:(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是如何运行的。

(2)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3)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是指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要性:是指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高风险领域。

3.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四)常见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1、个别访问法

具体的运用流程是:

设计访谈提纲恰当进行提问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适当地做出回应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2.调查问卷法:是指企业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做出评价。

【例】销售内部控制调查问卷表

一、登记入账的销货确系已发运给真实的顾客

登记入账的销货是否有已经审批的发运单和顾客订单为依据二、销货业务已经过适当的审批

1.对顾客赊销是否经负责人批准

2.任何商品出厂是否都要求有事先编号的书面发运单三、现有的销货业务都已登记入账

1.发运单是否由企业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控制,以保证所有发货都已开票收款2.发运单是否均预先编号并登记入账

3.销货发票是否均预先编号并登记入账

四、登记入账的销货确系订购的数额,且已正确开票收款1.销货发票和发运单所列的数量是否核对相符

2.销货发票是否经过单价检查、乘积复核和加总复核3.是否定期给常年顾客发出对账单五、销货业务已及时登记入账

登记入账的日期与发运单的日期是否经过比较核对六、销货业务在明细账中的记录与总账相符,明细账是否加总复核,是否与总账核对相符3.穿行测试法

穿行测试是指通过抽取一份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方法。

4.抽样法

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5.实地查验法

是指企业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出、入库等控制环节进行现场查验。6.比较分析法

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

7.专题讨论法

是指通过召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业务流程的特定项目或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五)内部

控制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分类:设计缺陷+运行缺陷

的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分类: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分类

(六)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直接取决于由于该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的重要程度。

—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1)该缺陷是否具备可能性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错误。

(2)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潜在错报金额的大小。

一般而言,如果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该缺陷认定为重大缺陷。

如果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错报的金额虽然未达到和超过重要性水平,但任应引起董事会和管理层重视,认定为重要缺陷。

(七)《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下列内容:1、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3、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4、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6、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7、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第四篇具体业务中的内控流程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复习思考题

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程序分为哪些主要步骤现金收付业务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支付结算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有哪些?票据与有关印章的管理主要有哪些方面?第一节货币资金的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范围

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它可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被普通接受,因而最

具有流动性。

货币资金一般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各种外币。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二、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一)机构的设立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根据会计任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代理记账。‖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规模、业务量的多少,以及会计力量的情况设置出纳机构,配备出纳人员。企业一般可在会计机构内部设置出纳机构,如在财会科、财务处内设置出纳组、出纳室;规模小、人员少、业务量不大的单位可只设一名专职或兼职出纳人员,并为其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二)出纳人员的岗位职责

1.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的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2.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与完整4.保管有关印章、空白票据和空白支票。(三)不相容岗位分离

企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基本要求是实行钱账分管,将负责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岗位和人员与记录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岗位和人员相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具体如下: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1.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过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2.业务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人员每天应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序时地、逐笔地登记现金出纳备查簿,而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少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人员登记,但现金总账必须由他人登记。

3.负责应收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目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的工作。

4.保管支票簿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账目支出项目和银行存款账目的调节。

5.负责银行存款项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项目、现金项目、应收款项目及应付款项目登记的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6.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人员与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和银行存款项目、现金项目的记录人员应当相互分离。7.支票保管职务与支票印章保管职务应当相互分离。(四)授权批准

企业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三、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程序

(1)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审批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4)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二节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控制一、现金内部控制

(一)现金的内部控制1.现金使用范围的控制公司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

一、职工工资、津贴;二、个人劳务报酬;

三、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款项;六、出差人员必需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七、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除上述情况可以用现金支付外,其他款项的支付应通过银行转帐结算。

2.库存现金限额的控制

按规定企业一般可按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核定库存现金的限额。企业不能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

3.现金收支的控制

(1)企业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银行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企业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超过一定限额的现金支出,应当

使用支票,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

(3)单位借出资金必须执行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现金。

(4)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如实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并经开户银行审批后,

予以支付。

(5)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

要事先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批后,予以支付现金。

(6)企业取得的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现金收入不入账。

(二)现金收支的主要业务环节1.授权办理业务

企业管理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根据授权批准制度的有关规定和业务经营的需要,授权有关人员办理有关业务,相应地根据业务需要授权有关人员办理有关现金收付。

