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商业联合会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每年两次的常务理事会、每年一次的理事会,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指示精神,商议、审定学会重大事项,以此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201*年,中国制冷学会创建30周年,在总结3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体理事、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展会、编辑出版、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学会改革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会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
(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基本任务之一。201*年,针对制冷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广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业技术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力争使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的需求,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制冷行业的活动。我会共组织(含合作组织)国内学术技术研讨会7次(国内1058人,其中境外4人,交流论文364篇)、国际学术技术研讨会1次(国内1308人,其中境外575人,交流论文876篇)、双边学术会议1次(国内102人,其中境外7人,交流论文4篇)、海峡两岸学术会议1次(参加人数120人,交流论文57篇),与会人数共计2588余人。组团出席有关国际知名的制冷行业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使业内人士了解国际、国内学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在全球制冷行业的学术地位。
8月22日-26日,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国际制冷学会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承办。来自55个国家1308人(其中国外代表575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何济海同志致开幕辞,国际制冷学会大会主席范德李先生致辞。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大会期间,举行了两场大会特邀报告,五场专题讲座,13场新技术交流会和64场专业委员会技术会议。大会还在北京、天津、合肥三地组织11次技术参观活动,并设有小型展示会。科技内容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制冷创造未来”,就当前制冷空调的环保、节能、新制冷剂的应用及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口头发表和张贴报告或论文共876篇。在本次大会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制冷学会终身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劳伦茨奖和8项青年学者奖,鼓励和奖励在近四年做出特别贡献的世界杰出制冷科技工作者(我国有2人获得青年学者奖)。大会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如欢迎招待会、颁奖晚宴、杂技专场、陪同人员游览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交流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在大会闭幕式上,为10位优秀张贴报告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为促进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术技术和企业间的交流,11月4-7日,中国制冷学会201*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第19次团体会员大会于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会议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共同促进制冷空调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201*年,中国制冷学会先后与国际制冷学会、国际氨制冷学会、欧洲制冷压缩机与控制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德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全印度制冷空调学会、日本制冷空调学会、韩国冷冻空调机械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了会谈,并根据情况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1*年,先后组团出访参加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相关的展览会并进行了专业考察。
二、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为我国制冷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评选颁发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促进我国制冷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鼓励为发展我国制冷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获得201*年度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基金。其中荣获201*年度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还获得了201*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专家学者在学会刊物及举办的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7次工作会议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以及《制冷学报》编辑部初选报送的43篇优秀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7篇,其中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5篇。并经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在学会年会上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三、开展技术职称资格认证与再教育工作
201*年,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118名制冷技术人员申报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及制冷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国制冷学会于10月22日在相关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资格认证考试。
四、成功举办201*中国国际制冷展
4月4-6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中国制冷展)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来自德国、印度、韩国、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美国、韩国、印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总展出面积60250m2,来自全球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参观人次高达40023。展览会期间,举办了36场技术交流会,30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共接待国内外新闻媒体25家,并组织制作了宣传片。
