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成长的足迹

时间:2019-05-28 17:04: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

崔志勇工作室:束娅(上音实验附中)

崔志勇老师是我非常崇拜的老师。

201*年3月我终于有幸成为崔志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成员,我至今清晰地记得3月20日下午,我们兴高采烈地前往桃浦中学举行工作室“挂牌”仪式。虽说路途遥远,又碰上堵车,颇不顺利。却反而让我们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崔志勇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本工作室的研究课题和自己作文教学的体会,然后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确定各自的子课题。时间虽短,然而收获却很大。

此后我们又举行了很多次听课活动,如:我聆听了曹杨中学徐从根老师在东新中学所作的古诗词鉴赏讲座;区教研室主任瞿志军老师在东新中学作的“如何应对高考作文”讲座,王伟娟老师在曹杨二中上的作文辅导课“有规矩而后成方圆材料作文评讲与指导”,这都使我很受启发。

5月28日上午,我在同济二附中听孙宗良老师与同济二附中的两位老师上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这是三堂“同课异构”之课。本工作室的李治中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充满激情的阅读课,上课伊始,我们就被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情至深处,他忘情地唱起了新疆民歌。孙宗良老师不愧为名师,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很见功力。课后,我们还认真地参与了评课,收获颇丰。

201*年的暑假,我们在崔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很多关于作文指导的书刊,为自己充电。而后我们写的文章纷纷发表在《语文学习报》上,我编写的现代文阅读练习《在山阴道上》也刊登在该报上,由此可见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一路走来,我觉得参加工作室学习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增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真的受益匪浅,所以我总是期待着下一次活动的到来。

10月16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普陀区语文教研员祁敏老师和瞿志军老师在长征中学高二的讲课,很受教益。两位专家的点评也使我茅塞顿开,对有效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有了一点认识。我在听课感想中这样写道:“有效教学设计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现状,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是科学的。

有效教学则是基于学生的教,起点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关注了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放慢进度,这是有效教学的保证。这样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就好。

祁敏老师和瞿志军老师身先士卒,将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作为课堂教学的追求,这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201*年5月20日我也在同济二附中报告厅开了一堂区级公开课:怎样使你的论述有层次作文指导课。

自从2月19日接受了祁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后,我就和崔老师一起研究区公开课上什么内容。崔老师建议:按教材要求上,因为本册教材上写作单元的第二课就是“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在崔老师的直接指导下,我按照教材的要求开始搜集、寻找资料。我先到复旦大学出版社买来黄玉峰老师编写的《怎样写好高考作文》,然后翻出以前买的黄玉峰老师编写的《高中语文怎样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教程》、《文学写作教程》、《写作训练》等书,研究上课的切入口。我根据高一学生的现状:已具备一定的作文能力,但是以写作记叙文为主,对议论文写作知识略知皮毛,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知识则知之甚少,而且我们学校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相对比较弱,表现在写作上则更为欠缺,因此,我想让学生通过高考例文的评析,懂得什么是能得高分的好作文,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写作,所以我把“评析高考例文,能分辨什么是能得高分的好作文,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写作”作为教学重点;把“能针对高考例文和写作材料发表见解,构建议论文框架”作为教学难点,课题暂时定为“练练你的眼,动动你的脑”。教案传给崔老师后,就挨了批评,崔老师觉得课题太幼稚,教学目标不具体,建议我缩小范围,把指导学生怎样写好段首语使文章显得有层次作为教学目标。

于是,我又看了大量关于高考作文的辅导书,还上网收集资料,但令我有些失望:因为我找不着怎样写好段首语的相关资料。我又向我的同事咨询,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无奈之下,我将课题定为“怎样使你的文章有层次”,选择“通过评析高考作文例文,让学生懂得运用并列式结构可以使文章显得有层次”作为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并列式结构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层次”作为教学难点,并先后在高一(2)班、(1)班试讲。上课前一天,我将相关资料(例文及练习)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预习;次日收上来批改,我还对之做了详细记录,所以上课时我能有的放矢地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较好地达成了教学

目标。但是,听课老师纷纷指出:练习应在课堂上生成,不能让学生事先做好;PPT内容太多;一堂课宜围绕一个教学目标实施,让我把略讲的部分:对比式和层进式删去。

于是,我马上动手修改,大刀阔斧地砍掉那些与并列式无关的内容。然后我又在崔老师的指导下补充了在段首通过关联词语及设问的形式使文章显得有层次的方法,并在高一(3)班试讲。这一次,所有的练习都是在课堂上直接生成的,而且,我还实施了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突显文章层次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取得了成功。听课老师都觉得比第一次试讲好多了,修改作文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亮点。同时,他们建议:让学生修改同一篇作文可能目标会更集中一点,PPT再精简些。

