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时间:2019-05-28 08:01:08 网站:公文素材库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

一、坐标转换:

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4转换前坐标形式的转换:采用四参数---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采用七参数---空间直角坐标。

5初步计算转换参数。

6分析转换残差,剔除粗差。

7重新计算参数并评估参数精度。8转换

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

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2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3计算高程异常。

4收集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经行整理。5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三、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实施过程

1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的测定等。2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

3数据处理:包括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4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等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

5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6成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

四、海图制作----海图总体设计

1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图面配置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位置、各种图表、说明文字以及方位圈配置的位置等。

2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海图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

3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

四、海图制作----海图制作流程

1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

2数据输入阶段:将所使用的图形、数字、文字输入计算机的过程。3数据处理阶段:包括两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2)编图数据处理。4图形输出阶段。

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

一、工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观测方案中GPS测量要重点突出观测的时段数、每时段的观测时间、要按边连接等及水准测量要明确视距、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往返高差之差等。最终提交成果: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业流程:

1接收任务2资料收集3技术设计4基本控制测量5图根控制测量6碎步点采集7地形图编绘8资料的检查和验收9技术总结10提交成果

三、图根导线或GPSRTK确定图根点流程

图根导线的作业流程: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2野外踏勘、布点3导线测量4平差计算GPSRTK作业流程: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3野外踏勘、布点4架设基准站5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

四、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使用设备:双频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TCRP1201/TCA201*等)、数字水准仪、激光投点仪

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

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

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

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

五、竣工测量的内容

1实测1:500地形图:详细测绘出与竣工建筑物相关的地物、地貌,竣工建筑物的相应位置关系及与周围建筑物“四至”关系,建筑物层数、材质,竣工建筑物的阳台、雨篷、挑檐、飘窗及地下车库的准确位置,以及一层地坪高和地下车库的地坪高,并应在1:500地形图上将以上内容都表示出来。

2根据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完成公建配套设施测量、公建配套设施的面积测量、小区绿地面积测量。

3校核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测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与设计的差值,以及建筑物与道路红线、用地界线等的距离与审批图纸相关尺寸的差值。

4测量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室内外标高、层高、总高度,核实地下室的面积及相关尺寸、层高和停车泊位信息。

5核实建筑物立面造型、外墙材料、色彩信息,主要以拍照为主。

房产测绘参看案例第四章: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

房产测绘的基本内容: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

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地籍测绘流程:地籍控制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绘、宗地面积

量算、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7项。

土地利用调查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流程:资料准备、正射影像数据(DOM)制作、内业解译

判读、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内业编辑(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图幅整饰)、面积计算、数据成果检查(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成果整理与提交8个主要环节

界线测绘的内容:包括界线测绘准备、界桩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

地形要素调绘、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与印刷、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的编写。

摄影测量和遥感

测绘航空摄影项目:航摄空域申请、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航摄仪的选用和检定、

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摄区划分、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空摄影、航空摄影影像处理、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验收等。

摄影测量的主要工序:控制测量、调绘、碎步测量、影像扫描、空中三角测量、数

据采集和编辑、元数据制作和图历薄(文档薄)填写等。

遥感资料获取主要工序:控制测量、调绘及空中三角测量、影像处理、元数据制作

和图历薄(文档薄)填写等。

遥感影像预处理:

1、影像格式转换2、轨道参数提取3、影像增强4、去除噪声、滤波5、去薄云处理6、降位处理7、多光谱波段选取8、匀色处理

空中三角测量作业过程:准备工作、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区域网平差计算、

区域网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1准备工作2匹配加密点3交互量测控制点、检查点等像点坐标4平差计算5区域网接边6质量检查、7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

数字线划图(DLG)制作过程: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的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5个环节。

1资料准备、技术设计2外业像片控制测量3空中三角测量4创建立体模型5立体测

量地形要素6外业调绘与补测7矢量数据编辑8成图9成果检查

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过程:资料准备、定向、特征点线采集、构建不规则三角网

(TIN)内插DEM、DEM数据编辑、DEM数据接边、DEM数据镶嵌和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9个环节。

1资料准备、技术设计2外业像片控制测量3空中三角测量4创建立体模型5影像匹配、DEM立体编辑6生成DEM数据7DEM分幅裁切8成图9成果检查

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过程:资料准备、色彩调整、DEM采集、影像纠正(融合)、

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8个环节。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一、地图设计步骤

1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2分析已成图。

3研究制图资料。地图制图的主要工作之一4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6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

7地图内容选取及表示方法设计。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9地图制作工艺设计.10样图试验

二、普通地图编制过程

1地图资料收集。2地图设计。3地图数据处理。4地图数据编辑和制作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入库数据检查、处理与验收,数据库设

计与建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应重点掌握:建库实施流程、建库数据质量要求处理技术、数据库结构设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等技术。

数据建库实施流程:入库数据检查验收、入库前数据处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入库、数据库处理、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1数据整理、2数据预入库、3数据处理与修改、4元数据整理、5数据正式入库、6数据库功能开发

数据库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网络环境、软硬件环境、存储环境、系统构架等的设计。

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5个:1、数据采集与输入;2数据编辑与更新;3数据存储

与管理;4空间查询与分析;5数据显示与输出。

地理信息工程的实施主要步骤:1、用户需求调研与可行性研究(a系统目标获取及分析;b系统功能获取及分析,c可行性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d需求规格说明书);2工程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a体系结构设计b软件结构设计c软件配置与硬件网络架构d系统功能设计e系统安全设计);3开发与测试;4试运行与调试;5系统维护和评价。

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基础(1概念设计阶段2逻辑设计阶段3物理设计阶段)2空

间数据库设计3属性数据库设计4符号库设计5元数据库设计6数据更新设计。

系统功能获取及分析方法:1结构化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分析方法;3快速原型化分析

方法。

扩展阅读:作业流程汇编(提供稿)

目录

1.GPS测量作业流程2.常规控制测量作业流程3.地形测量作业流程4.航空摄影测量作业流程5.矢量数据加工作业程序6.市政工程测量作业流程7.管线探测作业流程8.建筑物变形测量作业流程9.LIDAR数据加工作业流程10.地籍测量作业流程11.系统开发作业流程12.软件产品作业流程13.岩土工程设计作业流程14.勘察专业作业流程

内附:①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业指导书

②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作业指导书③野外勘察作业指导书④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

⑤螺旋板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⑥旁压试验作业指导书⑦岩土试验作业指导书

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⑨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作业指导书⑩复制出版作业指导书

附:测量手簿成果编写格式规定GPS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和普及,GPS控制测量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其它测量工作的依据之一。为了规范GPS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

二、使用范围

所有承接的静态GPS测量、快速静态GPS测量和GPS-RTK测量工作应遵照本作业流程进行作业。三、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3)《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1*);(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6)《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7)项目设计书或指导书;(8)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以上作业依据应按项目选用。四、作业流程图

见附图五、作业程序

1.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项目负责人收集测区资料(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情况),并且安排作业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做好普查工作。并根据工程进度、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2.作业准备

2.1项目负责人应指定专人对已检仪器进行出工前检查,对其它作业工具和材料进行准备,包括GPS接收机、记录手簿、脚架等,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电池电量是否充足,附件是否齐全。

2.2项目负责人应对作业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方法。

3.选点、埋石(简易标志)

选点埋石时应考虑标石的保存和后期的利用,具体实施和规定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9第5条中的要求。4.外业测量

4.1静态GPS测量和快速静态GPS测量的外业作业和记录均应满足规范要求。GPS-RTK外业观测应满按照公司的相应要求进行作业。

4.2GPS-RTK测量在利用无线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应严格遵守开关机的程序,即开电台-开接收机;关接收机-关电台。在作业过程中严禁插拔电缆(手簿电缆线除外)。基准站应尽可能的架高,以提高数据链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同时应避开雷达、高压线、微波塔和磁铁矿等干扰源。在利用手机GPRS或CDMA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待定点与基准站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在10km范围内,困难地区应在15km范围内。

4.3GPS-RTK测量可根据作业情况采用点校正法或全面网点法进行作业。校正点应在测区的边沿地区,其数量应3个以上且分布均匀,相应等级的控制点可作为检查点(互差应小于5cm)。参与点校正的控制点应100%的自检与互检,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在测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参数,确保同一测区内的参数相同。待定点应在校正点和检查点所组成的最大多边形区域之内。在利用全面网点法进行GPS-RTK测量,应对基准站经纬度进行100%的自检与互检。开始测量前应检测一个有全面网数据的控制点(互差应小于5cm)。

4.4由于GPS-RTK技术的局限性,GPS-RTK测量时不允许布设孤点。对提供给客户的控制点,作业组应利用全站仪进行边长和高差的检测。公司内部使用的GPS-RTK控制点,由使用部门在使用前进行边长和高差的检测。埋石图根及以上等级的GPS-RTK控制点作业时,流动站应使用固定脚架对中整平观测,观测次数不应少于4次。若有特殊要求应编写相应的技术设计书或作业指导书。

