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温泉县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28 14:02: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温泉县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作汇报材料

温泉县201*年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温泉县位于新疆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276公里,县域总面积5881平方公里,辖2镇、3乡、2场,境内驻有兵团农五师所属87、88团。全县居住着汉、蒙古、哈萨克、维吾尔等24个民族、7.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1.4%,是一个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201*年,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项目13个,投入项目资金69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等“兴边富民”等内容,20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5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较上年增收790元。对改善边境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兴边富民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推动“兴边富民行动”顺利开展

温泉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兴边富民工作,坚持把兴边富民工程作为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兴边富民行动”的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第一责任人为成员的“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

决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兴边富民各项工作,为行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加强调查研究,抓好项目规划,做好兴边富民项目储备工作

“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能否适应发展需要对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县结合上级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按照“统筹安排、注重民生”的原则,认真做好兴边富民项目调研,建立项目库,选准兴边富民资金整合的切入点,以规划统领项目,以项目引导资金,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助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带动性强、效益性明显的项目上,特别是注意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富民项目,全力加快边境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县乡分别安排专门领导牵头负责,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和衔接,争取项目早落实、早实施,牧民早受益。为提高“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我县将兴边富民工程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定居兴牧、扶贫开发、科技培训等支农、惠农项目资金与兴边富民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使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发挥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的规模效应。

三、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工程监管,抓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建设

为扎实做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建设工作,我县积极组织纪检、财政、发改委、审计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定期不定

期对兴边富民等民生工程建设开展多方位的监督检查,实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防止发生个别部门(单位)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推诿扯皮影响工程建设;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严格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专款专用,杜绝侵害群众利益、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纪违法现象;确保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招投标、工程监理及竣工验收等制度,并加强与项目建设施工方、工程监理方、项目实施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项目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在项目受益乡、村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通过严把关,严落实使我县兴边富民项目在边境乡、村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我县边境乡镇场、村队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许多项目的建成使用,已成为促进牧民增收的新亮点,解决了少数民族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多年来的实际困难,使边境少数民族的人均收入每年都在稳步逐生。

四、严格落实政策,明确资金投向,确保“兴边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温泉县始终把“兴边富民行动”和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制定的对边境民族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本县经济发展优惠措施,为兴边富民提供政策保障,并把有限的兴边富民项目资金重点倾斜于开展民族

团结教育工作突出的边境乡镇场、村队,不仅使少数民族聚居区面貌得到改变,而且更加促进了民族关系的稳固,使全县各民族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蔚然成风。

我县将争取的“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整合使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求实效、重质量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能力,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201*年,累计实施完成13个“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举办驾驶、烹饪、电焊、刺绣培训班5期,共培训1000人次,采购150只种公羊、400只优秀生产母羊,建设县级民族团结示范点2个;修建牧道40公里,建设40座标准种植大棚,铺设11公里饮水管线,建设80座青黄贮窖。边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促使边境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201*年“兴边富民行动”工作计划

201*年,我县为确定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我县将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发展“肉毛兼用细毛羊产业”作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打造面向全疆肉毛兼用细毛羊现代种业,形成有机羊毛和有机羊肉特色产业,构建“青山绿水温泉有机食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肉毛兼用型细毛羊的繁育

引进德美肉毛兼用细毛羊25200只,其中优秀种公羊200只,生产母羊2.5万只,种公羊由呼和托哈种畜场统一管理,采取有偿使用、独立核算的经营模式,打造温泉县肉毛兼用

细毛羊特色种业;在各乡开展肉毛兼型细毛羊的改良,对饲养户进行资金补贴及技术服务。

(二)现代化细毛羊的生产技术推广

通过现代化细毛羊生产技术将育种、品种改良、饲养管理、剪毛、分级、打包、贮存、运输、拍卖流通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通过对各环节制定详尽的技术措施,提高羊群内羊毛加工特性的一致性水平,在羊毛饲养过程中推广使用“羊穿衣”技术,引入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机械打包、现代贮运、公开拍卖等管理流程,提高羊毛竞争力。

(三)种养殖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引进、示范、推广优质粪肥加工技术,高效利用细毛羊粪肥资源,建设10000亩绿色人工饲草料基地;建立可供旅游开发的种养殖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实施该项目,采取科学养殖,建立温泉县肉毛兼用细毛羊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模式。

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我县边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后,我县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充分发挥其在兴边、固边、协调民族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实现温泉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扩展阅读:“科普富民兴边”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12篇

“科普富民兴边”工作推进会

交流材料

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农技中心201*年9月

目录

1.全力以赴抓落实,保证质量惠民生.............................................................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1)2.凝心聚力创新思路共建科普长效机制............................内蒙古四子王旗“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7)3.唱响“科普富民兴边”科普之歌..............................................................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科协(11)4.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服务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黑龙江省饶河县科协(15)5.立足县情凝心聚力确保“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黑龙江省逊克县科协(19)6.重项目强组织建基地扎实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云南省腾冲县科协(25)7.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真完成科普富民兴边工作任务............................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科协(32)8.围绕农牧民增收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助推伊吾经济跨越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科协(39)9.科普引航富民兴边......新疆和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桦(47)10.提升边疆群众科学素质提升科普服务转化能力...............

