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时间:2019-05-28 11:19:4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州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

支教志愿服务团活动总结

“512汶川大地震”使所有中华儿女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在抗争救灾中,全国上下显示了空前的团结与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川蜀大地尽一份责任。6月14日,在华北电力大学工商院黄向军、任华、李宜君老师积极组织下,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州理县甘堡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成立。经过严格选拔,共有24名学生被选入团队,其中包括了本科生、研究生。

一、活动的意义

汶川大地震后,北京团市委发出《关于开展201*年首都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预通知》,紧密依托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500小时接力计划,组织首都高校学生开展“携手并进共克时艰”救灾志愿服务行动,我们踊跃申请担当救灾志愿者。在出发仪式上,我们庄严宣誓:尽己所能,不畏艰险,科学服务,无私奉献,为灾后重建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对于国家抗震救灾政策的响应,对于灾区人民的关心,对于自己时代使命的履行。

活动不仅引起理县新闻记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当地居民对我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对我们的来意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友好。能够取得当地人对我们的了解与认可是我们在这工作的基本前提与保证。

二、活动的主要目标

服务团的主要目标是帮助甘堡乡中心小学复课。

为能实现这一目标,实践团进行了紧张而有序的筹备活动。这期间,大家不仅通过外场募捐、网络募捐、经费申请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物品,还组织并参与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地震安全知识培训、心理教育培训、授课技能培训等。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开展授课活动,帮助小学复课

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复课的共有五个年级、六个班级、200余名学生。在与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老师沟通之后,支教团很快确定了教学计划,明确分工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了备课、授课活动。实践团对甘堡乡中心小学的支教课程主要有美术、音乐、体育、读书、奥运(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等。支教团新颖的教学方式、耐心的课下辅导、亲切的生活关怀赢得了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除了授课,支教团还组织小学生们开展一系列的课后活动,如文艺联欢、教室装饰、篮球友谊赛等等。

(二)开展捐赠活动

7月12日,服务团在甘堡乡政府广场举行捐赠仪式,代表华电师生向甘堡乡政府及中心小学捐款一万两千元,捐物价值八千元的清华同方电脑两台,价值两千六百四十五元的绘本99册及若干教学用具(50套彩笔、两面幕布、两台音响)。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救灾自愿活动

1.帮助乡政府分发救灾物资。地震后各地人民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到乡政府,乡政府按照统计的名单把物资分发到各家各户。因为人口很多,而乡政府办公的人手不足,服务团成员就去帮忙分发物资。同学们根据政府提供的名单,给每一户人发放一套物资。

2.帮助学校教师和灾区儿童建立帮扶渠道。服务团团长傅鸣同学积极帮助华北电力大学工商院余老师和刘老师联系两名受灾严重的儿童,一个叫央关,另一名叫王震(5月12日地震当天出生,母亲于当日不幸离开人世)。

3.走访受灾山寨进行慰问和调研。7月12日,上午十点,服务团随同甘堡乡马书记、黄记者来到甘堡乡受灾较严重的火地组尽心慰问和调研。

4.帮助乡政府工作人员整理档案,便于开展救灾工作。在乡政府乡干部们每天的工作都很多,很难抽出时间来整理档案。服务团同学认真向乡干部学习,很快学会整理档案的步骤与方法,帮助乡政府整理档案资料。

5.开办帐篷学校。在与村民攀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理县县城上课的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学生由于学校活动板房善未建成,一直未有复课的通知。针对这一情况服务团决定给这些孩子进行单独辅导,开办帐篷小学。帐篷学校共联系到了六年级学生7人,七年级9人,八年级学生5人。

四、活动效果

(一)对甘堡中心小学的复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甘堡中心小学复课的第二天,我们就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设备,新颖的教学内容,怀着满腔热情,给甘堡的小学生带去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灾后重新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开拓他们的视野。

在奥运课上,我们采用PPT展示的形式,利用投影仪和幕布生动形象的普及奥运知识,宣传奥运精神。

在体育课上,我们引入了在大学校园里相当流行的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体育课的重点,在素拓的过程中告诉他们什么是团结,什么是集体,启发他们关于人生,关于信念,关于未来的思考。

在读书课上,我们利用精美的绘本,启发他们对生命真谛的感知,对无法用言语解说的人生种种的感悟。在美术课上,我们为他们提供崭新的画笔以及白纸,希望孩子们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感情,勾起他们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