4.5外业中间检查主要是对控制测量外业资料进行的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作业步骤、选点埋石、观测数据、点之记等。对GPS-RTK测量过程检查主要是对仪器设置在测量过程中是否改动;基准站工作是否正常。5.数据处理5.1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一般使用公司规定的软件解算,如AshtechSolution、TrimbleGeomaticsOffice、武测POWADJ、同济TGPPS软件。基线解算完毕后,进行同步环检核。GPS网中每个闭合环、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和同步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中的要求。5.2平差计算

5.2.1GPS网平差可采用武测POWADJ、同济TGPPS软件、AshtechSolution软件或TrimbleGeomaticsOffice软件进行。首先进行WGS-84坐标系三维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应满足要求。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在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的较差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要求。平差后的GPS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P64.1.3中的要求。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应≤5cm。

5.2.2平差结果应输出: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以及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精度信息等。

5.2.3GPS-RTK测量成果,在内业计算中应利用GPS-RTK仪器的随机软件(Ezoffice或TGO)进行数据导出,将坐标存储为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对互差小于5cm的成果取平均作为最终成果。利用全面网转换软件由专人利用软件狗转换成需要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成果,对转换后的坐标互差小于5cm的成果取平均作为最终成果。在内业处理中如果有大于5cm的成果应舍弃,若数据有明显的分群现象应返工或根据全站仪检测情况进行取舍。6.自检互检

自检互检是作业组内部的100%自检互检。7.资料整理

作业手簿中应包括:目录、说明、已知成果表、展点图、控制点成果表、测区、地点、等级、委托单位、作业者、作业时间等有关的内容。技术总结和说明中应含作业目的、测区情况、采用的已知点、作业仪器、各项精度统计和控制点匹配性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手簿装订后,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检查资料内容和装订顺序等。8.部门检查

资料整理后,部门检查人员应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内、外业检查(含精度检测工作),并评定质量等级。9.公司级检查

作业部门向公司质量部门提交全部资料,公司质量部门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最终检查验收。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由作业部门进行改正。10.提交成果

质量部门查验收完毕后,将资料提交任务管理部门进行归档。并向客户提供资料成果。

GPS测量作业流程图

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项目准备

选点、埋石(简易标志)外业测量

N中间检查

Y内业处理

N自检、互检

Y资料整理

YN部门检查

N公司级检查

Y提交成果常规控制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常规控制测量是测绘的基础工作依据。为了规范常规控制测量的操作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

二、使用范围

常规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专指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和图根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专指一等水准、二等水准、三等水准、四等水准和图根水准等直接水准测量与相应等级的间接水准测量。对一、二级工程应按照公司相应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或作业指导书。三、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5)《公路勘测规范》(JTJ/T061-99);

(6)《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7)项目设计书或指导书;(8)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

见附图五、作业程序

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项目负责人收集测区资料(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情况),并且安排作业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做好普查工作。并根据工程进度、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2.作业准备

2.1根据控制测量等级选择测量仪器,并指定专人对已检仪器进行保管和保养,检查全站仪或水准仪、电子手簿或记录手簿、标尺、脚架、觇牌、棱镜、气压计、温度计等是否完好,是否在检定期内等。凡有不符合要求的仪器不得使用。

2.2水准测量时还应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水准仪和标尺的检验。并且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人员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如气压、温度和加乘常数等,熟悉仪器的读数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在观测时能够进行气压、温度改正。对外业记录人员也应进行相应的记录培训,确保外业记录的质量。3.选点、埋石(简易标志)

3.1控制点选点埋石时应考虑标石的保存和后期的利用。预制标石埋设需按设计要求挖坑,埋石后分层填土夯实;选点埋石时要考虑到人身安全,尤其在交通繁忙地区;埋石时应注意字头朝北。

3.2平面控制点选点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选点应注意以下事项:

3.2.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并且便于架设仪器和观测;

3.2.2测量视线离开障碍物和地面的距离应在1m以上,离开高压线宜大于5m以上;3.2.3测距边的长度宜在规范规定平均边长的70%~130%范围内选择;

3.2.4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尺寸应执行《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中的要求,如有特殊情况应根据项目设计书或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

3.3水准标石分为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普通水准标石和墙角水准标志,具体尺寸执行城市测量规范和水准测量规范。工程使用的水准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执行。水准点标石应选在坚实稳固与安全之处,避免大河、湖泊、峡谷、滑坡、管线、冻土,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各等级水准观测,需待埋设标石稳定后方可观测。4.外业观测

4.1平面控制测量应选择合理的作业时间,成像清晰。观测记录应注意安全,作业中镜站及测站必须有人看守,以保证仪器的安全。仪器整平按《城市测量规范》P11第2.3.5条执行。水平角、天顶距、距离观测按照《城市测量规范》P12第2.3.9条、P17第2.4.6条、P19第2.4.10条执行,方向改化和归心改正时应参照《城市测量规范》P15第2.3.15条、P14第2.3.13条和P15第2.3.14条规定执行,边长气象改正、仪器加乘数改正、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应按照《城市测量规范》P20第2.4.12条执行。

4.2水准测量应选择合理的观测时间和观测路线,观测方法、手段和视线长度均应在满足《城市测量规范》P32第3.3条中相应条款。环线或附合于高级点间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P30第3.1.5条中相应要求。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后方可观测;在连续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线路方向的左侧与右侧;同一测站上不得两次调焦;往返测站数应为偶数,一等、二等水准的往返测应在上下午进行,同时应互换标尺。为保证记录的正确性,观测人员读数后记录人员应重复读数,待观测人员确认后方可记录。采用电子手簿记录时,应根据各等级水准测量的要求,选择相关的记录程序,记录可手工键入,检查计算合格后,方可转站。利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记录时,应加强对仪器操作的培训,注意现场的各项限差的控制。读数超限时应立即通知观测人员重测,严禁涂改尾数、转抄数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并保存好原始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对于特殊要求的水准测量和跨河跨江水准应根据现场条件编写作业指导书。

4.3外业中间检查主要是对控制测量外业资料进行的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作业步骤、选点埋石、观测数据、点之记等。5.内业处理

平差计算可使用科傻系统。首先输入各项参数(固定误差、比例误差以仪器检定证书为准)和平面(或高差)数据文件,进行闭合差计算。验算合格后方可平差计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外业返工。项目负责人应指定专业人员对平差成果进行100%检查。6.自检互检

自检互检是作业组内部的100%自检互检。7.资料整理

7.1作业手簿中应包括:目录、说明、已知成果表、展点图、控制点成果表、闭合差计算资料,平差计算资料等。手簿整理后,项目负责人应在手簿封面上填写测区、地点、等级、委托单位、作业者、作业时间等有关的内容。技术总结和说明中应含作业目的、测区情况、采用的已知点、作业仪器、各项精度统计和控制点匹配性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7.2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检查资料内容和装订顺序等内容。8.部门检查

资料整理后,部门检查人员应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内、外业检查(含精度检测工作),并评定质量等级。9.公司级检查

作业部门向公司质量部门提交全部资料,公司质量部门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最终检查验收。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由作业部门进行改正。

10.提交成果

质量部门检查验收完毕后,将资料提交任务管理部门进行归档,并向客户提供最终成果资料。常规控制测量作业流程图

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项目准备

选点、埋石(简易标志)外业观测

N中间检查

Y内业处理

N自检、互检

Y资料整理

N部门检查

YY公司级检查NY

提交成果

地形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为适应城市规划建设与信息化管理需要,规范地形测量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

二、适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大比例尺(1:500、1:1000、1:201*)数字地形图的生产和数据库的适时动态维护作业。对公司一、二级地形测量工程,还应按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设计、方案制定及技术总结等工作。三、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5001:10001:201*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

项目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流程框图

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项目准备(资料、仪器)

外业测量

内业编辑及资料整理

N部门检查

Y资料提交

公司检查、C验收NY资料归档

五、作业流程:

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项目负责人根据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2.项目准备(资料、仪器)

2.1资料调取:从公司资料管理部门抄取等级控制点,下载地形图图形文件、元数据文件、借取相关作业手簿等资料。并由公司资料管理人员在任务委托书“资料借阅”栏中予以签认。2.2资料分析:对现有资料应进行认真的分析。确认坐标及高程系统的正确性;确认下载数据的现势性和正确性;对控制点薄弱或毁坏严重的地区,制定图根控制方案。2.3外业测量准备:

2.3.1作业人员熟悉测量仪器,并会使用。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2.3.2熟悉电子手簿及测图软件,不得使用未经公司批准的电子手簿及测图软件。

2.3.3学习有关技术规范、技术设计和作业要求。对公司一、二级工程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必要时提出更改技术设计的申请,待批准后实施作业。3.外业测量3.1图根控制

3.1.1导线布设:闭合导线有条件的要在中间检核方位角,并做记录。困难地区需超规范作业时,应及时向技术主管部门请示,同意作业方案后方可作业,且在任务书或手簿中说明超规范的原因和范围。