I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委副书记卡米力〃阿里木(61)11.领导重视项目推动全面实施“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70)12.发展科普事业造福职工群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九师(76)

II

全力以赴抓落实,保证质量惠民生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北与蒙古国交界,境内拥有184公里国界线和向北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级陆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全旗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14.43万人,其中蒙古族占全旗总人口的19.1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边境聚居旗。

近年来,旗委政府把“科技扶贫”作为边境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整村推进工程”同“创建全国科普示范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扶贫与扶智同步进行,使边境地区农牧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科学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今年5月,乌拉特中旗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单位,我们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宗旨,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探索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

为做好“科普富民兴边”各项工作,力争试点工作起好步、见实

1

效,发挥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造福一方的作用,按照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部署,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旗长为组长,旗委、政府、人大、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宗、发改、财政等2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科协,具体承担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各苏木(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在全旗形成了紧密相连的工作网络。制定并下发了《乌拉特中旗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并配套试点工作项目资金15万元,各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特点,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打造试点苏木镇的科普精品。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加大部门间的协同,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采取“科技结对帮扶”的办法,即部门和企业有科技帮扶片,领导有科技帮扶点,科技人员有帮扶牧户,共同推动试点苏木镇的科技进步。将此项工作纳入各苏木(镇)、各相关单位的年底综合考核中,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创新载体

1.搭建联系与服务结合的平台,增强公众对科技的运用能力。科协牵头与组织、人社等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全旗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我旗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的基本情况后,从中推荐选拔了蒙汉兼通的科技人员数名扩充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中,建立了一支

2

由34名业务素质强、科普热情高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科技人员组成学科齐全的科普工作队伍。试点苏木镇也成立了由基层卫生院、基层兽医站、学校、林工站等二级专业部门的科技人员组成的少数民族科普小分队。嘎查村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分别确定了重点乡土人才定点帮扶的农牧户,让每个农牧户都有对口服务的科技人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状的服务链,并通过服务链把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牧民急需的生产、生活科技知识传播到农牧民手中。并将这些知识组织科技人员编印成蒙汉双语宣传手册发放的他们手中,解决蒙古族群众获取科普知识的语言障碍。服务链的形成,拉近了农牧民与科技人员的距离,实现了科学普及和科技运用的全覆盖,不仅为科技人员提供了发挥专业特长的空间,同时也解少了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农牧民居住分散带来的下乡成本;还为农牧民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推进了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步伐。

2.搭建资源与力量结合的平台,打造地方鲜明科普特色。一是组织科普大篷车、流动医院、流动电影院、消防车、交警宣传车、计生服务车等旗直各部门惠民服务车组成联合宣传服务车队,走进学校、社区、农村牧区、军营、企业、机关等地开展宣传、义诊、咨询、演练等科普“六进”活动。二是充分调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科普特色活动,广播电台开办了草原科普之声栏目,电视台开办科普大篷车栏目,还制作了科普工作专题片在黄金时段循环播出一周,乌拉特中旗周刊专门设科普生活版,开办了乌拉特中旗科协网。通过这些长期稳固的媒介,满足了

3

公众定时定点收听收看科普栏目的需求。三是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形成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格局。在科普宣传栏建设上,科协建设,各部门出钱,统一宣传管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上,协会或党支部建设,科协等单位配备桌椅、书柜等,统一管理,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在科学工作室建设中,采取科协主管,志愿者免费招收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智力拼图、科学实验等培训;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上,科协协调联系有关人员参观学习实践。四是争取内加盟外援助措施,加快科技馆建设进度。

三、典型引导

一是将能代表不同经济类型区的海流图镇、川井镇和呼鲁斯太苏木确定为试点工作重点苏木镇,健全了试点苏木镇的科协组织,使基层科协达到了“四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议事规程,全面落实科协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改变苏木镇科协组织松散、无工作人员、无经费、无活力的现象,为实施科普富民兴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对已命名的科普示范苏木镇、示范嘎查村、示范社区、示范户、示范基地、优秀农技协添科普设施和设备,共新建科普橱窗12处64延长米,配备电脑4台,培训桌椅30套,赠送科普图书6300册。三是充分利用牧区现有水资源,以节水、节能、节地、增产为目标,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新品种牧草高产栽培技术、水土流失防护技术和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为抓手,扶持建设3处“饲草料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农区玉米、葵花等农作物秸秆优势,以保护荒漠化草原恢复草原生态、

4

改变养殖模式提高牧民收入、优化生存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以牧区生态建设、收缩转移、围封禁牧、高效集约化经营为手段,扶持建设一处“北繁南育科普示范基地”,建立生态科普示范牧场5处,20户特色科普示范户,新建农技协2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6项,推广新品种8个,增强了科技对经济的渗透力,提高了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以乌中旗蒙古族学校学生和边境地区的青少年为试点人群开展“科普雏鹰行动”,围绕“环境保护”、“绿色能源”、“生命之水”等内容,开展科学调查体验、主题科普讲座、科技赛事和青少年夏令营等互活动。

“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为今后的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资金短缺。要使试点工作上水平、出成绩,必须有资金作后盾。我旗在201*年开工建设文体科技活动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2260平方米的科技馆,现基础工程已完工,内部装修已接近尾声,急需做布展和开馆运行工作,在201*年旗科协就组织有关人员考察调研,确定了科技馆功能设及布展内容,需布展资金700万元,但由于财政历史欠账多,布展资金无法列入预算,请求上级科协和有关单位在资金、项目,科普资源和设备设施上给予支持。

2.人才缺乏。我旗现有的科技人员骨干主要是80年代毕业的,知识老化,已不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经费的不足导致科技人员继

5

续教育的机会很少。建议举办与发达地区的互助交流培训,为我们培训农业、畜牧和科技馆讲解、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派有关专家来给我们做有关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6

凝心聚力创新思路共建科普长效机制

内蒙古四子王旗“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年,内蒙古四子王旗在自治区科协的推荐下,被中国科协正式列入全国“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旗。目前,在中国科协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科协精心指导下,通过全旗上下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面就我旗的基本情况、“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农牧业结合旗。境内有12个少数民族,共21396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蒙古族人口18902人。现有12个苏木、乡(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东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及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毗邻,南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交界,西与包头市达茂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4公里,全旗总辖地面积25513平方公里。针对辖地范围广、居住分散、信息闭塞,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特点,我们先后成立了“四子王旗农村牧区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领导小组、四子王旗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四子王旗科普乌兰牧骑、四子王旗科技讲师团和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等科普服务组织。

