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走亲”有感
“基层走亲”有感
3月20日,我局机关各党小组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基层走亲活动。我组联系的是旧县街道母岭村8户农户。我组分头对村民进行了走访。每到一户村民家中,他们都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宣传县乡两级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并向群众递上印有自己姓名及联系方式的“基层走亲”联系服务卡,做到听民声、访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通过走亲,我很有感触,也很感动:基层党员、群众不容易,他们的思想境界很高。当问及他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时,他们都说:“自己能克服的困难尽量不麻烦政府。”我走访的是64岁的陈光贵家,那天他家刚刚办完父亲的丧事,父亲85岁高龄了,病床上躺了3个月,悉心照顾是走了,现在家里有5口人,儿子媳妇孙子,条件尚可,陈妻说:“我没有什么困难,公公85岁刚刚去世,可能按照政策有201*多元钱可拿,村干部会帮我申请的,现在的政府为农民做的事多起来了。”隔壁75岁的大妈说:“我没什么要求,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正好,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100元生活费,80岁以上老人有120元,生病住院有70%报销,今年过年60岁以上老人又发了每人300元,我平时再挖点笋卖赚1000多元,一年共有201*多元,我已经知足了!”群众的语言很朴实,他们真的没有困难吗?其实我国的农民很苦,但他们没有提更多的要求是因为“困难自己能克服”、“我知足了”、非常通情达理,非常自强。母岭村村民说,“这次走亲活动比较及时,对我们实际情况解决了,我们老百姓比较欢迎的,也体现了干部和群众的密切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种联系,不应限定时间,不要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真正为群众着想,满足群众所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桐庐县司法局申屠红霞201*.3.
扩展阅读: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走亲戚
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走亲戚”
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一个最大的
工程。做好基层工作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合理解决解决我国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就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农民心声,让他们得实惠。
党的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戚”,把到群众家里看望当成是“走亲戚”,从根本上说,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所在,也在“情为民所系”的“情理”之中。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只有真心实意地把群众当成我们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以心换心,赤诚相见,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而,“我也是来走亲戚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咀嚼、回味与思考。
既然是“亲戚”,那就要经常走动,互相来往,否则,老死不相往来,这“亲戚”也就名存实亡了。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去,到“亲戚”家访贫问苦,为“亲戚”们排忧解难,帮“亲戚”们走上致富之路。毋庸讳言,我们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宁肯终日在文山会海里消磨时间,在歌厅舞池里荒废光阴,也不愿到“亲戚”家里走动走动,天长日久,这“亲戚”之间也就日见生分,最后陌同路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既然是“走亲戚”,就要放下架子,摆正心态,任你是多大的官儿,搞出了多大名堂,在“亲戚”们看来,也是自家兄弟姐妹:在自家“亲戚”面前,千万别打官腔,别虚张声势,别摆架子。本来是“走亲戚”的,你要搞得戒备森严,前呼后拥,左“肃静”,右“回避”,让亲戚们看了害怕,敬而远之,不敢和你说真话,道实情,吐衷曲,那还真不如不来。
既然是走“亲戚”,还不能嫌贫爱富,对穷富“亲戚”要一视同仁,而且对穷“亲戚”还要格外关照。有道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说实话,富亲戚那里去多去少关系都不大,不过是锦上添花:可穷亲戚们说不定正指望你来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呢。正因为如此,每到一处走“亲戚”,都要先到贫困户家里揭锅盖、摸被褥、看粮袋,嘘寒问暖,决不让一户“亲戚”衣食无着,失去生计。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抽空多到穷“亲戚”家里去转转,瞧瞧咱爹咱娘还缺点啥,能不能帮衬一下:问问咱侄子、外甥能不能上得起学,学费有无着落,拉他们一把。这也许算不上什么引人注目的政绩,但却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走“亲戚”就要这样的走法,群众才欢迎。
通过下基层走亲戚,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活动有如下三点体会。首先,可以使领导干部真实地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呼声和愿望。在“三解三促”活动中,我们积极收集村民对于经济建设,组织建设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政府及时调整文明村居创建的战略方法、改进文明村居创建的工作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真正做到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第二,增加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理解与认同。许多村居由最初的“拒入”改为热情邀请机关干部进村居。同时,通过党员干部和村民面对面沟通,有效地把宣传的信息传递给村民,更易于沟通党员干部和村民之间的情感,缓解怨气、弥合裂痕,增强村民对政府的信任感。搭建起领导和群众之间信任的桥梁,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最后,提升了政府形象和群众满意度。通过财政拨款以及挂钩单位的帮助扶持,为贫困户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为失学儿童提供经济援助,为跳出农门的准大学生给予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难题,以及为群众出谋划策,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集中破解了村居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促进了村居面貌的明显变化,让广大村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以及领导的关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保持这种工作作风,做新农村的建设者,新农民的倾听者,新农业的引领者。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基层走亲”有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基层走亲”有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走亲”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69447.html
- 上一篇:4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