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某制药企业各区域QA工作职责分解

时间:2019-05-28 08:06:32 网站:公文素材库

某制药企业各区域QA工作职责分解

各区域QA工作职责分解

QA主管工作序号工作内容123在经理的直接管理下,严格执行公司的各种文件,对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负责;起草质量保证的相关文件,做好GMP文件的复制、下发、回收和销毁等工作;对成品放行前的有关记录进行审核,包括物料、中间体及成品的检验结果,批生产记录、监控记录等,合格后填写产品放行通知单,报质量经理审核;复制、下发、回收、销毁记录表相关记录表格成品放行通知单456789101112131415

安排对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取样、留样及送检工作按规程要求定期安排对洁净区环境进行监测,对工艺用水进行检查,并收集整理相关检查记录和报告;会同相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并及时汇报评估结果收集整理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稳定性考察资料,为确定物料贮存期、药品有效期提供数据了解生产车间进度环境监测检查计划及记录工艺用水检查计划及记录主要原物料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报告稳定性考察资料包含: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准确的解决生产中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对QA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对当月、当年的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并填写质量月报表或质量年报表负责产品不良反应及质量投诉处理,并按要求定期向不良反应中心报告负责经批准可返工的退货或不合格品返工通知单的填写;协助审核包装样稿;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QA人员的培训计划及记录质量月报表质量年报表不良反应报表在何时上报?返工通知单了解注册文件

档案留样管理员序号工作内容1负责本部门须存档的资料的管理,如GMP文件、批记录、质量档案、供应商档案、生产过程相关记录、质量管理相关记录等相关记录表格批记录存档登记表、供应商档案目录、生产234567891011负责部门数据库的录入和管理,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负责原料请验单的接收登记后交QA取样负责留样的管理,登记样品数量,按时送检等;负责接收所有供应商小样并进行登记负责收集整理投诉记录、退货记录、销售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负责质检报告、放行通知单等的发放;定期整理资料室、档案室和留样室卫生,对需要销毁的记录和留样及时提出申请并做好相关记录协助审核包装样稿,并对签字样稿归档,同时制作外包材标准样发放至相关部门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录入何种数据?请验单接收登记表A、留样记录登记表:出厂成品批批留样、留样数量为1次化测的2倍接收供应商小样登记记录投诉记录、退货记录、销售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的档案登记表质量报告、放行通知单的发放记录文件、留样样品销毁申请单及相关记录签字样稿归档登记记录1、留样室温湿度记录、留样使用记录、每天两次观查温湿度2、新投产的新药取连续生产的3批产品作全面留样考察,按生产日期起0、3、6、9、12、18、24、36个月分别按药典中规定的重点考察项目进行考察,作好记录,积累稳定性资料;3批以后,按一般品种要求观察。3、一般品种,每一品种每年至少抽检有13批,每年生产少于10批的,检查1批,每年生产1025批的,检查2批,每年生产多于25批的,检查3批。分别按药典中规定的考察项目进行考察,直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4、其余留样样品只留样、不观察,待市场发现问题后核查使用。其它留样

以上检验须作好记录。5、报样品检查总结年报、查留样样品记录是否归入该批产品批记录档案中。131415

粉针车间洁净区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序号工作内容12负责粉针车间洁净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随时向QA主管报告产品生产过程的异常情况负责洁净区环境监测(静态、动态)、环境卫生、人员着装、个人卫生检查相关记录表格1、每次正式开始生产前必须进行沉降菌的监测2、每次进行万级洁净区或全部洁净区熏蒸后,必须检测一次沉降菌。3、34负责洁净区工艺用水、胶塞、瓶等取样工作监督检查生产车间洁净区各设备、仪器的生产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现行工艺规程,对违反现行操作规程的任何行为进行制止,并上报其上级领导56789

监督检查人员操作是否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负责生产车间洁净区当日生产使用的物料进出核对工作,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料有权制止投入使用生产完毕后对剩余物料进行复核负责特殊情况的监督处理,对偏差进行调查负责洁净区清场检查并签发清场合格证

101112131415

负责对原辅料使用情况进行总结,给供应商审计提供资料各车间的洁净区现场监控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可参见相应车间质量监控管理规程对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行为有权制止负责监控区域相关记录的填写,并对生产部门的相关记录进行审核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一般区、固体和半固体车间、库房质量监督员

序号工作内容1负责对所有生产车间的一般生产区、固体和半固体车间的洁净区以及库房的现场监控,随时向QA主管报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相关记录表格2345检查所负责区域的环境卫生、人员着装、个人卫生检查负责本岗位工作范围内及水站的取样工作,严格按规程准备取样工器具并进行取样送检负责一般生产区、固体和半固体车间洁净区中间体/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监督检查生产使用设备、仪器的生产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现行的工艺规程,对违反现行操作规程的任何行为进行制止,并上报其上级领导67监督检查人员操作是否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负责生产车间一般生产区、固体和半固体车间洁净区当日生产使用的物料进出核对工作,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物料有权制止投入使用8生产完毕后对剩余物料进行复核,对销毁包材的过程进行监督

91011负责特殊情况的监督处理,对偏差进行调查负责一般生产区、固体和半固体车间洁净区清场检查并签发清场合格证负责包材检验(涉及理化检验由QC完成),收集整理检验记录并出具报告,定期对包装材料使用情况进行总结,给供应商审计提供资料12131415161718

负责粉针车间洁净区使用物品在车间的传递工作负责对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的监督、审核工作责对库房进厂物料、成品的接收、贮存、发放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可执行相关文件每月至少两次对所有原辅料库、包材库、成品库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的监控记录负责退货成品的验收检查和取样,返工时进行现场监督负责监控区域相关记录的填写,并对生产部门和库房的相关记录进行审核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扩展阅读:药厂QA手册

QA手册

周整理编制

201*年9月13日目录

第一节质量管理发展简史.....................................................................................................3

一、质量管理发展简史...................................................................................................3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简介...............................................................................................3三、质量管理各阶段的比较...........................................................................................4四、全面质量管理与GMP的异同................................................................................4第二节GMP的来源及发展简史...........................................................................................5第三节QA、GMP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7第四节从药品的特殊性看实施GMP的必要性................................................................13

一、药品种类复杂性.....................................................................................................13二、药品医用专属性.....................................................................................................13三、药品质量的严格性.................................................................................................14四、药品质量检验的缺限性.........................................................................................14五、检验项目的局限性.................................................................................................14六、药品使用两重性.....................................................................................................15七、药品应用的特殊性.................................................................................................15第五节质量名人及其主要言论简介...................................................................................16

一、克劳士比及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16二、戴明博士及质量管理十四法.................................................................................17三、朱兰.........................................................................................................................17第六节GMP的三大目标要素和十项基本原则.................................................................20

一、GMP的三大目标要素...........................................................................................20二、GMP的十项基本原则...........................................................................................21附:GMP十七项基本原则...........................................................................................26第七节QA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26

一、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27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27三、良好的学习能力.....................................................................................................28四、丰富的微生物知识.................................................................................................28五、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工艺知识.....................................................................28六、丰富的质量检验知识.............................................................................................28七、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29第八节GMP对QA的职责要求.........................................................................................29

一、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机构设置.........................................................................29二、GMP对QA的职责要求.......................................................................................30三、QA在现场应扮演的三大角色..............................................................................32第九节QA的价值与发展....................................................................................................33

一、QA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3二、QA的价值如何体现..............................................................................................34三、企业的质量目标与QA的关系.............................................................................34四、QA与质量文化......................................................................................................34五、QA的职业发展......................................................................................................35第十节车间QA日常主要工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节仓库及外围QA日常主要工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节QA应承担的其他主要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一、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人类历史上自有商品生产以来,就开始了以商品的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早在2400多年以前,就已有了青铜制刀枪武器的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管理从诞生至今主要经因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30年代末以前,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体。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0世纪初美国泰勒(F.W.Taylor)提出科学管理理论,要求按照职能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职质量检验制度。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其主要特点是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工序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费根堡姆与朱兰等。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简介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有以下特点:1、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管理对象的全面性4、管理方法的全面性5、经济效益的全面性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1、一切为了“顾客”2、一切凭数据说话3、一切以预防为主4、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三)、PDCA循环简介

PDCA: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三、质量管理各阶段的比较

1、从管理的深度:

单纯检验检验与预防控制与提高2、从管理的广度:

