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蒙氏数学》的感悟
使用《蒙氏数学》的几点感悟
蒙台梭利教育重视对幼儿独立性、专注力、意志力的培养,这对教育幼儿来说,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对《蒙氏数学》感悟很深,归纳为以下四点: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蒙氏数学》吸收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理论精华,将木质教具纸面化,让所有幼儿都能在操作探索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它注重教育过程中数学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它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还能让幼儿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当错误产生时,幼儿不但可以自我觉察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自己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幼儿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感到成功,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还能促进产生信心,“能力信心能力”的循环,推动幼儿不断地求知及工作欲望。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蒙氏数学》特别注重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每次活动开始,都在轻音乐声中,让幼儿走蒙氏线,让幼儿在专注的走线中静下心来;操作活动时,老师注重一一对应,操作盘做标志,让幼儿分组一个接一个排队,按顺序、标志来领取自己的操作盘,当完成工作后再让幼儿把学具分类摆放到原位。一次一次的课程训练,不仅让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发展了幼儿的秩序感。在操作中静心地去练习,辨别自己的学具是否对应摆放,在练习中去自我纠正错误,幼儿在探索摆放中学会了思索,发现了怎么做才对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的习惯。促进了幼儿的数学概念的发展
蒙氏数学教学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和认可,它重视数量、数字、和数词(名)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把抽象的数字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简单有趣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兴致勃勃地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数学概念,从大小、颜色、形状、一一对应中形成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数字和数量的区别。促进了教师在工作时的细节观
《蒙氏数学》使我们领悟到“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得、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的真正含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态度要认真、方法要严谨,要注重培养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协调性、秩序感、独立性”,还要耐心细致地设计好每个活动步骤,注意常规训练、注意细节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会独立完成,还要学会与伙伴的快乐合作。
扩展阅读:谈“操作法”在《蒙氏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谈“操作法”在《蒙氏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我园自引入亿童《蒙氏数学》后,教师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教师指导用书、幼儿操作材料与操作册将蒙氏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法”运用到幼儿的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作了以下归纳:
一、明确数学操作法的目的
幼儿蒙氏数学活动中操作的目的是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转化为幼儿思维能理解的具体形象,让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引起其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开展蒙氏数学活动时应尽量地从幼儿操作开始,活动的整个过程亦应以幼儿操作为主,然后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导讨论操作的结果,达到帮助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1.借助动手操作机会增加感性经验,使幼儿从中感悟数学知识。幼儿教学活动应让幼儿主动操作,增加幼儿感性经验,从中感悟到到数学知识,而教师则通过对幼儿操作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的操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如:认识梯形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已有了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经验,因此,可以为幼儿准备好许多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剪刀,让幼儿自己来折一折,剪一剪,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发现梯形、寻找梯形,并让幼儿在折折、剪剪、找找的过程中,找出几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自己的发现与原有的认识作比较、分析,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了。
2.合理安排操作程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感知和探索。在进行操作活动时,应该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材料、发现问题,以保证其有较充足的操作时间,教师在巡视时可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答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的结果,最后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形成概念。例如,“给图形分类”这个活动,我这样设计: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塑料篮,里面放着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蜡光纸、纸碟子5个,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比较、分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接着是让幼儿把自己的分类理由说给同伴听,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提供讨论评价机会促进相互合作,开拓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了对数学知识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启发幼儿思维,让幼儿交谈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找到正确的玩法和结论,以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的认识的印象。如:请小朋友从8张卡片中拿出6张,有的幼儿是一张一张从1数到6,有的幼儿两张两张地拿,而有的幼儿只把3张放在一边,把其余的抓在手上,告诉老师他把6张卡片取出来了。同样是操作,那么哪一种方法更好呢?我并不忙着先给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讨论,幼儿还可以几种方法都自己来试一试。这种操作活动中的讨论、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思考的过程。
二、为幼儿提供充足多效的操作材料
该资料来源亿童网,更多实用资料免费下载,请登陆1.操作材料一定要充分。要做到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而且能满足他们反复练习的需要。幼儿在刚刚学会某个技能,或者刚刚领会某个概念时,会自发地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及时地为幼儿补充相应的材料。同时,所提供的材料还要有多种操作解决的办法。如:学习四等分,只给幼儿提供两张纸就不够数量了,而最少需要提供8-10张大小、颜色不一的纸张,让幼儿自己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开后再进行拼合。
2.操作材料要有层次性。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种层次,以此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因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过程是由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作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能动手操作的实物,如花片、豆子、钮扣、小棍、啤酒瓶盖、石子等。第二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实物图片或原点图片,如幼儿《计算》用书配套提供的实物图片和圆点图片。第三阶段是符号表征阶段:要为幼儿提供数字符号,即数字卡片。例如:幼儿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先用实物操作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体验一个数的可分性,然后再用圆点图片操作分解与组合,最后用数字卡片和分合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
3.操作材料要有多样性。学习同一概念或认识同一关系的材料要多样。这样才能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具有独特性的操作结果。如:学习长度的等分,应为幼儿提供具有长度和宽度的材料。又如: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自然数的基数性质,我们可以让幼儿用铅笔测量桌子的边长,并用数字表示边长的铅笔数目,还可以让他们玩各类游戏棋,通过掷得的数字走出相应的部数等。
三、配合明确的语言指导
1.在幼儿动手操作前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操作活动规则。活动规则主要指幼儿完成操作必须的步骤和要求,让幼儿知道怎样操作材料,使幼儿操作具有方向性,减少盲目性。
2.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言一定要有启发性。应避免把活动的结果直接提示或暗示给幼儿,要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去体验、去发现。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的结果,可以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明确概念,促使他们思维的外部物质活动的深化,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教师在执行结果的讨论时可采取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提问、边回答问题。
在蒙氏数学活动中,“操作法”是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幼儿必须动手动脑。为此,在蒙氏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正确运用数学操作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经验,在幼儿积累了应有的经验后教师再帮助他们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不要过早地把概念或是抽象的词语符号强加给幼儿。
该资料来源亿童网,更多实用资料免费下载,请登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引进《蒙氏数学》的感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引进《蒙氏数学》的感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引进《蒙氏数学》的感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7905.html
- 上一篇:蒙氏数学汇报课
- 下一篇:蒙氏数学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