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铜山口铜矿管理提升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09:56:37 网站:公文素材库

铜山口铜矿管理提升年工作总结

铜山口铜矿管理提升年工作总结

201*年是有色公司的管理提升年,更是铜山口铜矿管理上台阶的关键之年,自公司冶色生〔201*〕74号文件颁发之后,矿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将三季度每个星期六定位“管理提升日”。集中研究、落实加强企业管理基础性工作,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现从以下方面对管理提升工作进行总结。一、成立督办小组,落实管理提升工作。

矿成立管理提升工作日协调、督办、检查专项工作小组,夏继平、夏威任组长,专项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和2各工作小组,各小组在每个“管理提升工作日”深入各二级单位和部室检查工作,了解情况,及时汇总。

二、制定详细的管理提升目标及工作计划。

矿管理提升督办小组集中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7月份到9月份全矿制定修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完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并组织讨论、查找问题;10月份集中讨论制度流程,征集意见,并由矿主管领导审阅;11月份到12月份对照公司颁发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对矿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文件,装订成册并颁发执行。

三、完成制度梳理和标准作业流程的建立。

7月份起,矿按照“人要规范化、事要流程化、物要组织化”的要求,完成制度梳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建立。由矿督办小组提出要求,督办执行,管理提升日期间,每周一各二级单位和部室向矿督办小组报送管理提升计划和总结,小组进行详细的核实,并实地检查进度,每周四督办小组将各单位部室“管理提升工作日”工作情况汇总以简报的形式下发至各单位和部室。在大力的检查和督导之下,8月份中旬已完成全矿的制度梳理,部分单位着手梳理主流程。

四、集中讨论制度流程,征集意见。

制度流程梳理完成之后,矿督办小组组织讨论,找出问题,形成制度的征求意见稿,发送至各单位和部室征求意见,9月份形成送审稿,报到公司进行审定,11月份颁布施行。五、强化责任,加强考核。

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强调的是领导责任,领导责任的关键是要明确的责任人,要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管理上台阶的目标。我矿督办组制定出各单位和部室层级绩效考核体系,落实责任,保证了各项制度流程的正确有效实施。

管理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铜山口铜矿管理层对各项工作的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完善的制度做保障,清晰的流程做指导,集中讨论,共同参与,形成了良好团队协作氛围,为今后的矿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铜山口铜矿

201*年12月20日

扩展阅读:布尔津县巴喀勒铜矿金矿工作总结

新疆布尔津县

巴喀勒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201*年1月15日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目的任务..................................................................................1

第二节勘查区位、交通..................................................................2第三节勘查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2第四节探矿权情况.................................................................................3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情况....................................................................4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5

第一节地层..........................................................................................5第二节构造..........................................................................................6第三节侵入岩......................................................................................6第四章勘查区地质特征........................................................................8第一节勘查区地层..............................................................................8第二节勘查区侵入岩..........................................................................8第三节构造..............................................................................................9第四节矿化、蚀变地质特征..............................................................9第五章勘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1第一节地质测量工作方法及其质量情况........................................11第二节物探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3第三节化探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5第四节样品的采取、加工、测试方法及其质量评述....................16第六章结论........................................................................................20第一节工作程度、工作成果............................................................20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20第三节今后工作意见........................................................................21第七章附图......................................................................................2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目的任务

我单位于201*年7月201*年10月对《新疆布尔津县巴喀勒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进行了野外地质工作,由本单位投入勘查资金,以《新疆布尔津县巴喀勒金多金属矿普查设计》为依据,主要目的为:

通过本次开展面上的普查工作、主要矿(点)化体的稀疏工程控制、物探、化探等工作,对测区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化体做出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勘查的建议及依据。

1、通过地表地质工作及控制工程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及特征。基本查明了金-多金属矿体地表分布、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品位等地质特征;大致了解了矿石质量特征和矿石类型、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并对其成矿类型、成矿条件及成矿潜力进行研究,探求金-多金属矿资源量。

2、通过地表控制情况为进一步勘查工作及深部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3、力争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铅锌矿产地一处。主要实物工作量:

1、1:10000地质测量(草测)28.37平方千米

2、1:201*地质测量(草测)1平方千米3、1:201*实测地质剖面10千米4、1:500实测地质剖面2千米5、1:10000高精度磁法测量20平方千米6、1:10000土壤测量28.37平方千米7、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0千米8、槽探1000立方米9、薄片20件10、基本分析样3200件

第二节勘查区位、交通

矿区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行政区划属于布尔津县管辖。位于布尔津县城南西约35千米。

