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盘点
一、历史大事年表朝代夏朝商朝西周东春秋周战国目的巩固统治时间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内容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成就已出现青铜器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进一步推广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作用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开国、亡国国君禹汤武王桀纣幽王都城阳城(河南登封)殷《河南安阳》镐(陕西西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楚、燕、韩、赵、魏、秦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二、西周分封制三、商鞅变法(前356年开始)背景春秋以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四、经济成就一览表领域青铜制造业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夏朝商朝西周与商周同期陶瓷业玉器制造业农业夏、商、西周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水利畜牧业战国时期夏、商、西周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战争城濮之战吴越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大战领域文字天文历法时间前632年前四世纪中期前260年人物作战双方晋楚吴越齐魏秦赵成就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夏有日食记载;农历(夏历)。商的日食、月食记载,经验证可靠。殷历。有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日期的记载。扁鹊屈原24节气“望、闻、问、切”四诊法《离骚》;世界文化名人整套编钟(湖北随州)著作《论语》《道德经》主要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注意“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资源“制天命而用之”;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结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越王勾践称霸魏军主力被歼赵大败,40万俘被坑杀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魏赵、齐魏军大败六、科技、文化成就一览表
时间商周夏商前776年9月6日《诗经》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前613年战国医学诗歌音乐春秋末期战国末期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战国战国战国春秋晚期战国七、诸子百家学派姓名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战国兵家孙武孙膑春秋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请就这三方面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答:政治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战争不断,商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实行变法,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经济上,铁器、牛耕广泛应用,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城市出现。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科技发达,文艺繁荣。
扩展阅读:中华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
第8、9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南宋和金的对峙
1、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政权名称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民族契丹族汉族党项族女真族(满族先祖)汉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上京东京(开封)兴庆会宁临安备注澶渊之盟(1004年)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916年)960年11世纪前期(1038年)赵匡胤元昊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1115年)1127年赵构1、辽与北宋澶渊之盟1004年,辽大举攻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敦促下,亲往澶州督师,取得初步胜利后,反而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即: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问岁币;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辽与北宋议和的原因:用经济上的损失来换取统治的苟安,充分的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之后,辽与北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2、金与北宋靖康之变
金灭辽(1125年)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金军直逼北宋的都城开封,开封(东京)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刚的领导下,展开了东京保卫战,打退了金军的进攻。
但宋钦宗和一些官员极力排斥主战的李刚,一心求和,对金兵不作积极防御。1127年,金军再次南下,攻破开封,俘虏徽宗、钦宗父子,北宋灭亡。
4、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表现: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繁荣
(1)P.50农业方面:引进了越南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
(2)P.51手工业方面: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P.58商业方面: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①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②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④南宋时,完成转移;⑤元代时南方继续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
P.50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同时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自然因素:宋代时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更适宜于农业生产,三国以来南方经济的开发,也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4、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②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④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等。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1.宋代的衣食住行
P.56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政府对衣着有严格规定,后来,奢侈之风盛行。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
P.57食:宋代的饮食十分丰富,北方人一面食为主,多吃羊肉;南方人多以米饭为主食,有时吃面食,吃鱼。
P.57住:百姓住房简陋,官贵宅第宏丽,贫富差距大。(“杜甫朱门路有”)城市百姓的住所以瓦房为主,农村住宅以草房为主,供客人住宿的邸店很多。
P.58行:普通百姓多用牛车、驴车,贵族出门乘轿,士大夫骑驴、骡(宋朝缺马)
2.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
P.58乐:东京城打破了唐朝城市的市、坊格局,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做“瓦子”(“蹴鞠”是足球运动的起源)
P.59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甚为隆重。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一、P.6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P.62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忽必烈的统治
(1)政治: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使西藏正式成
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2)经济: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重修运河,开发海运,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3)外交: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3、行省制度的创立
(1)主要原因:疆域的辽阔。元朝的疆域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辽阔。(2)主要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3)基础:秦朝创立的郡县制。
(4)主要内容:①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②其它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③元政府还设立了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影响:①奠定了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的基础。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特别是中央对台湾和西藏的统治。③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便利了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4、★★★P.69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1)P.64主要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各民族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加强了,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复杂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P.64主要表现: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外迁,为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③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4)认识: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是民族融合。②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友好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③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宋元时期。④民族融合的作用在于它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5)启示:①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③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祖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构建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注:元朝实行歧视的民族政策P.64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1、P.67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州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P.6769指南针和火药
战国时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州,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沈括北宋科学家,撰写《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的历法早800年,他是最早使用“石油”名称并意识到石油用途与价值的科学家。
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由他编成的《授时历》推算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只差26秒,与现代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同。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1、P.72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借鉴。
2、P.7374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人苏轼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生活时代北宋北宋两宋之交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婉约派)风格气势豪迈,雄健奔放(豪放派)辛弃疾南宋悲叹山河分裂(豪放派)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最著名,其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名作之一,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绝唱。
3、P.75绘画和书法
宋徽宗:花鸟画和书法“瘦金体”
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风格:风俗画)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号称“北宋四大家”。赵孟是元代的书法巨匠,赵书用笔圆润,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23808.html
- 下一篇: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