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药检学院“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总结

时间:2019-05-28 04:35:20 网站:公文素材库

药检学院“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总结

药检学院“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总结

一、活动的意义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穿到“三城联创”的全过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创建理念,坚持“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创建方针,把“围绕大局,营造环境,塑造形象,办好实事”作为创建的根本目的,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努力把十堰城市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活动的优势

通过开展“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城市建

设的了解,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给路过的百姓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更多了解一些在生活中居民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看法,帮忙讲解一些关于“三城联创”的知识,让百姓积极配合起来,努力的建好自己生活的家园。

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帮助附近的百姓们讲解有关的知识,也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志愿者在实践的能力。三、活动的不足之处

1.由于活动的时间是五一时间,因此志愿者的活动积极性不是

很高,工作也不是很认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这点应该要考虑安排周到。2.在对志愿者的安排中,各个志愿者的任务不均匀,有的志愿者工作时间稍长。在今后的工作安排中要注意任务与志愿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安排。四、感想和期望: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社会实践部201*年5月4日

扩展阅读:湖北医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探索

湖北医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与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在这十二年的改革过程中,各高校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实际,就推进后勤改革、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高校办后勤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湖北医药学院于201*年11月,打破前几年后勤社会化改革只在校内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界限,让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接轨,调动社会上的人、财、物,让名牌优质的企业都有机会进入高校,实现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也就是学校从“办”后勤转变为“管”后勤,用招标、监管的方式获取集约化、专业化的服务,从而不断优化后勤结构,探索后勤管理规律,改善管理模式、管理形式和管理程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自身特点的后勤管理新路,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各高校后勤管理经营模式大体上经历了两次重大改变:1.甲乙方的第一次剥离。201*年,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及国务院的要求,多数高校成立了校内后勤服务实体(后勤集团或后勤总公司),实现了后勤服务体系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和事业编制的相对剥离,普遍实行了“模拟甲乙方的校内分开型”管理体制。即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是学校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集团作为乙方是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两个机构同时向学校负责。后勤管理处(或资产处)代表学校将学校后勤经营服务职能以契约形式整体委托给后勤集团,并对后勤集团的经营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后勤集团根据提供经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合理取费。这次改革,不仅增强了后勤服务体系自身的实力,同时由于甲乙方分开所带来的服务实体的灵活性,为吸引和积累更多的后勤资源创造了条件,从而为高校扩招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2.新一轮的后勤模式改革。经过前一次剥离,大多数高校后勤

集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及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较好的后勤服务,确保了学校日常工作有序进行。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稳定和高校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简单甲乙方分离体制已明显不适应高校事业发展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实践证明,这种“模拟甲乙方”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一是分而不离,作为后勤服务实体的乙方,并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仍是学校的内设机构;二是甲乙方主体地位不平等,乙方最终要“以学校大局为重”,听命于甲方;三是甲乙方关系不顺畅,甲乙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必然发生分歧和利益冲突,加上甲乙双方同为学校内设机构,并无独立的法人地位,极易造成双方关系不顺畅,甚至矛盾突出;四是增加了中间环节和运行成本,学校对后勤服务实体的管理都要通过后勤管理部门来进行,而在机构设置上,后勤服务实体和后勤管理部门都是学校的二级单位,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为此,全国许多高校做出了新的探索和选择,进一步优化后勤服务实体和经营职能。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完全外包形式,引入社会上完善的服务体系,把后勤服务实体全部推入社会,实行市场化运作。二是提高自身条件,按现代企业制度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将校内服务实体融入社会服务业;三是甲乙方重新合并,通过机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后勤的保障功能。也有很多高校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退出纯经济属性和弱势服务项目基础上,集中发展校内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和强势服务项目。二、因校制宜,积极探索我校后勤管理新模式

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全国高校基本一样,201*年成立后勤集团,201*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启动了新一轮后勤社会改革,撤销后勤集团成立后勤处,取消过去的甲乙双方运行机制。后勤处作为学校后勤服务管理职能部门,代表学校有选择使用社会优质服务,并对其实行全面监管,实行合同化管理模式,“小机关,大服务”,““拿钱养事,提升服务,只管不办,管办分离”。(一)稳步开放市场,改善保障服务质量

引进社会优质资源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关键,在于学校花钱是否能得到等值的服务,学校提供资源和市场能否得到等价的收益。因

此,学校在强化优势、做好服务的同时,着力加强了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选择,以及对社会服务的督查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1、严格社会服务准入。遵循“管办分离、以钱养事、提升服务”的原则,严格社会优质服务准入管理。一是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进入校内后勤服务市场。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有实力的企业经营,争取最优惠的服务。三是实行严格的契约管理,签订规范的合同,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四是实行规范的考核评价,严格奖惩,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2、积极开放校内市场。根据后勤服务市场的“保障服务性、经营服务性、社会服务性”三种不同类型,学校分类实行事业化、企业化和合同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大量吸纳社会优质服务资源,逐步开放了餐饮、物业保洁、园林绿化、公寓维护、超市、教材、保安、水、电、气等零星维修等市场(二)减轻人员负担,维护学校稳定

