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支农汇报
农村信用社支农汇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我社按照要求,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种养业,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全县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宗旨,严格管理,稳健经营,在县域内其它金融机构只存不贷的情况下,勇挑重担,8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三农”,支农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农村信用社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通过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创新创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截至9月底,全社各项贷款余额22982万元,较年初净增2940万元,90%以上投向“三农”,其中:净投放农户种养业贷款1800万元,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贷款800万元,考试大网站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340万元。
(一)创建信用工程,培育诚信意识。全县农村信用社在创建工作中,公开创建评定条件、程序、要求和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实行“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信贷准则,并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对文明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信贷政策,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培养有素质、讲诚信的新型农民。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逐步使信用户达到辖区农户的40%,信用村逐步达到辖区村数的10%。坚持“小额、流资、分散”的原则,把小额贷款做成农村信用社的名优品牌。加快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截止目前,全县共评定信用户15007户,创建信用村100个,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12203本,发证农户占评定户数的53.4%以上,成为全县农业信贷投入的绝对主力。(二)严格信贷管理,建立农村征信体系。今年二月份开始,我县联社根据上级联社的要求,通过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建全完善了信贷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资料,加强跟踪调查,建立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信用咨询系统。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解决在目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贷管理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基础。截止9月末,共分类贷款21170笔,贷款余额为22982万元。按五级分类认定为正常贷款13165笔,余额20402万元,占比88.77%,不良贷款8005笔,金额2580万元,占11.22%。(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是基础。我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支持农民增加收入。一是“多予”,就是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投放量,确保新增农贷比例不低于85%;进一步放大小额农贷支农效应,不断扩大了贷款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二是“少取”,就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农户利率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利率负担,做到让利于农,反哺于农。三是“放活”,就是灵活放贷,方便农民贷款。我们根据客户的贷款需求,扩大农户贷款的授信额度,将基层社的授信额度每笔1万扩大到2万。采取灵活的信贷经营方式,方便农民贷款。
(四)提升小额农贷品牌,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信用社联系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是解决农民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金融产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一是延伸对象,拓宽基本面。将小额农贷的对象延伸到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具体包括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今年我社发放运输业贷款120余万元,壮大了我县运输业的实力,有力的带动了我县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延伸贷款额度,做大基本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经营实力,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授信额度上限扩大到2万元,以更好地满足贷款对象的资金需求。三是延伸贷款期限,激活基本细胞。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期限,允许跨年度使用。
(五)支持“三化”项目,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在支农工作中,我们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项目,以“三化”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经营规模大、带动力较强的大型涉农加工企业,培植大龙头,创造品牌。如:我县凯祥淀粉厂,每年收购原材料期间,我社都适时注入信贷资金,一方面加强了该厂的流动资金周转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民农产品的快速变现。二是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配置能力,支持建设一批集收购、销售、流通于一体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我社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积极扶持胡油加工和小型月饼加工点,累计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支持全县100多座大小胡油加工厂、100多个月饼加工点,有效促进了胡油的销售,打响了神池月饼的品牌,促进了全县个体工商户的增收,为神池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三是审慎介入小城镇、供水、供电、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如在推进教育公寓建设项目中,我社针对我县教育职工工薪低的整体情况推出了抵押贷款,以工资抵押的形式向广大教育职工投放贷款200余万元,解决教育战线职工集资楼房的资金困难,有效缓解了教育职工的住房问题,去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神池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扩展阅读: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农工作情况汇报
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服务三农
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桐梓县委办公室:
根据中共桐梓县委办公室[201*]2号函的要求,现将我社近几年来服务三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服务三农工作的总体情况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我县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开拓进取的五年。几年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党在农村金融工作中的具体部署为基本行动指南,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紧紧围绕全县农村经济中心,以支农、富农、强社为宗旨,找准农村金融市场定位切入点,在发展中端正支农方向,积极创新支农方式,着力疏通支农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持续加大信贷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积极推动农业结构产业化进程,为当地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在“四提高、四注重”上下功夫,以“夯基础、建机制、强管理、增效益”为主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实现了支农工作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截止201*年12月31日,我社各项存款余额208689万元,较201*年的50025万元增
加了15866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7698万元,较201*年的43440万元增加了94258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99613万元,较201*年的27011万元增加了72602万元,增幅为368.78%,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三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全面推行农户资信调查,完善农户经济档案。为了做好支农服务工作,摸清真实情况,夯实发展基础,做好农户调查建档授信工作,全县农村信用社在201*年、201*年两次对全县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建档、评级和授信。全县调查建档136,812户,建档面100%;评定授信126,488户,占建档户数的92%,授信金额126,204万元;达不到条件的9,982户,占总农户的8%,基本摸清了农户的基本情况,合理对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进行了授信。
