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08:43:58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理事会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在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活动,编辑出版以及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各项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古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1、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在山东省平邑县成功召开。201*年9月14-17日,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石油、煤炭、地质矿产、博物馆和出版等系统共计近60个单位的近240多位专家和同行参加了会议。这是继201*年4月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3届学术年会及201*年6月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之后,我国古生物学界的又一次盛大聚会。

本次年会学术活动为期两天,交流内容丰富而广泛,共做学术报告80个:其中大会报告6个,分会场报告74个。研讨内容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涵盖了古无脊椎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分子古生物学以及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分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者在早期生命起源与古胚胎化石、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二叠/三叠纪生物灭绝与动物群时空分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积极而广泛的关注;在贵州关岭动物群、热河生物群、侏罗/白垩系界线与海陆对比、中生代植物群与气候和古大气碳循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新生代地层研究、哺乳动物群以及分子古生物学和谱系年代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十分显著的成果。本次年会的论文摘要集共收录了230位作者和合作者的130篇论文摘要,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十分活跃的喜人局面。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除了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和中青年学者外,还有一批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研究生和年轻科技人员,表明我国古生物学研究队伍后继有人,人材辈出,也预示着我国古生物学事业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希望。

2、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七届二次学术年会于201*年6月5日8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花粉资源开发等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一处处长宋长青博士也应邀与会发表了讲话。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7篇,学术报告55个。内容涉及早期生命、几丁虫、生物地层、孢粉相、古植被与古环境、第四纪孢粉与环境、考古、表土花粉、空气孢粉、花粉形态学与系统演化、埋藏、花粉营养学、数据库、植硅体、硅藻等众多方面。朱日祥院士为大会作了题为“早期人类与环境”的特邀报告。郑卓教授作了“中国大陆尺度表土花粉与植被地理分布的气候特征对比”的大会报告。会议收到13篇学生论文,经理事会评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唐鹏和中山大学的黄康有两位同学的论文为优秀学生论文,以示鼓励。学会希望这一评选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中国的孢粉事业。

3、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于201*年10月10日-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此次学术年会是一个高效、内容丰富、交流热烈、十分成功的会议。会议交流的学术报告,包括了我国化石藻类当前研究的多数方向,反映了我国化石藻类研究的现状概貌。从生物类别上来说,这些报告包括了从原核到真核生物,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多细胞生物,如从低等藻类到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涉及十余个生物门类。从所研究生物的年代来说,早到25亿年,新到更新世几万年。从化石的地区来说,跨越我国南北,从陆地到海洋,还有来自大洋的记录。从研究的方面来说,涉及了生物分类和多样性,包括新的类型和群落;涉及了生物地层学和对比;也涉及了系统演化。既有国际前沿的内容,也有着重应用的研究,还对专业委员会如何在化石藻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与会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的结构以及参会人员的精神,都反映出学者对化石藻类研究的热忱。这次参会的有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从研究到教育和生产单位的人员。从年龄上来说,有老一辈的,已经70多岁高龄;有中青年学者,更可喜的是有年轻博士生的加入,显示出化石藻类研究后继有人。大家认真参加会议,积极参与讨论。大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了有关研究新近展、交流和讨论的有关的问题,必将促进一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将激发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会议在全体参会代表和会务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二、学术期刊工作方面

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学术刊物《古生物学报》,201*年共出版5期(含增刊1期),共刊出论文136篇。《古生物学报》是宣传和交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改进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是编辑部的主要任务。经过与挂靠单位协商,中国古生物学会聘请了戎嘉余院士为《古生物学报》的新任主编。在戎院士的主持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一年多来,《古生物学报》全体工作人员遵循国家出版方针和法律法规,恪守行业准则,顺利完成201*年的出版任务。同时,学报还筹建了100期全文数据库,注册了学报的专用网站名称,为使学报全面信息化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古生物学报》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编辑部正在酝酿制定《古生物学报》优秀论文奖的实施细则。

三、组织工作方面中国古生物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会议于201*年1月28-29日在山东省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馆召开。会议由沙金庚理事长主持,杨群秘书长就201*年学会在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期刊及出版工作、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学会日常管理工作以及201*年度财务状况和201*年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汇报总结。他指出,201*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将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及七届二次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学会的改革,促进学会的发展,并将在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学会网站建设、等多方面积极开展一系列工作。

本次理事会会议就以下事项做出了一系列决定。

1、中国古生物学会作为《古生物学报》的主办单位,理事会成员对学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每位理事每年有必要向学报编辑部至少提交或推荐一篇论文。

2、继续加强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学会作为科普教育主力军的职能。

3、成立领导小组,对201*年的“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的活动、第十届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25届学术年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安排。

四、学会日常管理工作

学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科协各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201*年主要作了以下这些工作:

1、20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工作。2、20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推荐工作。3、推荐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工作4、推荐第四届青年女科学家候选人的工作。5、2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的推荐工作

6、民政部社团管理处年检,中国科协布置的201*年度工作总结、年鉴、综合统计工作等。

扩展阅读:201*年工作总结汇编

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201*年工作总结汇编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201*年1月

目录

A理科

A-1中国数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A-2中国物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A-3中国力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4)A-4中国光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6)A-5中国声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3)A-6中国化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8)A-7中国天文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9)A-8中国气象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5)A-9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4)A-10中国地质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3)A-11中国地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1)A-1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6)A-1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1)A-14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7)A-16中国海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91)A-17中国地震学会201*年工作总结……………………………(99)A-18中国动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06)A-19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12)A-20中国昆虫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18)A-21中国微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22)A-22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30)A-23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36)A-25中国生物物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41)A-26中国遗传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50)

A-27中国心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56)A-28中国生态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63)A-2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72)A-30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82)A-31中国感光学会201*年工作总结……………………………(189)A-32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201*年工作总结…(201)A-34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年工作总结…………………(209)A-36中国实验动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15)A-37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年工作总结……………………(222)A-38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28)

B工科

B-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34)B-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54)B-4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59)B-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70)B-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76)B-7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88)B-9中国内燃机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93)B-1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297)B-12中国冷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03)B-13中国真空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08)B-14中国自动化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15)B-1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21)B-16中国计量测试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29)B-17中国标准化协会201*年工作总结…………………………(336)B-18中国工程图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39)

B-19中国电子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46)B-20中国计算机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63)B-21中国通信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67)B-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73)B-23中国测绘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80)B-27中国公路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90)B-28中国航空学会201*年工作总结……………………………(396)B-30中国兵工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08)B-31中国金属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16)B-32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34)B-33中国稀土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43)B-34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49)B-35中国化工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56)B-36中国核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67)B-37中国石油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74)B-38中国煤炭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82)B-3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87)B-41中国硅酸盐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91)B-42中国建筑学会201*年工作总结……………………………(497)B-4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06)B-44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11)B-45中国纺织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17)B-46中国造纸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23)B-47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1*年工作总结…………………(529)B-48中国印刷技术协会201*年工作总结………………………(533)B-49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42)

B-51中国粮油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49)B-54中国系统仿真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58)B-59中国动力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69)B-60中国惯性技术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75)B-6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82)B-62中国电源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88)B-63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1*年工作总结………………………(592)B-64中国消防协会201*年工作总结……………………………(596)

C农科

C-1中国农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02)C-2中国林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00)C-3中国土壤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15)C-4中国水产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28)C-5中国园艺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40)C-6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48)C-9中国作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54)C-10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59)C-13中国茶叶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69)

D医科

D-1中华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78)D-2中华中医药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84)D-5中华护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92)D-7中国解剖学会201*年工作总结……………………………(697)D-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04)D-10中国营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10)D-11中国药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15)