7

二、“科普富民兴边”工作开展情况

为增加少数民族科普宣传的节目和内容,与本旗广播电台合作开办一个“蒙古语科普广播专栏”,每周定期播出两次,内容包括:生活常识、科技展望,同时,还根据农牧业生产的时效性,有针对性的播放生产实用技术知识。扩大了科普宣传面和力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对语言的要求,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开通了“四子王旗大众科普”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农牧民群众、城镇居民、教师学生和领导干部、公务员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科技动态、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生产技能等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必要知识。并能做到使网站内容适时更新,力求达到新颖、即时、适用。同时我们在网站还开设了一个市场供求专栏,专门免费为农村、牧区的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其它经济合作组织发布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地、供求数量、市场行情、销售价格等。

编辑和制作了一种具有时代特点,迎合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科普宣传资料,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宣传的需求,满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制作了科普展板24块,为少数民族地区流动科普活动提供便利。

在四子王旗蒙古族小学新建科普宣传栏四处,展示面积达到28延长米,为小朋友提供了学习科技、了解未来的场所;开设了科普课堂,聘请科技专家、教师、科普志愿者组成科普讲师团,进行了两次科技知识讲座,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们在课间之余通过宣传栏掌握更

8

多的科普知识,促进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抢抓有利时机,搞好适用技术培训。现已完成科技培训266期次,培训农牧民达到21220人(次)。其中,在试点苏木、镇完成各级、各类科技培训92期,使受训群众达到1万人(次)。现场观摩培训4次,分别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进行了生态畜牧业、肉羊、肉牛、牧区小草建设等。

在四子王旗中心广场新建科普画廊一处,可展示面积共计36平方米,目前已更新内容两次;在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体育路社区广场新建科普画廊一处,可展示面积计10平方米。为群众在休闲锻炼之时学习科普知识提供了方便,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打好了基础。

四子王旗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与旗科普乌兰牧骑共同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科普宣传和慰问演出两次,为少数民族送去了精神食粮;在旗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旗科普乌兰牧骑与旗卫生局、旗科技讲师团成员组成“三下乡”团队,深入农村、牧区、学校、军营、厂矿企业服务,历时30多天,为各行各业、各族各界群众提供了科技、医疗卫生、文艺演出等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了一点贡献。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情况

巩固、完善、壮大、提高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普网络的整体功能。计划新建科普信息发布平台一处,为一线科技人员和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等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基层村、镇干部、农牧区种养大户提供科普与适用技术信息。新建基层科普

9

宣传栏30处,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打下基础。

组建一个旗级农技协联合会,使全旗农技协有序发展,经营上更上规模,效益更加提升。培育发展2个带动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协会、1个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示范苏木(乡镇)、10个科普示范嘎查村、30户科技示范户,以达到“树样板、兴产业、广辐射、促发展”目的,从而推动全旗科普工作的快速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四子王旗哈撒尔广场,已把“低碳科普走廊”建设列入规划之中,“低碳科普走廊”的科普展示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以上,在不久的将来会发挥其强大的科普宣传功能。

完成年度考核与评比奖励工作,把一年中在科普富民兴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推动全旗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自“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开展以来,虽然做了一点工作,但距试点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通过这次工作推进会,学习更多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借助这次推进会的良机,诚恳向互助单位学习,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最后,我们要把握好这次机遇,深刻领会推进会的精神,在互助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将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凝心聚力再下大的功夫、再做新的文章。

10

唱响“科普富民兴边”科普之歌

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科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激励和调动边境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边境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边境地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1*年3月中国科协确定我市等12个涉边县作为“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单位。为确保中国科协实施的“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在我市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我市201*年至20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将举全市科技工作者之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扎实有序的开展了此项工作。

一、和龙市概况

和龙市属于老、少、边区,是朝鲜族聚集的县级市,边境线长164公里,拥有两个口岸。全市现有朝、汉、满、蒙、回、壮等11个民族,总人口201*4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2.9%;边境人口95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5%,全市有两个社区军民委员会。这里农业人口多、务农劳动力老化、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劳动者科学素质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较多。

二、试点工作情况1.政府重视,加强领导。

11

为确保我市“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政府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市科协主席为副组长,科技局等28个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科普富民兴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试点工作目标管理,制定了《和龙市“科普富民兴边”工作实施方案》(和政办发【201*】37号)和实施步骤,并开了联谊会议,将试点工作分解到各镇各有关单位。

2.大力搞好双语科普工作。

围绕我市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不断加强双语科普资源开发能力建设,今年做了以下工作。(1)利用3万元的资金已建立了电子屏幕,并且用朝鲜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宣传了科普知识。(2)利用7千元的资金已制作了大型双语(朝鲜语和汉语)“科普富民兴边”科普展板。(3)利用8万元的资金出版2万册双语科普图书,9月末正式出版。

3.大力抓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为了规范引导农技协创新发展,推动农技协做大做强,8月末正式建立了县级农技协,通过成立农技协联合会,不断增加农技协的数量、提升农技协的质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服务。

4.大力抓好青少年科普工作

1月26日参加了全州中、小学生4D空间结构科技创新大赛,我市参加了84名学生,和龙市文化小学和实验二小获得团体二、三等奖。

12

4月23日参加了吉林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个人一等奖2个,个人二等奖3个,个人三等奖4个。

5月14日在和龙市新东广场举行了吉林省第七届青少年航模竞赛(延边分区赛)暨和龙市第一届青少年航模竞赛。全市8所中、小学校的170多名教练员和青少年航模选手参加了比赛。这是和龙市第一届举办青少年航模竞赛。今后我市每年蓬勃开展航模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热爱航模、勇于探索的青少年学生,让他们通过科学研究、亲身实践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动脑力。

201*年6月13日17日开展了“科普富民兴边”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准备了一笔画、离心力、无弦琴、等22套器材,转了和龙市土山学校、和龙市松下坪小学等9所学校,参观师生数有2283名。

6月19日组织参加了尚德力创意大赛延边分赛区,我市40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比赛,比赛中和龙市六中、文化小学、西山小学获得特等奖,和龙市七中获得一等奖。

三、科普工作需求

1.需中国科协支持科普惠农项目中县级科普工作队的工作,解决资金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困难,更好地促进边境地区科普富民兴边工作。

2.需建立科技场馆。科技场馆是做各种科普工作的唯一场所,没有科技场馆要开展各种科普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希望中国科协给“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地方建一个科技场馆。

