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时间:2019-05-28 06:23:26 网站:公文素材库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践与展望

陈少强(导师许毅,吉林财政局预算科挂职,广东佛山财科所第十个基地调研)一、前言:农业产业化---未能讲的原因

1、土地制度政府不敢改动,2、企业以此为借口要补贴二、选择此课题原因

财政与农业密不可分,财政支农必谈农业问题:三农

扩大消费:农民工的消费市场拉动意义重大。生产效率低、(草鞋与皮鞋理论,脱离农村思想)、

在其位的人不了解情况。不经过深入调研时无法了解问题实质的,例如,物价变动但是公务员不知,房租制定者对人均能力了解不清。所以,对于农业,我们应该深入调研,才能更加了解,有利于该专题的研究。现在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我们应该加大重视其成就和问题。三、提要概述

为什么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整合的基本情况

国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做法与启示国内的做法和启示

十二五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考四、主要部分(一)概述

1、财政支农的三种口径

题外话:我们所里、财政部(预算司、农业司、中改办)都有专门针对农业的部门,但是可能出现项目交叉或遗漏。小口径:农林水与狭义的支农

中口径: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办,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业税债减免农产品补贴(中央一号文主题不断改变,产业化农业支出,水力,今年年初的文件主题为农业科技)

大口径:中口径基础上的财政通过其他渠道对农业的补助,财政补贴优惠农业资料,对进出口粮食的补贴。

存在问题:支出过度,以至于国际贸易中被扣以反倾销的帽子,例如新能源中太阳能,光发电补贴过多,被认为在倾销。对于农业来说,农村的新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调研发现,农村存在热水器安了没有用,并且国家的补贴进入了生产商手中,没有给用户,也就是说,国家财政在使用方面存在没有到位,浪费的情况。2、财政支农的对象

对象:农牧区的集体经济组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牧业户个体,股份合作社经济,集体与个人。

提出问题:对“财政支农”的理解。老师理解:有中国特色,但是概念本身存在问题。问题在于支农反应了城乡二元结构,但是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对民生概念与支农概念要加强理解。支持的背后反映了淡化政府责任,仅仅是支持,意味着可以支持可以不支持,是道义上的责任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及政府责任在根本上没有关注农业。淡化责任使得政府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有了理由。3、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对支农资金整合的理解:狭义:对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内部的专门用于支持三农清理合

并,管理,统筹安排进行管理,中义:对现行支农体制政策调整。

广义:不仅仅财政资金,包括社会的、信贷资金的整合。(二)为什么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

1、总量小,区域配置不均衡。用于三农支出明显增加,但是比重较低。为了保证增加,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农业法规定,。。。。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客观上,一号文件被利益集团所利用。如去年的水力是主题,水力部门得到了很多好处。乡镇许多公务员借此得到位置。

2、财政支农渠道多,项目杂,投入分散和管理混乱

(1)支农渠道多。关注过多,以至于渠道多,同时也出现无序。。。。。例如到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在于涉及部门多(十几个部委),关注多,以至于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农业也如此(此处见表),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国务院扶贫办、国防办、国土资源部、全国供销总社中棉公司,国家粮食局中粮储公司。十六个单位支农,渠道多,的表现。举例:黑龙江宾县某年上级拨付的农业资金,十几项,最小的一项10000元,多头投放,导致财政投资无法投到急需的地方,

(2)支农项目复杂。交叉重复,相互脱节。财政资金十多项,包括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水力建设,农村建设支出,农业税灾减免等。部门间分割导致信息沟通不足,投入交叉。

(3)支农投入散。投入重点不突出。流通消费保险价格等都投一点,但是不多,点多面广。项目与资金契合不足。

(4)资金管理乱。被挤占挪用贪污,挤占现象存在。标准不清,随意性较强,支农使用呈倒金字塔,重复申报,资金沉淀现象严重,削弱资金支农效率。专项资金挪用都有。举例:保工资保运转,累计挤占六千万。管理部门职能交叉。(word)