D-12中国针灸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21)D-13中国防痨协会201*年工作总结……………………………(729)D-14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年工作总结………………………(733)D-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年工作总结………………………(740)D-16中国抗癌协会201*年工作总结……………………………(749)D-17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53)D-18中国毒理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60)D-19中国康复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69)D-21中华预防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775)

E交叉学科

E-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年工作总结…………………(785)E-4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201*年度工作总结…………………(798)E-5中国未来研究会201*年工作总结…………………………(803)E-7中国科技情报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09)E-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年工作总结……………………(814)E-17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201*年工作总结……………(826)E-20中国流行色协会201*年工作总结…………………………(835)E-21中国档案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43)E-22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52)E-23中国土地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55)E-24中国科技新闻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60)E-26中国科学探险协会201*年工作总结………………………(874)

W委托管理

W-4中国神经科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78)W-6中国创造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82)W-7中国图象图形学会201*年工作总结………………………(888)

W-18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1*年工作总结………………………(895)W-19国际粉体检测与控联合会201*年工作总结……………(899)W-21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201*年工作总结………………(907)W-24中国密码学会201*年工作总结……………………………(912)

A理科

A-1中国数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是中国数学会的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数学会以组织召开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主线,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动中国数学会会员建设,切实落实中国数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扩大方案。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是中国数学会呈递给全国的数学工作者的一份阶段性工作的满意答卷。

一、以组织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

中国数学会历来一直十分重视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经过几届理事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年4月22日至24日中国数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探讨中国数学会如何能在新时期把握机遇,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深化学会改革,切实落实会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为了适应我国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国数学会理事的名额范围应该适当扩大,并在分析各地区数学力量变化的基础上,依据数学学科博士点的分布情况,提出中国数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扩大方案提案,并酝酿提出了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方案提案。两提案于201*年7月26日和27日在九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九届二次理事会上通过,并最终形成中国数学会关于扩大第十届常务理事理事方案和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方案。201*年5月20日中国数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第十次会议,对提请讨论的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额方案和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充分的酝酿,最终对理事扩大提出分两个环节进行的办法:第一环节,依据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额方案(114名)扩大理事会;第二环节,为了团结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将保留个别少量

的名额,用于吸纳那些在数学教育、数学普及、数学交叉等领域的人士(机构),成为中国数学会的理事(理事单位)。201*年8月27日召开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和201*年9月27日召开的九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扩大和实行会员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学会与有关单位推荐的下届理事候选人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最终确定下届理事会规模为122人,常务理事会的规模为34人。在11月2-4日召开的中国数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以无记名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数学会实行会员方案,从会议现场开始,理事和常务理事单位已陆续遵照会员方案,自觉交纳会费。

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成员共122位,其中新当选的有72位,占理事总数的59%,平均年龄为47岁。新生力量的加入,为中国数学会注入巨大的新的活力。

二、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学术年会隆重举行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学术年会于201*年11月2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大报告厅隆重开幕。各方面领导、嘉宾、20多位数学院士和著名数学家以及各大院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会代表及特邀代表共3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张立群、科学院基础局副局长刘鸣华、科技部国家奖励办公室社会力量设立奖励办公室主任黄灿宏等到会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给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文兰致大会开幕词,历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杨乐、马志明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郭雷主持。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

大会听取了文兰理事长作的题为团结广大数学工作者开创我国数学

事业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数学会章程(修改草案)。11月3日,在全体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数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机构,马志明院士当选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长,陈志明、巩馥洲、李安民、龙以明、王诗、吴宗敏和周向宇当选为副理事长,王长平当选为秘书长。

大会同时举行了201*学术年会。这次大会邀请了50多位近年来在数学各个领域取得出色成绩的优秀数学家做45分钟邀请报告,同时安排了若干场15分钟报告。

三、承接社会职能,提升科技奖励的社会影响

中国数学会在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方面做出了极为出色的工作。

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和钟家庆数学奖是中国数学会有着崇高声誉的三个奖项,分别设立于1991年、1985年和1987年。华罗庚数学奖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资,奖励我国有杰出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的50岁以上的资深数学家,每年一人,是一种终身成就奖。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亿利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奖励我国有杰出学术成就的中青年数学家,两年一届,每届两人,是一种斩关夺隘奖。钟家庆数学奖由我国数学界有关人士出资,奖励我国最优秀的在读以及获得学位不久的数学研究生,两年一届,每届数人,是一种初出茅庐奖。中国数学会的三个奖项,年龄分布齐全,是我国在数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奖励项目,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人才成长、推动数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数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第八届钟家庆数学奖颁奖仪式。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人为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严加安院士;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人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宗传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吉敏研究员;第八届钟家庆数学

奖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邸亚娜等八位青年学者。

四、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1.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暨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为了响应中国数学会全面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计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的支持下,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山东大学联合组织了提升西藏大学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暨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会议于201*年8月1016日在兰州交通大学和西藏大学成功举行。会议主题是对当今概率论与随机分析的国际前沿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并与西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巩馥洲代表中国数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向西藏大学捐赠了图书

2.七届全国微分方程稳定性暨第六届全国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工作委员会主办,运城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七届微分方程稳定性暨第六届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于201*年10月6日10日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山西运城召开。会议专家云集,探讨微分方程妙机,纵横生物动力系统,各抒睿思卓见,欲穷稳定性之谜。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63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135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5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录用196篇,分别刊登在核心期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和生物数学学报上。

本次学术会议代表人数多、学术论文多、中青年学者占了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比例占到了27%。特别是微分方程和生物动力系统会议的共同举办,突出了学科交叉和应用,为以后举办类似的会议提供了

很好的经验。这显示了我国微分方程稳定性和生物动力系统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3.全国第七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

全国第七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1*年8月7日至12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和国内的4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3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是历届研讨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4.201*年黑龙江省数学会年会召开

黑龙江省数学会于201*年1月13日至15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黑龙江省数学会第十一届二次年会。会议共有来自全省数近二十所大专院校、重点中学的百余代表参加本次大会。会议期间全省各高校共进行了四场28次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泛函分析、拓扑、代数、微分方程、控论等领域。通过学术报告及互动式的交流;使与会代表扩大了视野;促进了学科发展。

5.第二届HPM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于4月26-30日在石家庄召开

第二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于201*年4月26至30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单位、重点中学的代表共计170余人参加了会议。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istoryandPedagogyofMathematics,简称HPM)研讨会是数学史研究工作者与数学及数学教育工作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旨在推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利用历史知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本届会议共安排大会报告13场,分组报告72场。

6.第三届国际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第三届国际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会议于201*年5月18-22日在复

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菲尔茨奖及沃尔夫奖获得者S.Smale、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美国SIAM前理事长G.Strang等。会议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吴宗敏教授与周定轩教授担任。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有120余人,其中半数以上来自海外,并且有20多位来自国外的学者自费参加了会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次会议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水平。

五、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造精品

中国数学会目前编辑出版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数学进展、数学通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9种数学期刊,各刊发展态势良好。在提高期刊整体水平的同时,中国数学会致力于发掘潜力,打造精品。数学学报(中文版)成为我国数学类唯一连续五次获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的期刊。数学学报(英文版)自1999年起由Springer公司出版,采用国际办刊方式,编委会国际化,实行编委负责。该刊的学术水平稳步提高,201*年期刊影响因子达到历史最高的0.44。201*年数学学报(英文版)再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A类资助,成为科协仅有的四种连续获得A类资助的期刊之一。数学进展201*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C类资助。

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帷幕落下,标志着中国数学会在第九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又走过了一段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数学会的历史正是这样,经历着不断的完善,迎接着一个个辉煌。201*年中国数学会迈出了承前启后、开拓发展的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中国数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一定会以十七大的精神为指导,带领全国的数学工作者,开创数学发展的新局面。