布尔津县城至工区西部有319省道相通,交通尚属方便(见交通位图1-1)。

第三节勘查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工区属低山荒漠区,海拔高度851991米,相对高差100余米。水系不发育,生产、生活用水需外地供给。

工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寒凉气候,冬季漫长,春季多风,夏短酷热,秋凉霜早,年均气温4.6,年均降水量139.3毫米,年均蒸发量

1679.3毫米,年均无霜期129天。10月未降雪封山,翌年5月解冻野外工作周期5个月。

第四节探矿权情况

我单位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于201*年6月

首立探矿权,勘查证号:T651201*060201*474。勘查矿种为金-多金属矿。有效时间为201*年6月17日至201*年6月17日。勘查面积为28.37平方千米,地理座标范围:东经8630′00″-8637′00″,北纬4735′00″-4736′45″,具体拐点坐标如下:

序号经度纬度1E8630′00″N4736′45″2E8637′00″N4736′45″3E8637′00″N4735′00″4E8630′00″N4735′00″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19351955年,前苏联地质工作者在本区分别进行了1∶50万和1∶20万非正规的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了工作的地层层序和侵入岩序次。

1965年新疆有色地质队和新疆第四地质大队,第一区调大队在本区开展1∶100万,非正规的1∶20万和1∶2.5万普查找矿工作。

1966年,新疆第一区调大队在本区开展正规的1∶20万区域地质及矿产调查工作,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划分,并发现了一些矿点及物化探异常。

1979-1980年,新疆地矿局区调大队古生物组的窦亚伟和孙华工程师,根据多年来对本区地层和古生物资料的研究,于1979年亲赴哈尔加乌和喀拉哲腊等地进行了野外调查,撰写了“厘定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的地质时代”一文。

1981年新疆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在调查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布了10个钻孔,取得了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给新生代地层和盆地基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1982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十分队在本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本区大地构造属准噶尔北天山褶皱系北缘,布尔津复背斜内。褶皱紧闭,花岗岩活动强烈。

第一节地层

区内地层发育,以上古生界及新生界为主。1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

第一亚组(D1ya):北西向展布,构成背斜核部。主要由凝灰砂岩、变质砂岩、板岩夹硅质岩,凝灰岩,变质粉砂岩组成。

第二亚组(D1yb):主要岩性为:变质粉砂岩、砂岩、板岩夹石灰岩。

2中石炭统恰其海组(C2q)

主要分布工区南部,呈北西向展布,为海相碎屑岩,仅出露第三、第四亚组。

第三亚组(C2qc):砂岩、夹钙质石英砂岩、泥岩第四亚组(C2qd):粉砂岩、砂岩夹钙质砂岩、砾岩3下第三系乌伦古河组(E2-3W)

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岩、粉砂岩、泥灰岩,厚562米。4上第三系独山子组(N2d)

为山麓河流相沉积,岩性为褐黄、土黄、棕红色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砾岩、砾状砂岩或砂岩的不均匀互层,中部含钙质结核,厚1458

5

米。

5第四系

(1)中更新统洪积层(Qp2pl):砾石、碎石、粗砂,具二元结构。(2)上更新统洪积层(Qp3pl):分布于间歇河流两岸,由砾石层、砂、碎石及砂质粘土组成。

(3)全新统洪积层(Qhpl):分布于河谷中,由砂、砾石、粘土组成。

(4)全新统洪积层(Qhch):盐类。

(5)全新统洪积层(Qhh):滩泥、腐植土、少量砂、碎石。

第二节构造

1褶皱区域为一北西展布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为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翼部为中石炭统恰其海组,褶皱呈线性紧闭,显示地槽构造特征。

2断层

区内断裂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北东向断裂次之。北西向断裂多呈压性,沿褶皱翼部分布,断裂北东倾,倾角60°70°。北东向断裂以张性为主,多切断北西向断裂。

第三节侵入岩

1华力西中期超基性岩(∑42a)

仅分布于图幅东部,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以斜辉榄岩为主,有少

量纯橄岩。

2华力西中期花岗岩(γ42a)

分布于图幅东部,呈岩株状,与石炭纪地层接触处具角岩化,岩性为中粒长二花岗岩。

3华力西中期花岗斑岩(γπ42b)

分布于图幅中部,呈不规则状侵入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中,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

4华力西晚期花岗岩(γ43)

分布工区北部,多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岩性以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区与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及金-多金属矿化。

5脉岩

主要见花岗闪长岩脉群,呈北东向侵入于华力西中期花岗岩中。

第四章勘查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北部坳陷内。除西北和东南有基岩出露外,其余大部分被新生界覆盖。

第一节勘查区地层

1、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D2y)