前两个阶段局限在制造过程;第三阶段向前延伸到设计与试制过程,向后延伸到使用过程。项目生产特点质量概念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依据管理方法参加人员一手工半机械化狭义质量检验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检验方法检验人员二大量生产向广义质量过渡制造过程产品和工序质量质量标准、控制标准数理统计方法技术部门、检验人员三现代化大生产广义质量全过程产品和工作质量用户需要运用一切有效手段企业全体员工四、全面质量管理与GMP的异同

GMP只是国家要求的强制性的技术管理规范,而做GMP不是为做GMP而做GMP,也不是单纯为了应付国家的检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药品的质量,所以,做GMP只是手段。实施GM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这在药品质量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他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泛,适合于各行各业,包含了任何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等的所有环节。

事实上,GMP是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制药行业的特殊应用,或者说GMP只是全面全面管理在制药行业的具体化。在后面的章节我们将继续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GMP的来源及发展简史

GMP是英文名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forDrugs或者GoodPracticeintheManufacturingandQualityControlofDrugs的缩写。GMP可以直译为“优良的生产实践”;当然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药品的生产。食品、化妆品等也应参照GMP进行生产,那就是“forFood”、“forCosmetic”。由于“GMP”已像“TV”等外来词缩写习惯应用.除官方文件外,大家已约定俗成,成为国际间通用词汇。

我国的GMP全称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6月18日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MP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适应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GMP起源于国外,它是由重大的药物灾难作为催生剂而诞生的。

回顾20世纪医药方面的重大发明,有阿司匹林、磺酰胺、青霉素、胰岛素、避孕药等代表药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们在人类医疗保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可是人们在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磺酰胺(SN)是第一个现代化学疗法化合物。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观了其抑菌特性。红色百浪多息作为磺酰胺的前体物也曾应用于临床10多年.1937年在美国田纳西州有位药剂师配制了磺胺酏剂,结果引起300多人急性肾功能衰竭,107人死亡。究其原因系甜味剂二甘醇在体内氧化为草酸中毒所致,美国为此于1938年修改了《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FederalFood,Drug,CosmeticAct)。再次修改此法是1962年,那是因为在世界上发生了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原联邦德国格仑南苏制药厂生产了一种声称治疗妊娠反应的镇静药Thalidomide(又称反应停、沙利度胺、肽咪哌啶酮)。实际这是一种100%的致畸胎药。该药出售后的6年间,先后在原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拉丁美洲、非洲的共28个国家,发现畸形胎儿1201*余例。患儿无肢、短肢、肢间有蹼、心脏畸形等先天性异常,呈海豹肢畸形。目前尚有数千人存活,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反应停的另一副作用是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约有1300例。造成这场药物灾难的原因,一是“反应停”未经过严格的临床前药理实验,二是生产该药的格仑南苏制药厂虽已收到有关反应停毒性反应的100多例报告,但都被他们隐瞒下来。在17个国家里,反应停经过改头换面隐蔽下来,继续造成危害。例如日本直到1963年才停用反应停,造成很大的灾害。这次畸胎事件引起公愤,患儿父母联合向法院提出控告。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厂家原先夸张性的宣传,遭到舆论的抨击,迫使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不得不加强对上市药品的管理。这家药厂也因反应停事件而声名狼藉不得不关闭。美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少数国家幸免此灾难.美国吸取了1938年磺胺醑剂事件的教训,没有批准进口“反应停”。当时的FDA(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官员在审查该药时发现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而拒绝进口,从而避免了此次灾难。但此次事件的严重后果在美国引起了不安,激起公众对药品监督和药品法规的普遍兴趣,并最终导致了国会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重大修改。1962年的修正案明显加强药品法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要求制药企业不仅要证明药品是有效的,而且要证明药品是安全的(2)要求制药企业要向FDA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3)要求制药企业实施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

按照修正案的要求,美国国会于196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GMP,是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定的,经FDA官员多次讨论修改,经过几年实施,确实收到实效。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在出版的《国际药典》(1967年版)附录中进行了收载,1969年第22届世界卫生大会WHO建议各成员国的药品生产采用GMP制度,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参加“国际贸易药品质量签证体制”(Certificate-ionSchemeOntheQualityOfPharmaceuticalProductsMovinginInternationalCommerce,简称签证体制)。1973年日本制药工业协会提出了自己的GMP,1974年日本政府颁布GMP,进行指导推行。1975年11月WHO正式公布GMP,1977年第28届世界卫生大会时WHO再次向成员国推荐GMP,并确定为WHO的法规.GMP经过修订后,收载于《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记录》第226号附件12中.WHO提出的GMP制度是药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药品质量,并把发生差错事故、混药、各类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所规定的必要条件和最可靠的办法,1978年美国再次颁行经修订的GMP。1980年日本决定正式实施GMP。此后,英国、日本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开始宣传、认识、起草本国的GMP,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颁布了欧共体的GMP。到1980年有63个国家颁布了GMP。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实行了GMP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国在执行GMP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制订了各项详细规则和各种指导原则,198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原料药GMP,1990年正式实施。

WHO在1990年对GMP修订后,1992年再次修订,其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导言、总论和术语介绍了GMP的产生、作用和GMP中所使用的术语(2)制药工业中的质量管理宗旨和基本要素。这一部分包括QA,GMP,QC,环境和卫生、验证、用户投诉、产品收回、合同生产与合同分析、自检与质量审查、人员、厂房、设备、物料和文件共14个方面。(3)生产和质量控制这部分包括生产、质量控制两项内容.

(4)增补的指导原则包括灭菌药品及活性药物组分(原料药)的GMP。GMP在我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和出口药品的需要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在些企业和某些产品生产中得到部分的应用。1982年由当时负责行业管理的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1985年经修改,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作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推行本颁发;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等编制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85年版),于当年12月颁发。1988年卫生部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后又进行修订,颁布了1992年修订版。199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等颁布了修订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施指南》。

随着GMP的发展,国际间实施了药品GMP认证。我国卫生部1995年7月11日下达卫药发(1995)第53号文件“关于开展药品GMP认证工作的通知”。药品GMP认证(certification)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药品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同年,成立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ChinaCertificationCommitteeforDrugs,缩写为CCCD)。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建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并于1999年6月18日颁发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纵观GMP发展的历史,可以说经历过两个发展高峰。一是认识、接受和实施这一新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二是在已经建立起GMP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证实(verification)”的概念。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引入到控制药品生产的自动化操作,如灭菌F0值的自动控制等的操作,已经将GMP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三节QA、GMP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GMP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TQC)在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化。TQC与GMP都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志。两者目的一致,都在于保证产品质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都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的属性。

按ISO/DIS8402-1《质量管理和质量术语》的描述,TQC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所有部门和所有层次的人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其目的是使顾客满意而长期赢利,包括本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简言之,TQC是以质量为中心,由领导层负责,全员参与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TQC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以及与其相关因素运动规律的科学。TQC是一套质量管理的工作体系和基本方法,就是要求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管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而实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TQC包括质量管理原理、质量设计、质量检验、质量经济、质量法制、质量心理以及可靠性、标准化等内容,是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的科学手段。工作体系包括了设计、研究、生产、销售、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里,“全面”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即只用数理统计方法,是无法满足现代产品的质量要求的,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主要应用组织管理手段,系统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全面”也是指产品质量所形成的全过程,而不是只注意制造过程。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当以质量成本来衡量和优化。广义上的质量是指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总和,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归纳上述,我们可以把TQC的含义理解为: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经济地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全部活动,其核心是加强企业素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其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发动全员、各部门参加,运用科学管理程序和方法,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在工作中把以分工为主,转变为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TQC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①为用户服务;②以预防为主;③凭数据说话;④实行“三全”管理。“三全”是指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企业全体职工都要根据各自岗位的特点,承担起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职责。而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和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这里,“全过程”是指履行质量循环各环节的质量职能,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失控”,就会产生质量问题,它是“三全”管理的核心。全面质量包括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TQC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或者说是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按照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