支农资金管理乱:审计署案例word、真假培训(违规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

财政支农中的财务犯罪特点:(1)滥用职权。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利用个人职务。(2)弄虚作假。财政资金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根据票据报账。(3)内外勾结。(4)权钱交易。原因分析:第一选择项目实施单位随意。第二国库资金不规范。第三验收实施不严格。第四监管不到位。江西鄱阳县案例:201*年2月11日,县财政局党委副书记贪污逃亡加拿大。201*-201*,几人勾结,委派公章,私自开转账支票,骗取信用资金94000000。套取专项资金方式:利用财政监管漏洞。七道程序: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科室提出意见,预算科进行核实,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批准,业务科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人责任人私章后支票到银行指定账户划拨。李某套取资金时前几个环节省略,业务科室开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都是自己人。第一步,私刻公章与单位公章在代理银行留的印件是一致的,真私章在自己手中保管。第二步,银行也参与。银行在其中的作用。银行到了月底时候,银行与财政对账。财政局支付的与银行实际支付要核对。财政局把款拨给银行,银行外拨,可能出现两个对不上的情况。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是一般部门不敢问津的。财政局推脱责任,因为每个月底与银行账是对上的,所以财政局的钱还在,是银行把钱弄丢的。信用联社的主任认为,家贼难防,李某转的资金是财政局的专户,信用联社只是保管作用,故推脱责任。(5)部门利益协调难。(6)支农规划不协调。3、财政支农资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普遍。(1)资金闲置,没有及时拨付。为了防范风险,使得短期支农资金闲置。(2)资金浪费。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管理,行政管理直接进入工程项目实施,直接导致腐败。项目之间交叉,责权不明确,部门管理不协调,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投资不科学,项目立项形象工程,有的工程半途而废造成资金极度浪费。(3)重复投资造成资金浪费,也就是重复建设。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方向以及项目布局在不同程度存在着交叉安排、重复、浪费等现象。(4)序列农业支出搞“空转”。有的地方本地财政水平低,虚增农业支出,以应付检查。骗取资金,实际把取得的资金用于别处。(5)支农投资运行成本高,支农政策效应难以发挥。财政支农的运行过程和中间环节多,运行成本高。立项,申报批审验收实施,环节多,弱化财政支农政策实效。4、财政支农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并存,监管难度大。(1)越位。职责与国际惯例不一致,职责不明确出现越位现象。(2)缺位。事业单位在职能上偏离服务三农的方向和轨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与农民合作社组织没有挂钩。农村服务滞后。例如山东白菜问题,暴露出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服务监督没有跟上。如何实施有效监督是财政服务的对象。(3)错位。财政支农补贴半数以上用于流通环节,支农资金流失。(4)监管难度加大。第一监督检查收部门分割影响无法做到全程跟踪。第二主管部门多,投资渠道管,不利于监管资金。第三脱离预算监督,形成制度真空。例如绩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5、在支农资金建设中存在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不协调。(1)目标差异。财政资金是无偿投入,信贷资金是有偿的,两者目标不一样,如何进行协调。(2)体制运行不畅。财政支农形成多部门管理,多渠道支付,分级负担的体制。导致地方可用财政资金较少,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农村实行的垂直管理体系无法与之相衔接。(3)资金管理上协调不畅。(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情况1、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发展历程:(1)出台了通知意见。各地纷纷开展试点实践。(2)编制规划作为指南。发改委编制政府支农投资指南。(3)支农资金进行整合的试点阶段。财政部发改委都试点。(4)完善机制大规模实施。07年财

政部发起整理年制度,08年进一步完善整合。(5)深化和创新阶段财政支农整合发展现代农业。

2、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成绩:形成共识,促进三农的发展,促进财政资金职能转变和机制创新,探索了支农整合的经验,推动观点转变。3、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问题:(1)思想认识难统一,整合难度大。问题在于谁整合谁,农村不愿意整合,文化事业、科教文卫也不愿意整合。整合的社会力量怎么动员,整合主要在县级进行,下面整合上面没有整合。县城调节职能有限。下面上报的上面部门随意更替。(2)项目确定和资金整合难一致。一方面担心资金不能如期到位,形成整合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担心项目不能立项,导致整个资金悬空。(3)部门职责难落实,协调配合难。项目资料难收集,基层财政部门报送的有关项目不切实不完整,导致信息沟通严重滞后。(4)违规行为难以查处,配套措施难跟上,深度整合有待突破。(6)农民参与性与话语权缺失,农民未参与到项目当中。支农资金只是安排给一部分区域的农户,一部分农民不知道政府政策,导致信息不对称,农民参与性话语权不够。(7)缺乏相应法规。职能部门分散和支农资金整合存在矛盾,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严重。国家部委地方资金配套难。(8)极端问题。第一过分强调财政机关和协调部门的职能。第二过分强调资金整合的完整性,不是都整合,所以边界划分上出现问题。第三在推动整合过程中,过分依赖领导的权威,而忽视了各种体制机制的创新。(四)国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做法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把专项补助变为机动性补助来提高整合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行绩效预算的改革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专项补助过于严格过于分散对地方是不利的。绩效预算代表了政府治理的全新理念,其基本含义是将绩效水平与具体的预算额度联系起来,绩效预算的核心是预算质量。把重点从投入转为产出与结果上。