13

3.需发一台科普宣传车。我市的科普车是201*年省科协派发的排气量为0.8的微型面包车,我市的边境线长164公里,则这几年科技下乡10万多公里,科普车面临着报废危机,为了更好地做“科普富民兴边”科技下乡工作,希望中国科协解决一台科普宣传车。

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服务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黑龙江省饶河县科协

饶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总人口15万,有汉、满、回、壮、苗、朝鲜、蒙古、鄂伦春、赫哲族等19个民族。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县辖4镇5乡(其中一个少数民族乡、四排赫哲族乡),79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5个国营农场,11个森工林场。饶河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受历史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饶河县的市政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显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

一、科普工作基本情况

多年来,在黑龙江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饶河县科协组织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工作,结合饶河地缘、资源和少有的原生态环境的特点,开展“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科普宣传。特别是近两年来,饶河县的科普工作能够积极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科普画廊等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通过报刊、图书、影视、音像等大众传媒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加大科普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

15

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农民、城镇居民、青少年和领导干部等不同群体开展了许多具有特色和有社会影响的科普活动,在提高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近两年来,饶河县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边境地区的地域特色,注重三个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重点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

在推动基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集中力量办好每年一次的“科普之冬”、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把“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科普宣传作为一个永恒主题,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内容丰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具有边疆地域民族地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科普活动。

(二)科普活动与培养新世纪人才相结合

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每年都要在中小学校青少年当中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科普宣传活动。全县95%以上的中小学生和100%少数民族青少年参加了科普宣传、科技教育和各类科技活动。

(三)科普推动作用与促进县域内经济发展相结合

16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饶河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发展“两黑一绿一特”经济发展战略(东北黑蜂、黑木耳、绿色蔬菜、毛皮动物),密切结合在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科协联系科技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科协组织的人才优势,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重点对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中强化科普工作。开展以饶河镇、四排赫哲族乡等为主体的年对俄出口1.2万吨,销售收入201*万元,出口创汇100多万元的对俄出口基地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对饶河黑木耳种植510多户、年产黑木耳680万袋、产值1792万元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对乌苏里貉等毛皮动物的960户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对6000多名东北黑蜂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技术培训,加大对在接受培训中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技能,有效推动了我县现代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进我县生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较好发展,促进县域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外向型农业科普工作,实施“金桥工程”项目。对内组织企业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对外与东北农业大学进行的技术、人才协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形成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互换。率先在我县建立“省级冬小麦工作站”1个,国家级“东北黑蜂科研所”1个,对俄蔬菜科研所1个。201*年至201*年实施国家和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项并通过验收。三是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普工作。结合我县地处边境的实际,重点对民族地区开展实用技术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使赫哲族人民结束了以渔猎为生的

17

生活方式的历史,推进我县富民兴边和现代农业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进程。

18

立足县情凝心聚力

确保“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黑龙江省逊克县科协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南岸,小兴安岭北麓,东邻嘉荫,南接伊春,西通黑河,北望俄罗斯,拥有135公里边境线和国家一类口岸。主要特点是:幅员大县,人口小县。全县行政区划面积17344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3.8%,居黑龙江省第2位。县内辖9个乡镇7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万人。境内主要有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23个少数民族,共11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资源大县,财税小县。土地、水电、矿产、森林、草原、旅游等资源富集,尤其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玛瑙、铁、钼等矿产50余种,享有“红玛瑙之乡”的美誉,矿产资源经济蕴藏量价值数千亿元。(现有耕地232.8万亩,大小河流123条,水资源总量3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38万亩,草原可利用面积155万亩,林地面积1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03%),但由于对经济拉动较大的矿产项目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逊克县财税收入较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农业大县,工业小县。逊克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达40亩,全年粮食总产达33万吨,是黑龙江省麦豆主产区,全国百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以

19

上工业企业较少,产业比重不足农业的一半。潜力大县,实力小县。逊克县经济总量较小,实力不强,全年GDP约16亿元。但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资源、生态、区位、政策和后发优势。

一、强化保证,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逊克县被中国科协和黑龙江省科协确定为“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将该项目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之中,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确保试点工作起好步、开好局、见实效。

(一)强化思想保证,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一是深入调研。试点工作启动前,由县科协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所有乡镇、村屯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科学制定了《逊克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9个村1个社区为试点单位。二是找出差距。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我县科普工作在重视程度、领导机制,资金装备、工作力度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明显差距,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改之。三是统一思想。中国科协决定在我县实施“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对此,我县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明确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要求上来,紧紧围绕逊克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和新

20

时期科普工作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提供服务”为科普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二)强化组织保证,在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上下功夫

为做好“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各项工作,发挥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造福一方的作用,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科协主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三)强化制度保证,在完善制约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制。为确保“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我县严格实行县、乡、村(社区)三级责任落实制度,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普工作制度,推动科普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让科普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公民。三是完善奖惩制度。签订试点工作责任状,将科普宣传、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培训、农村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等内容纳入试点工作实施考核项目,进行细化量化,逐项评分,严格考核,通过实施目标管理,极大地调动“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科普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1

二、强化措施保证,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一)“站、栏、员”建设初见成效

所有试点村和社区均建成科普活动服务站,统一订制科普惠农服务站制度图版和服务站牌匾,购了电脑、电视、图书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各乡镇也都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组织,试点村、社区均成立科普活动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并组建了3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同时,计划在县城江畔公园广场中心位辟建大型科普画廊,目前正在设计当中,建成后将成为县城一道亮丽景观。

(二)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按照“一地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户一亮点”的原则,在每个试点村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奇克镇团结村的百亩养鱼示范基地,鲤鱼个大味美,远近闻名;车陆乡宏疆村的育肥牛养殖基地,饲养方法科学,经济效益良好;新兴乡新兴村的“玉米通透密”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实行农场模式化栽培技术,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干岔子乡干岔子村的大豆种植示范基地,采用麦饭石生物菌剂种植,大豆产量高,加工成的豆产品营养价值丰富,是纯绿色食品。还有新鄂乡新鄂村的木耳种植基地,逊河镇双河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都各具特点,采用科学种植栽培技术,并为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作用,用实际成果演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2