于是,我再次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好的教案和课件分别传给潘老师、徐老师、崔老师和祁老师,请他们指教。在大家的建议下,我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突显文章层次的常用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使自己的文章有层次,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写作”再次删繁就简,将“通过评析高考作文例文,让学生懂得写好段首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有层次”作为教学重点;将“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在文章段首采用并列排比形式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层次”作为教学难点。

5月19日下午,祁敏老师召集我们工作室开课教师开会,研究开课事宜,给予我们具体指导,我深感受益匪浅。

回到学校,已是傍晚,我立即按祁老师的建议着手修改教案。先上网查找祁老师推荐的那篇例文《慢慢翻,请一路欣赏》,得知这是201*年杨浦区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时的学生作文,我仔细阅读了不下十遍,还就其中不明白处上网查询,纠正了其中的差错,然后毫不犹豫地将之替换了我原先引用的201*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例文:《忙,不亦乐乎》。因为我觉得《慢慢翻,请一路欣赏》这篇例文比我原来选的更具有代表性,学生更容易理解。修改完教案和课件已是21:30,我信心满满地回了家。

翌日,我又请纪校长帮我审核教案,然后再修改。直到上课前一天教案和课件才最终定稿,前前后后修改了不下十次。每修改一次就进步一点,教学目标也越来越清晰而具体,我将原先“通过学习突显文章层次的常用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使自己的文章有层次,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写作。”的教学目标修改为“通

过学习突显文章层次的常用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使自己的论述有层次,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写作。”,我对上好这堂区级公开课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在崔老师和祁老师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一再缩小范围,最终根据同济二附中高一学生的情况,把指导学生怎样写好段首语使论述显得有层次作为教学目标,从而使这节课开得比较成功。这是我参加工作室以来受到锻炼最大的一次,所以至今刻心铭骨。

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深深地感谢普陀区教育局通过工作室培养教师,致力于教师专业化建设这一英明决策,它使我能有幸在名师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参与到深入研究普陀区语文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去,为全面提升普陀语文学科教育质量作贡献。

扩展阅读: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

十三年的光阴划过我成长的天空,在岁月的沙滩上流下斑斓夺目的脚印……

题记

成长的沙滩上,有着不同的脚印,它们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然而正是这

些不规则的脚印,构成了一条向前的路……

鸡爪上的渴求

记得母亲曾经对我讲述的一件事:幼儿时,我曾一度喜欢画手印,纵然是小手都被画脏,也乐此不疲。喜欢将左手按在纸上,用笔将自己的手形勾勒在纸上。有一天突然兴起,买来一只小鸡要给它画脚印!使劲按着小鸡的脚爪不放,不明所以的小鸡不停地挣扎也全然不在乎,一心只想画一个鸡爪。

成长路上,那份单纯的追求,使我多了一分执著。

玉米上的思考

记得那次到乡间掰玉米,我毫无经验,盲目地着玉米,不仅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大玉米,反而勾起了心中的急躁。烈日的光芒和闷热的空气仿佛要将我的身体融化。“不能急!不能躁!”我擦拭着额上的汗珠,不断地提醒着自己。我静下心来仔细回想,终于找到了诀窍。再次握住玉米,深吸一口气,一改前时的冲动,逆向一掰,“啪!”我获得了第一个完整的玉米!手中的玉米提醒着我要冷静,冲动和急躁伴随着时间流逝。

成长路上,那个静下心来的思考,使我多了一份成熟和冷静。跑道上的坚持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辉煌的终点在我看来遥不可及。凛冽的寒风仿佛随时要将我刮倒,我仍在坚持跑完800米测试。寒风生生地刮在我脸上,我此刻已不想再前进。“加油!最后一圈!”老师的声音飘入我耳中,仿佛晴天霹雳,使我摇摇欲坠的身体重新挺立。回想起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我深吸一口气,迎着东风向前冲去。此时此刻,东风已不再是累赘,我仿佛驾驭着东风,感到身子像东风一般的轻盈……终于,我冲破了终点线!是那份坚持,推着我不断地前进!

成长路上,那份努力的坚持,使我多了一份耐力和坚韧。

成长的路上,愿我的记忆深深刻在记忆的沙滩上。那些有大有小,或深或浅的足迹构成了我那辉煌灿烂的人生之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成长的足迹》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成长的足迹: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成长的足迹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912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