2.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有关人员在办理业务后,应该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填制或取得有关原始凭证作为办理现金收付的书面证明。其中一部分原始凭证直接作为出纳人员收付现金的依据,一部分作为有关人员向出纳交纳现金或现金报销的依据。

3.审签原始凭证

对于办理业务后填制或取得的有关现金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有关经办人员应签字盖章,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的有关人员做出审核后也应签字盖章,表明批准出纳人员办理现金收付,或表明同意非出纳人员已办理的现金收付,而后应向出纳人员交纳现金或报销现金。

4.审核原始凭证

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授权的有关人员审核现金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经审核无误的确认其可以办理现金收付,或确认其向出纳人员应交纳的现金或可以报销的现金。

5.编制记账凭证

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现金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6.收付现金

出纳人员根据经复核无误的现金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收入现金或支付现金。

7.稽核记账凭证

负责稽核的会计人员结合现金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对现金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进行稽核。8.登记现金日记账

出纳人员根据复核无误的现金收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逐步登记现金日记账。

9.登记现金总账及有关的明细账

会计人员根据现金收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总账,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有关明细账。10.日常现金盘点出纳人员应于每日营业终了,结出现金日记账的本日收入合计、支出合计及现金余额,并将现金余额与实际的

库存现金进行核对。如果由不符,应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处理。

11.现金送存银行

出纳人员应将现金收入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银行由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12.核对账目

有关账簿记录人员应当定期将现金日记账、现金总账以及涉及现金收付业务的明细账进行核对。如由差错,应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进行处理。

13.定期和不定期的现金清查

定期和不定期地由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并将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实际的库存现金进行核对,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反映现金的账面结存与实际结存的情况。

(三)现金收支业务的关键控制点

现金的内部控制应在现金收支的主要业务环节上设置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现金收付业务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有:1.审批

2.审核原始凭证3.现金收支4.稽核5.记账

6.对账

7.清点和清查

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

(一)银行结算账户开立、使用的控制

银行存款帐户分为基本存款帐户、一般存款帐户、临时存款帐户和专用存款帐户。

(1)基本存款帐户是存款人办理日常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帐户。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帐户。存款人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本帐户办理。

(2)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可以通过本帐户办理转帐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

(3)临时存款帐户是存款人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和外地临时机构开立的帐户,办理转帐结算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

(4)专用存款帐户是存款人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帐户。办理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和其他特定用途的需要专户管理的资金。

(二)支付结算的控制

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1)企业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和结算凭证。(2)企业和银行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3)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4)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做到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信息不错不漏,防止涂改。

(三)企业与银行的对账控制

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企业与银行的对账是通过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逐笔勾兑进行的。

对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之间账面记录的不一致,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记账错误,一是未达账项。

对于记账错误的账项,应查明原因后更正或要求银行更正。对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

某企业2007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帐面余额为135000元。财务人员从该公司的开户银行取得对帐单一张,

2007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为14201*元。另外,查有下列未达帐项:⑴12月3日公司送存转帐支票15800元,银行尚未入帐。⑵12月13日公司开出转帐支票153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帐手续。⑶12月18日委托银行收款9800元,银行已收妥入帐,但收款通知尚未到达公司。⑷12月30日银行代付电费2300元,但银行付款通知单尚未到达公司。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实2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数额的公允性。

(四)银行存款收支的主要业务环节

由于银行存款结算方式不同,其收支流程和业务环节也有差别,下面我们择其主要业务环节组成控制流程。1)授权经办业务。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单位规定和业务需要,授权业务人员办理涉及银行存款收支的经济业务或收付往来账款事项。

2)签订结算契约。经办人员办理经营业务,应同对方商定收付款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等,以合同或其它契约方式加以明确。

3)制取原始凭证。业务经办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书面凭证,如购货发票、销货发票等。

4)审签原始凭证。业务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填清业务内容并签字盖章;业务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核签字,批准办理托收或承付等结算手续。

5)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批准办理银行存款收支结算,对于不合规定的凭证,应拒绝受理或责成经办人员补正手续。

6)制取结算凭证。出纳员根据已审签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规定手续和结算方式填制或取得银行存款结算凭证。如办理货款托收需填制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办理货款承付需取得银行承付通知单等。7)办理结算业务。出纳员送交或留存结算凭证及有关记录,向银行办理存款收付业务。8)审核结算凭证。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结算凭证回联,并同原始凭证进行核对。9)编制证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签的结算凭证及原始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10)复核记账凭证。稽核员或指定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及所附结算凭证、原始凭证。11)登记日记账。出纳员根据审签的记账凭证,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12)登记明细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审签的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明细分类账。13)登记总账。总账会计按照规定的核算形式登记总分类账。