(三)科普宣传载体丰富多样

与吉林省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建立了农函培训点,聘请农技专家对农民进行应时应季应需培训。深入开展“科普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的“进村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系列活动,走遍全县乡镇、村屯,举办讲座及培训71期,参训农民6000余人(次),发放科技图书、宣传画册万余份。创建了逊克县科普网络和电视专栏等传媒平台,积极组织参与了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同时,还组建了逊克县科普宣传文艺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科普文艺节目,经常深入村屯演出,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更直观、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四)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进一步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大力扶持试点村组建农技协会,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今年新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技协会22个。

(五)认真兑现匹配资金

省科协匹配资金5万元,县委、县政府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匹配资金11万元,使试点工作在资金上得以保障。

“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逊克县科协按照中国科协的指示精神,在省市科协的督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上级要求还相差甚远,和兄弟市县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工作,

23

扬长避短,学习兄弟市县好的工作经验,积极努力的开展工作,为加强逊克县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水平,促进逊克县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24

重项目强组织建基地扎实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

云南省腾冲县科协

中国科协今天在这里召开“科普富民兴边”工作推进会,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做三点汇报交流。

一、腾冲县基本县情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与缅甸相连,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有14个民族村,24种民族,其中汉、傈僳、傣、回、佤、白、阿昌为世居民族,阿昌族为全国特有少数民族。201*年末统计,全县总人口65.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0367人,占总人口的7.6%,少数民族杂散居在15个乡镇。边境三镇人口有9453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1742人,聚居在国境线上近1万多傈僳族。

从腾冲经缅甸密支那达印度雷多仅602公里,前身为南方古丝绸之路和史迪威公路。历史上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首开世界翡翠加工先河,是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被誉为“极边第一城”和“中国翡翠第一城”。有国家级口岸猴桥口岸,还有16条边境通道。森林覆盖率70.7%,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旅游文化资源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有以火山热海国家级地

25

质公园、北海湿地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中国魅力名镇和顺、国殇墓园、滇缅抗战博物馆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是云南旅游的新亮点。

以机场通航为标志,腾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年,全县实现总值70.4亿元,财政总收入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47元。

二、“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一)“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准备情况

获悉中国科协将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后,腾冲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县科协积极主动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试点工作到我县开展,并以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文件请示上报省科协。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拔出5万元做为前期费用。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按照上级科协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323”发展战略(“抓实不断增加人的可支配收入、改善人的居住质量和环境、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三项重点工作;“抓牢招商引资提速、旅游文化提质”两个关键性工程;“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化进程),制订了《腾冲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方案》,并成立了腾冲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二)“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的通知》,和《云南省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方案》,结合腾冲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腾冲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方案》,以方案为指导开展了以下工作。

26

1、按照“十个一”要求,加强科普队伍组织建设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腾冲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在原有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基础上,由县委、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吸纳了县直单位中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热心科普工作的部分人员加入,工作队人员扩充到15人,其中傈僳族2人、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各1人。下步拟在有条件的乡镇再建立乡级民族科普工作队。

二是建立了农函大腾冲县分校。与县直第二职业技术中学达成协议,联合成立腾冲县农函大分校,依托二职校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进一步办好农函大,下步重点工作是建立健全试点乡镇农函大辅导站,配备必要的培训设备,在条件具备的村(社区)建立农函大培训点。

三是完善科普宣传员队伍。在进一步明确221个村(社区)科普宣传员的基础上,拟邀请上级科协科普工作专家再对全县宣传员进行集中培训。

四是组建一批农技协。目前,有四个农技协正在办理民政登记等规范运作手续;正在建立的腾冲县林果协会、腾冲县乌龙茶协会、明光小耳朵猪生态养殖协会,近期将完成。

五是建设了科普文艺宣传队。依托县老科协艺术团组建起了腾冲县科普文艺宣传队。

六是调整充实了腾冲县专家服务团。

七是选定了明光镇和马站乡为科普富民兴边示范乡镇。

27

八是正在积极争取上级科协和县委政府支持,配备一辆科普大篷车。

九是积极筹建县农技协联合会。

十是以县科协、县农函大分校、民族科普工作队为基础,组建“腾冲县科普惠农服务站”。

2、加强示范创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科普示范村建设。选定明光镇自治村(边境傈僳族村,发展高山乌龙茶)、固东镇江东村(银杏村发展乡村旅游)、马站乡和睦村(打造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为科普示范村。充分发掘三个村的不同资源优势,利用现有房屋、场地等基础设施,由县科协配备必要科普工作设备,为三村建立科普活动室、农函大培训教室、科普宣传栏各一个,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以达到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资源的提升和利用率,实现科普富民目的。

二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腾冲县“种好三棵树、提升两片叶、突破畜牧业”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集中在马站一个乡建“二个基地一个园”。第一在云华片区建设红花油茶科普示范基地。建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库,以移载、复壮、嫁接改造为主要内容,扶育红花油茶老树大树7000亩,新植3000亩。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群,生长于高黎贡山西侧神奇的火山沃壤,是国内稀有的野生油料资源。植物学家冯国楣赴腾考察后亲笔题写“腾冲红花油茶,为世界之冠”。腾冲红花油茶油营养丰富,被誉为油茶中的“油王”,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在国际上被广誉为“益寿油”。