GMP是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实行严格监控而提出的具体要求。企业和部门的生产技术活动都要有机地组织起来,注意经常研究,采取必要的良好的质量监控措施,形成和完善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国内有家制药厂总结了一套主要的七个保证体系:①生产工艺保证体系;②物质动力保证体系;③水电仪表保证体系;④仓储运输保证体系;⑤质量检验保证体系;⑥试验研究保证体系;⑦全员培训保证体系。TQC是一切用数据说话,GMP要一切有据可查。TQC贵在一个“全”字,GMP贵在一个“严”字。共同的特点是“优”字,都是使药品质量搞好,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TQC是GMP的指导思想,GMP是TQC的一个实施方案。

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QA)是质量管理的精髓。关于QA曾有各种误解,例如检查从严就是QA,实行“三包”就是QA等。随着TQC的进展才认识到严格的质量检验仅仅是QA的第一步,严格的检验和实行“三包”是QA的内容之一,但只靠这些是达不到QA的。

什么是QA?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的定义是:“企业为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可靠。”美国质量管理协会(ASQC)则将QA定义为:“QA是以保证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地、有效地进行与完成为目的的活动体系”。著名的质量管理权威、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认为:“QA是对所有有关方面提供证据的活动这些证据是为了确立信任所需要的,表明质量职能正在充分地贯彻着。”由此可见,QA不仅仅是对用户提供担保,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用户中的信誉。QA对企业内部来说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企业外部来说则是对所有的有关方面提供证据的活动。

从上述QA的含义来看,QA与GMP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对制药企业来说,GMP正是对所有的有关方面提供证据的活动表明质量职能正在充分地贯彻着。如美国的cGMP(c为current,意为最近的,现行的)要求:“所有生产、监控管理、销售记录在整个销售期间至少应保存到失效期后一年,以便查阅。”就是提供证据的一种方法。作为药品生产如果不实施GMP,不仅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允许,而且必将在用户中失去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实施GMP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事实上,一个制药企业的GMP如果真正达到一定的水平,为国家质量认证机构认可,就会成为企业和产品的“金字招牌”,成为其产品通往世界的“通行证”。GMP给人们以信赖。当然,QA在内容和任务上比GMP要广泛得多,它包括从市场调查的QA到提供销售、服务的QA。而GMP“不禁止在生产药品时采用更好、更有效的方法”,鼓励采用新技术,可以说GMP是制造过程的QA,同时GMP强调“要有销售记录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查出销售的具体批号和追回”,“建立申诉档案”等。国外药厂设QA经理。

我们这里借助两个图解来弄清GMP与QA、QC的关系,以及QM、QA、QC、QS四个概念的关系。

(1)GMP与QA、QC的关系。QA的主要工作是指文件制订审查、监督和成品签发。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是指微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检定等。QA和QC同属于质量体系(QualitySystem,QS)。国外药厂的QC实验室中,方法验证、仪器校正过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化的实验记录、文件管理与计算机化已成为必须实施的通则。强调测试方法的专属性、精度与灵敏度,失败记录与验证等。

GMP与QA、QC的关系是:QA包括GMP,GMP包括QC(图1)。QA是GMP+设计及开发。

(2)QM、QA、QC、QS四个概念关系。此处借助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系列GB/T19000中几个概念关系图来进行分析(图2)。

图1GMP与QA、QC关系

图2QM、QA、QC、QS四个要领之间的关系

如果取一张纸,其大小代表一个企业的人武部管理领域,那么在这张纸的中心有一块正方形的区域,就属于全部管理职能中最重要的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QM)职能。

正方形中第一个圆圈代表质量体系(QualitySystem,QS),它是为使整个质量管理领域中的质量职能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运转起来而建立的有机整体。QS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一是对具体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进行控制(即QC),二是使企业领导层信任而开展的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即内部QA。

图中第二个圆圈,用S曲线分成两个部分,表明QC活动与内部QA活动界

(取得企业领导信任)内部质量保证(当合同要求时)外部质量保证(方针)质量管理质量体系质量控制(组织结构)(作业技术和活动)QAGMPQC取得买方信任限不是十分明显,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将它们截然分开,甚至是相互交叉,有着“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的意思。

图2中右下角相互交叉的阴影部分,表示企业的外部QA活动部分。外部QA是指在合同环境下,需方要求供方在内部QA方面、QC方面以及质量管理其他环节上,再加强部分QC措施或增加QA活动,这样方能相信提供的产品能达到规定的要求。这些加强控制的措施或增加某些保证活动,就是外部QA活动。

用图解来说明上述概念,不要简单地把“质量管理”仅看成“质量方针”,把“质量体系”仅看成“组织结构”,把“质量控制”仅看成是“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正方形内的圆圈强调了这些要领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关系,即QM除了制订质量方针外,还需建立QS;而QS除了建立组织机构外,还包括QC和QA两方面内容,这些总起来才组成QM的一个整体。

对制药企业来说,GMP是QA的重点和关键。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如果实施的是不符合GMP的QA,就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TQC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示,其任务是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地、高水平地结合起来,保证工厂方针目标的实施。企业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GMP正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TQC基本思想、理论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上具体运用的产物。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GMP与TQC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比较,则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总的来说,TQC的本质是进攻型的、开拓型的质量管理,其宗旨是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其着眼点是改善和开发,重点是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不是满足于生产符合现行质量标准的合格品,不是满足于通过加强质量控制而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的稳定。TQC的基本方法本身就体现了进攻、开拓的精神。相比之下,GMP在本质上是以预防为主的预防型的质量管理。WHO的GMP指出其目的是:“为保证消费者获得高质量药品”。美国FDA在解释cGMP时说:“GMP为生产规定”,“本规范务必适合现代化标准,并且更加明确,而不致产生不同的解释,保证所有制药工业的会员了解和遵守法令并达到应有的水平”。cGMP指出了应该做些什么,但更强调怎样来达到所制定的要求。GMP的宗旨本身就体现了预防的精神。再从GMP的基本内容来分析,无论是对“硬件”还是对“软件”的要求,更是处处体现了预防原则。cGMP对文件中涉及的术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以防有不同的解释,如“起始原料”系指“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物质,不论其是否有活性或在加工后是否会发生变化”。我国GMP对“原料”含义规定为“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物,辅料除外”,“批”系指“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每一个生产批的要素在于它的均一性。实施GMP管理是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质量第一是生产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这就要求各药厂要实施一套严格的GMP管理制度,关键在落实。

就产品质量的概念而言,TQC指的是“适用性”。一般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来定义的。一般来说,TQC是指追求以较低的成本,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管理方式。“适用性”即产品满足于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但就药品而言,顾客(消费者、患者)则较难判断药品质量,要保证质量,必须靠执行GMP。而GMP指的主要是符合性质量,确保所生产的药品具有应有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以及稳定性。这反映了GMP与TQC的着眼点是有区别的。

GMP和TQC有许多共同点,都强调从事后把关变为工序控制,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但从TQC的角度来看,GMP仅仅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监督的角度来看,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准则,是制药企业不可逾越的制约因素。两者不能划等号,也不能相互替代,是缺一不可的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开展TQC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活动中,首先应抓好GMP的实施。因为只有确保生产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才谈得上改善和开发。而TQC的开展有助于自觉地运用TQC的理论、方法实施GMP。反之,GMP的实施使TQC的深入开展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因此,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抓好GMP的普及教育的同时,要深化TQC的教育。使药厂每个职工都能增强GMP的意识,把GMP看成是QA的核心,把GMP纳入质量保证体系的轨道,纳入工厂方针目标,把GMP渗透、融合到企业所有部门的本职工作中去。运用TQC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数理统计工具从“软件”入手,从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对GMP的要求逐项加以落实,坚持下去,形成制度,落实硬件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改革,搞活企业。在GMP教育的同时,教育职工转变观念,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市场观、人才观、道德观、价值观、质量效益观。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药厂全体员工树立GMP意识,才能生产出立足于市场的质量好的产品。

综上所述,我们归纳GMP与TQC的一致性如下:(1)GMP实际上是TQC的重要组成部分;

(2)GMP和TQC所遵循的原理即“朱兰质量螺旋曲线”是相同的;(3)GMP和TQC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①要求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②要求全员参加质量管理;③要求企业各部门承担质量责任;④要求质量管理由企业领导人承担责任;⑤要求把教育培训置于重要地位等。

(4)GMP和TQC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即:①系统管理的思想;②为用户服务的思想;③预防为主的思想;④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的思想;⑤技术与管理并重的思想;⑥用事实与数据说话的思想;⑦强调人员素质的管理思想;⑧根据药品生产的特点,GMP还强调卫生管理、无菌管理、核对检查和验证制度等,这些和TQC的指导思想也是一致的。