A-2中国物理学会201*年度工作总结

201*年,中国物理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科院物理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并在组织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物理竞赛、物理名词、女物理学工作者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现有重点地汇报如下:

一、学术交流

中国物理学会及其分支机构在201*年成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50余项。9月18-20日,中国物理学会201*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东海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沈肖雁研究员、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王力军教授以及牛津大学DavidSherrington教授先后做了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本届年会共设立了16个专题进行分组交流,学术气氛自始至终都非常浓厚热烈。会议还组织了主编有约、基金资助政策探讨、女性圆桌会议、纪念施士元先生百岁华诞等专题论坛,活跃了气氛,使与会者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会议期间召开的秋季会议组委会会议投票决定,201*年的秋季会议将在上海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明年的秋季会议已经确定将在山东济南市举行,由山东大学承办。

中国物理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的号召,201*年承担了物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编项目。经过认真讨论,学会组织成立了以王鼎盛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聂玉昕研究员任组长的11人专家小组,学会办公室主任谷冬梅担任项目组秘书。专家组已先后召开3次会议,讨论报告的内容和具体分工。报告将包括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专题报告包括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声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

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理论,相对论、引力理论和宇宙学以及交叉学科等10项内容。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

二、出版工作

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部分期刊获得奖励与资助:(1)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及中国物理编辑部推荐的共6篇论文获得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中国物理快报等6种期刊获得中国科协201*年度精品期刊项目资助,其中,中国物理快报获得A类资助25万元,中国物理、理论物理通讯获得B类资助,每刊15万元,物理学进展、物理及电子显微学报获得C类资助,每刊5万元。为了加强对所属期刊的有效管理,中国物理学会八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决定,自201*年起对通过学会办公室申报获得资助的期刊收取5%的管理费用。

201*年,出版工作委员会先后接待了国际知名出版集团Wiley和Elsevier业务主管的来访,畅谈在期刊、图书等方面的合作前景。

201*年,学会所属的英文刊物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物理及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将正式进入系列化阶段。201*年是美国物理学会(APS)所属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s创刊50周年,应他们的请求,学会将于明年7月份在北京协助举办一场纪念活动。

三、物理竞赛

201*年,物理教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组织了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于9月2日在各省市举行,参赛学生约41万人。决赛于11月3-8日在浙江宁波市举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7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其中女学生13名,获得决赛一等奖的共33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84名,另有4名学生分别获得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女同学成绩最佳奖四个单项奖。

7月13-22日,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伊朗伊斯法罕举行,76个国家和地区共32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中国队派出的5名选手取得了

4金1银的成绩,是所有参赛队中成绩最好的。

第八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于4月22-28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竞赛由中国科协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市科协、复旦大学共同承办。中国选手杨运获得最佳总成绩奖,朱涵宇获得最佳理论奖。

四、物理名词

受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物理名词委员会自201*年起开始了对1996年公布的物理学名词的修订和增补工作。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审定会议,今年已召开了5次,进展顺利,任务已完成过半。201*年,除此之外,委员会还计划进行海峡两岸物理学名词对照统一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女物理学工作者

一年一度的女物理学工作者圆桌讨论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责任、机遇和挑战,由女物理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吴令安主持,出席会议的委员还有王祖源、刘竞青、史衍丽、隋曼龄和谷冬梅,会议还特邀刚刚获得了首届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的山西大学光电所谢常德教授和复旦大学物理系叶令教授出席了会议。近40名与会者踊跃发言,气氛良好。

4月份,吴令安主任赴德国出席了IUPAP女性工作组201*年例会。六、国际交流1.国际组织

(1)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

作为IUPAP副主席,学会前理事长陈佳洱先生于10月份赴巴西出席了IUPAP执行委员会会议。

第26届IUPAP全体会议将于201*年10月份在日本筑波举行,届时将选举产生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学会的推荐工作将于明年上半年进行。

(2)亚太物理学会协会(AAPPS)

第六届AAPPS全体大会于8月19-20日在韩国浦项召开。学会副理事长张泽院士、常务理事吴令安研究员以及中科院物理所李方华院士代表中国物理学会出席了大会。通过选举,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张杰院士当选AAPPS主席、吴令安当选理事,任期为201*-201*年。11月份,学会有关领导在京碰头,就AAPPS秘书、司库的推荐人选以及AAPPSBulletin发展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4月23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郑志鹏研究员代表中国物理学会赴台北出席了AAPPS理事会及AAPPSBulletin编委会。

在中国科协的资助下,向IUPAP、AAPPS交纳201*年会费分别为14800欧元、2200美元。

2.国际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

201*年,中国物理学会与英国物理学会(IOP)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今年9月份,由IOP推荐的英国牛津大学DavidSherrington教授在秋季会议上做了大会邀请报告,成为执行中-英物理学会合作协议的第一人。

应IOP、IOPP(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等机构的邀请,中国物理学会今年4-5月份组成以杨国桢理事长为团长的5人代表团出访英国,访问了IOP、IOPP、剑桥大学、牛津高级中学、牛津大学等科研院校,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年,杨国桢理事长当选为IOP的荣誉会员(HonoraryFellowship)。七、组织建设

1.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9月17日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4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齐让、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出席大会并致贺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

杨国桢院士继续担任学会理事长,张闯、张泽、杜祥琬、赵光达、顾秉林当选副理事长,王玉鹏当选秘书长,方前锋等100人当选为理事,其中29人当选为常务理事。大会审议通过了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组织颁发了201*-201*年度五项物理奖、首届谢希德物理奖以及第六届周培源物理奖。

2.分支机构的设立与换届

中国物理学会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任命清华大学生命医学院赵南明教授为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会后报中国科协、民政部审批备案。9月15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筹)第一次委员会议。12月8日,将在清华大学召开首届医学物理学术研讨会。

中国物理学会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任命中科院物理所王恩哥研究员为首届工作委员会主任。会后报中国科协、民政部审批备案。

201*年,重庆市物理学会、河南省物理学会、山西省物理学会、海南省物理学会、陕西省物理学会和贵州省物理学会换届;等离子体物理分会、发光分会、液晶分会、相图专业委员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核物理分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静电专业委员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也分别进行了换届。

3.会员发展

截止到11月28日,本年度共收取个人会费17645元,作会员证310个。

4.其他

6月8日,学会顺利完成换届审计工作。

应杨国桢理事长本人的要求,中国物理学会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决定,中国物理学会法定代表人由原来的杨国桢理事长变更为王玉鹏秘

书长。会后报中国科协审批备案。

截止到11月底,本年度共组织召开常务理事会议3次、理事会议1次,就学会换届等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并作出决策。

八、奖励及其他

1.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奖。2月份,五项物理奖评选委员会先后召开会议,评定201*-201*年度的获奖项目及获奖者。3月底,五奖基金会召开会议,审议了本届的获奖项目及获奖者。最后,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确认,201*-201*年度五项物理奖获奖项目共6项、获奖者6名,分别是:(1)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罗二仓同志的热声冷关键技术研究获胡刚复物理奖;(2)中科院物理所顾长志同志的信息功能纳米材料的备与物性测量技术获胡刚复物理奖;(3)中科院物理所盛政明同志的相对论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和新型辐射源获饶毓泰物理奖;(4)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向涛同志的关联量子现象的微观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获叶企孙物理奖;(5)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孟杰同志的原子核的手征双重带的研究获吴有训物理奖;(6)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甘再国同志的新核素235Am,259Db及265Bh的合成获吴有训物理奖。每个奖项的奖金为2万元,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举行了颁奖会。

2.谢希德物理奖。该奖设立于201*年年底,今年是首次评定。5月底在京召开了评奖会,从10个被推荐者中评选出两名获奖者:山西大学光电所的谢常德和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叶令。该结果得到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确认。颁奖会在中国物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举行。