按照“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学校核定后勤干部职数及员工编制,明确要求,除特殊岗位不再聘用社会用工,对原学校事业编制和实行人事代理员工,鼓励年轻员工竞争上岗、转岗分流;鼓励有能力有专长的员工自主创业;鼓励年纪大的员工提前退休,并要求社会托管企业尽可能地接受原后勤社会用工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劳动保险,依法保障这些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样,有效化解了学校与社会用工人员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三)选准突破口,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初步成功我们认为:高校有别与社会,但有受社会影响。虽然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另外也包括教职员工以及部分短期来校的在职培训人员,但在消费习惯上受社会的影响,消费群体在消费额度及消费需求上存在着比较大的跨度和层次,高校现有的食堂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饮食的多元化需求。而竞争性经营能调动餐饮企业的积极性,我们要建立由学校监督、企业运营的餐饮经营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让餐饮企业积极主动提供各种特色餐饮,满足广大师生多样的

需求,从而形成更加高效,更富有品质感和生活感的新型高校餐饮服务业态。

我校于201*年11月以学生餐饮为改革突破口,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了三家不同地区有实力的餐饮公司经营我校四家学生食堂,三家公司签订合同前都在我校交有风险保证金。目前在我校已实现了竞争性的餐饮服务,出现了良性竞争的局面,师生员工得到了实惠,真正形成了餐饮质量“精品化”、餐饮生产“精细化”、餐饮供应“多样化”、餐饮服务“人性化”等校园餐饮文化特色。

三、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新方式方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于高校后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原有后勤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拓宽了后勤管理的思路,为后勤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接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校规模不算大,船小好调头,我们及时调整思路,更新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改革和创新,后勤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后勤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以前学校后勤即管理又服务,也就是说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在的管理方式是甲乙方管理、契约式管理。甲乙双方通过签署合同或协议,共同遵守合同内容;甲方主要职责是根据合同或协议内容对乙方进行监督检查;乙方根据合同或协议履行合同内容。学校和委托方产权清淅,职责分明,服务内容明确,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甲乙方关系。

(二)后勤管理的方法发生很大变化

现在管理方法主要通过制定制度、服务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对于违反制度,达不到标准,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可以通过经济的手段进行处罚。在监管上我们对食堂采取的“一对一”的监管方式,一个食堂一个监管员按标准化的程序专业监管,对不达标的采取“一日一记,一月一累积”清理,量化处理进行经济处罚,我们还密切配合政府食品卫生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企业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对师生负责。

(三)管理的程序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采用的目标管理变为过程管理。在后勤服务质量管理过程

中,采用了世界通用的PDCA质量循环管理程序,通过制定服务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持续改进四个阶段,不断地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监管与服务相辅相成

1.我校后勤与经营公司不是行政关系,而监管与被监管、指导与被指导、服务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在监管的同时,还要做好社会托管企业的服务工作,一旦企业遇到困难,我们都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如这些企业职工住房问题,物价疯涨的时候,我们要给予一定补贴,与学校一起共同难关;社会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企业形象,也会主动了加大服务环境硬件和服务过程软件建设,这也会为学校节省一大笔开支。

2.在社会企业中实行党的工作和党组织全覆盖。我们在这些企业中,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这些企业的员工当成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份子,积极开展各种先进的评比表彰活动,抓两头促中间,利用社会企业的赢利奖励优秀员工,调动企业及企业员工为学校师生服务的积极性。

四、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体会

1、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方向是正确的,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因此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道路必须继续走下去,任何迟疑、等待观望、止步不前的言行都是不正确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其基本框架是:“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实现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关键。要做到“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前提是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否则学校就无从自主选择。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历经数年,但合格的市场主

体仍然比较缺乏,无法形成可供学校自主选择的竞争群体,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不同,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有些社会企业在进入高校市场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声誉和社会化效果。有些社会企业只重短期效益,资金投入、物资投入、经营策略不考虑长远规划,不利于高校后勤整体可持续发展。还有些社会企业热情有余而诚信不足,与高校合作讲感情、讲义气而缺乏必要的契约精神,不认真履行合作协议,违规经营情况时有发生。社会企业要成为符合高校服务市场的合格主体,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从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营环境到帮助有实力的社会企业了解和熟悉高校市场特点,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后勤社会化的模式要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因校制宜。我国高校后勤长期坚持的“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即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是由高校后勤“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的双重性所决定的。这个宗旨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灵魂,必须坚持,不应动摇。因此在坚持社会化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照抄,不僵化呆板、固步自封,要因地、因时、因校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机制与模式。后勤采取何种组织模式只是后勤改革的形式,是外在表现,而不是实质,不是内涵,在众多的组织模式中也没有哪种模式就是标准或范本。学校采取何种后勤组织模式并不是改革的关键,改革的关键在于这种组织模式是否实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是否能建立起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没有既定的成功范例可循,但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因地、因时、因校制宜,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药检学院“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药检学院“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药检学院“三城联创”志愿者活动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3011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