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十堰市民政局201*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3000字稿(报省厅办公室)

时间:2019-05-28 01:09:3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十堰市民政局201*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3000字稿(报省厅办公室)

十堰市民政局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思路

201*年工作总结

一、利好政策联动出台,民政事业迎来了更优的环境。一是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十六条”思路和措施。二是争取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和灾害应急救援等一大批民政民生项目纳入了《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立项实施。三是编制完成了《十堰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四是联合市财政局、编办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民政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全市128个乡镇(街办、林场)全部成立了民政办,全市新增民政事业经费和工作经费750万元,新增民政管理岗位事业编制103个、民政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70人,仅配备乡镇民政公益性岗位人员就达193人,全市乡镇基层民政组织工作人员增加到451人。

二、资金投入大幅增加,民生保障提上了更高的水平。全年争取和筹措各项民政资金97426万元,同比增长26%。其中,社会救助类资金全年达到44813万元,同比增长15%;优抚安置军休资金全年达到13938万元,同比增长5%;城乡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全年筹措23639万元;救灾及恢复重建资金12836万元;慈善资金达到1000万元,同比增长25%;福利彩票销售额达到17800万元,同比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

三、社会救助稳步提标,民政对象享受了更多的实惠。一是全年新增农村低保人口8万人,保障人口达12.5万户24.3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9.8%。二是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去年的47元增加到51元,城市低保补助标准由去年的124元增加到137元,分别提高了8.5%和10%。三是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800元/年和1300元/年,实现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1.48万人。四是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稳步推进,全市33所农村福利院达到了“省级模范福利院”和“合格福利院”标准。五是全面推行了医疗救助“网上审批、事中救助”即时结算便民工程,全年累计救助人员50.2万人次。首次启动了城区特困家庭大学新生入学临时救助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144人。六是实施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1.1万人次。

四、抗灾救灾卓有成效,民政队伍展示了更强的能力。一是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洪涝自然灾害,转移安置灾民13.3万多人,筹集资金5138万元,接收、调运和发放救灾帐篷580顶、棉被5400床、衣服4300套,救助灾民30余万人次。二是多方筹措及时下拨恢复重建资金7698万元,全面完成了3877户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任务。三是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市有10个社区达到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其中4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五、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地共建呈现了更新的亮点。一是启动了新一轮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创建动员申报工作,广泛开展了走访慰问部队、军警民争创共建、军事日等一系列军

民共建活动,并顺利通过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检查验收。二是全市***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全部按国家规定标准落实了抚恤补助待遇,建成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将***名贫困优抚对象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三是积极稳妥做好了转业、复员士官、退伍义务兵共***人的接待、档案审查、登记工作,安置城镇退役士兵***人,安置率98%。四是军休服务设施及和谐军休家园建设卓有成效,按政策规定落实了军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

六、社区建设强力推进,基层民主实现了更快的发展。一是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级领导联系社区、城中村创建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社区结对帮建工作制度。二是顺利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市10个县市区建成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105个,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加强了村务民主管理,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培训村(居)委会干部2100余人次。开展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试点工作,全市排查“难点村”33个,有效治理10个。四是围绕服务“三城联创”和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组织了“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动员1000余名社区干部及志愿者走访服务社区群众8万余人次,开展了“三城联创”知识宣传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七、专项事务全面规范,民政执法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一是大力推进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全市新注册社会组织66个,登记合格率100%。开展了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巩固了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二是区划地名工作克难攻坚,

完成了113条路街巷命名、更名和城区494块新增道路标牌设置工作和713.7公里省、市、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任务,及时做好了部分乡镇更名申报工作。三是婚姻收养依法登记,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3375对,离婚登记3744对及各类婚姻登记手续共3.5万件,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办理子女收养登记62例,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四是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全年火化遗体2254俱,火化区平均火化率达95%。积极探索建立了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制度。

八、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福利事业培植了更足的后劲。全年启动民政民生项目87个,划拨落实福利用地500余亩,总投资106540万元,落实建设资金23639万元,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420张。一是启动落实城市福利服务机构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24000万元,到位建设资金14906万元,总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其中:十堰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体工程于11月17日开工建设。二是全力落实市政府201*年“十件实事”涉及工作任务,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福利院39所,总投资3200万元,新增床位610张。三是全年建成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项目26个,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或改扩建办公和服务用房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四是顺利实施优抚事业单位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和维修光荣院、烈士陵园等优抚事业单位6个,落实用地135亩,新增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投入资金583万元,新增床位389张。

九、部门形象持续提升,自身建设收获了更实的成果。一是坚持以落实目标责任制为抓手,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二

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以“十个全覆盖”和“五个专项治理”活动为依托,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四是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主线,不断转变干部队伍作风。市民政局在201*年度全市66个参评单位中荣获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优秀单位”殊荣。五是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标,加强机关综合管理。接待来访群众1630人次,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1068件,有效防止了越级上访和重访问题。信息宣传成果丰硕,全年在省、市各级各类媒体发表调研报告和信息2600多篇(条)。此外,计财、政府信息公开、综治平安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201*年民政工作思路