美国在推行绩效预算时发现绩效补贴分散,管的死。所以他们提出改革,改革思路是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后来认为拨款制度改革受到利益集团阻碍以及地方政府需要不同无法推行,故采用自下而上改革。把一部分专项使用权交给地方州和政府。

坚持专项补助放权与原有拨款目标并举的原则。地方政府执行机构如果认为有合并必要性,可以向上级政府相关授权机构发出合并通告,相关授权机构在审核通过后可以由执行机构合并管理各类专项。

美国的做法是设立内阁理事会协调州政府合并的要求,上级政府的授权机构主要是联邦政府内阁级理事会。理事会由各部门首脑组成,有联合办公的作用。该理事会收集自上而下合并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联邦服务的质量,同时制定联邦政府的绩效要求和详细目标,要求举行听证会。

美国农业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农业发展和保护农业的补偿。美国新农业法支持的范围包括商品的补贴,土壤保护,贸易和科研,森林和造林管理等十个方面。重点是通过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三层保护,实行多项环境和资源保护计划,增加国内实物援助,开发国内农产品等等。

农业投资资金主体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三级政府中联邦政府是美国对农业投资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几乎所有补贴以及跨地域跨区域的环保项目都有联邦政府承担。整合的流程是,各州有权要求合并相关联合的整合资金项目,可以向项目主管的联邦机构提出要求,请求放权,请求审核后合并和下放权利,美国财政支农的特点是,第一以结果为导向,推进支农整合改革。第二放权

与绩效要求并重。在放权时注重放权的结。第三通过大部制推进支农改革,有利于支农资金整合。第四支持政策项目化、项目管理法制化。美国农业政策,农业部与其他部关系由法律安排。到目前为止美国先后制定了32部与农业相关的法律,对农业及内部机构的设置等进行了相关的立法。第五注重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农业领域紧密配合,主要体现在美国完善政策性农业金融体系。美国政策性农业金融体系主要由互助性质农业信贷银行(例如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信贷政策性银行)和政府农业信贷机构组成。特点是,第一政府出资逐步变为民有。第二资本主要用于投资扶贫,注重机会均等。第三积极参与进入市场。

日本重视农业立法和农村发展规划,财政支农瞄准重点,税收政策有利于整合。通过债务担保的形式吸收各银行的资金投入农业。

法国农村财政支农的经验,以农业互助合作方式为载体进行整合,对土地集中和农业合作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对农村合作互助给予支持,以贷款为主。国外财政支农整合的启示,支农资金重点突出,创新整合的方式,协商机制、绩效考评以及政府法制化机制化。

国内财政支农整合的经验,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项目,部门整合,以项目产业为载体,以部门为载体以及以产业为载体。

财政支农整合的动向是要目标明确,财权事权和财力的分配。财政支农整合的难点是财政与金融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村体制发展改革之间的关系。

扩展阅读: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农业处

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合理配公共财政资源、转变和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一圈两翼”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资金整合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管理科学、使用高效的新机制。要坚持以区县为试点,以区县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市、区县两级安排的支农资金为整合对象,按照整合的原则和要求,将各类支农资金打捆用于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逐步建立类别分明、渠道畅通、互不干涉、形成合力的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寻求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作用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存在着许多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多头,部门分割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和发挥资金整体效益;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申报、立项管理不规范,资金分配不透明;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地方政府的农业整体规划和发展思路难以实施。这些问题不利于对支农资金管理,不利于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需要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财政支农资金,统筹管理。支农资金整合有利于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各种渠道和各部门管理的财政支农资金适当集中起来,有利于围绕农业农村发展主题,突出政府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对原来资金投入形式形成的部门分割,目标分散,资金分流等突出问题,通过整合资金,有利于盘活资金现在存量,有利于增加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