第四节从药品的特殊性看实施GMP的必要性

制药企业内约有1/4的药品质量事故是直接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这些因素可能是对工作不感兴趣,能力不胜任,疲劳甚至有意识的破坏,更重要的是还不了解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作为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通过交换进入消费领域,按经济规律变化。药品的生产不仅受市场的调节,也要受计划(如麻醉药品)的制约,药品在其经济活动中,同其他商品一样,要经历一个充分发展阶段,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如完全按照一般商品的经济规律去对待药品,失之严格的管理,人类必将受到惩罚。前面提到的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充分说明药品的特殊性。有些国家对药品进口管理严格,抵制了“反应停”进口,使民众免遭毒害。这说明严格药品管理对国家和人民是有益的。

药品的特殊性可归纳以下几方面:一、药品种类复杂性

目前世界上有药物2万余种,我国目前有中药制剂5100多种,西药制剂4000多种,总共有药物制剂近万种,中药材5000余种(常用500多种)。涉及种类繁多,其复杂性可想而知。为节约经济开支,必须有重点的遴选基本用药。基本药物是指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价格较廉,适合国情,临床上必不可少的那些药品。为此,国家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二、药品医用专属性

医学和药学是紧密结合的,患者要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防治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不同药品的作用用途不一样,不能互相代替,这在药理学上叫做药物的选择性。当然作用用途相同的药物,可以选用。医药的密切结合体现了药品医用的专属性,国际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化发达国家早已推行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药品。非处方药(又称大众药OTC药,OTC药为Overthecounter,意为“可以在柜台上买到”)是不经医生处方就可买到的药品,但OTC药也是在自我药疗基础上对症治疗的。药品的生产、流通、储备、科研都有赖于医药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要适合本地区、本国国情。药品的特定应用范围制约了其生产与经营。三、药品质量的严格性

药品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有效,均一稳定,这样可以部分有效地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大输液要做不溶性微粒检查,因为人体微循环血管的直径为7~12μm,仅能通过单个排列的血细胞。中国药典规定静脉滴注用注射液(装量为100ml以上者,不溶性微粒的限度,1ml中10μm以上的微粒含量不得超过20粒,25μm以上微粒含量不得超地2粒),如果质量上不严格要求,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很多,已经有证据说明对患者造成危害,形成远期药源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死、肺肉芽肿等。药品质量的严格性,不仅仅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命所在,也是药品监督部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药品虽然是商品,但不像一般商品有一级品、二级品或等外品、副品之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药品只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之分。标示量差0.1%都不能标合格,药品制定的优级品标准也只是企业内部标准属合格范围。《药品管理法》规定,所有不合格药品不准出厂、不准销售、不准使用。四、药品质量检验的缺限性

药品出厂虽然要严格的质量检验,但是检验不是每个单体都抽样化验,化验时针剂要打开,片剂要研碎。化验过的病人用不到,病人所用的是没有化验的,这样就存在一个抽样的代表性,批号的均匀性,取样的可靠性。

假定某批药品污染率为0.1%,抽样10%检出的可能性为1%,检不出的可能性占99%。

所以说只看化验结果不控制生产过程是不行的。五、检验项目的局限性

药典中所有检验项目的制订,包括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都是检查估计出现的可能性、必要性,不可能把预想不到的情况都能预先制订在检验项目之中,比如:葡萄糖注射液在药典中规定检查5-羟基糠醛,因为灭菌后有药液发黄的现象,发黄是由于葡萄糖灭菌温度过高而分解,分解产物为5-羟基糠醛,所以药典中就把检验5-羟基糖醛作为控制葡萄糖是否发黄和含量是否保证。假如我们生产片剂时变换品种不彻底或混入上批产品的原料所造成的污染,按照质量标准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某药厂生产维生素C时,由于清场工作没有作好,混入了乙烯雌酚,出厂检验这批维生素C是合格的,但是病人使用后却引起了男性乳房膨大、喉头变小、声音变细、胡须退化,向女性化转变。)象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在检验维生素C的标准中再制订一条检查乙烯雌酚含量,所以由于检验项目的局限性而无法控制预想不到地污染所造成的恶果。另外,象某些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无法对有效成份进行测定,唯一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的手段是选料地道,如法炮制,加工配制一丝不苟,否则变成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

虽然说目前科学比较发达,检验手段比较先进,什么高效液相、气相色谱、薄层扫描、核磁共振等等,但也得须知道污染了什么东西,才能进行分离分析。六、药品使用两重性

好药治病,假劣药致命。就药品本身来说,使用不当也会害人,例如阿片类,作为药物可以镇静,作为毒品则能致瘾,有碍健康和危害社会。药品要求安全有效,有效是前提,对药品宣传应实事求是,科学严谨,不能言过其实,要指出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过量而发生危险,而其它商品就不象药品剂量这样重要,所以为了安全,药品必须规定剂量、杂质限量。其他商品如手表可以从外形走时来判断质量好坏,而药品外观就难以反映其内在质量,不合理用药可以导致药源性疾病,可致瘾、致畸,甚至致死。药物的两重性是指防病治病的同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如:毒性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症反应、特异反应、耐受与成瘾性、致畸作用等。以孕妇子宫内接触乙烯雌酚(DES)后遗效应为例,1910年前医生们首次证实了胎儿期接触DES的女性,成年后有发生阴道癌的危险。其原因是母亲为了保胎在妊娠期服用DES,药物通过胎盘与胎儿接触。发病年龄可从7~31岁,最高峰19岁,发病机率约是1‰,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近来的研究发现妊娠期服用DES还会造成其它的健康问题,而且对儿子和女儿均有影响,主要是生殖道与泌尿系统的发育异常,也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据资料报道,在美国现住院患者中有1/7是由于用药不当而住院。美国有统计全国有3%~5%的患者由于药物反应而住院,18%~30%的住院患者发生药物反应,在住院的死亡患者中,3%以上是药疗事故造成。上海市调查了聋哑学校1168名学生,其中有948名(占82.58%)是因用药不当造成的。在药物引起聋哑的儿童中,有7%是由于母亲在妊娠和哺乳期用药引起的。

七、药品应用的特殊性

1、使用者无法选择药品,药品质量好坏决定于药厂的制药工人的操作及管理,用药得当与否决定于医生,只有无限信任制药人员和医生,也就说病人的生命掌握在医生和制药工人的手上。如果我们的工作稍有失误,使不合格的药品流入社会,都会贻害人命。象前边列举的实例,就是由于药厂工作失误,交叉污染而造成的。

2、使用对象不同。用药者不是健康人,本身由于有病在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弱,有些病人在危机状况下使用药品如果质量有问题,就会不治病反害命。比如输液在医院发生反应,往往是由于热原而引起,热原会引起发烧发冷、寒战,严重的死亡。

某药厂生产一种新药效果很好,投放市场后死了七个小孩,药厂派人调查认为是医生用药不当,剂量太大了,应该是医生责任,但医生说:“为什么不在说明书上写上小儿酌减这句话呢”,这样就成了双方责任,厂方继续查原因,翻资料,结果与国外进口药一对照,发现安瓿上的浓度搞错了,国外是250mg/5ml,他们却做成250mg/ml,这样就是因为剂量扩大5倍,超剂量用药引起蓄积中毒,用药的小儿本身就可能发烧,抵抗力差,耐受力也差,超剂量用药只能促使早死快死。

3、服用药品后无法收回。静脉注射的药品直接进入血管,循环全身,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利用,分解排泄,是无法原形收回。口服后还可以洗胃、催吐、灌肠,阻止吸收或减少吸收,但注射药就难了,所以药品不象一般商品,不能实行三包,一旦服用后就无法包退、包换、包修。

第五节质量名人及其主要言论简介

一、克劳士比及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从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传至日本国,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登上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D,“零缺陷”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和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我们承诺的顾客要求,团队力量、制度约束。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原则一、什么是质量?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美丽、独特”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不好的里面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工作产生,会遗漏一些缺陷,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的时机。

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的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

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

如果我们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还是“零缺陷”工作标准意义。

零缺陷作为一种心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决不允许有错误”;“我们非常重视预防”;我们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能OK。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金钱),而不是指数。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指数是一种把不符合项用相关的坏消息进行软处理的方法。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软化了坏消息,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而通过展示不符合项的货币价值,我们就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认识。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费的代价:浪费时间、心力和物资。这是不必要的代价。二、戴明博士及质量管理十四法