分布于矿区西部及东南部,呈北西向展布。蕴都喀拉组第一亚组(D2ya)

仅分布于矿区西部,走向北西,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蕴都喀拉组第二亚组(D2yb)

分布于矿区西部和东南部,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板岩及石灰岩,该组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及金、多金属矿化。2、下第三系乌伦古河组(E2-3W)

分布于山前盆地中,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长英砂岩、粉砂岩夹灰岩,厚度大于500米。3、第四系全新统化学盐类堆积(Qhch)

在工区内分布面积大,形成于现代湖盆及洼地中,为食盐芒硝等矿产。

第二节勘查区侵入岩

矿区侵入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γ43),出露面积较小,与地层接

8

触带形成矽卡岩化。

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岩石石英含量2426%,钾长石2130%,斜长石3540%,黑云母06%。脉岩有花岗斑岩,石英脉。

第三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沿侵入岩接触带附近形成北西向破碎带,并伴有蚀变和矿化。

第四节矿化、蚀变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科克森套乔夏哈拉铜金成矿带内,成矿条件有利。矿区已发现三处矿化蚀变带。

Ⅰ号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西北,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43)与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第一亚组(D2ya)接触带附近,有两个金、铜、铅、锌矿化体,长80-240米,宽2030米,金品位0.111.5×10-6,铜品位0.150.22%,铅品位0.130.40%,锌品位0.20.35%,主要蚀变有:矽卡岩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硅化等。

Ⅱ号矿化蚀变带位于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内,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有两个铜矿化体,长80100米,宽1020米,铜品位0.10.4%,主要蚀变有:硅化、云英岩化等。

Ⅲ号矿化蚀变带位于东南部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43)和中

泥盆统蕴都喀拉组第二亚组(D2yb)接触带附近,有一个金、铜、铅矿化体,长220米,宽20米,金品位0.10.3×10-6,铜品位0.10.3%,铅品位0.20.42%,主要蚀变有:矽卡岩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硅化等。

本区赋矿围岩为泥盆纪火山沉积建造,是铅锌矿的矿源层。成矿母岩为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控矿构造为北面向破碎带及岩体内外接触带,因此本区是寻找金、多金属的有利靶区。

第五章勘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为满足普查找矿和对矿体进行评价的工作需要,根据普查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与普查区已有的工作程度,采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槽探等方法手段,初步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蚀变作用及控矿因素,查明金-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为金-多金属矿体进一步工作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依照任务书和有关规范要求,对普查区采用了1:10000地质草测、1:201*地质草测、物探、化探等工作方法,系统的采集和分析了各类样品、圈定了金-多金属矿体,现将各方法及质量评述如下:

第一节地质测量工作方法及其质量情况

一、1:10000地质填图

1.目的:初步了解普查区内地层、构造、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矿化体的数量、分布、规模及矿化情况,为普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全面评价。

2.1:10000地质填图面积28.37平方千米。填图控制采用半仪器法结合GPS卫星定位自做控制,地质点采用罗盘后方交汇或GPS卫星定位仪定于图上,地质界线按实地勾绘成图,地质点有小红旗作标志并编号,以备检查。

填图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线距200米,地质点密度17.0个/平方千米,均有效的控制在地质体上。

11

经检查验收认为:填图方法正确,地质体圈定准确,地质现象观察详细,记录内容齐全,基本上达到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

二、1:201*地质填图1.目的任务

大致查明普查区铅矿体的数量、分布、规模及矿化情况;重点对已知的矿体进行地表工程控制,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及品位变化等到特征,并对普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评价,为进一步开发等提供资料依据。

2.方法和要求

1:201*地质填图面积1.6平方千米。结合1:10000地质填图及槽探资料,确定了一个区段,填图面积1.6平方千米。地质点用GPS卫星定位仪导向,以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定于图上,地质界线实地勾绘成图。

1:201*地质填图采用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的原则。地质点密度181个/平方千米,各地质点均控制在有效地质体上。凡宽度大于0.2米,长度大于2米的地质体均标于图上。

经检查验收认为:填图单元划分基本准确,反映了野外实际情况。记录内容齐全、图件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及细则的要求,能满足进一步开发提供资料的要求。

第二节物探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本次物探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0000磁法测量、1:10000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

一、1:1万磁法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使用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HC95氦光泵磁力仪进行野外工作,工作前要对仪器性能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仪器各项参数性能均达到规定指标。

测量参数为△T。在工区开工前首先对仪器噪声系数进行测定并且建立基点。

每日工作前,用仪器自校程序检查仪器工作状态。工作中操作探头的工人必需严格去磁,探头与仪器间的距离不小于4米;基点读数2次、测点读数1次,对异常点、突变点进行重复观测,侧段接头处有2个重复观测点。观测结果采用混合零点改正,基点闭合时间均小于4小时。