五、努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企业生产产品、进行流通销售的准则;是安全与技术提高的保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制冷学会特邀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国际氨制冷学会(IIAR)的专家来华,就相关技术与标准举办了二次相关技术与标准研讨会。这对制定我国相关标准、提高制冷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年,学会组织起草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4项,经商务部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3项。
六、加强与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9月19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第21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各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各地方学会座谈会,讨论了《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指导与合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资助办法(试行)》,以促进全国制冷学会工作的开展。
七、研究行业发展,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6月19日,学会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专家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专家共同讨论商议给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应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八、回顾学会30年发展历程,开创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局面4月25日,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冷学会、理事、专家、会员及有关领导共35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由何济海理事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协会代表及合作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贺词。原学会理事长刘毅、傅立民等老领导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出席了庆祝活动。会上,金嘉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了题为“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工作回顾报告。大会还颁发了中国制冷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及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九、我会在出版发行学会刊物、标准化工作、发展会员、各项统计工作及秘书处大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圆满地完成了当年任务
201*年,我会主办的《制冷学报》、《中国制冷简报》各出版6期,各发行27000册,并按照学报编委会的意见对学报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学术性刊物的特点、简报更加突出行业动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可读性更强,深受会员欢迎。
会员发展工作,我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资深会员90人,高级个人会员661人,普通会员201*0余人,团体会员465家,学生会员1520人。开展了会员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做到一人一号,终身有效。
扩展阅读:中国水产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水产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中国水产学会秘书处始终坚持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题会议精神,发挥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为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服务;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为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服务;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作用,为渔业科技创新与学术建设服务;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为提高渔民科学素质服务;不断加强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履行职责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竭诚为他们服务,是学会的基本职责。按照这一基本要求,一年来,我会继续按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形式,加强我会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库建设。为发动专家跟踪研究我国渔业经济运行状况,今年我会又以渔业局的名义发文组建了“渔业经济研究专家库”,共收录了347名专家的基础信息。同时我会还积极参加了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拔尖人才的推荐、评选(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工作。
申请设立“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于201*年4月6日获科技部批准)。这是面向全国水产行业的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水产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科技成果,目的是贯彻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水产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我会已形成了“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和“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等自主评价体系,大大地增强我会凝聚人才能力和切实为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服务水平。
二、建立以会员为主体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会积极探索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我会作为中国科协会员管理与服务专题试点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中国水产学会会员发展服务管理项目。我会按照“会员服务管理项目任务书”确定的预期目标和具体内容,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结合中国水产学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以普通会员为主,资深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和单位会员等多种会员类别并存的多员化会员结构。
1、通过对中国水产学会会员的重新登记和调查,对每位普通会员立档建卡,已改变了普通会员有数无名的状态。通过会员重新确认登记,普通会员统计数据中的“泡沫”被大幅度挤除,到201*年12月底我们重新确认登记的普通会员数为11006人,到201*年11月底,我会已为14279名普通会员进行了建档登记工作,并采用中国科协统一编码,为他们发放了会员证。
2、单位会员、资深会员数量明显提高,会费收取率上升。单位会员、资深会员一直是由我会秘书处统一发展服务管理的。多年来单位会员数量一直维持在80家左右,会费收取率在13%左右;资深会员数量在800名左右,会费收取在55%左右,通过项目的实施,截止到201*年11月底,单位会员有108家,已交会费占56.5%;资深会员达1213名,已交会费占66%。