28

因红花油茶油在古代极为稀少,一直是宫廷御用油品,雍正皇帝曾说它“山珍海味难媲美”。又因红花油茶油价值非凡,色泽金黄,民间又将之誉为“滴滴黄金”。由于红花油茶的独一性和特殊性,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红花油茶实验站已在腾正式挂牌成立,为目前全国唯一在县级设立的试验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独立树种试验站。腾冲县种植红花油茶历史悠久,最早的人工种植历史已有350年,目前已有红花油茶面积52.93万亩,计划到201*年将红花油茶规模发展到100万亩以上。第二在大坡头建核桃科普示范基地。基地总面积201*亩,以核桃高产早产栽培,林、农、畜立体生态养殖为主要内容。第三在王家坝建高山乌龙茶科普示范园。茶园面积460亩,占地100的亩高山乌龙茶精加工厂一座,辐射范围6400亩。由于腾冲高山乌龙茶种植在海拔1900米以上,生长在环境极好的火山台地中,品质超群,价值很高,今年鲜叶价达13元/公斤,是其它一般茶叶的6倍多,大大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238件展品拟创建120平方米室内气象科普展览室,建成将是全省拥有各时期承接气象实物最多的一家,室外气象科普展览场地1127平方米的气象科普基地。下一步将以科普示范学校和科普基地为重点,带动全县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3、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交流等科普活动,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以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和气象日,

29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禁毒日、减灾日等主题日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腾冲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了科普专题栏目,在全县上下形成广泛影响,科普工作覆盖了全县绝大部份人口和区域。

二是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扎实有效。项目实施后,县民族科普工作队到中和东山中蜂养殖协会、新华乡阿昌族村寨、马站乡各村(社区)、明光镇傈僳族村寨开展培训20场2300人,在明光镇傈僳族村寨使用了傈僳族语言讲授,下一步将结合腾冲傈僳族产业发展编写傈僳族语言科普资料发放给他们。

三是积极主动与东部发达地区科协联系,争取对我县支持,目前正已与苏州科协进行了沟通联系,具体项目待进一步协商确定。

四是促进农村科普宣传栏建设。已向外订购100套科普宣传画,定期向各宣传栏免费发放,由乡村科普宣传科员员负责更换,同时,在每个行政建村建设天气预报和农事安排建设电子显示屏,为农民及时提供气象资料,帮助搞好农业生产。

五是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我县华侨众多,在东南亚一带影响力强的优势加强与邻国缅甸的科技交谈合作。

三、“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的需求

基层科普组织网络设还不够健全,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科普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科普设施缺乏,科普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基层科普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科普工作的效果。针对实施项目提出以下建

30

议和需求:

一是加强“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的持续性,尽量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支持“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单位开展工作,让“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有成效、有亮点,看得见、摸得到,有经验、便推广。

二是搭建东西科普互助平台,实现东西科普资源共享和科协干部职工相互交流培训学习。比如可以采用互助单位之间互派职工进行交流培训的方式,通过培训学习,以强带弱,提高科协干部职工素质。

三是结合“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单位实际,找准结合点,给一些项目予科技支持资金扶助。

31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完成科普富民兴边工作任务

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科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3万各族人民衷心地感谢中国科协将孟连县列为全国第一批“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县。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将我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是云南省确定的25个边境县之一,是一个集“边、少、山、穷、低”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辖3乡3镇3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总人口13.55万人,国土面积1893.4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达98%,国境线长133.399公里,有4个乡镇与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接壤。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体的21种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6%。县贫民穷,201*年末财政自给率仅为9%,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7.4%,生产生活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8年。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我县边境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

32

显突破,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县内生产总值从201*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1*年的10.0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1*年的1218万元增加到201*年的5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年的686元增加到201*年的2675元;全县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39个行政村、60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公路;贫困人口从201*年的6.9万人减少到201*年的4.3万人;水利化程度达43.62%;农村通电率达100%;通信覆盖率达87%。橡胶、蔗糖、茶叶、咖啡四大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累计开发面积达51.29万亩,产值达3.24亿元。

二、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一)建立机构,强化宣传培训

我县试点工作自今年的3月份开始启动,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16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成员单位及6个乡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于县科协。召开了全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县制定了工作方案,试点村制定了实施方案。组织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干部进行了试点工作业务培训。

(二)争取政策、建全机制

今年5月中旬,我县召开了第五届科学技术代表大会。我们认真抓住这个机遇,向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会议期间,将《孟连县科学技术协会激励机制》和事先起草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提交大会代表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和建

33

议提交县委和县政府。《激励机制》中规定,对全县依法依规成立具有典型和示范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创建科普示范乡镇,举办科普活动、学术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均给予奖励补助。这一机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科协、学(协)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作为建议上报县委政府后引起了领导们的高度重视,提交到了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于8月29日出台了《中共孟连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对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科协工作问题比较全面地进行了落实,尤其是机构、、人员、经费等关键性问题得到了解决。诸如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编制、科普专家服务团的建立、县和乡(镇)科协的科普经费、“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的活动经费、“农函大”的办学经费,每两年表彰奖励一次科普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经费、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经费均列入了财政预算。为下一步县科协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人才、经费支持。

(三)突出重点、抓好亮点

1.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完善。县编办已于8月29日已正式批复成立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为县科协下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名。并从原来的18人(全为兼职)扩充到52人,其中专职人2人,兼职50人。目前正在着手配备少数民族工作队的服务基础设施。下一步再从中国科协争取配备一辆科普大

34

篷车,充分发挥工作队科普轻骑兵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扶贫、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基层群众等活动,努力提高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

2.我县科普专家服务团于7月8日正式成立,从全县专家库中挑选了20名县级科技专家,主要来自全县理工农医各学(协)会,都是中级职称以上具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工作者。自科普专家服务团成立至今,已接诊8次,出诊8次,深受群众欢迎,为农民群众解决了许多迫切需求的科技问题和难题。为了充分发挥科普专家服务团的作用,将科普专家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服务,自8月份开始,我县正在实施科普专家服务团讲座到村寨工程。围绕全县的产业发展,以自然村为单位,每年轮回开展科普专家服务团到村寨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座。避免了原来无的放矢、浪费时间、收效不大的被动局面。至今,已完成了9个村寨的专题讲座。我们还组织科普专家服务团进行座谈交流1次,为全县发展献言献策,为县委政府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至今已向县委政府提出了5条涉及全县科技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

3.正在着手筹备建立1个县级农技协联合会。我县已全面启动了创建普洱市科普示范乡(镇)工作,全县6个乡(镇)正在创建之中,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技协12个、注册的4个,注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13个。县农技协联合会成立后,将统一管理全县农技协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工作,积极举办产品推介会,搭建产品宣传和进入市场的平台。下一步将继续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创办农技协,将全县的农技协