3.1.2图根点选择:点位要选择在通视良好、土质坚硬易于保存的地段。且应做到标识清楚、易于辨认。

3.1.3外业观测:测站人员应按作业要求架设仪器,严格对中、整平;然后检查已知点间的距离、高差,满足要求后方可作业;若超限,应查实原因,并报部门领导处理。搬站时,检查脚架螺旋是否连接好,主机水平制动螺旋、垂直制动螺旋要松开。3.2碎部采集

3.2.1已知点可靠性检查:在测站上应检测已知点边长和高差。3.2.2碎部点采集:按常规方法作业。

3.2.3原有地物点的检核:若发现地形图有明显的系统差,则需加大采集范围,查实原因。3.2.4钢尺装测的要求:对少量新增地物,可直接依据原图用钢尺装绘,读数至厘米。3.2.5复查、巡查:采集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复查巡查,确保产品质量。3.2.6注意事项:

合理组织人员,确保作业工期;注意人身仪器设备安全。4.内业编辑及资料整理

4.1外业数据传输与计算:通过软件将观测数据传入计算机,输入已知数据,计算导线和碎部点成果。

4.2图形编辑及DLG属性编辑:在SCS平台上,根据工作草图对地形图进行编辑。作业时应在SCS软件绘图模式下作业;检查图廓及坐标是否正确等,最终以实地模式存盘。

4.3作业组外业巡查:内业编辑完成后喷绘纸图进行外业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认真核实加以处理,保证成图质量。4.4测量手簿整理:

4.4.1内容:作业手簿应包括说明、已知成果表、导线略图、成果表、观测资料、质量评定等,且应按顺序装订。

4.4.2说明:应包括作业目的、测区情况、采用的已知点、图幅号、作业仪器、采集方法、成果质量等。若有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说明必须真实记录作业过程、遇到问题及处理措施,应如实填写并具有可追溯性。

4.4.3整理: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作业人员在任务委托书、手簿、传递单上填写相关内容。4.4.4装订:装订前应检查内容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正确。各项签名均需完整,不得遗漏。4.4.5作业组自查:应按规定比例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

4.4.6资料整理:认真填写任务委托书及作业传递单,统计好工作量。5.部门检查

5.1质检要求: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规定比例进行外业巡视和精度检测,并将结果随任务一并提交公司质检。

5.2问题处理:发现问题,退回项目组,将问题改正后,交部门质量复查。

5.3质量评定: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应条款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并如实记录在手簿及任务书的相应栏目中。6.资料提交

6.1图纸(含薄膜)、作业手簿提交。

6.2电子文档提交:外业数据、DWG文件、元数据文件。

6.3公司一、二级工程还应提交相应的技术总结、精度检测结果和部门检查报告等。7.公司检查、验收

公司质检应按照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应条款进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作业部门予以改正。

8.资料归档

公司级质检完毕后,应及时将所有成果资料按公司有关规定向资料管理部门提交。

航空摄影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

二、使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全数字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数字地形图的采集工作。

三、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5001:10001:201*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

见附图五、作业程序

1.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项目负责人收集测区资料(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情况),并且安排作业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做好普查工作。并根据工程进度、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2.项目准备2.1调取资料

项目负责人从公司资料管理部门调取相关资料,并由公司资料管理人员在任务委托书“资料借阅”栏中予以签认。2.2资料分析

参照航摄相机鉴定表分析航摄资料:确定飞行方向、有无构架航线、飞行质量与摄影质量是否满足城市测量规范有关规定;2.3像控测量准备作业人员熟悉测量仪器,并会使用。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3.像控测量3.1野外像控点布设

根据航摄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城市测量规范》及《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文件汇编》的有关规定,进行区域网像控点的选点和布设工作;像控点必须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接近正交的线状地物交点、地物拐角点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3.2野外像控点测量

野外联测可采用三联架导线测量或GPS测量,严格遵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每个像控点都必须独立观测两次,其坐标差值满足规范要求,方可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4.加密、定向、内业测图、调绘、编辑4.1电算加密

采用全数字半自动空三软件、光束法平差原理进行电算加密。正确输入各项基础信息,量测框标坐标、像控点坐标和必要的人工连接点坐标,程序自动匹配,计算出大地点坐标,经过人工干预,修正个别超限点,输出合格加密成果。4.2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若是空三数据导入,JX4加密需提供下列文件:*.kb,*-*.md,*.bmc;VirtuoZo加密需提供下列文件:*.iop,*-*.pcf,*.pas;空三导入后的定向结果需要做二次大地定向,单独像对的绝对定向需要根据标准点位点,立体下精确切准,计算、分析定向结果,最终定向结果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表5.8.6和具体技术设计书的要求,方可进入测图工序。4.3内业全数为单位,每一幅图存放为一个文件,文件名与图幅号一致。原则上由内业定位,外业定性字测图

以图幅。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判断的地物、地貌元素,按图式符号直接准确绘出,不得遗漏、变形和移位;图面清晰取舍合理,图面真实美观。对于立体下因被树木、阴影遮挡的无法测绘完整、或全部无法测绘的地物应分别作记号(具体以颜色大小来区分),以便外业补测。看见部分应如实绘出,以便外业补测人员参考。4.4自检、互检

小组检查员上机立体检查,保证成图的数学精度。4.5回放线划图给外业调绘、测高

外业对内业测绘的地物、地貌要素到实地进行调绘,调绘内容在图上表示清晰易读;对内业做出标记的部分需要在野外补测、补调,零星的新增地物一般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解析法在实地补测。对成片的新增地物,六格以下的可按《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第一章7.4.5的要求进行作业;六格以上的,需使用全站仪采用野外数

据采集的方法进行补测。4.6内业编辑

利用SCS平台,根据外业的调绘纸图,将调绘内容和外业补测的数据添加到线划图里,并进入DLG数据检查与处理程序,人机交互,保证最终成图的属性精度。5.部门质量检查

部门检查人员应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内、外业检查(含精度检测工作),并评定质量等级。6.资料整理

按照任务书或技术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整理资料,编写资料提交说明。7.公司级检查

提交成果到公司质量部门检查验收,确定航测成图的最终质量等级。8.提交成果

按照要求提交成果资料归档,并向相关部门或客户提交最终成果资料。附图

航空摄影测量作业流程图

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项目准备

像控测量

Y加密、定向、内业测图、调绘、编辑

N自检、互检YN部门检查

Y资料整理

YN公司级检查Y提交成果矢量数据加工作业流程

一、目的

建立矢量数据库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而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矢量数据库,数据加工流程的规范是关键。为了规范矢量数据加工的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

二、适用范围

各种面向用户的矢量数据加工。三、作业依据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1*;

《1:500、1:1000、1:201*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南京市1:500、1:1000、1:201*矢量地形图数据标准》(试行)南京市规划局(201*.4);《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

任务接受

N检查DLG数据加工作业准备YGIS入库

NY资料整理检查N公司检查验收

Y提交成果

五、作业程序

1.任务接受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并根据工程进度、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2.作业准备

按照客户要求,准备作业的相关资料,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评价,以及数据的前期加工准

备,人员准备,必要时编写技术设计书。3.DLG数据加工检查

按照作业依据,对DLG的数据格式、分层设色、线型、编码、属性等进行加工、检查和处理,程序检查和人工检查交叉进行,对分类代码、扩展属性、图形拓扑、接边等各类问题进行修改,以满足GIS建库的要求。

3.1点状地物:点状地物在地形图上一般用点状符号来表示,点状符号一般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它的定位点在地形图制图时已有明确规定。3.2线状地物:线状地物在DLG中以实线或者具有一定线宽的线表示,具有骨架线的对象在线状地物中一定要有骨架线,且与原线状地物吻合,以保证入库后数据不丢失。

3.3面状地物:面状地物在DLG中必须以闭合的线来表示,不能有悬挂结点,不能自交叉,每个面状地物具有代码方案中规定的地物代码和属性内容。当面状地物之间有公共边,或者面状地物轮廓同线状地物重合时,重合部分要重复数字化一次,重合部分严格按捕捉方式作业,节点处坐标也设置捕捉,以保证严格重合。

3.4注记:注记应严格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代码和分层均要符合技术要求。

3.5若原数据为非DLG数据,需要将非DLG数据按照DLG数据的技术要求进行加工,转换为DLG数据。若客户只要求加工DLG数据,作业程序从这一步直接可以进入公司检查验收程序,否则将进入GIS入库程序。4.GIS入库检查

4.1首先按照基于DLG的数据入库检查软件进行数据入库,同时对入库数据的分类编码、实体类型、属性、图形拓扑、接边等再进行检查,并生成相应的检查文件。

4.2库后要素分类有居民地、工矿建筑物、道路、铁路、交通附属设施、水系、水系附属设施、植被、桥梁及涵洞、管线、地貌土质、垣栅、高程点、控制点、等高线、境界、注记等,每一分类又分成点、线、面要素。按照GIS要求将分层、分幅数据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织成物理无缝数据库,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一个统一的关系数据库中。