根据要求对基点、畸变点、异常点均需进行重复观测,观测结果做混合零点改正,观测闭合时间小于4小时。质量检查方式与激电中梯相同,检查精度以均方误码差衡量ε=±10%。

磁法检查采用“两同两不同”方式进行。二、1:1万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1、工作方法

本次工作拟采用激发极化法中梯装为扫面工作的方法装。仪器:采用重庆奔腾技术数控研究所生产的WDF-1型时间域

13

中功率智能发射机和配套的WDTS-1型直流数字接收机。接收机输入阻抗大于10MΩ。供电节拍2s,延时200ms,在干扰区和异常区适当增加了读数次数,并按31的原则进行取数,采用MS1和视电阻率ρα成图。

电源:采用2.5KW交流发电机。AB供电极采用0.3m2的铜板或铝簿挖坑埋极,并浇盐水增加电极导电性,以降低接地电阻,增加供电电流。所有测线的供电电流I均大于0.0005K/ρa×ηa,其中[K=π(AB2-MN2/MN)]。MN极用不极化电极,开工前极差小于2mv,收工时极差小于5mv。发射机具有短脉冲标准制式,占空比为11。野外生产前和生产结束应对发电机供电电流进行校验检查,供电时间精度不超过1%。

工作方法:采用中间梯度装,AB=1200米,MN=40-60米,点距20米。供电周期8秒,供电节拍为2秒,即正向供电2秒,反向供电2秒停2秒。延时200毫秒,第一块积分宽度40毫秒,叠加2次,每天工作操作员检查仪器电池电压,MN导线绝缘,记录卡、测量不极化电极内阻(小于2KΩ),供电前应检查供电导线绝缘电阻,要求大于8KΩ,工作10分钟记录一次电流。电流变化不大于2%,电流变化较大或断电应通知接收机操作作记录。

物性测量:物性工作是物探普查的基础工作,不同地质体或不同岩性的物性[电性]是物探[电法]工作的前提,同时为异常划分定性、研究和解释推断提供依据。

物性标本采集要求:参数标本采集工作均应沿测线进行,应具有

14

代表性,采集标本力求新鲜,应避免采集片理层和转石层标本,所有标本应在现场定名、编号,并记录采样位、有关地质现象,标本形状要求较为规整,每种岩(矿)石标本采集数均应大于10块。标本规格应为8×8×8cm。

参数测定方法:本次工作标本参数测定用WDJD-1型直流数字激电仪,以强迫电流法测定。标本浸水时间在12小时以上,捞出水晾干后方进行测定。仪器供电周期8秒,延时200毫秒第一块积分宽度40毫秒,叠加2次。工区覆盖岩石破碎打不到标本时,可进行小四极露头测定。

技术要求:检查采用“两同两不同”(同标本、同仪器、不同人、不同日期)的质检原则,检查率不小于10%,极化率、电阻率均用均方相对误差评价,要求均方相对误差≤20%。

检查工作量应均匀分布于测区,检查工作应以异常为主,兼顾正常场。检查量应大于总工作量的5%,检查工作应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人、不同仪器、不同时间)的原则进行,如有超差则应增加检查量,仍有超差时,则应返工。遇到突变点、异常点及MS1、MS2、MS3、MS4衰减次序不正确都应进行多次数据采集,直至达到要求。对于一次电位小于5mv的点均进行重复观测。

第三节化探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主要采用1:10000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查明异常区铜矿的地表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样品分布形式采用规则

测网布局,线距100m,基本点距40m,对有矿化蚀变地区要加密取样,点距10-20m,为保证所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时要求采集B-C层,大面积基岩露头时以梅花点式在采样点附近(直径10m范围内)采集若干小块岩(5-7块,直径2-4cm)组合成一个样品,每个样品原始重量不低于200g,为了便于解释评价所发现异常,取样时记录采样点附近的地质特征(包括岩性、构造、矿化、蚀变等)、组成样品的物质及其风化程度等。采集样品时需要特别重视样品的代表性;而在样品加工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更不允许混样、错号等。样品内检率10%。

第四节样品的采取、加工、测试方法及其质量评述土壤/原岩光谱分析样品:对整个探矿区进行扫面工作,化验结果用于圈定元素异常带,分析项目为Au、Pb、Zn、W、Sb、Mo、As、Cu、Sn、Co、Ni、Ag、Co等13种元素。