3、学生会员工作试点效果明显。通过在高校中设立中国水产学会学生会员工作站工作的试点,不但打破了以往学生会员发展工作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也为今后学生会员管理服务工作积累了经验。截止到201*年11月底,我会共发展学生会员607名,比201*年底的300人增加了307人,增加102%。4、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管理手段。项目的实施,在中国水产学会网站中开发了中国水产学会会员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会员发展服务管理网络化。可以利用中国水产学会网站,向会员及时提供学会有关信息供会员共享,建立了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沟通平台,可以随时了解反馈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会员热线,可以及时解决会员提出的问题,满足会员多元化的需求。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渔业经济发展作贡献
为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我会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水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我会依托资深会员库、渔业经济研究专家库、对外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围绕渔业和渔业科技发展涉及的方向性、战略性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1.成功组织召开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我会承办的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部共同主办的“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于201*年5月29至31日在青岛成功召开。这是我国加入WTO后首次与FAO在中国共同主办的国际性渔业贸易大会。农业部薛亮总经济师、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唐启升院士、农业部渔业局李健华局长以及FAO助理总干事野村一郎等官员以及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400多名代表(其中外宾约120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水产养殖业与全球化贸易”这一主题,共设了5个专题,邀请了23位世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进行了专题演讲。大会还特设了中国专题,聘请了6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演讲。
2.开展“走进渔村,关爱渔民,关心渔业健康养殖安全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快“水产健康养殖行动”的深入开展,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和推广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知识,指导广大水产养殖者科学、规范使用国家标准渔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我会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划题为“走进渔村,关爱渔民,关心渔业健康养殖安全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该活动分别在湖北、四川、广东和江苏四省举行了启动仪式。四省共举办规范用药技术讲座7场,参加宣传活动人数达3500余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6000余套。
3.举办系列科普培训班,提高渔业素质。一是举办了斑点叉尾健康养殖新技术培训班。为帮助广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户掌握斑点叉尾健康养殖新技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中西部渔业经济快速发展。4月15-17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了斑点叉尾健康养殖新技术培训。来自四川、重庆、江苏、河南等省的50多名水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加了培训。二是举办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6月23-26日,我会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及江苏省水产学会在苏州共同举办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来自16个省、市的106名学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本次培训内容包括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国现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控制体系,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的认证机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安全监督检测认证体系和实施情况,国际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和现行的法规等方面,深受学员们的欢迎。三是举办了水产品健康养殖与设施渔业培训班。为帮助中西部农(渔)民利用原生态优势,发展健康养殖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方法和技术,让农(渔)民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达到脱贫致富。8月13日17日,我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了水产品健康养殖与设施渔业培训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位代表参加了培训。4.WTO渔业补贴谈判。今年WTO渔业补贴谈判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并开始就最终的渔业补贴协议进行磋商。4月份我会组织专家翻译了巴西和美国的渔业补贴提案并提出中方的应对口径建议。6月份、9月份、12月份三次派人参加了在日内瓦的前方谈判。
对外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工作。充分调动与发挥对外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的作用,201*年1月下旬,针对澳大利亚生物安全局拟对虾及虾制品采取进口管制措施,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并在《中国渔业报》上设立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栏,每月两期,对我国渔业国际贸易进行跟踪研究。同时,协助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完成《201*年度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的水产品部分。
三、推动学科发展,构建新型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建设学术交流是我会工作的主渠道。我会本着不断创新学术交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努力构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做强、做大学术活动。打破学术交流只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做法,积极建立跨学科、多部门联合的组织模式,创新活动方式,打造学术活动精品。
1、组织召开了中国水产学会第八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水产大学生论坛。8月20日至22日,我会与西南大学共同主办了第八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水产大学生论坛,共有300多位水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参加,共交流论文227篇,比上一届水产青年学术年会的交流规模提高了近一倍。
2、组织召开中国水产学会201*年度学术年会。11月20日至23日,中国水产学会201*年度学术年会在桂林市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538名水产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唐启升院士和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现代渔业建设”和“水产饲料与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的主题报告。五个分会场和一个专题论坛共交流论文180多篇。
本次年会,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之最,论文数量、质量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单位都拿出了课题组研究的系列成果,其中也不乏某些水产经济品种的重要科研突破。