14)核对账单。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查清末达账项。

15)编制调节表。由对账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审核后据以调账核对。

16)核对账账。由非记账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总分类账。如发生误差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在上述控制流程中,主要应确定如下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

1)审批。业务部门批准的业务人员办理有关银行存款事项或经办有关业务,需核实原始凭证内容并签章,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章;超出业务部门权限规定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签字盖章。审批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可以保证业务办理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加强经办人员的责任感,避免违纪违规情况发生。2)审核。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和结算凭证,签章同意办理银行存款纬算。审核原始凭证,可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银行存款结算正确有效;审核结算凭证,可检查银行存款结算是否正确,保证存款安全和核算正确。

3)结算。出纳人员根据审签的凭证,或按照授权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出纳员办理结算前,复核原始凭证及有关合同文本;按不同的结算方式填制结算凭证或取得结算凭证;结算凭证应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出纳员私章;财务专用章、签发支票印鉴和财务负责人印鉴应由主管会计和出纳人员分别保管;转账支票和结算凭证必须按编号顺序连续使用;作废的转账支票应加盖—作废‖戳记;收代款项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银行存款业务。按此办理银行存款结算,能够有效监督银行存款收付工作,防止套取存款、出借账户和转让支票等弊端的发生。

4)复核。稽核员审核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及结算凭证,结算金额是否一致,记账科目是否正确,有关人员是否签章等,审核无误后签字盖章。复核记账凭证,可以发现银行存款收付错误和记账凭证编制差错,保证银行存款核算正确。

5)记账。出纳员根据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收付凭证登记相关明细账;总账会计登记总分类账银行存款科目;各记账人员在记账凭证上签章。登记银行存款账,可以保证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可查性,防止或发现结算弊端,及时提供可靠的银行存款核算信息。

6)核对。稽核员或其他非记账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总分类账;如有误差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核对人员签字盖章。核对银行存款账簿,可以及时发现银行存款核算错误及记账失误,保证账账相符和记录正确。

7)对账。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末达账项。核对对账单,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或银行记账差错,防止银行存款非法行为发生,保证银行存款真实和货款结算及时。

在以上控制点中,—审批‖、核对—、对账‖至关重要。其中—审批‖、—核对‖控制点具有同现金控制系统对应控制点相同的重要性;—对账‖控制环节,对于保证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同银行存款记录相符,以及纠正各方差错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它们是银行存款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第三节票据与印章的管理

(一)支票的管理

1.支票的领购和保管

企业可以授权出纳人员在银行存款的额度内向开户银行领够支票。企业因撤销、合并或其他原因结清账户时,应将剩余的空白支票交回银行,切角作废。

支票的保管实行票、印分管的原则,支票保管职务与支票印章保管职务要相互分离,形成制约机制,防止舞弊行为。2.支票的使用

有关部门和人员申请领用支票一般应填制专门的—支票请购单‖,说明领用支票的用途、日期、金额,由经办人签字,经有关领导批准。

支票应经授权的出纳人员专门签发,出纳人员签发支票时必须对支票领用单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按规定要求签发支票,并在—支票签发登记簿‖上登记。对于填写错误的支票,必须加盖—作废‖戳记,与存根一起保存。

3.空白支票的管理

企业不得签发空白的现金支票,严格控制签发空白转账支票。因特殊情况确需签发不填写金额的转账支票时,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款项用途、签发日期、规定限额和报销期限,并由领用支票人在专设登记薄上签章。逾期未用的转账支票要及时收回注销。支票的管理

4.支票遗失的挂失或请求协助防范

已签发的现金支票遗失,应及时向银行挂失止付;已签发的转账支票遗失,银行不挂失,企业应及时请求收款单位协助防范。

(二)空白收据的管理

未填制的收据成为空白收据。空白收据一经填制并加盖有关印章就成为已经办理现金收付或转账结算的一种书面证明。

空白收据一般应由主管会计人员保管,企业应该设立—空白收据登记薄‖,对空白收据的领用、归还和核销等进

行详细记录。

对于空白收据,使用人不得将其带出工作单位使用,不得将其转借、赠送或买卖;不得弄虚作假开具实物与票

面不相符的收据,更不能开具存根联与其他联不符的收据;作废的收据要加盖—作废‖章,将作废收据的存根联与其他各联一起保管,不得撕毁、丢弃。(三)填写票据的基本要求

1.汉字大小写数字的书写要求

中文大小写数额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毛(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使用繁体字,也应受理。