3.周培源物理奖。受周培源基金会的委托,2月份在京组织召开了周培源物理奖评审委员会会议,与会委员对唯一的候选者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黄朝商研究员所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全票通过黄朝商获得第六届周培源物理奖。该结果中得到周培源基金会的确认后,在九大上举行

了颁奖仪式。

4.《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继成功组织了前3卷的编写之后,学会讨论决定,开始传略4的编纂工作。6月份召集了传略4编委会的第一次会议,总结了卷3,讨论了卷4的入传条件。10月份召开第2次编委会会议,讨论确定了74位专家具备入传资格;会后,学会办公室陆续向这些专家发出了约稿函。

5.王淦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201*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学会协同有关单位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包括在王老家乡江苏常熟举行的纪念王淦昌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事迹报告会、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学术研讨会以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王淦昌院士学术思想座谈会。学会领导杨国桢、王乃彦、杜祥琬、陈和生、顾秉林等参加了有关的纪念活动。

6.吴大猷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201*年是著名华人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诞辰百年,中国物理学会决定在中国大陆组织一场纪念会。该想法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先后召开了3次筹备会议。经多方协商,决定于201*年5月在北京举行这场纪念会。纪念会由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数理学部、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

7.2月27日,学会推荐的中科院物理所张杰院士等人完成的项目"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超热电子的产生和传输"荣获2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A3中国力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力学学会迎来了50周年华诞。中国力学学会在中国科协和本届理事会的正确指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常务理事会拟定的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发扬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的精神,团结全国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程界、国防部门的力学和相关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依靠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教育、期刊发展、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力学学科发展

1.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第五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3.201*国际计算力学研讨会。4.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

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引领力学走向世界1.筹建北京国际力学中心。

2.完成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201*年工作会议的组织工作。3.积极申办201*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三、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培养优秀力学人才1.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2.201*年海峡两岸力学交流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3.公众开放日科普活动。

四、加强科技期刊建设,推进期刊良性发展五、做好组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1.加强学会专职队伍建设。

2.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提高会员管理水平。3.学会分支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六、协助科协做好工作,提高学会显示度

A-4中国光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一、学术交流工作

1、中国光学学会(ChineseOpticalSociety,COS)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SPIE)于201*年11月11~15日在北京联合主办201*亚洲光电子会议。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炳琨,SPIE主席BrianCulshaw担任大会主席。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98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COS理事长周炳琨院士、前理事长母国光院士及其他7名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以及SPIE上届主席PaulMcmanamon、下届主席KevinHarding、秘书长EugeneArthurs出席了会议。

这是在国际上光学与光学工程学科及业界有着重要影响、具有较大规模的系列会议,与在美国、欧洲举办的同类会议有着同样的声誉。为期5天的学术会议内容涉及广泛,在激光、光通信、光学材料与纳米结构、光学设计与测试、微光机电、光学材料与器件、光学技术与系统及其应用、生物医学光子学、光学设计与加工等22个主题领域,共发表1484篇论文,全面展示了当今国际上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并探讨光学科技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光学与光电子产业领域的市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中国光学学会承担了中国科协07年会的第五分会场第四单元主题会场生物光学与激光医学的组织工作。共有15名作者提交了科协年会论文,有1名院士和6名教授作了学术交流报告。会议进行了一个半单元的学术交流,并组织参观了国家重点试验室。本单元会场交流的都是该领域的专家。会议为他们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并给大学提供了很好

的学术报告的资源。

3、由中国光学学会(COS)、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中国通信学会(CIC)、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共同主办的亚太光通信会议暨产业发展论坛(APOC201*)于201*年11月1~6日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一年一度的亚太光通信行业的盛会。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专家代表出席学术会议。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炳琨,美国康宁公司半导体技术部主任石钟恩,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叶朝辉,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YunC.Chung担任大会主席。

为期5天的学术会议内容涉及广泛,交流了1000多篇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主要议题有:光纤及无源部件、光电子材料与有源器件、光传输、交换及子系统和网络结构、管理及应用等。

与会者通过大会的主题演讲、技术演讲、现场演示、展览等丰富内容,深入了解光通信技术和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与趋势。APOC自201*年发起以来,已相继在北京、上海、武汉、韩国光州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学术会议与产业论坛同期举行的形式逐年承袭,会议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

4、201*年7月9~12日由中国光学学会(COS)、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IOE)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先进光学造与检测学术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700余位与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周炳琨院士主持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由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了主题邀请学术演讲。大会演讲集中展现了当代美、英、法、德、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光学造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发展趋势,受到了与会听众热烈欢迎,其中代表会议主办方演讲的、我国973项目年轻的首席科学家罗先刚博士来自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他的题为亚波长表面等离子

体光学及其在纳米光学功能元件中的应用的报告,新颖流畅,成为大会演讲的一个亮点。

会议交流学术论文489篇,由四个专题分会场组成,分别是:大型天文望远镜及其主镜造;先进光学造技术;现代光学测试技术与设备;微纳光学造技术等。涉及国际先进光学造与检测领域前沿技术、最新成果与发展动向,以及光电技术全球市场发展等广阔领域。

5、学会参与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于201*年9月6~9日在深圳开幕。本次展览会在中国光电展会历史上是规模最大、海外参展企业最多、专业化程度最高、专业买家最多的一次盛会。中国的光电子市场特别是光学、激光加工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景和商机。

同期举办了201*中国光电产业高层论坛,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刘颂豪院士、理事姚建铨院士、理事陈创天院士分别就光子技术和光子产业,太赫兹光电子技术和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及其应用等前沿方向和技术做了深入探讨,引起了光学科技工作者的热烈讨论。

二、国际合作工作

学会自成立以来,已与世界主要光学组织取得紧密的联系。从1987年起,中国光学学会成为国际光学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forOptics,ICO)成员;从1990年和1995年起,中国光学学会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SocietyofAmerica,OSA)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年11月成立了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中国委员会(SPIE-China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个非法人性质的机构,其任务是协调SPIE与我国各有关主要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企业大单位的合作事宜,按照我国法律与法规协助承办SPIE在我国举办的学术会议、展览会和其他学术活动。委员会在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对外工作中接受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的业务指导。

201*年1月7~10日OSA一行4人来中国访问,在上海访问了我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徐至展院士,会谈了有关合作事宜。他们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于10日到北京,与我光学学会以理事长周炳琨院士为首的领导机构就双方全面合作事项进行了讨论,并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了讲座和参观了实验室。

201*年2月5日SPIE秘书长来北京,为召开201*亚洲光电子国际会议和展览事宜,与周炳琨理事长为首的我学会领导机构进行了详尽仔细的会谈。

三、组织建设工作

1、学会积极参加了201*年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遴选工作,召开了201*年度中国光学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小组会议,由学会理事长周炳琨院士担任推荐提名组组长。会议对推荐的候选人材料进行了审阅、评议、投票后,中国光学学会向中国科协两院院士评选办公室推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3名。

2、为促进我国光学与光学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我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等领域科技工作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与高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特颁发王大珩院士出资设立的王大珩光学奖,以资鼓励。201*年11月4日,中国光学学会第四届王大珩光学奖理事会对申请201*年度王大珩光学奖的候选人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评选,共有2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获201*年度王大珩光学中青年科技奖,10名高校研究生获201*年度王大珩光学高校学生奖。此奖将在中国光学学会201*年学术大会上颁发。

3、201*年4月26日在南京大学举行了中国光学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地方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团体会员单位代表以及中国光学学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办公室成员等共计53人出席了会议。根据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

学会进一步加强了与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更好地为广大光学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会员服务。

4、根据冯长根书记的指示要求,201*年10月11日,中国光学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在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周炳琨理事长主持了会议。会议中常务理事对学会的期刊工作、组织工作、国际合作、国际学术大会、学术年会、奖励工作、办事机构工作等听取了汇报,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民主讨论与表决程序,形成了有关决议。