3、组织专家完成中国科协《水产学科发展报告201*》。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我会组织20多位专家完成1篇综合报告和6篇专题报告,共25万字。报告对水产学科近两年国内外前沿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回顾总结,并科学评价了水产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等,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沿性;报告根据水产学科的发展现状、动态、趋势以及国际比较和战略需求,展望了水产学科发展前景,提出了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瞻性;报告由本学科领域首席科学家牵头、相关学术领域专家学者参加研究,集中体现了本学科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和学术上的真知灼见、学术风尚和科学责任,突出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学术性。
4、组织专家完成中国科协《201*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水产部分咨询报告。我会作为四个牵头学会之一,年初我会组织了8位专家、院士研讨和撰写了中国科协《201*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水产部分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和调研报告,全面总结了201*年水生生物灾害发生和防治情况,探讨了水生生物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发生趋势和防治对策,为服务政府渔业中心工作做了一定努力。
四、积极开展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今年2月份、7月份我会两次接待了世界水产养殖学会前任主席、比利时根特大学PatrickSorgeloos教授的来访。就我会申请主办世界水产养殖学会201*年亚太水产养殖大会事宜进行商讨,目前已获得同意,世界水产养殖学会201*年亚太水产养殖大会拟于201*年在中国武汉召开,目前双方尚在协商大会预算。
3月2223日我会应韩国水产协同组合中央会的邀请,派员赴韩国参加国际渔业研讨会,并应邀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
5月12-21日,我会接待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州基础产业部项目官员约翰为团长的澳大利亚代表团来华访问。双方交流了休闲渔业情况,并根据201*年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内容,着重就休闲渔业合作的机会,以及今年的具体合作项目进行了协商。会后,我会派员陪同代表团对北京、天津、上海、厦门等地的休闲渔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9月4日14日,应美洲水产学会和加拿大渔业海洋部邀请,我会组团11人在黄硕琳副理事长带领下赴美国、加拿大参加了201*年美洲渔业大会,并对美国、加拿大进行了渔业考察,与加拿大渔业海洋部进行了交流。
9月18-20日,秘书处应邀组团参加了在越南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事处和越南渔业部合作召开的亚太区域捕捞和养殖水产品认证机制研讨会。并就水产品认证机制进行了大会演讲。
10月19-27日,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基础产业部渔业局的邀请,我会组织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中澳休闲渔业研讨会,会后对悉尼、堪培拉和奥克兰市的有关渔业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交流考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团员单位对做好休闲渔业规划、引导休闲渔业健康发展和完善相关管理法规重要性的认识。
10月2411月3日,应欧洲水产学会和比利时根特大学邀请,我会组织了11人代表团赴土耳其、比利时参加了欧洲水产养殖大会,并与比利时根特大学世界卤虫研究中心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时就项目合作进行了探讨。
11月26-29日,我会与世界牡蛎学会、浙江大学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会议对牡蛎病害防治、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牡蛎产品加工与人类健康等专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有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外宾人数76人。
五、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1.召开201*科普工作委员会年会。为组织水产科技人员为社会服务,为“三农”服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4月19-20日我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科普工作委员会年会,会议就如何建立起专家咨询服务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围绕渔业工作重点,更好地面向社会,为渔村建设、渔民生产和渔业发展服务,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制订了201*年中国水产学会科普工作计划。
2.参加第38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今年4月22日,中国科协与国土资源部合办了第38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我会积极组织中国水产杂志社、中国渔业协会等单位6名专家参与这项活动,发放“健康水产品选购”、《水族世界》、《中国水产》等宣传杂志和挂图201*多份,并解答市民提出的有关如何养殖观赏鱼,提高生活质量,如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咨询,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开展“保护长江珍稀鱼类、共建和谐家园”系列科协宣传月活动。为配合农业部即将实施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规划》,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恢复渔业资源,经中国科协批准,在农业部渔业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联合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东海水产研究所等15家单位开展了《保护长江珍稀水生生物、共建和谐家园》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3.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院士爷爷讲科学”青少年科普活动。为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保护水生生物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我会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和上海市育民中学蓝鸿铭高级教师等人为主的科普报告团,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知识结构,分别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讲座;开展参观、考察等系列活动。受众人数达5000多人。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家长和老师们的高度赞赏。
六、认真完成政府部门交办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1.渔业统计工作。在对201*年全国渔业统计数据进行全面汇总后,按照同期数据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部分省市波动较大的数据进行了反馈,要求重新核对确认。3月21-23日在京召开了201*年度渔业统计数据专家会商会,与会专家对201*年度全国渔业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对不符合渔业资源、生产情况的数据提出修正意见,要求有关省对有关数据做进一步审核。4月23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渔业统计年报汇总会,编辑出版了《201*年渔业统计年鉴》。9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了渔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专家研讨会,会议就渔业统计方法、统计数据渠道、统计指标的设立和指标解释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以便对目前渔业统计制度进行完善。11月25日26日在广西桂林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渔业生产县负责渔业统计工作同志进行了新指标体系培训,保证了新旧体系的衔接。