中文大小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在—元‖之后应写—整‖(—正‖);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

—正‖);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2、货币符号的书写要求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

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或草写。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分辩不清。

3、零字的书写要求

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票据的出票日期中文大写的书写要求

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拴、贰拾和叁

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面加—壹‖。

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四)有关印章的管理印章的保管

印章的保管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企业应加强银行预留印章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单位负责人的个人印章必须由其本人或其授权的

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各种印章应该分出存放,分专人保管;委托其他人保管个人印章的要办理授权手续;重要印章的保管,可以设置双重或多重保管制度。

按规定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案例

201*

年12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北方公司进行审计,在货币资金业务审计时发现了下列情况:

1.北方公司现金收、付业务,收、付款原始凭证的复核和收、付款凭证的编制由出纳员王某负责;2.王某由于生病住院,休假两个月,在此期间,公司指定由会计员李某兼任;3.北方公司的支票、印章都由王某一人保管,签收手续也由王某一人执行;

4.北方公司丢失了3月份和5月份的由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邮寄的银行对账单,且10月份和11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尚未编制;

5.在对北方公司的库存现金进行实际盘点后,发现实际库存现金额为3425.38元,而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为5825.38元。库存现金中有4张公司职工借款的欠条,合计为2400元。案例分析

1.收、付款原始凭证的复核和收、付款凭证的编制应该由会计人员负责;2.出纳员王某休假期间,公司应指定专人代替其工作;

3.北方公司支票签发手续不健全;

4.北方公司应及时进行银行存款对账工作;5.北方公司违反现金管理条例。

Ⅱ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的业务环节

1.请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储备情况,由仓储或需要部门提出请购单。

2.审批审批人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审批人员应当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3.订购采购供应部门收到批准的请购单后,应与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并深入车间、仓库或销售部门进行调查,确定采购的具体品种、规格、数量。指定采购人员组织采购,大宗货物采购与供货单位签订合同,并将合同副本送会计部门及请购部门,以便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

4.验收采购合同签订后,应建立催收制度,督促供货单位按期交货。采购的货物运达后,须由仓储部门对照购货发票、合同副本等清点数量,检验质量。根据点验结果填写入库单一式数联,除自存一份外,其余各联分别送给采购供应部门、会计部门,以分别登记业务账、会计账和保管账。

5.付款财会部门收到供货单位转来的发票结算联及银行的结算凭证后,应送给采购供应部门复核,并与入库单、采购合同核对无误后,办理结算付款手续;同时在发票结算联上加盖—付讫‖戳记。

6.记账财会部门根据上述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据以登记明细账和总分类账及其他有关账簿。采购与付款的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采购业务的请购与请购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和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岗。

请购与审批控制

(一)采购申请制度

一个单位可以有若干的请购制度,并根据不同的请购内容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控制制度

1.原材料或零配件购进

一般首先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或即将签发的生产通知单提出请购单。材料保管人员接到请购单后,应将材料保管卡上记录的库存数同生产部门需要的数量进行比较。当生产所需材料和仓储所需后备数量合计已超过库存数量时,则同意请购。

2.临时性物品的购进

通常由使用者而不需经过仓储部门直接提出。使用者在请购单上一般要对采购需要做出描述,解释其目的和用途。请购单须由使用者的部门主管审批同意,并须经资金预算的负责人员同意签字后,采购部门才能办理采购手续。

3.经常性服务项目

由同一服务机构或公司所提供的某些经常性服务项目,例如,公用事业,保安等服务项目,请购手续的处理通常是一次性的。即当使用者最初需要这些服务时,应提出请购单,由负责资金预算的部门进行审批。

4.特殊服务项目

如保险、广告、法律和审计服务等,一般由企业最高负责人审批,经批准后,这些特殊服务项目才能进行采购。5.资本支出和租赁合同

资本支出和租赁合同,单位通常要求作特殊授权,只允许指定人员提出请购。对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二)预算管理控制