二、淮阴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基本情况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目的是通过资金整合,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改革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实地调研,及时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我们选取淮阴区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试点为研究对象。淮阴区于201*年被省财政列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改革试点县。通过三年的实践,从县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新思路、新机制,深入推进了财政支农资金在整合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建立组织机构,责任明确。

201*年5月,省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结束后,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项目的汇总申报、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相应成了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并明确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为直接责任人,明确责任制。由区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经常召开项目观摩会,推动项目建设进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常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形成层层抓落实,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2、科学规划,项目库管理

一是编制财政支农规划。围绕全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本着“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指导思想,组织各有关部门近30名农业、水利等行业技术骨干,按照“自上而下、两上两下”的工作方法,科学编制了201*年至201*年三年财政支农规划。二是建设项目库。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为将各口子的支农资金集中投放,形成规模效应,组织编制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划,先后完成了新洲镇黄林堰、保河堤镇中南、灵泉乡汉泗、棠华乡新华4个项目区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库编制。确定整合项目做到“四个围绕”,解决“三个难题”,实施“三个优先”。“四个围绕”是:基础设施类项目围绕农村危桥、泵站改造;农业产业化类项目围绕扶持主导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类项目围绕“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其他类项目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个难题”和“三个优先”是:突出解决农民行路难,优先实施农桥建设;解决农田灌溉难,优先实施泵站建设;解决农民务工难,优先实施农民培训。三是项目管理。特邀扬州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项目评审“专家组”,作为长期技术依托单位,对各类项目进行综合评审,择优入库;各乡镇财政所明确一名同志为财政支农专管员,区财政局为财政支农专管员配备了卫星定位仪和数码相机,对入库的所有基础设施类项目全部实行卫星定位。

3、制度管理

根据省对我区改革方案的批复,区政府及时出台了《淮阴区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方法》和《淮阴区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方法实施细则》,对所有列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改革的项目操作程序和管理措施进行了严格要求,其中对基础设施类项目要求一律实行“五个统一”:一是统一设计。对列入改造的桥梁、泵站和农业开发等项目聘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设计,严格项目设计关。二是统一招标。对所有基础设施类项目严格按规定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管理,坚持“阳光操作”。区纪委安排专人进行全程参与;特别是标底的编制,由区纪委牵头,在全封闭情况下进行。三是统计监理。在监理单位选择上,采取竞争性谈判方法,通过有监理资质单位现场竞争来确定。四是统一编号。农桥、泵站由区统一制作标牌,嵌在指定地点。设施农业、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由区设计统一格式和编号,由项目实施单位统一喷制。五是统一验收,项目完工后,由办公室牵头,项目主管部门配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进行统一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办理工程竣工手续,拨付预留的验收资金;经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否则按实施合同相关条款进行处罚,并取消下年度投标资格。

4、强化资金管理,确保项目投入。

一是实行配套资金列入区级预算制度。对于区财政配套问题,区委、区政府领导明确指示,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改革项目需区配套的资金,全部列入区级年度预算,不要乡镇财政配套一分钱,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实行项目资金专户直拨制度。区财政局在区农村信用联社开设了财政支农资金改革专户,资金直接分期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土方工程不达标不拨款,项目建设不达到序时进度不拨款,项目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停止拨款,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与项目建设衔接一致。三是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制度。所有列入财政支农整合优化改革范围内的项目都实行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支出票据,填列报账表后到区财政报账。做到支出票据无项目所在地财政所长签字不报账;无监理单位审核盖章不报账。