4.3入库数据按照GIS要求进行检查修改,若发现的问题是由于原DLG数据引起,应同步修改DLG数据。

4.4点状地物:每个点状地物转到GIS数据中具有代码方案中规定的地物代码和属性内容。要求图形表示完整,不丢失,属性表示正确,逻辑关系准确,与原DLG匹配。

4.5线状地物:具有骨架线的对象转入GIS数据后将只转换骨架线,每个线状地物具有代码方案中规定的地物代码和属性内容。要求图形表示完整,不丢失,属性表示正确,逻辑关系准确,与原DLG匹配。

4.6面状地物:面状地物要求不得有丢失,图形表示完整,不丢失,属性表示正确,逻辑关系准确,与原DLG匹配。

4.7接边:所有相邻图幅的对应要素都应接边,包括几何和属性接边,面状要素要求无缝拼接,线状要素至少在图幅接边处应连接,以保证建立物理无缝数据库。

4.8注记:入库后的注记层为点状要素,要求注记不能有遗漏,同时分层应正确,以便地名数据库的建立。

4.9检查:对入库数据进行100%部门级的检查,并进行质量评定。5.资料整理

按照技术设计书提交成果的内容整理资料,编写资料提交说明。6.公司检查验收

提交公司质量部检查验收,确定矢量数据加工的最终质量等级。7.提交成果

按照技术设计书的成果提交内容,向相关部门或客户提交数据成果。

市政工程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政工程测量作业,使测量工作准确、具体、明了,作业过程尽量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最终测绘成果和资料满足规范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要求,以及客户对工期和质量的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二、适用范围

城市建设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的,为了保证各项建设工程能按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需要进行测绘工作。市政工程测量包括市政道路、桥梁、河道、隧道、堤坝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定线测绘工作。本作业流程为市政工程测量作业流程,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线测量(对规划的道路、桥梁、河道、隧道、堤坝的测量)拨地测量(实地测设建设规划用地的边界线)建(构)筑物定位测量(放大样)建设工程的放样

在建工程验线测量(实测房屋位置和轴线、验正负零)建(构)筑物竣工测量三、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1:500、1:1000、1:201*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见附图五、作业程序

1.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1.1生产部门专业负责人应对任务情况进行登记,及时与委托单位取得联系,与甲方商定作业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将任务合理安排到项目负责人手中。

1.2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要明确任务周期要求、技术要求和特殊技术要求。1.3项目负责人根据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1.4遇特殊工程、非常规工程时,应组织作业人员学习规范、设计书。2.项目准备

2.1对于三级以上工程和特殊工程,部门根据工程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报技术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作业。技术设计书中要强调作业使用仪器、详细说明作业方法和人员配置要求等。

2.2项目负责人接到任务后,应了解任务的自然地理情况、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要求等。核对提供坐标等条件数据是否正确,如有疑问及时向有关部门核实,确定无误后,确定作业方法。发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

2.3项目负责人应指定专人到公司资料管理部门查找、调用可使用的控制点,同时借阅可利用的手簿、DWG图形文件及其它相关资料,如:大样、放样及建筑竣工资料等。资料在经过检查核对无误后,可以利用或参考。对于定线测量还需调阅1:500或1:1000地形图图形文件(考虑到定线的特殊性,带状地形图做非DLG图)。若该地区控制非常薄弱,及时联系布设GPS(RTK)图根级控制测量。

2.4对于一般的市政测量工程,甲方提供南京地方坐标成果,坐标加100000可视为92南京地方坐标。甲方资料在工作中应加以保护,确保资料完整,最终随成果一起提交给甲方。

2.5定线测量须根据甲方提供的道路IP点坐标、弯道半径及间距,推算里程、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各要素点坐标(必须有人复核)等,对于未提供IP点成果的可直接在甲方提供的电子图上求出中心线各要素点坐标。

2.6对于放样工程,查阅该作业是否做过大样图,如做过大样图,可调出该任务大样图,在大样图基础上对照放样要求进行调整、取坐标以便放样使用。如未做过大样图,可根据采集的碎步点和相关外部条件推算拟建房坐标进行放样。对于签字放样,项目负责人员应把相应文件的复印件装订在手簿中。作业中应认真领会红线图的精神,不懂的地方可向技术部门寻求支持;在外作业时,不漏测相关的地物。

2.7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准备作业工具,其中包括:全站仪、电子手簿、对讲机、棱镜、计算器、三脚架、水准仪、标尺、钢尺、木桩、地钉、锤子等,要保证仪器出班前处于完好状态,特别是检查棱镜是否配套、电池是否有电、对中杆和花杆的气泡是否合格。2.8项目负责人安排作业人员熟悉测量仪器,特别是全站仪的度盘配读数、归零、测平距等功能。定线测量须把整桩号、中线及横断面位置展在1:500或1:1000地形图上,打印一套图纸,供放样及断面测量时使用。3.外业测量

外业测量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碎部点测量及其他相关后续测量。3.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按照《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第四章第2条执行。另需注意以下几点:

1)导线点应保证通视情况良好,尽量避开人群密集、车流量大等不宜观测地段。前视人员把道钉订入道路路牙边或不易破坏的沥青路面,并用红漆作好标志,标注点号。

2)测站人员架设全站仪对中和整平后,用联接电缆把电子手簿和全站仪连接好,然后全站仪和电子手簿开机,对准前、后视配套棱镜进行正倒镜观测,水平角观测视线尽量切对中架底部,垂直角切棱镜中间。再对准远处一个固定目标,记下水平角度盘读数。导线方向大于3个或观测时间较长的情况应进行归零检查或照准方向检查,若出现观测超限或三脚架碰动等情况应测站重测。作业过程中出现电子手簿死机或其它情况,应立即检查数据或重新观测。

3)架设前视、后视棱镜,基座或对中架应严格的对中、整平。棱镜架设后,要注意安全,严禁离人。

4)搬站时,检查脚架螺旋以及仪器上的固定螺栓是否稳固,主机水平制动螺旋、垂直制动螺旋要松开,调整三角螺旋至中间位置。3.2碎部点测量

碎部点测量按照《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第一章第5条及第四章第3.4条执行。另需注意以下几点:1)当部分地物点无法测出时可以测其延长线或平行线,数据采集要到位,不能有遗漏。

2)测站采集完后要巡视一遍,对照规划总图或红线图要求,看采集的地物点有没有到位,严禁少测或错测。

3)建(构)筑物竣工测量中:房高代码应认真仔细编号,便于内业房高转换程序计算相对高;采用钢尺测量相对高时,应测两次,并现场作好记录,记录要准确、整洁、美观;竣工房必须认真绘制工作草图,标出编号、位置、层次、名称等属性。3.3相关后续测量

3.3.1放样测量、定线测量、拨地测量中如按条件坐标放样,可采用以下二种方法:3.3.1.1极坐标法放样

3.3.1.1.1全站仪架设在图根控制点上,计算已知点和放样点之间的方位角及距离,可用电子手簿计算、记录和检查,也可手工计算、记录和检查;已知点检查同上所述。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流程。

3.3.1.1.2将全站仪水平度盘读数配置为设站点到已知定向点的方位角,锁定度盘,然后照准已知定向点定向,将度盘解锁,转动度盘读数至计算的放样点方位角数据;设置平距方式放样各坐标点。跑棱镜人员,要使花杆气泡严格居中,及时调整距离和方向。站与放样点距离很近时可用钢尺量距,钢尺要拉紧,量至毫米。

3.3.1.1.3道路定线中,某段里程桩处在曲线段时,将全站仪架设在已知控制点上,根据计算得出的各曲线段里程桩坐标,按上述极坐标法逐点放样;某段里程桩处在直线段时,可以用全站仪架在道路中线某个里程桩上,用IP点或某个直线段里程桩定向,根据平距施放中间里程桩。按以上方法逐一放样各坐标点,放样完后要用钢尺检查放样点之间距离,并作好记录;关键变化点应用全站仪进行采集,内业计算并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发现问题逐一检查以上步骤,必要时立即返工。3.3.1.2GPS(RTK)放样

利用GPS接受机RTK技术直接放样房屋坐标点、道路IP点、整里程点、曲线点,然后测量坐标和高程作为检查。3.3.2定线测量中的纵断面测量

3.3.2.1中线定线完成后,才可进行纵断面测量,特别注意客户要求的数据格式。某些工程不需纵断面,可不进行纵断面测量。

3.3.2.2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中线里程桩的高程及中线高差变化点、地物点、池塘、水面、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高程。纵断面在经过桥梁、涵洞以及铁路时要加桩。认真记录,手簿须提交。使用不低于DS10级的水准仪(i角小于30″)。

3.3.2.3水准观测时尺子紧靠桩边的地面上,读至厘米,记录用《路线高程测量手簿》;一般纵断面测量以相邻控制点为一测段,从一个控制点出发,逐个测定里程桩的地面高程,附合到下一个控制点上;水准测量每一站的各项计算依次按下列公式进行: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计算至mm);转点高程(前视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计算至mm)。3.3.2.4中桩高程=视线高程-中视读数(中桩边尺子的读数,计算至cm),一测段结束后,立即计算高差闭合差fh,若fh≤fh允=±40Lmm,则符合要求,进行闭合差的调整时,仔细计算,不要算错。