5、201*年11月13日在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了会员活动日座谈会,参加201*亚洲光电子会议的有关专委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代表及专家、学会积极分子等共40余人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秘书长倪国强教授介绍了中国光学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学会如何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会员之家,提高学术交流质量,适应学科发展和光学科技工作者的需要,是学会为会员服务的职责。学会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举办多种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开展科普工作和奖励工作,为广大会员搭建平台,努力提高学会的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努力承接社会职能,不断拓宽学会对会员的服务渠道,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增强学会的发展实力。

6、学会通过联系与敦促,推动了延期换届的2个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同时有2个专委会在201*年度正常换届。这大大推动了基层专委会的组织建设,为大批中青年专家更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创造了条件。

7、201*年,学会对专业委员会进行了重新登记。有6个专业委员会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组织了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如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光学造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三届亚洲光学造专业委员会;生物光学和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生物光学与激光医学国际会议。

8、学会在201*年建立了学会专用网站(),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国际交流等信息。

在学会建设的会员服务平台上推广使用中国科协个人会员号重新登记系统,并进行会员网络化管理,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对接和配套。

目前学会拥有交纳会费的个人会员1292人,团体会员24个(其中企业14个,事业单位10个)。同时发展SPIE中国会员159人;SPIE中国学生俱乐部会员208人;美国光学学会(OSA)中国会员15人。

四、科普工作

1、中国光学学会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利用周末及假期,组织100位中学生亲历了第一线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科研实践,推动了学生与专家的接触,搭建了科学家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为共同创建良好的光学科普教育模式起到积极作用。

2、举办科学家科普知识讲座。学会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专家向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家用讲座的方式和答问,开阔学生眼界,增进中学生对科学的了解。

3、中国光学学会与北京光学学会联合在9月份参与了中国科协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从我做起的科普周,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利用展版、挂图、出版物、光学仪器演示讲解等开展宣传科普活动。

五、期刊工作

为改革和发展学会期刊工作,中国光学学会于201*年6月28~29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光学期刊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暨座谈会。来自我学会主办的7个期刊编辑部、全国其他光学类期刊的8个期刊编辑部的主编和编辑们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议题有网络化形势下的光学期刊发展与管理;如何通过深化

联合方式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如何体现期刊特色和品牌优势,推进期刊的改革;编辑部配合做好中国光学学会201*年亚洲光电子会议和展览等。

学会副理事长徐至展院士就期刊工作和光学领域刊物的目前趋势、定位、自身特色、经验,商谈怎样帮助学会刊物提高质量、走向世界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希望大家来共同研究期刊的发展与合作,推动期刊市场化步伐,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

学会秘书长倪国强教授就学会目前期刊发展指导思想,提出在新形势下怎样把期刊办的精彩,保持期刊特色和稳定,适应当前期刊发展状况,走向期刊编辑工作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化。

代表对加强协作,共组光学期刊联合舰队,支持探索办刊机,支持探索办刊道路,在合作中谋求发展为品牌延伸,促进期刊盈效国际化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A-5中国声学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一、学术交流

我会各分会和工作委员会按照总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与兄弟学会联合召开学术会议等。今年共召开国内学术会议13次,1728人次参加会议,到会交流论文536篇并出版论文集。201*年我会派员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7次,125人次到会交流,发表论文约70篇,提高了我国声学届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发挥了民间外交的作用。

201*年9月中国声学学会青年学术会议在武汉市召开。本次会议注册代表156人,到会交流论文176篇并出版了论文集。会议的主题是声信息与和谐社会发展。南京大学的陈伟中教授就声空化与声致发光、中科院声学所的李晓东研究员就通讯声学:过去、现在和未来、海军工程大学的蔡志明教授就软件声纳的概念与趋势做了精彩的综述报告。值得强调的是,本次会议在交流形式上进行了改革,首次采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的通用模式:同时使用口头报告和大字报形式交流。这样既保证学术交流的数量和深度,又能节省交流的时间。会议分三个分会场和三个大字报展示区并列展开。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所有学术交流,共有94人次进行了口头报告和82人次完成大字报展示,取得良好的效果。会议邀请了杨士莪院士等10位声学专家担任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评审专家。专家们努力工作,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做到每个会场都有1-2名专家在场,阅读了所有展示的大字报。最后,以论文的创新性、实验理论的完整性、论文表达水平为标准,评选出14篇优秀论文,给予奖励。

201*年7月,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学术报告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交叉交流拓展视野,需求

牵引面向应用。按照这一主题,会议邀请两个分会各方面的专家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了报告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可以称为是一次检测声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的高层论坛。

20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会于201*年10月在河南郑州市举行。会议为与会专家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会议报告学术论文共有42篇。报告人畅所欲言,听众聚精会神,踊跃参与讨论。会下各单位之间交流了心得、信息,讨论了问题,气氛热烈,很好地达到了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繁荣的目的。喜人的是,交流的报告大半是年轻学者担纲,老一代专家指导,说明水声学科新老共聚一堂,年轻一代正茁壮成长。

201*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围绕21世纪交通噪声控对策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丰硕成果。会议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着重就交通噪声污染现状、特性、预测与控展开交流,对道路交通噪声、机场噪声、轨道交通(尤其是针对我国正式商业运营的国际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的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代表们对交通噪声发展趋势及评价方法还深入交换了意见,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对不同环境下各类噪声源的治理技术仍然是本次会议的重点,噪声标准、声学测量仪器也是本次会议的热点。另外,也涌现了与国际进展一致的新研究方向,如声景观、烦恼度主观调查等以及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噪声控新方法、新产品等。

由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分会、四川省声学学会、陕西省声学学会联合发起并承办的201*"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于201*年9月在湖南张家界市举行。本次交流充分体现出到会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积极、认真、向上、活跃的学术气氛。

201*年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会议201*年11月宁波市召开。宁波市科协的领导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许多企业界的代表。会议围绕功率超声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

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这方面的文章近十篇,反映了在实现节能减排,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我国功率超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对进一步推广功率超声技术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应用充满了信心。结合功率超声分会有许多企业界团体会员的特点,会议还就学会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学会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值得借鉴的方法。

二、组织工作

京、津地区理事扩大会议于201*年1月在北京召开。田静理事长指出,按中国科协精神,结合声学学会的实际,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展望。他希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年会每两年一次,青年学术会议每两年一次,这样就保证了每年都有一次大型学术会议;组织工作要做好会员的发展工作。

中国声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长工作会议于201*年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1.学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会议认为,视觉识别系统是一个组织个性化的形象标识,随着国内外交往的增多,声学学会迫切需要建立能够反映自身特点的徽标及其应用系统,而会徽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

2.近期主要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情况。讨论近两年学会主要会议的组织情况。会议还决定,201*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2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并与Inter-Noise有效衔接。

作为国家在声学领域唯一的学术团体,声学学会必须通过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以表现出自身的学术水平,逐步提高自身的威望,为此,会议决定自今年起,以两年为一个周期,组织学会各分会和专业领域的专家,撰写学科发展年报。

3.学会本届理事会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依据学会章程开展活动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定管理细则和流程,与挂靠单位协调,逐步建立学会

的会员管理、会议计划、项目审批、网站建设与信息更新、经费预决算管理、财务审批、办公室岗位等方面的管理度或程序。建议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层次之上,设立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参加的理事长工作会议。尽快建立学会各层面的沟通联络手段,特别是网络通信手段。

4.学会其他工作。积极申请参加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已经争取在中国科协立项,希望能将声学知识普及作为中国科协支持的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内容。理事长工作会议认为,不论能否得到中国科协的经费支持,学会都要主动收集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著作,做好网上的宣传工作,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声学,了解声学。