化学分析样品:控制矿化带范围、规模、走向,分析项目为Au、Cu、Ag、Pb、Zn。采样方法为沿与矿化走向垂直方向连续取样,每米一个样段,取样要完全穿越矿化带。每件样品重量不少于2千克。

刻槽样:主要采自槽井探工程内,目的是查明矿化情况,用于圈定矿休。样品布以能有效控制矿化蚀变体(带)为原则。样品在槽帮底部刻槽取样,样长一般1.0米,采样规格10×5厘米,实地采样位用红油漆及铁丝加红布条进行标记,样重超差率小于15%。

岩矿鉴定样:工作中应重视岩矿鉴定工作,加强微观研究,采集

16

有代表性的岩(矿)鉴定样品,样品应力求新鲜,并做好野外观察描述,规格一般为3×5×7厘米,对风化或半松散岩矿石,可适当放大为3×6×9厘米,切片位应用红铅笔或记号笔注明。主要在矿体、地质剖面及路线地质填图中采集。

岩石薄片样:采样目的:(1)测定造岩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定名、分类。(2)鉴定岩石的后期蚀变、交代及矿化,为找矿提供资料。采样要求:所采薄片样品上需写明编号,同时填写标签、包装并登记。薄片样品数量控制在20件。

矿石光片样:采样目的:(1)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和含量。(2)观察不透明矿物的矿相,了解矿物的形成条件及生成顺序。采样要求:要求对普查区内各类岩石、矿石均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所采薄片样品上需写明编号,同时填写标签、包装并登记。样品数量控制在10件。

化验测试:

(一)化学分析样品加工1、加工方法

化学分析样品加工由试验室采用“分步综合加工”方法进行,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总损失率不得大于3%,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化学分析样品的制备严格执照切乔特公式进行缩分:Q=kd2式中Q:缩分时取得的最小可靠重量(千克)k:缩分系数(采用0.2)

d:样品碾碎后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2、样品加工质量要求

化学样品加工全部达到粒径1~0.83毫米(16~20目)后,缩分为正、副样两部分,进一步磨细至规定粒度送化验室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的正样最大粒径为0.097毫米(160目),样品粒度要求达到-80-200目,最小重量为100克。副样保存最小为100克。

化学分析质量:

1、样品测试由新疆地勘局中心实验室承担。

2、内部质量检查:基本分析样的结果采用分批、分期做内部检查分析,内检样由副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由项目组编制密码送原实验室进行分析,了解偶然误差。

3、外检样品由项目组从正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不得少于30件),送新疆有色地勘局中心实验室进行分析。

4、内、外检分析结果误差处理颁发按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5、要求实验室自接样后15日内报出分析结果。4.3.6地质编录、室内综合整理

野外化探取样工作的同时进行地质观察描述,其内容为: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

垂直及水平方向的变化等。记录于地质观测点、路线记录表中。野外工作的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随时作出野外地质草图,以对野外勘探工作作指导,定期编写阶段工作报告;室内综合整理工作内容为根据样品分析结果作出元素异常图、地质图、构造图、矿产图,根据样品及成矿理论分析成矿远景,提出进一步工作方法。

第六章结论

第一节工作程度、工作成果

我单位于201*年6月首次取得了新疆布尔津县巴喀勒金-多金属矿探矿证,目前勘查工作进展顺利,公司在探矿区域范围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财力进行找矿工作。

通过上两年度的地质勘查工作,在勘探权人及地质勘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如下主要认识和成果:

1、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及特征。大致查明了矿体地表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品位等地质特征;大致了解了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特征和矿石类型、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

2、在主要矿化带中圈出了一处金-多金属成矿有利地段。并对矿体进行地表工程控制,结合探槽研究,大致查明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情况,同时对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均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测制地质剖面时未采集原生晕样品。2、对外围地质工作做得较少。

第三节今后工作意见

根据化探光谱分析结果,综合整理绘制化探异常图,根据各元素富集特点分析成矿有利地段,在化探异常中心位布下一步找矿工作。

根据物探数据,综合整理绘制物探△T等值线图,根据等值线图分析矿体规模、形态、位,在磁测值高值点中心地段布下一步找矿工作。

综合研究区域内成矿规律特点,根据成矿规律推测本区成矿特征,指导下一步工程施工方法和具体工程布,对已发现的三条矿体做深部工程揭露,追索矿体,扩大找矿成果。

第七章附图

1、新疆布尔津县巴喀勒一带区域地质图1:2500002、新疆布尔津县巴喀勒金-多金属矿普查实际材料图1:201*0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铜山口铜矿管理提升年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铜山口铜矿管理提升年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铜山口铜矿管理提升年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017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