3.3.2.5纵断面测量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在图根点上以半测回实测中线里程桩的高程及中线高差变化点、地物点、池塘、水面、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高程,测量手簿中须整理出《路线高程测量手簿》,内容包括里程、高程。

3.3.2.6外业工作完成后,在现场要巡视一遍地形图,看作业时有无遗漏,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外业问题,修改地形图或断面图,同时可以为内业资料整理是提供方便。3.3.3定线测量中的横断面测量

3.3.3.1道路中线定线完成后,才可进行横断面测量,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定线道路的前进方向是从道路设计起点0+000到道路终点,横断面的左右由道路前进方向来确定;其次要满足甲方要求的宽度和数据格式。一般铁路、桥梁以及涵洞要增测横断面,遇到路牙、水沟、石砌坎、斜坡时不能遗漏,施工区按照现状施测高程。横断面作业时手簿一般不提交装订。某些工程不需横断面,可不进行横断面测量。

3.3.3.2用图根水准的方法,在里程桩上架设水准仪,首先量取里程桩到水准仪视线高度得到水准仪视线高程,然后在垂直中线方向用皮尺拉断面上一点平距(量至分米),同时用水准仪直读水准标尺读数(读数至厘米)得到该点高程,把平距和高程填入横断面手簿(也可在实地用米厘纸直接绘制横断面)。循环以上过程得到一条横断面数据。

水准仪皮尺法记录表格

前视高程左侧距离后视高程桩号右侧前视高程距离2.3520.01.840.811.091.5312.811.29.16.81.6800500.4412.20.1420.0

3.3.3.3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测量横断面,一般用全站仪置于中桩上,用道路前进方向转90°定出横断面方向,先量出至地面的仪器高,然后进行碎布点采集(全站仪设置好平距和高程状态,直接对平距和高程进行手簿记录;也可用控制点在横断面相应位置直接采集坐标和高程)。此法适用于地形困难、山坡陡峻的路线横断面测量。

3.3.3.4外业工作完成后,在现场要巡视一遍地形图,看作业时有无遗漏,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外业问题,修改地形图或断面图,同时可以为内业资料整理是提供方便。3.3.4定线测量中的带状地形修测

无需地形测量的,可不做地形测量。带状地形修测不需入库。作业方法按照《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第一章第8条执行。3.3.5河道断面测量

首先确定和测量河断面的起终点,然后沿断面方向测定起点、岸边线、水边线、河底(一般5-10米测量一点,河中间点高程必须测量)、水边线、岸边线、终点的距离和高程。

3.内业处理与资料整理4.1建(构)筑物竣工测量

4.1.1外业采集结束后,使用传输软件将观测数据从电子手簿传至微机,输入已知数据,用雷生导线平差程序计算出导线点和碎部点成果。使用相对高计算程序,计算出各点相对于±0.00(一般是建筑的室内地坪,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的高度数据。4.1.2利用软件展点、绘图,根据所测的点及工作草图对图形文件进行编辑,直至编制成竣工平面图(要注意软件图纸模式、实地模式),绘制图框、最终以实地模式存盘。根据外业采集的地物成果、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图、红线图及外部条件图,在竣工平面图上标注相关平面间距和坐标。竣工平面图的绘制要清晰、规范、数据要正确、不能出现遗漏现象。

4.1.3利用软件绘制立面图,立面图应绘制合理,根据竣工平面图、及利用甲方提供的立面图作参考绘制立面图,立面高度应绘制正确,立面图和立面高度在图形文件中应按比例绘制。

4.1.4当所做的图形中的尺寸与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图、红线图尺寸相差超过0.5米时,检查相差的原因,可通过调阅1:500的地形图电子文件来检查,也可实地检查。4.1.5异常情况的处理:当观测的成果精度不合乎要求时,检查是否测错,如检查不出,要求重新观测。

4.1.6建筑竣工测量手簿包括手簿封面、作业说明、导线略图、已知点成果、导线成果表、精度统计、导线观测数据。

4.1.7更新DLG图按照《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第四章第3条执行。4.2大样和放样4.2.1根据外业采集的地物成果及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图、红线图、单体图及外部条件图绘制大样图。根据外业采集的地物成果、放样成果及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图、红线图、单体图、大样图绘制放样图。大样图和放样图的绘制要清晰、整齐、数据要正确、不能出现遗漏现象。

4.2.2电子手簿上的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雷生导线平差程序计算出图根导线点和采集的地物点的坐标。根据计算的地物点坐标运用我院的LISP程序把地物点展绘在AutoCAD软件的图形文件中。

4.2.3绘制放样图。计算机只能在密码状态才能共享,保证放样资料的安全、可靠。资料内部计算部分数据必须正确,检查签字处不能遗漏。

4.2.4异常情况的处理:当观测的成果精度不合乎要求时,检查是否测错,如检查不出,要求重新观测、放样。

4.2.5绘制好大样图或放样图后要在图签中认真填写作图者、建设单位、工程编号、存盘号、工作日期、检查者等项。

4.2.6大样和放样手簿包括手簿封面(封面要填写建设单位、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大样图或放样图、作业说明(作业说明要详细说明作业过程,作业中遇到的客观异常现象需详细注明)、导线略图、已知点成果(已知点成果一般须在资料管理部门抄取)、导线及碎部成果表(必须有观测值)、精度统计(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导线及碎部观测数据(手工记录和电子手簿记录,两者都应有观测者和检查者)、坐标计算表、放样手簿(放样手簿应是外业原始手簿,观测者和检查者要齐全)。

4.2.7及时处理成果,满足周期,大样或放样手簿内所有内容均要项目负责人进行检查,确保质量。

4.2.8更新DLG图按照《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第四章第3条执行。4.3定线测量

4.3.1整理线路中线资料,根据甲方提供的道路设计要素数据绘制道路中线放样图,放样图的绘制要清晰、规范、数据要正确、不能出现遗漏现象。检查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

4.3.2整理图根控制资料,绘制导线略图。检查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4.3.3整理坐标放样资料。检查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

4.3.4纵断面、横断面数据资料整理,按照里程顺序装订水准手簿。纵断面数据正确后方可进行横断面数据处理。我公司纵断面采用的比例:纵向比例1:50,横向比例1:500;横断面采用的绘图比例尺为1:100。如果甲方有明确的比例或数据格式要求,按照甲方提供的数据格式或比例成图。

4.3.4纵断面数据正确后,编制纵断面数据文件,按相应比例绘制纵断面图,注意检查绘制格式、高程、距离是否正确。检查合格进入下一工序。

4.3.4所有纵断面数据合格后,结合地形图进行横断面数据处理,编制横断面数据文件,然后按相应比例绘制横断面图,注意检查绘制格式、高程、距离是否正确。

4.3.5结合地形图检查纵、横断面数据,也可生成纵、横断面图检查高程起伏情况,可杜绝粗差现象。一般高程突然起伏时要重点检查。

4.3.6根据甲方要求转换数据格式,提供纵横断面电子文件。

4.3.7带状地形修测资料整理,检查修测的宽度是否到位,图面高程注记与纵横断面高程数据是否基本一致等。

4.3.8手簿装订,道路定线放样手簿包括手簿封面、放样图、作业说明、导线略图、已知点成果、导线及碎部成果表、精度统计、导线及碎部观测数据、道路中心线坐标计算表、放样手簿、纵断面水准手簿。手簿封面要填写建设单位、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说明要详细说明作业过程,作业中遇到的客观异常现象需详细注明。5.自查、互查

项目负责人在外业测量每一道工序后应注意中间检查,尽量将外业测量问题在现场处理完毕。6.部门检查

作业组内部自查互检后,将完整资料和成果提交到部门。部门检查人员应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内、外业检查(含精度检测工作),并评定质量等级。7.公司级检查

作业部门向公司质量部门提交全部资料,公司质量部门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最终检查验收。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由作业部门进行改正。8.提交成果

质量部门检查验收完毕后,提交成果按照《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文件汇编》SB-JS01-201*第四章第5条执行。

附图:

作业流程图

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项目准备外业测量

N中间检查

Y内业处理与资料整理

N自检、互检

YN部门检查

YN公司检查

Y

提交成果

管线探测作业流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管线探测的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地下管线实测、修测以及管线竣工测量。三、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1*);

《1:5001:10001:201*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技术汇编》(SB-JS01-201*);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见后页)五、作业程序1.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1.1本着对公司、部门、个人(作业者)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地与甲方沟通,了解该管线项目任务的需求、目的、要点及周期等,依据公司规定,对一、二级及特殊的三级工程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作业指导书等相关工作。

1.2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2.作业前准备

2.1项目负责人或作业组长通过导线网图确定周围控制点情况,并指定专人到公司信息部资料室调用实、修测范围的管线薄膜图、管线电子图、DLG电子图和元数据文件,及抄取相关控制点成果,特殊地区可利用其他作业人员所做的图根点,但必须到资料室调用该任务(测区)的手簿抄取其一次附合线上点,并经资料室人员签字。若为异地工程,一、二级及特殊的三级工程或实地无法找到控制点的门市管线工程,应做首级控制点。