201*年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按照“一个坚持、一个改善、五个围绕、五个纳入”的思路,实现“五个有效”目标,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紧紧围绕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发展公共服务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城两带”的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三个群体”的服务需求,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能力的部门责任,争取各级有关部门把民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推进,把民政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来发展,把民政工作目标任务纳入科学考评体系来落实,把民政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重点来保障,把民政公共服务机构纳入体制创新来完善,着力推进项目民政、法治民政、高效民政建

设,使政策性工作有效落实,业务性工作有效规范,服务性工作有效创新,重点性工作有效突破,日常性工作有效提升,充分发挥民政工作、民政部门、民政队伍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年全市民政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争取民政资金总量增长10%;城乡贫困人口救助率100%;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增长5%;抚恤优待覆盖面100%;全市退役士兵安置率99%;社会组织登记、婚姻收养登记、殡葬执法、福利企业登记管理合格率100%;争取在建城市福利服务机构项目建设基本竣工率100%,城市“三无三孤”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5%;改扩建农村福利院改20所,力争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0%;新建5个社区服务站,改扩建15个社区服务站;争取福利彩票销售额突破2亿元;力争达到全国或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社区新增10个;全面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为圆满实现上述发展目标,201*年全市民政工作要重点落实好以下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围绕服务统筹发展,着力加快民生救助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围绕促进和谐发展,着力优化城乡社区建设长效机制;三是围绕深化合作发展,着力推进军地携手双拥创建;四是围绕体现文明发展,着力提高专项事务管理服务水平;五是围绕推动跨越发展,着力抓好社会福利服务项目建设;六是围绕优质快速发展,着力提升民政部门为民服务能力。

扩展阅读:民政局201*年科室工作思路

社会事务与救灾救济科201*年工作思路

一、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1、加强城乡低保管理。加强以入户核实为重点的动态管理,畅通进出口渠道,达到对象保准保足补差标准,与全社会平均收入增幅同步。根据省市精神,定时对全区低保户进行提标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平台的作用,上半年全面完成低保对象的信息输入和核对工作,实现网上审批和纸质审批同时进行,真正实现低保管理的信息化和即报即批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每月发放低保金。

2、推行医疗救助政策。努力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相互衔接,政策配套,着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扩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标准,加大筹资力度,积极争取区配套资金。在今年二次救助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医中救助,真正实现困难群众就医的即医即报。

3、健全临时救助制度。依法依规做好特困户、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社会性救助工作,对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施延伸专项救助。会同慈善总会,加大各镇(开发区)慈善分会救助力度,简化程序,体现救助的即时性。积极争取区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大区级临时救助的范围和力度。

4、完善集中供养机制。在整合资源、提高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提高集中供养比例。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其安全、及时、足额地发放。参考兄弟县区的做法,对全区所有的五保户均按城镇低保标准发放。

5、加快危房改造进度。健全完善危房改选评议小组评议公示等各项制度,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明年全区拟改造110户困难群众。加大改造投入力度,探索解决困难群众中赤贫

户改造的难题。

6、健全救助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救助信息平台,在上半年全部完成各类信息的输入和核对工作,让平台正常运作。同时积极协调救助的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化作用。因乡镇原有的电脑老化,难于胜现有的平台工作,所以拟于明年为全区的乡镇配置新电脑,为平台的正常运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完善机制,上下联动,进一步提高减灾救灾能力。1、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尽管我区已经完成了各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制订工作,但预案对不同的灾害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完善。要组织一次信息联络员培训,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另外,每个镇(开发区)要抓好2个村示范避灾站建设。

2、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乡镇要严格救灾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得扩大使用范围或挪作它用。严格救灾资金评发程序,完善发放手续,并搞好监督、检查、审计工作。

3、建立区级避灾中心。根据我区实际,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在全区建立一个区级避灾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区的避灾能力。

三、加强指导,统筹推进,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1、全面提升城市社区的品质。以和谐社区创建为抓手,按照“完善一批、提高一批、打造一批”的工作目标,将全区城市社区培育成完善型、提升型、特色型等三类社区,实施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城市社区的品质。通过外派、工作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2、继续加快农村社区的进度。根据市星级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要求,排出创建计划表和任务分解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做到成熟一个、创建一个,力争在全区20%的农村社区创建市星级标准,打造一批特色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年新建镇社区服务中心2个,村社区服务中心45个,提前完成全区70%的

行政村建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目标。

3、全力做好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在石淙镇试点先行的基础上,通过海推直选、自荐直选二种形式,全力做好全区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党的领导,充分体现省市的相关精神,依法依规、平稳过渡,选优选强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为全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继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时指导,加强督查,制定全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任务,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指导和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积极探索推广“财务事前理财法”,试行“财务流水帐公开法”。全年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2个,村7个。

5、有效解决社区工作者待遇问题。我区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社会保险不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已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一大难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省市对我们的要求,更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南浔区的实际,应尽快制定方案,形成各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落实政策。

三、普惠民众,深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1、加强社会福利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好南浔镇社会福利中心争创全国敬老院示范单位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立足高起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安全运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全年创建规范化福利中心2个,全面完成福利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