1.编制采购预算

采购预算是采购部门为配合单位年度销售预测或生产数量,对所需求的原料、物料、零件、劳务等的数量及成本编制的用货币形式进行具体,系统反映的数量计划,以利于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及其资源的合理配置。编制采购预案后,就成为单位采购活动的目标。

2.采购预算的执行

将审核通过的各项预算指标及时地下达给相关责任部门以及人员,并实行预算执行的授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并实行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

3.采购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业务、统计和财会部门核算的实际数据,即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要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制定控制差异或调整预算的具体措施。

4.采购预算资金控制

各单位在采购预算资金控制中,必须对采购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各级责任人按照其权力的大小,审批的额度有所不同。各级责任人只能在自己的限额内进行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制,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三)请购审批制度

有关的审批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依据单位预算、实际需要、市场供应等情况审批请购需求。对不符合规定的请购申请,审批人应当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在请购审批中,应严格请购审批制度,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及单位实际需要等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

在单位所有采购中,申请必须先由领用部门主管签字批准。采购部门应但负责检查采购申请书上的申请项目是

否属于该主管职权范围内的,即该主管有权审批、批准的项目。采购控制

(一)采购方式

一般物品或劳务的采购应采用订单采购或合同订货等方式,小额零星物品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1.订单采购方式

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订购单上注明求购商品或劳务的具体项目、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送交供应商表明购买意愿。订购单在提交给供应商之前还应当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

对购货订单的控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预先对每份订单进行编号,一确保订单日后能够被完整地保存和对所有的购货订单进行会计处理;

(2)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之前,必须由专人检查订单是否经过授权人签字,是否以经请购部门主管批准的请购单为依据,以确保购货订单的有效性;

(3)由独立人员复查购货订单的编制过程和内容,包括复查请购单上摘录的资料、价格、数量和金额的计算。2.合同订货方式

单位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通过谈判就采购的货物的质量,数量、价格水平、运输条件、结算方式等内容达成一致,并且一购销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供应商按合同提供货物并取得货款,购货方按合同验收货物并支付款项。3.直接采购

单位的采购人员根据批准的请购单,就其所列货物直接向供应商购买的一种采购方式。常用于小额零星物品或劳务的采购。验收控制

货物验收制度

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购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货物

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

货物的验收应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其责任是检验收到的货物的数量和质量。货物验

收制度一般包括一下内容:

1.待验收

货物验收人员在采购部门交来的已核准的订购单是,按供应商、交货日期分别依序排列,并于交货前安排存放的库位以方便收货。

2.收货

货物进单位后,货物验收人员应会同检验单位依装箱单、订购单、合同等采购文件核对货物名称、规格并清点数量或过磅、测量重量,并就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入订货单。同时,验收人员填写验收报告单并在上面签字。验收中如发现所载的货物与装箱单、订购单或合同所载内容不符的,应通知办理采购的人员及采购部门进行处理。

验收过程发现货物有倾覆、破损、变质、受潮等异常情况而且达到一定程度时,验收人员应及时通知采购人员联络公证处前来公证或通知代理商前来处理,并尽可能维持其状态以利于公证。

对于公证或代理商确认、验收人员开立的索赔处理单呈主管核实后,送跨系部门及采购部门督促办理。3.货物待验

已经进入单位待验收的货物,必须在物品的外装上贴上货物标签并详细注明货号、品名、规格、数量及进入本单位的日期,并且应与已验收的分开储存,并规划—待验区‖以示区别。

4.超交处理

货物交货数量超过订购量部门应予退回,单属于日然溢余的,由货物管理部门在收货时在备注栏注明自然溢余数量或重量,经请购部门主管同意后进行收货,并通知采购人员。

5.短交处理

交货数量未达到订购数量,以要求补足为原则,由验收人员所在的货物管理部门通知采购部门联络供应商处理。6.急用品收货

紧急货物到达单位,若尚未收到请购单,验收人员应先洽询采购部门,确认无误后,按收货作业办理。7.货物检验结果处理(1)合格品

检验合格的货物,检验人员于外包装上贴上—合格‖标签,以示区别。货物管理部门人员再将合格品入库定位。(2)不合格品

验收不合标准的货物,检验人员于货物包装上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与—材料检验报告单‖上注明不合格原因,经主管核实处理后转给采购部门处理并通知请购单位,再送回货物管理部门凭此办理退货。