三、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成效初显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改革,减少部门、行业分割,实现项目集成,加之项目决策权下移到县(区),不仅能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集中财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促进了相关部门转换体制和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项目区内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淮阴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项目总投资为23626.09万元,按资金来源分:财政投资12289.46万元,占总投资52%;单位(群众)自筹11336.63万元,占总投资48%。按投资方向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2879.6万元,占总投资55%;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7359.03万元,占总投资31%;用于生态环境建设1232.77万元,占总投资5%;用于其他方面建设2154.69万元,占总投资9%。三年来,全区改造中低产田8.59万亩,新建泵站98座,新建农桥247座,疏浚区级河道9条,乡级河道181条,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080只,发展日光能温室820栋,钢架大棚1750栋,建成千头规模养猪场26个,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生猪、蔬菜两大主导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2、做强了优势产业,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三年来,我区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2132万元,支持龙头企业8户,支持农民合作组织11个,支持设施农业5300亩,带动农户近19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设施农业、生态家园、龙头加工企业等项目不仅富了项目区农民,而且带动了周边村组发展优势产业。由于地处淮安城郊,蔬菜种植是淮阴区优势产业,201*年以来通过设施农业项目,新发展日光能温室大棚820栋,钢架大棚1750栋,每栋大棚年收入平均在万元左右,仅此一项,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加201*元。“凌优”大米是一个新品种,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支持,促进了农产品的外销,形成了“基地+农户+企业”的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带动了周边3个乡镇发展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10万亩,受益人口近12万元。我区“一池三改”项目与农村河塘整治“对接”后,在农村环境大为改善的同时,农民也节约了生活开支。

3、减少了中间环节,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改革以前,项目资金按专项申报,层层审批,花费了很多精力。改革以后减少了资金争取、拨付工程中的中间环节,由省财政直接将资金下达到区级财政,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时效性,确保了资金早分配、早拨款、早到位,解决了过去到位晚、结转多、误农时等问题。一方面,由于资金从省财政一步直达地方,区级可以自主用于最急需的项目,资金使用的目标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地方节约使用资金的积极性,地方想方设法节约资金,争取花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4、转变了工作思路和方式,服务意识和效能明显提高。改革前,钱和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怎么要到钱,要到项目。改革后,钱和项目在手中,关键是怎么管好钱、用好钱,怎么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怎么选准项目和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改革前,农口部门下属单位存在“等米下锅”的计划经济思想,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农项目中,普遍存在按投资计划实行“独家经营”的现象。改革后,彻底打破了其直接承担项目的状况,促使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参与公平竞争,真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有力地推动了农口事业单位及乡镇站、所改革的步伐。

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之强、资金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今后随着支农资金规模特别是涉农民生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监管的任务更重、责任也更大,因此必须强化制度建设,管好用好支农资金,创新支农资金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制度建设

要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对现行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支农资金整合提供制度支撑,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全面动态管理。1、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对已经建立了省级项目库的项目(如农桥、县乡河道疏浚等),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三年规划”,做好项目库的调整、补充,并报请省有关部门调整省级项目库;对其余暂未建立省级项目库的项目,要建立县级项目库,其中基础设施项目要按照农桥项目库的要求,一律实行GPS定位。建立的各类支农专项资金县级项目库,要随“三年规划”报省财政备案。

2、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一是推行公示制度。对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补贴农民项目,应在镇(乡)、村公示栏或项目区进行公示,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及位、实施规划、预算及资金来源、招投标情况、施工单位、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及决算资料等;补贴农民项目公示的内容包括补贴名单、所属村组、补贴事项、补贴金额等。二是对有条件的项目,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以及工程监理制度。三是加强检查监督。项目实施中,区财政部门要会同试点工作办公室其他成员单位,不定期对各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项目实施完毕后,应统一组织审计、验收。

3、加强项目后续管理。一是完善项目档案管理。项目中涉及的有关申报文件、实施方案、招标文件、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工程设计图纸、报账资料、工程预决算、监理、审计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要统一归档,妥善保管。二是建立工程管护制度。项目完工后,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维修养护经费来源,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二)创新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监管机制

1、组织领导,加强监督。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从财政、农业、林业、水保等部门抽调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资金整合办公室,负责全县支农项目规划编审、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季度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整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重点整合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联合督查组,坚持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和联系制度,每季度巡回观摩、竞赛评比一次,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通报落实情况。要求项目实施单位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汇报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2、建立绩效考评机制。认真研究支农资金使用管理考核办法,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对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资金运行情况、项目完成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估,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次年财政资金和项目安排的重要因素。把整合项目建设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建设、争资引资先进单位和人员实行重奖,对任务完成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警示训诫和末位淘汰。委托审计。对已竣工项目,委托审计部门对竣工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04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