2.2作业组长指定专人准备外业工具,其中包括:管线探测仪、全站仪、电子手簿、对讲机、脚架、钢尺、红漆、钩子、铁锤等。事前准备好用电仪器的充电工作,保证仪器作业处于完好状态,能够正常工作。

2.3喷绘修测管线纸图作为工作草图并对照原薄膜管线图,检查两套资料的管线位置、管径等一致性,如不一致则在草图上做好记录,作为外业探测的重点。在草图上圈出准备外查的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将明显管线点、隐蔽管线的埋深以及隐蔽管线与周围固定地物的间距标在草图上,作为外业核查的依据。

2.4计算已知点间边长距离(确保数采时已知点位的正确性)、绘制已知点点位略图(有利于实地及时找到控制点)。3.管线探测3.1管线修测3.1.1管线探查

3.1.1.1对于管线修测应将管线图上管线与实地位置进行对照观察现场有无开挖的痕迹,有无上杆的管线,有无新增的明显管线点如窨井、阀门、消防栓、分线箱等,初步判断出管线的新增情况。然后打开新增的明显管线点进行管类、走向、管径的判断,并量取埋深,及时做好测量记录。然后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利用管线探测仪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追踪新增的管线,在实地定出新增管线的三通、拐点等的位置,并标上记号,绘制管线草图。3.1.1.2当实地管线管沟宽度大于1.2m以上时,应实测管沟宽度,其边线用线型X5虚线绘出,管线物探属性点定位于管沟中心位置。

3.1.1.3对于甲方需要用到的管线,必须认真全面的复核。对于管线图库中的不明管线,必须重新探测及到权属单位调查核实,尽可能确定管线的种类、位置和相关属性。如果能够确定图面上已经通过管线竣工测量的管线可以不再重探。修测范围内的原有管线,对于雨污水、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管线明显点,原则上只要能打开的都应该开井检查,判断连接方向是否正确;按照不低于明显点总数的3%、最少不低于5点的标准对明显点埋深进行重复量测,填写《明显点重复量测检查表》。必须对隐蔽管线按不低于10%、且不少于3根管线同时最少不低于5点的标准进行重复探测,并采集重复探测点,内业将重复探测点展绘在图上,并放至TCJC层,作为已经核查的依据。内业对明显点的埋深、隐蔽管线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进行比较,当明显点埋深较差小于8.5cm时,可以不对原数据进行修改,当埋深较差大于8.5cm时,应该查明原因,采用正确的数据,确保埋深数据的正确性。当隐蔽管线平面位置交差不大于2(0.1h)2(0.1h)2、埋深较差不大于2(0.15h)2(0.15h)2时(h为该管线的中心埋深,以cm为单位,不足100cm按100cm计算),可以不对该管线进行修改;反之,用新测数据代替原管线。对核实过的明显点和隐蔽管线,必须在备注栏注明修测日期和修测责任人,以备后查。对于电信、电力、有线电视、路灯空管,修测时如果已经穿线,则必须重新探测定位,调查总孔数、占用孔数并测量埋深,用量测的数据修改图库中相关数据。外业作业时,应做好新老管线的接边工作,新增管线应测至测区外第一个明显点,如无明显点则测至测区30米外的隐蔽点,除图边外,不得出现线端点无管线点符号的现象。

3.1.1.4一、二级及特殊的三级工程的管线探测工作应按设计书(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严格作业。3.1.2管线测量

3.1.2.1测量前要实测控制点间距离,并且与反算距离、高差核对。边长校差应不大于5cm,高程校差应不大于4cm。

3.1.2.2测量管线点一般用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布设,可同级附合一次。附合或闭合导线的总长不能超过1500米,观测边数不能超过15条,支导线的长度不能超过500米(困难地区不能超过750米),观测边数不能超过4条,结点按上述要求的0.75倍来执行。二次符合图根导线不应超过10条边,长度不应超过1100米(原则上应进行联合平差),支导线只能在一次符合图根导线(含当二次符合图根导线和一次符合图根导线进行联合平差,且精度和图形强度符合图根导线要求)上发展,支导线点的末点应与原固定地物校核。

3.1.2.3如果修测区增加控制点确有困难,且实地长度不大于150m时,允许利用修测电子图中4个明显点作为控制点进行数采拍扎。选择的明显点应均匀分布,其交会角不得小于30度,边长不得小于修测区域的最大视距长度。当边长检查误差不大于±14cm,高程检查误差不大于±8.5cm时,可进行内业编辑嵌图。

3.1.2.4困难地区需超规范作业时,应及时向技术主管部门请示,同意作业方案后方可作业,且在任务书或手簿中说明超规范的原因和范围。

3.1.2.5管线点以极坐标法采集,仪器至反射棱镜距离平均应不大于100米,最大不应超过150米。

3.1.2.6一、二级及特殊的三级工程的管线测量工作应按设计书(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严格作业。3.2管线实测

3.2.1首先主动与甲方沟通,收集实测范围内管线施工设计图纸、竣工资料等,向当地居民了解管线情况,再到各权属单位核实管线位置、管径、电压值等。

3.2.2观察现场有无开挖的痕迹,有无上杆的管线,有无明显管线点如窨井、阀门、消防栓、分线箱等,初步判断出管线走向情况;在无法确定管线时,也可采用拉断面法初步判定管线位置。然后打开管线明显点进行管类、走向、管径的判断,并量取埋深,填写记录手簿。然后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利用管线探测仪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追踪管线,在实地定出管线的三通、弯头、拐点等的位置,在实地标上记号并绘制管线草图。3.2.3管线测量同3.1.2条款3.3管线竣工3.3.1管线探查

3.3.1.1首先对现场巡视一遍,对管线的走向、覆土情况进行查看,做到心中有数。分别对每类管线进行探查作业,管线竣工的作业范围应该以核准图为准,核准图上所标明的管线应该全部测量,如果没有核准图,管线竣工的作业范围、调查项目、内容等同管线修测要求,对井位进行开盖量测,记录管线的埋深、管径(断面尺寸)、材质、总孔数、占用孔数等,对未覆土的管线,直接在管线上设定位置作为测量点位,埋深输入0.01m;对于已经覆土的金属管线,利用管线探测仪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追踪新增的管线,在实地定出管线的三通、弯头、拐点等的位置,测出管线的埋深,并标上记号。对于已经覆土的非金属管线,应该结合核准图,在甲方施工人员的配合下,实地定出管线的特征点位,并标上记号,参考核准图及该管线附近明显点的埋深,来确定隐蔽点的埋深。在管线探查过程中,应画出草图,填写记录手簿,作为内业处理的依据。

2对于已经覆土的管线应要求甲方去土后再进行管线测量,确实不能去土的应做到:a.填写“管线竣工测量信息沟通处理单”,并要求甲方签字;b.在元数据中加以说明记载。3.3.2管线测量同3.1.2条款

4.内业数据计算、编辑

4.1首先将电子手薄内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原始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再进行计算处理,获得管线的坐标数据。

4.2利用信息部提供的《南京管线整合系统》程序,根据作业要求,依据外业工作草图和外业调查手簿连线绘制管线图、完整填写管线属性数据。

4.3利用成图模块生成综合管线图和分幅管线图,对综合管线图进行扯旗注记,套上图框作为成果资料的综合管线竣工图(管线竣工测量)。

4.4利用《元数据与图廓整饰》的功能,打开《元数据录入与编辑》填写元数据。4.5利用《预处理检查》、《综合检查》、《接边检查》等功能,对图形和元数据进行整体检查,修改所有错误。

4.6异地管线项目可根据实际的管线系统的要求进行内业数据计算、编辑。5.自检

5.1作业小组应对管线探查、计算、图形属性和图面等进行100的自检,检查人员要签字确认,对作业结果负责,确信没有问题以后方可进行资料整理。6.资料整理

6.1整理外业探测的管线记录手簿:明显点重复测量坐标检查表、明显点重复量测深度检查表、隐蔽管线重复探测检查表,并装订管线测量手簿,管线竣工项目还需装订管线竣工测量成果手簿。7.部门质量控制

7.1部门应加强关键工序的检查,首先检查管线探查精度、管线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其次是管线图面的合理性、图形及属性的正确性,最后检查资料提交的完整性。

7.2部门检查人员应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内、外业检查(含精度检测工作),并评定质量等级。8.公司检查

8.1公司质量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检查,发现的问题由生产部门进行改正,经复查改正全部问题后将合格成果提交市场部及资料管理部门。9.提交合格成果

9.1市场部将经过检查的资料提供用户使用。

管线测量作业流程图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作业前准备

N自检内业数据计算、编辑管线探测Y

N部门质量控制资料整理YNY

提交合格成果公司检查建筑物变形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建筑物的变形测量数据是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是验证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施工质量可靠性的重要数据。建筑物的变形测量能及时提供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及竣工后的各项变形数据,为工程的实时作业提供安全依据。因此建筑物变形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对施工单位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建筑物变形测量的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二、适用范围

所有承接的建筑物变形测量应遵照本作业流程进行作业。三、作业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