戴明博士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SiouxCity,IA),于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Univ.ofWyoming),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进修,并于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

戴明博士1950年应聘去日本讲学,并将其报酬捐出,而后几乎每年都赴日继续指导,奠定了日本企业界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前面提到的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即是戴明博士提出来的。

《十四条》的全称是《领导职责的十四条》。这是戴明先生针对美国企业领导提出来的。从美国各刊物所载原文看,无论是次序还是用语,都各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十多年的长时间里,戴明本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强调的缘故。

第一条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观点。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种资源。

第二条要有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陷的产品。

第三条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造进产品中的办法,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

第四条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

第五条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

第六条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不只是培训现场操作者怎样干,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

第七条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帮,领导自己也要有个新风格。

第八条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提建议的恐惧心理。第九条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从事研制开发、销售的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

第十条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好办法。不能只对他们喊口号、下指标。

第十一条要有一个随时检查工时定额和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并且要看它们是真正帮助员工干好工作,还是妨碍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二条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

第十三条要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以使员工能够跟上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

第十四条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三、朱兰

朱兰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生于1904年,他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影响着世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三部曲"。他最早把帕累特原理引入质量管理。《管理突破》(ManagementBreakthrough)及《质量计划》(QualityPlanning)二书是他的经典之著。由朱兰博士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ControlHandbook)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为奠定全面质量(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1924年以来,就一直在管理领域中从事各种不同的生涯,先后担任过工程师、总经理、政府官员、大学教授、社团董事和管理顾问。全世界30余个国家直接受教人员达2万之多。他获得的荣誉包括12个国家的专业协会和名誉团体所授予的30余枚勋章、会员资格和名誉会员资格等。

朱兰的主要质量管理论和言论:

1、朱兰理论的核心: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2、质量三元论:

1)质量计划--为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程序,质量计划是必要的。

2)质量控制--为了掌握何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质量问题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

3)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而所谓“合用性(Fitnessfor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事实证明,TQM带给企业一个强烈的呼声,一个新的工作动力,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为此,我们对TQM必须全力以赴,再接再厉。因为TQM给我们的企业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3、朱兰的“突破历程”

朱兰博士所提出的“突破历程”,综合了他的基本学说。以下是此历程的七个环节

1).突破的取态:管理层必须证明突破的急切性,然后创造环境使这个突破能实现。要去证明此需要,必须搜集资料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最具说服力的资料莫如质量成本。为了获得充足资源去推行改革,必须把预期的效果用货币形式表达出来,以投资回报率的方式来展示。

2).突出关键的少数项目:在纷纭众多的问题中,找出关键性的少数。利用帕累特法分析,突出关键的少数,再集力量优先处理。

3).寻求知识上的突破:成立两个不同的组织去领导和推动变革--其一可称之为“指导委员会”,另一个可称为“诊断小组”。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的高层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变革计划、指出问题原因所在、授权作试点改革、协助克服抗拒的阻力,及贯彻执行解决方法。诊断小组则由质量管理专业人士及部门经理组成,负责寻根问底、分析问题。

4).进行分析:诊断小组研究问题的表症、提出假设,以及通过试验来找出真正原因。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决定不良产品的出现是操作人员的责任或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若说是操作人员的责任,必须是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操作人员清楚知道他们要做的是什么,有足够的资料数据明了他们所做的效果,以及有能力改变他们的工作表现。)

5).决定如何克服变革的抗拒:变革中的关键任务必须明了变革对他们的重要性。单是靠逻辑性的论据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让他们参与决策及制定变革的内容。

6).进行变革:所有要变革的部门必须要通力合作,这是需要说服功夫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清楚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同的解决方案、变革的成本、预期的效果,以及估计变革对员工的冲击及影响。必须给予足够时间去酝酿及反省,并提出适当的训练。

7),建立监督系统:变革推行过程中,必须有适当的监督系统定期反映进度及有关的突发情况。正规的跟进工作异常重要,足以监察整个过程及解决突发问题。

4、质量环qualityloop(也机为质量螺旋即qualityspira)

朱兰博土提出,为了获得产品的适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称为质量进展螺旋。

5、80/20原则

朱兰博土尖锐地提出了质量责任的权重比例问题。他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在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追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恰恰有80%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在国际标准IS09001中,与领导职责相关的要素所占的重要地位,在客观上证实了朱兰博土的“80/20原则”所反映的普遍规律。

6、生活质量观

朱兰博士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与质量密切相关。他说:“社会工业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质量的概念必然拓展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卫生保健质量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满意程度等。朱兰博士的生活质量观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六节GMP的三大目标要素和十项基本原则

一、GMP的三大目标要素

实施GMP的目标在于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防止对药品的污染、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1、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1)在管理方面例如,质量管理部门从生产管理部门独立出来;建立相互监督检查制度;指定各部门责任者;制订规范的实施细则和作业程序:各生产工序严格复核,如称量、材料贮存领用等;在各生产工序,对用于生产的运送容器、主要机械。要表明正在生产的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状态标志;整理和保管好记录(一般按产品有效期终止后1年,未规定有效期的药品应保存3年);人员的配备、教育和管理等。

(2)在装备方面例如,各工作间要保持宽敞,消除妨碍生产的障碍;不同品种操作必须有一定的间距及有效的隔离措施,保证严格分开。

2、防止对药品的污染和降低质量

(1)在管理方面操作室清扫和设备清洁标准的制订及实施;对生产人员进行严格的卫生教育;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防止生产人员带有病菌病毒而污染药品;限制非生产人员进入工作间等。

(2)在装备方面防止粉尘对药品的污染,要有相应的机械设备(空调净化系统等);操作室专用化;操作室的天花板、地面、墙壁等的结构应保证清扫容易;对洁净操作区要定期进行微粒检查和浮游菌、沉降菌的检查,并定期灭菌等。

3、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1)在管理方面例如,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职责;机械设备、工具、量具定期维修校正;检查生产工序各阶段的质量,包括工程检查;有计划的合理的质量控制,包括质量管理实施计划、试验方案、技术改造、质量攻关等;对设备、设施、过程等进行验证和定期再验证;根据生产过程作好记录并保存记录;在适当条件下保存质量检查留下的样品;收集消费者对药品投诉的情报信息以随时完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2)在装备方面例如,操作室和机械设备的合理配备,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合理的工艺布局;为保证质量管理的实施,配备必要的实验、检验设备和工具等。二、GMP的十项基本原则

原则1: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并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素质。

GMP要求每一岗位的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制药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问:我们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我们是否具备了所在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能否保证第一次就能把工作做好、每一次都能做好?

所以,我们每一名制药行业的员工都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在自己的岗位上“应知应会”的内容。同时,制药技术和岗位的要求是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参加培训,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GMP需要象我们这样的称职的员工:知道怎样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知道怎样每一次都能把事情做好!

作为QA这样一个在质量体系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更应该从严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们的质量体系高效运转、不断提高。

原则2:在厂房、设施和设备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员工的身心健康。

GMP的核心思想就是: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和检查出来的。高标准的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厂房设施、设备设计、建造应满足的条件: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员工安全和身心健康等。

厂房设施、设备设计、建造应考虑的因素: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建立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内部环境、设备的设计、选型等。

对于一个已经建成投产的公司来说,设备、设施的设计选型已经完成,所以,在这里不再做进一步的展开。

原则3:对设施和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证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良好的设备(设施)状态是保证生产出质量均一的产品的前提,厂房、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引起产品返工、报废、不能出厂、投诉、退货、收回以及可能的法律纠纷、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等。所以,建立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认真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应制定书面规程,明确每一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项目、周期、部位、方法、标准等。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每台关键设备均应有使用记录、清洁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润滑记录等。在出现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情况时,应在开始生产操作前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原则4:将清洁工作作为日常的习惯,防止产品污染。

GMP的目标要素中防止对产品的污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清洁是防止产品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药品生产对清洁工作的重视和清洁工作的挑战是永无止境的。清洁工作作为GMP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清洁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清洁的标准和清洁的书面程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入生产区(尤其是洁净区)应按规定洗手、更衣、清洁消毒,患病应报告休养防止对药品生产产生不良影响,严格遵守书面的清洁规程,及时、准确记录清洁工作,发现任何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及时报告,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鼠虫的进入,定期检查水处理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对生产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对生产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等。