(二)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构建服务网络新体系。为有效解决农民难贷款,信用社放款难的“两难”问题,在支农体系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全县优化聘请了229名村级信贷联络员,明确了支农联络员“支农员、管贷员、宣传员、协储员、信息员和人民币反假员”的工作职责,帮助信用社做好支农服务工作。一是解决了信用社外勤人员不足,支农不到位;二是为农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灵活的经营服务,及时解决了农民资金需求;三是形成了村村有信贷员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支农网络;四是支农面逐年扩大,支农效果
不断提升。
(三)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支农力度加大。信用社员工树立了“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服务三农”的发展理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走村串户,深入村组了解农户,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发展中的信贷资金需求。在工作中,一是大力推行“阳光信贷”,制定阳光信贷的服务承诺,加大对信用社金融工作的宣传力度,把信用社的各项支农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逐步实现了柜面放贷,农户贷款就像取存款一样方便;二是进行贷款额度上的突破,有效解决了三农发展中的实际资金需求。评定额度从原来执行优秀的农户5000元以内、较好农户3000元以内、一般农户1000以内,拓展到50000元、30000元、10000元,同时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为解决农村致富能人在发展中的信贷资金需求,增加了农户大额贷款产品,授信在50000万元以上不封顶,一方面支持和鼓励了有经济头脑的农户发展生产,另一方面也从不同层面上培育了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营造了农村信用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着力推行“信用工程”建设,打造诚信环境,营造农村信用体系。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全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工作,截止201*年末,全县创建了45个信用村,1个信用镇,同时对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实行了“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授信提高”的优惠措施,
加大了对三农发展需求的信贷支持力度,让利于信用农户,增强了农户的诚实守信意识。四是以“百合工程”为载体,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按照遵义银监局要求,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我社积极参与“百合工程”建设工作,制定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发展措施及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截止目前,对县辖内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01户发放了生产经营性贷款406.85万元,及时的解决了其生产发展急需的信贷资金需求。
(四)增设营业网点,加强金融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中央及人行、银监部门对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要求,我县农村信用社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加快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覆盖,作为履行对“三农”服务的重要社会责任来对待!在面临经营亏损的情形下,我社仍积极的采取“增设机构、设立便民服务点”,尽最大努力“消灭”我县金融服务空白点,着力将我社打造成最讲社会责任的当地人民自己的银行。几年来,我社在201*年度成功恢复了风水分社和坡渡信用社,在201*年度恢复了马鬃信用社和黄连便民服务点。快捷的金融服务基本上解决了三乡一镇农民群众的存取款及贷款难问题,得到了当地党政及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对进一步巩固我县农村金融市场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支持“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支农资金组织难,需求量大。支农首先要有资金,而资金组织竞争性大,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量时间用去组织资金,必然影响支农服务。
(二)支农成本费用大,收回率低。由于全县农民居住分散,管理路径长,最远的信用社到县城170多公里,农民到信用社要走几个小时,不同程度增加了支农单位的管理成本和费用,加之信用环境差,形成支农贷款到期收回率低,根据业务部门统计,农户贷款到期现金收回率仅在30%左右,多数贷款农户靠延期或借新还旧来履行还款义务。
(三)支农贷款风险大,收益率低。支农贷款用于“三农”生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民生产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受灾时有发生,农户收入不保障,给信用社潜在较大的信贷风险,导致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加之资金组织成本高给信用社带来经营亏损。我社32个营业网点中,经营信贷业务有26个网点,但到目前为止,仍有10个网点达不到盈亏平衡点。
三、十二五期间支持、服务三农工作的具体措施20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抓住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三农经济的发展,我社将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起点,坚定加速发展的信心,探索支农服务的方式,加大支农投入的力度,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
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工作中,一是解决“慢”的问题,达到超越同行,超越竞争对手,超越历史发展水平,敢于和强的比、敢于和高的攀、敢于和勇的争、敢于和快的赛,实现自身在全县、全市、全省的“增比、进位、突破”;二是强调“好”的质量,坚持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兼顾当前和未来,把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发展;三是提升“快”的速度,按照联社经营“方便、快捷、灵活”的特色,加快发展步伐,在服务方便上不折腾、不懈怠,在服务快捷上争分夺秒、限时服务,在服务灵活上把握原则、灵活有度。
(一)提高认识,强化支农责任。“三农”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作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入股组成的合作金融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其服好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生存之本,农村信用社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树立支农是信用社的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增强支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转变观念,加大支农力度。农村信用社要解放思想,增强对“三农”的服务意识,要从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持分散经营向“公司+农户”转变,支持常规农业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放宽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把农户信用贷款额度按照农户实际经营实
力采取信用和联保的方式,授信金额上不封顶,增加对“三农”生产资金的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加大对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支农力度。
(三)健全网络,完善支农体系。农村信用社聘请村级信贷联络员,延伸了对“三农”的服务触角,建立了村级支农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信用社与农户信息不畅,管理半径大和支农不到位的问题。发挥村级信贷联络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提供方便快捷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农民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信贷资金需求问题。
(四)创新产品,提高支农效果。为适应今后工作中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信用社不断创新农户小额贷款的操作流程,突破发展瓶颈,从农户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消费、子女教育消费、社会保障消费、外出务工路费、职业技术培训费、加工、运输、商贸、或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服务行业、建房、购房等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三农”发展的需求,多层次、多领域地支持“三农”服务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提高支农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支农政策扶持,降低支农成本。政府应给予支农单位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必要的支农经费,特别是支农网络
建设前期投入费用和运行的日常经费,减轻支农给银行带来的经营成本和提高支农单位的效益,更有利于提高支农单位的支农积极性;
二是建立支农保障机制,化解支农风险。支农风险大,政府应拿出部份财政资金作为支农风险保证金,保障支农单位的经营稳健;或政府建立农业生产保险机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市场、价格等风险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和给信用社带来的信贷资金损失。
三是政府要打造诚信环境,建立信用体系。政府要加强对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创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体系,增强金融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和信心。
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用社支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用社支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用社支农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0462.html
- 上一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