8.退货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货物退货时,应开立—货物交运单‖并附有关—货物检验报告单‖呈主管签字后,经此异常货物办理退货。付款控制

(一)采购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1.采购、验收储存、会计与财务在人员安排及职责分工等方面应相互独立、实行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采购付款应经上述部门进行相应确认或批准。

2.一切购货业务,应编制购货订单,购货订单通过采购及有关部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签单批准。订单副本应及时提交会计、财务部门。

3.收到货物并验收后,应编制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必须按顺序编号,验收报告副本应及时送交采购、会计部门。4.收到供方发票后,应及时送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将供方发票与销货订单及验收报告进行比较,确认货物种类、数量、价格、折扣条件、付款金额及方式等是否相符。

5.会计部门应将收到的购货发票、验收证明、结算凭证与购货订单、购货合同等进行符合,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正确性。

6.实行付款凭单制

有关现金支付须经采购部门填制应付凭单,并经各有关部门及人员授权批准后方可支付货款。7.已确认的负债都应及时支付,以便按规定获得现金折扣,加强同供应商的良好关系和维持单位信用。8.应付账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应按月结账,并且互相核对,出现差异时应编制调节表进行调节。

9.按月向供货方取得对账单,将其与应付账款明细账或未付凭单明细表互相调节,并查明发生差异的原因。10.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定期对预付定金、预付货款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二)建立退货管理制度

1.退货条件

单位应该建立各种货物的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应该在采购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货物为不合格。不合格货物应办理退货。2.退货手续

检验人员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货物,应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在—货物验收报告‖上注明不合格的原因,经主管审核后转给采购部门处理并通知请购单位。

3.货物出库

当决定退货时,采购部门应编制退货通知单,并授权运输部门将货物退回,同时,将退货通知单副本寄给供应商。运输部门应于货物退回后,通知采购部门和会计部门。

4.退货货款回收

采购部门在货物退回后,应当编制借项凭单,其内容包括退货的数量、价格、日期、供应商名称以及金额等。借项凭单应由独立于购货、运输、存货职能的人员检查。会计部分们应根据借项凭单来调整应付账款或办理退货货款的回收手续。

(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的内部会计控制1.应付账款的内部会计控制

(1)应付账款必须由专人管理

应付账款的管理和记录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付款职能以外的人员专门负责,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2)应付账款的确认和计量应真实、可靠

应付账款的确认和计量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各种必要的原始凭证。负责应付账款管理的部门人员必须审核这些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合规性及正确性。

(3)应付账款必须及时登记

负责应付账款记录的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时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应该分别按照供应商进行明细核算。

(4)及时冲抵预付账款

单位在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发票以后,应该冲抵预付账款。

(5)正确确认、记录和记录折扣与折让

单位应当经可享受的折扣和取得的折扣和折让按规定的条件加以确认、记录和记录,以正确确定实际支付的款项。防止单位可获得的折扣和折让被隐匿和私吞。

(6)应付账款的授权支付

已到期的应付账款应当及时支付,但必须经有关的授权人员审批后才能办理结算与支付。(7)应付账款的结转

应付账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应按月结转,并相互核对,出现差异时,应编制调节表进行调节

(8)应付账款的检查

按月向供应方取得对账单,与应付账款明细账或未付凭单明细表互相调节,若有差异应查明发生差异的原因。从供应商取得对账单并进行核对调节的工作应当由会计负责人或其授权的、独立于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的人员办理,以贯彻内部牵制的原则。2.应付票据的内部会计控制

(1)票据的签发必须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的批准。

(2)设置应付票据账簿,并认真做好应付票据的核算工作。票据登记人员不得兼管票据的签发。(3)专人管理空白、作废、已付讫退回的商业汇票。

(4)设置独立于票据记录之外的人员负责应付票据的定期核对。(5)指定专人复核票据的利息核算。

(6)应付票据要定期与订货单、验收单、发票进行核对。(7)应付票据要按照号码顺序保存。思考题:1.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有哪些业务环节?主要内容是什么?2.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哪些?3.货物验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4.采购付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5.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Ⅲ销售收款内部控制一、销售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1.接受客户订货单2.分析信用

3.开票发货4.结算记账

二、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

1.编制销货通知单

销售部门收到顾客的订货单,首先进行登记,审核订单的内容和数量,确定能够如期供货后,编制销售通知单和销售发票通知单,作为信用、仓储、运输、开票和收款等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依据。