201*年8月、9月相继召开了中国声学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和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田静理事长向与会代表传达了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目前各项工作的进展现状。

宗健副理事长向各位代表传达了中国科协201*年学会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还讨论了会员的发展工作。会议代表认为,会员是学会的基础,会员发展工作纳入学会的工作日程非常重要。声学学会做为声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其宗旨就是为会员服务,为声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扩大学会的影响,提升学会的水平,增强学会的实力,进而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学会活动中来。发展会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发挥团体会员单位的作用、地方学会的作用和学会理事个人的作用,通过会员介绍以及网上登记等方便科技工作者入会。有代表提出,学会理事要尽职尽责,要承担起发展会员的义务。关于会员缴纳会费事宜,会议代表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应先鼓励高级会员、会士缴纳会费,同时学会要积极推进为会员服务的各项举措,使会员能够从学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待时机成熟是再适时收缴普通会员的会费。

对网站的建设,代表们认为:学会网站建设是学会的基本建设之一。网站是加强学会学术建设、促进和改进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学会联系会员,更好地为会员服务的平台,是学会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平台,也是学会更好地宣传自己,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201*年度的院士推荐工作,学会办公室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由理事长牵头成立推荐审查小组,积极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调,按计划完成了本学科领域的院士推荐工作。

三、编辑出版

现有期刊4种,声学学报中文版、英文版,应用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其中3种中文版刊物均为中文核心期刊。均被国内多家知名的数据库全文收录。其中声学学报被中国科协评为打造精品期刊,被新闻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该刊物被英国SA、美国力学评论、EI等全文收录。

在办刊中,我们注重主编、编委、编辑人员学术地位与素质的构成,主编和编委及审稿专家,他们是真正关心期刊、在职的国内外声学领域中公认的优秀专家;编辑的选用上,在高学历和专业学术素质上有所侧重。针对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章质量与出版效率的现实问题等矛盾的存在,我们要求编辑部把现实目标同长远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质量、服务求生存,努力实现期刊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是科技期刊真正成为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转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来谋求自身的长远持续发展。声学学报每年评选优秀论文,进行表彰,把最优秀的论文上报中国科协进行参选。

在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期刊201*年度核验和审读工作中,我会期刊噪声与振动控被评为内容质量较好期刊。

A-6中国化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在广大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立足改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学会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中国科协的评选,201*年我会再次获得先进学会荣誉称号。

中国化学会201*年工作的重心,是执行与贯彻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和精神和围绕中国科协的全国学会改革与创新项目,开展了学会的改革与业务工作。以下扼要汇报201*年的主要工作。

一、学会组织建设

学会的第八次全国还有代表大会,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201*年年我们进一步落实大会精神,夯实基础,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强调服务意识,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

1.组建了新一届秘书长工作集体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搞的是建设,干部是决定因素。学会作为社会团体,学会的发展,首先强调主要负责同志的思想转变和对学会工作的重视,发挥学会集体领导的作用。学会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秘书长工作集体,才能认真、准确执行理事会决议,落实学会改革措施和各项学会活动。年初确定了本届秘书长集体,是历届理事会中最年富力强的一届,组建时平均年龄47.25岁。

2.学会的分支机构建设

学科、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基础。在组建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后,学科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在原有基础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目前,学会下属学科委员会7个、专业委员会17个。经多次协调、落实,已完成换届选举的学科委员会7个、专业委员会16个,

另有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将于今年年底进行换届。

二、承担中国科协项目,推进学会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科协提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的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并采取项目申请度,以此推动学会改革、促进业务工作开展。这些措施,发挥了引领和催化的作用,鞭策和推动了学会的发展。

1.落实学会改革与创新项目

在中国科协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中,我会承担了会员发展与会员管理、服务创新项目。积极落实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2.强化了会员发展的措施

(1)推进了不同形式的会籍度的建立。形成学生、永久、海外、外籍会员的不同会员层次。

(2)完善了网络办理个人入会手续,建立会员数据库,强化了管理和服务功能。

(3)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调整了中学教师、在读研究生及离退休人员的会费标准。最大限度地凝聚科技工作者

(4)开展了专项调查,了解会员的需求与愿望,提升学会的科学、人性化地管理和服务的水准。

(5)加大发展团体会员与个人会员力度。利用学术会议机会发展个人会员1036名,比去年有较大的增加。新增团体会员单位4家,包括外企和民营企业各一家。

(6)吸收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协会为海外分会。接受中国化学会的指导。目前有会员30多名。

(7)建立国际间会员交换度,实现部分会员互认试点。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建立了合作会员(jointmembership)组织。合作会员享受双方服务。定了CCS/RSC合作会员条例。目前合作会员人数近160多人,其中外国人3名。探索合作会员运作模式。

3.加强为会员服务的力度

通过学会改革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提供了更多形式的服务。(1)实现会刊化学通讯改版,强调可读性。增设栏目,彩色印刷,免费提供印刷和电子版版本。

(2)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合作,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免费提供ChemistryWorld月刊,为合作会员建立网站的链接。

(3)与中国石化建立了CCS-SINOPEC化学成就奖;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CCS-RSC青年科学家奖。表彰优秀的化学家和杰出青年。

在项目中提出试点建立中国化学会驻地方代表机构,直接发展会员。明确了代表处定位、作用。目前3个地方学会申请,代表处有待落实;建立海外联系机构,发展留学人员为会员,也在实施中。

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由中国科协、民政部等部门组成专家组,对承担项目的23个全国学会进行了中期检查和评估,我会获得专家组第二名和互评第一名的成绩。

4.承担中国科协其他项目

我会承担中国科协项目7项。其中,已完成的项目3项,分别为精品期刊国际推广展览项目、学术会议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学术交流项目公共安全中的化学会议。正在进行的项目4项,即:创新项目会员发展与会员管理、服务后期、科学舆论平台的建设、科普专项‘化学美化生活’进社区、进军营、咨询课题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与健康应急机和对策研究。

三、国际会议与国际交流活动频繁

作为民间学术交流的主要渠道,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强调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性;重视学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加强与各国化学会的联系。中国化学的卓越成就,推进中国进入全球科学的网络。通过化学会渠道,与各国的化学界架设了桥梁。

1.在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化学会201*年主办国际会议4项。其中国际系列会议2项,如: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第17届国际磷化学大会,参加会议人数共计1540人,其中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718名外国科学家与会;会议发表论文1554篇,其中外方791篇。

2.参与国际组织重大活动

以习复副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化学会代表团,参加了44thIUPACGeneralAssembly,投票选举出新的IUPAC主席、秘书长等,参与了各项讨论,发表了中国化学会的意见;白春礼理事长会见ACS领导及其国际事务部领导,进一步推动CCS与ACS的合作,帅志刚副秘书长代表白春礼理事长作为观察员,参加了美国化学会春季会议期间的董事会,商谈了双方在能源、水资源、环境等全球重大问题合作的可能。

3.落实德国、英国的访问与合作项目

中国化学家研究成果和对世界化学界的影响,引起国际的关注。我会认为应该走出去,适应国际开放体系。在中石化的支持下,由理事长白春礼院士和副理事长王基铭院士率领,组成中国化学会代表团,对英国皇家化学会、德国化学会、Wiley-VCH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进行了访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会组织的专门出访,取得实质性进展。

(1)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合作

共同设立了CCS/RSC青年化学奖,将在201*年学术年会颁发;ChemistryWorld中国版,赠送会员;建立合作会员(jointmembership)机;组织纳米化学和纳米技术方面的双边会议。

(2)与德国化学会合作内容及近期考虑

与德国化学会双方互换信息、筹备第二届中德双边化学前沿研讨会、探讨人员交换方面的合作和冠名讲座的可行性、互惠的会员和合作协议。12wu月我会接待了德国化学会会长Jahn博士,就双方合作问题与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教授等交换意见,进一步确认合作内容。