在音乐课上,我们交给他们励志和健康的歌曲,希望通过歌曲来激发他们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热爱。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会陪伴和引导他们恢复灾后的教学秩序,重树继续学习的信心。而我们也确实做到了。在课上,小学生们兴趣高昂,踊跃回答问题,气氛活跃。

课下,他们认真仔细的完成作业,积极的与老师们交流所学知识,将课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音乐课上所教的歌曲《北京欢迎你》,体育课上所教的素质拓展活动和兔子舞……都成为了他们课余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帮助小学生的恢复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们引导小学生在课上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绘画,歌唱,体育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很多学生也许自己并没有察觉到,在快乐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于灾难,对于未来的恐慌已经减轻了许多。

在生活方面,在甘堡中心小学的9天里,我们和小学生们朝夕相伴,真正做到了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动、一起坚强。我们以志愿者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和带领他们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有了我们的陪伴,孩子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画的颜色也越来越鲜艳,课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开展心理辅导的活动,但是有了我们的陪伴,他们不再惊慌,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一直跟他们在一起。

(三)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曾几何时,我们是一群让社会宠爱但同时被怀疑的群体。被称为“喝着可口可乐,吃着洋快餐长大”的当代大学生,在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中,经受了人生中的险峻考验,这个年轻的群体在废墟的烟尘中,勇敢,独立,坚强。

我们甘堡乡支教志愿服务团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我们大学生并不是自私的物质主义者,在国家危难,民族兴亡的时刻,我们知道伸出援手,知道承担责任,知道做出奉献,知道扶助弱者。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弱,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至少我们明白了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所承担的责任,在直面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时,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读了我们这一带中国青年的时代宣言。

(四)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终点建设高校,也是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在本次支教活动中,我们提前做好了详细又充分的准备工作,历经了26小时火车,18小时的汽车,不远千里,来到了甘堡乡中心小学。我们尽我们所能希望给小学生们带去新的事物,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去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我们以真诚的笑容,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了我们的努力,坚强,积极和乐观。同时也履行了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国家重点高校的社会责任,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提升队员自身素质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实践团成员都进行了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我们不再是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也不再是满脑子不切实际幻想的空想主义者。当我们来到灾区,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与村庄时,我们心痛无比,这一刻,我们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发现原来我们是如此热烈的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当我们来到甘堡乡中心小学,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时,我们没有喊苦,更没有退缩,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刻,我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苦中作乐。当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工作,在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时,我们没有畏惧,迎难而上。这一刻,我们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团队合作。我们知道,现在的我们正承载着世界的目光,肩负时代的重任。今后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永不言败,中国青年大有可为。”

五、活动经验

(一)要有明确、具体、行之有效的团队组织机制团队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带队老师主要从宏观上把握实践团的主要工作与任务,团长负责每日团内各种具体事宜,而团内又分为3个工作小组,分管甘堡乡中心小学教学任务、乡政府志愿服务任务以及帐篷学校的补习工作。其中甘堡乡中心小学教学任务又分为5个教研小组,各小组讨论确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正是这种完善的团队组织制度,确保了本次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要注意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实践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的工作方法。首先、整个团队要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目标,各团员目标一致并自愿为这个目标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我们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甘堡小学的学生重树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履行当代大学生的职责,弘扬华电精神。其次、在工作中要注意交流和总结,培养团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我们团坚持每天早晚开一次的例会,用于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以及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准备。第三、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集体观念。任何一个团员的行为都代表着这个集团。每天早上,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会坚持一起做早操。每次去吃饭都是集体排队,一起出发。课下也经常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在生活中男女生互帮互助,共同面对余震,一起欢笑,一起感动,一起坚强。

“多难兴邦”温总理的话震撼着每一个大学生,灾区的点点滴滴震撼着我们团队每一个人的心灵。短短八天的支教志愿活动,我们每个团员都竭尽全力的对灾区进行着付出,我们能做的对于灾区的各个方面来说真的很少,但是,我们都尽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一切去给灾区带来些什么,现在我们都回到了北京,奥运精神,四川精神,将带领我们一直进步。

201*年10月7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华北电力大学赴四川阿坝理县甘堡乡中心小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793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