2.批准赊销

信用管理部门根据管理当局的赊销政策,以及对每个顾客已授权的信用额度来进行赊销批准。信用部门不论是否批准赊销都应在销售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3.发货

仓储部门根据运输部门持有的经信用部门核准后的销货通知单来发货。

4.运货

运输部门运送货物时应填制发货单等货运文件并送往开票部门。货运文件应按顺序编号,并记入送货登记薄。发货单是货物出库的依据,用于仓库和财务部门的存货记录,也是开具销售发票的依据。

5.开具销售发票

会计部门根据顾客订货单、销售通知单、销售发票通知单、发货单,审核无误后开具同意格式的销售发票,列明实际发货的数量、品种、规格、单价、金额和增值税税额。价格要根据单位的价目表填写。销售发票须预先连续编号,一式数联,分别给顾客、仓库、销售、财务等部门,并保存好存根联备查。

6.记录销售业务

会计部门根据销售发票的记账联进行账务处理,应区分赊销或是现销,决定编制转账凭证还是收款凭证,据以登记销售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或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发货单等结转销售成本,并冲销库存。

7.收款

收到货款后,出纳人员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将银行收款通知单交记账人员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此外,会计部门还应定期编制和寄送应收账款对账单,与顾客核对账目记录,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8.处理销货退回

顾客如果不满意,或者销售货物非原订货单位所规定的产品,企业一般会同意退货,这类业务应由经授权的部门办理。

三、岗位责任

企业应当根据从销售到收款的业务环节设立销售、发货、收款等工作岗位,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由一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1.单位应当分别设立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个业务的部门

销售部门是指负责处理订单、签单销售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部门或岗位。具体职责:

(1)根据企业制定的年度销售计划,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并监督实施。(2)负责处理顾客订单,根据客户订单编制销售通知单;(3)参与同客户的商务谈判,负责与客户签订一般销售合同;

(4)监督执行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和销售政策,确保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和销售政策的实施。(5)负责行客户催收货款

发货部门是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具体事宜的部门或岗位。主要职责:

负责审核销售部门编制的发货单是否齐全;负责审核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凭证的审批;

负责审核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凭证与销售通知单是否相符;负责办理发货的相关手续。

财务部门是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的部门或岗位。主要职责: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记录销售事项;

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货款结算;监督销售部门向客户催收货款。

信用管理部门

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分别设立。主要职责:

负责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负责核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批准销售部门提出的授信申请;制度企业的信用政策

监督各部门信用政策的执行。

四、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分工

(1)销售业务的经办、审核和销售通知单的签发三个岗位必须由不同人员担任。

(2)财会部门的开票、出纳和记账这三个岗位应相互分离,分别由三个不同的人员担任。

(3)收款、管理应收账款、向欠款客户发放对账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

(4)应收票据及票据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保管岗位与应收票据记录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5)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当分别设置,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五、销售合同控制

1、销售谈判

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个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销售谈判全过程应由完整的书面记录。

2、合同审批

审批人员应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进行严格把关,对违反单位规定的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及结算方式的销售合同要拒绝批准。

3、合同订立

单位应当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金额巨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六、销售退回控制

1.销售退回的审批

2.销售退回的质量检验和清点入库3.调查退货索赔4.退货理赔核准5.填制红字发票七、收款控制

(一)收款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

1.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制度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

2.单位内部的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

3.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帐,及时反映各种商品的开单、收款、发货情况。销售台帐应当附有客户订单、销售通知单、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的客户购货单据。

4.落实催款责任,销售人员负责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对于到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财会部门必须提出报告,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

5.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设立账外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

6.加强对收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保证已经收到的现金与银行存款能够及时入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严防收到现款而不入账的现象发生。(二)应收账款记录的内部会计控制1.按照客户情况设置应收账款台帐,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的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定期编制应收账款余额核对表或对账单,每年至少一次向欠款客户寄发对账单。编制对账单人员不能兼任记录和调整应收账款的工作。

2.设置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算。应收账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应由不同的人员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分别登记。

3.应收账款必须根据经过销售部门核准的销售发票和发货凭证加以记录。(三)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1.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通过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进行的,账龄分析表是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账龄)长短的报告。利用分析表,可以了解到:

(1)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

(2)由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信用期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久而可能成为坏账。

