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与名师比,我们差在哪儿?
州教育局“优秀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学习心得
知行希望小学罗大琴
11月13和14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黔东南州教育局举办的“优秀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有于月红、杨文燕、文正芬、周琴四位骨干教师为我们做现场观摩教学及专题讲座。课堂上四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引领能力及操作教学设备的娴熟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四位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激趣互动、知识拓展及学生素质培育贯穿始终,对我的启发很大。教育局领导还安排了本县傅萱老师的一堂观摩课。我想,领导的意图应是让老师们在听课中发现我们与名师间存在的差距吧。
纵观这几节课,名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相比我们教师的课却是生硬死板,花哨无实。现就谈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在三维目标的确立上,应该说我们的教师没有问题。和名师比,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深入的领会,从而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反观名师,是把三维目标进行内化,抓住重点要落实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达成目标。可以说,名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是围绕着确立的目标在展开教学的。
2、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堂结构的安排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上一步步去落实,各个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我们做的却不能尽如人意,显得层次凌乱,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并且在引导学生时往往会出现老师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名师的课在开课的环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意在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做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谈话间也是在了解了学生大概的学习情况,为下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周琴老师在上五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时就是通过一个个看似无关的问题逐步引到了习作内容上。于月红老师更是在让学生背学过的古诗中不知不觉的由题目的相像而进入了新诗词的学习中。在互动
的环节中,于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翁媪之间的相媚好”“醉”“吴音”这几个情境,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之间理解了内容,深化了感情,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知识点要靠教师去讲,但是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手段,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把关键词句罗列出来,让学生顺着老师的牵引,一句一句地学,一段一段去理解,这种方法条理清晰,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我们现在是较普遍,也是教师喜欢用的一种,但它最大的弊端是要点是教师给总结、提炼出来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生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没有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被动的,是教师给个拐棍然后被牵着走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知识的记忆当然不牢固。正因为这样,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造成学生思维不积极,探究不深入,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的现状。
名师在这方面做的和我们大相径庭,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本课的知识点,而是巧妙地把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一堂课下来,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4、教学效果上的分析
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名师的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和提高,教师有效地利用40分钟,学生学的轻松。我们的课包装华丽,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气氛热烈,但静下来想想,学生们就像在演一出教师导好的木偶戏,主角是老师,学生是老师手中的木偶,他们不需要去思考,行动是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只要跟着做就行了。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能有什么发展呢?
上一节这样的课,教师们都说太累。是啊,我们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备教材、备教参、查资料、制课件、“背”教案、“背”导语,演练各个环节,付出的辛苦是平时一节课的数倍,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讲,不断地指挥学生,能不累吗?而成效却是微乎其微的,老师们厌倦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次活动中,几位老师执教的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不同是的名师们与学生是初次见面,对学生的了解就只有课前短短的几分钟;而我们的老师上课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应该说师生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几堂课上下来,却出现了明显的反差,名师上的课学生是思维敏锐,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而自己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却都变得沉默了许多,有些时候还只能是老师亲自点将。比如于月红老师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而听课的却是现在的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仅从这一点上,就足以体现于老师的魄力。更绝的是学生们在于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引导下,竟然把这首词学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对文本中的情境进行表演时,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幽默的话语更是让学生融入其中,做到自觉参与而不自知。这样课堂气氛不但活跃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学习目标。
看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在佩服之余,我们不仅要深思:差的不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老师素质跟不上。说实话,每次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或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我总是对城里孩子的素质羡慕不已,心里都想过:如果这样的孩子放在我手里,我一样会教的很好。但现在想来,如果真的把城里的孩子放在我们手里,那是孩子们的悲哀;如果把我们的孩子让名师来教,那是孩子们的幸运。
名师在课堂上风趣机智的语言,亲切祥和的教态,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洞察力以及能将生成内化的应变能力,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成为名师,我们需要底蕴。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现在的我们是丑小鸭,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不断探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201*-11-18
扩展阅读:送教下乡总结
顺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实施“送教下乡”活动开展成效显著
“送教下乡”工作是搞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本学期“送教下乡”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
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号)(在职教师72学时,新教师120学时)和保定市教育局201*年工作重点,结合我县实际,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对我县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培训。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全县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精心组织开展了这次“送