见附图五、作业程序

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应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项目负责人根据技术、工程进度、周期等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编写作业技术方案和指导书。2.项目准备

项目负责人在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所使用仪器(全站仪、水准仪、标尺、三脚架、测斜仪、水位计等)进行检查,确保处于正常状态,电子仪器做好充电工作。3.点位布设3.1工作基准点的选点和埋石

根据建筑物变形测量设计方案,按要求选择适当位置埋设水准标石(工作基准点应选择在远离施工工地的稳固与安全之处,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地方,深度按照要求埋设,至少选择3个位置,现场编号,并画出略图)。建筑物变形测量应在工作基准点稳定后方可进行,普通水准点标石应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联测。

测区内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点不得少于2个,且应埋设在影响范围以外,控制网一般布设成边角网。

3.2监测点的选点和埋设

3.2.1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等不同,会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其发生倾斜。因此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荷载变化的了解,对监测点的布设非常重要。一般在建筑物的承重桩上布置沉降监测点,在房角、转角处均应布置,或在基坑几何变形等特征位置布设变形测量点。3.2.2水平位移监测点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来布设和埋设。

3.2.3测斜孔应根据现场情况来布设,要求所布孔要能够反映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体周围土层(岩石层)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测斜埋设时要注意测斜管一侧道槽必须正对基坑方向。

3.2.4所有的监测点位,需得到甲方和监理的同意后方可埋设。

3.2.5水位孔的布设同上,也要能够反映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3.2.6钢筋应力计的布设主要是为了反映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梁的受力情况,具体的布设可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来定。

3.2.7所有监测点埋设交与甲方或监理,进行现场保护。(?)4.外业测量

4.1水准基准点必须定期进行联测。

水准基准点必须定期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联测,每次联测的相对高差应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存在高差异常(位移异常),分析基准点的稳定性。选择比较稳定的基准点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和水平位移的观测。4.2观测4.2.1沉降观测

4.2.1.1后期观测时应对所有保存完好的监测点进行观测。由于沉降观测的现场条件比较差,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护鞋,测量人员切不可离开仪器以免发生意外;立尺员应保护好尺子,使其免受撞击。

4.2.1.2观测者要把仪器严格整平后,读取基辅分划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一遍得到观测者的确认后进行记录,可用手工记录也可用电子手簿记录;转点应选择在比较稳定的地方;测量时应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且避免前后视距离过大,且各次测量应尽量保持相同的线路、人员及所使用仪器;沉降观测一般布设为闭合线路。

4.2.1.3立尺员首先把沉降头拧紧(拧下的螺帽要放好,避免沾上泥土和沙砾影响精度);检查尺垫头和尺子底部有无泥土,并进行清理;放点位时需轻立标尺,并用撑竿扶直、扶稳标尺,使气泡严格居中并通知观测者进行观测。

4.2.2使用精密全站仪水平位移监测时有两种方法,一:极坐标测量;二:小角度法;对裂缝观测可用游标卡尺在事先布设的位置进行量取裂缝宽度。4.2.3测斜观测

土体深层位移测量,可采用测斜仪,测斜观测时缆线、测斜杆、连接线、主机和记录手柄的各个螺旋接口应保持清洁;主机的界面应保持清晰以方便读数;最终位移量一般采用正反向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而得;数据采集过程中,每次缆线上拉0.5米,使刻划恰好处于测斜管口,仪器显示数据稳定后再按记录手柄记录数据。每测完一个孔后应把孔盖盖好以方便下次观测。4.2.4水位观测

测水位时,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水位深度;读数时应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卷尺,另一人读数记录;每测完一个孔后应把孔盖盖好以方便下次观测。4.2.5应力观测

由于支撑梁基本上都是处在暴露状态下,受太阳照射影响会产生热涨,同时应力计也会因此而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观测的数据往往会偏大;故应力数据的采集应尽量安排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测应力时,应使各线头连接分明,及时记录显示数据;测完后应把缆线头包裹好以便下次继续观测。5.中间检查

主要是对变形测量产品数据进行检查。6.内业处理6.1中间成果报告

监测工作结束后,沉降数据通过微机用沉降程序进行计算,然后打印监测中间成果报告;用建筑沉降分析软件计算出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日均沉降量是否小于设计要求。其他监测数据通过各自相应程序进行计算,然后打印各单项监测成果,把各项数据汇总,结合工程的进程及各单项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判断基坑当前的情况,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或有事故征兆时,应及时报警并应加密观测次数或连续监测,及时向甲方反映情况。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自检后,提交项目组长进行检查,确保成果资料正确无误后方可提供给甲方。

6.2沉降监测总报告包括:

提供每次成果表。沉降观测结束后,通过建筑沉降分析软件统计累计沉降量,日均沉降速率。

最终观测结束后,绘制建筑物沉降量(图、表)和日均沉降率(图、表)。当日均沉降量≤0.04mm/日时,可认为建筑物进入稳定状态。6.3基坑监测总报告包括:

沉降观测、位移监测、测斜观测、水位观测、应力观测。7.自检、互检

自检、互检是在作业组内部进行的,项目负责人应100%内业检查,如有问题返回作业人员处理,对结果检查人员要签字确认,确信没有问题以后方可进行资料整理,并提交部门进行检查。8.部门检查

部门检查人员应按公司《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内、外业检查(含精度检测工作),并评定质量等级,对重大项目应进行过程检查。`9.资料整理

部门检查员对各项资料检查合格后,进行资料整理,评定质量等级。10.公司级检查

需要报公司质量部检查的产品,应将所有测量资料提交公司质量部门进行检查。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由作业部门进行改正。11.提交成果

11.1对于质量部检查的产品,由质量部将成果提交市场部门和资料管理部门进行归档。由市场部向客户提供成果。

11.2对于质量部未抽检到的产品,由部门进行成果归档,及将成果提供给甲方使用。注:建筑物变形测量为公司授权管理产品。附图

建筑物变形测量作业流程图

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项目准备

点位布设外业测量

N中间检查

Y内业处理

N自检、互检

YN部门检查

Y资料整理

N公司级检查

Y

提交成果LIDAR数据加工流程

一、目的

为规范LIDAR(空载激光雷达)遥感数据的处理的作业流程,确保所提交的产品满足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流程。二、使用范围

此流程适用于ALTM型LIDAR设备所获取的数据的加工和其他可以用TERRASOLID软件进行的激光点数据处理工作。三、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TERRASOLID软件操作手册;IDAR数据处理相关规范;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作业流程图

见附图五、作业程序

1.项目负责人接收任务

1.1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对公司一、二级工程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必要实地踏勘,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待批准后实施作业。同时,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明确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1.2必要时,由项目负责人安排作业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做好前期工作。并根据工程进度、周期要求、技术要求进行项目计划、组织人员作业。2.项目准备2.1调取资料

项目负责人从公司资料管理部门调取相关资料,并办理相关手续。2.2数据检查与准备

按项目要求检查航飞提供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无错漏。准备相关的大地水准面、控制点、投影参数等相关数据资料。3.数据预处理3.1激光点预处理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激光点的预处理及数据分块,为下道工序做准备。3.2航线数据处理

按照软件操作手册和作业实际情况,进行航线文件的坐标转换并将其分离成单条不重叠的航线。

3.3航线间激光点匹配检查

航线间激光点匹配判断就是检查判断相临航线间同名激光点的匹配情况;若匹配情况不佳,则用TMATCH模块进行匹配编辑。3.4影像色彩粗调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影像色彩的粗调,使其色调、明暗、对比度基本统一。3.5影像连接点选择

选择影像连接点的其目是纠正影像内外方位元素。4.航线检查

使用TPHOTO载入影像并与航线挂接,分析计算出的影的位置情况是否基本正确,当该检查不通过时应再进行第3.5款工序,直只至检查通过。5.地面分类及详编

在TPHOTO模块中载入影像,配合影像使用TSCAN模块进行地面点层的精细编辑,并进行高程异常改正。6.房屋模型矢量化6.1植被层分类

用TERRASOLID软件提供的TSCAN模块进行植被层分类。6.2提取地面关键点

用TSCAN模块进行提取地面关键点。6.3地面模型生成

用TMODEL模块将地面关键点生成地面模型。6.4影像空三

用TPHOTO模块精确选择连接点,完成影像空三测量。6.5普通正射影像生成

按相关要求计算,生成普通正射影像(ECW或者tif格式)。并用TPHOTO模块载入普通正射影像。6.7房屋矢量化

根据在任务下发时作好的接边的分配工作,结合影像分块,进行房屋矢量化。一般情况下,生产中不加入房檐改正(设计书需要时除外)。完成后应提交房屋模型,以便检查。7.精确选点生成正射影像

结合矢量化模型及以前选择的连接点,生成真正射影像(ECW或者tif格式);并对影象黑块进行镶嵌。8.部门检查

由项目质量负责人检查作业员所提交的地表点(DEM的类产品)、房屋模型、真正射影像等产品质量情况,检查影像格式、图幅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通过则可提交下一步工序,整理后提交公司检查。