35

发展到18个以上,依托农技协组织优势,建基地,带动农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特色”的格局和优势,推动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

4.“农函大”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将县农职中作为县“农函大”培训学校,充分发扬县职中的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优势。全县6个乡(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均成为“农函大”的分校,39个行政村利用现有的文化活动室设备开展“农函大”培训工作,成为了“农函大”培训点。初步形成了“县有培训学校,乡镇有培训分校,行政村有培训点”的格局。“农函大”网络建成以来,已完成全县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培训39期,培训人数2276人次;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25期2186人,其中引导性培训900人,技能培训1286,152名农民工参加了招聘会,58人当场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下一步将实施“点菜式”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混合式、菜单式、田间地头、师傅带徒弟等培训服务,培养一批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于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5.开办了1个科普服务栏目。今年7月28日,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辟了1个“科普园地”栏目,一周播一期、两次,星期四首播、星期五重播。从8月中旬开始,我们又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辟科普双语节目,正在将我县种植业和养殖业的8个主导产业实用技术用傣、拉、佤三种民族语言进行翻译录制中,预计10月份完成。届

36

时将根据全县各村民小组的少数民族种类、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发放实用技术光碟,做到每个村民小组都有5盘以上实用技术双语光碟。

6.建立了1批科普示范基地。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启动后,每个乡镇围绕产业发展已建立了2个以上科普示范基地。全县已建立科普示范基地13个,其中,种植业10个,养殖业3个。已经发挥明显效益的5个。如景信乡朗勒村小香蒜科普示范基地,201*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面积1100亩。小香蒜年产850吨以上,销售额243万元以上,201*蒜农人均纯收入3650元。产品已经进入东南亚国外市场。还带动了全县其他15个村2862户农民发展小香蒜,面积达到了3672亩,产量普遍增加20%以上,蒜农的收入增加了50%以上。同时,朗勒村小香蒜科普示范基地常年向对外开放,每年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的县内外农民和专家学者3000多人。现在正在从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轨,现已形成了集生产规模化、培训教育规范化、销售管理一体化和科普示范全开放的新格局。

7.建立了1支科普文艺宣传队。我们与县文化局协商,由现有文工团编排了6个科普文艺节目,利用民族节庆活动和赶集的时机,到乡村进行宣传演出。

8.建立了1个科普富民兴边示范乡镇和示范点。由于这次试点工作的经费有限,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将勐马镇和勐马村作为科普富民兴边示范乡镇和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全县科普富民兴边工作。勐马镇的8个村委会,正在着手充实科普图书、

37

科普资料建立和完善科普服务站,建科普宣传栏。确定了一位兼职科普宣传员和有一个协会(或单位)挂钩帮扶。“七个一”工作预计年底全面完成。勐马村作为示范点,除做“七个一”工作外,已引进外省资金于今年7月建成了4608亩的香蕉科普示范基地、136亩的大棚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引进种植了6亩傣国火龙果。今年8月初,村委会与当地武警部队联合创建了1个“富民固边”模范组、3个文明村。

三、科普工作需求。

1.鉴于我县科技人才急需更新知识,建议互助单位选派一批专家到我县进行科技讲座,传授先进科技知识。同时,我们也将选派一批科技骨干、科技致富带头人到互助单位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依靠科学发展的理念。

2.给予一定的资金帮扶。一是重点围绕村级“七个一”的硬件建设给予扶持。二是帮助配套完善科普示范基地的硬件设施。

3.帮助调协一些项目到我县,加强我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科协基础能力建设。

38

围绕农牧民增收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助推伊吾经济跨越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科协

一、基本情况

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丝绸之路北道。国土面积19735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215公里,南北宽175公里,国境线长274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888米,最低海拔260米,县城海拔1700米。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40℃。年降水量11.5200毫米,年蒸发量201*4378毫米;无霜期175天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33262500小时。

县辖五乡二镇,2个牧民扶贫搬迁定居开发区,32个行政村。总人口22440人,其中汉族占34%,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少数民族占66%。

全县可垦荒地面积34万亩,耕地总面积9.038万亩,占可垦面积的26.58%;各类草场837.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8.3%;林业用地面积112.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36%。初步探明有金、煤、铜、铁、石油、天然气、硫酸铝等28种矿藏,现已开发利用的有铁、煤、金、硫酸铝。

伊吾县是全疆22个牧业县之一,产业结构以牧为主,以有机和

39

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已注册的“淖毛湖”牌有机晚熟哈密瓜和“途阔”牌盐池有机羊肉享誉区内外。

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伊吾县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区、地科协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五个率先”发展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河南援伊等历史性机遇,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富县、科教强县、旅游旺县、品牌促县、和谐强县”治县方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发扬敢于争先、勇于跨越的精神,按照建设“强而精、富而美”的发展定位,从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科技为助推,以项目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有机化,在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族干部群众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201*年全县生产总值10.81亿元,同比增长18.3%;一产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10.6%;二产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工业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23.9%,建筑业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60%;三产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

40

4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同比增长4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064元,同比增长1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同比增长15.3%。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伊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三、围绕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大力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促进“科普富民兴边”工作长期发展

201*上半年,伊吾县在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大力支持下,获得全国6省区10个试点县(市、区)“科普富民兴边”试点资格,获试点工作经费22万元,同时,县财政另配套经费10万元。根据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安排和要求,为全力做好试点工作,在边疆地区开展好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积累经验,探寻途径,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伊吾县深入领会精神,结合实际,坚持“联合协作、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的原则,以“五个一”(即建立一个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站、制作一块科普宣传栏、确定一位科普宣传员、办好一个农技协、建立一个科普示范基地带动抓好一个产业发展)和实施“双50”培训工程、“双10计划”为主要抓手,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增收,充分发挥科协工作优势,因地制宜创建“一地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户一亮点”的独具特色和亮点的科普富民兴边示范村,通过共同搭建平台,动员各方力量,分阶段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在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阶段