原则5:开展验证工作,证明系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的定义是:证明药品生产的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从验证的定义可以看出,验证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通过验证可以证明药品生产的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通过验证可以保证我们的生产过程能够始终符合预定的标准的要求。

GMP要求,药品生产的每一个系统或过程均须通过验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充分的自信保证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能够始终如一地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而为了保持这种自信,我们就必须严格遵守经过验证的书面程序。只有经过验证的过程,产生的记录才有意义。

验证主要包括:空气净化系统验证、工艺用水系统验证、主要工艺设备验证、灭菌设备验证、设备清洗验证药液滤过及灌封(分装)系统验证、检验仪器验证、主要原辅材料变更验证、生产工艺及其变更验证、设备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等。

原则6.起草详细的规程,为取得始终如一的结果提供准确的行为指导写好要做的

我们的生活由程序控制着。例如:每天早晨起床的程序以及我们进入生产区的程序。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遵循的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书面文件。GMP的核心是为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每一项操作(或工作)建立书面程序。

书面程序是保证符合GMP要求、操作(或工作)过程可控、结果一致的第一步,可以控制药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将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可能降至最低。

书面程序有六大功能:标准化规范行为;操作指示新工作的培训教材及操作指示;操作参考查阅;控制检查与评价;审核历史审核;归档证据,追溯。

那么,起草书面程序应注意哪些呢?首先应保证其清晰、准确、易懂、有逻辑性,可以先描绘出操作(或工作)的流程,应该使用执行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还可以用图表等加强印象、注重包装等。最重要的是保证书面程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原则7.认真遵守书面程序,以防止污染、混淆和差错做好所写的制定出完善的书面程序后,保证实施就成了最关键的内容了。认真遵守书面程序的每一步要求是确保生产操作符合GMP要求的最有效途径。

书面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捷径”,那么,如何来对待这些所谓的“捷径”呢?

首先,因为编制过程中的局限,书面程序中提供的方法可能并不是最佳或最有效的。有经验的员工,可能会发现看起来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或操作更简单的方法。

其次,许多看起来是捷径的方法,潜伏着缺陷,长远看来可能会让我们付出代价。严格按GMP要求制定的书面程序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含义,或许对当前的操作并无意义,但可能是对其它操作的准备、检查或复核。

如果确实有很好的想法或操作方法可以改进操作(或工作),应向主管报告,由经过授权的人员,对变更或改进进行评价。如果经证明确实是很好、有效的方法,那么可以批准对书面程序进行修订。没有部门主管和质量部门的批准,我们的操作不能与书面程序有任何偏离。

我们每一个制药员工都应牢记:书面程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有用的工具;书面程序是经慎重考虑或验证后产生的标准文件,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始终如一的工作质量;书面程序对有经验的员工和新员工同样重要;书面程序是使我们的行为符合GMP要求的保证。

作为一个QA人员,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评审过程和产品的质量,特别要保证过程被正确执行,通过保证过程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而书面程序则是我们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原则8:对操作或工作及时、准确地记录归档,以保证可追溯性,符合GMP要求记好所做的

记录是将已经发生的事件或已知事实文档化并妥善保存。对于一个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完善的记录是GMP的基本要求。

记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记录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内容;记录是质量问题或用户投诉发生时调查的依据;保存准确的记录也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记录主要包括:物料管理的记录;厂房设施、设备管理与操作记录;生产操作与管理记录;质量管理与检验、检查记录;销售记录;人员培训、健康检查记录等。

GMP对记录的基本要求包括:企业须建立记录的管理规程;操作(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应由操作人员亲自记录并签名;过程中的任何偏差均应及时报告、处理和记录;应实时记录,边做边记,不能写回忆录或提前记录。

原则9.通过控制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将质量建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我们产品的缺陷通常是由污染、混淆和差错引起的。实施GMP的目的就是通过过程控制,防止污染、混淆和差错,保证产品质量。

控制应包括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1、物料的控制:采购控制;储存控制;检验控制。

2、设施设备控制:设计建造控制、验证、使用与维护保养控制。

3、生产过程控制:书面程序;原始记录;工艺参数;工艺卫生;独立复核;包装贴签控制;清洁清场。

4、检验过程控制

5、成品储存和销售控制:出厂前的检验与审核;储存控制;销售记录。6、售后服务。

QA/QC只能检验或检查产品质量,只能确认被检查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而产品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每一名员工都要保证自己所负责的过程是被严格控制的,这正是GMP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所在。

原则10:定期进行有计划的自检。

自检指药品生产企业按照GMP要求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进行的检查。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定期进行自检,以确认药品生产各环节的规定是否为各级人员所遵循,评价药品生产质量情况,发现缺陷,纠正偏差,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均一、稳定、有效。

自检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自检的书面程序,规定自检的项目和标准,定期组织自检。2、自检完成后,作出自检报告:3、自检结果4、评价结论5、改进措施及建议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切实的将自检落到实处,例如:我是否接受了必要的教育、培训和技能训练,能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我是否掌握了本岗位的“应知应会”?是否理解在产品质量中应承担的责任?我能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每一次都能把事情做好?我是否按记录的要求及时、准确地记录?执行的书面程序能否对我的工作给予明确的指导?我是否能够理解书面程序?能否严格遵守?我是否对执行的书面程序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发现捷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时,我是怎样处理的?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要求更衣?设备、容器、用具是否按书面程序清洁?保证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发现可能污染产品的异常情况是否立即报告?是否通过控制内部环境减少污染、混淆和差错发生的机会?是否按书面规程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是否按要求记录设备的使用、清洁、维护保养和润滑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是否报告主管?等等。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按照规范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保证我们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符合标准要求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附:GMP十七项基本原则

在不同的资料中,提到了另一种总结方式,将GMP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十七条,在这里列在后面供参考学习,不再做详细的解释。

(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历合格的与生产的药品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承担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

(2)操作者应进行培训,以便正确地按照规程操作;(3)应保证产品采用批准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控制;

(4)应按每批生产任务下达书面的生产指令,不能以生产计划安排来替代批生产指令;

(5)所有生产加工应按批准的工艺规程进行,根据经验进行系统的检查,并证明能够按照质量要求和其规格标准生产药品;

(6)确保生产厂房、环境、生产设备、卫生符合要求;(7)符合规定要求的物料、包装容器和标签;(8)合适的贮存和运输设备;

(9)全生产过程严密的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0)应对生产加工的关键步骤和加工产生的重要变化进行验证;(11)合格的质量检验人员、设备和实验室;

(12)生产中使用手工或记录仪进行生产记录,以证明已完成的所有生产步骤是安确定的规程和指令要求进行的,产品达到预期的数量和质量,任何出现的偏差都应记录和调查;

(13)采用适当的方式保存记录及销售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追溯各批的全部历史;

(14)对产品的贮存和销售中影响质量的危险应降至最低限度;(15)建立由销售和供应渠道收回任何一批产品的有效系统;

(16)了解市售产品的用户意见,调查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和防止再发生的预防措施。

(17)对一个新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及设备和物料进行验证,通过系统的验证以证明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第七节QA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在QA与GMP关系中我们提到,GMP是包含在QA当中的,也就是说QA的范畴比GMP要更广。在药品生产企业,QA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建立者和维护者,本身的素质要求也是相当高的,QA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厂的、全局的、涉及整个质量管理系统的,做一个好QA其实需要GMP全方位的知识,那么,对于一个QA来说,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能力呢?一、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

QA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整个质量体系的主要建立者和维护者,所以,QA人员的质量意识关系到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药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或生命安危,质量的风险就是生命的风险,不能让患者承受产品质量而带来的风险。因此,药品生产必须要在零错误率下进行,世界上没有比药品生产对质量要求更严格的了。

我们知道,药品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从物料选购到产品产出、市场销售,其其间要经过许多工序的生产加工和公用系统、辅助系统的协同作业,涉及许多技术细节和管理规程,靠每一位员工的认真、严格的工作才能完成。尤其在现代药品生产企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品种日益增多;拥有的技术装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产品剂型和工艺技术日益复杂;产品质量要求日益严格,要控制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也愈加困难。因此,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就易发生质量事故,给产品质量带来风险。