2.渔业统计抽样调查工作。201*年2月1日5日,我会组织了两个调研组,分别对山东省及湖北省等9个样本村21个样本户进行了调研。总结201*年渔业统计抽样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抽样调查产生误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年渔业统计抽样调查方案,根据方案,通过一年的努力,抽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既算出了误差的大小,也找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渔业统计指标设定上所存在的问题。3.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进行的渔业统计抽样调查试点。201*年1月1617日,我会和粮农组织在青岛共同组织了“FAO/中国地区性(山东)渔业统计研讨会”。通过与会专家研讨,确定在山东省开展海洋捕捞统计抽样调查试点。制定项目执行工作行动计划,明确各参与单位的分工和职责。7月13-14日,在山东烟台召开技术磋商会,就调查的范围、途径、方法和调查指标进行了研究,制定了调查计划。
4.水产品市场信息工作。按时汇总分析市场运行情况,为农业部主管部门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今年1-11月份共提供各市场报送的价格信息2459次,信息条数37819条,月度分析文章148篇。按时编辑出版了《水产市场导刊》6期。整理、编辑、出版了《201*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7月10日11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水产品市场信息工作会,会议总结了201*年度水产品市场价格采集工作,制订了今后市场信息工作计划,表彰了49名优秀信息员和30名优秀通讯员。
5.贝类追溯体系研究工作。为改善贝类养殖环境、加强贝类产品生产的监督,提高贝类净化技术,建立贝类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和实施体系,我会受渔业局委托,开展了贝类追溯体系研究,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贝类追溯体系基本框架模型。
6.渔业局内外网络建设工作。今年上半年对渔业局外网网站进行了一次全新升级,下半年又对渔业局内网程序进行了升级。截止到11月底,共编辑整理发布信息6329条,比上年同期增加538条。
七、分支机构学术交流活跃,期刊工作又上新台阶
201*年,我会所属的15个分支机构都能认真研究本专业的发展特点,紧紧抓住当前的学科前沿和交叉点,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据统计,各分支机构全年共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4次,提交论文达600多篇,参加交流人数达1500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分支机构还积极组织参加了20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在学术活动的组织质量、规模和实效上都比上一年度有较大提高,更好的发挥了各分支机构作为学科基层组织的作用。
期刊建设不断发展。近年来,我会主办的四个期刊(《水产学报》、《淡水渔业》、《海洋渔业》和《科学养鱼》)在组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审稿队伍,应用编辑部的稿件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引用率也持续提升。在“抓期刊内涵,创办一流的水产专业期刊”的指导思想统领下,《水产学报》201*年的投稿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0%,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201*年第6期刊登的《悬浮物和冲击波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量估算》一文201*年荣获“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并有一名编辑获得了“金犁奖”。《水产学报》也连续获得由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部分优秀期刊的专项经费资助。
八、加强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我会秘书处坚持“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共抓的工作方针,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为学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学会秘书处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秘书处自身建设首要位置,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遵照部党组和上级党委的安排,紧密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目标和重点,结合实际,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
2、组织开好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召开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农党委【201*】2号)和《关于开好201*年度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有关问题的通知》(农党委[201*]25号)要求,秘书处领导班子组织召开了两次民主生活会,通过认真回顾了各自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情况,深入查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深刻剖析,诚恳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沟通了思想,增进了团结,促进了单位的发展。
3、制订、实施“中国水产学会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按照农业部党组《关于在部属单位司局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任期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党组发[201*]76号)精神,经集中研究,制定了中国水产学会领导班子任期目标(201*-201*)。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我会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及保障措施,并对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目标细化。目标责任书得到了部领导及人事劳动司的充分肯定。当前,学会正在围绕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
4、完善《中国水产学会秘书处职责与工作制度》。为使学会工作进一步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学会秘书处的工作实际,充分体现“依规办事,科学管理”的理念,促进学会秘书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认真总结201*年5月通过的《中国水产学会秘书处工作规章》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中国水产学会事业发展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
5、积极探索奖勤罚懒、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随着事业单位分配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做好我会秘书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今年年初我会秘书处按照“绩效评价”的管理理念,进行了秘书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国制冷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国制冷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制冷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39613.html
- 上一篇:暖通空调专业阶段性工作总结
- 下一篇:红旗村委会行政效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