41

性成果。

(一)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推动试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5月份,县委、政府先后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和多次工作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县委书记王跃斌为组长,政府县长艾尼瓦尔〃阿不列孜等县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协,具体负责试点工作计划制定、任务落实、联席会议、项目合作、督导检查、工作宣传等相关事宜。同时,承担试点工作的乡镇、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推进,部门实施的县、乡(镇)、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保证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思路和措施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伊吾县“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以“重科技、抓产业、突特色、培人才、强素质、促增收”为工作思路;以培育新型产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着眼点;以培养一批农村科技人才、乡土人才,推动一批少数民族科普图书、资料的开发,推行“五个一”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和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建立试点工作内部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为重点。做到试点工作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建立完善科普服务体系,与富民增收兴边稳疆结合起来。为确保试点工作完成并取得实效,《方案》提出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县、乡、村组织领导体系,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对

42

口援伊和与东部省份联系工作,扩展试点工作内涵,实现试点工作示范引导和富民兴边的保障措施。

(三)助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农牧民增收

为改变伊吾县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优势产业哈密瓜种植,因受市场等因素制约,经济效益徘徊不前,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新的替代产业没有形成的现实,伊吾县抓住“科普富民兴边”项目实施的有力时机,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哈密实验站驻伊专家、县扶贫办、农业局等部门合作,在伊吾适宜种植软籽石榴、骏枣、野生食用菌的乡镇,广泛推广新品种种植。今年在淖毛湖镇克尔赛和西坎一村建立79座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基地,在下马崖乡阿热买里中心村建立600亩骏枣种植示范基地,在盐池乡阿热买里和铁日勒尕村建立200座24000平方米的小拱棚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在资金安排上,对种植户每平方米食用菌补助资金2元,计48000元,每棵软籽石榴苗补助资金2元,计34760元,每公斤酸枣种子补助40元,计30600元,共计113360元。由于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技术的广泛推广,示范基地种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201*年盐池乡示范基地食用菌总产达144吨,平均每平方米达6公斤,种植户人均增收2600余元,骏枣、软籽石榴部分挂果,取得新品种推广阶段性成果。种苗的良好长势及部分新品种的达产,验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成功,为明年广泛推广和增加农牧民实际收入及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奠定

43

了坚实的基础。201*起将加大软籽石榴、骏枣、野生食用菌推广和种植面积,计划201*年推广种植软籽石榴201*亩、骏枣2500亩、野生食用菌30万平方米,至“十二五”末,推广种植软籽石榴0.5万亩、骏枣1万亩、野生食用菌100万平方米,实现人均增收7000余元。届时,软籽石榴、骏枣、野生食用菌将替代哈密瓜等传统产业成为伊吾农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其产业也将成为伊吾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为实现伊吾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为加强对示范基地的科学管理,并以基地为依托,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发挥传帮带作用的科普带头人,县科协与果树研究所专家采取就地选聘大学毕业生和当地科技人员为科普宣传员,实施与专家跟班学习的方法,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现已在试点乡镇各培养具备一定业务知识,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科普宣传员9名。同时组织专家服务队,长期深入试点乡镇开展科技培训、讲座、咨询等各类“订单式科普服务”,为提高试点乡镇种植户的科学管理和种植技术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在试点乡镇举办软籽石榴、骏枣、野生食用菌等新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农牧民960人次,保障了新技术顺利推广,为“十二五”末伊吾实现食用菌、骏枣、软籽石榴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四)完善科普体系,夯实科普基础,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富民兴边工作深入发展

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已在淖毛湖镇、下马崖乡、盐池乡建立中农红、突尼斯软籽石榴、骏枣、野生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3个,保

44

障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普及和规模化发展。开展“一站、一栏、一员”科普体系建设和办好一个农技协会工作。在示范乡镇与“科普惠农”服务站合建了3所“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站,工作站新增了电脑、图书、办公桌椅、投影机等设备,共计3.5万元,建立软籽石榴、骏枣、野生食用菌等新技术、新品种科普宣传栏6块。结合普及新技术需要,从乡镇在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中选聘9名科普宣传员,长期从事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普及。目前,已在示范乡镇实现“一站、一栏、一员”科普体系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同时,在试点乡镇开展培育10名科普致富带头人,培养10户科技示范户“双10计划”培训工作,按照验收考核标准,对63个符合要求的农户和个人授于了“科技示范户”和“科普致富带头人”称号,为新技术、新品种、新产业的普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积极完成淖毛湖软籽石榴种植协会注册登记工作,为推动新型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四、几点思考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科学制定“科普富民兴边”实施方案,发挥科普的优势和特色,是做好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前提条件。

狠抓示范,典型引路,切实发挥基地等科普体系辐射带动作用,是全面推动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有效途径。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做好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重要保证。

45

建立健全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做好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加强与东部省份交流和互助,扩展试点工作内涵,在新品种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积极与东部省份合作,推动“双50”培训工程、“双10计划”农牧民科技培训计划的实施,为试点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

加强基层科普能力建设,重点做好少数民族科普图书、资料编辑开发和乡镇、社区科协组织建设工作,为试点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46

科普引航富民兴边

新疆和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桦

和田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县境西南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交界,边境线长163公里,东南与西藏自治区交界,交通闭塞,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宗教氛围浓厚,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典型的边境农业县。国土总面积4.0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沙漠占3.7%,绿洲面积仅524平方公里,占1.3%。全县辖10乡、1镇、1园艺场,204个行政村,共26.7万人,有维、汉、哈、回、藏等1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全县耕地总面积36万亩,其中核桃种植面积30万亩,201*年核桃总产量2.2万吨,产值4.5亿元,核桃人均收入1755.4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46.66%。和田县属人多地少、有县无城的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边境贫困县之一。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试点的通知》精神,以及新疆自治区科协召开的座谈会精神,和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起动工作程序,将“科普富民兴边”工作纳入重视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实施。经过半年多的全力推动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的成效。

47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温泉县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作汇报材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温泉县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作汇报材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温泉县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工作汇报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271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