部门检查人员对图面进行100%检查,按5-10点/km2的比例进行精度检测工作,根据具体项目按比例进行外业巡视,并评定质量等级。9.资料整理

按部门项目检查的要求,进行整理各种成果数据,包括各种成果及相关日志文件等;如有特殊需要可用TPHOTO模块进行成果数据的虚拟三维动画的录制,便于资料检查。10.公司检查

提交成果到公司质量部门检查验收,确定航测成图的最终质量等级。检查时若有不合格则退回生产部门返工。11.提交成果

按照要求提交成果资料归档,并向相关部门或客户提交最终成果资料。

作业流程图

地籍测量作业流程

一、目的

地籍测量的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合理的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了规范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特编制本作业流程。二、范围

此作业程序流程适用范围为城镇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三、作业依据1.法律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行政规章

《土地登记规则》(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1*,国土资源部17号令)。3.技术标准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1998,国土[籍]字第36号);《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地籍图图式》(CH5003-9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500、1:1000、1:201*比例尺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项目设计书或指导书;其它有关的技术要求。四、流程图

作业流程图

项目准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整理N自检、互检Y地籍测量测量资料整理N自检、互检Y部门检查NYN上交资料公司检查Y提交成果

五、作业程序1.项目准备1.1宣传和动员

配合政府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领导小组行文发送到市辖区各单位,并在调查区内各主要路口和各级政府外墙张贴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通告,同时通过广播、有线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争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同时,在开展地籍调查的区域,以街道为主体,分片召开动员会,参加人员为各社区有关负责人,为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1.2培训

邀请专家和设计人员对作业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本次地籍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设计书的学习培训,使作业人员充分掌握调查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调查成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作业人员统一办理调查和测量工作证。1.3拟定调查工作计划

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考查和作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工作部署并制定本项目调查工作计划。计划应详细到各调查组、各街坊和完成日期,并保留一定的机动余地。调查工作计划经本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即可实施。1.4调阅已有地籍档案资料

项目负责人(或资料员)根据工作计划到国土资源局分期调阅地籍档案资料和领取地籍档案资料复印件(权属调查表及发证附图),同时领取相应区域的地形图、地籍图作为工作图,并办理领用手续。

1.5标志、表格、材料的购置和领用

根据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权属更新调查与地籍测量公告、土地权属更新调查与地籍测量通知书、指界通知书、指界委托书、权属调查表、宗地草图等表格及界址钉、瓷标志、水泥桩等界址标志样本的规格、材质,进行标志加工和表格印刷。

各调查组根据调查需要领用标志、表格、油漆、毛笔、纸张、钢尺、工作笔记本等材料和用品。1.6通知发送

调查员应在调查前参照工作底图对街坊进行实地踏勘,熟悉街坊内宗地分布情况,拟定本街坊的调查计划。实地踏勘同时,调查员将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通知书和指界通知书发放到土地权利人,单位宗要求其用碳素墨水填写填好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指界委托书(多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共用宗,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或各自委托、共同到场指界。)有关栏目,要求土地权利人准备权属证明材料,约定现场指界的时间,并按时携带有关证件到现场指界。2.实地调查

调查员按照工作计划和约定指界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内容包括:收取和审阅权源材料和回收指界通知书,现场调查核实界址线、设置界标,丈量界址边长、现场绘制宗地草图,填写调查表格、签字盖章等。2.1取权源材料

调查员向权利人收取权源材料必须当即审阅,只有持有合法有效权源材料者,才能办理权属调查。2.2现场调查核实

调查员需会同宗地指界人到现场按权源证件共同核实宗地座落、权属性质、土地用途、界标物、界址位置等内容。当有邻宗共用界址边时,还需双方到场共同指界。涉及他项权利和其它用地时,也要一并核实。调查员的主要责任就是组织指界人在现场对每个界址点、每条界址边及宗地权源性质和用途等都核实清楚。2.3界址确定

界址确定是宗地现场调查的一项关键性工作,调查员应根据权源证件确界,必须由本宗地和邻宗地的指界人共同现场指界。双方均无争议时,即一致认定界址;当双方有界址争议时,如无法解决按照使用现状采用未确界表示,并认真记录纠纷原因。2.4界标设置

调查宗地在界址确认后,即应及时设置界标。界标有六种类型:混凝土界桩、铝合金界址钉、水泥钉、瓷标志、红漆喷涂标志和指示标。2.4.1界标设置要求

界标设置要求位置准确、埋设稳固、符号鲜明美观;混凝土标石埋设略高于地面3~5cm;地面界址钉和瓷标志埋设与地面齐平;墙上界址钢钉应牢固打入墙体;喷涂采用模具作业,喷涂大小与《规程》标准一致,喷涂标志可统一标绘在距地面0.5米左右的高度上;指示标应详细标注界址点方向和到达界址点的距离。2.4.2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先做宗地预编号,后做街坊统一编号,均采用统一规定的自然数、顺时针、“弓”字形编号方法。

在一个宗地确界、设标结束后,并进行界址点预编号。编号从西北角(规定为1号)开始,顺时针连续编码。对于增加或减少界址点的宗地,不改变原宗地内界址点号,增加的点号以本宗地的最大号顺延编号表示。

在整个街坊调查工作结束后,以街坊为单位进行界址点统一编号,不得出现重号,对已发证的宗地界址点应重新编号。2.5界址边勘丈

界址边勘丈采用钢尺或手持式测距仪丈量,勘丈两次,读至mm,并记录到界址点调查表中。勘丈精度要求详见《规程》。2.6宗地草图绘制

2.6.1宗地草图是宗地调查中的原始资料,一切数据与记录均系实地勘丈和调查,绘制应美观、清晰、数据精确。宗地草图可以利用地籍图、地形图作为参照的工作底图现场绘制,宗地草图可以根据宗地大小选择适当比例尺,概略绘出其形状;个别大宗地可另附大图。2.6.2宗地草图需表示:本宗与邻宗的权利人名称、宗地号、分宗地界址点短线;本宗地的地类号、门牌号、界址点(线)位置、界址边长和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条件距离;对本宗内主要建筑物进行绘制;绘制本宗及界址线外附近的主要地形要素(道路、河流等),界址线通过的界标物应详细绘制;共用宗需标绘各使用者的产权部位和其它必要勘丈数据。2.6.3每宗地绘制宗地草图一份,所有边长注记应为实地丈量数据,字头向北、向西,界址线总长注在线外,分段边长注在线内。

2.6.4宗地草图绘制完成后,应现场核实有关内容,特别是界址点数量和界址线的位置。2.6.5地籍调查表的填写

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地籍调查表是地籍调查的主要原始资料,填写时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应清晰、工整,不得潦草。力求无涂、擦、刮现象。除宗地草图栏用铅笔填绘外,其余均用碳素墨水填写,每宗地(包括共用宗地)填写一份,共用宗按实际土地使用者数目进行填写。3.调查资料整理

权属调查资料整理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是一项逐步完善的工作。其整理方法和要求如下:

3.1及时填写“街坊权属调查进度一栏表”,通过该表分析做到适时修订计划,确保权属调查资料逐步完善,能够在自查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互查和专查;3.2绘制“宗地关系略图”

每个街坊在权属调查过程中需根据宗地草图逐步绘制“宗地关系略图”。宗地元素有许多相关条件,如共用界址点的界标类型、边长、界址线位置等,必须在“宗地关系略图上”标明,同时检查有无矛盾。如发现宗地间共用界址线边长不一致、存在隙地等,应及时处理。3.3调查资料以宗地为单位装入资料袋中,以街坊为单位集中宗地资料袋,袋内宗地资料按清单顺序依次用夹钉叠放,顺序如下:a.资料清单

b.原宗地的复印资料c.权属证明材料复印件d.法人代码证或身份证复印件e.法人证明f.指界委托书g.地籍调查表

3.4一个街坊调查结束,及时将资料提交质量检查。4.地籍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前按照要求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的作业方法详见“地形图测量作业流程”。另外,根据业主的要求和测区的实际情况,可布设一、二级导线(GPS)网。4.1作业方法和内容

作业方法:采用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测量法。在控制测量基础上,采用全站仪等采集设备,采集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及其它地物和地貌要素数据后,内业将全站仪内存上的数据通讯转入计算机,参照宗地草图和权属调查表,进行图形编辑,编制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全要素地形图,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交基本成果和数字成果。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宗地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全要素地形图的测绘;各类面积计算、汇总和统计。4.2碎部测量

极坐标细部测量采用带内存的5秒级或5秒以上精度的全站仪观测,测距时应注意修正棱镜中心至界址点的偏差,宜采用小棱镜。

对于采用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街坊内部界址点时,可采用图根支导线方法测定。在各级控制点设站测定下列部位细部点坐标:a.街坊外围的界址点、主要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b.街坊内部界址点和明显的地物点;c.用于检验相邻测站点可靠性的公共细部点;d.街坊外围拼接带的检查点;e.高程注记点;

f.土地分类需要的地类界拐点。4.3实地绘制街坊地籍草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测绘工作流程汇总》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测绘工作流程汇总: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4954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