GMP的良好实施靠每位员工的工作质量来保障,如果某一工作环节出现差错,产品质量就会出现问题或隐患,GMP就会出现疏漏。所以说,“GMP在每一个人的身边,GMP在每个人的手中”。作为一个QA人员,更应该将“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时刻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质量管理中有一个提法是:QA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工作的。那么,在药品生产企业中,QA就应该是站在病人的角度工作的!只有QA自身具备了崇高的质量理念,才能在工作中感染人,切实让人相信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从工作性质上来说,QA是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岗位。相对来说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较容易,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则任重道远。管理,归根到底是一门沟通的艺术,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能力的高低。

目前的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与生产之间、QA与生产车间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往往QA是企业内的众矢之的,为什么?因为目的不同,一个是要质量,一个是要产量,而产量的利益往往是看得见摸的着的,质量的效益却是长远的,模糊的,因此在质量与产量两者之间往往会选择后者。如果在质量与产量之间发生矛盾时,也就是影响别人的收入时,别人已经满肚子火气,如果QA员的态度再生硬一些,就可能产生更大的矛盾,你就完完全全将自己放入了全体员工的对立面,就是再有理也会变得没有理,即使这次事件被你强行压下,但是你今后的日子也会更加难过。因此,在发生问题时,QA员首先要做的是换位思考,即先考虑一下假设我是操作员工会怎样?别人应该如何来做我的工作,经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出现了。其次,要想办法将为什么要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道理讲明。第三,要善于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做到并让人感觉到,自己是对事不对人。

独善其身或只有少数几个人的改变是不能代表整个流程的,只有在工作中将质量第一的理念灌输入每一名员工心中,才能切实的保证产品的质量。三、良好的学习能力

前面提到:QA是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岗位。如果说沟通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管理能力,那么学习能力则是能否精于技术的前提。目前的制药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法规都在不断进步。做为质量体系的主要建立者和维护者,保证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始终赶上时代的发展是一名优秀的QA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质量理念,为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支持。四、丰富的微生物知识

GMP三大目标要素中,防止污染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污染分交叉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如果没有丰富的微生物知识,又怎么能了解微生物的特性,进而指导现场操作人员、外来辅助人员进行良好的预防呢!所以,不懂基本的微生物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制药企业员工,没有丰富的微生物知识,就不可能做好一个称职的QA。

五、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工艺知识

前面提到,作为一个QA人员,最基本的职责之一就是评审过程质量、保证过程被正确执行,并通过保证过程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试想,如果一个QA人员连现场应该怎么做都不够清楚,还怎么评价现场人员是否是按照标准正确操作的呢?!

六、丰富的质量检验知识

也许你会说,药品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和检查出来的,那一个现场QA还要懂检验做什么?由QC去做还不足够了?事实并不如此。上面我们提到作为一个QA人员,最基本的职责之一就是评审过程质量,而检验则是评价的最根本手段。只有通过适当的检验才能发现实际过程是否存在偏差,具体的偏差有多少,从而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提供依据。同时,丰富的检验知识也可以帮助QA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QC提供的数据准确性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同时,也可以根据相应的时限为生产现场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七、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与质量的矛盾是人所共知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在QA与生产车间上。这一方面与当前制药企业的质量整体意识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QA的工作方式有关。但做为一个QA,其最根本的职责就是保证过程与标准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与现场人员的矛盾可以减少却不可能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做为QA本身来说要有一个思想上的认识,不能因为情绪上的波动而影响工作质量。

在保证工作质量到位的前提下减少与现场人员的摩擦是QA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保证公平,对事不对人。这是QA工作的最根本原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QA人员的。

其次,工作中不仅要将怎么做传达给现场人员,还要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再有,降低摩擦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员工质量意识提高了工作也就好做了。而QA做为质量体系的主要建立者和维护者,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

第八节GMP对QA的职责要求

一、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机构设置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制定和修订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内控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制定取样和留样制度;制定检验用设备、仪器、试剂、试液、标准品(或对照品)、滴定液、培养基、实验动物等管理办法;决定物料和中间产品的使用;审核成品发放前批生产记录,决定成品发放;审核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对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取样、检验、留样,并出具检验报告;监测洁净室(区)的尘粒数和微生物数;评价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稳定性,为确定物料贮存期,药品有效期提供数据;制定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的职责以及协调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事宜等。

质量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通常分为质量检验部分和质量监督管理部分。质量检验部分可分为中心检验室和车间化验室,中心检验室分为化学系统和生物学系统检验,又可细分为理化分析室、仪器分析室、无菌室、菌检室、生测室、动物房等。质量监督管理即质量保证部分,也就是常说的QA部分,可细分为验证管理、计量管理、文件管理、现场监督管理等等内容。通常负责GMP自检与培训、工艺规程、质量标准、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质量档案、留样观察、质量统计、质量审计、用户投诉、环境检测以及三级质量网络构建等。二、GMP对QA的职责要求

1.物料的质量控制管理

制药企业应制定原辅料、包装材料及标签、说明书等的购人、储存、发放、使用等管理制度、规程或SOP。

仓库应由专人按有关要求负责进厂物料的验收、保管、发放及填写原辅料质量月报。

生产部门应由专人按有关规定负责物料的领取、验收和使用。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各级质检员应根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按批复核原辅料数量,检查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检查关键工艺参数符合性,检查工艺卫生、生产现场清洁及清场情况,做好质量抽查及控制记录。填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月报。

在药品生产中洁净室(区)环境的监测、工艺用水的检测,以及工艺卫生的监督十分重要,应按有关规程执行,并做好记录。也应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报告单纳入批检验记录。在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查处理,同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必要时质量管理部门调查处理并记录。质量管理部门有权审核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或成品的返工程序,决定物料及中间产品的使用;有权制止不合格原辅料投入生产、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工序、不合格成品出厂。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的审核,决定成品发放。审核内容包括:配料、称量过程中的复核情况、各工序检查记录及清场记录、中间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偏差处理、成品检验结果等。

3.售后市场产品的质量监控

制药企业应对售后市场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同时按GMP的要求做好产品留样,根据产品稳定性考察情况,评估原料、成品的质量稳定性。

质量管理部门应对退、换的产品进行复检、确认。重大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办法,记录存档,并向企业领导提交书面报告。

4.质量事故管理

制药企业应制定质量事故管理制度或者处理规程,对质量事故及时分析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质量事故的处理记录要归档。

5.质量责任制

制药企业应落实各级负责人、部门、车间及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执行各自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承担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权力,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否决权的合理合法地运用。6.质量信息和质量分析制度

制药企业应建立质量统计报告制度,按月、季、上半年及年终进行统计,并有综合分析的书面报告。

制药企业应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质量分析会议,研究分析质量情况;对质量问题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做好质量分析会议记录。

制药企业应收集国内外同品种产品质量对比信息、用户反馈信息及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资料。

7.产品质量档案

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产品质量档案内容包括:产品简介(品名、规格、批准文号及日期、简要工艺流程、工艺处方等),质量标准沿革,主要原辅料、半成品、包装材料、成品的质量标准,工艺路线和检验方法变更情况,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留样观察情况,与国内外产品对照情况,重大质量事故,用户访问意见,退货、换货情况,提高产品质量的试验总结等。

8.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质量管理部门应设立留样观察室,建立产品留样观察制度,明确规定留样品种、批数、数量、复查项目及期限、留样时间等。指定专人进行留样观察,填写留样观察记录,建立留样台帐。定期做好总结,并报有关企业负责人。

产品留样应采用产品原包装或模拟包装,贮藏条件应与产品规定的条件相一致,留样量要满足留样期间内测试所需的样品量。留样样品保存3年或有效期后1年。

产品留样期间如出现异常质量变化,应填写留样样品质量变化通知单,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由负责人报有关领导和部门采取必要措施。

9.稳定性试验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稳定性开展有计划的考核,根据考核提供的数据结果来确定物料贮存期和药品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包括了药品加速试验,用来预测样品的有效期;样品在规定保存条件下观察若干年限的稳定性试验记录应妥善保管,稳定性试验一般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第二年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10.用户访问

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开展对用户的访问或发放产品质量征询改进意见单,重视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付诸实施。

11、质量标准管理

1).质量标准的类别和主要内容

(1)原辅料质量标准、原料药可以现行法定标准《中国药典》、《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为依据;原辅料可根据生产工艺、成品质量要求及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情况,确定需要增加的质量控制项目。

