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总结
初中历史复习
(一)中外历史标志性事件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鸦片战争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5.人民军队创建: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6.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
7.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会师)8.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9.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0.毛泽东思想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
11.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12.国民党延续22年的政权覆灭的标志: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的标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4.我国大陆的基本统一: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1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16.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及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7.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18.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人民委员会2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日本偷袭珍珠港
2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4.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2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周年纪念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1842年)155周年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95周年
3.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1927年)80周年
4.全面抗战爆发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0周年5.南京大屠杀(1937年)70周年6.尼克松访华(1972年)35周年7.香港回归(1997年)10周年
8.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7年)90周年
笔记
(三)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时期改革名称背景/开始内容影响性质(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强了中央集权)(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权(兵强)(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制度)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了坚实的基础响最为深远)(5)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商鞅变法前356年,为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中国古代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设置乡官,实行(1)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三长制”,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官员一律实(2)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经济上,颁布耕地占有制度,限制豪强占流。(背景)田过限,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孝文帝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民耕种,称“均田制”。内迁务农的鲜卑人还到洛阳。(开始)可以减免租赋。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背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开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期盼着中国能迅速拨乱反正,开创历史新局面。但当时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却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背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产生了很大影响。戊戌变法后,反对旧学,接受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中国戊戌变近代法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会议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思想);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政治);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会议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十一届中国三中全现代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调整世界古代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随之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日本大被驱逐。日趋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给日化改新本朝野以强烈的冲击,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效法中国,实行改革,以求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背景)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开始)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是封建性质的改革(1)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虽有一定的发展,终因资本与自由劳动力严重短缺、人民购买力低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而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野蛮的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背景)183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2)俄国农世界奴制改近代革(3)(4)自改革法令实施之日起,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这种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法称之为“赎买”;为了控制这些农民,沙皇政府还规定,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9世纪中期,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他们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纷纷涌向亚洲的时候,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此后,日本又被迫与一些欧洲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背景)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力图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的目标,史称“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设立府、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利,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派出以岩仓俱视为首的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治国方略。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2)主义经济制度。(背景)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3)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开始)(4)世界罗斯福现代新政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1.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2.19世纪中叶的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农奴制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俄国(日本)抓住了历史机遇,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成为本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日、俄改革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4.日、俄改革告诉我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因时改革(这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改革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改革与反改革势力及权力高低的对比,以及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等,都会影响改革的成败。
扩展阅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历史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历史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历史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2748.html
- 上一篇:初中综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上)
-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