2、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工作。建立建全民办养老机构准入机制,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指导和管理,探索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有效办法和管理经验,同时引导和鼓励新建或改扩建民办养老机构扩大规模,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的功能,进而推动和促进我区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夯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4个镇居家养

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建菱湖镇4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面完成18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为老年群众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服务。以“就近便利、双向选择;培训指导、贴心服务;定期回访、督查考核”为总体思路,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在政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扎实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4、依托社区开展养老服务。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镇试点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并积极探索建立服务热线。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调整社区功能布局,开展社区日托服务,为老年人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

5、论证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方案。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宗旨,拟在南浔镇新建一个高规格、高标准的区级老年活动中心。主要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综合楼、配套服务楼、室外门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设施及户外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项目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总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项目总投资控制在5000万元左右,资金来源通过向省、市民政部门申请支持和区自筹安排解决。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高社会事务服务水平。1、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提高依法登记和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并配合有关部门抓好计划生育综治工作。加强婚姻登记处编制建设,提高编制内婚姻登记员百分比。

2、严格收养登记手续,规范收养登记档案管理。规范登记事实收养子女,提高事实收养子女登记率。严格收养登记手续,提升收养登记规范化程度。对收养登记档案进行专档专人管理,确保档案完整安全。

3、完善边界巡查机制,做好边界纠纷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边界巡查机制,明确镇级巡查责任,由相关负责人对所属界线、界桩和警示碑进行实地勘察,确保界线明晰、界桩

完整。坚持巡查登记制度,确保每次巡查都有文字和照片记录,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制度。做好边界纠纷调解工作,确保201*年无边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保障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4、深化殡葬改革。一是建立健全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争取出台《南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骨灰遗骸管理办法》,加强对乱葬乱埋现象的集中整治。二是大力宣传推广文明殡葬新观念。通过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宣传,让社会了解接受生态葬法,树立正确的丧葬观念。三是积极探索生态墓地建设新方向。从“一镇一墓地”的模式向“数村一墓地”的模式过渡,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生态墓地建设新方向。另外,做好清明、冬至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

南浔区残联201*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目标

对1272名低保、低保边缘户重度残疾人(含低保、低保边缘户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人)全额发放低保金或低保补助金;

对10名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或居家安养(累计达到250名,其中集中托养55名,居家安养195名;

对74名贫困残疾人(残疾儿童)免费实施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抢救性康复训练)服务;

推荐安置残疾人就业110名,各类扶贫800人(其中创业就业帮扶123名);

培训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560名;推进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工作;

全面完成省、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一)认真扎实做好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召开全区创建工作会议,分解落实各镇(开发区)、各单位的创建目标任务,启动扶残助残爱心镇(开发区)、爱心村(社区)、爱心单位的创建工作,层层宣传发动,在全区掀起浓厚的创建氛围,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继续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提升广大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继续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完善深化,提标扩面,按时保质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深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创造条件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加大对自谋职业残疾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丰富对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内容和种类,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

技能和社会竞争力。

(四)继续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稳步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举办社区康复知识培训班,认真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落实相关单位责任,定期召开会议,对照创建要求查漏补缺,资料归类建档,迎接省、市残联的考核验收。

(五)抓紧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实施建设,建立组织,落实专人负责,规划建设改扩建项目,确保综合服务设施尽早投入使用。寻找合作伙伴,规范运作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六)夯实残疾人组织网络与工作基础。深化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残疾人专(兼)职委员的作用,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他们自身素质。

(七)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各种助残优惠政策,组织实施各类助残措施,为残疾人谋取福利。二是开展残疾人素质教育,帮助残疾人提高知识、技能,增强法制意识,引导残疾人“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使其真正和谐地融入社会。三是开展好“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风尚。

地名办201*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在完善中心城区地名

设标工作同时,推动设标工作由乡镇设标向建制村和居民门户牌设置转变。加强对地名标志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措施,保证已设立的地名标志长期发挥导向作用。

(二)加强地名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按照市地名数据库统一版本要求,完成全区地名属性数据入库。

(三)启动地名规划编制。开展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乱命名、乱更名。

(四)做好日常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地名命名更名,清理整顿低级庸俗和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做好地名文化宣传、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为建设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五)启动全区第二次普查工作。通过这次地名普查工作,查清全区内地名的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和地名用字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立规范标准的地名标志,建立符合标准化要求、处理系统先进的地名信息系统。

优抚安置和民间管理科及移民办201*年工作思路

(一)“百连结对百村,携手共建新农村”和“百家民企进军营”活动不断深化。

(二)发动和安排好节日的双拥慰问工作。

(三)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四)抚恤优待对象“一站式”医疗实时结报系统实现全面覆盖。

(五)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认定和审批工作有序推进。(六)正常开展好“关爱功臣,永葆光荣”系列活动。(七)宣传并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八)继续开展新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

(九)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十)做好201*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结余资金的项目验收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十堰市民政局201*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3000字稿(报省厅办公室)》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十堰市民政局201*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3000字稿(报省厅办公室):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十堰市民政局201*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3000字稿(报省厅办公室)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0933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