4.在华国际会议筹备

201*年在华将举办国际会议5项以及海峡两岸会议1项。201*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13届亚洲化学大会,第一轮通知已经发出。上述会议正在积极筹备中。

四、学术交流与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根本任务之一,学术活动直接体现学会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是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会历来重视学术交流活动。

1.落实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本年度我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共计23项,与会人数逾6000,发表论文5000余篇。综观这些学术活动,有以下的特点:基础性和应用基础的学科的会议逐步系列化、规范化,并日益得到巩固和发展;注意到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几个方面的结合,推动了研究成果向工业的转化;适应新兴学科的确发展,开拓交流渠道;强调学科间的交叉,组织前瞻性的活动;重视西部地区化学教育,为探索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

应该特别强调,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为配合奥运安全、反恐任务和国防建议需要,我会协调公安、安全和部队有关部门,军警民共同召开了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对公共安全中迫切任务进行了基础和应用的研讨。为促进西部基

础教育的发展,在甘肃省化学会、兰州化物所的支持下召开了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

2.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

第26届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于今年3月启动,学会与南开大学就年会的有关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确定了年会的筹备方案。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定于201*年7月13-16日在天津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承办,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协办。年会主题:化学与和谐社会。

3.积极向中国科协推荐201*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

为基础研究与创新工作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会认真组织创新研究群体的推荐工作。在进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组织学术评审组对申报的群体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和评议。向中国科协推荐201*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三个,其中南京大学功能配位化合物一项已经获得国家资助。

五、期刊、图书工作与《化学通讯》改版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稳定的学术交流的园地,能够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的成果水平与研究工作的现状。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日益扩大,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条件下的办刊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国外一流期刊相比,我们的刊物在稿件质量、学术影响大小、出版时效性、论文含金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创办一流刊物不仅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学工作者的迫切需要。

1.化学期刊、图书受到关注,国际交流踊跃

我国化学研究做出了许多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受到国外学者和出版界的关注,这为化学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

(1)201*年,中国化学会与国外大出版机构的联系日益频繁,Elsevier、Wiley、Springer出版机构的化学领域负责人,美国化学会Langmuir,Chem.Mater.,Biochem.等杂志的主编分别来访,赞誉近几年中国化学论文数量和质量的飞快发展,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从另一个

侧面反映出处于上升通道中的中国化学界在国际上的地位。

(2)美国化学会前任与新任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来访,就ChemistryinContext翻译出版合作提出建议,表示中文版出版后,CAS和CCS可以合作组织Workshop开展教师培训。McGraw-Hill教育出版公司的翻译出版事宜多次洽谈。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将在第26届年会上举行首发式。

(3)受中国科协的委托,承担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推广项目,在美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和世界图联大会展示我国优秀科技期刊。编撰了中国科协优秀的期刊介绍(英文)和中国化学会期刊介绍(英文),利用这两个国际展会平台宣传了化学会主办的期刊。

(4)习复副理事长等赴印度班德罗尔,参加了亚洲化学杂志(Chemistry-AnAsianJournal)董事会会议。对该杂志重大决策发挥了作用,对协调中港台关系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召开201*年期刊工作会议

中国化学会召开期刊工作交流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新时期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主要内容涉及:学术刊物的可持续发展;学科发展对期刊需求;期刊现状和精品的建设;信息化与期刊关系;学术期刊的国际合作;学风建设与期刊作用。会议特别就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对处理不端行为的方法和尺度形成一致意见。

3.《化学通讯》实现改版免费赠送会员

对学会会刊化学通讯进行了改版,由副秘书长安立佳担任主编,由长春应化所编撰,改版后的期刊增设了学科动态、学科进展报告、人物专访、主题文章和专题介绍等栏目;实现彩色印刷。无偿赠送给每一位会员。

4.三个期刊获中国科协资助项目

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以及ChineseJ.Chem.分别获中国科协期刊B类和C类支持项目

5.我会被SCI收录期刊201*年状况

我会主办的期刊,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但是,总体水平上不容乐观,无论是期刊的质量还是其影响,与我国的化学发展水平还不相称。就我会期刊而言,虽然我会主办的11种刊物被SCI收录,但影响因子徘徊在下游水平,国际影响还很弱。

六、关于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与化学科普

开展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化学知识,培养青少年对化学的兴趣是学会的重要任务。

1.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早期接近化学知识前沿,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化学教育的改革,培养化学事业接班人。

(1)中国化学会召开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201*年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的目的是加强对竞赛的管理与监督;明确竞赛的要求,规范、完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推动化学竞赛的健康发展。通过了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卷的作和分发的管理办法和关于投诉和申诉受理程序与处理办法两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竞赛的程序与规范。

(2)201*年1月举行了第20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学生选手共计165名。参赛选手经过理论和实验考试角逐后,51人获一等奖,66人获二等奖,48人获三等奖,39个单位获得优胜奖。

(3)中国化学会20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活动在9月举行。报名人数达15万4千人,获得竞赛一等奖学生共计879名。在组织工作发现,部分省市的竞赛阅卷工作有待进一步严谨和改进,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有待提高。

(4)第3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于7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168名选手参加了本届竞赛。设金牌31枚。我国

四名选手全部获得了金牌并且成绩名列前茅。

2.科普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和抵伪科学,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学会作为社会团体,开展科普宣传责无旁贷。我会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在科普活动中迈上新的台阶。

(1)开展化学美化生活进社区、进军营活动。我会与中国科学院化学部联合主办健康热点问题与化学科普报告会。宣传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化学、科学安全服药、居家安全化学以及合理选用、科学使用日化人体护理产品,同时还针对部队需求设化学恐怖事件的防范、防护与处专题,还编诸如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等宣传小册子,受到欢迎和好评。

(2)化学化工常识短文的征集

我们认为对公众的科普,其定位和知识水平应该贴近生活以常识为主。基于上述考虑,开始进行科普短文征集,目前已经共达53篇。将编纂成册,免费发送。

七、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理事会对推动产学研和企业与咨询工作高度重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开展了大量工作。

1.将企业故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委员会定位与任务。

2.推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17号令)不合理之处的调整,提出了修改的建议,进入修改程序。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第二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化学物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3名,为更深层次了解、理解国家有关新化学物质的管理思路与模式、拓展与环

保总局的合作以及建立与大型化学化工企业的联络渠道等具有重要意义。

3.与国家环保总局登记中心反复沟通,加强合作,承担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化学物质标识信息准确性审定工作。

4.申请并获得中国科协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与健康应急机和对策研究项目。该项目结合化学品的特性,针对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开展调研,定有关应急机和健康对策的建议方案,为国家有关决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5.关于易毒化学试剂的管理度对化学科研工作影响。在学会八大上,一些团体会员单位反映有关部门对易毒化学试剂的管理度和审批程序,对研究工作时效造成影响,建议学会给予关注和呼吁。对此,学会高度重视,安排了调研工作。通过对北京科研院所的初步调研,影响并不大。外地情况的调研将进一步展开。

八、发扬学术民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学会提倡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弘扬学会的优良传统,表彰先进,奖掖后学;用时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坚定不移地同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和谐的学术环境,构建和谐的会员之家。

1.学会奖励的运作

(1)奖励项目的增设。经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磋商,共同设立了中国化学(成就奖)。奖励名称及条例提请常务理事会讨论后确定。拟定在201*年学术年会颁发;与英国皇家化学会签订奖励协议,定了奖励条例,共同设立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家。

(2)学会目前设立奖励11项,因奖励颁发时间的差异,本年度学会组织实施的奖励6项。本年度申请人员共有92人。目前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和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和高分子奖励的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共计13名,分别来自10

