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问题总结

时间:2019-05-28 02:24: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中地理必修三问题总结

1.试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坦,黑土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富。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2.总结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1)自然背景: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戈壁和荒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风少活动强烈,存在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2)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主要是雨量的变化)。(3)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3.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4.森林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美化环境,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土壤,调节地方小气候,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5.森林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全球气候失调(气候变暖、趋于干旱等),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环境质量下降(污染加剧等),自然灾害频发(水旱灾害、风沙灾害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6.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开发:雨林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从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的需要来看,开发雨林是最方便的途径。

保护:(1)雨林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对当地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雨林生态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雨林地区的土壤非常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于植物体内,一旦被植被被破坏,养分受强烈淋洗会很快流失,植被将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3)雨林被破坏后,将导致当地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7.导致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发达国家对雨林资源的无度需求。直接原因: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8.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9.湿地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0.保护湿地的措施有哪些?

禁止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退耕还湖、还沼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加强水污染的防治,提高水质等。11.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1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3.分析山西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原因:(1)地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再加上太行山对东南季风的阻挡,降水较少;(2)人口增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需水量大;(3)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水污染严重。解决措施:(1)开源:引黄入晋;(2)节流:提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14.简述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15.山西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采取了哪些措施?

影响:(1)生态破坏: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水量、运动状况受到影响;(2)环境污染:煤矸石、煤泥处理不当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占用耕地;煤的洗选、煤矸石自燃、燃煤发电、炼焦等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措施:(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2)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使唤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和旅游业等;(3)“三废”的治理:煤矸石、煤泥充分利用,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对工业废水进行沉淀净化;(4)生态恢复:充填矿坑和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植被再造等。

16.总结流域开发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产生的影响。

(1)毁林开荒、过度开垦、滥采乱挖矿产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2)高强度或不合理的耕作导致土地退化,农业衰落;(3)沿岸农业、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河流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4)无节制引水灌溉导致径流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灌溉还导致干旱地土壤次生盐渍化。17.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有哪些。

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18.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一年一熟,种植喜凉作物,4-10月为农作物生长季节,农事活动为春种、夏管、秋收,农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但农作物品质较好,且有绿色食品的优势。(2)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3)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发展。(4)工业基础: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5)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6)开发历史:较短,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7)人口:人口密度低,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19.分析东北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

条件:(1)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较好,雨热同期,有大面积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2)地广人稀,有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余粮多;(3)宜农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4)交通运输发达,对外联系方便。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20.总结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21.分析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急需寻找新的出路;(2)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3)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良好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土地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4)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在吸引外资方面有更大的优势。22.分析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1)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优势不足,外商投资区位变化,国内腹地较小,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间缺少分工与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普遍。(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间相互分工与合作;(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23.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丰富的能源受经济水平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3)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的的战略重点。24.分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2)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质量;(4)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5)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25.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加快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城市化,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转移,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加剧了转移对象国环境污染,而转移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使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失业人口增加,而有利于缓解转移对象国的就业压力

扩展阅读:高中地理必修三总结归纳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

1、造成西北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1)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进入(3)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4)植被稀少(5)地表水缺乏,河流少人为原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源利用不当(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2、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

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草方格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防风固沙)

补充:1,撒哈拉沙漠沙漠化的原因与同纬度的长三角的对比

(1)撒哈拉沙漠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常年干燥少

(2)长三角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

降水多。

2,自给农业与商业定居性农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

自给农业:牲畜品种多样性,分散小规模经营,季节游牧商业定居性农业:牲畜品种单一,集中规模经营,掘井定居

(3)

3,什么是荒漠化而它的现状是什么?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它以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4,发生次生盐碱化化的原因灌溉措施不当

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二、雨林被毁的原因是什么?(这条比较重点)答:1.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2.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3.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4.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5.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大气: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因此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2.水: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生物: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而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四、雨林的保护措施(这条比较重点)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的机会

必修三第二章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1)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2)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夏秋多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4)土质黏重,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

(2)(3)可以广泛应用于夏季多雨且低平的地区

2.东北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__减少_______;(增大或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冷湿的环境使这里沼泽广布,而南部气温较北部高,春季升温明显,蒸发强,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3.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

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降低水位、提高地温促进有机质分解,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4.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这条适用地区较多)(1)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2)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3)土壤肥沃。5.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因为洞庭湖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所拥有的大量水源及其水生植物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我国一级保护的珍惜鸟类,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6.湿地的作用:

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比较重要)

第三章

山西煤矿开发条件优越在何处?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如何发挥山西煤炭优势?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如何进行环境治理?

1.加强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2.加强三废处理,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1.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工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问题研究

该不该建阿旺斯大坝?尼罗河概况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纬度大约为南纬4°至北纬31°

修建阿旺斯大坝的好处

1.保证了下游作物灌溉所需的水资源,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二熟或三熟2.防止水灾和旱灾,节约了大笔防洪开支3.水电站发电,经济效益优厚

4.通过水库养鱼,每年可增收大量渔业资源5.改善了尼罗河通航条件

不该建大坝

1、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两岸土壤因缺少河水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消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

2、三角洲因日入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后退;另外因没有淤泥堆积,三角洲正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下沉。如按此速度下沉,再过几十年,埃及将损失15%的耕地,1000万人口将不得不背井离乡。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人口及多种产业的集中地(其他地区的自然条件没有此地优越)。3、纳赛尔库区的淤泥富含微生物,这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不仅河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也危害到以河水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身体健康。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Q1.给图或者资料,问该地区主要是什么地形、种植什么农产品。可根据课本61和63页的内容,自行画草图帮助记忆。

Q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答: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Q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答:热量条件不足。Q4: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Q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1.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3.劳动力丰富4.地价低廉5.是我国最大的侨乡之一6.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Q2.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制约因素。1.资源匮乏2.科技实力差3.城市起步晚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背景)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背景)

③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丰富的劳动力,靠近

市场;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有利于引进资金。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两个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时间:1979-1990年;

②第二阶段:进行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时间:1990年以后。③第三阶段: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重工业和新技术产业,时间:约201*年后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问题与对策

4、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面临的问题: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5、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措施: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

①区域分布不均匀;

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一线线路:轮南---上海

二线线路: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

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根据XXX材料回答以下小题:(1)请简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结合材料酌情处理。)

(2)请简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就业机会增加。(结合材料酌情处理。)

问题探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什么是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将长江富裕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的引水工程。

中国水资源的问题。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正在水的时空分布的问题和地域分布问题。时空分布问题表现在夏天水源丰沛,但容易引起洪涝,秋冬缺水。地域分布问题表现在北方的耕地多于南方,但水资源却明显少于南方。

南水北调对北方的影响

可以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的路线分析

南水北调的缺陷

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升,河口盐度上升,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淤泥加重,使河道淤塞。

沿线地区:水位升高,对江淮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盐碱化。

水源:水质污染。长江下游,沿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问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地理必修三问题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三问题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1710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