教下乡”工作,本学期参加送教下乡的教师有裴秋香、齐英坤两位教师,涉及全县小学教师400多人。首次在高于铺总校,至今是第六次“送教下乡”,涉及10个乡镇。今天的“送教下乡”工作具有浓厚的研究氛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广大教师普遍认为,送的理论实用,课堂精彩,真是让人服气,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我认为会大大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和效益,对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预期的培训工作目的,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和颇有成效的实施。一、3月11日,教育局召开了培训动员会,刘树乾校长分析了当前顺平县教育形式并对此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刘主席做了总结,对这次“送教下乡”(课例式、分学科、集中培训)做了具体要求,强调要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实用、着力于实效。
二、精心筹备
为了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培训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人选和要求,由市级名师、学科优胜奖获得者做为此次培训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确保送教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农村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
三、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是集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形式。以前,我们总是请专家教授来讲座。他们的专题讲座一般是客观的,内容形式高,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特点。听他们的专题讲座的人,如果不具备相当的理论素养,常常被他们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搞得一头雾水。因此,他们讲的东西,农村教师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实践起来困难就会更大一些。所以我们本学期“送教下乡”的专题、理论讲座,采用了示范课与理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先请教师们观摩两节示范课,交流互动后再结合自身体会和经验进行理论讲座。
由于讲座教师是我县的一线教师,作为市、县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改革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实际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更贴近农村教师的需要,从而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农村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
促进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1、教学引领带动
来自实验学校的齐老师,所上的两堂课,生动、新颖、精彩,展示了名师优秀的专业素质和高超的育人技艺,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农村教育教学的示范引领和帮助带动作用。齐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特色鲜明而又个性飞扬的人格魅力;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和目标的有效达成,凸现出了语文学科浓烈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心智启迪及行为引导的价值追求,乐学善诱的情境创设、富于启发和探究趣味的问题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开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体验和感悟教学内容,充分展示了教者把握学情、关注学生、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其熟练精巧的运用,教学资源的精心选择和教学手段的恰当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参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重心突出,过渡自然,结构紧凑,舒展、激越错落有致,结尾升华有力延伸悠远,教态、语言、节律、内容展示给人以美感。课后交流中,不少老师用“示范”、“榜样”、“完美”、“精彩”、“新课程的典范”等意思表达了齐老师的教学给大家的深刻启迪和良好示范。
2、交流真诚互动
由于听课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深受启发和感动,因而在课后交流中,都能畅所欲言,有感而发,使得课后交流气氛热烈,思想活跃,参与广泛,探讨深入。有的对课堂教学作了个人的感受发言,表达出本次活动中自己所得到思想启迪和教学细节的感受;有的请名师指点迷津,提出了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诸多困惑、通过积极的参与、互动,在彼此的思想交融回流中,使座谈较好地达到了参与、分享、释疑、解难的效果。(特别是在安阳、台鱼,教师发言达11人,争先恐后。)
交流中,教师进修学校刘树乾校长结合齐、裴老师的教学,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解析、评价;教师进修学校李振栓老师对齐、裴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了精要点评,从而进一步提升和扩展了本次送教活动的功效。
3、多校共享联动
为扩大本次送教活动的受益面,对活动作出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以总校为单位集中培训,人数多达80人以上,较大的参与面,增强了送教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活动效果看,本次送教活动的广泛参与,充分显示出片区教研活动的集群效应。
二、收获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送教下乡”工作中,进修学校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农村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培训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践与师资培训融为一体,采用示范课,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任何机械单一的教师培训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这种走进农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有操作性的教师培训,实效性强,实用性大。
“送教下乡”工作解决了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问题,使农村的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城里高水平教师的授课和讲座,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送教下乡”工作使送教的教师感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朴实、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奋进精神,也是送教老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标的领悟,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法学法的运用,对新课堂的驾奴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富的力量,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并进。
回顾这四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认为“送教下乡”是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一种新的形式,“送教下乡”工作不应当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应作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
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反思一、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虽然较从前有了较大提高,但和城区学校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提高培训活动的规范性、制度性是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的重点。
反思二、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需要逐步增加远程教育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与丰富适合农村实际的远程教育模式,进一步解决交通不便和工学矛盾问题。
反思三、本次“送教下乡”工作是根据上级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来确定的,但通过培训及了解,我们应根据培训者调查问卷结果来确定,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从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综合、分析、筛选。
反思四、本学期有个年龄限制,男50周岁、女45周岁,今后尽可能地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参训教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知识和教学水平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培训对象中会有一些“教非所学”的学员,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培训的针对性大大减弱,解决办法需要进行尝试和探索。
总之本次送教活动中,学科支助力度大,参与者众,开展深入,受助效果好。在名师的带动中、活动的感动中、参与的互动中、分享的联动中,使我们从中进一步确立起通过引领示范、群集探讨、广泛交流等方式去攻坚克难的支点,通过研、教深度结
合的强力杠杆去撬动教的困惑、教的难题、教的疑点,从而不断推动教的需要实现和发展。
农村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农村孩子的未来,也决定着顺平的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关键,课改之路漫漫艰辛,农村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新的跨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55287.html
- 下一篇:党 廉 室 工 作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