个科研院所和大学。其余奖励正在组织评审。

(3)我会积极参与国家有关奖励的推荐工作。其中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候选工作1项、第七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4名。

(4)学会认真的完成了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工作,学会聘请理事中的9名院士组成提名小组,进行了评议、遴选,最后决定上报科学院9名,其中3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奖励的推荐,尚有四项奖励正在评审之中。

2.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理

为抵和反对学术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今年,依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就学术不端行为等提出相应的界定。继续贯彻作者、编者的诚信度,对论文发表中的不正之风,继续执行公开处理和通报机,自201*年末至今已9次,累计48人。

以上汇报了学会201*年的主要工作,201*和201*年,我们面临许多重大的工作,如:组织第26届学术年会、第十三届亚洲化学大会等任务,在组织建设中还将根据需要考虑理事的增补,考虑专业委员会的建立等,有待诸项落实。

A-7中国天文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中国天文学会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赵刚理事长及十一届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天文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继续发扬民主办会的优良传统,讨论定了十一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围绕本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在国内外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办好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为天文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201*年中国天文学会共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9次,参加人数达1700人,交流论文近1000篇。

1、成功举办201*年学术年会。中国天文学会201*年学术年会于201*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广州大学成功举办,学术年会设大会报告和五个分会场报告,参会代表约500人,有5位院士参加了大会,并作了精彩的报告。大会邀请报告共29篇,分会报告189篇,大会邀请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各天文专业,分会报告更是讨论热烈。

中国天文学会201*年学术年会得到广州大学和广州天文学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自举办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以来,参加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的人数是一次比一次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本次年会为历年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之最,成功举办学术年会,为天文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得到了广大天文科技工作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此,中国天文学会十一届理事会决定把继续贯彻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作为本届理事会任期目标之一。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召开IAU在华会议,为提升中国天

文学在国际天文界的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为201*年在中国举办IAU大会积累经验。

201*年10月15~19日在上海天文台成功举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第248次讨论会,题目为巨大的飞跃:从毫角秒级到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参加会议的有22个国家的182位正式代表,其中青年学生32人,代表中包括美国、法国等国的代表,我国有共44人参加。会议共组织邀请报告34篇,口头报告32篇,墙贴122篇,我国的邀请和口头报告为7篇,墙贴35篇。编依巴谷星表的负责人MichaelA.C.Perryman(荷兰)和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担任会议的科学委员会主席。这次会议在天体测量学的发展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会议回顾了依巴谷空间天体测量的作用、展示了10年来新天体测量在方法、研究方面的成果,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把新天体测量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年10月22日-26日在苏州成功承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第249次讨论会---地外行星:探测、形成与动力学,参会代表140位,报告58篇,张贴报告71张,其中青年学者占50%,会议主要围绕地外行星的探测、形成与动力学展开讨论,这是近年来IAU举办的唯一关于行星探测和研究的重要会议。在为期5天的学术报告中,与会学者在探测方面报告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探测技术以及最新的探测结果,行星形成与动力学方面展示了当前最前沿的课题研究和最新的计算方法及结果。本次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研究的良好机会,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3、积极支持各专业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如:201*年7月1日到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的中国天文学会第18次郭守敬系列会议致密星物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中、美、德等13个国家的156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有10个邀请报告,51个口头报告,60个张贴报告。会议就中子星/脉冲星、黑洞、白矮星以及LIGO/引力波天文学、恒星级致密天体、与星系级和超大质量黑洞相关的共同的天体物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会

议还将出版文集。

201*年11月6-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天文学会第389次学术会议黑洞吸积盘理论国际研讨会,来自瑞典、美国等十多名国际著名学者以及五十多名国内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特邀请瑞典国际著名黑洞吸积盘理论专家M.Abramowicz教授就黑洞附近强引力场下粒子和流体的运动、吸积盘的结构和稳定性等问题作了四场报告,此外,与会代表就致密天体的吸积模式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合作研究意向。

除上述会议外,中国射电天文前沿论坛、第二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会议、天文学各词委员会第八次委员会议等,在各不同领域,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二、为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积极筹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8届大会和IAU第10届亚太会议。

1、中国天文学会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签署201*年在北京举办第28届IAU大会的协议。

在201*年第26届IAU大会上中国天文学会获得了第28届IAU大会主办权。

201*年4月17-20日,IAU当选主席RobertWilliams博士、IAU秘书长KarelA.vanderHucht博士等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国天文学会派出由赵刚理事长亲自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向IAU官员详细介绍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及场馆设施、周边环境、宾馆住宿、就餐、交通情况等各方面的安排,IAU官员还对拟定的IAU大会会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双方代表就协议草案文本共32项条款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赵刚研究员代表中国天文学会与IAU秘书长KarelA.vanderHucht博士代表IAU签署了关于201*年在北京举办第28届IAU大会的协议。

此次IAU执委会官员的成功访问以及大会承办协议的成功签署标志着

第28届IAU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今后将纳入中国天文学会的重要工作日程,并逐步付诸实施。第28届IAU大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必将积极有效地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提高中国天文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天文学家提供一个非常宝贵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2、201*年8月3日-6日,中国天文学会将在昆明市承办第10届IAU亚太会议,亚洲太平洋区域国际天文学大会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授予的重要区域性会议,具有权威性;参会代表约中方:300人,外方:300人,会议主要交流天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天文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型天文仪器设备的研、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应用天文学和虚拟天文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生教育和公众科普教育等,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会议将出版会议文集、签订合作交流协议、成立项目运行机构等。为此,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都多次讨论安排此项工作,中国天文学会特委托云南天文台、云南省天文学会承办,会议宗旨为展示亚太国家的天文研究成果,目的:加强亚太国家间的天文研究、教育的合作,形式: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张贴报告。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顺利开展。

3、为了配合筹办好IAU28届大会和IAU第10届亚太会议,中国天文学会赵刚理事长、李向东秘书长与中国天文学会秘书处及北京筹办IAU28届大会筹备组同志,到中国科协国际部,向国际部梁部长汇报了中国天文学会承办IAU28届大会和第10届亚太会议的详细情况。了解关于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另外,就缴纳国际组织会费等有关问题也向科协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

三、加强科普宣传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201*年共举办科普讲座17次,举办科普展览2次,参加人数达1万余人,举办科技竞赛3次,组织参加国际竞赛2次,参加人数达201*人,积极支持在各省市开展多种形式夏、冬令营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了更的天文科普知识。

为配合201*年国际天文年活动,和抓住201*201*年日全食的机遇,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了201*年国际天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日全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讨论汇报安排天文年及日全食期间各项活动。

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推动天文事业的发展。

1、自201*年11月中国天文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即十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后,中国天文学会即于201*年元月召开了十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具体讨论安排了常务理事分工及学会各项主要工作,为新一届理事会很快就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做好了准备。同年又召开了十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十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和十一届一次组织工作会议,定了本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吸收发展61位新会员,对今后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布和安排。同时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努力完成201*年团体会费、IAU会费及201*年-201*年个人会费收缴工作。定期出版了第27期会讯,完成换届备案工作等。

2、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中国天文学会评奖工作,扩大原有奖项的影响力,经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讨论,决定从201*起设立两个奖项,即张钰哲奖和黄授书奖,每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201*年经黄授书奖评委会评审,报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会审核通过,单文磊研究员获中国天文学会第一届黄授书奖奖,黄授书奖鼓励表彰了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完成了评奖工作。

五、组织天文学科专家,积极完成中国科协安排的编写《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任务。

根据照科协的要求,中国天文学会承担了201*年天文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工作,结合中国天文学会和相应学科的特点,组成了由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有关专家组成有研究课题组,先后召开二次天文学科发展研究讨论会,确定了天文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重在发展和研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古生物学会201*年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356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