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28 12:15: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渑池县农业局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了准确掌握渑池县县情民情,增强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的主动性和可行性,我局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调查,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和数据对比等形式,对渑池县“十一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渑池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渑池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推广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投资143.6万元,201*、201*年投入资金有所回落,201*、201*年投入资金又大副增加,201*投入资金已经达到710万元,比“十一五”初,投入增长翻了四倍,增加了566万元。

2、适用新技术引进推广步伐有所加快。全县“十一五”期间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项,引进农作物品种多种。

3、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逐步重视。我县先后与省农科院、豫西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技术顾问名,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多项(种),实施科技项目多个。

4、农业科技培训宣传力度有所加大。积极组织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活动多场(次),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多期,参训群众多万人(次)。

二、渑池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管理情况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管理指导。农技推广项目量多面广,我们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落实的原则,切实加强管理,指导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对项目的监督、检查、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组织、指导及督查,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开展项目检查,确保顺利实施。大部分项目进入实施关键阶段后,为确保实施进度及质量,对农技推广项目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检查采用先自查、再抽查的方式,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已取得的成效等。

3、完好项目总结,实施绩效评价。按照《管理办法》要求,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考评,并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成效、考评情况等进行总结。

4、认真总结成效,加强典型宣传。我局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专门成立“项目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

负责,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落到了实处,发挥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和总结了几个的典型,利用各种媒体广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乡(镇)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重视不够。乡里农业科室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领导特别是一些乡镇的领导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农技服务工作,被安排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非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岗位。

2、农技推广设施落后、设备简陋。除省、市项目配发的农技推广设备外,基本没有自行购置农技推广机具。长期以来,农技人员只能采取“鉴定靠目测、推广凭经验、服务靠嘴巴”的原始推广方法和服务手段,难于科学地开展地力监测、作物养分分析、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检验等科技推广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跟以前相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个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差距依然很大,好多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停在点上,留在面上,没有建立长期持续宣传的工作机制,没有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日常工作仅限于每年开展几次集中性活动,深入田

间地头宣传的少,进村入户宣传的就更少。宣传的内容陈旧,满足于一般性科技知识普及,对当前推出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开展专题宣传的不多。由此造成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水平提高缓慢。

四、加快全县农业推广应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县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更新发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根本选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广开各种渠道,向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不断完善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实和加强农技工作力量,搞活运行机制,为农民群众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提供良好服务。

2、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农民既是推广农业科技的主体,又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把他们的科技素质提高起来,农业才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因此,要在巩固几年来科技培训的基础上,把科技培训的重点向科技入户方面转变,变集中培训为入户培

训,变课堂说教为现场答疑,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传授技术方法,逐步形成专家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科技群体模式。同时要重点培养核心户、典型户和示范户,通过重点户的示范带动,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做得到。继续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载体作用,依靠园区的示范效应,为农民带来最直观的科技成果鉴定,逐步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地、村有示范户的科技示范链。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农技推广队伍

一是增加科技服务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购置乏必备的设施(设备),改变农技推广工作“一张嘴,两条腿”的局面。二是继续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建设。农技人员要身体力行,把各项农技推广技术讲给农民听,教给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科技示范户,在当地真正能起到农业技术载体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体农民开展科学种田,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要真正做到专职专用,并给予相应职权,对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人员要保证匹配一定的经费。大力引进人才,鼓励他们流向基层、流向农业生产第一线,领办、创办各类农业科技推广实体。

扩展阅读: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本月中旬,我委会同财经工委在陈恩平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农林、财政、人事、劳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和乡镇的专题汇报,了解新形势下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征求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由市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201*年机构改革后,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为市农林局,下设20多个业务站所,在职在编人员165人,负责全市农业技术信息发布、生产技术推广、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基层农技队伍的业务管理工作。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为1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职在编人员193人,畜牧兽医站76人,负责辖区内相关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综合服务工作。