2.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1)落实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2)选择逾期应收账款催收手段(3)制定催款政策和策略(4)实施依法清收手段(四)坏账损失的控制

1.坏账确认控制

单位对于过期时间长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决策机构,由决策机构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单位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于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切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议或类似的机构批准作为坏账。

2.坏账处理的控制

单位对于确实收不回的应收账款,经批准后应作为坏账损失,冲销计提的坏账准备,注销应收账款等。已经注销的坏账而又收回时,要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账。(五)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

1.应收票据取得和贴现的批准手续

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接受顾客票据须经批准手续,这样可使伪造票据以冲抵、盗用现金的可能性大为降低。票据的贴现和换新也必须经主管人员审核和批准,否则经办人员可能在贴现或顾客付款后截留现金而用伪造的新票据加以掩饰。

2.应收票据的保管

单位应当由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对于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应及时向付款人提出付款要求;已贴现的票据应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保管应收票据的人员不得经办会计记录。

3.到期票据部分付款的管理

票据到期时如果顾客支付了其中的部分款项,则应将付款日期、金额、余额等记录在票据的背面,并在票据登记薄上进行适当记录,以免经办人员截留部分付款的现金收入。

4.正确进行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包括收到票据、票据贴现、期满兑现时登记应收票据等有关的总分类账。同时,还要自己登记应收票据备查簿,特别是已经贴现的票据必须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进行追踪管理。(七)应收账款的函证

单位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通过函证可以有力证明债权的存在以及债权记录的正确与可靠。函证方式可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1)肯定式函证(金额大、存在争议、差错或问题)

(2)否定式函证(内控有效,差错率较低,余额较小,确信被函证者能够认真对待函证,能对不正确的情况做出反映)

1.函证时间的选择

最佳时间应当是与年度结账日期相近的时间。

2.信函的发送、收回

应授权专门人员直接控制信函的发送和回收,对于无法投递退回的信函要进行分析。对于采用肯定式函证方式而没有得到答复的,应采用追查程序。一般来说,应寄送第二乃至第三次函证信,如果仍得不到答复,则应考虑采用必要的替代措施。3.差异的分析与解决思考题:

1.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业务环节2.销售合同控制3.销售退回控制4.收款控制

珠江公司是珠江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力能空调机。集团公司对珠江公司派出了检查组进行财务检查,检查组对珠江公司的商品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了专题调查,抽查了有关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其中,检查组对—发货单‖进行调查的有关情况如下:

⑴检查组对仓库留存的发货单第2联—仓库发货联‖进行了检查,并与仓库根据第2联登记的商品保管明细账的发货数量进行了核对,证实账单核对相符。将仓库的发货数量与销售部门统计的销售数量核对时,发现二者存在误差;会计部门根据会计核算使用的发货单第3联计算的销售数量与仓库计算的数量相同。仓库保管员声称,每笔发货均以销售部门事先开具的发货单为依据。但检查组发现有两笔业务存在疑问,这两笔业务在商品保管明细账登记的发货日期比发货单的开出日期早了两天。

⑵检查组发现只有会计部门与仓库坚持进行—发货单‖第3联和第2联的定期核对工作。检查组将销售部门开出发货单时留存的第1联—存根‖与第6联—货物放行联‖进行了核对,发货单第6联—货物放行联‖是公司大门口的保安在货物放行时收到并保存的。检查发现:有两张—货物放行联‖没有编号,与第1联—存根‖核对时没有发现与之对应的—存根‖,检查组认为可能存在重大问题,并将此事做了记录。有7张用汽车提货的—货物放行联‖上,保安没有按公司规定登记车牌号码;有一张—货物放行联‖上没有加盖销售部门的印章(已与—存根‖核对无误),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保安不应放行。发货单第4、5联分别交运输部门和客户,检查组没有对其进行核对。要求:⑴指出珠江公司与—发货单‖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授权批准、内部核查程序、凭证记录及其预先编号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或缺陷,并分析其危害;

发货单应该预先连续编号,这样,一旦有重号和漏号的发货单,就可以发现问题,发货单应由销售部门的主管人员审

批并签章,销售部门与发货部门定期核对发货单,发货部门与会计部门定期核对发货单,发货部门与保安部门定期核对发货单,发货部门内部也要定期将第二联与商品保管明细帐核对,但要由记帐人员以外的人进行,会计部门内部要定期进行帐证核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59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