原辅料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有:代号或编号、品名、规格、用途、性状、鉴别、检验项目与限度、检验方法、贮存条件、有效期(或贮存期限)及标准依据等。中药材还需要增加采购原料的商品等级、加工炮制标准及产地。

(2)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可依据国家标准(GB系列)、行业标准(YY系列)和协议规格制定。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品名、代号与编号、材质、外观、尺寸、规格、理化项目和取样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质量标准中还应制定符合药品要求的卫生标准。

(3)成品质量标准的标准依据可有法定标准(《中国药典》、《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局颁标准》)、企业内控标准。

药品成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名称、代号或编号、规格、包装;处方、成分名称或活性成分名称;法定质量标准及标准依据(包括卫生学标准);内控项目及检验方法(高于法定质量标准的成品发放标准);外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卫生学标准及测定方法;取样规定;贮存条件及注意事项;有效期或贮存期。

(4)工艺用水质量标准的依据,其中饮用水为CGB57491985《饮用水水质标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均为现行的《中国药典》。

工艺用水质量标准主要内容有:名称、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标准依据;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取样规定,包括取样容器、方法、频次、取样点、取样量、注意事项等。

2).质量标准的管理

(1)质量标准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生产、供应等有关部门制定,经企业分管负责人审查,企业领导人批准、签发后下达,自生效日期起执行。

(2)质量标准类同于生产工艺规程,一般每35年(不超过5年)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复审或修订。审查、批准、执行办法与制定时相同。在执行期内确实需要修订时,也可向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审查批准和执行办法也与制订时相同。三、QA在现场应扮演的三大角色

现场QA是高层管理人员的“earsandeyes”。在一线操作人员眼中的QA往往也是“警察”,QA的作用似乎仅限于发现和报告项目的问题。其实,典型的QA的职责包括了:过程指导、过程评审、产品审计、过程改进、过程度量。一个合格的QA在项目中会充当三种角色:

角色1-老师,具备学习和培训的能力。

角色2-医生,通过度量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帮助分析原因,开处方。角色3-警察,以企业流程为依据,但要告诉大家流程背后的原因;如果和生产部门针对某些特定问题意见相左,可以直接汇报高层。

老师的角色在GMP实施初期,QA是质量体系主要构建人之一,同时,也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将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理念及具体管理标准传达给一线操作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在GMP实施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各种专题培训以保证质量管理水平的保持和稳步提高。

警察的角色在生产过程中,QA有选择性地参加质量控制点的巡查,定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产半成品和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医生的角色在生产过程中,QA也应当承担收集、统计、分析度量数据的工作,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出现具体问题是协助提出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

第九节QA的价值与发展

一、QA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QA的作用

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中,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检验转到事前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来,加强全过程中一切环节的质量管理,把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市场研究、研发设计和销售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因此,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训练有素并能胜任其工作的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符合药品生产条件的厂房、设施和设备,使用合格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采用经过验证并得到批准的生产方法,加强工艺卫生和安全生产的严格管理,在文件化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可靠的检验和监控手段,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才是可信的。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QA负责了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保证了产品全部符合质量要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我们已经提到QA的职责,从中也可看出QA在药品生产企业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2.QA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

通过实施GMP来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是全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因此建立并健全一个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以一个独立的、有足够权威的质量管理部门来负责协调和实施这个体系,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GMP中规定,必须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且其负责人不得和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互相兼任。通过它负责协调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因此,质量管理部门必须负责审查可能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个方面,所有与产品及其质量有关的资料、所有的规程,均应送至质量部门批准,而且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质量具有一票否决权。二、QA的价值如何体现

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条山路,路上遗留了许多陷阱。第一个管路人隔几天巡视一遍,总能救出误入陷阱的人,人们感激他,偶尔还能得点感激的银子;第二个管路人仔细地把路查一遍,在有陷阱的地方都立了标志,所以,人们都记住了他;第三个管路人花了好长时间把所有的陷阱都填平了,从此以后在也没有人知道陷阱的事了。最终,人们感激第一个人,记住了第二个人,忘记了第三个人。

一个合格QA的很多工作是预防性的,本质上类似于上述故事的第三个人。他们常常在事故发生前就采取了预防措施或者在问题出现后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再发生。QA的这种工作性质也导致了多数人对他的遗忘,认为QA没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QA应该注意将隐性的工作成果显性化,以获得干系人的认可。显性的方式有两种:定性和定量。定性就是在日常沟通和报告中争取机会向人系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定量就是采用度量的手段呈现所取得的改进成果。三、企业的质量目标与QA的关系

前面我们提到,QA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工作。而实际上,因为各企业的文化不同,QA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毕竟QA也是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按照公司的质量理念来工作。从我们前面提到的克劳士比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中也提到: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客户的要求就是质量的标准对于药品来说,大家遵守同一个标准的约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重点。一个好的QA不在于死搬硬套标准,而在于体味所在公司的质量文化去把握关键点。四、QA与质量文化

对QA来说,谈起质量文化,就仿佛既在天边又在眼前。就好像身边的空气一样,抓不到它,但还非常需要它。为什么呢?做为一位普通员工,QA改变不了公司的质量文化,但却深受质量文化的影响。

大家谈到质量文化时,大都围绕一点:领导重视与否。相信这点抓住了企业文化的源头。一个企业,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人,有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其根本,是由它的文化决定的,而企业的某个人物(特别是创业者)对企业文化的沉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试想,一个X理论观念的老板手下很难有一个Y理论观念的经理,同样,一个等级意识森严的老板也不太可能提拔一个高度参与式的经理。这样一来,老板的观念影响着经理,经理的思想影响着员工,所有员工的行为构成了企业的行为。

其实,企业文化的外围,还有更深远的地区、民族文化。就好像交通规则一样,中国人同样闯红灯。但有一点,如果所有地方都没有红绿灯呢

如果改变不了大环境,你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你都改变不了,就坐下来种番薯。等到有一天,惨痛的教训有了,高层意识到了,中层素质提高了番薯也可以收获了,一切慢慢的都好了。五、QA的职业发展

前几天曾和刚加入QA不久的同行说:在药企做QA是最没前途的一个职务。为什么?其一:现阶段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理念普遍不高,做QA工作很难受到重视;其二:一个好的QA需要具备很多的知识和很高的素养,一般人很难达到;其三:现阶段人才市场中强调实际经验的大背景下,一个长期从事QA工作的人员的职业前景只有QA主管,再进一步去质量部经理,而在药厂担任这两个职务都需要极强的能力,如果没有特别的学习机会或者特别努力者,一个QA主管没有五年左右的实践经验很难积累到足够的知识背景,而且还必须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做好一个QA主管。所以,一个本科生做五年QA不一定能做到QA主管,而如果一个本科生做五年生产还没做到车间主任那也算混的很差了!

以上说的当然是事实,那么,QA的职业前景到底在哪里呢?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的,我们来看一下以上三点中的另一面。

其一:现阶段中国药企的质量理念普遍不高,这正是QA发挥自身水平的大好时机,试想,如果什么都很完善了只让你来做一些很日常的工作,你的能力会有大的提高么?显然不能!没有挑战就不可能快速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外企中QA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很好的收入。随着国内药品监管的加强和人们质量理念的提升,QA的地位也会逐步得到加强。退一步说:即使国内药企的质量水平不能提高,只要你有真实的水平,去外企好了,那里是质量工作者的天堂。但:天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的。

其二:一般人很难达到,可既然你选择了做QA,那还是一般人么?!哈如果你连这点挑战都不敢接受,那么趁早转行吧,因为你是做不好一个QA的。

其三:稳步的提升是大多数人的职业理想,可事实上除了稳步的提升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例如,目前有很多较大的药品批发公司都会对生产企业进行比较全面的质量审计,其中包括现场审计,一个优秀的QA肯定也是一个优秀的客户审计者;目前国家在推行驻厂监督员,从职责角度也就是一个外部QA,如果这项制度继续推行下去肯定有很多人员空缺,你可以去考公务员然后再回原来公司去做驻厂监督员,滋味应该很难想象吧;如果这些都不想你还可以去考质量工程师,然后再去做一个高级QA,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要么,做段质量后再去转行做生产,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肯定会让你在生产过程中时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某制药企业各区域QA工作职责分解》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某制药企业各区域QA工作职责分解: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某制药企业各区域QA工作职责分解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004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