长期以来,市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大农技人员精诚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为推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了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长期稳定。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全市农牧渔业产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改良,技术不断进步,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充足和稳定,市域经济逐步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农业稳产高产、工业规模壮大、市场流通繁荣、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的较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技推广工作功不可没。健全完善的农技服务体系、不辞辛劳的农技推广人员、卓有成效的农技推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技推广部门长期坚持“科技兴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新型耕作栽培机械化配套生产技术等一大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推广和应用,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三是努力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村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青壮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业生产主要由年老体弱的农民和妇女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农技人员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积极承担农技服务工作,从布局计划、品种供应、生产示范、疫病防治、农资供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服务,有效解除了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让兼业农民安心从事非农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是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开创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市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加快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依据我市农业生产资源特点和产品优势,积极探索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模式,认真组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申报和基地建设,广泛吸纳各类资本投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农业发展资源得到开发,农业发展机制得到搞活,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和“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对照全面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央关于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农技推广工作效率,亟待加以解决。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农业生产在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中的份额降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根弦逐渐从人们的头脑中消失。特别是连续遭受洪涝、冰雪、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后,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仍然保持稳定,认为农业已经过关,无需投放更多的精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渐上升为一种主流意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下降了。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思想上产生了“农业发展潜力不大,对GDP贡献太小”、“搞农业难以发家致富”的想法,自觉不自觉地把农业生产摆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渐放松下来,逐渐从党政重点工作弱化为部门一般性工作,进而在体制设置、经费保障、工作安排等方面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市农技服务体系创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年代,曾经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如今的农技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农服中心、兽医站:一是负债累累,运转困难。全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单位现有固定资产总值892.4万元,流动资产合计134.71万元,而负债总额达到906.62万元,无法保持正常的工作运转。二是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大多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设施老化,缺少起码的办公条件。有的已退化成为无稳定的办公场所、无必需的仪器设备、无固定的示范基地的“三无”单位。三是人员老化,队伍不稳。全市乡镇在编农技人员中,35岁以下仅有57人,占21.2%,50岁以上96人,占35.7%;高中以下118人,占43.9%,大专以上96人,占35.7%;具有中级以上职称65人,占24.2%。年富力强、素质较好的农技人员,有的被抽调到乡镇其他工作岗位,有的自谋出路,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四是保障不力,经费紧缺。乡镇农技服务单位实行经费自求平衡、负担自我消化的办法,既不能开展正常的农技推广服务,又不能进行设施维护和设备更新,农技推广服务效率明显下降。且随着农资市场的完全放开,这些单位主要依赖于农资产品经销获利的空间受到挤压,农技服务体系目前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

(三)农技人员劳动报酬未能给予应有的保障。我市乡镇农技推广单位的人员主要有两种性质的人员组成:一种是国家农技干部,一种是聘用制农技人员,全部列入乡镇事业单位编制。201*年机构改革后,全市乡镇列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农技人员252名,其中国干96人,聘干156人。国干工资自201*年以来,市财政每人每年核发工资补贴1.21.3万元,聘干工资从1994年以来,市财政每人每年核发工资补贴1800元。国干、聘干工资补贴按人头数测算到乡镇,再由乡镇按单位包干经费总额打入相关单位账户,各单位根据经费情况发放人员工资。由于乡镇农技推广单位收入来源不稳、经营收入减少、负债不断增加,农技人员工资全部实行档案工资,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只有档案工资的6070%,年收入相当于市直人员的1/3。特别是聘用制农技人员,每年财政补贴1800元,还要按事业编制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标准交纳保险费,工资来源基本靠创收。他们名为事业编制人员,实际上是自谋职业,给予他们的劳动报酬远远低于城镇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还低于社会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种劳动付出与工资保障严重失衡的状况,极大地挫伤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造成农技人员进出两难、农技队伍青黄不接、农技推广体系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

三、建议和意见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为切实解决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明显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依赖明显增强。维护粮食生产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第一武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关键支撑;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根本出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核心依托。决不能因为农业占GDP比重下降而忽视农业和农技推广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摆上议事日程,按照规定建设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二)深化改革,理顺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搞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公益性农技服务逐步实现“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目标。经营性服务工作,包括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及阉割、农产品加工及运销等,则完全从现有农技推广机构中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企业化经营,并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经营性服务行业,参与基层经营性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要科学核定公益性人员编制,保持现有市、乡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总数的基本稳定和各类专业人员结构合理,防止简单的合并和精简,并防止出现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在编不在岗、或与经营服务人员混岗混编的现象。农技服务体系改革要与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统筹规划,综合建设,合理分流,确保改革实现预期目标。

(三)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农技推广体系保障措施。要保证公益性职能履行所需资金。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应纳入财政预算和统发范畴。人员聘用期间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按有关规定由财政支出的部分,应给予保障。要增加农技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着力解决好农技推广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和试验示范场所等问题。要建立和稳定农业科技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发展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要保证改革后非公益性到龄退线人员的待遇,对这些人员,建议列出名单“总盘子”,由市财政逐年分担解决。同时,在改革尚未进行前,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聘干人员的年度补贴,建议市政府从今年起,参照城镇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予以拨付,适度改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

(四)强化人员考核,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要全面实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要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目标责任管理,逐步建立市、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升机制,搞好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基层农技人员轮训制度,保证人才资源储备,改善技术结构的合理配置,提高为农服务队伍质量。

(五)不断创新方式,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效能,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和内容,不断扩大农技推广服务对象和领域,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好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要高度重视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协会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放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要加快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及时发布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动植物疫病防控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创新农民技术培训方式,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率。通过创新,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科学化,真正发挥好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全面推动全市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299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